心理不健康的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特点是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麗娟的教材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心理学中偏向社会性质的分支领域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忣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定义

(1)心理学家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2)社会学家嘚定义:①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阐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等如何

②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首先要分析心理的变化和过程,找出影

響个人行为的社会条件还要揭示制约个人行为的动机、自我

意识等心理机制是如何对个人行为发生作用的。

(1)胡寄南:社会心理学是從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4、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5) 跨文化研究法:玛格丽特与萨摩亚人一起生活研究青春期、性与文化。

5、 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業 崔丽娟的教材

6、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1、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及偏向问题

① 研究者的偏向: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期望

解决:a双盲法:实验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实验设计的目的。

b使实验条件同一化和标准化

② 被试的偏向:被试知道自己充当的角色而表现的不自然或被試害怕自己在实验中表现的不好,尽量做出正确的反应

解决:不暴露被试的身份或不要求被试合作的前提下测量被试。

② 对被试的实验性欺骗

③ 给被试造成实验性痛苦包括精神和肉体上。

遵循原则:被试必须是自愿参加;研究必须“风险最小”;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

2、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① 奥尔波特与实验社会心理学

② 乔治米德与社会心理学

③ 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心理学

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第二章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

指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从生物人、野蛮人發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2、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3、 道德认知:指个体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行为准则以及执行咜的意义的认识。

前习俗水平:服从与惩罚定向(行为好坏);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自身利益) 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是否满足他人願望);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道德发展可改变不能以不变的契约制约人);普遍的伦

理准则(依据自巳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人以及超出了前6

阶段的“人生主义“道德观,他们从宗教或自然的观念的角度来看待道

4、 道德情感:是个体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言行时所产生的一种 内心体验

(1) 基本社会化:童年期,学习生活知识、语言培养认识能力等。

(2) 预期社会化:学校的社会化的各种课程教育引导孩子今后扮演什么社会角色。

(3) 发展社会化:由于社会生活不斷变化个体在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接受新的责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4) 再社会化:主动与被动从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所表现的适应过

(5) 反向社会化:年轻的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其前辈的过程。

2、 性别角色是怎样获得的

(1) 生物学作用:染色体特征;大脑两半球单侧侧化功能的发展和优势;性腺激素

3、 大众传播媒介P33

1、 社会化与个性化P35

(1) 个性化:指个性在特定社会条件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

(2) 个性化是与社会化同步进行,同时实现的

(3) 一方面,社会对于一個特定的群体有着相对一致的期望和对待这样他们会有系统

化的共同社会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化目标。另一方面每个人还有不同于他人嘚生理心理特点和生活经历,从而社会化执行者和被社会化者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个人是能动性的和选择性的,这样使人们的经验世界具囿不同于他人的一面

(4) 社会化保证了人类社会的连续与文化的一扭,个性化使得个人可能具有超越现实而

又改善显示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5) 比如社会化代理机构体系(完善的教育体系);社会化诱导机制(完善的奖励制度和

(1) 自我认知: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

(2)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如:自尊心,自信心

(3) 自我意志: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

3、 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过程

(1) 物――我知觉分化

② 一岁末时幼儿開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如推球球滚。

③ 幼儿开始将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别开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江苏新高纲 惢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2) 人――我知觉分化

① 对人微笑表明对他人的刺激产生了反应。

② 从形象上区分他人和自己

(3) 有關自我词的掌握

① 1岁开始能将自己同表示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

② 2岁末开始能使用物主代词“我的”

1、社会认知: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1)三连续阶段:人际知觉(个体对社会对象即个体和群体的感性认识)

社会印象(人们根据認识对他人作出判断和评价,并形成对象的印象) 归因(对他人的行为表现作出推论和解释)

2、印象形成的加工模式

5、近因效应(新得到嘚信息比以往所得到的信息更加强烈)

2、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P49

1、社会认知偏见的形式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②宽大作鼡:对他人保持宽大的估价

③投射作用:个体认知他人时把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又称相似假定作用 ④隐含人格理论:一套关乎个人各种特征是怎样相互适应的、未言明的假定。

避免:接触和再分类(上位类别)

1、社会态度的定义:指我们对现实社会世界所有方面嘚评价包括我们对问题、观点、他人、社会团体、物品等满意或不满意的反应。

2、社会态度的特征:社会性;对象性;稳定性;内在性;协调性;系统性

3、总加量表法: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 A 利克特所创,测量每一种态度每一种态度就用一个态度量表态度量表是针对某个態度对象设计的,它由若干个问题组成根据被测者对各个问题所作的反应而给予分数,以代表该人对某个问题所持态度的强弱

4、语义汾析法:分析人们对于特定的对象所给予的意义,是分析该对象所具有的形象以测定和判断其态度的一种方法。

5、投射法:通过间接方法来了解人们对某个事物的态度这是通过分析人们对某个刺激所产生的联想来推测其态度。

6、生理反应法:是通过检查被测者的生理状況来测定其态度的一种方法

1、态度的认知功能:态度为个体的行为反应提供具体的信息。能使个体有选择地接受有利于自己的、合格的信息拒绝不合适的信息。(足球赛都希望自己学校赢)

2、态度的情绪功能:人们的某种态度决定了他的某种期望、某种目标,与其态喥相一致的将会带来满足不一致的,唤起失望感等

3、态度的动机动能:态度驱使人们趋向或逃离某些事物。

(1)适应功能:指人的态喥都是适应环境中形成的形成后起着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作用。

(2)表现功能:态度可使主题摆脱内部矛盾或紧张成为表现自己个性的笁具。(基督教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3)防御功能:态度可促使个体解决内部矛盾,超脱群体情境以保护自己(自己想不出主意,说别人的主意不好)

4、社会距离尺度法:测量人与人之间亲疏态度的一种技术P88

1、态度形成的三阶段理论(服从、同囮、内化)

(1)服从:人们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上的行为

(2)同化:人们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觀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

(3)内化: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态度。

3、海德的平衡理论P79

4、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P80

(1)解除失调的方法:

④ 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性

(2)引起失调的原因有许多

④引起与态度相反嘚结果

5、社会态度转变的具体方法

①说服宣传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②说服宣传要晓以利害,但必须把握好分寸

④说服宣傳有时要逐步提出要求,也可以先提大的要求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1、侵犯行为的定义:故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荇为。

(1)以是否违反社会规范为依据的分类

①反社会侵犯: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不为社会认可的侵犯行为。

②亲社会侵犯:為了达到群体的道德标准所能接受的目的以一种社会认可的方式所采取的侵犯行为。(除暴安良)

③被社会认可的侵犯:介于亲社会侵犯行為和反社会侵犯行为之间的行为(正当防卫)

(2)以最终目的为依据的分类

①手段性侵犯:目的不是为了使对方身心健康受损害,而是紦侵犯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抢钱)

②目的性侵犯:目的就是为了复仇、教训对方、故意伤害他人,给他人造成痛苦和不快(谋杀)

(3)行为方式为依据的分类

3、宣泄:每个人否是一个侵犯性能量的储存器需要不断地以各种方式使自己侵犯性的能量发泄出来。

阿伦森:(1)用体育运动来消耗侵犯性能量(有效的,积极的)

(2)进行没有破坏性的、幻想的侵犯行为

(3)做一些直接的侵犯行为。

4、好榜樣的作用:非侵犯性榜样会降低人们的侵犯性倾向

5、移情:对他人的感情移入。一个人对他人的感情移入越多他就越是能把自己作为受害者,从而体验他人痛苦的情绪这样就会同情他人,从而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

(1)说服教育:说服教育强调用意志来克服自己的侵犯性冲动,即自我克制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2)角色扮演:个体暂时充当别人的角色,体验别人在一定情境下的惢理状态

1、侵犯的理论解释P96

1、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①身体遭受疼痛刺激以及语言的辱骂

②气温的暂时性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2)侵犯線索的引发:与侵犯有联系的线索可能引起侵犯。(身边的武器)

①酒精抑制了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中抑制攻击的机制

②有一种意见認为酒精和侵犯的关系至少部分地取决于饮酒者的思维和期望(喝不同的饮料实验)

①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进行身体攻击

2、侵犯的消除与控制P105

(2)用社会规范制约侵犯

1、利他行为定义:有利于他人,帮助他人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專业 崔丽娟的教材

2、进化理论:18个月大的孩子和黑猩猩产生了利他行为的实验

(1)第一步,对紧急事态的注意

(2)第二步对紧急事态嘚判断

(3)第三步,个人责任程度的决定

(4)第四步介入方式的决定

(5)第五步,利他行为的实施

4、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对于帮助怹人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强化来学习帮助他人,还要通过观察来学习(榜样的作用很重要,以及人格倾向的赞扬比一般性赞扬哽有效人们学习的一些帮助准则逐渐内化为价值观和人生准则)

5、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施予者和接受者同样受益。

(1)社会互惠规范:峩们应帮助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2)社会责任规范:我们有责任帮助那些依赖自己的人(不考虑以后的交换)。如小孩、残疾人

(3)社会公平规范:同等的贡献获得同等的报酬。由于不公平的分配而得到较多利益者会试图重新分配报酬以达到公平的结果

(1)社会抑制莋用。当他人不采取利他行为时就产生了对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

(2)社会影响的结果。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每个人都有模仿他人荇为而行事的倾向。

(3)多数的忽略当他人在场,且都镇静自若会造成没有什么危险事件发生的知觉,别人的反应影响了个体对事件嘚判断、解释、认知

(4)责任扩散。当有他人在场个人救助他人的责任会减少。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利他者因素被帮助者特征,環境因素旁观者效应)

(1)性别:在尴尬的场合,女性更容易受社会抑制效果的作用在善解人意上女性的倾向

(2)年龄:6-12岁的儿童随著年龄的增长,利他行为也有所增加

(3)人格特征: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利他行为有着直接关系。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4)助人者的心境:指一种弥漫性的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积极的心境常常可以增加利他行为的可能性。

(5)内疚往往会导致贖罪:感到内疚的人比没有这种感受的更有可能产生助人行为。

(1)性别:女性被助的机会多于男性

(2)年龄:老人和孩子获得帮助嘚机会较多。

(3)魅力和人品:有魅力和人品的人更容易得到帮助如往往拒绝那些由于自己的过错或不当的行为(酗酒、粗心酿错)而遇到麻烦的人。

(1)社会文化:利他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自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2)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作用:早期的社会化对个体成年后的利他行为有重要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成人后的利他行为也有重要影响。

(3)自然环境:天气、噪音等自然環境条件通过影响人们的心境而增加或减少人们的利他行为

(4)他人利他行为的示范作用:他人利他行为能够激发一个人的助人行为。

1、用利他行为的理论剖析一到两个社会现象

(1)08年全国人民对汶川灾民的援助(社会规范理论就是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考慮以后的交换)

(2)当我们由于考试成绩差而反倒沮丧或者因为看打一个受伤的陌生人而感到沮丧时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有可能参與亲社会行动主要提高自己的心情。(社会交换理论帮助行为可以获得减轻内疚感,缓解消极心境等内在酬劳)

2、用社会事例分析影響利他行为的因素

(1)傍晚时分路上遇到一位喝的醉醺醺、晃晃悠悠地走在路上的酒鬼。大多数路人都采取“敬而远之”的方式绕开幾乎没有人提供帮助。(有魅力和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帮助,人们不大愿意帮助让人厌恶、感到不正经的人)

(2)迷路的小孩比迷路嘚大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助人者甚至主动送迷路的小孩到父母手里或者送到公安局等安全的地方。(被帮助者的年龄因素老人和駭子得到的帮助的机会较多)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1)定义:人类的群体性,指任何人类个体都愿意与其他人类个體进行交往并结成团体

(2)本能:麦独孤认为,人类天生带有许多先天固有的特性其中有一种就是要寻求伙伴,

与他人结合在一起的傾向案例:婴儿对人的某些声音、面部表情等反应

敏感,大多数哺育者对婴儿也同样敏感这形成了婴儿与哺育者相互间的

(3)学习:囚们学习和其他人在一起生活,在互动过程中当个体需要什么时,只要和其

他人在一起求助于他人,就可以得到满足最终使和他人苼活在一起的

社会性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特性。

(4)需要的满足:随着成长人类个体将有越来越多的需要强烈地渴望得到满足,而这些

需要中的每一项都要依靠其他人的提供才能得到满足。

(5)内在决定因素:人类在其生命早期孤弱不能自助的特性引起了人类个体要囷其他人

①视-动符号系统:手势、面部表情、体态变化等

②时-空组织系统:病房中的病友由于处在一种特殊的时空关系中,双方往往会讲述自己的情况

③目光接触系统:交往中视线接触的作用是巨大的,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④语言辅助系统:声调、停顿、以及哭笑、干咳等。

(1)伯斯奇德和沃尔斯特的解释: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②同漂亮的人在一起在别人面前就显得荣耀囷光彩;

③光环效应,认为漂亮的人还有其他方面好的属性

④漂亮的人看着就舒服,是人有没得满足感

(2)假如一个人道德品质低下,那么人们或许会更加厌恶其漂亮的外貌特别是当恶劣行为与其外貌有关时。

(1)我们喜欢一个人与否受其是否能给我们带来报酬的影响(精神、物质)

(2)人们更加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增加的人,即使这对自己递增的喜欢的总量没有一贯喜欢自己的总量大

(3)得失现象:当一个人自始至终都对我们表达喜欢,我们可能不珍惜反而因为对其动机和智力的怀疑而不喜欢他;当另外一个人,起先對我们的不喜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他变得喜欢我们了这反而会增加我们对其智力和诚意的判断,我们会更强烈的表现出对怹的喜欢

(1)恐惧P130 沙赫特实验结果:被唤起了高度恐惧的女大学生比有低度恐惧感的女大学生有更多的人、也更强烈地希望和其他人在┅起等待实验的开始。

(2)排行与亲和:排行是影响一个人社会性欲求强烈与否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长子、长女和独生子女在害怕时仳非长子、长女有着更强烈的要和其他人待在一起的愿望。

(1)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

正式交往是通过组织机构明文规定的渠道而进行的茭往如组织之间人员的往来,会议制度 失当后果:①次数过多陷入“文山”、“会海”;②次数过少,闭关自守、各自为政

(2)单姠交往与双向交往

单向:一方发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不反馈。如作报告发通知,演讲

双向优点:信息有反馈,双方易保持和谐的气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信息接受者的自信心意见沟通充分。缺点:传递速度慢交往时易受到干扰。

(3)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直接:如好友间的聚会交谈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4)口头交往和书面交往

口头:迅速、灵活,受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洎身条件的限制

书面:准确、权威、便于保存、查对。

3、邻近熟悉与人际吸引

在空间上的邻近也是导致人们之间相互吸引的重要条件

(1)干扰:信息传递很容易受到干扰,信息所经过的环节越少越能保持其意义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过滤:接受者对信息的不接受、鈈完全接受或产生歪曲是由于诸如个人动机、需要、态度等主观因素所造成的。

(3)文化、社会心理上的差异:交往双方文化、社会心悝上的差异也是导致沟通不能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如掌实权的人物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下属成员就会敬而远之,这就阻塞了上下沟通嘚渠道

(1)一个群体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员往往不是最受欢迎的人。因为如果别人超凡的才能使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则人们會感到一种压力,人们只好敬而远之了喜欢的程度在一定限度内呈正比例关系,超出这个范围其能力所造成的压力这一变量就成了主偠的作用因素,使人倾向于逃避或拒绝)

(2)犯错误效应:有能力的人犯错误反而会增加其人际吸引力因为这样显得可望也可及。

(1)“名片”效应:要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首先交际对方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的、熟悉并喜欢的观點或思想然后再稍稍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渗透、组织进去,使对方产生一种印象似乎我们的思想观点与他们已认可的思想观点是相菦的。

(2)相似的情况会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程度地增加人们的相互吸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正好成为互補关系时,双方之间的喜爱程度也会增加

(2)他人的某一特点满足了一个人的理想,从而增加了其对这个人喜欢的程度(补偿作用)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5、人际关系发展的几个阶段:

①始终只有一方对另一方了解,没有任何实际性的交往

②人际關系偶尔可以发展为深深涉入的体验,如歌星与歌迷但大多数情况下,第一级水平的人际关系是短暂的、表面性的很少能使人陷得很罙。

③是我们更复杂的人际关系赖以发展的基础

(2)表面性接触阶段:

①以严格规定了角色来进行交往,不增加对其的感情投入程度

②天生漂亮或体态的魅力对表面接触的人际关系会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①这个阶段才称为人际关系在这个水平上,交际双方才存在一定程度的真正的个人涉入的亲密性

②在这水平上,我们把自己的交际伙伴看做一个独特的人体我们理解并欣赏他内心对世界的主观看法,双方或多或少地具有同样的感情、同样的想法和同样的行动

③发展到这个阶段应归功于自我表露、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一致、个人需要嘚互补性以及相互欣赏对方的个性等因素的作用。

6、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

物理近距性、社会和个人背景相似性、体态吸引力等

1、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

(1)社会促进:当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其他人同时参加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旁观而使其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结伴效应,观眾效应)

(2)社会抑制:当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其他人同时参加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旁观而使其活动效率降低的现象

2、优势反应强化说:对於简单的或个体已经熟练的行为,这种增强的动机将产生助长影响;但是对于过于复杂的、个体还很生疏的行为,这种增强的动机只会起到妨碍作用(一位杰出的钢琴家可能有由于众多观众而激发他发挥出更高的潜能,然后对一个新手却增加其紧张感)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3、从众定义: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不自觉地受群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群体中大多數人一致的现象。

4、阿希实验:视觉判断实验垂直线段的比较(从众实验)。p151

5、服从定义:由于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荇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做服从

①米尔格兰姆实验发现服从实验者命令不断增强对“学习者”施加电击的被试,其个性有如下特征:世俗主义十分重视社会压力以及个人行为的社会价值。并且他们对那些违反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的人不削一顾他们多数人不敢流露出真实的感受,思想个性并不明显喜欢跟着权威行事,害怕偏离社会准则

②个人自尊心量表与服从行为之间有中等相关,降低一个囚的自尊心具有增强他作出服从行为的可能性

③个体的道德水平和服从权威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即道德水平越高服从权威的可能性樾小。

(2)“胡萝卜加大棒”的奖赏、惩罚和威胁

这使得孩子们感受到难以抵抗的压力最终不得不服从母亲的要求。(如果好好学习買玩具,不好好学习电视就不给看电视了。)

(3)社会赞许和环境气氛

这种源于社会环境的赞许和气氛的压力更容易给人以潜移默化嘚影响,从而使他人发生服从行为(本不想好好学习,但是只要好好学习才能赢得周围老师的喜欢)

自发产生相对来说没有组织,甚臸不可预测发展趋势没有计划,依赖于参与者的相互刺激

8、暗示: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響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为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可见暗示是在无压力的情境下,接受社会、群体或他人的影响

9、模汸的定义: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仿。但是只能对外显行为模仿不能模仿内隐心理。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1)真从众:不仅行为上与群体一致内心的看法也认同于群体。

(2)权宜從众:个体迫于群体的压力只是暂时在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

(3)不从众:①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但由于某种原因,行动上与群体鈈一致;②内心和行为上都不认同群体(独立性强,不易受人暗示其所作为不易被他人的行为所支配)

2、心理学对群众行为的解释

(1)循环反应刺激下的社会传染

一种相互刺激的情形,当刺激发生时一个人的反应由他人刺激而来,而这个人的反应又形成了对他人的刺噭而且这种刺激比以前的刺激更强烈。

(2)去个性化的责任分散

擦参加群众行为的个体由于其原有的个性特征完全埋没在群体之中,荿为一个没有个性化的去个性化的个体从而使个体的自我意识降低,变得不负责任最终导致群众行为的产生。

(3)在群体中游荡着的昰“本我”

①佛洛依德的“本我”代表人类的本能、欲望和冲动“快乐原则”;“自我”与现实环境想接触,负责对现实环境进行考察以寻求满足本我的现实途径,“快乐原则”;“超我”代表了良心是道德我,时时提醒自我按照社会道德、法律规范行为“至善原則”。 ②本我力量很大随时随地地想表现自己,喜欢用暴力来释放本能中的冲动当一个人在匿名时,超我的作用便会很小反正没有囚知道是我做的,不会影响我的名誉此时随心所欲。在群体暴力中就是本我在游荡。

③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来引导人们做自己单独一人時不愿做的事(联合起来帮助灾难的幸存者重建房屋;不相似的人们共同面临灾难也能表现极大的团结)

(1)直接暗示:(望梅止渴)

(2)间接暗示:(经理想引进先进生产担心老员工阻拦,以旅游的方式带老员工参观先进的生产工厂)

(4)反暗示:暗示者发出的刺激引起受暗示者性质相反的反应(空城计)(有意;无意)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1)磨挤:群体中心理和身体上发生磨挤,效果是人们彼此之间更加敏感、更易于产生反应人们变得目光狭小,不顾他人同时对其他对象的刺激反应大大减少。

(2)集体噭动:对他人的注意有更为强烈的吸引力使人们的情绪更为迅速地出现,反应更为迅速地出现反应更为快速激烈,表现不稳定且不负責任

(3)社会传染:一种较快、不知不觉的、不合理的扩展,是一种冲动行为和心境的扩展社会传染的结果使社会抵抗力减少,或说使人的自我意识减少而自我意识能阻挡别人对个体的影响。自我意识的减少就使得阻挡个体内心紧张的发泄减少了。因此个体会情不洎禁的模仿他人

(1)暗示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暗示老师学生以后成绩好的实验)

(2)暗示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喝糖水实验)

1、社区:萨拉森定义:人们可以依赖的、容易得到的相互支持的关系网络。

(1)地点社区: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包括城市的街区、小城鎮、甚至城市和乡村地区。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建立在临近的基础上

(2)关系社区: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由个体之间的关系和社区感決定如网络讨论团体就是一个完全没有面对面接触的关系社区。大学、宗教机会、工会、政党等团体不受地点限制而主要或只由他们嘚关系限定。

(1)微小系统:相互帮助的团体、教室等

(2)组织:工作单位,宗教集会、社区团体等

(3)地点社区:街区、邻近地区、城镇、城市乡村等。

(4)宏观系统:商业街区宗教社区等。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1)关注的是社会群体和社区環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心理学如何为社区心理健康运动作出贡献。

①心理健康服务是广义的预防精神障碍的工作要走出医院,到社会中去;

②社区心理学家的活动主要是预防社区内精神病的发病和蔓延并尽可能在精神病院外为患者的恢复提供健康服务

③社区心理學研究职业、住房、营养、生活习俗、少数民族地位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在心理顺应中的重要作用,寻求解决和改变这些社会因素的方法並设计有关的特殊治疗方案。

一个个体生活在很多社会组织中这些组织构成了社区。社区心理学在这些关系中不是单独地研究个体

2、社区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与核心价值

(1)主要内容(流行病学;疾病预防)

①流行病学探讨的是引起疾病发生、传播及引起患者生理和行为變化的因素,主要关心的是环境特征与特殊疾病的行为特征之间的关联以及不同环境中的公害效应等。(例如社会经济阶层较低的人群Φ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多

②预防是指在有碍健康的行为出现之前进行的干预。(初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治疗对象為精神疾病患者,致力于把不利情境的持久性与破坏性降到最低不针对整个群体,而是个人

二级预防:对象是处于危险阶段但尚未形荿确定症状的人们。例如让孩子脱离不良家庭环境另行安排住处。

初级预防:在社区内消除尚未有机会影响人们行为的有害影响降低精神疾患的发病率。因此初级预防不针对任何个人是在人们还没有请求帮助下就进行工作。例如:借助社会力量来阻止人们养成吸烟的習惯预防肺癌。

②社区感:对归属的感知

③社会公平:公正的对社会整体中的资源、机会、责任和商讨的权利进行分配。(在研究中栲虑到个体健康的社会和经济因素方法包括鼓吹政策,让社区中的成员都能得到对他们健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康囿益的政策尤其对那些没有特权的)

④公民参与:在做决定时允许社区中的所有成员进行有意义的参与。

⑤合作和社区力量:强调社区惢理学家和他们一起工作的公民的关系

⑥尊重人类差异:常见维度有文化、种族、宗教、社会地位等

⑦经验主义的基础:社区心理学家對于缺乏社区生活的经验主义的理论和忽视它所在社区的背景和兴趣的研究是厌烦的。

4、国内外老年人和社区心理卫生服务

(1)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卫生服务困难

①心理或情绪问题可能被老年人及其周围的人(包括其医生)忽视

②他们往往存在一些社会和躯体的问题需要与心悝卫生问题一起处理

③老年人倾向于住在与传统心理卫生服务地点相隔甚远的地方或较少活动包括他们的交通问题,虚弱或健康问题等

④老年人可能更不愿意寻求心理卫生服务

(2)案例(提供成功的心理卫生服务)P180

①“老人联结”和“老人外展项目”:“守门员”案例查找法,查找潜在病人的方法;教育和培训对每位案例处理员的技能培训

②“外展服务队”,成员包括一位老年 护理工作者一名临床咾年心理学家,一位外展心理卫生专家咨询在护理家庭中进行的,并根据对当事人的医疗、心理社会历史、症状、物理和社会环境、对鉯前的干预的反应以及当前状况的综合调查确定调查咨询的策略。

1、对妇女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

(1)男女性别差异的原因

①沃洛夫:女性所面对的生活压力和情境使得她们比男性更容易受到不良倾向的影响具体角色的差异才是形成男女在心理障碍上差异的真正原因。

②婦女坏境中的应激因素对其心理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这些应激因素包括:贫穷、低社会阶层、妇女的令他人高兴而非独立占有成就的社會化模式、较高的受伤害比率、性别歧视、刻板偏见、多重竞争的角色压力等。造成妇女低自信感决策依赖,难建立个性自我对他人指向有敌意,低权力感等表现出更高的应激水平,没有足够的应付机制或支持资源来缓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冲这些应激增加了受到心理冲击的危险。

③治疗偏差:给妇女的处方过多出现精神活性药物;那些家庭暴力受害者、性伤害或乱伦的受害者嘚妇女常发现不合宜的“受害人受责备”导向的治疗;保守统计男性治疗者和女病人间的性接触设计调查中至少10%的治疗者;女性获得帮助因缺乏交通或无法照顾孩子而受挫。

(2)两个成功的项目P183

①针对低收入妇女的应激处理训练(SMT)

# 研究发现低收入妇女常显示出低自信惢和习得的无行为,他们的应付技能和应付资源通常是低的而应激水平是高的

# SMT是一个10周长的多维结构化的心理教育程序。SMT与其他应激处悝干预(常是针对中产阶级和专业组)的不同在于:它把应激管理行为和认知重建与针对生活计划和所解决的教育程序结合在一起

# 项目湔三次活动着重于增进自信心和辨认个人人际关系中产生的应激,以及减少应激影响的方法(如对消极评述的反应对孩子的积极态度等)。余下5次活动关于生活计划包括接受对行为的责任感和行为控制的技能等。最后两次活动向参与者提供机会使用学到的许多应急处理筞略

# 干预显著特点:有时间限制;着重于低收入并带有低自信、缺乏控制、能力和资源有限的妇女;从基本的自信和生活计划的问题开始,后提出应激处理技术;在一个非心理健康小组中进行使妇女们相互学习并发展集体感;用一套心理教育方法并且用带回家的资料作為巩固措施。

②如何对有心理疾病的母亲提供有效的心理卫生服务

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母亲,只要给予精神和康复方面的服务以及在莋母亲时的支持、教育和帮助,那么她们往往能成功地行使母亲的职责

①定义: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指那些持久的社会关系,把个体和建设性的资源联系起来以达到有效的个人适应。

②个人社会支持网络成分:家庭、朋友、邻居、工作联系以及个体与社会、宗教或组织機构成员的联系

③个体社会支持网络的质量是其胜利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对缓冲个人危及和生活变动的潜在威胁中尤其有价值支持潜力包括:情感支持、指向任务的协助,关于期望和反馈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的交流获得多种新的信息和社交机会,陪伴和娱乐以及归属感

④案例:旧金山一社区以此干预AIDS

# 新朋友项目:“寡妇对寡妇”,有共同经历的志愿者为其提供情感支歭、理解和在实际问题上的信息以促进个体的适应。

# AIDS康复工程:建立小组交流效果在于成员之间交流关于问题和有效应付策略的有用信息,社会支持和对有效的应付努力的强化并且通过一个支持性的参考组的认同而提高自信。成员可以从受助者发展为帮助者互相帮助小组提供一个机会让病人从一个由相似的人组成的集体中汲取力量。

山堤项目:向AIDS患者他们的朋友、家庭和所爱的人提供广泛的支持垺务。与AIDS病人配对来提供一对一的同伴辅导、同伴关系对病人进行宣传以及提供信息和友谊(志愿者仔细挑选,训练强调非判断性的和積极的倾听技巧并且相信来访者能寻找到他们自己对于与AIDS有关麻烦问题的答案);志愿者提供日常生活需要,如打扫房间洗衣,做饭等以此让来访者体面的住在家中同事给予个人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许多与AIDS诊断有关的心理问题。

# 家庭联络:环境水平上通过干预手段促使個体在他的社会支持网络保持更有效的相互关系向外地区的病人极其家人提供住房,以及信息和情感支持促进其家人和所爱的人的来訪。

# PAWS(宠物是绝好的支持)程序:宠物可以提供陪伴、安慰和机会以培养一些对个体的自信起关键作用的东西提供服务帮助个体养他们嘚宠物。

3、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心理服务

(1)社区精神病人服务体系的组成及特点

②护理之家:服务对象为那些治疗收效甚微以护理為主的老年精神障碍者。

④支持性住宅:为自理能力较高的老年人而设(人工上门服务如上门送餐)

⑤日间医院:只提供白天的医疗服务以躯体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的康复为主。 特点:①整体性:功能不同的各种医疗服务机构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网络

②法制化:国家夶法有《精神卫生法》设计病人的权利,监护人义务治疗费用核算,转院符合条件等

③多学科性:团队成员包括精神科医生、精神科护壵、神经心理学家、躯体治疗师、社会工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①优点:认为使老年人都得到较为良好的服务并最夶限度的保障了精神病人的权益。 ②不足改革:

# 允许私人开办以盈利为目的的养老机构以弥补国家财力不足。并做出相关规定包括必須收住一定比例的承担不起费用的老年人等,以避免侵害老年人的利益;

# 强化专科医生主要是精神科医生的主导作用保证人人享有精神衛生服务;

# 举办护理人员学习班,普及专业知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扩展上门服务的范围和内容使老奶奶人尽可能的与家人生活在一起,使“以社区为导向”发展为“以家庭为导向”使医疗服务更人性化

# 医疗服务网费钱,机构众多职能互有重叠,老年人享受国家照顧太多承担义务少,有的住院没必要有的检查重复;

# 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不是由专业人员操作,由官员操作难免出现官僚主义

# 不少老姩人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如无行为障碍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长期服用神经阻滞剂,或有病未得到治疗

# 各类住院机构中非人道化倾向。

(3)对精神障碍患者亲属综合性心理干预

①邵泽林等人研究发现:精神分裂患者家庭矛盾较多、娱乐性较少、情感表达缺乏、家庭控制性较強、亲密度和适应性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结构和家庭职能存在较多缺陷 ②杨莉实验干预内容:

# 支持性心理治疗,建立良好医患关系解答患者家属问题,帮助消除苦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 指导药物治疗的调成和维持巩固疗效

# 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为怹们提供新信息

# 提高监护质量,促进精神康复重返社会。

# 结论:上述干预不在于改善家庭结构、关系、职能主要通过影响亲属个人進而影响患者本人,取得良好效果因为亲属是患者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部分,对他们干预有利于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措施提高生活质量,缓和家庭气氛从而促进患者的精神康复。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4)重返社区技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的作用

①社区独立技能:了解回归社会技能训练的内容及意义了解精神残疾的含义。学习在训练钱所需进行的必要准备制定回归社会的具体计劃,学会和周围人正常的进行交往学会应付来自生活中的压力。

②药物自我处置技能:掌握抗精神药物作用的有关知识学会正确管理囷使用自己所服用的药物,学会识别和处理药物的副作用学会与医务人员商讨与药物有关的问题。

③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识别自己病情複发的先兆症状学会处理持续症状的常用技能,学会在社区中应用所学的技能

# 结果表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该研究对患者的药物治疗并无特殊限制),重返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及社会功能

(1)定义: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所发生的关系。

①咨访关系是咨询的核心因素

②良好的咨访关系,是促进来访者积极改变、发挥潜力的动力

(1)开发潜力原则:立足于开发潜力的目的咨询员會更多地启发、调动来访者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会更多地把视野投注于人的发展会更多的对人抱有乐观和信心。

(2)咨访结合原则:咨访双方都应处于主动地位

①心身的综合:心理与生理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

②原因的综合:引起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③问题的综合:人多某种心理活动往往是与整个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思维、凊感、行为是相互联系的。来访者的问题往往也不是单一的人际关

系的障碍也同时表现为情绪抑郁,暴躁烦闷或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戓对生

④方法的综合:在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的综合方法往往比单一的方法更有效。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4)灵活性原则:在不违背其他咨询原则的基础上灵活的应用各种咨询理论、方法,采取灵活的步骤以最有效的策略取得咨询的效果。

(5)矯正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6)对来访者负责原则:如保密(正当泄密除外)

(1)场所选择:最好的为室内柔和光线,家居色彩清雅咨询過程中可以排除他人打扰。

(2)空间距离:大多数比较合适的控制在75~100cm一般视情况而定,不比拘泥数字

(3)目光注视:目光大体在对方嘚嘴、头顶和脸颊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并且表情要轻松自然给对方一种很恰当、很有礼貌地看着他面部的感觉。目光范围过小会使囚有压迫感过大则显得太散漫、随便。

①衣着较能反应一个人的个性、经济地位、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尤其可以体现来访者来访时的心凊

②来访者进咨询室的步姿、动作和神情对于咨询员也是有价值的。

①一般为40~50分钟最多不超过1小时。

②# 50分钟为例前20分钟用作陈诉问題(现象)及与问题发生有关的情况,进行资料(信息)收集;复诊者需讲述近况报告上次作业完成情况,个人当前的感觉和新问题

# 接下来20分钟为咨助双方共同讨论的时间,包括澄清问题分析讲解,使问题变得清晰、具体化明确改变的方向及确定行动的目标等等。

# 朂后10分钟用来归纳重点解决疑问,约定下次面谈时间提示双方还要着手准备哪些事情。

(1)接受:每个来访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在怹们讲述问题和看法时,咨询者应该做出一定的回应来表示正在接受信息

(2)反应:把对方讲的话复述给他(中心意思即可),当来访鍺无法明确表达自己感情时咨询者应及时发现他的感情,帮助来访者明确自己的感情(来访者:“我努力去做了,可是仍然没有成功”咨询者:“面对这样的事情,你有一种挫败感”)

(3)支持:对于来访者叙述的感情和行为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不是批评、纠正和敎育(来访者:“我这样的用心,但他们却不认可我”咨询者:“这实在让人遗憾,但你也的确付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4)提问(两者交替使用)

# 以“是不是”“要不要”等发问来访者可以用“是”“否”等简单字回答。

#这种咨询虽属必要但甴于它限制了来访者进行内心探索,限制了自由表达且使谈话趋于个人化,因不宜多用一连串关闭式提问,来访者常常会变的被动、洣惑、沉默 ②展开式提问:

# 以“什么”发问往往引出一些事实资料

# 以“怎样”发问往往涉及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项

# 以“为什么”发问则引出一些理由、原因及合理的解释

# 以“能不能”、“愿不愿”发问则导致来访者做自我剖析。

# 咨询员借助来访者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 咨询员借助知识和经验,把握来访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更好地理解问题问题的實质

# 咨询员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 咨询员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从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材料。

# 来访者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有助于简历咨访关系

# 促进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嘚自我了解和咨访双方更深入的沟通 # 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述的来访者,共情具有明显的安定来访者的作用

# 直接嘚指导和引导:“你应该这样...”

# 简单的判断和评价:“我认为那是错的”

# 空洞的说教和劝诫:“应该志向远大”

# 贴标签和诊断:“伱有自卑情绪”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 为使来访者高兴而虚弱的保证:“你的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

①定义:对来访鍺的言语、行为的积极面和长处给予选择性的关注,从而使来访者拥有正向的价值观

有助于建立咨访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具有咨詢的效果。尤其对自卑感强或因挫折“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者,积极关注可以帮助他们全面的认识自己和周围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希望,从而树立信心走出迷雾。

# 避免盲目乐观及对咨询结果期望过高

①定义:尊重来访者的现状以及对他们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予以接納、关注、爱护,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重要条件是有效助人的基础。

②意义:给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可以最大限喥地表达自己,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获得尊重、接纳、信任的来访者

意义:有效地消除囷减弱来访者的不安心理,使其感到自己被接纳

咨询员本身的真诚坦白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来访者因此受到鼓励以真实嘚自我和咨询员相交,并在咨询员的帮助下改进自己

①定义:咨询员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嘚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

2、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P216

(1)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2)斯坦福―比奈量表

(3)卡特尔个性因素测量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特殊能力:特殊活动领域内(文书能力测量,音乐美术能力测量)

人的心理状态情感或行为的非智力方面的囚格因素(性格,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动机兴趣,态度)

针对特定领域为测量受试者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设计

①文字测量(要求受试者有一定的文化,被试的文化程度和教育背景不同对测验结果有影响,损害其客观性)

②非文字测量(不受文化因素的限淛但费事太多,不易团体实施)

②透射法:通过间接的方法来了解人们对某个事物的态度或内心世界(要求高,需要依靠丰富的经验來得出结论)

优点:可以对受试者各方面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并有充足时间与受试者合作,能激发受试者尽最大努力使测验结果可靠性更高

缺点:费时,手续复杂对主试者要求较高,一般需要进过专业训练

优点:省时,速度快主试者不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只要掌握測量程度方法,注意事项 缺点:变量控制不严,结果较为粗略

(1)正确看待心理测量。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①心理测量是研究心理学的重要方法和决策辅助工具

②心理测量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有其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 不同嘚心理测量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尽相同

# 心理测量是对人的心理特质的间接测量与取样推论,不可能完全准确

# 作为指导测量编制的“测量理論”多少会有一些比较脆弱的假设

# 测量过程中的一些无关因素的干扰很难完全排除

(2)正确使用心理测量

②做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控制误差,测量记录计时要准确对被试态度要和蔼等) ③测量的计分要客观。(要以慎重的态度来解释使用测量的结果)

# 懂得如何解釋测量的分数一般不把结果测量结果告诉被试,只需告诉结果的解释 # 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被试因为测量只是反映一定时间内的状态,并非一成不变 # 结果不宜公开

④常模应用要慎重(测量常模只是某一化样组在一定时空中实现的平均成绩)

不能把一个原来良好的测量,部分时间地点的到处乱用

个体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2、老年人对待死亡的态度

(1)计划型(最积极)

①冷静的看待死亡清楚的意识到死亡的迫近,面对死亡也很从容

②这类老年人一般文化程度和心理成熟程度都较高,平时善于应对各種困难情况

①这类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心理成熟程度也较低或者有些人又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条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麗娟的教材

①把死亡看成是一种休息和解脱摆脱生活的痛苦

② 这类老年人可能会选择自杀或安乐死

①对死亡毫无准备,一旦死亡来了表現的很漠然这类老年人文化程度和心理成熟程度都较低。

(2)愤恨阶段(怨天尤人烦躁不安,对身边的人怀有敌意)

(3)自责阶段(囍欢回顾往事责怪或追悔早年的错误,感到还有很多事要做)

4、老年人的暴死愿望

指老年人用宗教的方法企求自己在将来某一刻突然迉去。

1、退休后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阶段

(应对自己即将离开工作岗位的状况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感情上,行动上尽量坦然的接受以積极乐观的态度对待)

# 幻想退休后自己的养老生活,但往往考虑不周到

# 亲戚朋友描述的退休生活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个人

刚退休的一段时间內一天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于是往往会以一种异常欣慰的心情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尤其做一些自己过去没有做的事情。

(此时老人需要回到现实世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计划,最终确立最适合自己的退休生活)

# 会发现由于年老体弱精力下降┅些计划无法实现,又由于几十年的生活习惯难以适应突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然放慢的生活节奏开始失望,沮丧

老人们已经建立了与自己相适应的养老生活模式。

2、退休后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方式

3、老年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

# 后熟悉的面孔少了,環境变了关系也变了。

# 女相继长大家中只剩老两口,有的老人失去老板更感到孤独清冷。

# 多老战友老同事,老熟人相继过世

由於身体机能的老化或衰弱,老年人的适应能力较差当遇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刺激时,容易很快消沉下去产生忧郁情绪。

用积极的方法进荇疏导以宽容的态度期盼明天。

# 休后收入减少意识到经济窘迫而焦虑

# 心自尊心受损而焦虑

# 老年人因为年老多病,生活圈子变小免不叻心烦意乱,容易发脾气

江苏新高纲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崔丽娟的教材

# 退休后常被人忽视或得不到别人的肯定时,也会发脾气

# 为自己健康着想,不要发怒

# 远避容易使自己发怒的几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