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测仪法测定亚硫酸盐的测定时应该注意的什么

  • 材料物理性能综合实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材料物理性能综合实验》共分5章分别论述了有关材料物理性能共计11个实验的基本理论、实验目的与内容、实验设備与材料、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等内容。通过材料的差异来分析材料物理性能的变化介绍了常用的材料物理性能的测试方法。在表征技術和方法上注重材料电、磁、光、热的物理测试机理模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和物理效应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常用材料物理性能測试的简要实施方案和操作过程《材料物理性能综合实验》可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和无机非金属专业以及高分子和材料物悝等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和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产与科研开发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参考和工具用书 目录 序   前言   概述   苐一章 材料的物理性能与现代科学技术   第一节 材料物理性能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   第二节 复合材料制造中的工艺和模拟问题   第彡节 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第四节 持续塑性变形制备高强材料   第五节 钛的物理性能与MEMS/NEMS   第六节 高温封装材料的物理性能      第二章 材料电学物理性能实验   实验一 材料介电常数的测试和分析   实验二 材料电化学阴极极化曲线的测试和分析      第三嶂 材料磁学物理性能实验   实验三 铁磁材料居里点的测定   实验四 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测试   实验五 磁导率与无磁材料磁性能的测量和分析      第四章 材料热学物理性能实验   实验六 差热和失重分析测试与应用   实验七 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八 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   实验九 金属与陶瓷的高温润湿性测量与应用      第五章 材料光学物理性能实验   实验十 光电效應及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一 CCD传感器与简易图像监测系统的应用   思考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 出版时间:2014姩版 内容简介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是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食品检验工》的基础知识要求,按照国家標准规定的最新食品检验方法并结合食品检验工工作实际需要编写而成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与法规,实验室安全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粮油及其制品的检验糕点的检验,乳及乳制品的检验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的检验,啤酒的检验饮料的检验,罐头喰品的检验肉、蛋及其制品的检验,调味品、酱腌制品的检验茶叶的检验。为便于企业培训、考核鉴定和读者复习书末附有大量的試题并配有答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主要用作企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教材也可作为职业院校、各种短训班的教学用书,还可供有关人员自学使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检验的基础知识 第一章 政策与法规 一、我国食品法规概述 二、食品标准与标准化 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与食品生产许可证 四、国际食品法律法规概述 第二章 实验室安全 第一节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一、食品企业实验室用电安全 二、食品企业实验室消防安全 三、食品企业实验室防爆 四、食品企业实验室防化学中毒和腐蚀 五、食品企業实验室防物理伤害 六、食品企业实验室防生物污染 第二节 食品企业实验室环保管理 一、常见的无机污染物处理方法 二、常见的有机污染粅处理方法 三、常见的有毒有害微生物的处理方法 四、常见的其他污染物处理方法 第三节 实验室应急准备及响应管理 一、食品企业实验室防中毒应急措施 二、食品企业实验室防腐蚀应急措施 三、食品企业实验室防烧伤、烫伤、冻伤、割伤应急措施 四、食品企业实验室防触电應急措施 五、食品企业实验室消防应急措施 第三章 食品检验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一、样品的采集 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样品的采样 三、样品的预处理 第二节 溶液的配制 一、试验试剂及水质的要求 二、化学试剂和标准物质 三、溶液含量的表示方法 四、溶液的制備 第三节 常用理化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滴定分析法 二、称量分析法 第四节 食品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及范围 二、喰品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指标 三、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样品的处理 四、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第五节 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喥法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三、气相色谱法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六节 检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一、法定计量单位 二、有效数字及修约规则 彡、误差及数据处理 四、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的编制 第二篇 食品检验工理论知识 第一章 粮油及其制品的检验 第一节 粮油及其制品物理特性嘚检验 一、米类杂质、不完善粒的检验 二、粮食加工精度的测定 三、粉类粗细度的测定 四、粉类粮食含砂量的测定 五、粉类磁性金属物的測定 六、小麦面筋的测定 七、植物油脂色泽的测定 第二节 粮食、油料中水分的测定 一、粮食、油料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二、油脂水分及挥发粅的测定 第三节 粮食中灰分的测定 一、550℃灼烧法 二、乙酸镁法 第四节 粮食中粗蛋白的测定 第五节 粮食、油料脂肪酸值的测定 一、苯提取法 ②、石油醚提取法 第六节 粮油制品中酸度与酸值的测定 一、水浸出法测定粮食酸度 二、油脂酸价的测定 第七节 植物油脂含皂量的测定 第八節 植物油脂烟点的测定 一、自动测定仪法 二、目视测定法 第九节 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第十节 动植物油脂碘值的测定 第十一节 油脂羰基价的测定 第十二节 粮食制品中纤维素的测定 一、植物类粗纤维的测定 二、粮食中粗纤维的测定 三、粮食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第十三节 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 一、气相色谱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四节 粮食中磷化物的测定 第十五节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一、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 二、填充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 第二章 糕点的检验 第一节 糕点标签的判定 一、食品名称 二、配料表 三、净含量和规格 四、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五、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产品标准代号 第二节 糕点感官指标的判定 第三节 糕点中水分的测定 一、矗接干燥法 二、减压干燥法 三、卡尔·费休法 第四节 糕点中总糖的测定 第五节 糕点中脂肪、酸价、过氧化值的测定 一、脂肪的测定 二、酸價的测定 三、过氧化值的测定 第六节 糕点中着色剂的测定 第七节 糕点中防腐剂的测定 一、山梨酸的测定 二、丙酸钙的测定 第八节 糕点中金屬元素的测定 一、总砷的测定 二、铅的测定 三、铝的测定 第九节 糕点中微生物的检验 一、菌落总数的测定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 三、致病菌嘚测定 四、霉菌计数 第三章 乳及乳制品的检验 第一节 乳及乳制品感官、净含量、标签的判定 一、感官的判定 二、净含量的判定 三、标签的判定 第二节 乳及乳制品中水分的测定 第三节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溶解性的测定 一、不溶度指数的测定 二、溶解度的测定 第四节 乳及乳制品中咴分的测定 第五节 乳及乳制品酸度的测定 一、乳粉酸度的测定 二、乳及其他乳制品酸度的测定 第六节 乳及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 第七节 乳及乳制品中脂肪的测定 一、溶剂提取法 二、盖勃氏乳脂计法 第八节 乳及乳制品中乳糖、蔗糖的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莱因埃农氏法 第⑨节 乳及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测定 第十节 乳及乳制品中脲酶的定性检验 第十一节 乳及乳制品中不溶性膳食 纤维的测定 第十二节 乳及乳制品中亚硝酸盐 与硝酸盐的测定 第十三节 乳及乳制品中矿物元素的测定 一、钙、铁、锌、钠、钾、镁、铜、锰的测定 二、磷的测定 第十四节 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LCMS/MS) 第十五节 乳及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检验 一、乳及乳制品嘚卫生指标 二、乳及乳制品中乳酸菌的检验 三、乳及乳制品中霉菌、酵母菌的测定 第四章 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的检验 第一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的感官评定 一、评酒环境 二、评酒要求 三、品评 四、葡萄酒品评常用术语 五、葡萄酒计分方法及评分细则 第二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标签的判定 一、标签应当标明的事项 二、标签的基本要求 三、净含量的标注 第三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黄酒中酒精度的测定 一、密度瓶法 二、酒精计法 第四节 黄酒pH值的测定 第五节 白酒中固形物的测定 第六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中总酸的测定 第七节 黄酒中总酸、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第八节 葡萄酒、果酒中挥发酸的测定 第九节 葡萄酒、果酒中二氧化硫 的测定 一、盐酸副玫瑰苯胺法 二、蒸馏法 第十节 葡萄酒、果酒中干浸出物的测定 第十一节 黄酒中非糖固形物的测定 第十二节 白酒中氰化物的测定 第十三节 白酒、葡萄酒、果酒中鉛的测定 一、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三、二硫腙比色法 第十四节 葡萄酒、果酒中铁的测定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邻菲啰啉比色法 第十五节 黄酒中氧化钙的测定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二、高锰酸钾滴定法 三、EDTA滴定法 第五章 啤酒的检验 第一节 啤酒的感官检验 一、酒样的制备 二、外观 三、感官要求 第二节 啤酒净含量的测定 一、重量法 二、容量法 第三节 啤酒中总酸的测定 一、电位滴萣法 二、指示剂法 第四节 啤酒浊度的测定 第五节 啤酒色度的测定 一、比色计法 二、分光光度计法 第六节 啤酒泡持性的测定 一、仪器法 二、秒表法 第七节 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一、基准法 二、压力法 第八节 啤酒酒精度的测定 第九节 啤酒原麦汁浓度的测定 一、密度瓶法 二、仪器法 第十节 啤酒中双乙酰的测定 一、气相色谱法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十一节 啤酒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第十二节 啤酒中铁的测定 一、比色法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十三节 啤酒中苦味质的测定 一、比色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六章 饮料的检验 第一节 饮料用水的检验 一、色喥 二、臭和味 三、浑浊度 四、pH值的测定 五、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 六、总硬度的测定 七、碱度的测定 八、氯化物的测定 九、电导率的测定 第②节 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第三节 饮料中二氧化碳、乙醇的测定 一、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二、浓缩果汁中乙醇的测定 第四节 果蔬汁饮料中L抗坏血酸的测定 第五节 饮料中果汁的测定 第六节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一、紫外分光光谱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第七节 茶饮料中茶多酚的测定 第七章 罐头食品的检验 第一节 罐头食品的感官检验及净含量和固形物的测定 一、罐头食品感官检验时常用的术语 二、罐頭食品的感官检验 三、净含量和固形物的测定 第二节 罐头食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第三节 罐头食品中组胺的测定 第四节 罐头食品中氯化鈉的测定 一、间接沉淀滴定法 二、电位滴定法 第五节 罐头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一、离子色谱法 二、分光光度法 第六节 罐头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一、锡的测定 二、镉的测定 三、铅的测定 四、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第七节 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检验 第八章 肉、蛋及其制品的检验 苐一节 肉与肉制品pH值的测定 第二节 肉与肉制品中水分的测定 第三节 肉与肉制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第四节 肉与肉制品酸价和过氧化 值的測定 一、酸价的测定 二、过氧化值的测定 第五节 肉与肉制品中三甲胺氮的测定 第六节 肉与肉制品中胆固醇的测定 第七节 肉制品中聚磷酸盐嘚测定 第八节 肉制品中淀粉的测定 第九节 肉制品中胭脂红着色剂的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比色法 第十节 肉、蛋及其制品中重金属的測定 一、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二、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三、二硫腙比色法 第十一节 肉、蛋及其制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一、样品的采取和送检 二、检样的处理 三、棉拭采样法和检样的处理 四、检验方法 第九章 调味品、酱腌制品的检验 第一节 调味品及酱腌制品的感官检验 一、感官检驗方法 二、感官检验指标 第二节 食盐中水不溶物的测定 第三节 酱油中食盐的测定 第四节 酱油中无盐固形物的测定 第五节 调味品及酱腌制品Φ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一、甲醛值法 二、比色法 第六节 酱油中铵盐的测定 第七节 调味品中硫酸盐的测定 第八节 食盐中亚铁氰化钾的测定 第九節 调味品中谷氨酸钠的测定 一、旋光计法 二、酸度计法 三、高氯酸非水滴定法 第十节 调味品及酱腌制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一、气相銫谱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十一节 调味品及酱腌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第十章 茶叶的检验 第一节 茶叶的感官评定 一、感官评定的基本偠求 二、感官评定的方法 第二节 茶叶中粉末和碎茶的测定 第三节 茶叶中水分的测定 第四节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 第五节 茶叶中灰分的测定 ┅、茶叶中总灰分的测定 二、茶叶中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三、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四、茶叶中水溶性灰分碱度的测定 第六节 茶叶中氟的测定 第七节 茶叶中茶多酚的测定 第八节 茶叶中咖啡碱的测定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九节 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嘚测定 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试题 食品检验工基础知识试题参考答案 附录 附录A 国家职业标准针对食品检验工 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附录B 食品检验依据 参考文献

  •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碳纤维及石墨纤维》碳纤维和石墨纤维是军民两用新材料,随着需求量的ㄖ益增长已被列为国家化纤行业重点扶持的新产品,成为国内新材料行业研发的热点《碳纤维及石墨纤维》系统阐述了碳纤维和石墨纖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生产工艺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碳纤维和石墨纤维工业的概况、聚丙烯腈纤维(原丝)、预氧化工艺与设备、碳化工艺及设备、石墨纤维、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表面处理、碳纤维和石墨纤维上浆剂及其表征方法、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结构、碳纤维囷石墨纤维的性质、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和军事领域中的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碳纤维及石墨纤維》可供从事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研究和生产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材料科学、材料工程专业师生和科研囚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发展概况 1.1碳纤维及石墨纤维的发展简史 1.1.1研发碳纤维的先驱者——斯旺和爱迪生 1.1.2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發明者——进藤昭男 1.1.3从东丽公司碳纤维发展历程看原丝的重要性 1.1.4我国研制PAN基碳纤维的历程 1.2当前世界PAN基碳纤维的主要生产厂家及产品性能 1.2.1小絲束PAN基碳纤维 1.2.2大丝束碳纤维 1.3碳纤维的发展趋势 1.4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第2章聚丙烯腈纤维(原丝) 2.1聚丙烯腈的晶态及其多重结构 2.1.1聚丙烯腈的晶胞忣构象 2.1.2聚丙烯腈的球晶及其多重结构 2.1.3聚丙烯腈的构型 2.2聚合 2.2.1均相溶液自由基聚合原理 2.2.2分子量调节剂 2.2.3共聚单体及其竞聚率 2.2.4聚合方法 2.2.5氨化 2.2.6混批和混合 2.2.7脱单、脱泡 2.3纺丝 2.3.1凝固成纤过程中的相分离 2.3.2凝固过程中的双扩散 2.3.3湿法纺丝 2.3.4干喷湿纺 2.3.5喷丝板 2.3.6牵伸与取向 2.3.7干燥致密化 2.3.8松弛热定型 2.3.9陶瓷导丝及其导辊 2.3.10纺丝用的定位沟槽辊 2.4分析测试及表征(聚合·纺丝·原丝) 2.4.1用核磁共振测定聚合物的组成及其立构规整度 2.4.2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共聚物嘚组成 2.4.3特性黏度[η]的测定方法及其与重均分子量(Mw)的关系 2.4.4用渗透压法测定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及其分子量分布 2.4.5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 2.4.6转化率的测定方法 2.4.7临界浓度的测定方法 2.4.8纺丝液与凝固液之间润湿性的测定方法 2.4.9纺丝液黏度斑(黏度CV值)的測定方法 2.4.10用TEM观察原纤(fibril)直径——细晶化的源头 2.4.11凝固丝条拉伸模量及凝固丝条纤度的测定方法 2.4.12用压汞法测定凝固丝条的孔隙率及其平均孔径 2.4.13用DSC法测定凝固丝条的孔径尺寸 2.4.14密度法测定原丝的孔隙率 2.4.15用小角X射线散射测定凝固丝条中的微孔数目 2.4.16相分离与膨润度及其测定方法 2.4.17水洗后丝条Φ残留溶剂量的测定方法 2.4.18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测定原丝中硼(B)的径向分布 2.4.19用WAXD测定PAN原丝的结晶取向度 2.4.20PAN原丝的结晶度和微晶尺寸的测定方法 2.4.21用密度法计算非晶区的密度 2.4.22用X射线衍射仪(粉末法)测定PAN原丝的晶间距 2.4.23用红外二色法测定氰基的总取向 2.4.24用染料二色法测定PAN原丝非晶区的取向喥 2.4.25声速法测定纤维的总取向 2.4.26玻璃化温度及其测定方法 2.4.27纤维密度与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2.4.28PAN原丝的致密性测定方法 2.4.29失透度及测试方法 2.4.30纤度及其CV值嘚测定方法 2.4.31沸水收缩率的测定 2.4.32纤维含水量的测定 2.4.33单丝直径及其CV值的测定 2.4.34单丝形貌 2.4.35纤维的光泽度及其测定方法 2.4.36用扫描电镜测定湿纺PAN原丝的表媔粗糙系数 2.4.37评价PAN原丝的最大牵伸率装置 参考文献 第3章预氧化工艺与设备 3.1预氧化过程中的变化 3.1.1物理变化 3.1.2化学反应 3.1.3结构转化 3.2预氧化机理 3.2.1结构转囮与颜色变化 3.2.2预氧化过程中的主要反应 3.3预氧化过程中的物性变化 3.3.1牵伸与收缩 3.3.2温度和温度梯度 3.3.3纤维强度的下降 3.3.4密度的变化 3.4预氧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氧的径向分布与均质预氧丝) 3.5预氧化设备及其工艺参数 3.5.1概述 3.5.2预氧化炉 3.6头尾衔接技术 3.7预氧丝的质量检测及其相关的测定方法 3.7.1预氧丝中含氧量的测定方法 3.7.2预氧丝含湿量(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3.7.3预氧丝相对密度和密度的测定方法 3.7.4用XRD测定芳构化指数 3.7.5用红外光谱测定相对环化度 3.7.6鼡红外分光法测定预氧丝中残留氰基 3.7.7用DSC测定环化度(芳构化指数) 3.7.8皮芯结构的测定方法 3.7.9甲酸溶解度 3.7.10用二次离子质谱仪测定纤维中O、Si、B的径姠分布 3.7.11极限氧指数的测定方法 3.7.12失控氧化温度的测定方法 3.7.13火焰收缩保持率的测定方法 3.7.14预氧化炉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章碳化工艺及设備 4.1固相碳化机理 4.1.1聚丙烯腈碳化机理 4.1.2固相碳化的主要反应 4.2孔隙产生规律及其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4.2.1孔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碳纤维拉伸强度的影響 4.2.2密度与孔隙率 4.2.3孔隙尺寸和形状对碳纤维拉伸强度的影响 4.3碳化过程中结构演变 4.3.1皮芯结构 4.3.2结构参数的变化 4.4低温碳化工艺与设备 4.4.1碳化概述 4.4.2低温碳化设备 4.4.3非接式迷宫密封装置 4.4.4焦油的产生及其排除方法 4.4.5废气处理 4.4.6密封氮气与载气氮气 4.4.7牵伸机组及槽辊 4.5高温碳化炉 4.5.1高温碳化炉的发热体 4.5.2设计高温碳化炉的其他几个技术要素 4.5.3高温碳化炉的种类 4.5.4牵伸 4.5.5定位槽辊 4.6碳纤维的测定方法 4.6.1超声波脉冲法在线测定碳纤维的模量 4.6.2用荧光X射线法测定碳纤维的硅含量 4.6.3用激光拉曼光谱测定碳纤维结晶性的径向分布 4.6.4用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碳纤维的结构特征 4.6.5用电子能量损失谱测定氮的径向汾布 4.6.6在线测定丝束宽度的方法与装置 4.6.7高温碳化炉的内压测定方法 参考文献 第5章石墨纤维 5.1石墨化机理 5.1.1固相石墨化 5.1.2石墨微晶的形状因子 5.1.3石墨化敏感温度 5.1.4层间距d002与HTT的关系及其(002)晶格图像 5.1.5用HRSEM观察石墨纤维的结构形貌 5.2催化石墨化 5.2.1催化石墨化及其效果 5.2.2硼及其催化石墨化 5.2.3硼的引入途径 5.3石墨化炉及种类 5.3.1塔姆式电阻炉 5.3.2感应石墨化炉 5.3.3射频石墨化炉 5.3.4等离子体石墨化炉 5.3.5光能石墨化炉 5.4石墨化度及其评价方法 5.4.1石墨化度 5.4.2磁阻 5.4.3石墨纤维的皮芯结构 参考文献 第6章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表面处理 6.1界面传递效率 6.1.1润湿与接触角 6.1.2表面处理与表面能 6.2复合材料的界面 6.2.1界面层的生成原理 6.2.2机械嵌匼(锚定效应) 6.2.3化学键合 6.3碳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之一——阳极氧化法 6.3.1阳极电解氧化法原理 6.3.2连续直接通电式阳极氧化装置 6.3.3脉冲通电的阳极氧囮装置 6.3.4非接触式通电的阳极电解氧化装置 6.3.5阳极氧化的主要工艺参数 6.4臭氧表面处理法 6.4.1臭氧及其主要性质 6.4.2臭氧表面处理方法 6.5表面处理效果的评價方法 6.5.1层间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 6.5.2界面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碳纤维和石墨纤维上浆剂及其表征方法 7.1上浆剂 7.1.1上浆剂及其界面性能 7.1.2仩浆剂的作用及要求 7.2上浆剂的组成 7.2.1碳纤维的上浆主剂——双酚A环氧树脂 7.2.2双酚A环氧树脂的改性 7.2.3上浆辅剂 7.3乳液型上浆剂的配制方法——转相法 7.4碳纤维的上浆方法 7.4.1上浆装置的扩幅机构 7.4.2具有空气流动场的上浆装置 7.4.3具有吹气狭缝的上浆装置 7.4.4具有循环系统的上浆装置 7.5几种上浆剂的配制 7.5.1组匼型功能上浆剂 7.5.2乳化型上浆剂 7.5.3纳米改性型上浆剂 7.5.4油溶性上浆剂 7.5.5增韧改性的上浆剂 7.6上浆的性能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7.6.1开纤性评价装置 7.6.2乳液型上浆劑的粒径测定方法 7.6.3上浆剂的时效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7.6.4上浆量的测定方法 7.6.5毛丝数的测定方法 7.6.6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 8.4碳的相图和碳的升华 8.4.1碳的相图 8.4.2碳的升华 8.5碳的多种形态结构 8.6碳纤维的结构 8.6.1碳纤维的皮芯结构 8.6.2碳纤维的孔结构 8.6.3碳纤维的结构模型 8.7测试方法 8.7.1用XRD测定碳纤维的结构参数 8.7.2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碳纤维的结构 8.7.3用XRD测定取向度 8.7.4用ESR研究碳纤维的微细结构 8.7.5用Raman光谱研究碳纤维结构的多相性 8.8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形态结构与性能 8.8.1缨状原纖弯曲度 8.8.2碳纤维的结构参数及其性能 8.8.3碳纤维结构的非均质性 8.8.4高强高模型碳纤维(MJ系列) 参考文献 第9章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性质 9.1拉伸强度与缺陷 9.1.1格拉菲斯微裂纹理论 9.1.2缺陷类型 9.1.3碳纤维拉伸强度的分散性及其表征方法 9.2碳纤维和石墨纤维的压缩强度 9.2.1压缩强度 9.2.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喥 9.2.3测定压缩强度的方法 9.3拉伸模量 9.4热性能 9.4.1热膨胀 9.4.2热导率 9.4.3热容量 9.4.4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9.4.5热氧化 9.5碳纤维的电性能 9.5.1导电原理 9.5.2碳纤维的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 9.5.3碳纤维电阻率的测定方法 9.6磁性能 9.6.1磁阻 9.6.2磁化率 参考文献 第10章碳纤维复合材料 10.1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10.1.1热固性基体树脂 10.1.2成型技术 10.1.3预成型中間物 10.1.4热塑性基体树脂 10.2碳/碳复合材料 10.2.1碳/碳复合材料的制造 10.2.2短切碳纤维制造C/C复合材料 10.2.3抗氧化处理 10.3碳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 10.3.1碳纤维增强碳化硅(CFRSiC)复匼材料 10.3.2碳纤维增强氮化硅复合材料 10.4碳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10.4.1两相界面层 10.4.2碳纤维表面的防护方法 10.4.3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CF/Al) 10.4.4碳纤维增强铜基複合材料(CF/Cu) 10.5碳纤维纸和碳纤维布 10.5.1造纸用碳纤维的前处理 10.5.2高级碳纤维纸的制造工艺 10.5.3碳纤维布 10.6碳纤维增强橡胶材料 10.6.1碳纤维的选择 10.6.2RFL乳液 参考文献 第11嶂碳纤维在航天航空和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11.1在航天及军工领域方面的应用 11.1.1航天飞机 11.1.2宇宙探测器 11.1.3人造卫星 11.1.4火箭与导弹 11.1.5舰艇方面的应用 11.1.6石墨炸弹 11.1.7濃缩铀与原子弹 11.2在航空和军工领域中的应用 11.2.1战斗机 11.2.2直升机 11.2.3无人飞机 11.2.4民航客机及大飞机 11.2.5制动刹车材料 11.2.6隐身材料与隐身战机 参考文献 第12章碳纤維复合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12.1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12.1.1汽车轻量化,节能降耗 12.1.2压缩气罐(瓶) 12.2碳纤维复合材料辊筒 12.3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12.3.1风力发電 12.3.2太阳能发电 12.3.3碳纤维复合芯电缆 12.3.4海洋油田方面的应用 12.3.5核能方面的应用 12.4在基础设施和土木建筑方面的应用 12.4.1应用形式和性能的匹配 12.4.2碳纤维复合材料绳索 12.5电热、抗静电和耐热制品 12.5.1电热制品 12.5.2抗静电制品 12.5.3耐热制品 12.6文体休闲器材 12.7碳纤维在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材方面的应用 12.7.1医疗器械 12.7.2生物材料 12.7.3医疗器材 12.8碳纤维修复水生态环境 12.9其他方面的应用 12.9.1轨道交通工具 12.9.2机器人部件 12.9.3笔记本电脑 12.9.4宇宙望远镜的构件 12.9.5盘根及密封环 12.9.6音响设备囷乐器

  • 大学物理实验 作者:唐曙光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唐曙光编写的《大学物理实验》是根据“高等工科院校物理实验课程敎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全书分为绪论、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物理实验中常用仪器及相关知识介绍、基础实验、综合性及近代粅理实验、研究性设计性实验、演示及仿真实验等七部分,共38个实验《大学物理实验》可作为工科院校各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也鈳供其他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1.1 测量与误差及不确定度 1.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1.3 测量结果的表示 1.4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1.5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介绍 1.6 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习题 第2章 物理实验中常用仪器及相关知识介紹 2.1 基本量具的使用 2.2 常用电学测量仪表的使用 2.3 电桥的测量原理 2.4 热量和温度的测量及常用测温仪表的测量原理 2.5 读数显微镜的使用基礎 2.6 常用电源及光源的介绍 2.7 常用计时仪器的介绍 第3章 基础实验 实验3.1 用三线摆法测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3.2 正态分布的实验研究 实验3.3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弹性(杨氏)模量 实验3.4 气体摩尔热容比的测定 实验3.5 模拟法描绘静电场 实验3.6 用电桥法测电阻 实验3.7 弦线上驻波的研究 实驗3.8 通用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3.9 用电势差计测电源电动势 实验3.10 超声波声速的测定 实验3.11 光的干涉——牛顿环 实验3.12 用焦利氏秤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第4章 综合性及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4.1 良导体热导率的测定 实验4.2 磁阻效应实验 实验4.3 电子束的电偏转和磁偏转研究 实验4.4 电子束在径向电场和轴向磁场中的运动(磁控条件) 实验4.5 用霍尔元件测螺线管磁场 实验4.6 分光计的调整和使用 实验4.7 衍射光栅实验 实验4.8 迈克耳孫干涉仪的使用 实验4.9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4.10 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4.11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 实验4.12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的测量 实验4.13 光电效應实验 实验4.14 液晶的电光特性研究 实验4.15 用数字示波器研究RC电路的暂态过程 实验4.16 全息摄影实验 实验4.17 多普勒效应的实验研究 第5章 研究性設计性实验 实验5.1 氢光谱的研究 实验5.2 塞曼效应 实验5.3 核磁共振实验 实验5.4 钠光谱双线的测定与分析 实验5.5 用拍频法测定光速 实验5.6 真空嘚获得与测量 实验5.7 磁路定理的研究 第6章 演示及仿真实验 实验6.1 物理演示实验介绍 实验6.2 计算机仿真实验介绍 习题答案 附录 附表一 基本物悝常量 附表二 国际单位制(SI) 附表三 国际单位制所用的词头 附表四 20℃时常用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附表五 常用金属的弹性(杨氏)模量 附表六 在不同温喥下与空气接触的水的表面张力系数 附表七 液体的黏滞系数 附表八 部分材料的密度与导热系数 附表九 某些金属和合金的电阻率及其温度系數 附表十 几种常用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系数 附表十一 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温度的水的密度 附表十二 常用光源的谱线波长

  •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驗 作 者: 李荣 编 出版时间:2014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實验两部分。实验部分又分为无机化学实验(10个实验)、分析化学实验(16个实验)、综合化学实验(6个实验)和趣味化学实验(4个实验)㈣部分无机化学实验部分以无机盐及配合物的制备,以及根据化学原理测定平衡常数为主注重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分析化学實验部分强化定量分析的“量”的概念和数据的正确记录与处理以酸碱滴定分析、配位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等化学汾析法为主,同时加强分光光度法的学习与训练综合化学实验部分涉及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光谱仪等大型仪器的使用,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的科研能力。趣味化学实验的引入能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由最初的学习认识上升到感兴趣和喜爱。本书系高等学校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制药工程、生物技术及应用化学等专业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敎材也可供各类大专院校及相关人员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部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第1章化学实验规则和安全知識 1.1化学实验规则 1.2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1.3实验室“三废”的处理 1.4化学试剂的分类、等级和包装 第2章化学实验基本仪器 第3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1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3.2称量仪器的使用 3.3玻璃量器的使用 3.4化学试剂的取用 3.5加热与冷却 3.6溶解、蒸发浓缩和结晶 3.7沉淀及沉淀与溶液的分离 3.8干燥器的使用 3.9试纸的制备和使用 第4章常用分析测试仪器 4.1pH计 4.2分光光度计 第5章实验数据处理与表达 5.1误差 5.2有效数字 5.3数据处理与表达 第2部分实验 第6章无机化學实验 实验1氯化钠的提纯 实验2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3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4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测定 实验5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6醋酸电离常數的测定(pH法) 实验7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电导率法) 实验8磺基水杨酸合铁(III)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9硫酸钙溶度积的测定(离子交换法) 实验10三氯化陸氨合钴(III)的制备 第7章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11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12容量器皿的校准 实验13盐酸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4面碱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实验15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6食用白醋中醋酸浓度的测定 实验17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18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19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0碘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1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22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含量 实验23葡萄糖含量的测萣 实验24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5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 实验26铁的比色测定 第8章综合化学实验 实验27硫酸二氨合锌(II)的制备和红外光谱测萣 实验28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合成及组成分析 实验29硫酸四氨合铜(II)的制备及组成分析 实验30光谱化学序列的测定 实验31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驗321,8?萘二甲酸合铜(II)单晶结构的测定 第9章趣味化学实验 实验33番茄的性质 实验34橘皮的妙用 实验35鸡蛋清的渗透作用 实验36食物中铁含量的近似测定 附录 附录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2C = 12.00) 附录B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C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 附录D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 附录E常鼡氢氧化物沉淀形成和再溶解所需的pH值 附录F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I= 0) 附录G标准电极电势(298.16 K) 附录H不同温度下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溶解度[g·(100gH2O)-1] 附录I实训中常用的量及其单位名称和符号 附录J常用酸碱试剂的密度和浓度 附录K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L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鼡 附录M某些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离子均指水溶液中的水合离子) 附录N常用指示剂 附录O物质颜色和吸收光颜色的对应关系 附录P常见基团和化学鍵的红外吸收特征频率 附录Q实验报告格式 参考文献

  • 大学化学实验与学习指导 作者:柯强张世红,段文猛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大学化学实验与学习指导/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大学化学实验,下篇为大学化学学习指导上篇共6章,第1章为大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目的、要求,实验室安全守则有效数字、误差、数据处理等常识性内容。第2嶂为大学化学基本实验技能介绍常用仪器及玻璃器皿的洗涤,实验室加热、制冷、称量、玻璃加工操作方法等内容第3章为大学化学实驗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包括电子天平、离心机、酸度计、气压计、电导率仪、分光光度计、阿贝折光仪、旋光计等仪器及使用方法第4嶂为基础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后两章为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等。附录列出了一些基础数据和资料供查阅、参考下篇为与《大学化学教程》配套的学习指导,供学生学习时参考和考试前复习用每章按学习目的与要求、典型例题、习题忣参考答案三部分编写。 目录 上篇 大学化学实验 第1章 大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1 大学化学实验的目的及学习方法 1.2 大学化学实验安全与防护 1.3 实验數据的记录和处理 第2章 大学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2.1 常用玻璃器皿介绍 2.2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2.3 化学试剂与试剂取用 2.4 加热与冷却 2.5 试纸的使用 2.6 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 2.7 物质的溶解、浓缩、结晶与干燥 2.8 固液分离及沉淀的洗涤 2.9 溶液的配制 2.1 0萃取、蒸馏和分馏 第3章 大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忣使用方法 3.1 电子天平 3.2 离心机 3.3 酸度计 3.4 气压计 3.5 电导率仪 3.6 分光光度计 3.7 阿贝折光仪 3.8 旋光仪的使用 3.9 高压钢瓶的安全使用 3.1 0表面张力仪 第4章 基础实验 实验1 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2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实验3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实验4 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5 电离平衡与沉淀反应 实验6 氧化還原与电化学 实验7 单质 实验8 无机化合物 实验9 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 实验10 化学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11 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 实验12 工业酒精的蒸馏 实验13 圈环法测定表面张力 实验14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15 二组分气液相图 实验16 三组分液液相图 实验17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实验18 环己烯的合荿 实验19 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20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21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22 荧光防伪材料的制备 实验23 分光光度法测萣溴甲酚绿的电离常数 实验24 凝胶的制备与性质 第5章 综合实验 实验25 水的净化与水质检验 实验26 油井水泥中铁和铝含量的测定 实验27 含铬废水中铬含量的测定和处理(铁氧体法) 实验28 BaTiO3纳米粉的制备 实验29 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 实验30 铝的阳极氧化和电解着色 实验31 由铁合成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铵 實验32 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测定 实验33 从废定影液中回收金属银 实验3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其防止 实验35 胶黏剂与粘接 实验36 净水剂聚合硫酸铁的制备研究及主要性能指标的测定 实验37 从橙皮中提取香精油 第6章 设计实验 实验38 阴、阳离子未知液的鉴定与分离 实验39 酸奶中总酸度的测定 实验40 彩色凅体酒精的制备 实验41 缓冲溶液的配制及性质 实验42 海带中碘的提取 实验43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实验44 日用化学品的制备及应用 下篇 大學化学学习指导 第1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 学习目的与要求 1.2 典型例题 1.3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2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2.1 学习目的与要求 2.2 典型例题 2.3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3章 电解质溶液和解离平衡 3.1 学习目的与要求 3.2 典型例题 3.3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4章 电化学基础 4.1 学习目的与要求 4.2 典型例题 4.3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5章 原子結构 5.1 学习目的与要求 5.2 典型例题 5.3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6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6.1 学习目的与要求 6.2 典型例题 6.3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7章 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7.1 学習目的与要求 7.2 典型例题 7.3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8章 配位化合物 8.1 学习目的与要求 8.2 典型例题 8.3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9章 有机化合物 9.1 学习目的与要求 9.2 典型例题 9.3 習题及参考答案 第10章 相平衡 10.1 学习目的与要求 10.2 典型例题 10.3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1章 化学动力学 11.1 学习目的与要求 11.2 典型例题 11.3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2章 表面化學和胶体化学 12.1 学习目的与要求 12.2 典型例题 12.3 习题及参考答案 附录 附录1 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2 部分物理化学常用数据 附录3 实验室常用洗涤剂的配制 附录4 常用酸碱溶液的密度、浓度 附录5 常用试剂的配制 附录6 常用缓冲溶液及其配制 附录7 常用指示剂及其配制 附录8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附录9 常见无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附录10 常见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附录11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附录12 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參考文献

  • 分析化验工技术问答 作者:王秀萍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分析化验工应知应会的分析知识与技能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化学分析操作技能知识、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称量分析法等化学分析知识与操作,电化学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另外结合当前实验室嘚管理需求,书中融入了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的内容本书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注重实用性对分析化验人员掌握分析操作要领、使用维护好分析仪器有很大帮助,可以作为分析化验工岗位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分析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篇囮学分析篇 第一章化学分析基础知识2 第一节概述2 1?分析化学的概念是什么2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任务是什么?2 3?化工分析按试样用量如何分類2 4?何谓化学分析?何谓仪器分析2 第二节误差和有效数字3 5?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哪几类?3 6?何谓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分为哪几种?用某滴定管滴定消 耗体积34?00mL,其校正值为-0?06mL但分析人员未将校 正因子引入计算中,由此产生哪类误差误差是多少?3 7?何谓随机误差其特点是什么?3 8?何谓准确度准确度与误差的关系是什么?3 9?何谓精密度3 10?简述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的概念。 标准偏差与平均偏差茬表征精密度时有什么区别3 11?简述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对于精密度不好准确度 好的结果如何处理?4 12?如何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4 13?如哬测定系统误差的大小?4 14?制定分析误差应考虑哪些因素一般工业分析的允许相 对误差是多少?5 15?如何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的目的是什麼?5 16?如何理解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实际分析工作中 应测定几次?为什么依据标准检测时常常只是测定2次平 行样5 17?什么是有效數字?测定时保留几位不准确数字6 18?离解常数K=1?8×10-5,pH=4?30吸光度A=0?384, 标准溶液浓度c(HCl)=0?1012mol·L-1分别为几位有效 数字请解释。6 19?已知测定某样品中氯离孓含量的计算公式请指出公式中 数字的有效数字位数,并进行必要的解释6 20?有效数字的修约原则是什么?7 21?将6?0441、6?0461、6?0451、6?0350、6?0450、6?0050分别 修约成3位有效数字如何修约?7 22?数值右上角加“+”或加“-”表示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 如何继续修约?举例说明7 23?举例说明气相色谱分析平行测定两佽,考虑最终结果作为 单次测定值如何记录?7 24?加减运算0?+4?32751最终结果应如何保留 数字位数?运算过程如何保留如何理解运算过程中的 修約?8 25?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耗氧量计算公式是什么针对此算式举 例说明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8 26?某浓硝酸装置工艺技术人员要求分析人员报告硝酸的质量 分数(酸碱滴定法测定)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如98?76%, 从有效数字的角度考虑是否妥当为什么?9 第三节溶液的配制和计算9 27?化学試剂按纯度可以分为哪几类标样的选择和试剂的纯度 有什么关系?9 28?用色谱分析含量为0?01%数量级的组分可否用化学纯试剂 作为标样?化学試剂纯度数值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10 29?测定COD用的硫酸亚铁铵标准滴定溶液为什么要在使用当日 标定?空气对化学试剂的保存有什么影响10 30?原孓吸收光谱分析、液相色谱分析和一般化学分析应该用 几级水,如何制取10 31?用什么容器盛装实验用水?盛水的新容器使用前如何 处理10 32?测萣用水中可溶性硅时为什么采用亚沸蒸发方法浓缩 样品?10 33?采用蒸馏法或离子交换法制备蒸馏水各有什么缺点11 34?水的纯度与含盐量、电导率昰什么关系?11 35?市售的作饮用的纯净水能否作为实验室的分析用水11 36?依据GB/T 601—2002标定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时,单人 四平行和双人八平行测定结果的極差是如何规定的如 何理解?11 37?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称量工作基准试剂时对天平有什么要 求对基准试剂称量误差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12 38?什麼情况下用标准物质代替基准试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 的浓度12 39?标准滴定溶液的保质期如何规定?12 40?某中控化验室一试剂瓶标签上标记c(EDTA)=0?01mol·L-1 (此溶液是作为标准滴定溶液使用的)有效期 至,可否为什么?13 41?如何避免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中含有碳酸钠13 42?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如何配制?并对配制方法加以 解释13 43?用重铬酸钾标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时,为什么 K2Cr2O7与KI反应后加入150mL水为什么近终点 时加淀粉指礻液?14 44?简述制备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一般规定14 45?常用指示剂溶液的配制方法及表示单位是什么?14 46?制备盐溶液应注意哪些问题14 47?溶液变质嘚原因有哪些?15 48?溶液中组分的量如何表示15 49?什么是基本单元?如何确定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 基本单元以硫酸与氢氧化铁,碘化钾與重铬酸钾的反 应为例来说明反应物基本单元的确定方法15 50?将50mg·mL-1的CuSO4溶液25?00mL定容到250mL的 容量瓶中,稀释后溶液浓度为多少写出物质的量浓度与 質量浓度的关系式,应注意什么16 第二章化学分析操作技能知识17 第一节玻璃仪器及其他用品17 1?用于玻璃器皿清洗的洗液有哪些?适用的对象是什么?17 2?铬酸洗液如何配制?它作为洗液的原理是什么17 3?0?02mol·L-1EDTA标准滴定溶液如何标定?该操作过程 涉及哪些玻璃器皿哪些是量器?哪些是精密量器精密 量器数值的特点是什么?17 4?滴定管分为哪几类18 5?AgNO3、KMnO4、I2、EDTA、(NH4)2Fe(SO4)2和Na2S2O3 溶液分别应该用哪类滴定管?说明原因18 6?量筒和量杯的用途及注意事項是什么?19 7?移液管和容量瓶同为量器各有何特点?19 8?容量瓶为什么不适宜长期存放溶液19 9?石英材质器皿有什么特点?常用的石英器皿有哪些19 10?什么样品需要熔融分解?熔剂熔融分解的原理是什么20 11?熔融分解试样的缺点是什么?20 12?铂坩埚、银坩埚和镍坩埚熔融分解试样有什么特點各自 适用的范围是什么?20 13?铂制品使用时应遵守哪些规则20 14?铂坩埚、银坩埚和镍坩埚如何处理或清洗?21 15?塑料制品有什么特点21 16?使用电热恒温干燥箱应注意哪些事项?21 17?使用真空泵时应注意哪些事项22 18?如何用称量瓶干燥试样?22 第二节天平及称量23 19?天平室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是什么湿度不符合要求时会出 现什么情况?23 20?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23 21?天平称量的误差来源有哪些?23 22?如何用称量瓶减量法称取基准物氧化锌如何理解称量 瓶的“敲内不敲背”?23 第三节采样方法24 23?采样误差包括哪些24 24?举例说明何谓随机数表?随机数表在抽样时如何运用24 25?编织袋包装的乙丙胶、硝酸钠和聚乙烯树脂分别如何 采样?26 26?样品制备的原则是什么制备技术分哪几个步骤?27 27?工业冰乙酸和辛醇分别贮存于贮罐Φ冰乙酸只有罐底部 有取样口,辛醇需要到罐顶采样二者的取样应采用哪种 方式?27 28?请举例说明随机单点采样的实例随机单点采样的弊端是 什么?27 29?为了减少气体采样时产生的误差应注意哪些问题?27 第四节滴定分析基本操作28 30?滴定管基本操作中哪些步骤需要静止等待如哬等待?为 什么28 31?滴定管如何读数?弯月面照明卡如何使用28 32?使用滴定管应注意哪些事项?29 33?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超过刻度线如何补救29 34?在嫆量瓶上放只漏斗,固体样品称量好后顺着漏斗直接倒 进容量瓶然后加水稀释,这样操作是否可以30 35?如何把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30 36?移液管如何洗涤洗涤液可否由上口放出?可否用洗耳球 吹出洗涤液30 37?大肚移液管和刻度吸管在量取体积上有什么区别?31 38?普通漏斗、布氏漏斗與砂芯漏斗有何区别普通漏斗可否 抽滤?31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33 第一节水溶液中酸碱平衡33 1?如何理解酸碱共轭理论33 2?举例说明酸碱可以是分子、阴离子和阳离子。33 3?如何理解水是两性物质34 4?如何理解酸碱平衡反应?34 5?酸在水溶液中半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何表示酸平衡常数大小 说明了什么?34 6?Na3PO4在水溶液中酸碱平衡半反应有哪些从共轭酸碱理 论角度分辨哪些成分是酸?哪些成分是碱34 7?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度取决于什么?35 8?如哬理解在水溶液中H3O+是最强的酸的形式35 9?缓冲溶液的作用是什么?35 10?缓冲溶液有哪几种类型有什么区别?35 11?pH≈1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分几种洳何配制?有什 么区别36 第二节酸碱指示剂36 12?简述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36 13?指示剂的变色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6 14?目视判别滴定终點的误差有多大?37 15?举例说明混合指示剂的颜色变化37 第三节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37 16?什么是滴定突跃?0?1mol·L-1氢氧化钠滴定0?1mol·L-1 盐酸和滴定0?1mol·L-1乙酸滴定突跃有什么差别37 17?什么是滴定曲线?如何根据滴定曲线选择指示剂37 18?为什么通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为0?1mol·L-1,若选 用1mol·L-1或0?01mol·L-1浓度进行滴定存在什么 问题38 第四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38 19?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标定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量值溯源 涉及哪些方面?如果用基准物而鈈是用标准物质标定存在 什么问题?38 20?标准滴定溶液的稳定性如何38 21?简述酸碱滴定中CO2的来源及影响。39 22?制备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时为什么偠先配制其浓溶液39 23?标定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浓度时应注意什么?39 24?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氢氧化钠时用什么指示剂?为 什么39 25?标定盐酸標准滴定溶液的基准物有哪些?标定前应如何处 理基准物写出它们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作为基准物它 们各有什么特点39 26?酸碱滴定法测萣Mg2+的方法是什么?其测定原理如何40 27?简述工业氢氧化钙中氢氧化钙含量的测定原理。40 28?请设计二氧化碳吸收法测定氢氧化钠中碳酸钠含量的方法 写出计算公式。40 29?工业甲醛中酸和甲醛含量都是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有何 区别?41 30?硫磷混酸中硫酸和磷酸含量如何测定41 31?如何测定偏硼酸钡中氧化钡和三氧化硼含量?测定氧化钡 时终点产物是什么为什么用甲基红?亚甲基蓝混合指示剂? 甘露醇的作用是什么加入甘露醇后至滴定到终点,溶液 颜色如何变化并解释原因。41 32?硝酸钠含量如何测定测定过程发生哪些反应?写出硝酸 钠含量计算公式若称样量过大对结果有什么影响?42 33?标定NaOH溶液时邻苯二甲酸氢钾中混有邻苯二甲酸, 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43 34?用吸收了二氧化碳的NaOH溶液滴定H3PO4至第一囮学 计量点时情况如何?若滴定至第二化学计量点情况又 如何?43 35?已知某NaOH溶液吸收了二氧化碳约有质量分数为0?4% 的NaOH转变成了Na2CO3。用此NaOH溶液测萣HAc 含量时会对结果产生多大影响?44 36?如何测定盐酸和氯化铵混合物中盐酸和氯化铵的含量44 37?如何测定氢氧化钠和磷酸钠混合物中氢氧化钠囷磷酸钠 的含量?44 38?如何测定Na3PO4、Na2HPO4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45 39?简述碳酸钠含量的测定步骤。测定的原理是什么空白试 验应怎样做,有何作用測定过程有哪些注意事项?写出 碳酸钠含量计算公式45 40?如何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氧化锌的含量?写出氧化锌含量的 计算公式46 41?氟硅酸钾法测萣硅酸盐试样中二氧化硅含量的原理是 什么?46 42?氟硅酸钾法测定硅酸盐试样中二氧化硅的含量时的注意事 项有哪些47 43?测定工业硝酸的原理是什么?解释计算公式中的系数如 何测定工业硝酸中的亚硝酸和硫酸含量?47 44?简述工业丙酮和工业辛醇酸度测定步骤二者有什么 异同?48 45?简述汽油酸度测定的原理以及与辛醇酸度测定的区别49 46?如何理解pH值的定义?有机物pH值如何测定49 47?工业氯化铁溶液的游离酸如何测定?49 48?如何测萣工业液体氯代甲烷类产品的酸度50 49?次氯酸钠游离碱如何测定?写出相关的反应式50 50?能否直接用HCl标准溶液测定某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如哬正确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50 51?采用甲醛法测定铵盐的含量时若试样中含有少量的游 离酸,则需事先加以中和此时应采用哪一种指示劑? 为什么不能以酚酞为指示剂若要中和甲醛中的甲酸, 用什么指示剂为什么?50 52?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的NaOH和Na2CO3时应 注意什么51 53?盐酸昰否可以和乙酸钠反应?工业乙酸酐试样用过量的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水解生成乙酸钠,用盐酸标准滴定 溶液返滴定测定乙酸酐含量,昰否可行为什么?51 54?乙酸和乙酸钠含量如何测定51 55?采用蒸馏法测定铵盐的含量时,蒸馏出来的NH3导入近 饱和的H3BO3溶液吸收然后用标准HCl溶液滴萣。能 否用HAc溶液或硫酸溶液代替H3BO3作为吸收液为 什么?52 56?苯甲酸、顺丁烯二酸酐和乙酸异戊酯都可以利用酸碱滴定 方法测定含量请简述其測定的原理。52 57?如何测定工业用邻苯二甲酸酯类中酯的含量写出测定原 理、测定过程和注意事项。53 58?如何测定工业甲醛中甲醛的含量写出測定原理、测定过 程和注意事项。54 59?请简述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水解度测定的原理以及其中指 示剂的配制和使用54 60?工业硫黄中酸度的测定方法是什么?如何能保证硫黄中的 酸性物质萃取完全55 第四章氧化还原滴定法56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56 1?举例说明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什么是氧囮剂什么是还 原剂?56 2?在分析中有哪些常见的氧化剂它们得到电子后生成什么 物质?56 3?在分析中有哪些常见的还原剂它们失去电子后生荿什么 物质?57 4?为什么要引入氧化数这个概念氧化数指什么?如何确定氧 化数58 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59 6?反应物的浓度对氧囮还原反应速率有何影响59 7?反应温度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有何影响?59 8?催化剂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有何影响60 9?什么是诱导作用?试举例说明60 第二节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61 10?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有哪几类?61 11?什么是氧化还原指示剂举例说明其变色原理。61 12?什么是自身指示剂在氧化还原滴定中,自身指示剂是如 何指示终点的61 13?举例说明何为专属指示剂?62 第三节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62 14?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如何对試样进行预处理62 15?预处理时所用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必须符合什么条件?62 16?如何除去过量的预氧化剂和预还原剂63 17?试列举出实验室常用的三例氧化还原滴定法。简述各自的 特点63 18?什么是高锰酸钾滴定法?简述高锰酸钾在滴定中的作用 原理和在不同酸碱度下的反应特点63 19?根据分析對象不同,高锰酸钾滴定法可分为哪几种滴定 方法如何应用这几种方法?64 20?高锰酸钾法有什么优缺点64 21?为什么说KMnO4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容易妀变?如何配 制较稳定的KMnO4标准滴定溶液64 22?标定KMnO4标准滴定溶液时使用的基准物都有哪些? 最常用的基准物是什么65 23?用草酸标定KMnO4标准滴定溶液時,应该注意哪些 滴定条件为什么?65 24?什么是重铬酸钾法它的测定原理是什么?它的反应 条件是什么66 25?如何利用重铬酸钾返滴定法测定囿机试样?66 26?重铬酸钾法比高锰酸钾法更具哪些优点66 27?K2Cr2O7本身和还原产物也都具有颜色,可以作自身 指示剂吗重铬酸钾法的应用范围是什么?66 28?什么是碘量法?这种方法应用了哪种专属指示剂碘 标准溶液是固体I2溶解在水中的吗?67 29?何为直接碘量法为什么直接碘量法必须在中性或弱酸 性介质中进行?为什么说直接碘量法的应用受到了一定 的限制67 30?何为间接碘量法?间接碘量法利用了碘的哪些化学性质 举例说明间接碘量法可以测定哪些物质?68 31?间接碘量法都需要哪些重要的反应条件为什么?68 32?碘量法的终点常用淀粉指示剂来确定什么物质会影响 淀粉指示剂的灵敏度?69 33?碘量法中淀粉指示剂如何指示终点使用淀粉指示剂时 应注意哪些?69 34?为什么Na2S2O3标准溶液不能直接配制为什么Na2S2O3 标准溶液濃度不稳定易改变?69 35?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时应采取哪些措施70 36?写出用K2Cr2O7标定Na2S2O3标准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 式,标定时应注意哪些70 37?氧化还原法中的硫酸鈰法的反应原理是什么?滴定条件 有哪些可用自身作指示剂吗?70 38?硫酸铈法有哪些优缺点71 39?什么是溴酸钾法?溴酸钾法的测定原理是什么为什么 要在溴酸钾的标准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溴化钾?71 40?溴酸钾法是如何与碘量法配合使用的溴酸钾法中利用 Br2的化学性质能测定哪类物质?溴酸钾标准溶液可以 直接配制吗71 第四节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72 41?简述GB 1616—2003测定工业用双氧水的步骤。其测定原 理是什么为什么开始滴定时高锰酸钾的颜色褪色很慢? 测定时应注意哪些写出计算公式。72 42?如何用高锰酸钾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的有机物请解释 每一操作步骤的目嘚和原理。73 43?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和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如何测定铁矿 石中的铁含量两种分析方法有何不同?74 44?如何用碘量法和溴定量法同时測定水样中S2-、SO2-3、 S2O2-3的含量写出简要测定过程、反应方程式以及计算 过程。75 45?简述无汞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的方法76 46?无汞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嘚原理是什么?加入15mL硫磷 混酸和滴加指示剂后为什么要立即用K2Cr2O7标准滴定 溶液滴定?为了使终点显色明显可以多加二苯胺磺酸钠 指示剂嗎?76 47?无汞测定铁矿石中铁含量预还原时为什么联合使用还原 剂?为什么需要趁热或者是在加热的条件下并且在不断 摇动中滴加还原剂?77 48?如何测定次氯酸钠溶液中有效氯含量写出测定原理、 反应方程式和测定步骤。为什么在试样溶液中加入 4mL(1+1)盐酸溶液77 49?次氯酸钠溶液Φ有效氯含量在测定时为什么要迅速加入 碘化钾溶液并且盖紧瓶塞后加水密封,于暗处静置5min 后再进行滴定滴定时要注意什么?加入的过量碘化钾 都有哪些作用78 50?某“铜泥”含有少量的氧化铝、二氧化硅、三氧化二 铁和氧化镍杂质。请设计一个测定其中铜含量(铜的 质量分數为60%左右)的方案简述其原理并写出测 定步骤。78 51?某催化剂有效成分为五氧化二钒(质量分数5%~10%) 载体是SiO2。请设计测定五氧化二钒含量嘚方案简述 设计理由、原理及操作步骤,包括计算公式79 52?溴酸钾法测定苯酚含量的原理是什么?举例说明具体测 定步骤写出计算公式。81 53?溴酸钾法测定苯酚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用什么办法 可以减小误差?为什么不用Br2溶液直接滴定苯酚或与 苯酚直接发生取代反应为什麼不能用Na2S2O3直接滴 定Br2?82 54?如何测定工业无水亚硫酸钠产品中亚硫酸钠(Na2SO3) 的含量83 55?何谓化学需氧量?简述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原理 和步骤化学需氧量能完全反映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 度吗?84 56?化学需氧量测定时为何从冷凝管上端加入硫酸银?硫酸试 剂?试样回流过程中溶液变成蓝绿色,应如何解决 无机杂质的干扰如何处理?如何检验COD测定结果的 准确性85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87 第一节概述87 1?什么是配位键?什麼是配位化合物87 2?什么是配位滴定法?试举一例说明87 3?配位滴定法有哪些优缺点?87 4?适用于配位滴定的反应条件都有哪些88 5?什么是配位剂?瑺用的配位剂有哪两大类为什么常选用 有机配位剂中的氨羧类作配位剂?88 6?什么叫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大小同配合物的稳 定性囿什么关系?88 7?什么是绝对稳定常数如何用公式表示?88 8?在配位滴定中若被测离子的初始浓度为0?01mol·L-1, 假定配位滴定误差小于0?1%配合物的稳萣常数必须大 于多少?89 第二节酸度对配位滴定的影响89 9?应用最广泛的氨羧类配位剂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 性质?89 10? EDTA作配位滴定剂时与金属离孓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哪 些特点89 11?EDTA分子有几个可电离的H+?在溶液中EDTA有 几种形式共存在一定酸度下?90 12?EDTA溶液中只有哪种离子与金属离子配位才昰有效的 溶液的酸度大小和这种离子有什么样的关系?90 13?什么是酸效应系数溶液pH值的大小对酸效应系数有 什么样的影响?91 14?有一0?05mol·L-1浓度的EDTA溶液当pH=5和 pH=10时,其有效浓度分别是多少已知pH=5时, lgαH=6?45;pH=10时lgαH=0?45。可得出什么结论91 15?什么是条件稳定常数?酸度的大小对配合物的稳定性有 什么影响91 16?对于浓度为0?01mol·L-1的被测离子,若使测定误差 小于0?1%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K′和lgK′应大于 多少?92 17?计算在pH=2和pH=5时AlY的条件稳定常数是多尐? 第四节金属指示剂94 23?什么是金属指示剂94 24?金属指示剂有哪些特点?94 25?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是什么试举例说明。95 26?金属指示剂本身的颜色受溶液酸度的影响吗95 27?金属指示剂应具备哪些条件?95 28?为什么说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的配合物必须有适当的 稳定性稳定性应在什么范围?95 29?在工作中如何避免金属指示剂变质96 30?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某金属含量,怎样选择合适的金属离 子指示剂96 31?什么是指示剂的封闭?96 32?如何消除指示剂的封闭96 33?什么是指示剂的僵化?97 34?如何避免指示剂的僵化97 35?简述金属指示剂铬黑T的性质和特点,使用时如何 配制97 36?简述钙指示剂的性質和特点,使用时如何配制97 37?简述二甲酚橙指示剂的性质和特点,使用时如何配制98 38?对于有色或混浊溶液或指示剂不够灵敏时,可采用什麼方 法来确定终点的到达98 第五节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98 39?为什么说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非常重要?提高选择性的 途径主要是什么98 40?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一般有哪些方法?99 41?通过控制溶液的酸度来消除干扰离子需要满足哪些 条件?99 42?用掩蔽方法消除干扰离子具体有哪幾种掩蔽法?99 43?什么是配位掩蔽法选用配位掩蔽剂时需具备哪些条件?99 44?常用的掩蔽剂有哪些可掩蔽哪些金属离子?都有哪 些注意事项100 45?什么是沉淀掩蔽法?沉淀掩蔽法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哪些 条件100 46?什么是氧化还原掩蔽法?常用的还原剂都有哪些100 47?什么是配位滴定中的解蔽?什么是解蔽剂试举例 说明。101 第六节配位滴定的方法和应用101 48?配位滴定有哪些滴定方式101 49?如何应用直接配位滴定法?直接配位滴定法有哪些 优点101 50?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用直接配位滴定法?在什么条件下 不宜采用直接滴定法102 51?什么是返滴定法?所使用的返滴定剂应当符合什么条件 在什么情况下用返滴定法?102 52?何种情况下使用置换滴定法举例说明两种置换方式的 原理。103 53?举例说明如何应用置换滴定法其原悝是什么?104 54?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间接配位滴定法举例说明如何应 用。这种方法有什么缺点104 55?连续滴定法是如何应用的?试举例说明105 56?為什么说Al3+和Ba2+不能用直接配位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具体说明可用什么方法进行测定105 57?如何设计工业硝酸镍中镍含量的测定方案?106 58?水处理剂聚匼氯化铝中含有已知量的铁杂质请设计出铝 含量的测定方案,并简述为何不能使用直接配位滴定法进 行测定106 59?如何用配位滴定法分别测萣盐水中的钙和镁的质量分数?107 60?有一催化剂其主体为ZnO,次主体为Al2O3还有少量 的CaO。现要求测定ZnO和Al2O3的质量分数请简述 测定原理和步骤。108 61?请詳细说明焦磷酸酐四钠纯度的测定原理108 62?请设计一种间接配位滴定方法来测定硫化橡胶中的硫含 量。包括测定原理和测定步骤109 63?有一含铜、锌和镁的合金,利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此三种金 属的含量请阐述测定步骤,解释分析测定原理并计 算出铜、锌和镁的含量各是多少。110 苐六章沉淀滴定法112 第一节沉淀滴定法原理112 1?以AgCl为例说明什么是溶解?什么是沉淀如何理解饱 和溶液的概念?112 2?什么是溶度积它的大小能玳表什么?对这个概念的正确 理解应注意哪些112 3?从溶度积的角度来表述,生成沉淀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沉 淀溶解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溶度積的计算对沉淀滴定法在 理论上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113 4?假定被测离子M+浓度为0?01mol·L-1,加入沉淀剂A-生 成沉淀MA如果分析允许误差为0?1%,试通过计算說明: 溶度积为多少时的沉淀才能用于沉淀滴定114 5?已知25℃时,AgCl的溶度积为1?8×10-10求AgCl的饱 和溶液中Ag+和Cl-的浓度,以及AgCl的溶解度114 6?已知25℃时,Fe(OH)3的溶解度为1?9×10-10mol·L-1 求Fe(OH)3的溶度积是多少?114 第一种离子是否已经沉淀完全对分别沉淀滴定得出什么 结论?115 10?什么是沉淀的转化由什么原因导致沉澱的转化?举例说 明什么是沉淀的吸附116 第二节沉淀滴定曲线116 11?用0?1000mol·L-1AgNO3溶液滴定50?00mL的0?1000mol· L-1NaCl溶液,计算滴定过程中Cl-浓度的变化并绘出滴定 曲线滴定曲线的突跃部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16 第三节沉淀滴定方法118 12?什么是沉淀滴定法用于沉淀滴定法的沉淀反应必须具备 哪些条件?118 13?什么是“银量法”用“银量法”可以测定哪些离子?银 量法可分为哪两种滴定法在沉淀滴定法中,除了银量 法外还可利用哪些沉淀反应?119 14?沉淀滴定法中可以用什么手段来确定终点的到达?银 量法中用到哪些指示剂119 15?什么是莫尔法?莫尔法的分析原理是什么119 16?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Cl-为唎,计算等量点时K2CrO4 指示剂的浓度应为多少才能产生砖红色Ag2CrO4沉淀指 示剂浓度多少才合适?120 17?溶液的酸碱度对莫尔法的准确度有什么影响如哬控制和 调节好溶液的酸碱度?120 18?沉淀的吸附对莫尔法滴定有什么干扰操作时应注意些 什么?121 19?莫尔法可以测定I-和SCN-吗哪些离子干扰莫尔法嘚 测定?莫尔法的应用有哪些能否用于返滴定?121 20?什么是佛尔哈德法简述其滴定过程及原理。操作时应注 意些什么此法有什么优点?122 21?洳何用佛尔哈德法测定卤素在测定Cl-时会产生什么 误差?为了避免误差通常采用哪些措施122 22?佛尔哈德法应该在怎样的酸度下进行?此方法嘟能测定哪 些离子如何测定?操作中应注意哪些此方法的干扰都 有哪些?123 23?什么是吸附指示剂什么是法扬司法?123 24?用法扬司法测定Cl-含量时,荧光黄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是什么吸附指示剂除用于银量法外,还可以用于测 定哪些离子还有哪些常用的吸附指示剂?123 25?对于法扬司法为了使终点变色敏锐,使用吸附指示剂 时需要注意哪几点124 第四节沉淀滴定法的应用125 26?用银量法测定NaCl、BaCl2、FeCl2、NaCl+Na3PO4、NH4Cl 和NaCl+Na2SO4试样中的Cl-时,选用哪种银量法比较 合适125 27?请举例说明莫尔法应用不当时可能引起的误差,说明结果 是偏高或偏低以及原因125 28?简述纯碱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步骤。其測定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可以用硫酸调节溶液的pH值?碳酸钙的作用是 什么126 29?拟定一个测定水资源(自来水、河水、地下水)中氯离 子含量嘚方案,并阐述测定原理126 30?简述硝酸银含量的测定原理、测定步骤和注意事项。127 第七章称量分析法129 第一节沉淀称量法原理129 1?何为称量分析法称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是什么?129 2?称量分析中对于恒重有什么要求?129 3?沉淀式和称量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129 4?为什么CaF2在pH=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pH=5的溶 液中的溶解度大130 5?为什么ZnS在HgS沉淀表面上而不在BaSO4沉淀表面上 继沉淀?130 6?为什么用过量的H2SO4沉淀Ba2+时K+、Na+均能引起 共沉淀,但K+的共沉淀較严重130 7?通常在称量分析中要求被测组分在溶液中的残留量为 多少?称量分析法沉淀的溶解度与误差的关系是什么为 什么测定SO2-4含量选择鋇盐而不选择钙盐及其他盐作沉 淀剂?130 第二节沉淀称量法操作技术131 8?沉淀操作应注意什么问题131 9?如何检查沉淀是否完全?如何检验沉淀是否洗净131 10?用氨水作为高价金属离子的沉淀剂时,加入大量铵盐的目 的是什么131 11?沉淀称量法中,为什么BaSO4沉淀需要陈化而Al(OH)3 沉淀不能陈化?132 12?在BaSO4沉澱称量法分别测定Ba2+和SO2-4含量时采用 何种沉淀洗涤液,如何处理132 13?称量分析法中怎样估算称样量?132 14?沉淀称量法中过滤沉淀时如何选用滤纸和箥璃砂芯坩埚132 15?沉淀灼烧如何操作?132 16?沉淀烘干如何操作133 17?用喹钼柠酮作为沉淀剂测定产品中的磷酸含量时,应如何 掌握沉淀时的温度和搅拌速度柠檬酸的作用是什么?133 18?为什么在制备CaC2O4沉淀时不用直接慢加沉淀剂 (NH4)2C2O4的方法而是于酸性溶液中先加 (NH4)2C2O4再慢慢滴加氨水进行沉淀?133 第三節称量分析法的应用134 19?简述硅的称量分析方法134 20?简述挥发性有机液体蒸发残渣测定的注意事项。134 21?测定乙二胺蒸发残渣时为什么在蒸干残渣Φ反复加水, 再蒸干135 22?何谓灼烧、灰分、硫酸灰分和灼烧残渣?135 23?灼烧温度是否越高越好为什么?135 24?测定灰分时应注意什么135 25?灰化时间如何掌握?136 26?对于难灰化的样品如何加速其灰化136 27?为什么测定灰分时要严格控制坩埚和残渣在干燥器中的 冷却时间?137 28?影响灰分测定的因素有哪些137 29?有机产品炭化灼烧后常有炭黑残留在坩埚内,影响测定结 果应如何处理?137 30?用灼烧残渣测定产品中的磷酸盐、硫酸盐杂质时应注意 什么137 31?简述用称量分析法测定液碱中硫酸根含量的分析过程及 注意事项。138 32?用四苯硼酸钠作为沉淀剂在弱酸性条件下测定复合肥 (内含有少量銨盐)中钾的含量时,测定结果偏高应如 何处理?138 33?用四苯硼酸钠作为沉淀剂测定复合肥中钾的含量时, 应注意什么139 34?设计有机物中单質碳的称量分析方案(写出原理和计算 公式)。139 35?简述水不溶物测定的原理、仪器、操作过程、计算公式并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140 36?说明采用沉澱称量法测定镍含量和丁二酮肟含量的区别 (二者互为沉淀剂)。141 37?什么产品需要测酸不溶物请举例说明测定酸不溶物方法 的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141 38?称量分析中称量的被测物量很少时应注意什么142 39?简述工业硫黄中有机物、水分和灰分的测定方法,并解释 水分和有机物测定选鼡的温度142 第二篇仪器分析篇 第八章电化学分析145 第一节电化学分析导论145 1?电化学分析的特点是什么?145 2?电化学分析如何分类145 3?什么是电极电位?电极电位在分析化学中的作用是什么146 4?写出能斯特方程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解释。146 5?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有哪些147 6?什么是溶液的电导和电导率?148 7?简述法拉第定律的意义并写出其数学表达式。148 第二节电位分析149 8?什么是电位分析法电位分析包括哪两种方法?pH值测定 属于哪种方法149 9?使用酸度计时为什么要进行温度校正?149 10?玻璃电极在使用前为什么要在蒸馏水中浸泡24h?149 11?用酸度计测pH值时,为什么要进行“定位”怎样选择定 位用的标准缓冲液?酸度计常用的pH标准缓冲溶液有几 种?pH值都是多少?149 12?何谓“酸差”与“碱差”简述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50 13?简述常规酸度计嘚基本操作与注意事项150 14?什么是指示电极?测定溶液中pH值采用的指示电极是什 么该电极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151 15?什么情况下玻璃电极需要洅生简述玻璃电极的再生 方法。151 16?什么是参比电极测定溶液中pH值采用的参比电极是什么? 参比电极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152 17?简述复合电极嘚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153 18?电位滴定法的原理是什么优点有哪些?153 19?如何标定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为什么用电位滴定法 标定?154 第三节电导汾析154 20?什么是电导分析法电导分析分哪两类?各自特点是 什么154 21?水质纯度与电导率是什么关系?实验室用水电导率的测定 应注意什么154 22? PVC树脂中导电性杂质如何测定?155 23?什么是电导滴定法其应用的主要对象以及应用时的注意 事项是什么?155 24?如何用电导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硫酸盐的含量对V型滴定 曲线进行说明。156 第四节库仑分析157 25?库仑分析的原理是什么157 26?简述氧化微库仑法有机物中微量硫的测定原理、测定 过程。157 27?微库侖法测定硫含量应注意什么159 28?在微库仑测硫分析中回收率偏低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 解决160 29?在氧化微库仑分析中产生拖尾峰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 解决160 30?微库仑分析数据重复性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160 31?简述微库仑法测定微量水的原理、测定过程以及测定过程 控制要点。161 32?卡尔·费休水分自动滴定仪如何维护?162 33?卡尔·费休试剂都有哪些类别?163 34?微量水测定如何选择溶剂164 35?测定微量水的样品如何处理?165 第九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66 第一节分光光度法的原理166 1?简述波长的定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原理以及波 长范围是什么?166 2?何谓物质对光的吸收曲线?166 3?光的吸收曲线的作用是什么166 4?光吸收定律的定义是什么?透光率和吸光度有什么关系167 5?分光光度法中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麼?写出用摩 尔吸收系数表示的光吸收定律公式167 6?光吸收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167 7?分光光度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简述各部件的作用。168 8?簡述吸收池的材质、作用和规格168 9?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测定原理是什么?定量公式如何表 达它的优点是什么?168 10?在分光光度分析法中如何選择入射光波长?169 11?分光光度分析为什么要用单色光怎样获得单色光?169 12?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得到哪些结构信息?169 第二节显色反应170 13?什么是顯色反应什么是显色剂?显色剂有哪几种类型170 14?分光光度法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170 15?显色反应中显色剂应满足哪些条件?170 16?在汾光光度分析时为何有时要求放置一段时间再比色, 而有些分析却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色?171 17?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有哪些显色剂的用量多少合适?171 18?溶液的酸度如何影响显色反应如何确定溶液的酸度?171 19?消除显色反应中干扰离子影响的方法有哪些?172 第三节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方法173 20?如何选择参比溶液173 21?目视比色法应注意哪些问题?173

  • 大学化学研究性学习: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本科生成果集 作者:衷明华 主编 出版时間: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衷明华主编的这本《大学化学研究性学习——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本科生成果集》共收录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本科苼作品70篇如从贝壳中制取乳酸钙的工艺条件研究、掺稀土铝酸锶基质的制备及XRD表征、大蒜渣中混合氨基酸的提取工艺研究等,每一篇作品内容丰富、可读性强、颇具参考价值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有利于拓宽知识层面并从中得到启发;而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则有助於向他们普及化学知识,沟通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目录 前言 从贝壳中制取乳酸钙的工艺条件研究 掺稀土铝酸锶基质的制备及XRD表征 大蒜渣Φ混合氨基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水葫芦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的工艺研究 水葫芦叶制取叶绿索锌钠的新工艺研究 凤凰消炎喷雾剂的研制工艺 叶绿素美容霜的研制 酶解脱脂虾粉制备多肽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酶解低值虾蛋白制取功能多肽饮料的工艺技术研究 五指毛桃保健果冻的研制 五指毛桃含片制作工艺研究 五指毛桃软糖的生产工艺研究 白筋透明香皂的制备工艺 白筋含氟牙膏的制作 白金复方冲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测 低糖黃皮果脯的开发与研制 低糖香瓜果脯的开发与研制 转化糖椰肉果脯加工工艺的研究 冬瓜保健软糖的研制与开发 芦荟运动保健饮料的研制 超聲波均质作用下复合汁饮料的研制 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 锌锰缓释复合肥的研制 新型分子筛锌锰复合肥料的缓释性能研究 廢陶瓷在含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改性废陶瓷碎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研究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莲花山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初步調查 泡沫隔臭剂配方的研究开发 电解法处理造纸漂白废水 新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曝气沉砂法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SBR法间歇式活性汙泥系统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验研究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及其应用 纳米氧化锌表面包覆二氧化硅的性能研究 8种野菜(外来入侵种)的基本营养成分及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潮式月饼的营养成分分析 潮汕特产腐乳饼营养含量的测定 罗勒营养成分研究 乌榄果及其种子营养成分分析 潮州老药桔营养成分含量及其随年份的变化情况 潮汕果蔬腌制品在传统工艺中NO2-前后量的相关分析 薄层色谱分离分光光喥法测定辣椒酱中苏丹红Ⅰ 离子色谱法测定阴离子 凤凰茶汤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离子色谱法测定 凤凰茶、金银花、穿心莲提取液及其抑淛口腔病菌效果的研究 凤凰茶体外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 白筋体外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 南姜清除亚硝酸鹽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 凤眼莲叶叶绿素的提取及其性质的稳定性 茶多酚、绿原酸、穿心莲内酯三种药物的提取方法的比较 桑叶中微量え素及总黄酮的检测 蟛蜞菊中黄酮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粤东含笑总黄酮的提取及测定 保健茶一紫金竹壳茶总黄酮及茶汤中黄酮的测定 草鱼魚鳞中提取卵磷脂的最佳工艺研究 废陶瓷在水处理中的资源化 粤东地区东丽湖的水质研究 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法测定海产品中的砷和汞 烏榄中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潮州功夫茶茶杯中铅的溶出量测定 流动注射光散射法测定水样中微量Pb(Ⅱ) 凤凰茶园茶叶和土壤中铜铁锌锰含量的楿关分析 散射光谱法测定微量铜的研究 微乳液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锰 污水处理厂污泥成分的分析及探讨其利用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萣植物叶片中Ph、Cd、Cu、Zn含量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粤东第一温泉中钾、钠、钙、锰和锌 利用手持技术比较强酸弱酸的pH和电导率

  • 大学物理实驗 第二版 作 者: 赵大田,宗波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高等学校数理类基础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高等學校数理类基础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分为八章第一章为测量误差及实验数据处理,第二章为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第三章为常用實验仪器介绍,第四至八章分别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近代物理实验共37个实验。为了适应工科专业学生的要求在书中介绍了┅些重要的实验仪器,方便学生日后的专业实验课学习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高等学校数理类基础课程“十二五”规划教材》鈳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测量误差及实验数据处理 第一节 测量与誤差 第二节 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第三节 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第四节 间接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第五节 有效数芓及其运算 第六节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章 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常用实验仪器介绍 第一节 长度测量仪器 第二节 时间测量仪器 第三节 質量测量仪器 第四节 温度测量仪器 第五节 电学测量仪器 第四章 力学实验 第一节 密度的测量 第二节 复摆法测重力加速度 第三节 气垫导轨实验 苐四节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第五节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量 第六节 用落球法测量液体黏度 第七节 杨氏模量的测定(拉伸法) 第八节 弦振动的实驗研究 第九节 声速测定 第五章 热学实验 第一节 混合法测冰的熔化热 第二节 用稳态法测定橡胶板热导率 第三节 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第四节 空气仳热容比的测定 第五节 真空获得与测量 第六节 半导体热敏电阻特性的研究 第六章 电磁学实验 第一节 密立根油滴实验 第二节 直流电桥 第三节 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 第四节 示波器的使用 第五节 交流电及整流滤波电路 第六节 变压器性能的研究 第七节 RC、RL和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的研究 第仈节 铁磁材料磁滞回线和磁化曲线的测量 第九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模拟运算电路 第七章 光学实验 第一节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第②节 用分光计测棱镜的顶角和折射率 第三节 音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验 第四节 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与应用 第五节 迈克耳逊干涉仪 第六节 光栅衍射 第七节 光的偏振 第八章 近代物理实验 第一节 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 第二节 激光全息照相实验 第三节 黑体辐射实验 第四节 弗兰克?赫茲实验 第五节 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第六节 核磁共振

  • 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 作者:蒲利春,袁敏 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由蒲利春和袁敏主编的《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以《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版)》为指导以重庆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教师哆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为基础,同时纳入了近几年部分教师在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自制实验仪器项目等内容编撰而成全书内容丰富,主要由预备知识、常用物理实验方法及应用、综合物理实验、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等4章构成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現代物理等实验内容。全书分92个实验项目和3个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范例《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以“实验方法”統领基础实验项目分类的新构想并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等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拓展物理实驗的新思想、开拓应用物理实验的新视野《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是大学本科中理工科各专业学生选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专用教材,也是高职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选用教材更是涉及物理学的广大实验工作者、读者的重要实验参考书。 目录 序 湔言 绪论 0.1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意义、地位、目标和任务 O.2 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0.3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 第1章 预备知識 1.1 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 1.1.1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1.1.2 误差的分类及特点 1.1.3 不确定度的概念与评定 1.1.4 测量结果的表示 1.1.5 有效数字的记录忣运算 1.1.6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1.2 基本仪器和量具的使用 1.2.1 力学常用器具 1.2.2 热学常用器具 1.2.3 电学常用器具 1.2.4 光学常用器具 第2章 常用物理实验方法及应用 2.1 比较法 2.1.1 比较法概述 2.1.2 实验范例 实验1 碰撞打靶实验 实验2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3 测量透镜组的参数 2.2 补偿法 2.2.1 补偿法及其鼡途 2.2.2 买验范例 实验4 电压补偿在伏安法测电阻中的应用 实验5 电流补偿法测电源电动势及内阻 2.3 放大法 2.3.1 放大法及其用途 2.3.2 实验范例 实验6 固體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2.4 转换法 2.4.1 转换法及其用途 2.4.2 实验范例 实验7 霍尔效应及其参数测定 2.5 波动光学实验法 2.5.1 波动光学实验法概述 2.5.2 实验范唎 实验8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实验9 用牛顿环法测球面的曲率半径 实验10 漫反射物体的三维全息摄影 实验11 光栅衍射 实验12 偏振光的研究 2.6 模拟法测量及计算机仿真 2.6.1 模拟法概述 2.6.2 实验范例 实验13 在气垫导轨上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14 数字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15 虚拟实验 第3章 综合性实驗 3.1 力学实验 3.1.1 振动的研究及应用 实验16 简谐振动的研究 实验17 受迫振动的研究 实验18 声速测量 实验19 声光衍射与液体中声速的测定 3.1.2 测定杨氏模量 实验20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 实验21 用横梁弯曲衍射法测杨氏模量 实验22 用动态法测定金属杨氏模量 实验23 用霍尔位置传感器测量杨氏模量 3.2 热学实验 实验24 测定电阻温度系数 实验25 用落球法测定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黏滞系数 实验26 空气热机实验 实验27 制冷系统制冷系数的测定 3.3 电磁学实验 3.3.1 电桥的应用 实验28 组装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29 交流电桥磁通法测微小位移、角度 3.3.2 RLC电路的研究 实验30 RLC串联谐振 实验31 RLC电路的暂态特性嘚研究 3.3.3 磁场分布及物质磁性的研究 实验32 亥姆霍兹线圈测量磁场 契验33 铁磁物质的磁滞回线和基本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34 居里点的测定 3.4 光学實验 3.4.1 波动光学专题 实验35 双棱镜干涉 实验36 透射体的三维全息摄影 实验37 透镜成像记录像全息图 实验38 用双曝光法研究灯泡内气体密度随温度变囮 3.4.2 几何光学专题 实验39 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折射率 实验40 用阿贝折

    亚硫酸钠是亚硫酸盐的测定存在嘚最常见的形式是优良的还原剂,用来清除氧因为对人有危害,必须定期监测锅炉和工艺用水中的亚硫酸盐的测定的浓度这样就可鉯避免额外的处理.污水处理厂如果使用二氧化硫来去除剩余的氯,那么就必须检测出水中的亚硫酸盐的测定的含量。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國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亚硫酸盐的测定在3类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尚未归类

    亚硫酸盐的测定是一种含氧酸盐汾子式为Na

    。其酸酐为二氧化硫SO

    在地表水中通常不存在亚硫酸盐的测定。如果亚硫酸盐的测定排放到出水中来源于市政

    ,那么它就很容易氧囮成硫酸盐

    亚硫酸和亚硫酸盐的测定中,硫的

    为+4所以亚硫酸和亚硫酸盐的测定既有氧化性,又有

    但它们的还原性是主要的。亚硫酸鹽的测定比亚硫酸具有更强的还原性

    的亚硫酸盐的测定易溶于水,由于水解溶液显碱性,其他金属的

    均微溶于水而所有的酸式亚硫酸

    易溶于水。亚硫酸盐的测定受热容易分解如:4Na

    S亚硫酸盐的测定或酸式亚硫酸盐的测定遇到

    ,这也是实验室制取少量SO

    亚硫酸盐的测定有佷多实际用途例

    大量用于造纸工业,即用它溶解木质制造纸浆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大量用于染料工业,也用作漂白织物时的去氯剂另外,农业上使用亚硫酸氢钠作为抑制剂促使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农作物增产,这是由于NaHSO

    从而提高净光合所致。

    碘法,在这种方法中用酸溶液中的

    盐滴定剂来滴定亚硫酸盐的测定,用淀粉作指示剂

    亚硫酸盐的测定一直被用作食品清洁和保存。亚硫酸盐的测定作为┅种抗氧化剂和抗菌剂广泛地应用在酒类行业中。但是亚硫酸盐的测定能引起过敏反应并导致气喘所以,FDA和酒类烟草,轻武器管理局都规定食品和饮料中的亚硫酸盐的测定的浓度如果高于10ppm那么一定要在商标上进行标注。CHEMetrics测量方法以Ripper法为基础这种方法在酒类行业已經应用了许多年,已经成为了快速分析亚硫酸盐的测定的标准方法用

    -碘酸盐滴定剂来滴定亚硫酸盐的测定,用淀粉作

    指示剂用磷酸来調节样品中的pH值,用能直接读数的滴定池来定量结果游离亚硫酸盐的测定的测量结果用ppm SO

    表示。CHEMetrics的测量工具能用于白酒和红酒工业测量方法能受到以下干扰:

    孢属,丹宁酸颜料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

    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天生紫红色物质,其光彩深浅与亚硫酸盐的测定含量成正比可比色测定。

    亚硫酸盐的测定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蒸出二氧化硫,然后用双氧水溶液吸收并氧化成硫酸再用标准碱滴定。
      此法主要用于二氧化硫含量在0.1g/kg以上的食品

    亚硫酸盐的测定是一类很早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作为食品漂白剂防腐剂;可抑制

    和酶促褐变,防止食品褐变使水果不至黑变,还能防止鲜虾生成黑斑;在酸性介质中還是十分有效的抗菌剂。

    对于人体在人体内亚硫酸离子本来就是含硫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因而机体内存在能使其氧化的亚硫酸氧化酶,亚硫酸氧化酶在肝脏中最多,其他各种器官例如心和肺中也有分布,在细胞线粒体中也存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酶。亚硫酸氧化酶不受体外摄入体内的亚硫酸的诱导这种酶必须含有活性钼,进入机体的亚硫酸盐的测定经亚硫酸氧化酶催化,与氧结合生成无蝳害的SO42-

    Na2SO3,K2SO3NaHSO3,CaSO3KHSO3,Na2S2O3Na2S2O5,KHS2O5等每种亚硫酸盐的测定的ADI值(以SO2计)均为0~0.7mg/kg·bw。另外硫磺也可作为漂白剂,但只限于熏蒸实际上,糖浆二次硫熏是制糖工业中的传统工艺是质量控制的必要控制工艺。按国家标准规定亚硫酸盐的测定(硫磺)在白糖中的残留量(以SO2计)不得超过0.05g/kg。

    实验表明用含NaHSO3 0.1%的饲料喂养大白鼠2年,大白鼠发育受到抑制;用含Na2SO3 0.1%的饲料喂养大白鼠2年大白鼠出现神经炎,骨髓萎缩等病症

    人一天摄入1g亚硫酸盐的测定时不会明显危害,摄入4~6g可造成胃肠障碍引起剧烈腹泻。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疼,肾脏障碍红血球和血红蛋白减少等症狀。另外由于硫磺中含有铅,砷铊等,熏蒸时这些有毒物质可进入食物中下表为几种亚硫酸盐的测定的半数致死量(LD50)或致死量(LD)。

    最近嘚研究表明亚硫酸盐的测定可对染色体及DNA造成损伤。亚硫酸氢钠和

    (1:3)生物试液可诱发中国仓鼠肺纤维细胞(CHL)

    (CA) 频率显著增高且呈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低浓度下主要诱发

    型畸变在高浓度下既可引起染色单体型畸变,又可引起染色体型畸变研究还发现,处理细胞时间愈长引起

    损伤所需的最低浓度就越低。用其处理CHL细胞24h时在5mmol/L浓度下才能诱发CA显著增;若处理48h,1mmol/L浓度即可诱发CA显著增加

    和亚硫酸钠(1:3)生物试液腹腔注射之后,发现其海马神经元细胞DNA受到了损伤当其浓度为 1.000g/kg·bw时,雄性小鼠受损伤的细胞达到了99.33%细胞DNA迁移长度高达29.13μm,而雌性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DNA受损程度达到了95.33%细胞DNA迁移长度也达到了20.94μm。即使是在较低浓度下(0.125g/kg·bw)细胞DNA迁移长度也显著增加。

    另外研究指出:亚硫酸氢钠能够引起人血淋巴细胞

    (MN)率的增加,可使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延迟及细胞分裂指数下降且这些作用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这些遺传学效应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人们对亚硫酸盐的测定(SO

    )的危害已有了新的认识

    • 3. 黎永杰, 赵美萍, 常文保.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測定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硫酸盐的测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