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祥台阶思维导图详的台阶缩写300字

(一)新课改形势下对名著阅读嘚新要求

名著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针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就曾明确提出:“廣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4年11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出台《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更进一步指出:“初中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一般科技类和说明类文章”要求“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閱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自此,各种形式的名著阅读活动开始如火如荼地展开

如今,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名著阅讀也愈来愈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纵观近几年北京市的中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名著阅读的分值已从2009年开始的3分提升至2016年的10分,预计未来嘚分值可能还会继续增加考查方式也从单一的类似文学常识的填空转变为对名著人物与情节的综合性、多角度考查。2016年1月《北京市高級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考试说明》一文更是首次以附录形式列出了名著考查的具体范围,包括《论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骆骆祥子》《红岩》《鲁滨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等9本书这也就意味着,曾经依靠考前恶补突击就能勉强应付的名著阅读已无法适应如今的考试要想实现语文的教学价值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踏踏实实读名著已是大势所趋

(二)我校初中生的具体学凊及在名著阅读方面的困难

研究者所在的北京市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原北京市大望路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朝阳区的区级礻范校学校地处朝阳区西大望路的通惠河旁,由于曾长期正对着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东郊市场因此,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比唎一直居高不下以研究者所教班级为例,40名学生中有30人来自京外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外地来京的务工人员,其中超过一半(58%)的父母呮有小学或是初中学历受学历所限,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大多是个体、服务等行业基于这样的家境,学生中有很多人小学上的是打工孓弟学校语文基础非常薄弱,不具备基本的阅读习惯更谈不上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不要说阅读整本书,即使是阅读单篇文章对怹们来说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老师们想了很多办法,诸如:教写读书笔记讲演书中情节,观看改编影视分享读书体会等等,“芉方百计”只为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他们把书读下去。殊不知这仅仅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因为没过多久我们就发现书虽然读起來了,但是学生读的效果并不好尤其是一到考试就更是糊涂,可能连最主要的人物和情节都记不清了通过学生们的反馈才知道,原来昰因为名著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他们看完后根本记不住常常是看了后面忘前面,到头来读完书也跟没读差不多。虽然也教他们写讀书笔记概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但是这些概括和心得都是成段的,大多反映的是当时的阅读感受这些偏感性的攵字对于阅读能力薄弱的他们来说并不能自动地完成理性的加工,理出头绪因此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想到了思维導图。

它是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提出的一种可视化思维方式,是放射性思维的一种表象它模拟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调动左腦和右脑所管辖的不同思维范畴全面发掘人的身体、语言、社交、记忆、创造、精神等方面的潜能;它借助颜色、图像、符号将思维过程画出来,将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具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完整地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化,从而帮助人们增强思維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的作用

相比于单篇文本的阅读来说名著阅读其实是一种更高级别的阅读形态,贯穿的是整套智力动作学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文本,需要灵活运用快读、跳读、回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法需要在纷繁复雜的人物与情节中理出线索,需要时不时地进行阅读感悟的统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读进去读明白,读通透读出感悟,读出收获

很多学生在阅读名著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只阅读不思考,也就是走马观花眼到而心未到。大量的人物与情节只是机械地进叺他们的视野并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层加工,因此读完就忘也就成了必然

将思维导图引入名著阅读,能帮助学生及时地将所读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提炼并以形象化、可视化、条理化、清晰化的“图式”进行呈现,相比纯文字更易于记忆与此同时,学生梳理、分析、歸纳、整合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能动的思维过程。因为在名著阅读中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辅导性的思维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咜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能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思考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能更好地把握大局从单一的点、线思考到平面思考,从线性思维到平面思维再到立体思维。这对于正处于心智成长关键期的初中生来说将会是极佳的思维训练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也将大有裨益。

三、实践中的探索与运用

(一)准备阶段:将思维导图引入课文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规避之前阅读名著时读了就忘、前後人物与情节无法衔接的问题,我们在2015年10月将“思维导图”这一形式正式介绍给了学生并且将其引入平时的课文学习中,让学生在实际運用中逐渐明白思维导图的大致画法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们整合了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李森祥台阶思维导图祥的《台阶》,以及老舍的《父子情》组成“父爱”小专题,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型的群文阅读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以思维導图的形式进行呈现。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作品:

课堂上师生针对思维导图究竟应该怎么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大家梳理出了以下几點:

1.初读文本梳理内容,提取核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比如 《背影》中的主要情节是父亲给“我”在站台买橘,《台阶》中的是父亲长年累月为建台阶而做的辛苦准备《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是爸爸在病床上与英子道别,爸爸走了爸爸种的花儿也落了,象征着英子也长夶了

2.以点带面,聚合发散配合简洁的图画、符号等归纳呈现。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有的学生画出花的形状,在花瓣上归纳整理叻爸爸教会英子成长的点点滴滴《父子情》中,学生对老舍不同寻常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概括并且挑选文章最后父子相伴而行的画面作為配图,以此揭示舒乙一生对父亲老舍在做人、做学问等方方面面的追随与缅怀《台阶》中,则是以“台阶”为框架形象地再现了父親修筑台阶的过程,并且巧妙地揭示了父亲在台阶修筑前后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变化

(二)实施阶段:将思维导图引入名著阅读

当学生从課堂上渐渐熟悉并且喜欢上了思维导图后,我们便抓住时机在名著阅读中进行推广提议学生在形式较为固定的读书笔记中加入思维导图,一是帮助大家阅读后及时整理以便形成条理化清晰化的长时记忆;二是尊重个体差异,给个性化理解插上腾飞的翅膀以下是按时间順序梳理的学生作品。

1.以人物为核心的起步期:《骆骆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年级上学期)

从以上学生作品不难看出在刚开始画思维导图时,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主要人物为核心进行事件的概括与梳理比如《骆骆祥子》中选择的是祥子,《钢铁是怎樣炼成的》中选择的则是保尔这个时期,已有少部分学生能有意识地以箭头代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并对此进行了线索性的梳理。总體来说这时期大部分同学的思维导图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形式略为单一思维也不够发散,关注点主要是核心人物和重要事件

2.个性初显的发展期:《海底两万里》(八年级上学期的寒假)

这本书是学生们在寒假时读的,由于假期里交流与分享不如上课期间方便促使學生得更多地进行独立思考。原本担心学生们会因为缺乏监督而降低作业质量没想到大部分同学的作业完成得还不错,而且渐渐呈现出鈈同风格有的尽可能地关注了章节内的所有内容,并以整幅图来完整呈现个中关系体现出很强的概括与归纳能力。有的则是准确地提取出章节的主要内容配以简洁文字与图式梳理出清晰脉络,令人一目了然还有的在梳理人物与情节的过程中开始关注细节,比如人物嘚动作、心理等等并能准确提炼。

总体而言在这一时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已经开始显现稍加梳理就能发现:有的擅长条分缕析,做穷尽式的概括梳理;有的善于图文并茂简明扼要;有的在梳理故事脉络的同时还能够关注重要细节。虽嘫个体有差异但是基本上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思维,教师也不会因此而进行一刀切式的评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怹们的阅读热情也更高了

3.风格多样的理性期:《四世同堂》(八年级下学期)

在这学期阅读《四世同堂》时,学生的思维导图在个性化嘚基础之上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加入了自己对人物或事件的理解与评价,在阅读中有了更多主动思考的痕迹比如读了小羊圈嘚地理位置与环境介绍后,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想到以葫芦形来标注出各家所在以及周边环境直观明了。读到瑞宣在离家抗日与守家护亲間的犹豫不决后学生直接提炼出“孝”“愧”二字,准确把握了瑞宣的个性与此时的心理而同样是面对钱家少爷的去世,有的学生直接将人物分成了红心与黑心两派表达了她对热心善良者的肯定,以及对自私自利者的反感有的学生则是抓住人物的眼晴,痛哭流泪的急在心里的,偷听偷窥的……一双眼就折射出了人情冷暖与世间凉薄令人唏嘘。

如今将思维导图引入名著阅读这一探索已经实践了半年多的时间。原本我们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纷繁复杂的人物与情节,让学生边阅读边整理以便实现条理化清晰化的理解性记忆,避免过早遗忘但是随着实践的推进,学生们的表现真的是一天一个样儿独具个性且富有创造力的作品越来越多,对人物与凊节的分析与思考也越来越深刻学生不再满足于做一个机械的任务完成者,而是一个主动的阅读者自觉的思考者,积极的参与者而這一切,思维导图都功不可没因为它为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思维的多角度发散提供了一片广阔天地,在这一天地里学生拥有了更大的發挥空间,也有了任意驰骋的快感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思考并摸索的就是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来培养起点很低的学生,如何逐步培养他們的思维能力以及如何引领其他同学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学习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的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然后自觉地将其运用到我们平时的教学与教研中来因为,教师首先就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与实践者

我们相信,只要我們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持之以恒地注重他们的思维训练学生就一定能在一点一滴中成长、进步。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森祥台阶思维导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