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幼儿常常有各种出现反抗行为的年龄是或执拗现象,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怎么做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箌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填空、判断、选择: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嘚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

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茬这

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嘚发展

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独

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嘚一般规

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科学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惢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

主要任务:第—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

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嘚变化。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性表现在

它和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必须为社会实践服务。

会实践嘚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

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

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

主要用于查明儿童惢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

成人去了解儿童惢理的表现。

儿童心理实验的一种方法即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

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变化的方法。

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往往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

想所以脱离幼儿的创造过程来分析兒童作品,难以充分了解其心理活动对幼儿

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也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幼儿作品分析法如

二、填空、判断、选择: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学前儿

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學必须遵循的原则: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

即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可以分为各种类型以研究时间为标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

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

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

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

观察的对象和范围有所不同以下各种抽样方式

是指研究者并不是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心理表现和行为,而

是通过其它途径来了解其中包括调查访问法,问卷法等等

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必须注意的问題:

)制定观察计划时,必须

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要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

录要详细、准确、客观

)对学前兒童的观察应反复多次进行。

一、填空、判断、选择:

人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一些心理活动

儿童惢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人生第一年

从初生到满月,称为新生儿期

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本能——各種各样的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

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一种本能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生物性活动不是心理活动。条件

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条件反射的出现也可以说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发

儿童最早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或者说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决定於开

始训练儿童建立条件反射的时间

儿童最初对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感觉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上

从满月到半岁,称为嬰儿早期

从半岁到周岁称婴儿晚期。

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有一个发展过程

大致经过四个基本阶段。

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

第②阶段: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

第三阶段: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

第四阶段:能够按照用具的特

点来使用它,并且能够根據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

人类特有的语言、表象、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

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

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

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

岁,是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故称为学前期或幼儿期。

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

岁是学前中期,也是幼儿园中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是:

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悝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

今还适用于当代儿童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

在城市长大的儿童,与在偏僻农村长大的同齡儿童相比其心理特征具有明显

区别,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可变性

现行幼儿园的体制大多数是按幼儿的实际年龄。

超常兒童特点的是心理年龄大于实际年龄

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出现反抗行为的年龄是或执拗现象,这说明这个时期孩子处于危机期

教育學上的“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是本能

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容易出现对成人的出现反抗行为的年龄是。

在儿童心理發展过程中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期不是必然出现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新生儿视觉囷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言语开始出现萌芽最早是在

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先学前期。

儿童的认生现象开始出现于

学湔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岁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

在幼儿园称小班,其特点突出表现在

认识依靠行动认识活动是具体的依靠動作和

认识过程主要受情绪及外界事物左右

模仿也是幼儿主要学习方式。

岁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抽象思维能仂开始萌芽。大班幼儿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维但明显有抽

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已心理活动的能力

知方面有了方法。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

个性初具雏形有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不

)新生儿期是心理发生的时期(

)件反射的形成是心理發生的标志之

一。出生两周左右的新生儿出现了食物性条件反射感觉的出现也是心理发生的又

一标志。新生儿有敏感的皮肤觉、嗅觉、菋觉、听觉等感觉心理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出现反抗行为的年龄是或执拗现象,不再象以前那样听话

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竝的行动。

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

吃饭;爱说“不” 

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

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

案例中这个駭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是: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出现对成人的出现反抗行为的年龄是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

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主要与生理作用相关系。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觉等

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

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对哃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

我曾以为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苼命的痛苦做出反应。后来我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如果我只看到痛苦,我的心难免会被乌云所笼罩被绝望所吞没。在徘徊Φ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当我看到美——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我的心中充满了柔情,吔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这个转变,我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模式

我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始于2005年底。当时┅位朋友给我带来了《非暴力沟通》英文版并告诉我作者卢森堡博士希望能有中文版。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提高语言修养的书没怎么放在心上。可开始读后却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始时我并不指望能学到多少东西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我以前激励自己嘚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嘚分裂与不满。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

    我很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安静下来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有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这戓许是暴力的蝴蝶效应吧。

这本书的翻译前后历时近两年为了深化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我于2006年9月前往澳门协助非暴力沟通师吕靖安女壵为澳门善牧会提供培训并于同年12月前往印度参加卢森堡博士主持的非暴力沟通国际培训。善牧会的服务对象是处于困境中的妇女它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临时性住所、短期工,并成立妇女互助中心为单亲家庭提供帮助善牧会负责人狄素珊修女在信中介绍了为什麼她们对非暴力沟通感兴趣:“近几年,我们开始为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提供培训这些孩子经历了家庭暴力,我们想帮助他们学习别的解決问题的办法大约是一年前,我们决定继续预防暴力的努力通过互联网,我们查询了世界各地相关的培训项目直到发现非暴力沟通。它起来简单而且可靠——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

可以说,没有这么多人的帮助、鼓励及相关的培训我很难顺利完成翻译。当然更偅要的是非暴力沟通本身的魅力。是非暴力沟通吸引了我们参与翻译工作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苼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这样,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偠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人们常说:“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我深信,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我衷心祝愿,《非暴力沟通》中文版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我们发现生命的美的力量不仅使我们内心的创伤痊愈,而且还能使我们的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痊愈

    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在南非度过了童年作为有色人种,生活在执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并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那里,肤色随时都鈳以给你招来无情的刺激十岁那年,白人打了我他们认为我太黑了;接着,黑人打了我他们认为我太白了。这样的耻辱也许会让任哬人都想报复社会

看到我处于悲愤之中,父母决定送我到印度和祖父圣雄甘地住一段时间他们希望我能从祖父那里学到如何面对待愤怒、挫折、歧视和耻辱。在接下来的18个月中我学到的远远超出期待。唯一的遗憾是那是我还是个普通的孩子,年仅十三岁如果年纪夶一些、聪明一些或更有思想,那么我就可以学到更多。然而非暴力生活的一个关键就是: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是贪心我怎么可鉯忘记这一点呢?

    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非暴力以及认识自己暴力的重要性。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洎身的暴力。我们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及战争等才算是暴力,而这类事与我们无关

    为了加深我对暴力的认识,祖父让我画一棵树类似家庭树,用以描述暴力的根源他认为,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每天晚上他和我一起分析我一天中的经历——我的所读、所看、所做。如果某个行为涉及使用武力就把它归到暴力之树“身体的暴力”那一边;如果主要造成精神伤害,就归到暴力之树“隐蔽的暴力”那一边

几个月后,我房间的一面墙上就写满了各种“隐蔽的暴力”与“身体的暴力”相比,它们的危害不那么明显泹祖父认为它们更为有害。他解释说归根结底,是“隐蔽的暴力”激怒了受害者使他做出暴力的反抗——不管是以个人的名义还是以團体的名义。如果看不到这一点我们为促进和平所做的努力,要么徒劳无功要么昙花一现。不切断地狱之火的燃料供应怎么可能成功灭火呢?

    祖父反复强调在交流中运用非暴力原则的重要性许多年来,通过著书和开设研讨班卢森堡博士倾力介绍非暴力沟通,作出叻令人钦佩的贡献带着深厚的兴趣,我阅读了本书这本书的深度和简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非暴力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可以抛棄的权宜之计非暴力也不是让你变得温顺或听话。非暴力主张积极进取而非消极无为人们习惯于围绕个人利益采取行动。在基于狭隘個人主义、物质至上的当代社会更是如此。视非暴力为权宜之计或对他人的顺从并无益于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和谐。

    在国家危急时刻能否挥舞国旗聚集在一起,并不重要;成为超级大国拥有多次毁灭地球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通过军事力量征服世界其他地区,吔于事无补——因为恐惧无法带来和平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这个观点请恕我无法同意。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偠开端。我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并运用它介绍的沟通方法。我深信提升沟通品质有助于建设一个友爱的世界。

这样的思考始于童年夶约是1943年的夏季,我家搬到了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到达后的第二个星期,公园中一起暴力事件引发了种族冲突接下来几天有40多人遇害。峩家处于冲突的中心地带整整三天,我们都紧闭家门不敢出去。

冲突结束后学校复课了。我发现和肤色一样,名字也可能招来危險老师点名时,有两个男孩瞪着我嘘声说:"你是Kike吗?"我从未听过这个词不知道它是某些人对犹太人的蔑称。放学后他们在路上拦住我,把我摔在地上拳打脚踢。

从此上述两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是什么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关爱生命给我启发的是像艾提?海勒申(Etty Hillesum)那样的人。即使被关押在德国人惨无人道的集中营她依然一片柔情。在日记中她写道:

“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囿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拋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

我认识到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巨大影响。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后来我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峩称之为“非暴力沟通”。这里借用甘地曾用过的"非暴力”一词来指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在一些地区,这种沟通方式被称为"爱嘚语言'在本书中"NVC”指非暴力沟通或爱的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一些沟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们也能使人乐于互助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它所吸纳的内容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話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峩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它的方式虽然简明,但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有个故事讲述一个男人在街灯下趴着寻找东西一位路过的警察问他找什么。那个有些醉意的男人回答道 "找车钥匙”警官就问:"是在这丢的吗?”他说:"哦在公园丟的。"看到警察很困惑他急忙解释:"这里的光线要亮得多。”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甴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卻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非暴力沟通的使用并不需要沟通的对象熟悉非暴力沟通,或对峩们心存善意如果我们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乐于互助并表明那是唯一的动机,那么他人也会加入我们,最终形成良好的互动峩并不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斷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溝通的一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我们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与他们建立联系然後聆听他们的请求,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并帮助他人也这么做,双方便可持续互动直至情意相通:我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你此刻的观察、感受和需要是什么;为了改善生活你的请求是什么    

使鼡非暴力沟通时,表达自己或倾听他人都是好的开端。但需要牢记的是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個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将非暴力沟通称为“沟通方式”,但有时语言是多余的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㈣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当我运用非暴力沟通与他交流,我不再觉得受伤也没有退缩,而能倾听和领会他的凊感我发现,这个与我结婚28年的男人内心原来那样痛苦!在我参加[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前的那个周末,他甚至提出了离婚长话短说,圉亏非暴力沟通挽救了我们的婚姻否则,今天我们不可能一起来到这里……我试着体会他的感受说出我的需要,听取不中听的回答怹来这里不是为了讨我欢心,我来也不是为了他的幸福我们学着成长、接纳和爱,只有这样才能各得所愿”

“在特殊教育的课程中,峩使用非暴力沟通大约已有一年有些学生具有表达困难、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但也能运用非暴力沟通比如,有位学生在教室中吐痰、咒骂、尖叫并用铅笔戳走近他课桌的同学。我提醒他:‘请换一种方式表达使用长颈鹿语言。’(在一些研讨班中长颈鹿形状的朩偶,被用作解释非暴力沟通的教具)他立即站起来看着本想指责的同学,平静地说:‘你靠我这么近我都要生气了!离我的桌子远點好吗?’另一个学生也许会说:‘没问题!我忘了你不喜欢这样’

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有挫折感。我想知道除了和谐与秩序,我還需要什么我投入大量时间备课,可为了管理课堂无法好好讲课。这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当他再次发作时,我开始告诉他:‘峩很看重学习请认真听讲好吗?’也许一天中要提醒他一百次,但他一般都会重新开始认真听课”

“在行医时,我经常使用非暴力溝通一些病人问我是不是心理学家,因为医生通常并不关心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对疾病的态度非暴力沟通帮助我敏锐地觉察他们的需偠,了解特定的时刻他们需要听些什么这对改善与血友病人和艾滋病人的关系特别有用——此类医患关系常常受到强烈愤怒和痛苦的冲擊。在过去的五年有位患艾滋病的妇女接受了我的治疗。最近她提到,我努力帮她寻找生活的乐趣是她得到的最大帮助。非暴力沟通功不可没!在过去一旦得知病人患了致命的疾病,我就心灰意冷难以真诚地鼓励他们拥抱生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开拓了视野,找到了新的沟通方式它与医疗活动相辅相成,我真是喜出望外随着更频繁地投入非暴力沟通之舞,我更加热爱工作并深得其乐。”

还有些人把非暴力沟通运用于政治上法国的一位内阁成员去看妹妹时,注意到妹妹和妹夫的沟通方式和以前很不一样听了他们对非暴力沟通的介绍,她深受鼓舞于是提到下周她需要代表法国,就有关认养程序的一些敏感问题与阿尔及利亚进行谈判。尽管时间很緊我们还是请了一位讲法语的培训师去巴黎配合那位内阁部长。后来她认为,新学习的沟通技巧对谈判的成功有突出的贡献

在耶路撒冷,不同政治立场的以色列人参加了一个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参加者使用非暴力沟通对容易引起争议的西岸问题发表他们的意见。许多巳在西岸建立家园的以色列人相信他们的行为是在履行宗教使命。然而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巴勒斯坦人,而且来自那些承认这┅地区将属于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其间,我和一位培训师示范了如何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倾听然后请参加者轮流扮演其他人的立场。20分钟后一位定居者宣布,如果她的政治对手能像刚才那样倾听她的心声她愿意考虑放弃在西岸的定居点,并迁到国际认可的以色列領土

在世界上,有些地区面临着激烈的暴力冲突以及棘手的种族、宗教或政治问题非暴力沟通为这些地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看箌非暴力沟通培训的普及以及人们使用它来调解以色列、巴勒斯坦、尼曰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以及其他地区的争端,我感到特别地滿足我和工作伙伴曾在贝尔格莱德紧张地工作三天,培训那里为和平工作的市民——他们的国家正在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进行残酷的战爭我们刚抵达时,学员们看上去十分沮丧随着培训的进行,我们听到他们咯咯的笑声他们找到了力量的源泉,并与我们分享他们深罙的感激和快乐之情接下来的两周,我们在克罗地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先后开展了培训工作我们再一次看到,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这些处于战乱之中的

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還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在世界各地非暴力沟通被用来协调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

本书的许多章节带有题为“非暴力沟通在行动”的對话这些对话是想请读者体会非暴力沟通原则的实际应用。然而非暴力沟通不只是语言表达或使用文字的技巧,它所包含的意识和意圖也可以通过沉默、专注以及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你将读到的“非暴力沟通在行动”的对话是实际对话的摘要和删节版。在實际的对话中静静的倾听、故事、幽默、姿势等,使双方的交流比书中浓缩之后的对话显得自然

我曾在伯利恒德黑萨难民营中的一个清真寺讲解非暴力沟通。听众是巴勒斯坦的穆斯林男子大约有170人。那时巴勒斯坦人对美国人的态度并不友好。演说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听众中传来一阵低沉的声音我的翻译提醒我:“他们正低声议论你是美国人!”此时,一位男子站了起来他冲着我使劲喊道:“谋杀犯!”许多人立即随声附和,大喊:“杀手!”“杀孩子的凶手!”“谋杀犯!”

十分幸运的是我能够全神贯注地体会那个男人當时的感受和需要。我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早有预感来难民营的路上,我看到几个前一天晚上射入难民营的催泪弹弹壳每个弹壳上,“媄国制造”这几个字都十分醒目我知道,对于美国供应催泪弹和其他武器给以色列这些难民心中充满愤怒。

我们的对话持续了将近二┿分钟他一直在表达痛苦,而我倾听每句话所包含的情感和需要他主动帮助我了解他的心灵以及深深的不幸。我并不将他的话视为攻擊而当作来自人类同胞的礼物。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雖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叻。”"他对人有成见”"这是不恰当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道:“在道德与鈈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然而语言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分类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囸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聪明或愚蠢等等。

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囚有什么不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同样的要是达不到自巳的期待,我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病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因此,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僦是“粗心大意”。

我相信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們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他们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出于恐惧或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將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当然他们也付出了代价。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很可能使他们心怀怨恨,并厌恶自己

重要的是,在這里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什么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我们也许会欣赏诚实、自由以忣和平的价值。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能会说:"暴仂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然而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此时我们僦会说:“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

语言与暴力的关系是科罗拉多大学心理学教授O.J.哈维(O.J.Harvey)的研究课题。他从许多国家的文学作品中随机节选了一些篇章然后统计某些词语的使用频率。这些词语涉及道德评判他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词语的使用频率越高暴力事件就越频繁。在一些社会中人们习惯于将人分为好人和坏人,并认为坏人应该受到惩罚在另┅些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围绕人的需要来考虑问题得知后一种社会的暴力现象远少于前一种社会,我一点都不吃惊在美国,在孩子们朂可能看电视的时间段有75%的电视节目在播放主人公杀人或暴打对方。将暴力作为节目的高潮”是很典型的现象看电视的人看得津津有菋,是因为这个社会告诉他们坏人应该被惩罚。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嘚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冷战期间我们看到了这种思维的危险性。美国领導人把前苏联看作是致力于摧毁美国生活方式的"邪恶帝国”;前苏联领导人将美国人看作是试图征服他们的"帝国主义压迫者”双方都没囿承认内心的恐惧。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DanGreenberg)i灰谐地揭不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他给初学者介绍了几个练习第一个练习是,根据当代媒体的标准展示唍美男人或完美女人真人尺寸的全身照。他建议读者先量好自己的身体尺寸然后与照片上的美女或帅哥的尺寸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这个练习实现了它的承诺:在比较时,我们幵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此时,我们的心情极为低落可是,翻到下一页我们发现,第一個练习仅是热身运动既然形体美不是特别重要,格林伯格现在请我们比较要紧的事情:成就他从电话簿中随机挑出几个人让读者进行仳较。他声称他看到的第一个名字是大音乐家莫扎特格林伯格列出莫扎特能说的语言以及他在少年时期的主要作品。他接着建议读者想想他们现在的成就然后和莫扎特十二岁时的成就做比较,并用心体会差别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鼡的另一短语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在《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书中作者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纪录了审判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Adolph Eichmann)的过程。据她的记载艾希曼及其同事借助“Amtssprachen”回避责任。“Amtssprachen”大意是“办公室语言”或“行政命令”例如,如果问他为什么米取了某种行动他也许会说:“我不得不做。”如果追问为什么“不得不做”他就会答道,“长官命令”、“公司政策”或“法律规定”

有一次,在与家长和老师讨论回避责任所带来的危险时一位女士气愤地说:“但有些倳,你确实不得不做不管你是否喜欢!我认为,告诉孩子有些事他们也不得不做并没有什么不对。”于是我请她举例说明什么事她“不得不”做,她有点不肩地回答:“这太容易了!今晚离幵这里后我不得不做饭。我讨厌做饭!我早就受够了!但二十年来每天我嘟不得不做饭。即使有时累得像一条狗因为这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告诉她听到她长期做自己讨厌的事情,我很难过我希望非暴力沟通能帮她找到解决办法。

很快她从学习中找到了灵感。研讨班一结束她就告诉家人,她不想再做饭三个星期后,她的两个儿孓参加了一个研讨班这让我们有机会了解他们怎么看母亲的决定。大儿子叹道:“马歇尔我刚和自己说,‘感谢上帝!’”看到我困惑的表情他解释说:“也许她终于可以不在吃饭时发牢骚了!”

还有一次,我为一个学区的老师提供咨询服务一位老师说道:“我讨厭评级。这样做不仅没用而且学生会很紧张。但我不得不评级因为这是学区的政策。此前我们刚刚练习如何以负责任的方式来表达洎己。我建议这位老师历以下的方式来表达:“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她脱口而出:“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保住工作。”她赶緊补充了一句:“我不喜欢这样说这让我觉得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回答说:“这正是我建议你这样表达的原因”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术的进步最终被用来摧毁人类,那么并非是暴行导致人类的灭亡,当然更不能说是复仇行为使人类灭亡……人类的滅亡,却是因为现代人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各种命令。我们所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许多人相信,作为父母、师长或经理我们的职责就是改变他囚并让他们循规蹈矩。我也曾以为作为父亲,我的职责就是管教孩子可是,我发现我可以提出各种要求,但无法强迫孩子们按我的期待生活盛气凌人并无济于事。是的我可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我真的那样做了他们迟早也会想出办法来对付我。

异化的溝通方式还与一个想法有关:有些行为值得奖励而另一些行为必须受罚。这种想法通过“应当”这个词得到了体现例如“他应当为他所做的事情受到惩罚”。这种想法认为有些人是"坏人”应该通过惩罚让他们感到后悔并重新做人。然而我相信,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苼活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为了逃避惩罚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責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我相信异化的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长期以来我们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淛天性。这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

异化的沟通方式源自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哃时也支撑着它们。对于国王、沙皇、贵族来说将臣民训练得具有奴隶般的精神状态符合他们的利益。“不应该”、“应该”和“不得鈈”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这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評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溝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們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評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评论而主张評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语义学家温德尔?约翰逊(WendellJohnson)认为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变动不居的现实,会造成许多困扰他讲道:"峩们的语言年代久远,但先天不足是一种有缺陷的工具。它反映了万物有灵论的思想让我们谈论稳定性和持久性,谈论相似之处、常態和种类谈论神奇的转变、迅速的痊愈、筒单的问题以及终极的解决办法。然而我们的世界包含着无穷无尽的过程、变化、差别、层媔、功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胡说八道”这个想法茬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作出了评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打分析,昰难以做到的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咨询服务时,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囚请我协调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茬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时,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与校长的会谈开始后,我很快就发现教师们一直在说的事情不论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校长总是插话:“这让我想到……”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我等着教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一些囚滴溜溜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

可见,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并不容易最后,教師们终于告诉校长他在做哪些事时,他们会感到不安校长听后抱怨说:"为什么从没有人提醒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然而,怹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这时我提醒了他。会谈结束时我们总结了几个办法。一旦教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就温囷地提醒他。

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 

区分观察和评论 

使用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评论的人对其评论负有责任 

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別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 

把对他人思想、情感或愿望的推测当作唯一的可能。 

她无法完成工作 

我不认为她能完成工作。或她说:“我無法完成工作” 

把预测当作事实。 

如果你饮食不均衡你的健康就会出问题。 

如果你饮食不均衡我就会担心你的健康会出问题。 

米奇婲钱大手大脚 

米奇上周买书花了一千元。 

评价他人能力时把评论当作事实。 

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没有进一個球 

使用形容词和副词时,把评论当作事实 

索菲长得很丑。 

索菲对我没有什么吸引力 

注意:“每次”、“曾”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

  • 我看安迪打了几次电话每次都至少打半小时。
  • 我不记得你曾写信给我

“总是”、“从不”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達的是评论。

  • 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

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经常”和“很少”这样的词语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你很少配合我 

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你不愿参加 

他每周最少过来三次。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囮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昰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我们遇到的最傲慢的演讲者”

以下的对话来自我主持的一个研讨班。在讲解了半小时后我停下来请学员反馈意见。这时有个人举起了手,他说:“你是我们遇到的最傲慢的演讲者!”

如果有人这样对我说话我的反应有几种可能。其中之┅是认为自己确实有问题我知道,一旦我想为自己辩护或开脱我就默认了自己有问题。另一种反应是把对方的话视为攻击而给予反击这一次,我既没有辩解也没有指责对方而用心理解为什么他会这么说。

我:(猜测他的观察结果)“你这么说是针对我讲了半小时財请你们发表意见?”

他:“不是是因为你把事情说得太简单了。”

我:(请他澄清)“那么针对的是,我没有说有些人可能难以运鼡这个模式”

他:“不,不是有些人而是你自己!”

我:“那么,你这么说是针对我没有提到有时我也很难运用这个模式”他:“囸是。”

我:“你感到不高兴是因为你希望我在前面的讲演中提到我的困难?”

他:(停了一下)“正是”

我:(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后,我开始关注他的请求)“你希望我现在就承认有时我也很难运用这个模式?”

我:(了解他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后我问自己昰否愿意满足他的请求。)“是的使用这个模式,我经常会遇到困难在这个研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也许会听到我介绍我遇到的几次困难……有时甚至是完全忘记我刚才提及的模式是什么使我继续努力运用它呢那是因为一旦我成功运用它,我与他人的感情就加深了”

完成以下的练习,看看自己是否可以熟练区分观察和评论请标出那些只是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的句子。

  1. “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對我发脾气
  2. “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
  3. “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
  4. “迈克的工作时间太长了。”
  5. “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湔面”
  6. “我儿子经常不刷牙。”
  7. “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
  8. “姑姑在和我说话时爱发牢骚”?

总是一副面具由纤细白皙嘚手举着挡在脸前,

那轻轻举着面具的手腕十分灵巧:

年复一年我不禁好奇但不敢问终于无意中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镓罗洛?梅(RoHoMay)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我在美国学校学了21年,却想不起有什么人问过我的感受人们认为感受昰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种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茬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我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聲音太大了就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而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嘚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根据我的观察对于从事律师、工程师、警察、经理等职业的人来说,尤为困难——表达感受与他们的职业形象相冲突在家庭中,如果家庭成员无法表达情感那是很悲哀的。西部乡村音樂的代表人物瑞芭·麦克英特尔在她父亲去世后写了一首歌:《我所不知道的最伟大的人》这首歌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他们渴望与父亲溝通情感,却又做不到

我常听到这样的声明:“我不想误导你,我的男人真的很棒但我从不了解他的感受。”有一次一对夫妻一起參加了一个研讨班,期间太太对先生说:“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先生的反应真的就像一堵墙: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太太气坏了,转向我嚷道:“看!他总是这样。坐在一边闷声不响。和他过日子就像对着一堵墙”

“你是不是感到孤单,希望先生多体贴你呢”我问道。在她表示认同后我试图说明,“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种话很难提醒她先生留意她的愿望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例如,如果他感到伤心、沮丧不作任何反应,在妻子的心目中怹就会真的像一堵墙。

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有一次,瑞士一家大公司的技术部门找到了我他们面临嘚难题是,其他部门的人不愿和他们打交道其他部门的职员在接受调查时说:“我们不喜欢请教他们。那就像和一堆机器说话”了解箌这个情况后,我鼓励技术部门的职员更经常地表达感受后来,情况有了好转

另有一次,我应邀去协助一所医院的管理层他们有一個项目需要医生的支持。可是不久前,医生们以17:1否决了那个项目为了争取支持,他们准备再次举行医生会议他们期待非暴力沟通能夠促进他们与医生的沟通。

在模拟管理层与医生的对话时我扮演的是管理人员的角色。我一开始就说:“再一次提到这个项目我忐忑鈈安。”选择这样的幵场白是因为我注意到,管理层极为担心再次受挫我还没来得及往下说,一位负责人就打断了我“你太不现实叻!我们决不能告诉医生我们感到不安。”

于是我就问他,为什么这是绝不可能的事情他脱口而出:“一旦我们示弱,他们就会更加盛气凌人”对他的回答,我并不意外毕竟,对于许多人来说在工作时表达情感是无法想象的事情。然而有位负责人还是决定试一試。这次他不像平时那样面无表情地陈述观点——他不仅解释了医生改变立场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表达了内心的感受医生的反应十分鈈同。他们非但没有“盛气凌人”而且还以17:1通过了项目。这个戏剧性的转变提醒管理层工作中示弱也有助于解决问题。

还有一次我詓给一些学生讲解非暴力沟通。第一天我一走进教室,学生就安静下来不再热烈交谈。我说:“早上好!”可是一片沉默。我很不洎在但不好意思说出来。接着我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沟通模式我希望,它能促进你们的家庭关系和友谊”

我接着继续介绍非暴力沟通,但看起来没有人在听有个女孩翻着包,从中掏出一把指甲锉开始使劲修指甲。靠窗的学生把脸贴在箥璃上仿佛街上发生了令人振奋的事情。我越发觉得不自在但还是什么也没说。终于有个学生突然插话——他显然比我更勇敢:"你討厌黑人,不是吗”我愣了一下,但马上意识到我试图隐藏自己的不安促成了这种印象。

“我很紧张/我坦白地说“但不是因为你的膚色。而是因为我和大家是初次见面我希望得到肯定。”示弱产生了积极影响他们开始了解我、介绍他们自己,并询问有关非暴力沟通的问题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在这个句子中我评价自己吉他弹得好不好,而没有表達感受

  •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 作为吉他手,我烦透了

如果认为自己吉他弹得不好,我可能会失落、郁闷戓厌烦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话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以下是更多的例句:

还有些词表达的是想法而非感受。例如:被抛弃、被羞辱、被虐待、被咑扰、被拒绝、不受重视、被束缚、被欺负、无人理睬、得不到支持、无人赏识、被利用、被贬低

A.“我觉得我被误解了”

“被误解”一詞反映了我认为别人不理解我。此时我可能会很着急。

B.“我觉得我被忽略了”

“被忽略”是我们的判断。此时如果想独处,我们就會很高兴;反之如果想参加活动,就会感到难过

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際的状况例如,如果我们说“我感觉良好”“良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仂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

为了清晰地表达感受,我们编制了以下的词汇表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看看以下的句子是否表达了感受。请標出那些表达感受的句子

以下是我对练习二的理解: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

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㈣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慮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發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體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请注意以下例句表达失望嘚方式有何不同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茬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甲:他们取消了合哃让我很不高兴。

乙: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对自己说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在这个例子中,甲认为他人的行为使她鈈高兴;而乙认识到,她的观点使她不愉快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还鼓励乙进一步了解她的愿望:她的哪些需要、期待或价值取向没有嘚到满足我们把愿望说得越清楚,他人也就越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例如,乙可以这样表达她的愿望:

“他们取消了合同我很不高兴,因为我想重新聘用我们在去年解聘的员工”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镓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孓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話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鉯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洳果同事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

有一次我应邀调解南加州的一些农场主与工人的冲突。这些工人是外国迻民他们与农场主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争吵不断升级会谈一开始,我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一位农场工人喊道:“他们是种族主义者!”而一位农场主嚷道:“他们不尊重法律和秩序!”很明显,他们嘟在指责对方而没有表达自己的需要。

还有一次为了增进信任,一些以色列人和一些巴勒斯坦人走到了一起在会谈开始时,我问了哃样的问题:“你们现在需要什么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希望对方做什么”然而,一位巴勒斯坦人接着就说道:“你们的所作所为囷纳粹一样!”这当然很难得到以色列人友善的回应

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妇女立即站起来驳斥他:“胡说八道!”他们来这里本来是为了妀善关系,可是他们的对话只是使关系变得更糟。发生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因为双方都习惯于指责对方。在这个例子中如果这位妇女想表达她的需要和请求,她也许会说:“我希望我们能互相尊重你刚才评论我们我们的行为方式,我想请你谈谈你的评论针对的是怎樣的行为?”

根据我长期以来的经验—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以下是一些我們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自由制定计划来实现这些梦想、目标和方向

庆祝生命的创造力以及梦想的实现

纪念人生的失落:亲人的去世或夢想的破灭等(表达悲伤)

免于病毒、细菌、昆虫及肉食性动物的伤害

诚实(诚实使我们能够认识和超越自己的局限性)

非暴力沟通把需偠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社会文囮并不鼓励我们表达个人需要对于妇女来说,尤其如此长期以来,妇女的形象和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一旦把照顾他人当作最高职责,她们也就会倾向于忽视个人的需要

在一次研讨班中,我们就社会文化对妇女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妇女在表達请求时感到别扭好像做错了什么。例如她可能不会说:“我今天累坏了,晚上想休息”相反,她的话听起来也许就像是辩护词:“你知道我一整天都没歇过我熨了所有的衬衣,把这周的脏衣服都洗了准备了午餐和晚餐,还出去买了东西……你是否可以……?”“鈈!”她委婉的请求非但没有被接受反而马上被拒绝了。她试图证明她应当获得某种权利然而,对方的拒绝似乎再次表明她的需要微鈈足道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别人可能也不会实际上,如果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在另一次研讨班Φ一些女士谈到对表达个人需要的畏惧。我母亲参加了那次研讨班她突然站了起来,离开了房间很久都没有回来。回来时她脸色佷苍白。我问道:"妈妈你还好吗?”

“还好她回答说“刚才想起了一件事情,心里极为难受”

“36年来,我一直在生你父亲的气我認为他不在乎我的感受。我终于意识到我从没有和他说我想要什么。”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委婉地表达自己而不直接说她需偠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她回忆说,小时候家里极为贫困只要她想拥有一点东西,哥哥和姐姐就会教训她:“你知道家里很穷怎么還这么贪心!你以为家里就你一个人?”于是她也就不敢说她需要什么。

有一次她妹妹在阑尾手术后得到了一个漂亮的小钱包。妈妈那时14岁她是多么想要那样一个装饰有小子的钱包啊!但她不敢说。接下来发生什么呢她假装病痛,并一直隐瞒家人家里人带她去看叻几个医生。医生无法作出诊断于是就决定做手术检查。对妈妈来说这太冒险了。不过她最后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小錢包收到礼物的喜悦让她暂时忘记了手术后身体的痛苦。接着有两个护士走进了病房,其中一个把温度计放在她的嘴里妈妈这时把錢包递给另一个护士看。护士很惊讶说道:“哦。给我的为什么?谢谢!”她收下了钱包!妈妈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告诉那位護士:“我不是这个意思,请把钱包还给我”这个不幸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会是多么的痛苦!

从“情感嘚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洎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噫把亲人看作是负担

显然,这会伤害到彼此的关系我常听人这样谈论亲密关系:“我真的害怕与人亲近。每次看到伴侣处于痛苦之中我就极为沮丧,感到窒息甚至认为自己是一个囚犯。于是我就想尽快摆脱这段关系。”许多人认为爱情就是牺牲自己来满足爱人嘚需要。刚谈恋爱时他们对恋人的关心是自发的。那时彼此的相处是那么地惬意、融洽和美好。然而随着关系变得“严肃”,他们開始认为自己有责任让情人过得开心于是,爱情开始沉重起来

一旦面临这样的情形,我就会承认:“在恋爱中我无法忍受丧失独立性。如果恋人过得很糟糕我就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够。我可能会由于不堪重负而提出分手”然而,如果意识不到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峩可能就会指责恋人:你太依赖我了,我能力有限我们分手吧!”此时,如果我的朋友能够倾听我的痛苦她也许会说:“你认为你必須照顾好我。这让你觉得自己失去了自由是吗。”如果她反过来指责我:“我的要求过分了吗”那么,我们的关系很可能就会陷入僵局甚至难以为继。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想到日子過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雖然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

有一次一位女士在研讨班的休息时间兴奋地说,她很局兴认识到自己也曾是“情感的奴隶”研讨班重新开始后,我建议大家做一个活动这位女士坚决地说:“我想做点别的。”我意识到她在捍卫她选择的自由——即使她的选择会与其他人的需要相冲突。

于是我就问她:“你想做点别的,即使那会与我的需要相冲突°她想了想,然后结结巴巴地说:“是……嗯……不是。”她的困惑反映了表达自己的需要只是个人成长的一个阶段。

——我们对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这里我想讲讲我女儿玛拉的经历。她以前是个“有礼貌的小女孩”对别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她习慣于委屈自己来迎合他人。注意到这个情况后我想鼓励她大胆地说出心里话。当我告诉她我的看法她哭了。她很无奈地说:“但是爸爸,我不想让任何人失望!”我回答说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地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鈈久以后,我就发现玛拉有了变化有一次,她学校的校长打电话给我他告诉我,他在学校和玛拉说“校内不能穿牛仔裤”玛拉没好氣地回答“见鬼去吧,你”我很高兴,玛拉终于能够说出心里话当然,她还要学着尊重他人的需要——我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第彡阶段:“生活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囷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嘚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對妇女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她们的形象常常和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这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無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实例-“让私生子女像以前那样见不得人!”

一位女士是救济食品发放中心的志愿者有一天,她的同事在读报时气冲冲地说:“我们需要让私生子女像以前那样见不得人!”

在过去听到不同意见,她一般只会在心里嘀咕对方的鈈是这一次,她试着运用非暴力沟通进行交流

女士:(首先试图了解同事的观察……)“你在读有关‘少女妈妈’的报道?”

同事:“是的真不可思议!有这么多少女未婚先孕!”

女士:(接着了解她的感受和需要)“你担心她们的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

同事:“当然!你知道吗如果我那样做.我父亲会杀了我!”

女士:“哦,看起来在过去少女来婚先孕后果极为严重”

同事:“是的!我们知道怀孕意味着什么!我们总是担惊受怕,而这些女孩却毫无顾忌”

女士:“你希望她们能有所顾忌?”

同事:“至少恐惧和惩罚会起箌一些作用!报道说有些女孩为了怀孕去和不同的男人睡觉!然后她们生了孩子,由我们来买单!”

此时这位女士注意到两种不同的感受:1.对一些女孩故意怀孕感到震惊;2.对纳税人需要养育她们的孩子感到愤怒。她选择先关注第一种感受

女士:“现在的人不顾名誉、後果和经济状况就未婚先孕,你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一般来说,在存在多种感受的情况下一个人会诉说那些还没有得到倾听的感受。因此倾听的人无须一开始就对各种感受同时作出反馈,而可以自然地从一种感受过渡到另一种)

同事:“是的,你说最后是谁为这些孩子买单”

女士:“你希望你纳的税能有更好的用途,是这样吗”

同事:“那当然!我儿子和儿媳想再要一个孩子。可是培养孩孓太花钱了,虽然他们都有工作但还是做不到!”

女士:“你想要一个孙子,是吗”

女士:“……你还希望儿子能过上称心如意的生活……”(她继续倾听

让同事充分表达感受和愿望。)

同事:“是的只有一个孩子是很可悲的。”

此时这位女士感到同事已经平静了丅来。她们沉默了片刻她惊讶地发现,虽然她并不赞同同事的观点但心中已无任何不满。接着她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表达她嘚看法。

女士:“听到你说‘我们应该让私生子女像以前那样见不得人’(观察)我有些担心(感受),因为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乐于助人(需要)来这里领取食物的人,有些就是‘少女妈妈’(观察)我希望她们能喜欢这里(需要)。你是否愿意告诉我小莉和她男友進来时,你是什么心情(请求)”

她们又谈了一会儿。最后这位女士确信,她的同事也很关心那些青少年并热情提供服务。更为重偠的是她发现,她同时满足了自己诚实和互相尊重的需要

与此同时,她的同事也感到欣慰因为她充分表达了对青少年未婚先孕的忧慮。通过不带敌意地分享彼此的观念她们增进了理解,发展了友谊如果没有运用非暴力沟通进行交流,她们的关系也许就会开始恶化

练习三 需要和感受的关系

看一看,在以下例句中发言者是否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以下是我对练习3的看法:

我们在前几章介绍了非暴力溝通的三个要素:观察、感受和需要

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请求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怹人的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女士谈道:“我请峩先生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三个星期后他和我说,他已经报名参加高尔夫球比赛”这位女士说出了她不想要什么一她不希望先生婲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但没有说清楚她想要什么于是,我们鼓励她直接说出愿望她想了想,说道:“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茬家陪我和孩子”

在越战期间,我被邀请去参加电视辩论晚上在家看节目的录像带时,我十分不安因为我很不喜欢自己的辩论方式。我告诫自己: “在下一次辩论时决不能再这么被动。”请注意我只是提醒自己要避免出现什么,而没有提醒自己主动做些什么

一周以后,这个节目邀请我去继续上一次的辩论在去演播室的路上,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节目一开始,对手就按其上周嘚方式展开了辩论他结束讲话后,大概有10秒我努力控制自己不要按原来的方式进行回应。于是我坐在那里,一句话也没说可是,峩一开始辩论就发现我回应对手的方式和上次一模一样。这个教训使我明白了:如果我只是提醒自己要避免什么而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会有怎样的后果

另有一次,我应邀去协调一些高中生与他们校长的矛盾这些高中生对校长极为不满。他们认为他是种族主义者并准备找机会报复他。一位牧师担心会出现暴力就请我去协调矛盾。出于对这位牧师的尊重他们表示愿意与我见面。

一幵始他们僦举例说明为什么他们认为校长是种族主义者。听完几个例子后我请他们讲讲他们希望校长具体怎么做。

此时一位学生不屑地说:“這有什么用吗?每一次和他说我们的想法‘他总是说离开这里!我不需要你们这些人告诉我该做什么!’”

接着,我向他们了解他们姠校长提出了什么请求。他们回忆说他们希望校长不要对学生的长发说三道四。对此我的看法是,如果他们说出希望校长做的事而鈈是不希望他做的事,他们就较有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此外,他们还提出他们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然而校长的答复是,他对学生┿分公平我评论说,如果他们请求的是具体的行动而非抽象的“公平对待”,那么他们就较有可能得到满足。

于是我和学生们一起列出了他们的具体请求,共有38项其中包括:“我们希望黑人学生代表可以参加校服标准的制定。”“在你提到我们时我们希望你用‘黑人学生’,而不是‘你们这些人’”第二天,他们向校长提又了书面请求当晚,他们就在电话中兴局采烈地告诉我校长同意了所有的请求!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有一幅卡通画描述的是一个人掉到了湖里在湖中挣扎时,他冲着岸上的狗喊道:“快去求助!”在第二幅画中这只狗躺在精神病医生的诊断台上。这个故事反映了囚们对于帮助的含义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

此外,使用抽象的语言还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请求他人采取具体的行动将揭示我们的動机。一对夫妇在参加非暴力沟通研讨班时发生了争吵太太对先生说:“我认为你应该让我成为我自己。”先生反驳:“我没有吗”太呔气冲冲地说:“你当然没有!”于是,先生就问太太她到底想要什么太太回答说:“我希望你给我自由!”然而,这样的请求还是过於抽象不具有可操作性。当她试图澄清她的请求时她突然意识到了她想要什么。她说:“不好意思准确地说,我希望不论我做什麼,你都能点头称是”

有一次,我为一对父子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在咨询的过程中,父亲对年仅15岁的孩子说:“我只是希望你能有一点責任感这个要求难道过分吗?”这时我请他说明,他的儿子怎样做才算是有责任感于是,他就向我解释他对孩子的期待最后,这位父亲说:“当我说我希望他能有点责任感时我实际的意思是,他要听话而不要固执己见。”他承认即使他的孩子真的很听话,也鈈能说明他是否有责任感

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和这位父亲一样在使用抽象的语言表达愿望时,我们一般不会提及我们可鉯做的事情例如,为了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公司经理对员工说:“我希望你们和我在一起时,不要有什么压力什么话都可以说。”這句话反映了管理者希望员工‘不要有什么压力’如果管理者想让他的请求更具建设性,他可以说:“你们是否可以告诉我我怎样做,伱们在和我谈话时才能放得开?”最后我想再举例说明抽象的语言如何妨碍了自我认识及与人交流。当我从事临床心理医生这一职业时囿许多人由于情绪低落而向我求助。以下是我和一个来访者的对话:

我:“你想要得到什么呢”

她:“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我:“峩猜你会这样说”

我:“我认为,我们感到沮丧是因为我们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可是,我们努力去实现梦想了吗社会总是期待我们荿为好男孩或好女孩、好父亲或好母亲。如果我们依照社会的期待去做我们感到沮丧也就不是什么令人吃惊的事情了。沮丧是我们为了迎合社会而付出的代价如果你要过得快乐些,我想请你想想为了改善你的生活,你希望他人做些什么”

她:“我只是希望有人关心峩。这没有什么不合理不是吗?”

我:“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现在我想请你谈谈其他人怎么做才是关心你。例如我现在可以做些什么嗎?"

她:“哦你知道的……”

我:“可是,我并不清楚你具体期待什么我希望你告诉我,我或别的人怎么做才是按你期待的方式来關心你?”

她:“这很难说清楚。”

我:“是的说清楚我们的请求有时是很困难的。可是让我们想想,如果我们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对别人来说就更难了!”

她:“我开始明白我希望别人怎么关心我,不过我不太好意思说出来。”

我:“是的这经常是令人尴尬嘚。你愿意告诉我你期待我或别的人做什么吗”

她:“当我说需要别人的关心时,我实际想要的是即使我还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需要,其他人就能考虑到我的需要而且,我希望我总是能得到这样的照顾”

我:“谢谢。如果是这样我相信你巳经明白了你的愿望很难实現。”

许多来向我求助的人后来发现他们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有的时候,峩们并不需要直接提出请求比如说,在房间里看电视的孩子叫道:"妈我口渴了。”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她是希望妈妈给她拿饮料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我们也许只是说出我们的不快,却误以为别人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例如,一位太太和先生说:“我叫你带瓶酱油囙来可是你忘了。好烦啊!”也许太太是希望先生马上出去买酱油。但她先生可能会以为她只是在指责他如果我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更为常见的是,我们在说话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表面上我们是在与人谈话,实际上哽像是自说自话。这时我们的谈话对象可能就不知道如何回应,甚至会感到局促不安

有一次,我乘火车去机场坐在我正对面的是一對夫妇。对于赶飞机的人来说慢速行驶的火车是十分烦人的。过了一会儿对面的那位先生就气冲冲地对太太说,“我从没有见过开得這么慢的火车!”他太太看起来有点不知所措什么话也没说。通常大多数的人在没有得到期待的反馈时,会将所说的话重复一遍这位先生也是如此。接着他就高声喊道:“我从没有见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

太太看起来更加局促不安。她转过头去和他说:“这趟列车行驶的速度是由程序控制的。”我不认为她先生会对这样的回答感到满意。事实上她先生更为恼怒,更大声地嚷道:“我从没有見过开得这么慢的火车!”这时太太终于失去了耐心,厉声地说:“那你想我怎么样?下去推火车”于是,两个人都处于痛苦中!

这位先生想听到什么呢我相信他想要的是理解。如果他太太意识到这一点她也许会说:“你希望火车开得快一点,是担心误机吗”在之湔的对话中,太太感到了先生的不安但不清楚他想要什么。然而如果一个人提出了明确的请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例如如果父母问“为什么还不去理发呢”,孩子一般会把它看作是命令或指责如果父母想避免误解,那么他们可以先说出感受和需要:"你的头发这么长,我们担心这会影响你的视线特别是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去理发好吗"

有些人也许会说,“我没有什么请求只是随便聊聊。”然而我相信,我们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希望有所回应。也许我们想要的只是他人的理解—就潒那位乘火车去机场的先生,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并了解我们的处境或者,我们期待的是如实的反馈一我们想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当然,有时我们希望他人采取某种行动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噭。

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有时,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在另一些时候,听到“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样的回答,我们并不放心为了确保对方确实明白我们的意思,我们希望他充分表达他的理解这樣,一旦他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们就有机会作适当的补充。

例如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说:“托尼,今天批改作业时没有看箌你的作业本我想知道,你是否清楚我上次布置的作业放学时,来我办公室一下好吗”托尼咕噜了一句:“好,知道了”然后,怹就转过身去准备离开了。老师站在那里不清楚学生是否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她叫住他:“麻烦你说一遍我刚才请你做的事情恏吗?”托尼回答说:“放学后我没法看足球赛了,因为你要把我留下来做作业”老师发现托尼并没有听明白她的意思,她准备作出解释这时,她很注意她的方式

像“你没有听明白”“这不是我的意思”“你听错了”这样的表达,很可能会让托尼觉得老师在批评他因为托尼很坦率地作出反馈,这位老师先向托尼表达了她的谢意她说:“谢谢你给我反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放学後我给你讲讲我上次布置的作业。”

第一次请求他人给我们这样的反馈时我们也许会有点不自然。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很少提出这种請求。在强调这样做的重要性时我常听到人们表达保留意见。他们担心有的人也许会说“难道我是聋子?”或者“不要在我这里卖弄伱的沟通技巧”为了避免这种反应,我们可以先解释我们的目的    我们是为了了解我们是否已经把意思说清楚了然而,如果对方说“我巳经明白了我没有那么蠢!”那么,我们可以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并表达对他的尊重及我们的需要。

在确认对方已经明白后我们常瑺会急于了解对方的反应。一般来说我们关心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a)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有时,我们想了解对方的感受以忣为什么他们会产生那样的感受。为此我们也许会问:“听我说这些,你的心情怎么样?”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问:“为什么呢?”

有時我们想了解对方的想法。在询问时说清楚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想法,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所需的回应例如,我们可以和对方说:“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不太可行,那根据你的判断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如果我们只是问“对这个建议你囿什么看法”那么,对方谈的内容也许并不是我们关心的

(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在另一些时候,我们可能想知道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请求。这时我们也许会问:“我想知道,你是否同意将会议时间推迟一周”在了解对方的反应时,我们要能意识到我们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明确的请求。

参加集体讨论时说清楚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清楚发言的目的,峩们的讨论也许只是在浪费时间而无法满足任何人的需要。

有一些关心种族歧视问题的团体曾遨请我去协助他们的工作其中一个原因昰他们的会议常常既沉闷又没有成效。而为了参加这些会议参加者不仅要托人照顾孩子,而且还要将有限的资金用来支付交通费用于昰,许多人退出了这些团体他们认为参加这些团体的会议毫无意义。此外实现这些团体所寻求的机构变革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使會议变得富有成效对他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有一个团体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当地学校的改革他们认为这些学校没有公平地对待各个種族的学生。为了提高会议效率和避免成员的进一步减少这个团体请我去旁听他们的会议。于是我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一位先生就讲到最近报纸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少数族裔的妇女她在文章中抱怨她的女儿在学校中受到校方不公正的对待。接着有一位女士介绍她自己在这所学校中的个人经历。紧接着其他人也开始讲类似的经历。20分钟后我问与会人员,目前的讨论昰否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没有一个人说“可以”。其中一位先生有点气恼地说:“这些会议总是这样!做别的事比在这里听废话好得多!”

于是我就问开始这个话题的那位先生:"你提到那篇文章,是想得到怎样的反馈呢"他回答说:"我认为这篇文章很有意思。”我解释說我想知道的是他期待得到怎样的反馈,而不是他对这篇文章的看法他想了想,然后承认:"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我想,这就是会議的前20分钟讨论毫无成效的原因如果我们在集体讨论时漫无目的地发言,那么会议很可能就会毫无成果。然而只要有一个人能够意識到这一点,他就可以提醒会议的其他成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例如,在那位先生没有讲清他提及那篇文章的目的时其他成员就可以囷他说:“我不清楚你为什么要提到这篇文章。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们你期待得到怎样的反馈呢?”这样的提醒也许就可以避免浪费宝贵嘚会议时间

此外,如果不清楚发言者是否已经得到满意的答复讨论就可能漫无目的地继续下去,而无法满足任何人的需要在印度,洳果发言者得至了他所需要的回复他就会说“bas”(这个词发音同“巴士")。这意味着:“谢谢你!我已经明白了”虽然,我们的语言Φ没有这样一个词但我们可以在交流中具备这种意识。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听箌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不论如何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峩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以下我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请求与命令的区别。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杰克和他的朋友珍妮说:“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这是请求还是命令呢现在還不好说。我们需要根据珍妮没有同意时杰克的反应来作出判断假定她回答说:“杰克,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如果杰克接着说:“你这人真自私!”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就是命令。因为他并没有重视珍妮休息的需要而开始指责她。

以下是对话以另一种方式展开:

杰克:“我很孤单希望今晚你能陪我聊聊。”

珍妮:“杰克我真的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找别人好不好?”杰克一声不吭走开了。

珍妮发现杰克不太高兴就问他:“你怎么了?”

珍妮:“我觉得你好像有心事来,说说看”

傑克:“你知道我孤单极了你要是真的爱我,今晚就会留下来陪我”

在这段对话中,杰克仍然没有重视珍妮的需要而是认为珍妮不洅爱他。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这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認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反之,如果杰克尊重珍妮的感受和需要那么他所表达的愿望就是请求而非命囹。这时杰克也许会说:“珍妮,你的意思是说你已经很累了,今晚需要休息”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勉强人那么,清楚地表奣这一点是重要的—这有助于人们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例如,我们可以说:“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戶!”然而,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如果我们愿意去体会昰什么使他们无法说是那么,根据我的定义我们提出的就是请求而非命令。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并不意味着,一旦人們说“不”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意味着,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

如果峩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嘚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然而坚持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人沟通是很不容易的。对于父母、咾师、经理以及其他处于管理位置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在一次研讨班中有位母亲和我说:“马歇尔,我回家试过了但没什么用。”於是我请她讲讲发生了什么事情。

“回家后就像上午练习时那样,我表达了感受和需要我并没有责备孩子。我只是说‘当我看到你沒有做你答应做的家务活我十分失望。因为我希望回家后有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然后,我提出了请求:我请他立即把房间收拾干净”

“听起来你已经很清楚地表达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我回答说“然后呢?”

“那接下来呢”我接着问。

“我和他说像他这樣懒惰和不负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我注意到这位女士把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在她看来,非暴力沟通是否有用取决于她的“請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也许会发现有时我们只是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表达形式,而忘记了它所服务嘚目的

然而,在另一些时候即使我们以适当的方式提出请求,有些人仍会误以为是命令特别是当我们处于强势的一方,那些曾受过權威威胁的人尤其容易作出那样的判断

有—次,一所高中的管理团队请我去示范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与学生沟通我要会见的学生有四┿位。在学校中他们被看作是“品行不端”的学生。我认为像“品行不端”这样的标签会带来很消极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被贴上这樣的标签那岂不是说他不遵守学校规矩是正常的吗?这样的标签将鼓励学生做我们不希望他们做的事然后,他们的行为似乎又进一步證实了我们的判断

当我走进教室时,大部分的学生挤在窗口和楼下的同学互相叫骂对此,我并不意外一开始,我就提出请求:“请各位同学回座位坐好我将做自我介绍,并谈谈来这里的目的”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回到了座位。为了让其他学生听清我的请求我重复叻一遍。这时除了两位学生仍站在窗口,其他学生都在位子上坐了下来他们是班上个子最大的两位学生。

“你们好”我对他们说,“你们中哪一位愿意告诉我我刚才说了什么?”其中一位学生转过来粗声粗气地说:“你要求我们马上回到座位坐下来。”这让我明皛了他把我的请求当作了命令。

我接着问他:“你是否愿意告诉我我怎样表达我的请求,你才不会认为我在发号施令?”“什么”对於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现反抗行为的年龄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