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司机tv里面的直播视频是那个平台来的看直播内容,非常优秀

2020年你看过直播吗?2020年你在直播间买过东西吗?

对于大众而言直播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

从早期的赛事、游戏等泛娱乐化直播、2019年大火的带货直播疫情期间企业与政府机构的加入视频直播行业正以雨后春笋般的姿态快速发展。

目前直播主要以营销、教育授课、培训、带货和发布会等场景为主。

2020姩上半年华为、小米、三星等手机品牌就以直播的方式完成了上半年的发布会活动。

从李佳绮、薇娅等淘宝直播网红到罗永浩、董明珠等企业家直播玩家也出现了个人网红到政府企业的更迭

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直播行业也因为规范的不到位出现了某些乱象

那么矗播究竟经历了怎样快速的成长?又出现了哪些乱象未来又该如何规范?

*本文全长3937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本文首发于「中欧企业家峰会」公众号


自2016年的直播元年以来,我国的直播行业从用户、内容构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发展

首先,截止2020年3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達5.60亿,较2018年底增长1.63亿占网民整体的62.0%。其中在2019年兴起并实现快速发展的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2.65亿,占网民整体的29.3%

其次,对于直播行业而訁最主要的变化则发生在内容构成上。

不同于传统泛娱乐化的直播内容如今的直播已经转向了更具针对性和专业化的营销场景,尤其昰在企业、MCN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入场之后

图:企业直播场景应用占比 来源:流媒体网

根据CMO训练营联合微吼平台完成的调查,疫情早期的企業直播场景以线上会议和培训等沟通型场景为主

在2月中旬之后场景性质发生了改变,转向了营销性质

借助视频直播平台,企业和政府機构将疫情期间无法开展的线下营销活动转移至线上战场在平台内开展培训、研讨会、带货、发布会等直播活动。

其中培训、研讨会鉯及商务带货是企业直播场景中的三大热门。这三种场景在2020年1-2月期间的覆盖率分别为64%、56%与41%

图:CMO使用直播场景占比分布 来源:流媒体网

为叻保证企业团队能力状态以及企业品牌的营销不受疫情影响,超过60%的CMO都相应地增加了直播营销的预算平均至少提高了10%以上。

其中大部汾预算都投入在直播带货场景,这也大大加快了电商直播的市场成长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电商直播市场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就已经达箌了4388亿元的市场规模预计疫情推动下的2020年将会实现市场规模的翻倍增长至9610亿元

在疫情之类的困难时期中在线购房、在线购车、云赏景等创新直播场景有效地帮助企业、品牌创造新的渠道去触达消费者群体,完成库存销售和资金回笼的任务

而企业家、明星演员、专业學者等具有个人魅力的意见领袖加入电商直播市场,使行业迎来了新一轮增长风口为企业线上营销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其中最广为囚知的案例大概如下:

  • 4月6日,央视主持人朱广权搭档直播带货达人李佳琦进行的 「为湖北拼单」 公益直播完成了价值超过4014万元的带货;
  • 6朤1日,格力董明珠携3万家门店直播销售总额65.4亿元;
  • 携程董事长梁建章在上半年的15场携程直播中,完成了达6亿元的交易似乎为旅游业寒冬开辟了新的思路。

02 快速发展之下隐藏着乱象

从数据上看企业带领下的电商直播似乎发展趋势大好,所创下的商务价值也颇为惊人

相仳传统的流媒体平台和视频播放器,电商直播所创造的商务价值来源更广实现的商务效益也更强。

如果说Youtube、Netflix等传统流媒体平台的商务只集聚于平台内用户消费内容以及广告费用的话那么电商直播平台所能创造的商务价值则在以上两者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播间的坑位费/服务費、直播过程中产生的商务交易以及直播后有可能出现的商务赋能

简单来说一场电商直播可以创造的品牌收益,不只是商品成交的金額更在于长远的营销效益所创造的未来成交。

不止于当下更在长远以后,这就是电商直播的视频营销效果

图:吴晓波个人频道中提忣通过「新国货首发」直播营销后所实现的引导成交

随着罗永浩、吴晓波等达人、意见领袖将粉丝市场从流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转向电商矗播平台之后,整个电商直播仿佛获得了一股新的发展力量

但是,以「带货达人」和意见领袖为主导的电商直播是否真的这么有用可鉯帮助企业,甚至是地方从业者实现这么丰厚的利润吗

近日,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直播翻车」便引发了关于带货直播的纷纷争议

茬其个人频道中,吴晓波承认这次「新国货首发」的带货直播翻车了。

根据优达人、知瓜和小葫芦等第三方平台的统计这场直播的观看人次830万、最高同时在线4万,客单价695元交易金额为2200多万元

相比其他的意见人物的交易金额2200多万确实算不上多。

图:吴晓波直播数据 來源:吴晓波频道

这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当电商直播成为一个热点行业且未受监管之时这个行业内是否会因为它所释放的早期「热能」而酿造出一系列的泡沫

如果从电商直播目前的现状来看这些泡沫内蕴藏的问题是对直播行业的有效性的思考。

其中最受争议的就昰明星直播是否名副其实?实际交易单量是否配得上高昂的明星出场费或带货达人的坑位费

在电商直播经济中,坑位费指的是企业的某個产品上架在带货直播间所需要的基本服务费用

一般的电商带货直播中,如果企业想要与某位带火达人开展一次带货直播需要支付相應的坑位费,并达成佣金抽比

根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所做的调查,目前电商直播市场中的坑位费从10万至60万元不等

一些名气极大的带货直播甚至需要上百万。

图:坑位费 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但支付了高昂的坑位费并不意味着商品就能实现等同或更高的交易额。

在如今的直播大环境中惨败收场的带货事故不在少数。

新京报就曾报道一起带货翻车:商家以20万坑位费加20%的佣金换回8000元的销售额

参考吴晓波的翻車,合作方前期所投入的机场地广加上为直播所筹备策划的新品开发等费用相比2200万元的交易量是亏了还是赢了?

而在走势大好的行业环境中翻车并不只发生在吴晓波一人身上,甚至整个直播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缩水现象

据虎嗅网的报道,直播的TOP50电商主播间中5月的成茭总额虽然对外宣称总计123亿元,但其实际销售额仅有1.3亿元

这种数字差不仅来源于红人粉丝量与观看用户数之间的不对等,更来源于直播間观看用户与实际成交用户的不对等

在携程、格力等大企业以及地方政府也加入战局的情况下,企业直播的市场环境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囮是否预兆着更规范化的发展,以避免「花大钱无回报」的直播乱象呢

在翻车之后,吴晓波所提出的几个关于电商直播的观点也成为對如今行业乱象的有力反问

我坚信,直播将成为2020年最激动人心的一次商业试验它重新定义了传统意义上的“人、货、场”,真正实现叻“以人为终极节点”的新商业模式
我坚信,直播不是一次孤立的卖货行动它应该是企业互联网营销中的一环,其最终的成效取决于企业组织能力的重构和提升
我坚信,直播不应该只有“全网最低价”不应该只有一种或两种呈现模式,而是需要更多场景化的呈现需要在品销合一的前提下,进行模式创新

03 未来的规范是必要的

结合上文所提及的大好直播景象与内部的成败乱象,你是否会觉得这个产業内实际存在着一种信息差驱动的泡沫

近期频频发生的翻车事故似乎也在偷偷戳破一个个虚拟直播泡沫

虽然目前大部分的直播泡沫主要集中于MCN机构带领下的电商直播,而非传统大企业、大品牌或地方政府引领的直播

由于监管规范的缺位已经影响了不少企业对于电商直播的判断,既无法识别行业内酿造的泡沫与自身利好糖果之间的区别更无法明白电商直播有可能实现的长远营销利好

因此如果想要帮助没有流量的地方直播间打破MCN巨额坑位费的枷锁,推动电商直播往更专业的营销化活动转型专业严格的行业规范不可缺少。

为此人民日报新媒体已牵头成立了全国直播电商投诉平台,并开始接受关于电商直播相关的投诉

据新榜服务平台统计,投诉平台成立的14天內已经接收到近2000条投诉信息。

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退换货服务等方面其中假货、三无产品更是重灾区。

如果说網络购物容易「看走眼」、「挑花眼」那么直播间内的购物行为是否更加冲动化、情绪化呢?

在明星、意见领袖的个人魅力驱动下消費者所消费的是产品的低价,还是他们的个人魅力抑或是产品本身?

正如吴晓波所提出的直播不应该只有「全网最低价」,更不应该昰盲目的「粉丝经济」

这些问题似乎都成为了电商直播未来发展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至于更规范化的管理层面中国广告协会已经于6月16ㄖ发布了国内首份《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并从7月1日起实施

与社交网络等所新兴事物一致,一股潮流的大面积流行必然需要一套专業、有效的规范来控制

在企业直播场景中,带货营销就是最需要规范化管理的一类

作为国内目前出台的第一部关于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嘚专项规范,中国广告协会所提的《规范》对直播电商中的各类角色、行为做出全面的定义和要求

其中指出:网络直播营销主体不得利鼡刷单、炒信等流量造假方式虚构或篡改交易数据和用户评价;商家不得发布产品、服务信息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第一套行规嘚出台意味着,行业将向更规范化的状态发展

当然,对数据的监管是最直接和简单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受监管后的数据来认清电商直播的营销效力,也需要学会更专业的营销效力判定和背后价值的挖掘技巧

未来,流量泡沫是否会在电商直播的规范化中被一一戳破价格战究竟还能打多久才能迎来直播行业的思维转型?

企业直播之路任重且道远。


1.2020中国企业CMO直播市场研究报告流媒体网

2.2020年直播电商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 直播渐成电商标配,前瞻经济学人

* 中外企业家联合会是一个注册在瑞士的全球性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促进中外优秀的企业家交流与合作。我们提供一个汇聚全球商界精英、国家政要、意见领袖的国际化商务平台联合会旨在推动中外企业互联互通、幫助建立并且促进具有重大商业和社会影响的合作伙伴关系。

雪球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思想鋼印。今天直播的主题是“科技股的产业趋势投资”

今天(7月6日)大盘涨得很不错,当然主要是金融、地产股上涨好像跟我今天的主題没什么太大关系,但实际上还是有的大盘放量大涨之后研究科技股,很可能马上就要产生作用了具体原因我待会儿再说。

今天的主題是“从0到1”和“从1到N”的科技股产业趋势投资为什么起这个标题呢?很久以前我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消费股要当老婆养科技股要當情人换”,一开始听到,我很不以为然因为这是典型r 趋势投资的说法,但当我后来在科技股上赚了钱也赔了钱之后就渐渐开始理解了。

所谓的“当情人”并不是让你今天买明天卖或是这星期买下星期卖,只是说作为消费股可以投资五年、十年,但作为科技股投资周期可能没有那么长,这就叫“当情人换”——研究科技股我们一定要去把握科技股产业趋势的变化。

首先讲一讲科技股的产业趋势投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本叫《浪潮之巅》的书是一位写科技史的作家吴军写的,里面列举了硅谷一些重要公司发展成败得失的经验

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有一个强烈感觉,很少有科技公司能把自己的竞争优势保持在十年以上非常难。当然有同学可能会说微软、英特爾都是几十年前的公司了,他们不是活得很好吗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幸存者偏差”,我们只能看到那些活下来的公司很难看到那些死掉的公司。如果一个行业存在明显的“幸存者偏差”我们就有必要去研究一下那些死掉的公司是怎么死的。

这一页是1999年-2001年美国当时前十夶IPO的公司那三年是美国科技股泡沫,上了一大批科技股公司当时IPO市值跟现在的市值,大部分公司都差不多其中最好的Marvell是做存储半导體的,它也不过20年涨了3.76倍最差的,也是当时IPO募资最高的公司现在只剩下当时市值的2%

是不是因为这些公司不努力?也未必从研发数据鈳以看出来,现在它的研发仍然保持在比较高的位置

我注意到排名第二的Akamai,这家公司是做CDN也就是说它是网宿科技在美国的对标公司,現在它做的是边缘计算技术大家知道5G之后边缘计算会有很大用途,虽然这些公司这20年市值没涨但说不定5G过来之后,一个风口股价很赽就涨上去了。

就是说科技股的持续性不如消费类公司,所以我们在实际投资中需要理解产业趋势

A股是不是也这样?我们来看一个大镓熟悉的科技股:科大讯飞它的研发费用在A股属于占比最高的几家公司之一。这家公司是年的大牛股当时涨了几十倍。但近五年时间它的市值几乎没有增长,都是在箱体振荡中事实上每次的科技股行情都少不了科大讯飞这家公司。 

它的问题在哪里呢下面这块是“扣非同比增速”,在大牛市那几年业绩是高增长的但到2015年之后它的业绩已经连续出现两次同比下降的情况。科大讯飞是一家把研发费用資本化的公司如果全部费用化,那它可能会出现亏损

我们知道,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方面是领军企业之一只是它的这些研发并没有找到爆发性的产品,无法体现在业绩上所以这也是科技股投资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产业趋势如果没有爆发就算不能说越努力越没用,泹至少努力不会完全体现在业绩上

我们再看A股一家比较长寿的科技股,海康威视从上市到现在整体上都是大涨趋势。但仔细来看它嘚上涨分两波,一波是2010年到2013年这波上涨是因为它视频技术的突破;另一波是2016到2017年的大涨,因为国家推了“雪亮工程”再加上它海外业務的拓展。

但在这两波中间出现过一个上涨过程中失速的过程,包括近两年业绩增速也在下降所以这两年基本没涨,一直在箱体振荡因为很多人对它印象很好,图便宜买了买了之后发现不涨,就很郁闷

实际上科技股的趋势就是如此,只有趋势来了之后才可能赚大錢如果没有产业趋势配合,即使是海康威视这样长寿的公司因为它的管理能力很强,也只是不跌而已

再看一个特例,立讯精密它囷海康威视不太一样的地方是股价始终处于上涨阶段,因为它最近上涨实在太厉害用普通图看不出来,所以改成了对数坐标可以把以湔的涨幅看清楚。这家涨了十年的公司实际上仍然存在业绩波动,2012、2013年有业绩波动2017年也有业绩波动,有业绩波动的那几年可能涨得慢┅些近两年就是很强劲地上涨,因为这两年增速非常高

所以我们印象中的科技大牛股上涨,其实也是一波一波的

看了A股三家典型的科技股之后,可能有同学会说是不是只有A股是这样美股不是这样,或者我们以后有没有可能向美股的方向发展这个说的是对的,美股嘚科技股中有很多和A股不太一样它是持续上涨的,很像消费股

这张K线对比图:最上面是苹果,最下面是微软中间是茅台,大家可以看到涨得非常像,它们也是一个长期上涨趋势

那么,A股科技股未来有没有可能像苹果、像微软那样出现长期慢牛的走势呢我觉得相對比较困难,因为两个市场结构不同

我们看一看左边的A股,我挑了沪深300中市值最大的一批科技股右边是美股中的市值前6名的股票,都昰科技股

先看美股,很明显它的前6名(我把阿里巴巴也加进去了)全是To C的企业。其实美股中科技股大部分还是To B的企业但前6名全部是To C,这就说明一个问题To B的公司有市值瓶颈,To C的公司没有

正因为有瓶颈、有天花板的原因才造成了To B公司只有做产业趋势才可能上涨,而A股市值前100的公司中的科技股只有两个是To C的,一个是东方财富一个是中国联通,联通是运营商东财是券商,实际上To C的企业只有半家

这些科技股分为两类,上面的属于大客户型消费电子下游是依托苹果等大客户,唯一一个逻辑不太一样的是用友网络它是做企业通用软件的。

下面所有的这一群包括金融、安防、光伏、通信、半导体,虽然只有海康威视一部分业务是To G的但实际上这五个行业都受到政府政策倾向的明显影响金融不用说了安防都是政府需求,也不用说光伏是一个政府导向型产业,半导体同样没有政府导向做不起来,通信同样也是的是靠政府投资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To B、To G的企业本质上是制造业,第二它是受下游政府政策影响和下游大客户影响非瑺大也就是我们做科技股投资要研究的产业趋势,所以我们产业趋势分为两类:

第一类产业供应链的下游终端都是一些大企业,包括智能手机、AR/VR、云计算、物联网、智能驾驶、人工智能;

第二类产业属于政府产业政策主导的产业包括4G、5G,安保、北斗、信创、半导体

些产业之间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候一个产业的趋势成熟依赖于另一个产业比如5G相关产业:5G的网络基础建设到5G设备,引发了5G应用產业和高清视频等;在5G应用之后的数据爆发,会有大数据和数据分析还有云计算;5G可能更多应用在B端,所以它会与工业互联网、物联網、车联网再下来它会跟人工智能。

这些产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之所以政府要重点投资5G,就是因为5G成熟之后会刺激一大批产业趋势的絀现一个趋势可以带动一系列的趋势,当一系列的趋势起来之后就有可能形成一波大行情,这也是我们着重看5G的原因

前面说了那么哆,总结下来就是:A股科技股投资的本质是投制造业上的“产业趋势”所谓产业趋势就是受到经济政策、经济周期、宏观大事件以及新技术的影响,某个行业出现了爆发性增长的未来趋势我们称之为产业趋势。

回到刚才那张表产业趋势的核心逻辑有两个:

1、技术变革。从产业趋势的本质是技术变革光有技术还不行,必须要等到它的产品足够成熟、成本下降我们才有可能去应用、去推动这个技术,形成一波趋势这是第一个驱动力。

2、国家战略由政府主导的产业,它的核心逻辑是国家战略它跟上面的逻辑不太一样,即使现在的技术不是那么成熟比如现在的半导体、信创,技术不是很成熟但基于国家战略,不成熟也得推成熟所以下面这一系列产业的核心逻輯是国家战略,这个产业趋势重点是考虑政策的持续性

什么叫政策的持续性?我们国家每年都有很多政策不可能每个政策都变成产业趨势。很多政策我们要看下游是否有需求政府是不是有钱,也要看技术成熟的时间在哪里以及政府会不会持续推这件事情,所以政策歭续性是下面这些产业趋势重点考验的因素

这就是产业趋势的两个大逻辑。

我刚才说的这些可能跟传统价值投资不太一样因为传统价徝投资注重“复利效应”,需要企业能够稳定地创造现金流但产业趋势投资的特点,导致很多企业没有稳定的现金流

我们看一家很典型的科技公司:恒生电子。很明显有两波行情行情来得时候涨得非常厉害。

一波是在2015年大牛市大牛市里有很多配资,很多金融创新所以催生了一波行情;第二波是2019年开始,很多融资功能重新放开证券行业有很多新业务,产生了很多新IT开发的需求所以2019年它又开始涨,涨得很厉害

但资本市场一旦以稳定为主,不讲创新它就没有行情了。

你说恒生电子是不是好公司它是一家非常好的公司,研发费鼡在A股非常高而且它的研发全部费用化,所以业绩都是实打实的业绩但它的业绩是身不由己的,饭碗是国家政策赏给它吃的没有金融创新它就没饭吃。所以这类公司不太符合传统价值投资的理念

投资需要方法,产业趋势投资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不能用传统价值投資里的“护城河”、ROE、现金流等;但它们也不是瞎炒,很多人觉得这就是炒题材就是瞎炒,看图看指标看趋势其实不是的,产业趋势吔有基本的方法

供给驱动型与需求驱动型

这次直播的标题所谓“从0到1”、“从1到N”,就代表产业趋势投资的两种方法

我把产业趋势分荿两类:第一类叫供给驱动型,第二类叫需求驱动型

所谓供给驱动,举个例子苹果手机的出现就是供给驱动的逻辑。之前大家都是使鼡功能机后来苹果做了智能机,大家突然发现手机上原来能有那么多应用也就是说智能手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大家对手机的传统印象,以前手机就是打电话的现在手机可以帮助你做一切事情,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因素所以我们称之为供给驱动,这就叫“从0到1”

所謂需求驱动,一个手机用了两三年就要换机如果某个机型很受欢迎,过两三年它就会形成换机潮这就叫需求驱动。而苹果升级从苹果5到苹果6到苹果7,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以是需求驱动。

需求驱动是“从1到N”这对传统优势企业友好,如果手机功能都没大变那肯萣之前做的好的企业做的更好,因为它有成本优势、规模优势一定是这类企业做的最好。

这种趋势符合传统价值投资的理念只要看它嘚现金流、毛利率、ROE和护城河就能判断这类企业能否投资。

但供给需求不一样它是“从0到1”,重新洗牌之前做的好的企业现在未必能莋得好,之前做得不好的企业如果掌握了一个趋势,可能业绩突然一下就爆发了

这种产业其实很难用传统价值投资的理念,所谓科技股的产业趋势投资利润更丰厚,更难掌握的就是供给驱动的产业趋势

这两种驱动趋势,理解了它的概念之后对我们的投资有什么用

這两张图学过经济学的人可能会比较清楚,左边的是总需求曲线右边的是长期供给曲线,这里面是经济学一个很著名的观点:经济增长短期靠需求水平长期靠供给能力。

左边这张图曲线的意思是如果产品没有发生革命性本质的变化想要刺激需求上升,就要让价格会下降也就是说如果都是那么多人来做,这里来了一个新的需求为了抢这个需求,家家都会去压价而且会有新的供给力量加入,就会产苼量升价减的效应

科技类消费品,大部分价格总是在不停地下降因为需求上升之后会有更多供给的力量加入,如果没有供给瓶颈它嘚价格一定会下降。

再看供给的特点——量价无关

为什么说长期供给水平的提升跟价格没有关系呢?以前大家都买1000元的手机现在出了┅部智能手机,一开始苹果定价很高但很多人都会买,不太关注价格因为它跟以前的手机不是一个产品,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开始有供给瓶颈,只有我能做的时候价格是下不来的,还有可能提价

传统的供给有四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创新但具体到微观企业层面,我们更多强调技术创新带来的供给水平的变化

前面讲的比较抽象,我这里举一些具体的例子第一个就是被動元器件的电容行业。

很多投资科技股的人都很熟悉这个行业电容这个产品是所有电子元器件都要用到的,它的量非常大但它又没有什么技术壁垒,能够生产的厂家很多量又很大。它的销售是通过中间商来进行的上游客户供货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供货给下游消费電子企业这里就会存在周期品的价格波动。

当下游进入景气周期的时候它的价格在向上传导时一开始会出现涨价,但因为它没有任何技术壁垒一旦供给水平上去之后,它的价格就会迅速下降所以它是周期品逻辑,量上去之后价格一定会下来价格下来之后,一定会供给出清量下来之后价才能上去,所以它有很强的周期性量价一直是波动的,这就是前面的总需求曲线体现出来的

所谓供给型的产業趋势,近年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TWS耳机

其实蓝牙在耳机中早有应用,但蓝牙只能连一个耳机再从这个耳朵再连另一个,所以信号经常會断掉体验很不好。苹果的Airpods用了新技术可以同时连接两个耳机,让Airpods就是划时代的产品实际上是把传统耳机改造成一个新需求的行业,人们可以通过真无线蓝牙耳机可以做很多事情不光听音乐,它会把更多功能镶嵌在耳机里跟它人工智能的技术结合导致需求大爆发。

因为这个产品本身是有技术壁垒的终端产品价格很坚挺,导致供应链上的利润也很大所以才催生了立讯、歌尔这类牛股。Airpods发展中的量价关系跟当年的智能手机非常类似它也是一个典型的供给驱动的产业趋势。

供给驱动和需求驱动是在不同的产业阶段出现

智能手机嘚发展,把传统功能机变成了智能手机的用户从2010年到2016年,属于供给驱动为主这个过程中产业链出现了一大批大牛股,消费电子当时是屬于成长性行业很多PE都在50倍以上,因为这属于供给驱动的阶段

但从2016年开始,整个智能机需求平缓之后更多是升级换代的需求,这段時间就是需求驱动整个消费电子的产业链就出现了周期性波动,它就变成了周期性行业市场估值是给周期股的估值,叠加2018年底大熊市嘚影响那时候消费电子都是很惨的,只有十几倍的估值立讯最高也就是20倍多一点。

到2019年5G手机出现市场开始憧憬手机行业会出现一些仳较大的变化,因为5G不光在传输速度上在手机内部的一些结构上也会出现一些明显区别。这里有部分供给因素出现但手机这种成熟产品还是需求驱动为主,只是部分出现了供给驱动的因素这就是两种驱动力的产业趋势同时出现。

两种产业趋势经常会有一些交错需求驅动的产业趋势同时也会有局部的技术升级,比如智能手机近几年的多摄像头趋势摄像头分微距,主摄头、人像头对研发提出了很高嘚要求。在这个需求拉动的过程中有局部供给驱动的升级,但反映到各个企业是不一样的

这里列举两个企业:欧菲光和舜宇光学,A股嘚欧菲光大家比较熟悉股价有两波行情,一个是在2013、2014年的技术突破2016、2017年之后有多摄像头的需求爆发,所以又有一波行情

但总体而言歐菲光涨得不如舜宇光学,最重要的原因是欧菲光是需求驱动舜宇光学是供给驱动,为什么这么说呢

摄像头这个行业分为元件跟器件,元件就是上游的镜头、马达、传感器最细小最精密的零件,这些产业的研发需求很大毛利率很高,资产也很轻这块主要是靠研发驅动,多镜头需求对舜宇光学的业绩提升最大因为它属于供给驱动,可以通过自己的研发迭代追求更高的毛利在量上升的过程中利润丅降较慢。

但欧菲光做的是模组我们平常说就是加工,把元件厂的镜头等拿过来加工成模组然后提供给手机制造商,所以欧菲光的量仩升后毛利率是要下降的,它的整个业绩爆发就不如舜宇光学强烈

这是需求驱动和供给需求两个很典型的区别。

前面的内容给人的感覺供给驱动一定能出大牛股,但实际上也不一定因为技术升级一定要形成需求的增长才能形成产业趋势,今天我发明出来了但成本佷高,下游没办法接受最后你的研发费用很可能会打水漂。

以蓝思科技的蓝宝石玻璃为例有段时间业界都认为苹果的下一代手机要用藍宝石玻璃,很多投资者都去追捧A股的蓝宝石的概念但最后苹果发现蓝宝石的成本下不来,就放弃了这也是供给驱动产业趋势的最大風险,如果下游需求上不来可能它就无法从0到1,而是从0到0

未来三年产业趋势的十个方向

前面讲这些,大家可能没有感性认识最好再囿一些实际的例子,我列举了从我相对看好的今后三年由供给驱动或存在供给瓶颈的10个产业趋势让大家更能理解这两种驱动力下的产业趨势会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个案例是5G手机中的射频和天线

5G手机跟4G的一个明显区别,其就是射频跟天线5G的信号增加了天线的使用量,对于天线厂家会带来增量业务当然,这仍然是需求驱动的趋势但它存在着供给瓶颈,5G天线的技术方案没有成熟时量上去之后价格比较稳定,也不会因为竞争者过多而价格下降这是天线,天线属于存在供给瓶颈的需求驱动型产业趋势

另一个供给驱动的产业趋势昰射频前端,天线使用量大了之后射频前端的变化更大了但这里有个很重要的趋势是因为华为被卡脖子之后,很多零部件都需要国产替玳国产替代也是一个供给驱动的逻辑,因为这块没办法用原先国外供应商的产品唯一能够替代技术的卓胜微就会存在供给驱动的逻辑。

虽然这部分技术上的变化不一定会很大但供给驱动的逻辑,随着量的上升毛利率不会下降,价格会持续一段时间的坚挺

第二个案唎是可穿戴设备中的TWS耳机。

在研究TWS耳机时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作为消费电子,它跟手机一样技术不可能永远无限制的变革下去,总有┅天它会变成需求驱动的逻辑那我们就必须把握好从供给驱动到需求驱动的拐点,何时出现

我判断可能未来一两年仍然会处于供给驱動的趋势中:首先降噪还有改进空间,另外还有跟其它穿戴设备的关联包括音质的提升,包括优化耗电量这一块即使这些功能上没有夶的突破,它也会对产业链的制造端提出很高的要求那么小的一个耳机想要把很多功能都放进去,对设计、精密制造能力都会提出很高嘚要求所以技术瓶颈比较高,会保持高毛利所以我判断它会有一到两年的供给驱动趋势。

这是TWS耳机的案例讲的是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的拐点。

第三个案例是手机中的光学元器件

之前讲过欧菲光跟舜宇光学的区别,因为在镜头这一环节核心技术都在台厂手里,產业链上能够切入到元件这块的A股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图像传感器还有一个是屏下指纹。

韦尔股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图像传感器设计淛造因为图像传感器这块,手机镜头数量和像素量都上升之后图像传感器会有产能紧张,存在供给瓶颈华为事件会不会导致供应格局的变化,这也要看美国后续的政策所以未来图像传感器既有价的逻辑也有量的逻辑,可能是一个供给驱动型的产业趋势

这个案例重點要讲的是,同样供给驱动的产业趋势要比较下游需求的稳定性。拿另一家汇顶科技作比较汇顶科技是屏下指纹技术率先突破的公司,从技术领先程度上说屏下指纹可能会更牛一些。但因为CIS(图像传感器)是成熟产品不管手机怎么变,一定会有这个产品它的趋势哽强一些,而屏下指纹有可能会发生技术迭代技术确定性就不如CIS。

这个案例主要是讲下游需求稳定性的影响

第四个案例是MiniLED产业链。

这個产业链我主要是讲一个完整的供给驱动逻辑是如何展开的

一个供给驱动的趋势出现,首先要出现技术上的成熟所谓技术成熟的标志僦是成本下降;其次是有下游应用厂商为这个技术出爆款新品,消费者愿意接受最后才会出现需求的全面爆发。

比如LED这个产业我们知噵LED未来升级的方向有OLED、MiniLED和MicroLED,这几个方向前几年都齐头并进但今年开始MiniLED技术开始成熟,苹果厂商开始在新品上大规模使用这个技术这就昰一个标准的供给驱动的需求爆发逻辑,它已经实现了从技术成熟到爆款新品应用的层级如果果推出产品评价很好的话,其它厂商纷紛跟上那么就会出现需求全面爆发。这一整套的逻辑是我们判断MiniLED产业链有没有机会的重要信号

所以第四个案例,是如何观察一个供给驅动的产业趋势沿着“技术成熟——爆款新品—需求全面爆发”这三个点来判断它处于哪个阶段。

第五个案例是5G应用的AR/VR和云游戏

这两个嘟是老技术了都是2014年市场就开始炒作的题材,但这两个技术当时推出时不成熟典型的就是AR/VR,内容要传输到AR/VR设备上时需要通过无线传播如果速率不够就会出现时延,人就会晕所以它的体验非常不好。

AR/VR概念当时炒了一段之后就不炒了因为技术不成熟,但5G出来之后如果5G能够达到低时延大带宽的效果,就意味着AR/VR的整个方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有可能“风云再起”,这也是技术推动的供给驱动的产业逻輯

云游戏同样也是,云游戏对时延的要求非常高4G的时延没办法做云游戏,因为打斗时会发现明显一个指令发出去之后没反应只有在5G嘚高速率下,云游戏才有可能,云游戏可能会成为第一个爆款应用因为现在主要游戏厂商都开始做云游戏平台了。

这个案例讲的是以前咾的、被证伪、发展停滞的产业趋势,可能会因为一个新技术出现而咸鱼翻身出现一波供给驱动的趋势。

第六个案例是IDC和云计算

首先看IDCIDC是需求驱动的产业趋势,因为它并没有技术上的大突破但它是有供给瓶颈的,因为一线城市IDC的能耗指标是供给瓶颈这块政府抓得很緊,它不希望你用太多能耗只有少数IDC公司才有可能突破瓶颈。

另一个就是REITS可能从资本角度改变供给趋势。前面我们讲的所有趋势都是從技术角度讲的但这块很特别,是从资本角度因为IDC企业是重资产行业,这个行业中需要大量融资、不停融资才能够推动业务的增长REITs政策可能会把这个行业从重资产行业变成轻资产行业,这样就会彻底改变它的估值逻辑从这个角度是供给趋势,只不过属于政策层面會有很多不确定性。

另一个是云计算云计算之所以说是供给驱动,因为这是用To C的逻辑去改造出To B的产业以前的软件都是一个一个项目,峩们要到客户那边实施是典型的To B逻辑。变成云计算之后软件公司就开始卖服务,它更类似于To C的逻辑因为每年都需要收费,需要更理解用户需求

这就是用To C的逻辑改造To B的产业。普通软件做得好核心技术人员跳槽,做个新公司可能把我干掉了但上云之后,消费黏性会夶大增加它更像消费产业。

所以云计算这个案例讲的是商业模式改变带来的供给驱动

第七个案例是汽车的电动化。

汽车的电动化是一個早熟的产业趋势电动化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可能需要很久很久以后才会成熟但政府基于某些原因,需要把这个行业快速做起来僦会出现早熟的产业趋势。

这类产业趋势做的时候有一个很不利的地方竞争格局和技术路线变化很剧烈,因为早熟嘛很多技术都是不確定的,边摸索边做出来有些企业明明竞争格局很好,市场都是它的了可一旦它的竞争对手发明一个新的技术,立刻就完全颠覆它了

所以这个案例是说,在早熟的产业趋势中要注意竞争格局和技术路线的剧烈变化。

第八个案例是汽车的智能化

这是用新技术和新思維去改造一个规模巨大的传统行业,可能这是未来很大的一个方向因为之前的互联网经济更多是对消费者端,但未来的互联网会一个行業一个行业地改造传统行业汽车是很典型的,因为它的需求太大所以这块是目前的重点。

我们会看到很多很多传统行业都会因为新技術、新方法的改造从而出现供给需求的特征也就是未来我们想象出钢铁水泥这种周期性行业,都有可能会出现供给驱动的趋势

第九个案例是半导体产业

前面有八个案例讲了产业趋势的八个特征接下来再看大的产业趋势,我们看这些特点在上面的应用

实际上半导體本身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但之所以在A股市场上称为供给驱动的产业趋势因为大家都知道华为被卡脖子之后,我们都在加速推进半导體的国产化虽然没有技术本身的突破,但竞争格局被强行改变我们只能用国内的产品,它也是一种供给驱动的趋势而且它的需求很奣确,不像新技术新技术下游需求是否存在都是一个疑问,但半导体的下游需求肯定存在只要能把技术完善,它一定有机会

前面讲嘚产业趋势的八个特征,它是供给驱动还是需求驱动、未来的爆发点、时间的延续性、量价关系、目前处于哪个阶段、对老应用/老技术有沒有促进作用从这些特征中,我把半导体产业链整个供给驱动趋势进行排序;

排序的依据是先看供给驱动,再看产业竞争格局这个产業内是否有多家企业竞争,最后再看技术成熟度

根据这些标准,我觉得制造环节是最强的因为里面竞争格局和市场空间也最好,目前這个阶段趋势的独一无二性和紧迫性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制造的产业趋势最强烈。

其次是设计再往下是设备,后面三个关键材料属于供给驱动,但封测和一般材料其实属于需求驱动因为半导体封测产业链大部分都转移到了国内,所以这块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纯粹是體现需求的爆发逻辑。封测厂商也很多估值过高是会有泡沫的,“一般材料”更是如此因为很多一般材料的公司只是一个半导体概念,大部分业务与半导体无关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纯粹是从产业的角度考虑并没有考虑具体公司的价值,只是通过趋势持续性排序之後,就能够更清楚地知道这些方向下公司的长期价值

最后一个大案例是信创产业。

信创产业和半导体国产替代的逻辑非常相似但我觉嘚它确定性更强,因为半导体这个产业存在很强的技术壁垒而且它是地缘政治交锋的主战场,时间紧迫性太强了所以这个投资会受到佷多信息面的冲击。

信创产业不一样因为实际上它是从2014年“去IOE化”就开始的,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比较成熟的产品和成熟技术再加上國家意志的推广,实际上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下游需求都会更明确一些

我同样也是按照趋势的延续性排序,最好的应该是办公软件信创产业除了芯片CPU是硬件,别的都是软件软件需要不停迭代,相对而言办公软件是非常市场化的产品不但在政府应用中有优势,在个囚应用中渗透率也非常高而且它还有云化的逻辑,所以办公软件这块的趋势性最强

其次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系统优化迭代提升服務能力的过程这块其实已经做了好几年,就是时间成熟的问题所以确定性也比较高。

再次是芯片CPU这块技术上的难度比较大。

前三个嘟是供给驱动但安全保密这块基本属于需求驱动,这块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瓶颈都不是很高,而且是项目制商业模式并不是特别好,估值也是一般的项目制软件企业

上面,我用十个方向解释了一下供给驱动逻辑的产业趋势跟需求驱动的产业趋势最后我讲一下它的投资方法,如果我光讲理论不讲方法不讲具体怎么做,听了也没用

如何把握产业趋势投资呢?我讲几个注意点:

第一产业趋势跟传統的价值投资理念不一样,传统的价值投资理念是来自于未来的现金流贴现但如果到了产业趋势的公司,可能它没有稳定的现金流

这昰四维图新,也是A股上真正做研发的标的之一

你看四维图新的股价基本没有增长,因为利润处于相当不稳定的状态大部分利润全部投叺到高精度地图,而高精度地图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贡献利润所以导致股价一直在走箱体。

它做的是高精度地图大家都知道。但实际上咜也存在着相当的不确定性因为未来智能驾驶的趋势有两种,一种是用高精度地图还有一种是依靠车路协同进行自动驾驶,到底是哪┅种方案主导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以传统价值投资理念讲自由现金流的贴现我们就很难看到它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并不符合价徝投资理念但它肯定是有价值的。

所以产业趋势投资有它自己的方法如果照搬消费股的价值投资理念,结果就比较糟糕

第二,产业趨势投资的前提必须是流动性充足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近两年两次大科技股行情都是在成交量很高的情况下才产生科技股的行情而消费股行情并不需要大成交量。没有成交量的情况下科技股是起不来的。

为什么流动性充足对科技股投资是很重要的事情呢因为科技股的估值是靠想象力支持的,而在牛市中一个股票的定价是由最乐观的投资者创造的,只有流动性充足这些乐观的投资者才会多。这些乐观投资者首先想的不是买那些传统行业而是新的高科技行业,他们觉得它未来的前景比较好

今天虽然是保险、银行、地产的行情,这些股票很拉指数拉了指数之后会有更多资金进场,资金进场之后一旦形成流动性充足热点必然转到科技股上,流动性充足不可能炒金融股因为那些股没有想象力,只有科技股才有想象力所以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大家要高度重视科技股的投资。

这是产业趋势投资嘚第二点我们要关注流动性。

第三我们必须要区分产业趋势投资的预期阶段和题材股炒作。

下面这两个股票大家都熟悉一个是东方通信。2019年的妖股5G刚刚起来时,所有真正有5G价值的股票包括最早出业绩的设备股都没涨,东方通信就先起来了一下子把市场情绪带动起来,所以涨得惊天动地但东方通信两波上涨之后,就一直在下降通道未来它可能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下面的真正受益的5G设备股深喃电路则相反启动晚,但后来是一波接一波的持续上涨所以我们要区分产业趋势的预期阶段和题材股的区别。在这个阶段深南电路的估值其实是很高的很多人觉得它和东方通信一样是被炒作,但随着它业绩兑现之后估值会下降的。这就是产业趋势投资的预期阶段

茬确定产业趋势可以投资的时候,下一步你必须要区分哪些是题材股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股票,原因就是第四点——

第四、风口退去之後所有公司都要回归它的长期价值。

作为产业趋势投资过程中这个题材的大部分股票都会涨,但结果分为三种:

第一类是前期大家预期特别好炒上云了,但最后大家发现它的产品并没有抓住这个趋势无法兑现收入,最后就会跌下来比如前面的东方通信。

第二类会淪为普通公司这类公司可以抓住产业趋势赚一波快钱,但因为公司本身的质地没有根本性改善所以这个产业趋势消失时它又会沦为一镓平庸的公司,这就是很多二线股最后的命运所以我们做产业趋势投资时,如果你买的是二线股你要去观察它内部管理是否有改善。

苐三类是极少数的企业他们会成为优秀企业。因为抓住这波趋势后他们开始升级自己的产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建立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然后出现本质变化走上成长股的道路。

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海康威视2010到2013年时其实有很多做安防的企业,海康威视只是其中┅家企业而且当时涨得最好的是大华,但最终还是要靠企业的综合能力到2016年雪亮工程那一波之后,大部分安防行业的公司都不行了海康经过技术积累,树立了人工智能的战略从硬件变成了软硬件兼顾的企业,脱胎换骨这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做到。

所以我们在把握叻产业趋势之后,回头还是要看这个公司长期价值

最后,在泡沫中寻找真正好的公司

通常我们对产业趋势有误解,认为它是炒题材亂炒,因为绝大部分公司都会掉下来但产业趋势对国家而言是很重要的事情,科技股永远是沙里淘金一个产业趋势上来了,1000家公司做最后只有1家胜出,但对于国家而言只要有一家公司胜出,国家就是赢的

但对于参与科技股的投资者而言,我们要理性看待产业趋势大部分企业最终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国家需要产业趋势的泡沫来吸引大量的资源但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你一定要在泡沫中认清,真正恏的公司是什么样的

最后我总结一下做产业趋势投资的四个步骤:

我们首先要判断这个产业趋势是供给推动的机会还是需求拉动的机会,还是说它是需求驱动但存在局部瓶颈这是其次好的,比较差的就是需求驱动的产业趋势这是判断持续性以及弹性的重要因素。

我们茬找到趋势之后要看这个趋势中,有没有竞争格局好的标的它的管理能力怎么样。这也很重要有时候我看到产业趋势很好,但目前沒有企业可投

一个产业趋势并不是平滑的,不是说今天30%的进度明天40%的进度。有可能今天10%接下来几个月一直都是10%,再过一个月突然一丅从10%跳到50%也就是边际变化出现拐点,也是我们在前面的案例中讲的从需求出现到爆款新品到需求全面爆发,对这三个阶段我们需要作絀判断投资时点是否出现了。

即边际变化何时传导到产业链的公司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即使下游需求出现产业链公司什么时候能把握住并释放业绩,这也需要时间

总结一下,先是产业定性、公司定性再从定量,最后是定时

这里有两个判断指标:第一个就是量的逻辑,这个产品有多大的量决定了它的业绩弹性,能涨多高;第二是它的价格逻辑虽然有些产品量增加很大,但价格持续不了佷快就降价。所以我们要看到毛利的持久性这才能决定它涨多久。

从这几点来看产业趋势的大理念跟价值投资并不违背,巴菲特说过不想持有三年,就不要持有一分钟所以产业趋势投资真正的意义是让你看清楚三年的大趋势,当你看清楚大趋势时再去搏中期的超额收益也就是说在大趋势中找近期的收益。

以上说是我直播的全部内容非常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到公众号上问峩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从产业趋势的角度讲科技股,因为科技股投资是比较复杂的可能大家需要在投资把握这些微妙的变化,再次谢謝大家

原标题:我给难伺候的品牌“爸爸”做直播带货痛并赚着,轻松年入一亿元

蓝鲨导读:对于MCN机构只做服务是有天花板的

董明珠又出来刷脸卖货了。

7月10日董明珠在江覀赣州开启格力电器今年的第六场直播。截至7月11日0点本场直播最终完成销售额50.8亿元。从4月份首次直播带货以来董明珠6场直播带货的总銷售额已经超过228亿元,比格力今年一季度总营收还要高出25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大品牌如果董事长不是董明珠,不是梁建章而是咾外,而是一个不愿意露脸的老板还要不要做直播带货呢?答案是当然要做。

为此蓝鲨有货专门采访了曾服务过200+品牌客户(包括美嘚)的MCN机构灿烂星光创始人刘执武。

他是内容人出身靠优质视频内容能力服务品牌客户,2017年后根据品牌客户的要求转型提供直播服务,4年间服务过美的、海尔等头牌家电、3C品牌,他的心得体会值得所有品牌企业或想为品牌企业提供代播服务的机构看看

以下内容为刘執武的采访内容整理,经编辑:

短视频靠广告变现难持久

创业之前我在腾讯视频做制作人2014年底我开始搞PGC创业。那会儿见投资人大家对這一块还很陌生。

我们最早做PGC内容的时候打出了一个品牌叫做“女神TV”,在优酷、腾讯、爱奇艺分发主要靠广告变现。2015年公司开始运莋同年11月,深圳凡星资本给我们投了500万元天使我们是这家投资机构所投的全部项目里唯一的幸存者,现在这家投资机构已经不在了

短视频很难赚钱,做得不错的新片场、一条、二更、罐头视频都在考虑转型。因为视频运营成本高又没办法量化效果。广告主投放短視频就是为了品牌曝光,我们拿到的大部分是市场部的尾部预算比如OPPO、VIVO,如果要打品牌影响力会找明星代言,联合电视台制作综艺節目不会找短视频机构。

过去我们做一条植入软广的短视频,收品牌方5万元暂且不说这5万元赚起来有多累,关键是你还不知道下一個5万在哪儿

现在抖音、快手火起来了,也有靠短视频接广告的模式很难。主要是红人的成本太高MCN机构签一个红人,最次也要五五分荿你到抖音星图上去看就知道,头部网红接广告很少一条广告一百多万元,品牌方投不起以至于这些头部账号一两个月都接不着活。

我们之所以会考虑转型也是因为2015年—2016年之间,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了活下去,我们开始尝试其他变现能力强的商业模式那段時间,我发现电商直播这条路它离钱最近。只要有源源不断的货源卖出就有收入;只要运营能力跟得上,卖货量上去了公司就会正姠发展。

客户也都是跟着市场走的我们刚开始做直播的时候,美的等家电3C厂商都是过去做视频PGC时就一直合作的大客户。过去客户投KOL選择的是微博,后来视频火起来了他们又选择腾讯、优酷、爱奇艺。从图文到视频品牌商仍然觉得客户转化没有办法考核。

我们本来僦是做PGC出身品牌对我们的认知度又很高,再加上此前做“女神TV”的时候签了200多个艺人,都是中国传媒大学、中戏、南广、四川师大这樣的播音主持、表演专业的学生他们虽是素人,但有自己的专业功底网红主播资源充足,再加上我们制作经验丰富这一切都为我们嘚转型铺好了路。

2017年开始我们专注做直播最先切入的是京东。

我还记得服务的第一个品牌客户是美的热水器。我们之前一直为美的做品牌植入的短视频直播火起来之后,尽管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美的非常认可我们的制作能力。于是我们恶补了直播的各种玩法苐一场直播之后收效超出预期,紧接着很多数码品牌像索尼、联想等大牌开始找到我们。最初直播带货品牌商也都只是试水,他们把矗播视为营销的手段之一一直持续到2019年6月份,基本上都是这种状态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卖货压力。

服务品牌一不小心就挂了

京东直播总经理张国伟到位后,京东直播在策略上跟其他直播平台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京东直播会把机构分类帮助机构去对接一些品牌,让這些机构能专业、垂直地发展

第二,京东直播与头部品牌共建《科学实验室》、《大咖来了》等IP栏目这些能提升品牌曝光度和转化率,让品牌更有意愿参与直播

第三,京东直播没有其他大厂盛气凌人的姿态更多是跟MCN机构一起来去探讨,平台更适合什么样的模式

最後,我们明确了做标品直播的方向核心是对主播的培养:一是品类达人,一是品牌达人

在京东做直播,最核心的是你要有服务B端的能仂华为、索尼这些大品牌,市场部在筛选供应商时有非常严苛的要求导购型MCN机构核心价值就是专业。卖零食可能大部分主播上来都能播。但换成希捷硬盘一定需要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你才能传递出这款商品的实用价值

过去四年,我们走得非常痛苦直播賣的每一款产品,上来就是几十页的说明书得把那些产品参数、技术特点翻译成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让老百姓一听就能明白到今天,峩们已经服务过200+国内跟国际的一线品牌我们的主播,我们整个团队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都有了极大提升

考虑到京东平台上的用户属性:一二线城市男性为主的白领,工程师理性消费。我们签约主播的时候会考察他们的专业底子,比如学的是消费电子、计算机等方姠我们今年已开始发力,推出了一个计划叫“青春带货王”围绕京东平台3C数码的品类,面向北工大、清华这些高校去找专业能力强的囚才或者发烧友,进入我们直播带货的体系里面

今年受疫情原因的影响,京东整个平台的品牌商都开始在线下店铺进行直播了基于品牌店播的需要,我们也在给数码类的一些POP商家做直播培训同时,我们会和线下表现非常好的导购签约将其培养成我们的达人主播。

目前我们正在跟四个国内比较大的品牌商沟通、规划这件事,品牌商会在全国筛选出200个导购然后由我们对这200个导购进行培养,最后我們再筛选出10个专业素养极强的人去培养

对于导购型直播的市场,我的判断是这种模式很快会成为整个电商常态化。以前我们看一个品牌一天直播两到三个小时每个月只开几次直播,而现在已经有头部品牌每天开播,每场直播12个小时假如说它一天整个店铺的销售额昰1000万元,可能接下来直播能够占到50%~60%甚至更高。

导购直播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它提升了进店的转化率。假设一个店铺一天有1万个UV转化率可能是在8块钱左右,那有了我这个电商直播我能够给他拉升到6个点,对于整个品牌来说释放的产能是相当可观的。

3C数码品类你感覺线上渗透率已经非常高了。但实际也就30%左右还有将近70%的上升空间,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当然,导购直播的痛点是解决不了流量峩们现在正在开发一些社群工具,以及培养类似城市合伙人的模式去帮助我们获客等京东有了小程序直播之后,我们会把分销裂变的工具再加进来目前这是做流量端很好的尝试。

品牌直播分为UGC和PGCUGC就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播。PGC是以综艺为效果比如我们帮京东健康,京东數科做直播就是一个主持人加上其他主播。

晚上流量最大因此我们会选择在18点-22点之间直播。每次三个机位有专业的导播台。直播背景过去都用KT板现在全部在线抠绿了。抠绿的效果会更好换背景也更容易,很多数码背景还可以放动画我们现在给客户每周换一套背景。

我们提供的是品牌整合营销服务按照服务内容将套餐打包给到商家,比如基础代播服务按月度收费,一个服务周期直播20场平均烸场上千元,这个钱基本上都给到主播了我们核心的盈利点在于重大营销节点上,比如品牌上新、618大促我们赚全案营销的钱。尽管我們不承诺销量但主推的品类卖得也不差,一场直播轻轻松松成交几十万元

我们与大品牌的合作,目前大部分跟电商部门对接经过几姩的探索,我们发现电商部门跟品牌部门在融合这就表示未来品牌部门的预算都用在直播上。

我们合作的客户都是一线品牌它们的价格体系比较固定,直播带货时为了不对品牌商原有的价格体系造成冲击,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佣金也非常低。我们会考虑跟大品牌签对賭协议比如一个店铺直播销售额目标是两亿,我们根据销售额完成度拿扣点我相信行业很快就会进入这一阶段。到那时候我们在行業的优势才能彻底凸显出来。

在当下的商业环境里无论快手、抖音还是淘宝直播,最终都会像拼多多一样从源头、厂牌、好货这几个方面重构供应体系,直播带货的利润空间主要集中在这里所以说直播带货,做到最后考验的是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

我们只服务大品牌,小品牌基本不接因为之前跟我们有过合作的中小品牌,他们并没有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直播带货也不明白直播带货的逻辑是什么,只是看到别人在做于是自己也跟着做我们之间很难达成共识,教育他们的成本非常高与其如此,同样直播打新品牌倒不如贴牌自巳做毛利更高。

我们要构建一个“家生活”的场景今年年初,我们在济南又新建了一个基地主要直播卖生活日用品。我们可能会拉上屾东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去直播

公司创立之初就服务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品牌,它们是家生活的一部分这几年下来,我们叒一直服务家纺、日用等品牌现在的电商直播,最流行的玩法就是CP我们就考虑把这些品牌建构在一起,比如我们组织微软跟OPPO一起玩儿CP矗播这种营销组合拳套路,能促成流量端的共享

很多人让我定义我们这家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最早我说我是一家直播型的4A公司但昰现在我把自己定义为电商综合体。我们可能走了一条最笨的路比如我自己建基地,自己养运营团队自己培养主播。这可能也是一条朂聪明的路因为我们服务的全是大品牌,它们对MCN机构的要求特别严格直播过程中不允许你出错,如果你这个环节外包那个环节外包,直播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一旦直播过程中出了问题,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电商的好处就在于每干一件事,都能看到钱

我之前做过叻解,一个1000万粉丝量级的网红现在一个月能接五六十万元的广告。这里面有一半广告费会给到网红那剩下的30万元,公司要负责房租、囚工、社保拍摄,后期制成本作等等最后根本剩不下什么钱。

无论是快手还是抖音,现在的网红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能够持续一两姩,就已经很不错了大部分做短视频账号的,把一个号养到500万粉后开始收割快速变现,收割上三个月当用户知道你天天做广告,大镓都不看你也就过去了。我们正是经历过这个阶段才坚决砍掉了短视频团队,完全聚焦在消费电子直播

在美妆、服饰领域,辛巴团隊一场直播GMV能上5个亿、10个亿我知道人家很赚钱,但我们不会去碰头部主播哪个机构都想打造,但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结果像辛巴他们为什么能火,他们不靠内容靠砸钱圈粉买流量,粉丝达到一定量级后玩人设,然后去变现的逻辑

大品牌在尝试直播的时候会對标很多MCN机构,兜兜转转发现灿烂星光业务最专业,于是又都回来找我们合作现在,我们根本不缺客户都是战略级的大单。我们最核心的业务就是做深层次客户需求的挖掘这样,就能从客户一个月10万元或者一年100万元合作的基础上,再额外挖掘出300万-500万元的预算

我們建构的是一套体系化的直播服务。我们的底层服务(代播)他们是很满意的然后我们凭团队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在大促的节点上莋大型PGC整合营销活动。我会把客户分为S、A、B这三个等级S级客户年度预算在千万元以上,A级客户年度预算在500万元左右按照我们的规划,┅年拿下5个S级客户10个A级客户,20个B级客户就够了我们的主播资源也分为S、A、B级,去匹配我们相应等级的客户

去年,我们团队40个人营收做到4000万元,今年营收1个亿应该没有问题

我们目前会跟一家大的家电品牌,根据市场的需求联合成立子公司专门去做适合直播生态的品牌和产品。对于MCN机构只做服务你是有天花板的,可能做到5个亿就顶天了但只要打通货源,从用户到厂商这个想象空间就大了。

比洳空气炸锅这里面唯一的品牌是飞利浦。但卖得最好的并不是飞利浦而是你完全没有听过的牌子,功能一样出自同一个工厂,价格便宜一半这也是拼多多源头好货的商业逻辑。

在供应链管理上我们会把重点放在珠三角地区。佛山的GDP是1万个亿而顺德区的GDP3000多亿元,仳西部的一个地级市还厉害辛巴重要的基地就在广州,因为就箱包、美妆、服装、鞋而言广州是最重要的集散地。而顺德、佛山、深圳则是小家电和家电核心的集散地很多中小商家没有电商运营能力,之后我会在拼多多这些电商平台开成一个集合店,只做运营侧的倳由珠三角地区的商家负责一件代发,那么我碰货的成本就很低

目前我们成立了一个平台叫星选客,星选客A适合卖小家电B适合卖大镓电。接下来我们会把全国电视购物的主持人都签下来这一万人里,不说薇娅这种头部出来一个王自如这种量级还是可能的。比如最菦中视购物、央广购物的主持人都过来开播了虽然相对一般主播贵三四倍,但确实够专业

我们的商业逻辑是在私域流量中直播带货,繼而实现在社交平台的分销裂变比如我跟京东数科合作,京东有千万粉丝量级的微信订阅号除了日常发广告,没有其他商业价值那峩去接手运营它基于微信平台的公众号,把这个千万粉丝盘活其他各大平台也都可以按照这个逻辑来操作,直播无疑是目前跟用户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口述:灿烂星光创始人 刘执武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