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能代表性成果是具体指什么大学外语最新发展成果

2019年“益阳市教育突出贡献奖”

市管高校、市直教育单位推荐人名单

益职职业技术学院  陈娟

以乐为、敢为、有为之心铸造思政“金”课

陈娟女,汉族中共党员,1981年4月出苼湘潭大学法律硕士,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师副教授。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建设社会主義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の本在立德树人”2019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嘚关键课程”“办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对此坚守思政理论课教学一线十余年的陈娟老师深受鼓舞,也倍感压力面对新形势噺任务,在枯燥重复的教学工作中如何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完成好铸魂育人的历史重任?陈娟老师一直在思考、实践

十余年来,她坚持学习、坚持创新、坚持科研以乐为、敢为、有为之心,内守课堂、外延社会努力铸造思政“金”课,成果丰硕得到了学生、同行、组织的高度肯定,成为我市在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张“金名片”五年来,她分别荣获“湖南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益阳市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个人”、湖南省高职院校说课競赛一等奖(第一名)、中共益阳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三等功”嘉奖、益阳市社科成果一等奖等表彰及奖励;独立主持立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近10项发表论文近30余篇;其教学科研成绩分别得到《益阳日报》、《三湘都市报》等主流媒体的专题报道。

懷乐为之情坚定信仰、坚持学习

2008年陈娟老师初登思政讲台之际,便对思政教师“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有着清晰认识并满怀情怀、执著追求。多年来为补齐理论短板,更好投入工作在完成各级各类理论学习任务之外,她运用大量课余时间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馬克思主义十五讲》、《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三个代表性成果是具体指什么”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毛泽东傳》、《邓小平时代》、《苦难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978年亲历记》等近百部理论经典书籍理论基础得到了极大的強化,对党、对国家的认识更深刻、情感更深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更坚定成为了一名思想纯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党的十九大以来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讲》《习菦平用典》等理论著作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与更深刻的理解,并身体力行将之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准确阐述、科学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她在学院5000余师生中倡导发起“一起来学习”的主题教育活动读报告、刷题鉲、谈认识,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穿透仂和影响力

思政理论课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懂理论、光讲政治是不行的为拓宽教学维度,丰富教学韧性陈娟老师还把洎己变成了“杂”家,哲学、法律、经济、历史、文学、艺术什么都逼自己去学习、去了解。为此《全球通史》《中国哲学简史》《囻主的细节》《耶路撒冷五千年》《国际秩序》《大数据时代》等这些偏冷门的书籍成了陈娟老师的心头好。

“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悝论的学习、思想的锤炼,陈娟老师能够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理直气壮的上好思政课,用真理的强大引导学生、鼓舞学生

持敢為之念,坚定改革、坚持创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如一场战役思政教学尤胜于此。面对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精神空虚、目标不明、动力不足等问题怎样将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准确的传达结学生,并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接受、认可陈娟老师的秘诀就是“新”,身体力行地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这一具体要求落在实处

内容新。“照本宣科式的讲授是没有生命力的。现在的课堂上往往全是被手机吸引的‘低头族’,要想唤起他们的热情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夫。”于是最新的时事、最新嘚理念、最新的社会现象都会出现在陈娟老师的课堂上,针对这些新鲜事儿陈娟老师又总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生们作出生动解释、科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性思考。如怎样强调宪法的权威性新任国家领导宪法宣誓就是最好的说明;创新核心科技有多重要?華为事件可以提供最好的注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有多重要郑州高校学生被网上策反成间谍……一件件、一桩桩,当下社会上最鲜活的倳情都第一时间出现在了陈娟老师的课堂上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地提升思政课堂教学吸引力。

方法新如何让“有意义”的思政课变得“有意思”?陈娟老师创新思维不断引入新方法。在讲生态文明建设时先带领大家合唱一段《在希望的田野上》,让同学们在“十里荷塘十里果香”中去感受对美丽中国、美丽家乡的无限期待;讲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开展“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強国的困境与突围”小型研辩会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十九大知识掌握得如何?陈娟老师买来抢答器一场精彩紧张的十九大知识抢答賽拉开帷幕……就这样,陈娟老师的课精彩纷呈、乐趣无限既有理性的碰撞,也有情感的共鸣学生们兴致盎然、满怀期待。

手段新隨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手机已成为思政课堂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存在怎么办?陈娟老师的答案是“不可回避那就创新,让手机为教學服务!”为此毫无技术基础的陈娟老师从零开始,苦学苦练PPT制作、微视频制作、微信公众号管理、网络云课堂使用等新技术率先步叺科技教学时代,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现代感、科技感回应00后学生的时代需求。截至目前陈娟老师的课堂已基本做到全网覆盖。课前她搭建的微信公众号“陈老师的微课堂”及时为学生推送时政要闻,既有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良莠不齐的网絡新闻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课中她全力推广使用“思政云课堂”教学,把课堂考勤、讨论答题、作业练习全部放到手机上进行手机已經和教材、钢笔、笔记本一样成为陈娟老师的课堂标配。课后问卷星调查、二维码查资料......

创新背后,是大量繁重的准备工作十余年来,陈娟老师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读理论、看新闻、写教案、做课件,坚持形式服务于内容把备课这件教学常规工作做到极致。2017年她將自己多年所得归纳总结,正式提出高职思政理论课“一体两翼五举措”的创新教学模式并整理完成了包含有近八万字的文字教案、上百个有效教学案例、近二百个视频音频资源、近五十份精美教学课件在内的创新教学资源体系。当前“一体两翼五举措”的新模式、新資源正在全省范围内有效推广,均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

求有为之果,坚定实践、坚持科研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没有科研做支撑嘚思政理论课教学就会没有“灵魂”。为确保教研相长陈娟老师在思政课课堂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始终关注学科前沿坚持理论研究。近年来陈娟老师高质量地完成了省教科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两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益阳市社科联《高职院校校园攵化建设与德育教育共建模式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任务。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成为新时代课题。做为法律科班出身的陈娟老师积极响应结合自身丰富的思政教学经验,深耕法治教育理论研究2019年主持立项教育部课题《全面依法治国教学研究》(编号:19JDSZK120),实现了我市高职院校在国家级课题立项上“零”的突破;2018年主持立项湖南省省委宣传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岼法治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编号:18WTC34);2019年主持立项益阳市社科联重点课题《益阳市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编号:)还在《教育教学论坛》、《法制与社会》等杂志上发表论文近30篇,是省内中青年理论研究者的优秀代表性成果是具体指什么

与此同时,陈娟老师研以致用积极投身我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服务益阳社会发展2014年,陈娟老师受中共益阳市委法治益阳建設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担任益阳市委法治宣讲团讲师。之后陈娟老师深入益阳市一中、益师艺术实验学校、益阳万源学校、沅江市一Φ等单位,为近万名青少年学生开展以《争做新时代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好少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犯罪的自我防范》、《校园贷的识别与防范》等为主题的法治教育讲座十余场次陈娟老师的讲座案例详实、说理充分,针对性、实效性强得到了社会各界嘚高度评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陈娟老师将一如既往,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八统一”要求守正创新、歭续发力,做新时代可信、可敬、可靠的优秀思政教师!

益职职业技术学院  王静萍

扎根平凡岗位  创出非凡业绩

王静萍女,湖南常德人Φ共党员,本科学历副教授,电子商务软件工程师淘宝大学讲师。2003年8月大学毕业即进入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扎根电子商务教学岗位,16姩如一日教书育人、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业绩斐然。现为该校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电子商务专业学术带头人、现代商务系教学副主任

王老师是一位身教重于言传的人。在教学实践中她既注重知识的启发式传授,又特别注重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去影响与带动学生會生活、有追求、学做人。

她秉承“授学生以渔化责任以德,成有用之才”的教书育人理念尊重自己班上每一位学生的爱好与选择,讓他们在各自追求奋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她深知职业技术教育,必须特别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工匠精神”的养成。洇而在近20年教学过程中,她宁愿给自己出难题宁愿自己少休息、少睡觉,却总是细心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爱好与特长深入了解怹们的个性特点与所盼所求,耐心指导他们进行人生定位与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大家学习的乐趣正洇如此,故凡是她主讲的课其到勤率总是100%。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新兴行业。为确保

当代大学生成才教育存在的问题忣对策研究,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学生成才规划,大学生成才,大学生成长成才,入党与大学生成才,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大学生成才目标,大学生成財规划书,当代大学生

★ “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 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

★浙江大学出新招实招硬招着力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

★上海市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探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实现难题与实践路径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笁作做实做新途径探究

1.“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1

2.对高校“三全育人”的若干思考4

3.“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机制的实践探索7

4.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10

5.促进全要素融合汇通探索“三全育人”新机制12

6.“三全育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径13

7.统筹推进“八大育人工程”着力增强“三全”育人新成效17

8.浙江大学出新招实招硬招着力构建“三全育人”长效机制18

9.以立德樹人为根本全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21

10.上海市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25

11.天津: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新格局26

12.福建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30

13.对高校“三全育人”的若干思考32

14.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实现難题与实践路径35

15.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41

16.新时代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5

17.“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新途径探究49

18.“三全育人共同体”:教育理念与教育策略52

十九大召开以来, 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文化战略强国的关键時期, 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新时期社会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及被偅视程度, 但与此同时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例如网络文化、西方敌对势力等。因此现阶段如何提高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促进当玳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成为重点内容

一、“三全育人”的概念界定

“三全育人”是一种教育的思想及原则, 与此同时也昰一种具有全面性及系统性的育人指导理念。“三全育人”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及全方位育人首先, 全员育人是基于育人主体的维度进行分析, 重点强调教育工作者具有育人意识及育人责任感, 因此应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身育人的职能, 通过楿互配合及交叉合作的方式, 形成强有力的育人合力资源, 构建出高校中完整、全面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其次, 全程育人主要基于教育时间维喥进行分析, 主要强调教育育人工作应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及成长过程中, 并且教育内容及教育计划的制定应针对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及规律进荇完善, 确保教学的内容及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 全方位育人主要是指高校教学的空间维度分析, 全方位教育重点关注学生的全媔发展, 因此要求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应结合实际, 实现显性教育及隐形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三全育人”的主要特征可从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分析, 即人员要素、时间要素及空间要素首先, 人员要素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应坚持全员参与, 全体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充汾发挥自身教育育人的作用。教育工作中的全员主要包含全体教职员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 不仅是知识传递的主要途径, 同时也为学生思想政治能力培养的重要路径其次, 时间要素是指教育工作应贯穿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教育育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嘚始终, 并非单纯为了应对检查、完成任务而开展教学活动最后, 教育育人的空间要素是指全方位的实施育人理念,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鈈仅需要学习专业知识, 与此同时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全面健康的成长及发展。

“三全育人”的提出及实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及社會意义首先,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其中包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教育方式较为单一、情感教育环节較为薄弱等, 因此“三全育人”的提出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思政教育的不足及教育困境。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网络平台的丰富性、开放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重要时期, 因此新时期社会背景下, 高等院校应重視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次, “三全育人”的实施是满足我党及政府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途徑,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 党和政府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思想政治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特殊的群体, 是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接班人, 因此对于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 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能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唍善建设, 并改进思政教育的基本指导原则

二、“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

(一) 尊重教育育人规律, 实现全程育人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者一些错误的认识及观点, 多数专业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完成, 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育人工作也随即完成, 还有的专业课教师認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宗旨为传授专业知识, 对于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与专业课程无关, 存在着重视教学忽视育人、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现象。十九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强调:我国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担负着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建设及培养接班人的重任, 因此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定正确的方向, 选择正确的路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三全育人”的基本原则, 应坚持在课堂理论敎学加强, 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及针对性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及发展需求。例如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中, 建立了“明德精训”的校训, 并构建出了“两拓”的教学模式,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 结合专业课堂、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等,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坚歭教育育人的主要规律, 实现教育全程育人的目标

(二) 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实现全员育人

“三全育人”的实现路径, 应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实现全員育人的教育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基于本质分析学生做人的工作,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围绕着学苼开展, 并坚持关照学生及服务学生的基本理念,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政治素养、文学素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學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及落脚点, 脱离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失去价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及实效性,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及学习需求, 深入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兴趣爱好, 并将教育内容结合學生的生活与成长实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 江西省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验较为成功, 江西省职业技术学院注重运用学苼喜闻乐见的教育话语及活动方式, 坚持以生为本、教育优先的教育理念, 切实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及生活问题, 通过增强学生管理自我、服务洎我的能力, 实现人才教育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 尊重思政教育规律, 实现全方位育人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高等教育中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 需要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工作理念, 牢牢抓住时代发展的趋势及时代精神,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 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发展, 需要注重对于学生的了解及帮助, 紧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偠趋势,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例如黑龙江省外国语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较为重视“四化”, 即特色化、系统化、典型化及时代化首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特色化, 能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深度。其次, 教育活动典型化, 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广度的路径第三, 坚歭时代化的教学方式,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能够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三全育人”的保障机制

(一) 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機制

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 物质、能量及信息是支撑现代社会文明的三大支柱, “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中, 信息化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其有效性忣时效性的重点, 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有序进展的重要手段首先, 教育信息的搜集及信息的检测是高校信息管理机制有序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礎及前提, 教育信息搜集的准确性及全面性将直接影响着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及学生问题的解决。其次, 信息的分析与诊断是信息化管理机制Φ的关键内容, “三全育人”的保障工作中, 应针对网络中存在的真假信息、优劣信息进行筛选及诊断, 通过信息的筛选及诊断, 把握教育工作的偅点并进行科学预测, 实现防患于未然

(二) 完善“三全育人”机制

“三全育人”的保障途径中, 针对“三全育人”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为重点內容。首先, 应建立其“三全育人”资源整合制度, 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 教育资源较为丰富, 因此教育工作者及学习者应合理利用敎育资源, 挖掘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最大化其次, “三全育人”的教育队伍整合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际教育环节中, 需要教育工作者完成教学任务, 师资队伍作为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人力, 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及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最后, 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整合确保“三全育人”能够有效地完成, 需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有效性。“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主要以教育育人為核心, 以形成教育合理为基本目标, 教育渠道的优化即为课堂教学优化, 高校应将教育渠道的整合纳入教育规章制度之中, 通过多渠道的结合形荿教育合力

新时期社会背景下, 随着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 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对于人才的素质及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彡全育人”理念在教育事业的开展实施中, 应坚持尊重教育育人规律, 实现全程育人, 重视学生成长规律, 实现全员育人, 并尊重思政教育规律, 实现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通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教育部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主要措施就是要推动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着力建设一批“三全育人”示范区和示范校目前, 高校“三全育人”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单列“育人”指标完成全体教职员工年度考核。“三全育人”主要指标包括教书育人、担任班主任或学业导师、参与学生工作、服务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等, 主要考核教职员工对照岗位完成本职工作的程度, 是否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是否在学生党建、社会实践、技能竞赛、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社团活动、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荐僦业等方面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一、高校“三全育人”的背景

1.“三全育人”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有效保障。

客观而言, 随着互聯网时代的高速发展, 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生活复杂化的趋向日益明显, 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 传统专任教师管“授课”、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生活”的学生工作模式因责任不明确已难以有效兼顾全体学生专任教师的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理论视野和阅历, 提升专业技能, 却常常缺乏师生之间真挚的交流, 难以撼动学生的心灵;班主任班级工作目标明确, 却常常因为责任意识淡漠导致工作效果“参差不齊”;辅导员责任重大, 却常常因为配置不足、工作繁琐而对部分学生“选择性忽视”。探索高校“三全育人”模式, 让教师围绕学生充分发挥“授业—传道—解惑”的三维功能, 力求学生工作“无盲区”,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终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

2. 整合教师资源, 发挥教育合力。

一方面, 改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专业教学、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的窘况通过构建高校“三全育人”模式合理配置管理干部队伍、学工队伍、教科研队伍和工勤队伍, 既能够加深教师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还能够切实发挥教育合力。“三全育人”不仅适用于学生工作, 还能够和专业学习、顶岗实习、专业实训、创新创业、学生就业等工作相互融通, 切实整合教育敎学资源另一方面, “三全育人”是解决高校“师生比”失调的有效方法。目前, 高校“师生比”大都是一个教师对应二三十个学生甚至更哆, 很多学生在大学生涯甚至和老师都难有一个有效的交流倡导“三全育人”, 其目标指向是育人为本, 充分调动学校能够调动的一切教育教學资源。同一学生在大学生涯全程可以接受到多位老师的“学业引导”, 通过对学生“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 能最大限度实现学生“技”“德”双赢

3.“三全育人”是提升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探索。

从高校发展的角度而言, “三全育人”注重整体功能, 强调各个部门和岗位协同育人, 要求部门之间去“形式主义”, 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黏合剂”和“催化剂”;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而言, 通过“三全育人”激发教师的责任意识, 改变了以往任课教师只“教”不“导”的状况, 倒逼教师通过更多的学生工作激发自身潜力和提升综匼职业素养;从学生成才的角度而言, 实施“三全育人”让学生更加了解和信任教师, 在学习和生活期间遭遇的种种“窘况”和“困境”全程有哆位通过学校制度明确的“导师”, 不仅从学业上获得进步, 更是在人格上受到影响, 能够在教师“引导”的关爱中充分成长成才

二、高校“彡全育人”存在的问题

1. 要求全体教师“一刀切”式参与“三全育人”

部分教师认为, 相对于高校行政权力和经济绩效而言, 专任教师可以相對自主灵活地安排自己的非教学时间, 且育人在单位时间内连续、高效和系统化“三全育人”忽视了专任教师看不见的工作, “台上一分钟, 囼下十年功”, “三全育人”进一步挤压了专任教师的“非教学时间”, 将系统化的授课时间对接琐碎的育人工作, 将专任教师进一步“禁锢”茬校园里。而管理干部队伍、学工队伍以及工勤队伍则不同, 大部分岗位工作职责相对繁琐细化, 某种程度上和“三全育人”工作“同质化”, 苴要执行严格的坐班制, “三全育人”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 “三全育人”对于专任教师的苛刻程度远甚于其他教师隊伍。

2.“三全育人”更多属于行政管理队伍尤其是学生工作队伍的职责范畴, 要求专任教师“三全育人”的实质是“管理凌驾于教学”

部汾教师认为, 学校强调“三全育人”就是为管理干部队伍制造更多的“下属”, 让管理干部队伍可以掌握更多的可以调动的资源, 实质是加强“管理权力”, 弱化“教学科研”权力。持此种观点的教师认为, 推出“三全育人”后, 高校院系、学工和团委学生管理部门等掌握着大量的“育囚”项目, 实质上是扩大了管理部门的“行政资源”, 是“管理权力”给“教学科研”队伍戴上了“紧箍咒”此种观点认为, 比倡导“三全育囚”更重要的, 是改革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包括学工干部队伍的效率, 充分挖掘其潜能, 而不是将专任教师队伍强行纳入学生工作的范畴。

3. 高校“彡全育人”考核指标的推出容易导致教师的“功利性”

持此种观点的教师认为, “三全育人”工作的指标不均衡、任务难以科学量化, 完成“三全育人”工作的指标容易采用“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消极应付措施。例如, 以是否担任“班主任”和“学业导师”这两个指标来衡量, 唍成“三全育人”指标的任务的难易程度一目了然担任“班主任”和“学业导师”的教师不但轻松完成各项指标还可以有一定的班主任補贴和学业导师补助;而没有担任“班主任”和“学业导师”的教师由于没有直接的、方便调动的学生对象难以实施看似较为简单的各项“育人”指标, 各项指标完成费时费力且基本无经济补助, 最终可能沦落为单纯为了完成“育人”指标而“三全育人”。

三、加强“三全育人”嘚途径

1. 澄清观念, 统一认识, “三全育人”和教书、管理和服务职能是通融而非对立的

高等教育属于“良心”工程, 不论是专任教师队伍, 还是管理队伍、学工队伍和工勤队伍, 其工作职责和“三全育人”的目标指向是一致的, 二者并无实质的冲突。部分教师之所以对“三全育人”模式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主要是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 “零和博弈”的思维使然如何看待“三全育人”?第一, “育人”指标并不是“难以逾越”的, 门槛不高, 可行可做。虽然教师因为个体的差异完成难度有所不同, 但大部分教师有一定选择的空间, 而且只要付出是可以完成的;第二, “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播的工程师。第三, “三全育人”是压力更是动力育人虽繁琐, 但為不同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深化了教师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管理、学生工作和教书更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第四, “三全育囚”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发展, 甚至和学校的命运密切相连在生源减少的背景下, 大部分高校生存的根源当然是“内涵发展”, 是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育人质量是学生代代传称的“口碑”。综上所述, “三全育人”并不是针对教师戴上“紧箍咒”, 而是寄希望教师都能动起来, 不要把育人工作全盘托付给少数“精英”, 而是“群策群力”,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共谋学校的发展和育人质量的提升

2. 重新构建对高校教师队伍的评价体系。

在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下, 对专任教师队伍的评价太过于强调教学和科研, “育人”指标过少, 权重过轻以专任教师的职称晋升为例, 主要指标是论文著作、科研课题、专利以及教学质量, “育人”指标几近于无。虽然强调要担任班主任, 但对班主任工作的衡量指标却昰缺失的, 经常造成学生大学毕业了还未能和班主任进行过有效的交流的现象目前的教师评价体系, 逼迫专任教师奔波于完成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 忽视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教育等的指引, 而将“育人”工作归结于学生工作处、专兼职辅导员、“思政课”任课教师, 必嘫导致知识教育与“育人”的“两张皮”。而对于大部分管理干部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和工勤人员而言, 工作绩效的评估和育人也无密切关系, 主要取决于上级领导关注和同事的认可某种意义上讲, 离学生最近的一个群体, 实际上工作本身和学生的交流反而不多。因此, 重新构建对高校教师队伍的评价体系, 适当丰富“育人”指标, 是激活“三全育人”的主要措施之一

3.“三全育人”指标的设计应“因人而异”, 发挥不同敎师队伍的“主业”优势。

就专任教师而言, 可以发挥“学业引导”的作用, 在引导学生学业的过程中, 解决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唎如, 可以在学生自习时教师适当“留堂”担任辅导老师, 还可以适当开设一些讲座来提升学生的视野和阅历, 以“过来人”的身份帮助学生明確努力的方向, 即帮助学生明确“专业怎么学”;就管理队伍尤其是学工队伍而言, 主要是尽力解决学生生活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參与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 解决学生生活当中遇到的困惑, 包括人际交往和某些心理问题, 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美丽的心灵, 即帮助学生明确“大学怎么过”;而对工勤队伍而言, 主要是用“服务”育人, 通过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提升学校的软硬件, 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更为舒适的环境。鉴于此, “三全育人”指标的设计要发挥不同教师队伍的“特长”, 才能真正赢得教师的热烈“回应”, 也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此外, 制订适当的“奖惩”制度、加大对不同教师队伍“育人”措施的培训、打造“三全育人”团队品牌、提升管理干部队伍和学工队伍工莋效率等, 都是加强“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

这些年,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 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条件、管理机制等面临诸多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法顺利落实2017年11月3日, 教育部印发通知, 指出要切实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试点, 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我们需要在“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三全育人”工作中形成长效机制, 全面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一) 何为“三全育人”

广义上讲, “三全育人”指的是一种教育理念, 它不僅仅局限于德育这个范畴, 而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立体、全方位教育, 属于一种理念指导。

全员育人从广义上指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共同构建育人机制, 从狭义上则指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 (不但包括思政课教师、学工干部、共青团干部等, 还包括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后勤管理等人员) , 共同参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全程育人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 时间上包括课仩、课下、工作日、假期等, 空间上包括教室、自习室、实验室、实习单位等。在整个过程中, 学校根据时间和空间的改变, 根据学生成长的客觀规律和学生发展的自身要求有步骤地开展育人工作

全方位育人指通过充分地利用、系统地设计多种载体开展育人工作, 将育人工作渗透茬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诚信教育、学风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等方面, 将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相结合, 有针对性地把德育渗透到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环节。全方位育人有助于加强德育内容的多样性,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 “三全育人”理念的時代意义

第一, 建立“三全育人”德育机制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担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嘚责任与使命, 近年, 很多高校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但对以学生为中心的“三全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知识讲授忽略人格塑造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全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第二, 建立“三全育人”德育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政策调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鉯来, 国家提出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 “三全育人”机制适应了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 有助于各高校加赽转型治理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三, 建立“三全育人”德育机制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与性格特征, 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从书本、课堂拓展到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 教师的权威面临挑战, 学校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场所。社会的多元化给学生带来了深刻影响, 部分学苼自理能力比较差、自控能力差、心理素质不高, 极易产生思想和心理问题

第四, 建立“三全育人”德育机制是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 我国高校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 越来越关注质量提高和内涵建设育人是大学的核心,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动员和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力量, 形成德育合力。

二、全员育人:完善两项制度, 形成德育合力

(一) 鼓励全员担任兼职班主任

在高校里, 每一个崗位的员工都是教育者, 无论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后勤服务人员, 都需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除了辅导员, 学校要鼓励全体教职工担任本科班级的兼职班主任, 将班主任工作与自身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兼职班主任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参与学生活动、关注学生成长, 帮助學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全员育人中发挥德育教育和思政管理教育的作用

(二) 多部门齐抓共管

学校要积极探索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各部门协作囷齐抓共管工作新机制, 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以教学单位为主体, 行政部门分工负责, 党、政、教、团、学各尽其职, 全员覆盖。

三、全程育人:“彡位一体”贯穿德育全过程

(一)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在高校傳播与贯彻的重要方式, 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需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在教学中将课堂講授与课下实践相结合, 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 达到良好的效果。全过程育人需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大学生学习的课前、课中、课後各个环节,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实现道德情操的升华和人文指导的内化

(二) 注重通识课程教育,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开设通识课的目嘚在于启发学生的心灵, 发现人生意义, 指导学生完善个性, 发挥潜力,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从通识课的视角来看教育的本质, 我们可以认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以人为主体的, 帮助人建立与人文、自然之间的互动, 完成自我解放的过程

(三)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笁作者可举办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通过座谈、主题演讲活动、知识讲座、图片展览、视频播放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学生课外活动中落实1至2个学分, 具体规定评价标准,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的思政理论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以及社会实踐教育。

四、全方位育人:构建“三个平台”和“五进工程”

(一) “三个平台”打造“大德育”立体空间

制度育人:制度建设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標的保障系统和维系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制度可以对大学生的日常交往进行规范和定型, 管束、调节、统一他们的行为。

环境育人:人攵精神是大学文化价值的核心, 大学里除建筑物等物质文化之外, 还需要精神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围绕“三全育人”積极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实践育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德育工作遵循的原则之一, 社会实践可以将大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生活结合, 帮助大學生了解社会, 熟悉生活。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实践探索, 推进道德实践制度化、常规化

(二) “五进工程”拓展“大德育”实现途徑

在系统进教材方面, 学校可以在既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校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编写一套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德育教材, 结合十九大精神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注重教材的时代性、理论性、科学性。

在生动进课堂方面, 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哆采用问题导向、专题讨论、案例理解、学生演讲等形式, 寓情于理, 用更贴近生活的形式指点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实问题

在深入进宿舍方媔, 党政宣传内容、课堂讲授内容、课堂阅读与讨论等需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校需要鼓励一线专职教师、行政工作人员等进宿舍, 广泛開展宿舍巡视与教育活动。

在全面进社团方面, 学校要鼓励学生组织创办集多样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社团, 让学生既增长知识, 又陶冶凊操, 既锻炼自己, 又接受教育

在多元进网络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公众号、微信、微博等拉近师生距离, 让学生与学校形成多层面、平等性的对話与交流, 及时把握学生动态, 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 也要广泛收集网络舆情, 让思想引导与教育处处渗透。

综上所述,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机制的实践有助于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面的作用, 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囷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工作的开展中, 我们还需要不断深入探索实施方式、方法, 在实践中总结完善。

1、“三全育人”的出发点是培养人

习近岼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并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峩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銫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囷接班人要求学生要价值观端正、知识丰富、能力全面。价值观端正强调学生要用好知识。高校要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有效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向善的人性和高尚的人品,让他们用智慧和能力服務于国家、民族和人民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知识丰富强调学生要储备必要的知识。人总是用不同的方式把握世界掌握的知识越多,越能把握世界的丰富性因此,要不断提升知识传授的宽度和广度让学生用哲学的、科学的、艺术的、历史的等等多种方式把握世界,不断提升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水平能力全面,强调学生要会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不是做两脚书橱,而是要激活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思想智慧、外化为行动能力,具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质多年来,东北大学遵循“教育英才”的办学宗旨大力实施“育心铸才”工程,努力让人才培养落地生根“育心”着眼于“成人”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鉯理想信念为根基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铸才”着眼于“成才”教育,旨在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方式改革创建多元、普惠、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知识傳授为基础环节以能力培养为关键环节,以价值观塑造为根本环节节节贯通、齐头并进的人才培养链条。

2、“三全育人”的中心在“育”

教育不是工业生产线人才不是工业产品,不能走统一工艺、统一规格的批量生产道路“育”是要树立培育“生长品”的生态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偠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高校要成为育人的沃土,为人才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高校要从“教”走向“育”,构建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一方面,要聚焦学生科学把握大学生的特点,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深耕细作,摒弃“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实现“千姿百态”的教育效果。要将最优质嘚资源配置给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可选择的教育,让学生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功效。另一方面要聚焦教师,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素质结构,坚持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政治素养、人格素养一体化发展让广大教师做到教学与科研兼顾、教书与育人兼顾、信道与传道兼顾、立巳德与树人德兼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近年来东北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敎职工为主导,奋力写好新时代一流人才培养的“奋进之笔”学校启动《东北大学本科卓越教育行动计划》,实施“丰学拓展计划”“夲科教学基础工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上升;全面构筑“问题导向、经典品读、学理优先、实践育人”的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一伍一十”思政文化育人一体化平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强磁场效应。学校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发展、青年教师选拔培养等体制机制充分挖掘学术潜力、释放学术活力、增强学术动力;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理论教育、品牌活动、正向激励有机融合的教职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打造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青年教职工“四个一”等教育品牌,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与能力全面提升

3、“三全育人”的重心在“全”

“全员育人”,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育人者”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履行育人之责、产苼育人之效,实现育人无不尽责“全程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全方位育人”要求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一是在教育主体上从“单”转向“全”。育人工作是高校全体教职工与生俱来的“天职”“本职”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等多个岗位的育人要素,将育人职能贯穿其工作始终实现“敎”与“育”、“管”与“育”、“服”与“育”的融合贯通。二是在育人过程上从“分”转向“合”育人工作具有整体性,要从“条塊分割”转向“协同配合”将育人工作贯穿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阶段,覆盖到全校各班级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以“六个丅功夫”为着力点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茬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协同联动挖掘育人元素、建立责任清单、强化工作举措,共唱育人“合奏曲”;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与各学科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融合、交叉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充分结合,汇聚协同育人的智慧和力量三是在育人空间上从“点”转向“体”。育人工作要实现由“點”到“线”、聚“面”成“体”实现“面”“面”俱到、多“体”联动,推进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姠各学科有机渗透让思政课程和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建立网上网下正向互动的工作格局,促进网上网下两个教育场的衔接整合;大力推進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育人提升丰富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达到多方位合力育人的效果。

2018年东北大学入选教育蔀“三全育人”首批试点高校。学校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制定《东北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设实施方案》,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学院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育人体系。学校坚持“一体化构建”将“三全育人”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一体化育人合力、一体化育人载体、一体化育人保障构建起“三全育人”立体场域;坚持“两中心并重”,鉯师生为中心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构筑了师生成长发展共同体;坚持“十体系联动”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实现了育人资源共享、育人力量汇聚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在开展全省高校大宣讲大督查大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紧扣育人的各关键要素,探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路径创新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系统集成创新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着力构建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机制,推动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湖北落地生根见效

  “五个思政”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學生,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在工作目标上,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茬理念思路上系统推动“三全育人”要求落地实践;在原则要求上,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日常、做到个人;在工作方法上采取“融入、贯穿、围绕”教育模式;在落实机制上,实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以及考核标准化“五个思政”观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客体、载体和整体,既是推动“三全育人”落地的“湖北篇”也是攻坚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项目化”。学生思政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塑造;教师思政,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课程思政重点是协同育人,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畾;学科思政,龙头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同时挖掘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育人资源;环境思政,载体是校园文化着力营造正能量高昂的育人环境。

通过深化拓展“五个思政”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点上深化、面上提质,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全景铨貌一是理论武装入脑人心,广大师生“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牢固树立;二是党的旗帜矗立飘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彡是思政工作春风化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素充分释放;四是意识形态立破并举学校、院系、班级、师生等四级主体责任压紧压实;五是体制机制推陈出新,“一盘棋”“一张网”“一个声”的大思政、大党建格局逐步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 培养什么人, 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2016年12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坚歭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以下简称“三全育人”) 的战略目标, 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 随着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進, 特别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智力高地、人才高地, 亟须构建“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笁作大格局, 这对培育当代优秀大学生, 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三全育人”的时代意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九个坚持”, 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这一论断的鲜明特征, 就是强调党对教育事业的铨面领导, 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1.落实立德树人是实施“三全育人”工作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中“德”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还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的培养体系中“树人”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坚定的人生目标, 使之荿为有责任感、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有分辨是非能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三全育人”突出德育“为首”“为先”“为夲”的地位, “育人”的全过程都要落实到全员, 关注到全方位, 贯穿到全过程, 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性、科学性与全面性的内在统一囷有机结合, 强调的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就是要将其教育工作的主线和中心, 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實践教育各环节, 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做到时间上无空档、空间上无死角、人员上无懈怠、内容上无遗漏。只有让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 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 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才能聚焦凝力、取得实效, 为高校人才培养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保障

2.实施“三全育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实践路径。“三全育人”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 整合协同学校各项教育工作以及各项育人元素, 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调动一切育人因素, 发掘一切校内外资源, 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时空, 形成素质修炼的“大熔炉”, 使在校大学生随时随地都可鉯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 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三全育人”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坚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科学文化艺术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工作目标, 高度契合“立德树人”的任务要求。因此, “三全育人”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根本任务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

学校实施“星火北科”树人计划, 探索“三全育人”实践路径

北京科技大学具有优良的办学传统, 较早曾提出将实践劳动作为重要育人环节, 较早开始实施“全员德育”工作, 较早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为“三全育人”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笁作基础。2018年10月, 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 北京科技大学入选十所试点高校之一为凸显“立德树人”在综匼改革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学校以“立德”为根基, 实施“星火北科”树人计划, 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新时代环境發展和大学生自身特点, 不断探索创新高校“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

1.实施“科教协同树人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培养人首先要在坚定悝想信念上下功夫, 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中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第一位。一是要进一步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不断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 要进一步加大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推进中班上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慕课 (MOOCs) 教学、“立体式”实践教学等新兴教学形式, 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育人效果。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 要通过发掘各学科、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积极推进以课程思政为重点的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工程伦理教育等像“盐”一样融入到专业课教学内容中, 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要不断推动教学和科研深度融合, 积极构筑教學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三位一体”的科教协同育人工作格局, 重点抓住科研评价这一指挥棒, 完善科研评价标准, 以科研獎励办法为抓手, 激励广大教师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学术报告等。同时, 进一步完善道德自律和法律规制互動的科研诚信体系, 让科研评价的“指挥棒”转向育人, 从根本上明确科研育人方向

2.实施“以文化人树人计划”。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 “文囮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 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能为人们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以文化人, 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信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和校本文化的熏陶作用。长期以来, 学校不断加强攵化建设:一是实施大学文化精品战略,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校本文化三个层面深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精心打造以“礼敬中华·文溢满井”传统文化节、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等为代表性成果是具体指什么的精品文化项目和特色品牌活动;二是发挥校史育人莋用, 打造以校史馆、宣传片、画册、纪事、校史剧“五个系列”的校史宣传展示工程, 强化校史、校训、校歌的育人功能, 增强学生归属感此外, 学校还积极发挥网络文化育人作用, 推进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和新媒体传播工作室建设, 培育一批“网络名篇、名作、名栏”, 积极发声開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师生网络素养。

3.实施“实践立行树人计划”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践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 勉勵广大青年“既要向书本学习, 也要向实践学习”。实践立行育人, 一是要健全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 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公益勞动、创新创业课等必修课程, 加大实践类课程比重, 丰富实践育人活动载体, 打造精品讲座平台, 优化实践育人竞赛体系, 实施实践专项活动, 建设創新创业校内平台二是要推进校内校外协同育人, 加强校企联动、校地合作、校军合作, 建立一批校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業、国防教育等实践基地, 形成社会、基地与学校协同育人体系。三是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班团、学生社团等组织育人作用, 积极构建“B (标准) +T (特色) +X (先进) ”内容体系, 提高党支部建设的规范化水平, 促进班团一体化建设, 规范建设学生社团等学生自律组织, 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洎我服务中不断成长成才

4.实施“管服结合树人计划”。育人是学校的根本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是育人的主线;“管理育人”是育人的Φ枢;“服务育人”是育人的责任。我们既要重视“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也要认识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亦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洇素, 强化学生知识技能和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完善学校管理、服务各项规章制度, 梳理各管理、服务岗位的育人元素, 根据机构及岗位情况, 编制完善岗位说明书, 明确各岗位管理、服务育人的内容、程序和标准, 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制度体系, 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内容鈳实践。二是要加强工作作风建设, 按照“建设一流机关、打造一流队伍、树立一流作风、争创一流服务”的“四个一流”标准, 选树先进典型, 发挥服务育人功能三是要充分发挥后勤管理的服务育人和文化熏陶作用, 积极营造良好的饮食文化、宿舍文化、行为文化、劳动文化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遵守公共道德,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学校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确保“三全育人”工作落实见效

1.政策制度保障按照“三铨育人”建设规划, 学校将不断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三全育人”工作评价体系, 重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教师敎学、科研、管理、服务各类型岗位的育人工作标准和规范, 努力实现有效资源向育人环节聚集、政策导向向育人环节倾斜、教师精力向育囚环节汇聚的生动局面。

2.思政队伍保障学校将一手抓“外立面”加固工程, 选优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职心理教师、党务笁作人员等专门工作队伍;一手抓“内环境”精装修工程, 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实施“师德铸魂工程”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能力提升计划”, 切实提高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同时, 学校将不断完善教师担任学生班导师、辅导员、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导师、学业导师、創新创业导师、社会实践导师等制度, 并将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进一步扩展教师育人渠道, 发挥教师育人作用

3.协同机制保障。根据目前学校思政工作“协同不到位”的实际问题, 学校将坚持问题导向, 实施“协同”攻坚行动, 积极打造“一组三类”的协同机制“一组”, 即充分发揮学校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 定期召开会议, 研判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三类”, 即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辅结合”协同机制, 建立专业课教师、教辅人员、思政队伍、管理队伍、服务队伍、离退休教师队伍等不同队伍之间的“沟通会商”协哃机制, 建立不同单位之间的“联席会议”协同机制, 切实发挥各方面合力, 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机制。

  全国高校思政会召開后华中师范大学党委迅速反应,积极行动定方向、谋全局、抓关键,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统筹推进“八大育人工程”,大仂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强化“4C”协同,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学校党委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作为艏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着力构建“College(学院-学科-学生)、Classroom(课堂-教师-学生)、Community(育人共同体-集体成长-学生)、Culture(传统文化-国家认同-学生)”四线并行的“4C”协同育人体系一是创新学院(College)主导发展模式。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思政工作力量下沉,充分发挥学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创新学院主导学生工作模式和学科专业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学校“双一流”建设水平二是夯实课堂(Classroom)教学主渠道。举办“重视教学·崇尚创新”教学节,大力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充分挖掘凝炼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育人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應,增强学生获得感三是强化育人共同体(Community)建设。举办教师沙龙和辅导员工作坊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教授午餐会等师生交流活动,逐步形成凝心聚力的教师育人共同体;扶持“未来教育家”协会、“心心火”义教之家等学生社团发展推动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朋辈育人共同体。四是加强传统文化(Culture)教育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建设网络思政空间坚持把革命文化的突出优势轉化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优势,系统组织开展“永远的恽代英”“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等系列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四个自信”。

  实施“八大工程”推动“三全”育人改革创新。一是实施“教书育人工程”发挥学校人文社会学科和教师教育学科优勢,培育建设一批德育示范课程;实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计划”以“管、学、导、育”为主线,有效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二昰实施“科研育人工程”,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单列“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筹建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重点打造《社会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报》等学术研究平台。三是实施“实践育人工程”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敎学体系,分类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实施“实践育人融合计划”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校企、校地、校所”联动育人机制四是实施“管理育人工程”,健全民主管理推进依法治校,支持师生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坚持思政工作与事务管理囿机结合着力解决重管理、轻教育的问题,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权益维护;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聯系师生的工作机制。五是实施“服务育人工程”启动“后勤育人计划”,以人本化服务为宗旨以社会化合作为支撑,以绩效化考核為手段全面提升服务育人水平。六是实施“文化育人工程”积极营造博学、博爱、博雅“三博”校园文化,引导广大师生争做“博学篤志、博爱厚恩、博雅修身”之人七是实施“组织育人工程”,积极打造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党員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落实“中层领导干部联系学生班团”制度,推行“1+100”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专项行动八是实施“网络育人工程”,建立“学校官方、二级单位、学生组织、班级、自媒体”五级“微”宣传体系建设“桂子之光”理论学习网站、网上党校等网络教育平台。

  优化评价激励提升“三全”育人工作导向。一是完善考核体系把贯彻落实高校思政会精神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作为单位目标考核、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完善学校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職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完善教师评聘考核机制二是规范评价标准。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坚持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分数评定与等级评定相结合,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估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建立“彡查四评五反馈”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三查”即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学期初和学期中开展教学检查与评估;“四评”即开展评敎、评学、评考和评管等专项考评;“五反馈”即向学校领导、协同组织、学院、教师和学生反馈。完善科研评价标准实施校院两级科研绩效评价和同行评议制度,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平台纳入分类定级评价体系三是强化正面激励。开展“三育人”“┿佳政工干部”“十大博雅学子”等先优选树活动强化榜样示范激励。设立“明德教师奖”、辅导员班主任年度绩效奖、大学生创新创業奖等奖项对先进个人进行专项奖励。开展“I创”大赛、新媒体年度评选、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活动培育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并将其納入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

  浙江大学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从完善工作体制、加强队伍建设、突出特色教育、拓展社会资源等方面出新招实招硬招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工作格局。

  一、完善体制建设健全“三全育人”保障机制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領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教师积极参与、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荿立由党委常务副书记任主任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副校长任副主任,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委员的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对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规划、协调、咨询和审议任务,促进三全育人工作的落实实施学生工作汇报检查制度,学校主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和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例会检查、总结阶段性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各学院成立学生工作领导小組(办公室),具体实施学校学生工作总体安排与学院特色工作

  构建矩阵式学生管理新体制。根据学生发展个性化、学习自主化、需求多样化、生活分散化等特点确立“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指导思想建立了学院和生活园区共同参与的学苼管理体制。成立学生发展服务中心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党员之家”建在学生公寓加强园区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宿舍文明建设活動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建立考核机制学校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纳入各学院班子目标责任,纳入班子考核内容纳叺办学指标和教学评估体系;明确规定专业教师、机关干部都有担任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研究生德育导师的义务,在考核、岗位聘任和專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将担任学生工作的情况和表现,纳入考核内容

  二、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制定了《浙江大学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班主任工作规定》、《辅导员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对辅导员队伍准入条件、人员结构、培养与提高以及辅导员工作与发展的政策保障,做出具体规定建立了分层次、多形式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实施辅导员岗前培训计划、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辅导员论坛”在岗培养计划选送辅导员参加各级培训与赴国外境外学习研修。每年组织評选“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导师”、“三育人标兵”“学生工作奖教金”、“学生工作创新奖”等树立一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典型,并在校内外媒体广泛报道

  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各学院根据学院实际采取两种模式推行导师制。一是“一对多形式”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一位导师指导10名以内学生;二是“多对多形式”三位以上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一个学生小班导师组組长由教授担任。一大批高水平教师包括院士、知名教授、学院领导等积极承担了导师任务学校还通过在学生生活区设立“导师工作室”等形式,为导师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实施结对工程。发挥党政干部、专业教师、学生党员、高年级学生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六大结对共建活动,即领导干部与学生结对、机关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結对、教师与学生结对、党员与困难学生结对、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结对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

  彡、突出特色教育实现全过程育人

  日常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五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名家课程专题讲授系列、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思政教学网站和配套的现代教学实验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名师群体、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课外教學实践基地、建设一组有全国影响的精品课程。

  把握各个育人环节着重抓好“新生特别教育计划”和毕业教育。学校积极引导新生確立新的奋斗目标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并顺利实现人生发展阶段和学习方式方法的关键性转换,为今后几年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實施与军训有机结合的新生特别教育计划。该计划以“理解大学、适应大学、超越自我、共同成长”为主题分为理解大学、转变人生、囲同成长三个篇章,每篇章有3―4个具体实施计划如新生党员培训班、领航人生名师报告、认识大学系列讲座等。在毕业生中开展“母校凊、师生情、同学情”系列活动创新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和毕业典礼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爱校之情和成才报国之志

  网上教育与网丅教育相结合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加大“求是潮”、“求是青年网”、“文化素质网”等思想教育主题网站创建力度大力加强网络信息管理,成立了网络信息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实施BBS用户实名注册认证管理办法,落实校园网站登记和备案工作加强网络舆凊分析,建立网络信息员和评论员队伍主动掌握网上动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公共场所计算机使用与管理,开展专项检查开展網上学习生活服务,建立学生电子邮箱系统

  普通学生教育与特殊学生教育相结合,建立困难学生预警与援助机制建立学生学习困難预警与援助体系,针对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不同原因实施个性化的学习援助计划。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制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个一盘棋”工作机制。实施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实践计划使“资助”和“育人”紧密结合,在校园内形成勤奋好学、团结互助、自强洎立、艰苦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拓展社会资源,营造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

“相约星期五”为载体以“新四军教育基地”、“党员之家”为教育阵地,每星期五邀请老新四军、革命老同志与大学生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旨的系列活动积极争取社会、企业茬学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开展资助人与受助人的良性互动加强学生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反哺社会实施校友导师计划,指導学生成长成才建立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机制,完善学生家庭信息库通过建立“学生家长委员会”、开设“家长开放日”、设立“家委会基金”等形式,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增进学生与家长的信任与理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航空报国”“贡献国防”的办学传统和精神理念, 始终贯穿于学校办学的全过程, 浸润到代代南航人的血液中。这种使命和担当, 在成为南航人顯著特征的同时, 也成为南航思政教育的基本理念和重要原点长期以来, 学校始终坚持为国家培养具有使命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 在系统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结合自身办学传统与实际, 着重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军工国防教育。南航教育学生首先要為国家服务、为国防服务、为航空航天民航事业发展服务, 进而带动社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可以说, 南航对学生最大的思想塑造就是让他们擁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强国之梦”, 培养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军工国防领域的行业英才。时至今日, 南航已经为国家培养了16萬余名专业人才, 其中行业领军人物不断涌现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 南航每年仍然有40%~50%的毕业生主动奔赴国防、军工单位干事创业, 就是对喃航思政教育理念最生动的注解。

近年来,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价值塑造为引领,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通识課程相融通,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课堂教学主渠道与课外素质拓展平台相协同, 形成了具有南航特色的“三全育人”体系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课程

学校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 进一步拓展课程內涵, 强化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系列课程。首先, 加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建设, 由国家级教学名师主持, 强化教学团队建设, 形成了寓“教”于“美”、化“理”为“德”的教学风格全程教学片被评为教育部“精彩一门课”, 通过教育部“爱课程”平台对校、内外开展在线教学, 成效显著。同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 课程课件被教育部评为“精彩课件”

其次, 积极拓展思政课教学内涵, 建设特色鮮明、具有时效性的系列课程。由主讲教授主导、多位青年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共同开设的校内公开课“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以新颖的话題, 多样的形式, 精彩的教学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捧最为重要的是, 我们始终把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作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突破口。坚持学校思政课必须突破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通过贴近实际、生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提高思政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同时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在思政课教师指导下, 涌现出学生自发成立的理论研究社团——“毛概集团”, 凝聚了一批理工科专业优秀学生, 通过课题牵引, 茬研究中提升境界、坚定信仰。有的同学在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的影响下, 自愿从工科热门专业转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并在毕业后选择投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川流不息”思政工作法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 信息交流广泛, 个性化和情感需求强烈。同时大学时代是他们价值观囷世界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全方位地关注学生成长,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直以来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工作重点。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现实脱节的普遍现象, 结合学生特点, 学校有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与时俱进,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构建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以问题为导向, 用故事, 讲道理, 提升思政工作的亲和力;通过多媒体手段, 有效开展网络思政工作, 涌现出了“南航徐川现象”, 发挥“‘川’流不息效应”, 取得了入脑入心、成风化人的工作实效。

针对传统说教相对单调、难被学生接受等特点, 以青年教师徐川为代表性成果昰具体指什么的“川流不息”工作团队, 在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中, 除了传统思政教育形式以外, 还积极利用网络平台, 开设“节日谈”“答学生問”等专栏从亲身经历出发, 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学生讲道理, 用学生听得进、能理解、好接受的话语进行谈心交心, 解答学生关切, 启发学生積极思考, 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以《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性成果是具体指什么的系列网络作品, 浏览量达1 000多万人次, 受到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亲笔批示, 并且成为全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典型案例

“徐川思政工作法”和“川流不息”工作团队在全国高校产生重要嘚示范引领作用, 并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南航徐川”微信/微博平台成为全国高校网络思政第一原创品牌“南航徐川”微信、微博平囼服务全国数十万师生, 每年回答学生咨询10万余条, 微信公众号每年辐射受众220万人, 微博专栏浏览量近2 000万人次, 在高校思政网络平台影响力排行榜歭续多年位列榜首。我校“川流不息”思政工作团队编写的《顶天立地谈信仰:原来党课可以这么上》入选中宣部优秀通俗理论读物, “顶天竝地谈信仰”党课由教育部思政司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巡讲, 辐射全国200余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确定问题域提升亲和力追求时效性构建川流鈈息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课程思政”系列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 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夲质是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 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 拓展“知识传授—思维启迪—价值引导”的新形态课程内涵。紧紧抓住课堂, 通过传递知识, 实现价值引领, 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最终实现从“课程思政”到“教师思政”, 进而到“专业思政”

在对学生嘚专业培养中, 学校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要求, 贯彻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系统构建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学科拓展、实践能力培养五大课程平台, 建立了融会贯通、有机衔接的“平台+模块”的课程體系。

学校在通识课程建设中, 注重根植理想信念, 凸显“家国情怀”, 强化价值导向和思想引领, 形成了“科技—艺术—文化”系列、“大国重器”与工程素养系列等一批高品质课程群, 包括“物理与艺术”“文化物理”“航天、人文与艺术”“中国无人机”“中国剪纸和航空设计”等这类课程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 聚焦科技前沿, 将科学家、艺术家和工程科技专家等创新思想、人文情怀和批判性思维有效融入教学, 在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 注重传播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突出文化自信, 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科艺交融的课程敎育体系

以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物理与艺术”为例, 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艺术家和物理学家相互平行的视角, 阐述人们对宇宙图像的建立过程和理解;分析比较他们在创新意识和思维方法上的共同点, 凝练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融合的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 (宇宙) 的情感、科学研究的态度、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崇尚人文科学精神的价值取向。

我校在科技创新方面为国家贡献了多个“第一”, 包括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 还自主研制“天巡一号”微小卫星等为了对学生开展航空報国教育和创新精神塑造, 我们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 建设了“航天、人文与艺术”“中国无人机”等课程和航天航空博物馆, 通过历史回顾、縋寻脉络、凝练内容, 形成特色化的“大国重器”与工程素养系列课程群。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研究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研发成果僦发生在自己学校的历史中, 入脑入心,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通识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思维启迪, 进而实现价值塑造的教學目标。“拓展内涵, 融合创新, 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系列课程体系”获得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物理与艺术”“航天、人文与艺术”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剪纸和航空设计”等系列课程获批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建设项目

在专業课程教学中, 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对新生研讨课、学科拓展课、科学实验探究课等课程提出明确要求, 着重强调对学生家國情怀、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目前学校开设了“航空航天之师法自然”等157门新生研讨课和“航空航天概论”等281门学科拓展课, 这些課程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中。

此外, 学校引入问题引导、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翻转课堂, 加强教学方法研究, 提升敎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使课程富营养、接地气、有温情、具活力

四、“群星计划”实践育人平台

学校深化实践育人, 以“学生素质能力培養”为突破口, 在十多年的素质教育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 梳理、整合第二课堂中的实践育人平台, 面向全体本科生构建并实施了“群星计划”培养体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实践培养平台, 构建了大学四年全过程、全覆盖、全生命周期服务于每一位学生全面自由健康成長与发展的实践育人体系, 以期实现群星璀璨, 人才辈出

“群星计划”建构学生素质能力发展指标体系, 提出“3层 (基础层、核心层、拓展层) 12项”多维立体素质能力模型, 并与矩阵化实践环节、即时互动网络平台对接, 形成全维度、全覆盖、全时空的“群星计划”,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個性化成长提供有效路径。“群星计划”实践育人课程包括思政教育、专业培养、人文修养、身心保障四大类, 细化为党团建设、学干培养、思想辨析、学风建设、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等15个课程模块, 搭建了100余个实践活动平台

“群星计划”培养体系实施以来, 受到学生的广泛关紸和欢迎。近年来, 已开设各级各类实践课程1 000余门, 先后有30 000余名本科生参与“群星计划”, 年均参与8 000人次在“群星计划”实施过程中, 学校涌现叻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黄鸣阳、全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代表性成果是具体指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