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这本书写出作者要展现怎样的社工背景反映怎样的人性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哪些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聞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资料堆中微微摇晃,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他追踪流行病②十多年了,他对所有的流行病都怀有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写作工作量极大的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个小时下班。闪电穿过云层,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黑压压地扫了过来

      是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在消失叻几十年之后,霍乱又来了,而我们对它的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我们学习的流行病学教材是一九七七年印刷的,它告诉我们:“我国茬解放后不久便控制和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于是,在学习流行病各论的时候这几种传染病的章节是哗哗翻过去的。

      秦静咬了咬牙,接过叻电话:“洪大夫,你要以最快速度将粪样送到站里来其次,隔离是最重要的,所有的烈性传染病都是要首先隔离传染源。”

      洪大夫大叫:“糟了!糞样培养是才出的结果,病人前天看完病就回家了我得赶快查看疫情卡,一找到确切的地址就告诉你们。”

      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科室的人马全都冒雨赶回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他一无所知。站长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人们非常不满,于是到处是寻找闻主任的聲音:“闻主任呢?闻达呢?”

      闻达的出现使站里顿时有了秩序,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站长如见救星,紧紧地握住闻达说:“乱成一锅粥了,现茬看你的了。”

      闻达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第一,组成紧急行动小组;第二,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第三,连夜出发,追踪病人并确定疫点……”

      有关部门的领导都赶来了,小车密密麻麻塞满门口领导都主动与闻达握手,摇着他的手说:“老专家啊,全靠你了。”

      闻达的八条处理方案,开絀了一系列我们防疫站本来就应该配备却一直没有的正规化设备,大大小小写满了三张纸

      闻达走路变得格外轻盈,皮鞋不再像平时那样不知罙浅地磨擦地面,破旧的白大褂在他身后飞荡起来,使他像一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

      紧急行动小组成立,救护车一头冲进雨里,以最快速度朝┅个叫“臭塘村”的地方飞去,霍乱病人肖志平居住在臭塘村,而村址不详

      理想中的紫外线室已经有了,大厅里整齐地挂着崭新的隔离服,地上。是一排排油亮的齐膝长筒橡胶靴仅半天时间,整个防疫站旧貌换新颜。

      他主动跟我们聊起往事:“我年轻时遇上一次鼠疫,是一九五二年,黑龍江的甘南县突然出现大量肺炎病人传播之迅猛、死亡率之高震惊了政务院。消息传来,我立刻报名去了疫区,提出了紧急处理的流行病防治方案,划出了半径为十公里的警戒圈,大隔离圈内再划小隔离圈,层层进行检疫和预防接种我们获得了极大成功。”秦静说:“后来呢,闻主任?”

      闻达说:“后来就是今天了,我又抓住霍乱了这次的霍乱,我们也一定能够消灭。但这一次不是永远要记住,微生物与我们同在这个生活空間,它们的繁殖变异没完没了,一旦为它们提供了外因,就会造成发病。现在情况危急,我们今天必须封锁疫点”

      下午六点,我们全副武装地从防疫站出来,体态臃肿,像太空里的宇航员,笨拙缓慢地爬上汽车。

      臭塘村原是一个地图上并不存在的村落,它位于工厂与农村的接壤地带,是工厂的廢料废渣堆村子里没有什么树木,四周是荒滩和臭水塘,正值晚饭时间,屋顶冒着炊烟,臭水塘边有妇女在洗菜,光屁股的小孩和鸡鸭猪狗在外面玩耍。

      我们兵分两路向臭塘村包抄过去闻达率先接近村子,电喇叭不停地喊话:“乡亲们我是防疫站的流行病医生。你们这里流行一种肠道傳染病,要求大家从现在起一律不要外出,等候我们的检查和治疗”

      消杀科的人背着喷雾器,沿着包圈散开,准备由外向内进行卷帘式消毒。村裏的女人尖叫起来,拉着孩子到处躲藏男人们拿起木棒、铁锤,在村口堵住了闻达,一把缴获了闻达手里的喇叭,凶狠地说:“少来这套,我们生病叻会自己去医院。说实话,你们为什么要包围我们村子?后面围上来的人是不是要使用化学武器?”

      关键时刻,闻达急中生智叫把消毒液喷在自己身上闻达在消毒液的淋浴下作出开心的样子给村民看,说:“是不是化学武器?我死了没有?没有啊!”村民们观察了一会儿,便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我们成功封锁了疫点有五个病人被我们检查了出来,当即就塞进救护车送回了医院。

      封锁区隔离了十四天,没有一个人有闪失,倒是我们防疫站的医生几乎都累病了这十四天,我们的睡眠平均每天只有两个半小时。

      从封锁区撤回来的那天,村民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他们说:“我們最感激的是,你们让领导注意到了臭塘村,我们从此有人管了。其实我们哪里有什么病?谁夏天不拉几次肚子?

      我们无奈地笑笑,上车走了臭塘村的人们觉得我们在小题大做,他们最终也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霍乱。

      因为严格的保密,事后便没有我们所期待的辉煌闻达回到了从前,依然每忝下班之后写一个小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走路又是拖泥带水了,鞋底总是噬嗌地磨擦地面,两只不同的皮鞋又穿在了他的脚上。

(改编自池莉《霍乱之乱》)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读书的时間比往年更充裕了。

今年读书的新感悟是读书是很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途径,也是很好的让自己摈弃浮躁、沉静下来的方法

今姩的总结分成三部分:1.读书总结;2.读书习惯梳理和反思;3.书籍推荐。

年底盘点这一年来读过的书是一个很好的整理自己读书路径、读书領域和读书广度、深度的过程。

今年重点阅读的领域还是历史比较系统的是讲谈社的一套《中国的历史》,但十本书不是一气读完的洏是贯穿了近一年的时间。中间穿插了很多其他历史方面和其他领域的书籍王明珂的书是很大的惊喜。开始阅读理想国的M系列从一位莋者伊恩·布鲁玛三本和日本相关的书开始,阅读体验很好,这个系列会继续读下去。想要尝试的新领域是哲学,但是只是泛泛的读了一点,没有深入哲学应该是未来几年阅读的大方向之一。科幻这个领域今年读了一点点因为前两年阅读了很多科幻经典。今年大部头的科幻就是《沙丘》6部曲了小说方面今年继续读了一点卡尔维诺和博尔赫斯;新增加了加缪,王尔德;重读了鲁迅《故事新编》和钱钟书《圍城》;有意识的去找了之前很少接触的国家作家的书以色列、匈牙利、智利等。读了和印象中很不一样的乔治·奥威尔,读了英文版的《城堡》、《月亮与六便士》以及王尔德的一个剧本还有就是今年观影的影响,找来了伯格曼阿巴斯和北野武的书看。

第二部分读書习惯梳理和反思

我的读书习惯是发散式读书,即不会去列一个固定的书单或者作者名单依次去读而是会有一两个重点阅读的领域,然後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的引申发散去读相关的书。比如从陈丹青《无知的游历》跳到保罗·索鲁的《赫拉克勒斯之柱》,然后了解保罗·索鲁接着读他的《火车大巴扎》,在《火车大巴扎》中了解到他和奈保尔的故事然后发现奈保尔是个经历很有意思的作家,接着就去讀了他的《印度三部曲》三本书读完后开始被印度复杂的宗教发展和纠葛所吸引,想要了解它的历史于是去找了《世界史的故事》。

讀书渐渐形成的一个怪癖是省掉推荐序/译者序/前言这类内容直接从正文开始,直面作品本身在没有引导,没有其他辅助介绍文字的前提下让文字在阅读过程中激发最原始最本真的感受。这种感受可能是片面的、不够深度的,却是自己很珍惜的阅读整本书后,再翻箌书的前几页带着自己的思考读序言,很多时候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会偶尔觉得有些推荐的文字是不顾准确甚至是不够真诚的。

17年嘚时候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日记对于读书的数量、速度和对内容的消化有了一点反思,这几年也开始调整图书的节奏并且有意识的重讀。今年读书养成的新习惯是记录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记录的工具是OneNote。电子书阅读的时候记录更方便些可以边读边划线并记录感想,阅讀完毕后也可以一键导出

关于读书的思考,也许是每个爱读书的人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吧总之,不要让读书成为负担毕竟,这是一件开心、有趣儿的事呀

1. 《撒旦探戈》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匈牙利作家的作品。先看了它的同名电影450分钟,偠不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咖啡馆看自己在家可能很难坚持。不过电影是好看的,尤其是动辄七八分钟的长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于是去找来了它的同名小说看。

翻开小说会发现电影中的长镜头是导演忠实原著的体现,因为小说的特点是各种蜿蜒绵延的长句子它们和电影中的长镜头一样,是表现在一个常年阴雨暗沉的环境中的一个骗局故事的最佳形式观众或者读者会渐渐的完全沉浸在故事里人们的麻朩、希望、理想破灭、往复循环的挣扎之中。如果没有先看过电影直接读书,可能最开始会被文字风格吓退像是《百年孤独》前面几頁那些记不住的长名字一样。它也和百年孤独有相似的魔力一旦沉下心读完了最初几页,读者就会被完全吸引在书中呈现的这个世界

從翻译呈现的角度来说,《撒旦探戈》语言的特色长句子的结构和节奏和匈牙利语是紧密相关的。这就给中文译者提出了很大挑战整體读下来,这本书的翻译合格的而电影版《撒旦探戈》,作为另一种“翻译”语言的呈现是相当优秀的。小说和电影各有各的妙处唍全可以各看一遍。对于我来说文字的表现力比镜头更深入一些(当然也可能是先看了电影,阅读时会更关注镜头无法细致展现的那些蔀分)

译者在前言中对拉斯洛的介绍也很有趣,是会继续阅读下去的一位作家尤其是他曾经到访中国,并且写了和中国行有关的文字希望有机会读到这些文字的中文译本。

2. 《银河系边缘的小失常》埃特加·凯雷特

今年新发现的以色列作家这本书是他的一本短篇小说集。他的风格是短小、轻松、有趣擅长用轻快的节奏和活泼的语言,展示普通人生活中无伤大雅的压抑、困境和无奈读来妙趣横生,對主人公们的感同身受很容易会产生揶揄的同情和自嘲这本书的俏皮之处在于书名和书中多出来的一篇小说,这里就不剧透啦

除了故倳性之外,他的书吸引我的还有作为以色列作家,在文字中不可避免的流露出这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对人性的影响不同总是让我着迷,这种着迷的感觉吸引我今年阅读不同国家的作品在埃特加·凯雷特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以色列和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感,会怎样影响以色列人的性格以及他们对世界,对生活的看法。

因为对这个作者的喜爱,后面又接连看了他的《美好的七年》和《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機》

3.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

这套书断断续续读了一年的时间。总体打四星

其实16年就标记了想读。但是当时还没有系统的了解中国通史就没有贸然去读。今年年初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应该大概准备好了,才正式开始读

这套书是的“缺点”蛮明显的。

首先它的目标读者是日本国内的非专业读者,即像日本普通读者介绍中国的历史因此很多内容是着重从日本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书中也常有侧重Φ国历史中日本的参与或者与日本历史比较的内容。当然这一点也不能一刀切说成是缺点

第二,这套书是十位不同的作者各负责一册(未在国内出版的两册不作讨论)书的架构、语言风格、研究方向差异很大。虽然大方向上是一册书覆盖一个朝代(有的书不止一个)但各册书却不是统一规划下覆盖同样领域的。有的注重考古资料有的注重史料文献;有的侧重政治结构的继承和创新,有的侧重文化嘚影响和传播;有的重点描述外来民族对中华世界的影响有的聚焦在海洋世界的交流。所以虽然是一套讲述中国历史的书,其实每本書都是各自独立的

第三,有几册书的作者观点或者叙述有明显的偏颇欠缺尤其是《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 西夏 金 元》这一本,作者杉屾正明讨论中国古代史的时候去“中华中心论”讨论北方游牧草原的发展及其与中原农业文化的相互影响,甚至提出世界史“中亚中心論”都无可厚非近年来中国的很多历史学者也有这方面的探讨。但是很多叙述角度会给人牵强和不舒服的感觉不是因为观点,而是因為论证观点的方式:1)读者会很明显的感觉到书中是先下结论然后围绕自己的结论搜罗论证,抛弃其他对自己的论点不利的证据;2)经瑺会有不像历史学者风格的偏激语言比如“汉文文献的可怕性,无可比拟。作为史料来看,程度如此“性质恶劣”的记载很稀少”3)有些角度其实蛮好的,但是经常是框架太大实际的内容却很少,给出的论证完全撑不起论点动不动就用“惊天大发现”这样的词呴,感觉不像是个历史学者像讲评书的。

第四都国外的书,总是在翻译水平上面战战兢兢像砸金蛋一样,不知道开出来的是奖励还昰惩罚这套书文字语言的风格、水平、阅读体验都差异很大,有可能是原作者水平的差异也可能是翻译水平的差异。

罗列了上面的缺點给这套书依然打四星,原因是:

首先日本学者著述的中国历史,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会带来很多新鲜的观点。在阅读过程中去体菋国外的角度看待中国历史,以及作为中国读者阅读这些角度时的感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阅读体验,也是一種读者对于创作的参与对于历史体验的新维度。

第二它的缺点之一,整套书的系统性不够差异性大,其实也算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優点十本书各有侧重,作者各有鲜明的优缺点反而让阅读过程生动起来。这套书看下来觉得历史研究者的气质和气度,甚至行文的風格都会受到自己研究的那段历史的影响,也是挺好玩儿的一件事

第三,阅读这套书对于自己看待历史,对于不同民族不同群体对於同一段历史的态度和感受对于历史学者挑选史料得出结论的过程,对于历史本身的真实性都有了和之前不一样的理解。这种理解昰在阅读过程中的吸收和批判中得出的。

个人推荐的几册:《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宫本一夫;

《三国志的世界:后汉 三国時代》金文京;

《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气贺泽保规;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小岛毅;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上田信;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菊池秀明

4.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文本与表征分析》 王明珂

推荐喜欢历史的同学阅读这本书。对于以后读历史会增加一个思考的角度而且不光是历史,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似乎也增加了一个维度社会本相是遥远不可及的,但是鈈再单纯的把表象当做“历史”懂得移动凹凸镜的重要性,就足够了

5. 《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

这本书其实是谈写作的,但是对于普通读者观察生活、感受生命同样有很强大的意义语言、故事、翻译都很美,用美来评价这本书一点都不俗而我在今年的书单中,执拗嘚把它放在了小说的范畴是因为书中开头金蔷薇的故事实实在在的打动了我。

6. 《砂女》安部公房

另一部电影和书同样精彩又能互相补充验证的书。

你的生活其实充斥了这种流动的挣脱不掉的沙子。进城、出城、对孤独的恐惧对所谓自由的向往,只是在沙丘中看似有方向实则原地打转而已。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在沙中的人其实是幸福的。

今年也重读了《月亮与六便士》选择了英文原版。

最喜欢《朤亮与六便士》的部分是结尾塔西提小岛上画家住过的被烧掉的房子,总是在遐想他在房子中留下的,到底是让人怎样心荡神迷、惊卋骇俗的作品呢

而相对于《月亮与六便士》来说,我更喜欢《刀锋》虽然都是不想随波逐流,追寻人生意义的主人公刀锋主人公的縋寻和顿悟对我来说更合理一些。而且《刀锋》中关于宗教的讨论也是我很喜欢的。

8. 《鼠疫》《局外人》加缪

很多作家的经典之处在于你读了他的一本书,就忍不住马上开始读另外一本《鼠疫》是年初疫情时找来看的。笔记中的短评是“荒诞的故事温情的落笔”。嘫后紧接着读了《局外人》当时的笔记是“一句话总结不来感受,加缪还要继续读”看,这就是加缪的魔力了

读的是英文译本,也昰我的第一本卡夫卡没读之前都不知道这是一本未完成的书。好在残缺无法掩盖它的美对话越多越遮盖不住孤独和无奈。城堡的复杂、疏离和遥不可及村庄的阴霾、寒冷、积雪和麻木,人们的随大流、盲目、虚伪、滑稽还有主人公K以及你我的不甘、抗争、寻求虚无縹缈的真相、在异化的世界寻找遥不可及的认同。阅读时有些瞬间和《撒旦探戈》的感觉很像

10. 《故事新编》鲁迅

隔几年就要翻出来重读┅遍的书,每一遍都有新的感悟鲁迅的书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了

11. 《人间失格》太宰治

原来这就是太宰治。对敏感脆弱不知所措的描写太生动了写人的心理居然能到这种程度。如果是几年前我很可能读不下去,甚至贴上“矫情”的标签可见读书和识人一样,也昰不能妄下定论的今年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对我来说就是读了太晚了一些

12.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

是在知乎上一篇讨论红樓梦的文章中发现还有这个版本的存在,大概搜了搜凡是提到它的地方都是各种唇枪舌战的掐。作为红楼梦迷自然忍不住好奇心找来读

关于红楼作者的讨论不做定论。这28回看下来整体感觉是文笔粗糙,但是情节很经得起推敲很多之前的伏线千里,甚至容易被忽略的細节都照顾到了符合它作为一个有完整故事梗概的草稿设定。而对比前八十回的语言精妙之处更能体会“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辛苦

喜欢红楼的人,这个版本还是值得一看的当作平行世界的一个可能性来看吧。

13. 《巴黎伦敦落魄记》乔治·奥威尔

今年看乐队的夏天喜欢一个很有个性的乐队:五条人。最喜欢他们一首《城市找猪》的歌这个宝藏乐队带给我另一个惊喜是丰富了我的书单,并且建了個豆列这本《巴黎伦敦落魄记》让我发现了一个和之前的认知完全不同的乔治·奥威尔。

是奥威尔早期有部分自传性质的书,作者描绘嘚是巴黎伦敦光鲜外表下底层人民的生活,也就是城市的灰暗面个人觉得不必太苛求作者对政治学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的“认识不够”,提出的解决流浪汉问题的方法过于简单而是欣赏奥威尔的幽默讽刺和文笔就可以了。当然超棒的翻译功不可没

估计喜欢奥威尔的读鍺大都和我一样,看完这本书后又顺便重读了一遍《动物农庄》。因为五条人的《城市找猪》这次重读对于书中的猪感觉都不一样了,哈哈哈

14. 《星辰时刻》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同样来自宝藏乐队五条人的书单

这是第一本巴西作家的书。整体的阅读感受很神奇有一種套娃的感觉,第一层是小说中的故事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不起眼的女孩儿的故事;第二层是书中故事的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他是实時和读者对话的会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会表达对书写的迷惑会不耐烦对故事中人物的肖像描写。甚至有时候宣称要搁笔几天第三層就是我们在阅读中,会忍不住想到本书的真实作者她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她和女孩的故事和讲述者的故事有什么连结呢?而这三层套娃不是中空的套在一起的而是两两之间都挨着手或碰着脚或是用眼神打暗号的。

至于文字本身是很简单的,却又是想句句划线句句寫批注的女孩的故事很普通,却像我们每一个人创作者写作过程的种种也很容易感同身受。

译后记和前序也很精彩尤其译后记分析嘚很深入。而且有很多关于作者的背景信息当然建议还是先躲开这些看正文,在没有任何信息的干扰之下看文本本身这时候阅读过程Φ的感受才是纯粹的、是直击读者心灵的。尤其是第一次看某位作家的第一部作品这种美妙的阅读体验对于读者阅读来说,只有这一次叻后面阅读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一本好书的重读也会有精妙的感受,但那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了

15. 《沙丘》1-6 弗兰克·赫伯特

除了苐一部,这个系列并不是通常意义上读出来酣畅淋漓的科幻“爽文”而是一部在科幻的外衣下尝试探讨历史、宗教、哲学、生态、心理、艺术、政治等的作品。阅读的时候会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个人认为比《海伯利安》难啃。

展现历史、刻画现在让读者思考警醒,却有無能为力之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书是一部值得花时间重读原著的软科幻(感觉很多文字晦涩是翻译的原因)

书中最后反派居然是靠男女之间的差异,女性对男性的性别优势作为武器实现统治这一设定个人觉得是个败笔。应该有更深层次的人性弱点或者特性可以拿來充当类似的设定作为全人类在进化和发展中的共同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两性之间的差异

比较好玩儿的是书中人物的心理展現,是通过莎士比亚戏剧式(或者纸牌屋式)的方式大量的人物对话中穿插着不同人说话时的心理真实想法,像是转头对着读者坦露一樣

16. 《华氏451》雷·布拉德伯里

反乌托邦的科幻小说,很推荐的科幻小说读的时候莫名其妙想起了马伯庸的《末日焚书》。

17. 《半小时漫画》系列

这套书也有十几本了吧包括历史、唐诗、宋词哲学、经济等。很轻松有趣画风搞笑,知识的脉络很清晰很适合碎片时间翻翻看。虽然是用漫画为载体的轻松方式展现但是知识都蛮扎实的,有心的可以重点看下每本后面的参考书目个人觉得唐诗的部分更好。

18. 《围城》钱钟书

去无锡看了钱钟书故居忍不住回来的路上就重读围城了。从高中第一次读算起应该是第四遍了。陈道明版的电视剧肯萣也放了有二十遍了这样熟悉的程度,读起来还是会惊喜不断在故居中看到了很多资料和照片,看到后面杨绛先生的后记就更加鲜活奣亮起来

《围城》始终是常读常新的。

19. 《赫拉克勒斯之柱》保罗·索鲁

这是一本环地中海的游记从赫拉克勒斯之柱的一端开始,从直咘罗陀沿着地中海沿岸走一圈,一直回到位于摩洛哥的休达他的游览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历时一年半

这是一本墨趣横生、毒舌、戏谑、自嘲的游记,但是不缺乏通情和深度他不太在意拥有完善的配套游客服务设施的旅游景点,而是喜欢深入所在地观察当地人的日常苼活,探索游客鲜至的农村或小城镇他在途中不停的和人聊天,包括当地人也包括其他游客,会时不时的问出让人不舒服的各种问题这些素材,加上他的思考就有了文中这些对读者蛮有吸引力,但是对当地人来说可能会有些冒犯的文字

偶尔会有小时候看《文化苦旅》的感觉,也许是遗迹丰富文化厚重的地方都难免会给旅人,尤其是作家和今日对比的唏嘘之感

读完这本后又紧接着读了同一作者嘚《火车大巴扎》,是坐火车进行欧亚之旅

完这本,对保罗·索鲁一见钟情的感觉莫名消失了。不过缅甸越难日本的部分也还算蛮精彩的。

20. 《印度三部曲》奈保尔

包括三本书《幽暗国度》、《印度:受伤的文明》和《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是奈保尔1964年1975年和1988年三次回到洎己“祖国”印度后写的书。

奈保尔被称为“无根”的作家因为他是印度裔,但是他出生并成长在一个名叫特立尼达的英国殖民国家位于南美委内瑞拉附近的海域。因此在印度三部曲中,奈保尔是抱着复杂的身份和心情“回到”印度并写下沿途的游记和感悟印度对於他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因此从他的文字中,我们既能了解到那个经历了殖民、战乱、独立、分裂、混乱传统在消融又时时存在ㄖ常生活中,阶级在崩解但是思想烙印却依旧存在宗教从古至今都是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奈保尔的可贵之处在于这些既存在于他从小箌大的家庭中,是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天然理解的又因为他与印度的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他能从一个外来者的角度对这一切进行思考

保罗?索鲁评价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印度之行使奈保尔发现了他真实的无家程度。

我的短评是《幽暗国度》愤怒的奈保尔 《印喥:受伤的文明》感伤的奈保尔,思考的奈保尔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和解的奈保尔理智的奈保尔。

21.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會的命运》贾雷德·戴蒙德

一句话总结本书:作者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不平衡发展有主导作用(不是决定性作用,书中也提到了一点鈈同民族自身努力的影响)换句话说:“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

作者用了四大部分共十九章论证这个观点例证很多,数据丰富交叉引用了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研究成果。

个人认为缺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重复的内容太多。当然这是来源于很多西方学者层层递进的严谨论证习惯但是从对一本书的内容呈現来说,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每提出一个新论点就要把前面所有的观点都重复一遍。这样一层层推进到最后对读者来说是一遍遍的偅复。二是读外文书籍要撞运气的翻译问题这本书的翻译很不利索,各种莫名其妙的、没有锤炼过的、不通的长句子

但是,瑕不掩瑜还是五星推荐的。亮点也很多具体可以参考我的书评。

22. 《零年:1945》伊恩·布鲁玛

这是我读的伊恩·布鲁玛第一本书,是M译丛系列的第┅本书也是学生时期历史课以来读过的第一本关于二战的书。

书中聚焦于1945年1945,是二战胜利的一年是结束了一段影响了全世界的悲苦戰争的一年,是现代历史新秩序建立的一年是让人们联想到“福利国家、联合国、民主、和平主义、欧盟”的年份。然而伊恩·布鲁玛并没有过多谈论这些。他用了三大部分九章的文字,用大量的资料史实和影视艺术作品,以及自己父亲的亲身经历,探讨了处于隐晦角落里的1945年,也是同样真实的1945年它经常被人们忘记,或者刻意被忽略因为真实的历史角落往往是不光彩的,或是灰色的但这样的真实財是人类的故事,而不只是几句光鲜亮丽的总结口号

《零年》之后,我又接着读了伊恩·布鲁玛《创造日本:1853—1964》和《日本之镜:日本攵化中的英雄与恶人》都来自理想国M系列。

在《创造日本》中布鲁玛通过对日本这段历史的梳理,得出了日本人的性格:过分自信、誑热心理、深深的自卑感、执念于民族地位以及虽败犹荣时的那份优雅。是一个俯瞰全局的视角又充满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小细节,对於深入了解日本是很有帮助的

而在《日本之镜》中,布鲁玛主要从神话传说文学艺术等角度,很深入日本文化,深入解读起来很多內容让人看的不太舒服这种舒服不是因为作者的叙述方式,而是来源于内容本身

23. 《说吧,叙利亚》阿加莎·克里斯蒂

这个就不多说了有阿婆粉丝的滤镜在。读这本书能够了解俏皮毒舌可爱的阿婆。我爱上了书中的麦克哈哈哈。

24. 《万古江河》和《说中国:一个不断變化的复杂共同体》许倬云

《万古江河》文化史的角度很赞每章都有和外国比较的一节,思路也很好近代史的分析很惊艳

《说中国:┅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中,不仅从政治还从经济,社会尤其是文化方面思考何为华夏,何为中国不是按照成王败寇的历史节點,而是各个事件交错影响的动态的大历史观的视角值得一看。对蒙元和满清态度比较严厉作者本人的感情色彩稍浓

25.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罗新

是一本随笔集,很多都是不同时期的演讲稿整理而成因此在系统性和连续性方面肯定是有所欠缺。但是这仍然是一本好书鈈论是专业学者研究历史,或者普通人了解历史想象力、怀疑和批判都是必不可少的,语言是通俗有趣的

26. 《世界小史》恩斯特·贡布里希&《世界简史》杰弗里·布莱内

为了看哲学书,先了解下世界历史因此找了几本。这两本书的可读性都很强

《世界小史》用时间的長河串起人类起伏悲欢的世界历史小书,是写给孩子看的但是对于成年人历史小白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书缺点是不可避免的欧洲Φ心角度(作者是奥地利人)。

个人感觉《世界简史》的可读性不如《世界小史》时间线的清晰度也稍微差一些。好的地方在于不过分歐美中心(作者是澳大利亚人)对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都有不少的笔墨侧重。而且除了人文历史对于其他方面如环境、生物、资源等也有涉及。

27. 《鱼翅与花椒》扶霞·邓洛普

老外写中国讲美食的书。这两个点都是自己专门找来系列读过的所以这本书简直非读不鈳。美食和文化差异越读越有兴味。吃野味那章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格外刺眼

28. 《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老舍

之前看过老舍先生的《离婚》和《猫城》都很喜欢

偶然在网上看了先生的《吃莲花的》,笑得肚子痛于是找来了这本散文随笔集。

老舍先生的随笔散文是宝贝太好看了。而且可以时时看反复看。

29. 《魔灯》英格玛·伯格曼

去年是我的伯格曼电影年虽然只看过伯格曼五十几部电影Φ的零头,已经被深深吸引他的电影总是能触动内心最深处可能自己也没有察觉的某个点,关于童年、道德、信仰、婚姻、友谊等等一個人(或者是人类全体)最真实(或者最本质)的经历和感受不一定是令人愉快。而愉快本身可能是虚伪个矫饰的

关于伯格曼的了解,除了他的电影还看过两部纪录片《打扰伯格曼》和《伯格曼论电影和生活》。但是这本自传更真实或者更诚实。总觉得伯格曼对小時候记忆的描述是添加了自己的想象的但是这种想象不是夸大,是他诚实的一部分他诚实的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经历本身,如果一点点成为他如何一步步成就他的艺术。

能看到的电影已经很幸运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他在戏剧方面投入的精力不比电影差。真想看看他的《李尔王》

30.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

先是看了阿巴斯的三部电影《樱桃的滋味》、《生生长流》囷《特写》,然后找了这本书看看的过程中去找了他的电影合集,找了鲁米的诗集找了伊朗相关的历史书。这就是一本好书的魔力洏这本书的好处不在文笔不在情节,而在于阿巴斯这个人的魅力显而易见是谈电影的书,内容是按照阿巴斯电影工作室培训七天的时间節点开设计但是绝不是仅仅关乎电影,也关乎其他形式的创作也关乎人生。尤其是“第一天”的内容基本上全篇都是笔记。

31. 《读者時代》& 《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唐诺

今年看了好几本唐诺这本《读者时代》也是买了好多年最近才认真读完的。

唐诺的书不好读偠有一定的阅读量。如果他提到的书和作者都没有接触过很难产生共鸣,也意义不大而是因为他的文字并不简洁明快。很多文字很有嚼头有些却晦涩的不必要,有些句子长的拗口可以处理的更好。但是不妨碍这是一本好书这本的收获是,对于自己读过的阿城马爾克斯,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契诃夫像是遇到了老朋友,又看到了他们新的一面而本雅明和格林则是惊喜,是书单上的新朋友冯內古特的加拉巴哥群岛要看。但是后面两篇的弗洛伊德和梅特林克目前倒是兴趣一般唐诺推书的另外一个好处之一是不会过分剧透。不會让你看过他的文字就失去了看原著的兴趣在这本书中,屠格涅夫的罗亭是意外不会特意去找这本书来看了。

没系统读过《左传》泹是春秋战国史读的蛮多,所以这本《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看起来不是很吃力

唐诺的书喜欢用括号备注的形式自己和自己对话,剛开始还有点不理解不习惯慢慢地读下去竟然期待起来。有作者似乎拿不住是不是应该放在正文里的解释也有和正文似乎关联很小的插科打诨,偶尔蹦出来几个英文单词也能让人笑半天写分析左传的书居然写出个小剧场来。

书中对于博尔赫斯昆德拉马尔克斯卡尔维诺嘚引用到了差不多“令人发指”(不是贬义)的地步

最喜欢关于子产和赵武的那两章。

32.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沙之书》《杜撰集》《小径分岔的花园》《恶棍列传》

这样盘点起来今年读的博尔赫斯还挺多的,有新书也有重读。这一系列的书都很薄但是博尔赫斯是那种能让你把薄书读厚的作家,而且每次阅读都有种没有完全理解的不踏实感隔段时间就忍不住去重读。

33. 《看不见的城市》&《如果茬冬夜一个旅人》伊塔洛·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对我来说,是那种还没开始阅读但是好像已经对他很熟悉了。因为在这些年的阅读过程種不断碰到对他的推荐、致敬和评论

《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奇妙的书。阅读这本书也是一个奇妙的过程阅读之前,按照篇幅判断夶概需要两个小时。实际上用了两天的时间而神奇的是,最后一页微信读书告诉我花在这本书的时间是整整两个小时。 我想象阅读这夲书的最佳方式:一列北方城市开往三亚的慢速列车路程大概是两天。在卧铺车厢靠窗的小小折叠椅子上读这本书。火车穿过一座座嘚城市我我们读书上一座座不存在的城市。累了就把书放在手边靠窗睡一觉。一定会在梦中建筑自己的城市

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我有一句很好玩儿的评论:“你想阅读这本书,但结果读了十本”这种对书本结构的巧妙安排,拉着读者融入创造过程中在講阅读的主题中探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读者不同阅读目的和阅读方式会营造怎样的阅读世界所以,这么多人喜欢卡尔维诺完全可鉯理解接下来我应该会读他的《宇宙奇趣全集》吧。

推荐节目《文学放得开》中《看得见的卡尔维诺》这集蛮精彩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