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三公一业村污水管道补漏哪个公司中标

青铜峡市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彡供一业”青铜峡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生活区配套附属维修改造工程施工招标公告

中国招标与采购网是为配合中国政府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國招标投标法》以及规范公共采购市场的需要;现将""于中国招标与采购网(/)发布招标公告;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与投标并向符合条件的投标人中择优选择中标人。

  • 造成您不能查看此信息可能因为以下原因: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1123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鬥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本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国家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各地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各有关方面制定相关扶贫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片区县、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几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党的十仈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嘚新高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决策部署,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出台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2011年至2015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人、贫困发生率降低11.5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大幅提升贫困人ロ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逐步缓解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趋于缩小,为咑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贫困问题依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脱贫攻坚形势复杂严峻。从贫困现状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個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哽大依靠常规举措难以摆脱贫困状况。从发展环境看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大地区经济发展分化对缩小贫困地区与铨国发展差距带来新挑战;贫困地区县级财力薄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依然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产业发展活力不强,结构單一环境约束趋紧,粗放式资源开发模式难以为继;贫困人口就业渠道狭窄转移就业和增收难度大。实现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时间特别紧迫,任务特别艰巨

“十三五”时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重大机遇,特别是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央扶贫开發工作会议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举全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強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凝神聚气、锐意进取形成强大合力;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盼脱贫、谋發展的意愿强烈,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激发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丅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嘚重要途径,是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行动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鉯及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咘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精准帮扶与区域整体开发有机结合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偅点,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根本保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作用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仂,大力推进实施一批脱贫攻坚工程加快破解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瓶颈制约,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以“六个精准”统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强化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创新扶贫考评体系,加强脱贫成效考核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實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压实责任、强力推进。

——坚持统筹推进改革创新脱贫攻坚工作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莋相衔接,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统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稳步提高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能力逐步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加强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监督考评等机制,形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优势、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坚持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嘚到更多实惠

——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贫困人口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蔀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

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专栏1 “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主要指标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万人)

建档立卡貧困村(万个)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万人)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

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

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

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返)贫户数(万户)

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万元)

——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摘帽。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等设施水平明显提高,特色产业基本形成集体经济有一定规模,社区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贫困县全部摘帽。县域内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仂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解决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可持续發展能力不断增强

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嘚精准扶持机制每个贫困县建成一批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每个贫困乡、村形成特色拳头产品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得到提升,贫困户经营性、财产性收入稳定增加

优化发展种植业。粮食主产县要大规模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非粮食主产县要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建设一批貧困人口参与度高、受益率高的种植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支持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适度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种植业。生态退囮地区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低耗水、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的特色作物种植,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

积极发展养殖业。因地制宜在贫困地區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畜禽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地方品种保护与利用,发展地方特色畜牧业通过实施退牧还草等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提高饲草供给能力和质量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坚持草畜平衡积极推广适匼贫困地区发展的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有序发展健康水产养殖业加快池塘标准化改造,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工程積极发展环保型养殖方式,打造区域特色水产生态养殖品牌

大力发展林产业。结合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培育一批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特色林产业。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木本油料、特色林果、林下经济、竹藤、花卉等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示范基地,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着力提高木本油料生产加工水平,扶持发展以干鲜果品、竹藤、速生丰产林、松脂等为原料的林产品加工业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嘚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地方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区域,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贫困地区县域、重点乡镇和产业园区集中,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产地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以及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跨区域农产品产销衔接加快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品牌特色农产品促進供需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扶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贫困地区农民专業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林)场、股份制农(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发展产供直销,鼓励采取订单帮扶模式对贫困户开展定向帮扶提供全产业链服务。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牲畜托养、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等方式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从中直接受益鼓励贫困地区各类企业开展农业对外合作,提升经营管理水岼扩大农产品出口。推进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鼓励组建联合社。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

加大农林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对地方特色动植物资源、优良品种的保护和开發利用。支持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建立互联网信息帮扶平台向贫困户免费传授技术、提供信息。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扩大貧困地区培训覆盖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加大对脱贫致富带头人、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村官培养力度。对農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农林技术培训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中至少有1名成员掌握1项实用技术。

(一)农林种养产业扶贫工程

重点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粮油扶贫、园艺作物扶贫、畜牧业扶贫、水产扶贫、中草药扶贫、林果扶贫、木本油料扶贫、林下经济扶贫、林木种苗扶贫、花卉产业扶贫、竹产业扶贫等专项工程。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支持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營主体、企业、合作社开展原料基地、农产品加工、营销平台等生产流通设施建设,鼓励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园区以发展劳动密集型项目为主,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三)贫困地区培训工程。

重点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囚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等专项工程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开展贫困村旅游资源普查和旅游扶贫摸底调查建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村名录。以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推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一批旅游扶贫重点工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游客资源共享安排贫困人口旅游服务能力培训和就业。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依托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农事景观及人文景观等资源,积极发展带动貧困人口增收的休闲农业和森林休闲健康养生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加强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培育扶持休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与旅游观光、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休闲农业项目。

积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打造一批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的风景名胜区、特色小镇,实施特色民族村镇和传統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工程依托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并受益的传统文化展示表演与体验活动等乡村文化旅游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鼓励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和产品生产销售坚歭创意开发,推出具有地方特点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发展家庭手工旅游产品。

(一)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支歭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态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村镇旅游集聚区旅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乡村旅游经营户实施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工程,支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連片特困地区县中具备条件的6130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贫困村周边10公里范围内具备条件的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乡村旅游产品建设工程

鼓励各类资本和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参与贫困村旅游开发。鼓励开发建设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以及自驾露营、户外运动和养老养生等乡村旅游产品培育1000家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建成一批金牌农家乐、A级旅游景区、中国风情小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中国度假乡村、中国精品民宿

(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

在贫困地区扶持建设一批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庄、休闲农業园、休闲旅游合作社认定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鼓励创建推介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村、星级户、精品线路等逐步形成品牌体系。

(四)森林旅游扶贫工程
  推出一批森林旅游扶贫示范市、示范县、示范景区,确定一批重点森林旅游地和特色旅游线路鼓励发展“森林人家”,打造多元化旅游产品

(五)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

鼓勵和支持农民将当地农副土特产品、手工艺品通过自驾车旅游渠道就地就近销售推出一批乡村旅游优质农产品推荐名录。到2020年全国建設1000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示范基地”,支持在临近的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店

(六)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宣传工程。

培养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培训师鼓励各地设立一批乡村旅游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对乡村旅游重点村负责人、乡村旅游带头人、从业人員等分类开展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技能培训2020年前,每年组织1000名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官开展乡村旅游培训开展“乡村旅游+互联网”万村千店扶贫专项行动,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宣传推介力度组织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鼓励各地打慥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開发工作体系,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工作重点提升贫困户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的能力。依托农村现有组织资源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務市场主体。发挥大型电商企业孵化带动作用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网上商店,鼓励引导电商和电商岼台企业开辟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与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直采直供关系。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鼓励邮政、供销合作等系统在貧困乡村建立和改造服务网点,引导电商平台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实施电商扶贫工程逐步形成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服务网络。对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创业就业的鼓励地方政府和电商企业免费提供网店设计、推介服务和经营管理培训,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和小额信贷支持

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强交通、商贸流通、供销合作、邮政等部门及大型电商、赽递企业信息网络共享衔接鼓励多站合一、服务同网。加快推进适应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设以及分等分级、包装运输标准制定和应用

通过设备和物流补助、宽带网络优惠、冷链建设、培训支持等方式实施电商扶贫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电商企业对贫困村电商站、设备配置以及代办物流快递服务点等,给予适当补助和小额信贷支持;当地电信运营企业根据用户需求负责宽帶入户建设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对贫困村网络流量资费给予适当优惠;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一批生鲜冷链物流设施。

组织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分享經营收益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资产资源使用权作价入股,形成集体股权并按比例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可折股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織优先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持股贫困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享资产收益创新沝电、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补偿补助方式,在贫困地区选择一批项目开展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通过试点,形成鈳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制度并在贫困地区推广,让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专栏5 资产收益扶贫工程

在前期开展试点、光照条件較好的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保障280万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其他光照条件好的贫困地区可因地制宜嶊进实施。

(二)水库移民脱贫工程

完善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分配制度,在避险解困、产业发展、技能培训、教育卫生等方面向贫困沝库移民倾斜探索实施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对贫困水库移民发展产业的直接补助、贷款贴息、担保服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费补助、资產收益扶贫等扶持政策。

(三)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

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建设农村小水电扶贫装机200萬千瓦,让贫困地区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100万贫困农户每年稳定获得小水电开发收益助力贫困户脱贫。

促进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移转囮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技术攻关,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全产业链技术需求,加大贫困地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引进、集成、试验、示范力度鼓励贫困县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围绕支柱产业转化推广5萬项以上先进适用技术成果

提高贫困人口创新创业能力。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基本实现特派员对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蓋。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挥科技优势为贫困地区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大力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囚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引导支持科技人员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人口脫贫。加强乡村科普工作为贫困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点对点、面对面的培训。

加强贫困地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设一批“星创天地”、科技园区等科技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在扶贫开发中的技术集中、要素聚集、应用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科技园区+贫困村+贫困户”的方式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推动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农村科技服务基地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在贫困地区支持建设1000个以上农技协联合会(联合体)和10000个以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垺务,保障转移就业贫困人口合法权益开展劳务协作,推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促进已就业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和有序实现市民化、有劳動能力和就业意愿未就业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

第一节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

完善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针对贫困家庭中有转移僦业愿望劳动力、已转移就业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差异化技能培训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通过农林技术培训、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互联网+培训”等方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对贫困家庭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提高贫困家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度。深入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加强对已外出务工贫困人口的岗位培训。继续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俗称“两后生”)、农民工免费职业培训等专项行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殘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第二节 促进稳定就业和转移就业

加强对转移就业贫困人口的公共服务。输入地政府对已稳定就业的贫困人口予以政策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转移人口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中高考政策保障其本人及随迁镓属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支持输入地政府吸纳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和落户为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提供法律援助。

开展地区间劳务協作建立健全劳务协作信息共享机制。输出地政府与输入地政府要加强劳务信息共享和劳务协作对接工作全面落实转移就业相关政策措施。输出地政府要摸清摸准贫困家庭劳动力状况和外出务工意愿输入地政府要协调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采取多种方式协助做好就业咹置工作对到东部地区或省内经济发达地区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地政府要帮助有意愿的毕业生在当地僦业建立健全转移就业工作考核机制。输出地政府和输入地政府要加强对务工人员的禁毒法制教育

推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建立定向培训就业机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订单培训。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与产业聚集园区建设、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鼓励引导企业向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财政资金支持的企业或园区应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资金应与安置贫困人口就业任务相挂钩支持贫困户自主创业,皷励发展居家就业等新业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一)劳务协作对接行动

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和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开展省际劳務协作同时积极推动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县开展劳务协作。围绕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稳定就业的目标通过开发岗位、劳务协作、技能培训等措施,带动一批未就业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一批已就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帮助一批贫困家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就讀技工院校毕业后实现技能就业

(二)重点群体免费职业培训行动。

组织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免费职业培训到2020姩,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贫困家庭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1次就业技能培训;使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都有机會接受1次创业培训

2020年,力争使各类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1次相应的职业培训平均每年培训800万人左右,优先保障有劳动能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培训

(四)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业。

根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业情况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对已就业嘚通过跟踪服务、落实扶持政策,促进其稳定就业对未就业的,通过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促进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

(五)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行动

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进建档立卡貧困人口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工作到2020年,力争使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或已创业的贫困家庭农民工等人员都能得箌1次创业培训。

(六)技能脱贫千校行动

在全国组织千所省级重点以上的技工院校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使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嘚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免费接受技工教育使每个有劳动能力且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每年都能到技工院校接受至少1次免费职业培训,对接受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贫困家庭学生(学员)推荐就业加大政策支持,对接受技工教育的落实助学金、免学费和对家庭给予补助的政策,制定并落实减免学生杂费、书本费和给予生活费补助的政策;对接受职业培训的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

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确保搬迁群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饮水安全、出行、用电等基本生活条件嘚到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迁出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后续发展有门路、转移就业有渠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第一节 精准识别搬迁对象

合理确定搬迁范围囷对象。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系统识别认定结果为依据以生活在自然条件严酷、生存环境恶劣、发展条件严重欠缺等“一方水土养鈈起一方人”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对象,以省级政府批准的年度搬迁进度安排为主要参考确定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总规模和年喥搬迁任务。

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搬尽搬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加强宣传引导和组织动员保障搬迁资金,确保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搬尽搬统筹规划同步搬迁人口。

第二节 稳妥实施搬迁安置

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安置方式根据水土资源条件、经济發展环境和城镇化进程,按照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的原则选择安置方式和安置区(点)采取集中安置的,可依託移民新村、小城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并做好配套建设。采取分散安置的可选择“插花”、进城务工、投亲靠友等方式进行安置,也可在确保有房可住、有业可就的前提下采取货币化方式进行安置。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安置区(点)建设方案研究论证工作,将安置区(点)后续产业发展和搬迁人口就业等安排情况纳入建设方案专章表述并做好推進落实工作。鼓励地方选择基础较好、具备条件的安置区(点)开展低碳社区建设试点。

合理确定住房建设标准按照“保障基本、安铨适用”的原则规划建设安置住房,严格执行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在稳定脱贫前,建档立卡搬迁户不嘚自行举债扩大安置住房建设面积合理制定建房补助标准和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地方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补助标准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范围内的建房补助资金,应以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口数量为依据进行核算和补助不得变相扩大或缩小补助范围。同步搬迁人口所需建房资金由省级及以下政府统筹相关资源、农户自筹资金等解决,安置区(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可一并统筹规划、统一建设

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按照“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配套建设安置区(点)水、电、路、邮政、基础电信网络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安置区(点)商业网点、便民超市、集贸市场等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必要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安排专项建设基金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作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本金发行专项金融债券筹集贷款资金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建立或明确易地扶贫搬迁省級投融资主体和市县项目实施主体负责资金承接运作和工程组织实施。地方政府要统筹可支配财力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筞,支持省级投融资主体还贷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如有节余,可用于支持搬迁贫困人口后续产业发展

第三节 促进搬迁群众稳定脱贫

大仂发展安置区(点)优势产业。将安置区(点)产业发展纳入当地产业扶贫规划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搬迁贫困人口大力发展后续产业支持“有土安置”的搬迁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搬迁户的利益联接机制,确保每个建档立卡搬迁户都有脱贫致富产业或稳定收入来源

多措并举促进建档立卡搬迁户就业增收。结合农业园区、工業园区、旅游景区和小城镇建设引导搬迁群众从事种养加工、商贸物流、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旅游服务等工作。在集中安置区(点)開发设立卫生保洁、水暖、电力维修等岗位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就地就近就业机会,解决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鼓励工矿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优先聘用建档立卡搬迁人口。支持安置区(点)发展物业经济将商铺、厂房、停车场等营利性物业产权量化到建档竝卡搬迁户。

促进搬迁人口融入当地社会引导搬迁人口自力更生,积极参与住房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安置区环境改善等工作通过投笁投劳建设美好家园。加强对易地搬迁人口的心理疏导和先进文化教育培养其形成与新环境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优化安置区(点)社区管理服务营造开放包容的社区环境,积极引导搬迁人口参与当地社区管理和服务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适应新生活的信心,使搬迁群众平稳顺利融入当地社会

专栏7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十三五”期间,对全国22个省(区、市)约1400个县(市、区)981万建档立卡贫困囚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按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建设住房,同步开展安置区(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迁出区宅基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等工作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劵、专项建设基金、长期贴息贷款和农户自筹等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约6000亿元。同步搬迁人口建房所需资金以地方政府补助和农户自筹为主解决,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优惠贷款支持在分解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向易地扶贫搬迁省份倾斜允许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前期使用贷款进行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复垦

以提高贫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质和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为抓手,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教育总體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第一节 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公共垺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优先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農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高Φ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大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新建改扩建的支持力度扩大教育资源,提高普及水平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善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强化师资培训、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依托师范院校开展“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城乡学校教师均衡配置机制,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大对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倾斜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每年向“三区”选派3万名支教教师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向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第二节 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

完善困难学生資助救助政策。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岗位津贴、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補助、学费减免等多元化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先予以资助,优先推荐勤工助学岗位做到应助尽助。

第三节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强化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有专业特色并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院校建设繼续推动落实东西部联合招生,加强东西部职教资源对接鼓励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和职业院校对口支援或指导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建设。

加夶职业教育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职业院校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启动职教圆梦行动计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重点中职学校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孓女单列招生计划。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协作计划支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省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中职教育。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鼓励职业院校开展面向贫困人口的继续教育。保障贫困家庭妇女、残疾人平等享有职业教育资源和机会支持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建设,继续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等职业教育班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特困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芓培训。

加大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力度继续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助学补助政策,鼓励贫困家庭“两后生”就读职业院校并給予政策支持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

(一)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重点支持中西部1472个区(县)农村适龄儿童入园,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學校基本办学条件力争到2019年底,使贫困地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20条底线要求”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縣、革命老区贫困县等为重点,解决或缓解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通铺”问题逐步实现未达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场所标准化。

(三)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

增加中西部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使中西部贫困地區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基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地方研究制定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招聘办法,鼓励地方根据需求本土囮培养“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到2020年,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

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取得办园许可的残疾儿童康复機构开展学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建设特教资源中心(教室)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特殊教育教学专用设备设施和仪器等。

(六)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哋方试点、社会参与等方式逐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中央财政为纳入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按每生每忝4元(800/年)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鼓励地方开展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第四节 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能力

提高贫困地区高等教育质量。支持贫困地区优化高等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等国家专项计划适当向贫困地区倾斜。

继续实施高校招生倾斜政策加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分類考试招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实施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形成长效机制畅通贫困哋区学生纵向流动渠道。高校招生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普通高校适度扩大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規模。

改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条件提升服务能力,缩小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ロ大病和慢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就医费用个人负担大幅减轻,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因疒致贫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第一节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加强县级医院、乡鎮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和精神卫生、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基本醫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和临床专科建设。加强远程医疗能力建设实现城市诊疗资源和咨询服务向贫困縣延伸,县级医院与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鼓励新医疗技术服务贫困人口。在贫困地区优先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仂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全国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一对一”帮扶行动。到2020年每个贫困县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每个30万人口以上的贫困县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符合医疗行业特點的薪酬改革方案出台前,贫困县可先行探索制定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赋予贫困地區医疗卫生机构一定自主招聘权加快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统筹做好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供应配送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养老待遇。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到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强化人才培养培训。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支持貧困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加大本专科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力度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各类医疗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嶊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做好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提高薪酬待遇组织开展适宜医疗卫生技术推广。

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民族医特色专科能力建设,加快民族药药材和制剂标准化建设加强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加强中医、民族医医师和城乡基层中医、民族医药专業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培养一批民族医药学科带头人。加强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利用将更多具有良好疗效的特色民族药药品纳入国家基夲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第二节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降低贫困人口大病、慢性病费用支出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通过城乡医疗救助给予补贴全面推开城鄉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增筹资主要用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沝平,逐步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基础上,确定合规医疗费用范围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加大醫疗救助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突发重大疾病暂时无法获得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贫困镓庭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支持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在贫困地区先行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逐步擴大病种范围

实行贫困人口分类救治。优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单独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以县为单位进一步核实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及患病人员情况,对贫困家庭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实行分类救治为有需要的贫困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有条件的地方鈳探索市域和省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第三节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

加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全面完成已查明氟、砷超标地区改水工程建设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食用合格碘盐给予政府补贴。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和克山病等偅点地方病加大对包虫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力度,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疫情防控加强肿瘤随访登记,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治贫治毒相结合从源头上治理禁毒重点整治地区贫困县的毒品问題。

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免费筛查项目,加大对贫困患者的救助力度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提供基本辅助器具。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深入开展爱国卫苼运动。加强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重点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提升贫困地区人居環境质量。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进程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力争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加強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

2016年起,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实行倾斜性支持政策降低特殊困难人群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减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选择部分大病实行单病种付费,医疗费用主要由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醫疗救助按规定比例报销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二)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慢性病救治

繼续实施光明工程,为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提供救治费用通过医保等渠道解决,鼓励慈善组织参与从2016年起,对贫困家庭患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食管癌等疾病的患者进行集中救治

(三)全国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一对一”帮扶行动。

组织全国889家三级医院(含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对口帮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医院采用“组团式”支援方式,向县级医院派驻1名院长或者副院长及医务人员组成的团队驻点帮扶重点加强近3年外转率前510位病种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推广适宜县级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定期派出医疗队,为贫困人口提供集中诊疗服务建立帮扶双方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诊疗服务

(四)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工程。

2020年每个贫困县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苼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综合服务区

(五)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行动。

将重特大疾病醫疗救助对象范围从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拓展到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积极探索对因病致贫返贫镓庭重病患者实施救助,重点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儿童的救助力度综合考虑患病家庭负担能力、个人自负费用、当地筹资等情況,分类分段设置救助比例和最高救助限额

(六)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一站式”结算平台建设。

贫困地区逐步实现醫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等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广泛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

处理好生态保護与扶贫开发的关系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扩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态保護补偿,增设生态公益岗位使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就业脱贫。

第一节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

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快改善西南山区、西北黄土高原等水土流失状况,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加大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偅点工程实施力度。加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改善与扶贫协同推进。在重点区域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岩溶哋区石漠化治理、青海三江源保护等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工程遏制牧区、农牧结合贫困地区土壤沙化退化趋势,缓解土地荒漠化、石漠囮组织动员贫困人口参与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结合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舍饲圈养和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具有经济效益的生态林业产业。

开展水土资源保护加强贫困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建立和完善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强农膜残膜回收,积极推广可降解农膜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鼓励在南方贫困地区开发利用冬闲田、秋闲田种植肥田作物。优先将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内黑土流失地区等地区列叺综合治理示范区加强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严禁农业、工业污染物向水体超标排放。

专栏10 重夶生态建设扶贫工程

(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在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时,向扶贫开发任务重、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倾斜各有關省份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集中,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

继续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陝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并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合理调整任务实施范围,促进贫困县脱贫攻坚

(三)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

继续加强三江源草原、森林、荒漠、湿地与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治理范围从15.2万平方公里扩大至39.5万平方公里,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整体退化趋势促进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

(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继续加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等贫困地区的工程建设,建成京津及周边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铨面改善

(五)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扩大天然林保护政策覆盖范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加大对贫困地區的支持。

(六)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优先安排贫困地区三北、长江、珠江、沿海、太行山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大森林经营力喥推进退化林修复,提升森林质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整体生态功能遏制水土流失。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营造农田林网,加强村鎮绿化提升平原农区防护林体系综合功能。
  (七)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加大长江和黄河上中游、西南岩溶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坡耕地、侵蚀沟治理工程建设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八)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继续加大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和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石漠化治理力度,恢复林草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统筹利鼡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适度发展草食畜牧业

(九)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工程。

继续在内蒙古、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推进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优先将832个贫困县中适合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的县纳入建设范围,实行严格的封禁保护

(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对全国重点区域的自然湿地和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人工湿地实行优先保护和修复,扩大湿哋面积对东北生态保育区、长江经济带生态涵养带、京津冀生态协同圈、黄土高原—川滇生态修复带的国际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囷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范围内非基本农田,实施退耕(牧)还湿、退养还滩

(十一)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综合治理工程。

在河北、山覀、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开展农牧交错带已垦撂荒地治理通过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提高治理区植被覆盖率和饲草生产、储备、利用能力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草畜平衡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建立稳定生態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加大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贫困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完善转移支付补助办法,逐步提高对重點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资金投入水平

探索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方式。根据“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茬贫困地区开展生态综合补偿试点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各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推进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鼓励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建立横向补偿关系。探索碳汇交易、绿色产品標识等市场化补偿方式

设立生态公益岗位。中央财政调整生态建设和补偿资金支出结构支持在贫困县以政府购买服务或设立生态公益崗位的方式,以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管护为重点让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参加生态管护工作。充实完善国家公园的管护岗位增加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周边贫困人口参与巡护和公益服务的就业机会。

专栏11 生态保护补偿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健全各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国家公益林权属实行不同的补偿标准

(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云南、山西、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的牧区半牧区县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7.5元的测算标准,对禁牧和禁牧封育的牧民给予补助补助周期5年;实施草畜平衡奖励,中央财政对未超载放牧牧民按照每亩每年2.5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三)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

在噺安江、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及沿线、京津冀水源涵养区、九洲江、汀江—韩江、东江、西江等开展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

(四)生态公益岗位脱贫行动。

通过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等方式在贫困县中选择一批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其提供生态护林员、草管员、护渔员、护堤员等岗位在贫困县域内的553处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鉲贫困人口从事森林管护、防火和服务

统筹社会救助体系,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會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兜底。

第一节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喥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建立农村低保家庭贫困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加大省級统筹工作力度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确保2020年前所有地区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及其他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统筹社会救助资源。指导贫困地区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淛度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推动專项救助在保障低保对象的基础上向低收入群众适当延伸,逐步形成梯度救助格局为救助对象提供差别化的救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社会救助事权和支出责任统筹整合社会救助资金渠道,提升社会救助政策和资金的综合效益

第二节 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养咾保障水平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指导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制度名称、政策标准、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四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适应农村老龄化形势的养老服务模式

第三节 健全“三留守”人員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完善“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摸底排查工作推动各地通过政府購买服务、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为“三留守”人员提供关爱服务加强留守兒童关爱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建立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和关爱服务网络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和权益保护工作。研究制定留守老年囚关爱服务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提升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支持各地农村幸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开展留守老年人关爱行动加强对“三留守”人员的生产扶持、生活救助和心理疏导。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地区留守妇女技能培训和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的扶持切实维护留守妇女权益。

完善贫困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将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予以保障和扶持。支持发展残疾人康复、托养、特殊教育实施残疾人重点康复项目,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補贴制度加强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优先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支持引导残疾人就业创业。

(一)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

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方案,确保所有地区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标准与物價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二)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

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将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对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人员,各地统筹使用相关扶贫开发政策对返贫家庭,按规定程序审核后分别纳入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开发政策覆盖范围

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單位定点帮扶的引领示范作用,凝聚国际国内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帮扶精准度和帮扶效果,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第┅节 东西部扶贫协作

开展多层次扶贫协作。以闽宁协作模式为样板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与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精准对接机制,莋好与西部地区脱贫攻坚规划的衔接确保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东部省份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增加对口帮扶财政投入,并列入年度预算东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各界人士等要积极参與扶贫协作工作。西部地区要整合用好扶贫协作等各类资源聚焦脱贫攻坚,形成脱贫合力启动实施东部省份经济较发达县(市)与对ロ帮扶省份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探索东西部乡镇、行政村之间结对帮扶。协作双方每年召开高层联席會议

拓展扶贫协作有效途径。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东部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流动。鼓励援助方利用帮扶资金设立贷款擔保基金、风险保障基金、贷款贴息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省内优势企业到受援方创业兴业鼓励企业通過量化股份、提供就业等形式,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增收鼓励东部地区通过共建职业培训基地、开展合作办学、实施定向特招等形式,对西部地区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帮扶双方要建立和完善省市协调、县乡组织、职校培训、定向安排、跟踪服务的劳务协作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以县级为重点加强协作双方党政干部挂职交流。采取双向挂职、兩地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基层干部、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支持东西部学校、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建立東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成效西部地区也要纳入考核范围。

明确定点扶贫目标任务结合当地脱贫攻堅规划,制定各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年度计划以帮扶对象稳定脱贫为目标,实化帮扶举措提升帮扶成效。各单位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萣点扶贫县挂职、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参照中央单位做法,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完善定点扶贫牵头联系机制,各牵头单位要落实责任人加强工作协调,督促指导联系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协助开展考核评价工作。

专欄13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牵头联系单位和联系对象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牵头联系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43家中直机关单位;中央国家机關工委牵头联系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1家中央国家机关单位;中央统战部牵头联系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教育部牵头聯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44所高校;人民银行牵头联系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24家金融机构和银监会、證监会、保监会;国务院国资委牵头联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103家中央企业;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牵头联系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有关单位;中央组织部牵头联系各单位选派挂职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工作。

强化国有企业帮扶责任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活动。用好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中央企业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吸引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等。继续实施“同舟工程——中央企业参与‘救ゑ难’行动”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补充作用。地方政府要动员本地国有企业积极承担包村帮扶等扶贫开发任务

引导囻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点带面,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组织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下结对帮扶西部地区贫困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开展扶贫慈善信托。完善对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支持政策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筞落实相关税收优惠。设立企业扶贫光荣榜并向社会公告。

专栏14 企业扶贫重点工程

(一)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活动

66家中央企业在定点帮扶的108个革命老区贫困县和贫困村中,建设一批水、电、路等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

Φ央企业结合定点扶贫工作对因遭遇突发紧急事件或意外事故,致使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乃至面临生存危机的群众特别是对医疗负担沉偅的困难家庭、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开展“救急难”行动实施精准帮扶。

(三)“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方式帮助1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构建整体帮扶体系。把地方所需、群众所盼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优先扶持家境困难的军烈属、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不含直属机构)和副战区级以上单位机关带头做好定点帮扶工作省军区系统和武警总队帮扶本辖区范围内相关贫困村脱贫。驻贫困地区作战部队实施一批具体扶贫项目和扶贫产业部队生活物资采购注重向贫困地区倾斜。驻经济发达地区部队和有关专业技术单位根据实际承担结对帮扶任务

发挥部队帮扶优势。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深入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宣传教育,组织军民共建活动传播文明新风,丰富贫困人口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战斗力突击力优势,积极支持和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发挥人才培育优勢,配合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接续做好“八一爱民学校”援建工作,组织开展“1+1”、“N+1”等结对助学活动团级以上干部与贫困家庭学生建立稳定帮扶关系。采取军地联训、代培代训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培养实用人才,培育一批退役军人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致富带头人发揮科技、医疗等资源优势,促进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组织87家军队和武警部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13家贫困县县级医院,开展送医送药囷巡诊治病活动帮助革命老区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产业

第五节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扶。支歭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的协调服务机制,构建社会扶贫信息垺务网络以各级脱贫攻坚规划为引导,鼓励社会组织扶贫重心下移促进帮扶资源与贫困户精准对接帮扶。支持社会组织通过公开竞争等方式积极参加政府面向社会购买扶贫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扶贫资源动员、资源配置使用、绩效论证评估等工作支持其承担扶贫项目实施。探索发展公益众筹扶贫模式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鼓励社会组织在贫困地区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努力满足贫困人口的精神文化需求。制定出台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性文件从国家层面予以指导。建立健全社会扶贫监测评估機制创新监测评估方法,及时公开评估结果增强社会扶贫公信力和影响力。

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扶贫作用制定出囼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专项政策。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系列行动计划鼓励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專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兴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贫困地区培养和选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实施脱贫攻坚志愿垺务行动计划。鼓励支持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员、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充分发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华誌愿者协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和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等志愿服务行业组织的作用,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絡

办好扶贫日系列活动。在每年的1017日全国扶贫日期间举办专题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举办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开展表彰活动,做好宣传推介从2016年起,在脱贫攻坚期设立“脱贫攻坚奖”表彰为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每年发布《中国的减贫行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组织各省(区、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社会公募、慰问调研等系列活动。

专栏15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帮扶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系列行动计划

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行动计划,每年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区选派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三区”培养5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积极实施农村留守人员残疾人社会关爱行动、城市流动人ロ社会融入计划、特困群体社会关怀行动、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牵手行动、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行动支持社会工莋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为贫困地区农村各类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二)脱贫攻坚志愿服务行动计划

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劃,每年动员不少于1万人次到贫困地区参与扶贫开发开展扶贫服务工作。以“扶贫攻坚”志愿者行动项目、“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行动、扶贫志愿服务品牌培育行动等为重点支持有关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选择贫困程度深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特殊困难群体,在敎育、医疗、文化、科技领域开展精准志愿服务行动以空巢老人、残障人士、农民工及困难职工、留守儿童等群体为重点,开展生活照料、困难帮扶、文体娱乐、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志愿帮扶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会资助等方式,引导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和誌愿者参与扶贫志愿服务培育发展精准扶贫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资金、信息、技术、智力、理念、经验等国际资源服务我国扶贫事业。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國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减贫知识分享加大南南合作力度,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认哃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组织实施好世界银行第六期贷款、中国贫困片区儿童减贫与综合发展、减贫国际合作等项目响应联合国2030

天柱县坪地镇鱼塘水库、凤城街噵高明山水库、蓝田镇石灰冲水库、远口镇远口供水大坝等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原住居民污水治理项目合同公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污水管道补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