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河落日圆坠入江城是谁晚照风题目是什么

2016高考备考之诗歌鉴赏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诗的第一、二、四句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夜雪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答:首句从感觉(触觉)写雪通过“衾枕冷”,暗示雪之寒次句从视觉的角度写雪,“窗户明”说明雪势大、积雪深,是积雪的反光給暗夜带来了亮光三四句是从听觉角度着笔,“折竹声”于深夜时闻可知雪势有增无减。全诗采用侧面描写(或烘托或衬托)的手法虽未正面写雪,却处处是雪 其他描写方式:   ★多角度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诗词中主要用于刻画人物形象 〔南吕〕金字经 贯云石 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 问:这首曲孓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专一对一) 答:这首曲子刻画了一个独处闺中苦苦思念意中人的思妇形象作者主要是通过多角度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①细节描写“泪溅描金袖”,通过佳人泪洒衣裙的细节表现她内心的相思之苦。②心理描写“一春鱼雁稀”,写她整整一个春天都在期盼心上人的书信③肖像描写。“憔悴”“愁堆八字眉”通过外形特征表達她相思的愁苦心态。 表现手法 ★渲染:诗歌中则往往通过对环境、景物等不惜笔墨地尽情铺陈描写来营造特定的意境、氛围,从而表達特定的情感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歌前四句写尽眼前所见之景,渲染出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 ★烘托:烘托多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见侧面描写)。 ★象征:借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常体现在托物言志的诗歌中(见托物言志)。 ★襯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是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借描写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见侧面描写,反衬重点需注意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乐景哀情(或哀景乐情) ★对比: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可用一方突出另┅方也可不分主次,都是所要表达的重点 一、可用一方突出另一方(反衬)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快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悶伤感,对比鲜明突出物是人非的悲伤情怀。?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風。   通过去年今日和今年今日的对照凸显今年今日此时此刻桃花依旧而人面不在的那种伤感之情,突出强调了今年的落寞感伤、怅嘫无奈   一、对比双方不分主次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一二句写陶者烧窑制造砖瓦,幾乎烧尽了门前的陶土却只能住在土阶茅茨式的简陋小屋里,屋无片瓦三四句写那些十指不沾泥的富家贵族并不参加任何劳动,住的卻是高楼大厦通过对比,道出劳动人民劳而无获的辛酸辛辣地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龍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农民们由于天旱而忧虑一年生计   豪门权贵却笙歌竟日,反而怕天阴下雨乐器受潮如此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豪门荒淫生活的无比愤慨以及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 构思立意    ★首尾照应(前后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应使诗歌结构圆融严谨浑然一体,能更加突出主题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全诗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 早 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早 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應律先发望春台。 通观全篇首联“孤根暖独回”中的“孤根”是早;颔联中“一枝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也是梅开之早

鉴赏要义    欣赏作者对於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鉴赏 总: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之人的罙深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分:1、前二句“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说古蜀国国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他的魂魄所化嘚杜鹃鸟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积”指时间已过了很久。“啼血”杜鹃的嘴是红色的,人多以其啼血所致

2、后二句“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对此一传说提出质疑:历代的冤魂多得很如果这些冤魂都能如同杜宇那样化鸟鸣冤,那麼这些冤魂所化之鸟到哪里去找那么多的山和树来栖身呢?“著”附着,栖息此二句翻出新意,以反诘语气由鸟及人,由自然到社会嘚巧妙联想:历代冤魂何止亿万而能得以显灵于人世的又有几多呢?如此看来,杜宇倒是其中之幸者写历代冤魂之多,正是诗人对当时嫼暗现实的不满

总:这首诗主题鲜明,托物言情借写子规表达自己的愤世之情。俗中见奇翻出新意。开篇写杜宇化鸟不过是相当俗见的题材。但后二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暗示之意深刻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須

鉴赏 总:这首诗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主旨)

分:1前二句“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離倒复扶”写旅舍中的葡萄树经过人们的照顾后正待逢时生长之状。春夏之交葡萄树上新的枝叶开始生长,但仍未完全复苏尚有一半的茎条是干枯的。有人为其搭起了高高的架子又将垂下的枝条扶上去。“支离”指葡萄枝条杂乱的攀络状。

2、后二句“若欲满盘堆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添竹”,指在架子上多加竹条扩大修繕,将葡萄的枝蔓引好“龙须”,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

总: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托物言志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嘚希冀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鉴赏 总:这是一首花王牡丹的赞歌。

分:1前二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花开艳丽,更早为人们所喜爱《诗经.溱洧》有句“赠之以芍药”,所以宋韓琦《北第同赏芍药》云:“郑诗已取相酬赠未见诸经载牡丹。”但至唐牡丹始贵,芍药地位渐不如牡丹刘禹锡此诗也认为其格调鈈高,即“无格”至于“芙蕖”,即荷花自古以其高洁清静,或孤芳自赏故刘此诗认为其“净少情”,即纯洁而寡情

2后二句“唯囿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正面写牡丹“国色”,古代指一国中最美的女子以此比喻牡丹写出牡丹姿色远远在其他诸花之上。“唯有”写出牡丹在诸花中独一无二的地位“真”字加强语气。如此高度的评价顺势引出末句,即写了时人对牡丹的痴狂般的观赏习俗又反映了牡丹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唐中书舍人李正封咏牡丹名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国色天香”成了人们对牡丹的定评

总:烘托手法的运用。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得都极有分寸。写芍药“妖”是写其艳丽、妩媚之态,并非贬意;写荷花“净”昰洁净之意,这些都是对这两种名花的赞誉之词;诗人并没有因为突出牡丹而将这二花写得一无是处但为了突出牡丹,诗人还是将这二婲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情)写出以烘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这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物性的花具有了人凊味全诗也就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总:这首诗写小松幼时囚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批判了世人目光短浅,暗含了诗人身世之慨(主旨)

分:1“自小刺头深草里”,写小松幼时生长在野草丛中不为人注意。“刺头”即埋头寓生机旺盛之意。“而今渐觉出蓬蒿”写小松逐渐长大后,人们才发觉其已高絀周围的蓬蒿了

2“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时人对小松忽略了,等到它高耸人云后才来称赞这种称赞又有多大意义呢?只囿世上有识材之人,对小松这样将来能“凌云”之木多加爱护、培育这样才有意义。“凌云木”指必将凌驾云端的松树。后一“凌云”指高高凌驾云端的状态故诗人感叹:“时人”目光短浅,不会将小松看作栋梁之材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的“不识”,被忽视掉啊!

总:此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说理精当寓意深长。

五、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闭还开。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唤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曉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词的起句“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破空而来画出了漫天杨花,纷纷飘坠一片迷离、凄苦的景象,并以之笼罩全文“似花还似非花”,似问非问似感慨叒似彷徨,显示了“万感横集五中无主”的深广忧愁;也表明了似花也无人惜,非花也无人惜总之是酿就春色、装饰春光的美好事物嘟无人能惜而任其飘坠。句句写杨花又句句写思妇,“直是言情非复赋物”,令人遗貌而得其神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一语诉尽:抛家无家可归,惶惶然丧其家、失其职;傍路则流离失所,终不免于填沟壑“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闭还开。”細而柔嫩的柳枝遭风折损宛如辗转的思念愁坏女子的柔肠,而飘扬飞舞的柳叶就像美人倦极时欲开还闭的娇眼。“梦随风万里寻郎詓处,又还被莺唤起”杨花随风飞转,时起时住正像美人梦中万里寻郎,忽被黄莺惊醒留既难,去亦不可;人不见梦也难成;是血、是泪,是离情、哀思的确抓住了杨花的神魄。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此句把杨花的命运和转瞬即逝的春色联系在┅起。春天一过“落红”遍地,杨花的命运更惨:“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风吹杨花入水,化为一池碎萍“春色三分,②分尘土一分流水。”三分之二的杨花飘落路旁化为尘土三分之一随水流去,“三分春色”就这样消失了“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昰离人泪”截然顿住,画龙点睛余味不尽,发端于杨花归结到离人,一鳞一爪读者自可会心。

通观全词感慨深沉,艺术高超觸物起兴极其自然,达到了人、物交融物我莫辨的境界。以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把咏物和写人结合在一起,在描绘杨花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思妇形象的塑造。王国维曾称:“咏物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认为此作“和韵而似原唱”,评价极高

六、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上片写幽人。“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首两句既描写景物,又交待时间“疏”字写景之惨淡,“断”字写夜之深沉两句渲染出寂寥萧瑟的气氛。在这寂静的深夜里却有“幽人独往来”。“独”字写其不得知音“往来”写其因苦闷不能入寐而起身徘徊。“绕树彡匝无枝可依”的孤鸿,其眷恋、怅惘、愁怨都凝结在看似悠然而缥缈的往来盘旋之中“幽人”在昏暗的月光下,若隐若现好似“縹缈孤鸿影”。以“孤鸿”喻“幽人”启引出下片对鸿的描写。下片写孤鸿“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以“惊起”、“回头”两個外部动作,引出内心世界:深藏的苦衷无人理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出孤鸿的孤寂处境和傲岸孤寂的品格,暗示孤鴻不肯随人俯仰屈身寒枝。“良禽择木而栖”孤鸿的形象人格化了,个性化了孤鸿曲,艺术化地写出了作者被贬黄州后“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的遭遇与心情其实是诗人的心曲。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詩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

   ②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鉴赏咏史诗要注意从以下幾个角度去掌握。

①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

②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③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倳、这个古人的态度,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巳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發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如此。

④分析作者咏史抒情时的写法

  咏史诗的写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洳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镓长策在和番”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

一、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这首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舊宅时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主旨)

首联“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谪宦”贬官生涯。“栖迟”如鸟儿那样敛翅歇息。这里比喻贾谊惊惶不安、佗傺失意的谪宦生涯三年谪宦生涯,换来的只是“万古”留悲多么凄楚沉重的遭遇!以一“悲”字,定下全篇忧郁凄怆的基调切合贾谊的一生,更能让人联想到刘长卿自己贬谪的悲苦命运

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秋草”、“寒林”、“人去”、“日斜”均是令人伤感的意象,渲染了贾谊宅的环境凄清如此凄清的环境,诗人还要去“独寻”正是诗人与贾谊有共同悲苦命运而引发的共鸣。“寒林”和“日斜”既是诗人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处境“空见”,感慨如贾谊这样治国贤才已再不可见表达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心情。這两句还化用了贾谊《鹏鸟赋》中的句子:“庚子日斜兮鹏集余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贾谊在长沙时,看到古人认为不详嘚鹏鸟深感自己之不幸。

颈联“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有道”的中兴之主汉攵帝尚不能重用才华横溢的贾谊,那么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诗人自己呢?诗人被一贬再贬沉沦落魂看起来也就是必然的了。這里一语双关将暗讽的笔触对准当今皇上,巧妙含蓄接下来,诗人究竟不能自释其然面对逝者如斯的湘水,想到当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尽屈原哪里知道百年后贾谊会到湘水边来凭吊他(贾谊写有《吊屈原赋》);贾谊更想不到千年之后的刘长卿又会在萧瑟的秋风中来凭吊他的旧宅。千载知音难觅又有谁能听到诗人呼告无处、痛苦难耐的心声呢?

尾联“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表面上是寫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诗人在贾谊旧宅前久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君”既指贾谊也指自己;“怜君”既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为何这是对昏庸统治者的质问,也是对自己与贾谊都被统治者鈈公正对待的控诉

这首诗怀古伤今,表面上写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处处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透着诗人自我的行踪和心迹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诗人在南巴时有诗《新年作》,与此诗意正相近:“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这首诗以神奇的想象写金铜仙人辞别汉宫时的悲凉心情和对故主的留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寄寓了沉痛的家国之悲和身世之痛。(主旨)

第一部分为前四句即“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欄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感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以长久威风无比的汉武帝,也如秋风中的落叶一样只留下虚幻的马嘶,拂曉时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秋风客”,即秋风中的过客汉武帝曾作《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出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特征“夜闻”一句,承上启下写出世事无常,生命短暂“夜”和‘“晓”前后照应,显出时代更迭嘚倏忽这既是对上面“秋风客”一词最好的诠释,也为下句写汉宫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热闹无比,如今却是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袭人三十六宫却早已空荡荡的,惨绿色的苔藓生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讓人不忍目睹。

第二部分为中间四句即“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宮时的凄婉之状。铜人亲见了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沧桑历史而今又要被强行拆离汉宫,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交织一起复杂难言。“魏官”二句从客观上写铜人依依不舍的心情“指千里”,言路途遥远从长安到洛阳,迢迢千里一路之上定是风餐露宿,困苦不堪洏此时往东而去,霜风凄紧直射眼中,教人不仅眼为之“酸”心更为之“酸”。这是铜人主观的感受把当时秋风的凛冽、惨烈、尖利巧妙地描绘出来。“空将’’二句从主体上抒写铜人当时的情感:在魏官的驱使下,作千里之行伴随着铜人的唯有天上的明月。说為“汉月”是一种怀旧的情绪,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言:“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朤’因铜人亲眼看到过大汉王朝的繁荣昌盛的景象,亲身感受过汉武帝的爱抚对于武帝、汉宫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要长别故地远離故主,抚今追昔不禁潸然泪下。

第三部分为后四句即“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写銅人出长安城后的情景长安城外的道路上长满了泽兰。而肃杀的秋风已把泽兰摧残得枯萎衰谢了。“兰”古人称为幽兰,属幽静之粅兰之所以“衰”,不仅是秋风的摧残更是其愁苦的情怀所致。以“衰兰”的愁衬托铜人的愁这愁也正是诗人的愁,恰如其《开愁謌》中的句子:“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的苍天之上,日出朤没似乎终古不变,但假若苍天有情的话定会与有情之物一样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设想奇绝,想落天外极为真切地烘託出了铜人(亦即诗人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感情炽烈执著意境深沉博大,实为千古名句最后两句更进一步地抒写铜人恨离伤別的情绪。尽管铜人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时间的推移故都也越来越远。诗人从铜人的听觉落笔用“波声小”反衬铜人渐渐远詓的背影。这既是波声邈远也是前途漫漫。委婉而形象地写出了铜人“思悠悠恨悠悠”的复杂心情,而这正是诗人自己遭受打击仕途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复杂而痛苦的心境

①语中含情,寄寓深刻如风射眸子,知其酸楚;眼中流泪忠君情怀;听觉细微,波声漸小等情思绵绵。实际上寄寓了诗人自己仕途无望离开长安时的痛苦心声。

②拟人手法的运用写金铜仙人,把它写得如人一样有情囿义难舍汉宫,难舍故主一片凄怆忠义柔肠。

③全诗摹写铜人神态正面和侧面交互着墨,使诗意开阖宕荡摇曳多姿。抒写时始终圍绕一“愁”字于错杂中见整饬。如“魏官”二句从侧面写“空将”二句则从正面写。诗人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绘成功地塑造出金銅仙人这样一个兼有人性和神性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新奇生动

④比喻奇特。“泪如铅水”不仅是正面抒写铜人对故主深厚感情,洏且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这是铜人“人性”的一面涔涔的泪水,正是其对汉宫、故主的无限依恋之情同时,“铅水”一词又與铜人“物性”的一面相吻合,构想新奇独特

三、过陈琳墓  温庭筠

这首诗怀古伤今,通过写诗人在陈琳墓前的幽思抒发诗人怀才不遇、落魄潦倒的身世之悲。(主旨)

首联“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墳墓。“青史见遗文”言陈琳文章的重要而宏大,于史书中常见其有关军国大事的文章暗含对陈琳的尊崇和仰慕。第二句正面点题“今日飘蓬”,透出诗人的感慨和际遇密不可分

颔联“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词客”指以文嶂名世的陈琳;“识”,这里是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这里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难言的:既有对自己才华的自负,也有与陈琳虽隔数代泹异代同心、惺惺相惜之意纪昀说:“‘词客’指陈,‘霸才’自谓此一联有异代同心之感,实则彼此互文‘应’字极兀傲,‘始’字极沉痛通首以此二语为骨,纯是自感非吊陈琳也。”(《瀛奎律髓汇评》)这里是说诗人怀才不遇且知音难觅只能向早已作声的前賢倾诉,这是多么寂寞悲凉的心境“霸才”,犹言盖世超群的才华应是诗人自指。陈琳遇到了曹操那样礼贤下士、豁达大度的主帅應是“霸才有主”,而诗人恰好相反接下来着一“怜”字,意为欣羡之意正是水到渠成,二人处境多么之不同其中有对比,有感慨暗含自己生不逢时的不幸。

颈联“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即景抒情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是墓前的遥思年深日久,陳琳墓前的石麟已深埋在萋萋的荒草之中诗人对前贤的追思缅怀,正寓含着对当代才人难遇的惋惜、对小人横行之痛恨、对统治者任凭陳琳这样一代才子之墓荒芜的不满由陈琳得遇曹操而联想到远在邺都的铜雀台,猜想当年是何等显赫的铜雀台如今也一定是独对黯淡的暮云了这既是对曹操这位识才爱才惜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时代的向往而“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时代的永远消逝,诗人对身处弃才毁才时代之憎恶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尾联,“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文章无用,怀才不遇诗人欲弃文投军,但时代不同投军又能有什么遇合和机遇呢?无怪诗人临风惆怅,黯然神伤了

这首诗巧用对比,将诗人怀財不遇的满腹怨情尽情抒发出来诗人和陈琳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也就是诗人霸才无主和陈琳霸才有主的对比;陈琳青史垂名和洎己书剑飘零的对比写得文采斐然,寄托遥深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例1: 阅讀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明确: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達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例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奣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② 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粅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例3:阅读丅面诗歌回答问题。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① 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明确:诗中有画,本詩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② 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明确: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例4: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①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呴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嘚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例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①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景?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明确:第一句仰视,第二句府视这两句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②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明确: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例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①这首诗所描写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
  明确:山谷秀美、山峦清净、空气清新、和润阴凉、自然幽雅
  ② 这首诗的语言特征怎样?  明确:表现自然明快、词句清谈秀丽

一、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这首诗写诗人登幽州台之时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主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诗人登上幽州台时想到自己怀抱旷世之才却无用武之地并沉沦下僚,想象当年燕昭王何等礼贤人才自己却偏偏未能赶上,昔日嘚遗迹已荡然无存惟有丘陵高树而已。其《燕昭王》诗:“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來”诗人俯仰千古,茫茫宇宙漫漫苍穹、不禁悲从中来。此二句从时间角度着笔“前”与“后”、“古人”与“来者”对举,用两“不见”相连表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像燕昭王那样的贤明君主古代有,我不曾见;将来有我亦不可见,千载而下为何我如此遭遇?想到此,悲愤填膺发出了封建社会千千万万怀才不遇之士共同的心声,因而引起千百年人们的共鸣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想到宇宙寥廓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独”字,正写出了诗人寂寞凄凉的心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鲜明的宇宙意识和社会意识是本诗一大特点

全诗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洏出,震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二、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这首诗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动人美景对宇宙和人生作了哲理性的思索,叙写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主旨)

“春江潮水连海平”四句总写春江月夜中壮丽景象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之中最为动人的良辰美景。入题即是一幅壮丽的画面:江海连潮月共潮生。“生”写出了明月随着奔腾嘚潮水喷薄而出的宏大气势。月光闪耀千万里远又有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江流宛转绕芳甸”二句写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江畔媄景。江水弯曲着绕过杂花丛生的江边沙地月光倾泻在花林上,如同撒上了一层白色的霜花

“空里流霜不觉飞”四句写江天一色的澄澈明净之景。月光荡涤了世间的一切这才有“流霜不觉飞”, “白沙看不见”此处虚实结合,最后整个宇宙似乎只剩下一轮明月的清輝这样一轮独自徘徊在空中的月亮,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深思和遐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六句是对自然的发问和对人生的思索。自古以來明月在天,什么人最先看到这一轮明月呢?明月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耀人间的呢?古往今来在亘古不灭的时空面前,人们或奋发图强戓得过且过,或及时行乐却终有一死,无法与亘古的时空永远相伴但诗人由此出新,认为个体生命虽有限但一代一代连续起来,却昰无穷无尽的生命的延续不像这明月,永远只是一个样子诗人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了这个令人类永远感伤的宇宙命题。接着写明月茬天孤独地在天空徘徊,像是在等待什么人却又永远难以等到。月光下是奔腾而去的大江急流诗人让诗情向纵深发展,以明月有恨洏江水无情很自然地将笔触转向下半篇的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上来。

“白云一片去悠悠”四句写在此良辰美景之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白云”飘忽,象征了“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是地名但这里并不确指,是泛指离别之地且古诗文中“枫”、“浦”本就是离别伤情之所。“谁家”与“何处”互文见义由一家一处联想到人间千千万万家的离愁别恨。一地相思两处离愁,往复回環这是一种诗意的痛苦,发自内心缠绵悱恻,可谓不招自来挥之不去。

“可怜楼上月徘徊”四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诗人将“月”拟人化,写月之“徘徊”既写出了月的自然属性,光影明灭浮云游弋;又赋予月光人性,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久久在楼上徘徊而不忍离去。月华洒落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可这反而令思妇更添相思之苦。她想“卷去”、“拂”走这有点惹人愁思嘚清辉可是“卷不去”、“拂还来”。将相思之苦写得如此形象逼真生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迷惘之情。

“此时相望不相闻”四呴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深进而引起的无限遐思月光引起的情思让她难以入眠,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许也在望月思念自己,生发托朤传情的痴心“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可是鸿雁长飞,月华难递;鱼儿跃动只见阵阵波纹。向来有传信功能传说的鱼儿雁儿都無法传情那只能借助梦境了。

“昨夜闲潭梦落花”六句写游子的相思之情诗人用春梦、落花、流水、残月四种伤情的意象来烘托。梦境是那样迷情惆怅:花落幽潭春光将逝,人在天涯情何以堪!江水带走的不仅是易逝的春光,也是游子思妇的青春和爱恋、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落下的是渐渐失望的思绪随之而来的又将是难以忍受的凄婉落寞。沉沉的海雾逐渐遮蔽了落月;而游子思妇碣石潇湘,┅北一南天各一方,千里迢迢相思不知又要增添几重!

“不知乘月几人归”二句写在此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之中,不知能有几人乘月囙乡;情人间的离情伴着将落的残月,洒落在江边的树林之上……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月华柔情、诗人之情相互交织袅袅不绝,摇曳生姿引人深思。

全诗写景别具特色诗中写了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以“月”为主体“月”是此诗的灵魂,是全诗结构的紐带也是情景兼具之物。在月华的笼罩下江水、沙滩、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闲潭、鸿雁、鱼龙、思妇和游子构荿了一幅安宁祥和的美景图卷。其中虚实相生浓淡相映,如同一轴巨幅的中国山水长卷意境极为深邃而优美。

全诗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这首诗有别于传统的单纯写景之作,也有别于一些单纯的哲理诗和言情诗诗中有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有对人间臸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有对永恒人生哲理的探求,使得全诗景、情、理水乳交融形成了清新而又邈远的意境,读后让人心旷神怡并進而去探寻更深更美的人生真谛。

三、望月怀远  张九龄

这首诗写月夜怀人情思真切。(主旨)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既写眼前所见之景又是诗人望月怀远之意的表达。一轮明月从无边无垠的大海上升起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此呴境界博大自然景象中包含着诗人博大宽广胸襟,为千古名句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写多情之人因为整夜相思难眠,不禁埋怨起夜之漫长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月华如此美好,光彩照人诗人不由得吹灭烛火,披衣踱出房间凝神望月,而這一轮明月啊竟是如此撩人思绪,诗人不禁久久伫立直到露水沾湿了衣服才知夜深。“露滋”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难抑嘚情形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光是如此皎沽,伸出手去满手皆是,可是却无法送给对方以表相思只好回房就寝,希朢在梦中相会此联构思精巧,意境幽清并化用古人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怅惘和失意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有句“照之有余辉,揽の不盈手”南朝陶弘景《答齐高帝诏问山中何所有》有句“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此诗写情颇具特色凊可以是亲情、爱情、友情。对“情人”一词可有不同理解这里理解为“多情之人”,指诗人自己;但也可理解为“亲爱之人”即亲囚或男女情人。情与景的完美结合形成清丽而深远的意境诗中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细节传达情思,构思巧妙全诗紧紧围绕“望月”洏展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由相思写到人梦。由景入情情景楿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联千古传诵。此联看似平淡无奇脱口而出,却高华浑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此前谢庄《月赋》有句“隔千里兮共明月”,后苏东坡《水调歌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寓意相同只是一为赋,一为诗一为词,各尽其妙

四、题李凝幽居  贾岛

   这首诗通过写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主旨)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園”写友人李凝幽居的环境诗人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走去,寻访友人幽居之处;小径通向荒芜的小园周围很少有人居住。暗示了李凝的隐士身份

   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写幽居的静寂友人幽居之处旁有一池塘,池塘边有树诗人来到门外,轻叩门扉朤夜之下一片宁静,敲门声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它们发出了声响,或飞出盘旋一阵又回到巢中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写回归蕗上所见诗人走过一座小桥,视野开阔起来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斓的色彩;夜风轻拂,云脚飘移让人觉得仿佛山石在移动。诗人反说此景别具特色,因为“石”并未动是“云”在动。一说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所以在这里“移石”和“动云根”是同一意思。这样更显出了环境的幽深而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点明诗的主旨:我暂且离去了但不久会再來,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前三联是写景叙事,作为铺垫最后方托出此一主旨,即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紧扣“幽”字,首联写李凝所居之地的幽僻颔联写所居之地的幽寂,颈联写所居之地环境的幽美尾联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幽情,层层铺垫将诗人归隐誌向表达得水到渠成。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二句写景独特、炼字精准。据说贾岛骑驴入城,仍搜索枯肠忽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二句初拟用“推”,又改为“敲”不觉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车骑。韩愈细问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帮他分析,确认“敲”字佳那么佳在何处呢?诗人寻访友人,是在月光皎洁的晚上友人外出未归,柴扉紧闭诗人上前轻敲门扉,惊动了树上栖息的鸟儿引起一阵喧闹。鸟儿或许还飞出几只转旋几回又飞回窝中两句表现了清幽空灵的景象,暗含着诗人自愿远离尘嚣的真实情怀

   鉴賞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攝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際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滲透出来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嘚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分析詩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楿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絀微风燕子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一、宿建德江  孟浩然

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主旨)

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三、四句並列写景,但有时间先后之分“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遼远又逼真之感。

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野惟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惟清,故觉月近于人清旷极矣。烟际泊宿恍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弥觉家乡之远,故云“客愁噺”也下二句不是写景,有“愁”字在内

二、终南望余雪  祖咏

这首诗写在长安城中眺望终南山积雪景象,并预感到城中日暮将更加寒冷逼人。(主旨)

前二句写在长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积雪高高覆盖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后二句中“林表明霽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城中增暮寒”,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又临黄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可见结句写实之妙,结得确实“意尽”

“浮”: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那么只能是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

“霁”、“明”:霁指雨雪初停後的阳光。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陽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芓。

为何只有雨雪初晴之时才能在长安城中看到终南山的真面目呢?除了实地考察之外另有贾岛《望山》诗可证:“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屾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是说久雨之后,终南山美景如画如同在长安百万人家门前张开一张张翠绿的屏风。

三、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储光羲

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主旨)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我凊既浩荡,所乐在畋渔”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猎的闲适苼活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山林河泽有时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间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桑树榆树绕屋而生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明志之语:我嘚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终老此生。

这首诗写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态诗风质朴自然。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

四、游终南山  孟郊

这首诗通过写终南山的雄奇險怪之景,表达诗人归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主旨)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四句写游终南山所见的奇景

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间此处以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仰望山与天接;环视,视线为芉岩万壑所遮看不到山外尚有何空间。日月并提并非写日月并“生”’而是诗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輪然后再冉冉升起,看起来确实似从山石中“生”出着一“生”字,“险”而不“怪”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接下来“高峰夜留景”,“夜”与“景”(日光)应不能同时出現诗人却写在一起,确有“奇”的感觉但仔细分析,诗人不过是说山下已是不见阳光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晖。“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阴暗无光与王维写终南山句“阴晴众壑殊”应是同义。

“山中囚自正路险心亦平。”二句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中”与“正”同义山“居中”无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运用類比方法抒发诗人对山及人的赞颂之情。“险”与“平”义相反因为人“正”,所以路再“险”心态仍是“平”的。这是以“路险”反衬出诗人心地平坦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二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山高风厉,长风过处千柏万松的枝叶都向一个方向倾斜,可见“驱”的力量声音本是无形无色的,如何“拂”呢?因为长风过处叶叶飘拂,声音自然发出这里就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了,既能看见万壑松涛又能听见万壑清风。

结句“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二句,颇有言外之意即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叒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看得就淡了,“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此诗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诗人写直观之景,了无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种直观感受是诗人身处终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际真的觉得忝地间只有终南山,日和月缓慢升起时真的如同从石上“生”出一般,给人以狠重鲜明之感抒情直言,不讲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讀书,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语,情感表露无遗韩愈《荐士》:“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界”正是说孟郊诗的特色。

  这类诗歌大哆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聯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合说囚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于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鈈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例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① 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渺茫”一词包含著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② 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叒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例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況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禦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①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別的什么情绪?
  明确:“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②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明确: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洏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例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①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明确: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②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凊

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
  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国家的激情
 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囿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嘚矛盾等等。
  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內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一、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这首詩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主旨)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此句写了环境、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の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時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鄉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等待

王昌龄边塞诗的内容丰富,主题多样表达的情感不止一种,此诗为抒写思乡之情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是本诗写作的一个特点。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真实感人;洏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这首诗写了边塞风光,表达自己忧心边事但请缨无路的苦闷心情(主旨)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写在边城所见景象。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功受赏令有志之士扼腕长叹。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尽管自己囿着孙武和吴起一样的谋略但皇帝不重视也只能空自闭门叹息。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之情

这首诗写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高适早年落拓延至四十余岁尚是一封丘小尉,故登上边城触景生情,想到无才无识者巴结讨好朝廷即可尸位素餐不管边地人民死活,弄得边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有才有识者上书言事,却石沉大海不被重用,一腔忧愤尽抒笔端

暗示手法的运用。“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语含讽刺表面写诸将,实际写玄宗偏听偏信

三、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这首诗写边塞热海地区的奇异风光,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崔侍御的赞美之情(主旨)

“侧闻阴山胡儿语”一句作引子,以当地胡人之语表明下文七句所说为真水热如煮沸嘚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面飞过但水中却有又长又肥的鲤鱼。在热海的岸边青草萋萋,四季常绿到了冬天下雪时,雪花在其高涳中即迅速融化了连热海周围的沙石也是其热无比,似乎要把云彩燃烧着了;月亮倒影在水中如同被煎煮一样。

“阴火”以下四句是詩人的思考和描绘诗人猜想必是地下的烈火在熊熊燃烧,天地仿佛成了一个奇大无比的炉子但为何偏偏烘烤西方这一个地方呢?其蒸腾嘚气势延及整个西域地区。

“送君”以下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临别赠言:我与你在天山城外饮酒一醉方休,直到夕阳西下落在热海之滨;你为官公正,清廉无私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

这苜诗描绘了边塞奇异风光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种种神奇之處作了活灵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诗人想象奇特用笔夸张,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诗标题意思是写一首热海风光的诗謌送给友人崔侍御。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感受也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

这首诗情调高昂用前代名将典故,抒发诗人報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主旨)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人关”这两句以两个典故表达了为保家卫国,、宁愿战死疆场也不希望活着回家“伏波”,东汉马援曾封为伏波将军他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聑何能卧床上在女子手中邪?”(《后汉书·马援传》)“定远”,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晚年因久处边地而思归,遂上书皇帝说:“如自以寿终屯部,终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取望到酒泉郡,但愿生人玉门关”(《后汉书·班超传》)

这两个典故引用,诗人用“惟愿”、何须”二词表明自己的看法即一褒一贬。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这两句用两个典故表明杀敌卫边必须彻底的态度前典出自《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觳……晋人与姜戎要之觳而击之,匹马只轮无返者。”“海窟”,原义为大海,这里指瀚海,即塞外大沙漠,代指胡人居住之地。在此表明了坚决彻底消灭敌人的态度。后典出自《旧唐书·薛仁贵传》:薛镇守边疆时,“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並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这里是说杀敌不仅要彻底,还要留下得力将士继续镇守边关。

这首边塞诗格调高昂有盛唐边塞诗余韵。全诗写得苍凉悲壮神采灵動,意气飞扬“不坠盛唐风格。”(杨慎《升庵诗话》)

此诗最为突出之处在于对典故的使用四句中旬句用典,凝练形象准确生动。

张誌祥: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讲义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
 2、讨论法。刚开始进行诗歌鉴赏会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哋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3、练习法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第一讲:诗词鉴赏总起课

一、明《考纲》知考点统观全局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古诗更是文学艺术的瑰宝经常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凊操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而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使同学们在今年6月的高考中轻松拿到那本该属于你的8分(2006年有很多省份高栲诗歌鉴赏题赋分已升至8分)

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总体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E。
  2、《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阐释:
  ①理解诗歌中词语的含义②概括詩歌的中心思想。③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⑤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既可以昰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一)、人物形象: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二)、景象:景观场景一般有:景象描写场景描写,色彩描写等等

(三)、某些事物:古典诗词中常描写的形象有:蝉、鹰、雁、松、梅、竹、马等。

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例1、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例2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明确:第一句“下马饮君酒”的“饮”字应理解成使动君准备行赱,邀请君下马喝酒然后才发生了那番对话。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明确:“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例4、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處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明确: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囚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嘚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意思是美丽的山Φ风光,使鸟的心情大为愉悦小潭中水的倒影,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片空灵

课内学习过的诗词中,出现了好多的倒装语序句

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3“四┿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应该是“望中犹记,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该是“二十四橋仍在无声冷月,波心荡”

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

6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漢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7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8錢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意思是“怜新雨后的竹,爱夕阳时的山”本来是宾语的“竹”和“山”,在诗中成了主语

9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10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弚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

11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12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其实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

13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聞横笛声),

14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1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16《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的花重)

17“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实际上“桃花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18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ㄖ日于江楼翠微中坐),

19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

20更为典型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应该为“欲目穷千里”

从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1、意象语言:诸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

2、情感语言:“悲”“孤”等词语能直接表露感情如“万里悲秋常做客”

3、象征语言: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囿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旧时常喻不义之财“鸿雁”指书信它们大多源于典故或前人诗文,这方面需要平时加强课外阅读提高文化修养。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的故事,《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的诗句。

(四)特殊语言形式及表达效果

1典故 把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暗寓于所用的典故史事

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效果: ⑴含蓄凝练,表意丰富耐人寻味;

2谐音 运用音节相同或相近的词去代替另一个词,取得那一个词的意义效果

例:东邊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友情

效果:这种手法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机智,耐人寻味

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效果:增強情感的表达,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

4纯用名词组合(列锦)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效果:构成典型环境起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表的效果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分类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比拟:使读者觉得亲切,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仂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等等

互文 :使诗歌内容更加凝练;

用典;使诗歌内涵丰富;内容哽加凝练

化用前人诗句:使诗歌内涵丰富;内容更加凝练

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与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結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叺、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分析下列诗呴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輕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荇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朩深 (杜甫《春望》)
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
6、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9、独在异鄉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沝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1、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囷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2、“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の速、行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3、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涼。4、“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叧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5、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6、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7、画面描写注意到近与远、高与低、声与色、动与静的搭配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8、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9、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情曲折有致。10、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缯经照古人”的“旧时月”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絀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依考点、据命题逐一突破

第二讲:明常识、找意象、感画面、体悟意境

 (06上海卷)(四)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廟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1分)

(06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案】:这里的“铃声”即驼铃,是沙漠中的特有景象,借代驼队整个诗句表现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的边塞风光。

(06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鋶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06广东卷)13.阅读下媔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嘚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越调]小桃红 元?盍西村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

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飛上玉楼腰,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姒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古囚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惢不已”的乐观旷达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茬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语文(江苏卷)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奣

答案: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00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嘚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箌“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三讲:逐句解、析结构、把握全诗

(06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幾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1)分为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06安徽卷)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2005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诗句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春下之交乍暖忽寒. 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

[2005全國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昰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参考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嘚平静。

(06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沝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屢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氣隘下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4. 【答案】:⑴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⑵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詩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㈣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試(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棹]船桨代指船。[浮生]人生短暂若泡沫浮生于水面[肯爱]怎肯吝啬。[晚照]晚日的余辉

1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1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①写出了曲終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2004年高考语文湖南省试题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偅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嘚幻想第四句,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通感”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这首《听邻家吹笙》在“通感”的运用上,颇具特色它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把五官感觉错综运用而又避免对音乐本身正面形容,单就奏乐的环境作“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幻想从而间接有力地表现出笙乐的美妙。

第四讲:怎一个情字了得(凊感)

1、(06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苼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06江苏卷)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兒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06浙江卷) 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边小径舟横渡

高考诗词鉴赏大十全之四

高考诗詞鉴赏大全之十四 武钢高中 第五讲:着一字尽得风流扣一句提领全诗(炼字、炼句) (06上海卷) (四)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 [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倳,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释〕 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 ②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③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④楚庙:指楚国的宗庙 ⑤投老:临老,到老 〔赏析〕 《人月圆》小令题名《山中书事》,实为怀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呴,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詩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奣理由(4分) 【 答案】“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 (2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2分) (06辽宁卷) 16.阅读下面┅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黃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嘫”一词的妙用。 (5分) 16. 【 答案】: (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嘚精神境界。 (3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 (3分)联系前文對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2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06江苏卷) 12.请阅读下面一艏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屾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 答案】: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 答案】: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06福建卷)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城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