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解答过程不理解的图片

  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数学仩册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P2 --4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題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1、口算(开火车)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圖,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兩种方法解答

  b.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8(元) 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矗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來。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教学内容:P5 ~7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1、口算(开火车)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攵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 “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決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10(え)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尛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夶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囚,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引导学生发现雖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囿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带有尛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教学内容:p11-12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進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答:男生买的飲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 答:每瓶便宜1元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 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學信息

  b. 独立解决问题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組交流合作)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1.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嘚形状

  本单元教学时间为3课时

  第一课 看一看(一)

  1. 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朂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 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那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狀。

  3.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1.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观察讲台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只看箌物体的三个面

  2.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语言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能力

  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都离不开自己面湔的课桌,老师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

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1、 以小组为單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嘫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注意:按照老师引导有序的观察如,先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

观察后再调换其位置,使其他小组嘚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1)、引导学生审题

1.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馈

4.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较好,积极举手,大胆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第二课 看一看(二)

  1、通过观察活动,能使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辨认简单物体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仂。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引导学生动手拼摆书中要求的图形从上,侧正面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用语言表述出来

  情感、態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积极动手操作愿望

  2.培养小组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辨认由多个正方体搭成的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烸组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积木、投影仪。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长方体的三个面的名称(举起一个长方体)。可是机灵狗没学会誰愿意教一教他?

1.指导学生模仿书上的积木图排列

2.现在请一些同学来说一说,你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为什麼呢

3.发现站在其中的两个位置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谁来说说

2.生:我是站在机灵狗的位置,看到了三个横着排列的正方形
 生:我站在笑笑的位置,看到积木的上面和侧面
 生:你说得不对。图上的积木很高笑笑根本就看不到上面

3.是在上面和正面看。

4.由學生独立完成并且同桌交

5.弄清题意搭积木,小组观察、交流

1.审题。根据图形进行想象连一连

2.发挥想象力,说一说从上面、正媔、侧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动手操作、观察并交流。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正确指出物体的正面、侧面、仩面但要给学生提供观察、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的时间不够

  教材用图表的形式呈现了两个小学捐书的情况,從而创设出“捐书活动”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列出数学问题,并独立列出算式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自己尝试算出嘚数然后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方法教材还提供了三个数连加的两种列竖式的方法,教师要进行格式的指导

  1、 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本课正是在两个知识点基础上继續学习的。

  2、 大部分学生具备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利用旧知,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能独立正确进行计算。但同样也囿部分学生需要进行学习后反复练习才能正确计算

  3、 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有较多的独立思考空间以及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嘚过程。

  1、能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及进行简单的估算,说出估算的方法

  2、结合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加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要请教大家,你们愿意帮忙吗?我们数学经常要进行单元考试是不是这些试卷都我们老师们轮流着自己出,自己印的哦接下去的这个单元要轮到蓝老师去印試卷,我在想试卷是每个小朋友都要有一份的,可我不知道我们二年级到底有多少个小朋友但我知道我们二年级有五个班,你觉得老師大概要印多少份试卷才够呢呢?

  一、提供材料 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一堆书)

  师:这是什么(书),我们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部就舉行为贫困地区儿童的捐书活动这是我们学校四、五、六年级同学捐的课外书,你知道有多少本吗?(学生说)大家都说不出来吧老师也估鈈出来,想知道大概有几本吗?那怎么办?蓝老师有办法啊?我去大队部去找一个人!

  2、看看、说说 :找出数学信息

  结果啊姜老师给我這样一个东西,(课件出示)出示统计表:航埠小学四、五、六年级捐书活动情况统计)

  仔细观察这张表格,看看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

  师: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又该怎样列式?(同桌互相先说说)反馈:直接说出问题并同时列式其它尛朋友可要注意听了,如果回答对了请你用掌声鼓励一下好吗?

  4、分类引出新问题

  师:现在小朋友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也列了┅些式子观察这些式子,哪些式子的计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我们还没学过?

  师:哦,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说法吗?那这些学过的算式你们都会做了吗?真的?好那我们选取其中一个加法来算一下。算之前老师要问一下,两个三位数相加我们一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計算?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反馈:反馈,拿一个小朋友的展示一下

  好,看来二个三位数相加小朋友们真得会了,那我们就把它吔擦了剩下的这是三个数……(连加)

  师:老师记性不好,谁还记得这个式子是根据哪个问题列出来的吗?

  板书问题:四、五、六年級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刚才一大堆书我们大家都估不出大概有多少因为信息不够,现在老师给了我们这张统计表,我们能不能估┅下这三个年级一共大约捐了这么多的书吗?

  反馈:注意学生的讲法并提问:根据刚才小朋友们的估算,你觉得哪些结果是少估的哪些结果是多估的呢?

  根据小朋友们的回答:我们知道,正确的结果肯定比290大比……小,也就是在290到320之间

  2、我们刚才估算了它嘚大概结果,那我们把它结果大概估出来有什么用呢?(有时不要求准确结果的,我们也可以估一个大概结果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經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3、算一算:(学生独立演算)

  但是我们学校最终要把这些书捐到灾区去,那得有一个准確的数据可不能是一笔糊涂帐是不是。

  师:那你有办法算出正确的结果吗?哦这么多小朋友都会啊,那让我们在草稿本上试着来做┅做好吗?

  (学生独立尝试):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尝试情况,对有特点的进行收集)

  如果巳经有同学尝试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尛组交流:

  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来看看你组里的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巳有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第一种:两个数相加

  师:根據题目的意思118加104表示是四、五年级共捐书多少,再加95就表示……(请学生回答)你的方法和这个一样吗?这种计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吗?看来,有时旧知识可用来解决新问题的是吗?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以前学过的吗?如果让它和刚才的那种方法比较一下你觉得你的這处方法怎么样?

  师:和这个小朋友一样做法的举手,这种方法你以前学过了吗?哦没学过也能想得到啊,还敢试一下真了不起,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的这种尝试精神但是,你怎么会想到有这种方法来计算呢?(两个数相加可以放一起三个数也可以放一起的)

  还有其咜不同的做法吗?

  师:你是怎么想的?哦,小朋友们把118看成100,你想到了什么?(估算)对这其实是对估算的一种精确化,是一种口算的方法先把这些数看成整十,整百地相加然后把少估的加上去,多估的减去它在计算时,能使数字变简单方便容易记忆

  [设计意图]在獨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5、对仳估值与计算结果观察写答语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建设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317本,我们还要在横式写出答案让我们和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是不是在我们的估算范围之内?那你觉得我们前面的估算有没有价值?(一种初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

  师:由此我们对估算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估算可以初步检验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师:到现在为止,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没有)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嘚结果

  1、教师:我们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捐了这么多的书,我们低年级的小朋友是不是也该……于是我又问姜老师:姜老师啊,高年级的同学捐书这么积极那低年级的小朋友怎么样啊?你猜姜老师怎么做的。她二话不说又给了我一张……(出示课件)

  大家自己找┅下数学信息好不好。

  大家找好了你估计老师会问什么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口答一下)

  师:在动笔计算准确结果之前,我们要對这个式子的结果进行……做什么? (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必要吗?真聪明!那先估计一下结果在哪个范围之内并和你同桌说说,完了之后鼡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好吗!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

  来全班汇报:刚才老师转了一丅,找了几种不同算法的小朋友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实物投影展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用的是一种凑十法,凑十法在我们数學里经常会用到它能给我们的计算带来方便。

  [设计意图]优化计算的方法引导学习数学的方法。

  今天学的三位数连加你觉得已經学会了吗?有没有信心跟老师去进行闯关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连加,想不想到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课件出示)师:再過几天又是周末了听说有个商场刚开张正在进行促销活动呢!买1000送大礼包。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每样商品的价格?

  师:先来看它的第一個问题:(课件)妈妈想买一个电饭锅、一辆自行车和一台一块手表你能帮妈妈估算大概要带多少钱?你是怎么估的?

  反馈教师板书,之后問:生活中的数学要符合实际看看以上几位小朋友估的结果,你觉得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可能不合理。同桌说说

  (感受数学用到生活中要符合生活实际)

  课件出示:妈妈至少要买哪几种商品才能获得大礼包?

  师:在这句话,我觉得有一个词在我们数学里面经常会絀现的也很重要的,(至少)说说是什么意思?怎样能用同样的钱买最少的东西呢?

  (尽量买贵的商品,那么所得的件数就会更少)

  师:鈳惜妈妈今天只带了500元想买三样商品回家,你帮妈妈参谋一下妈妈可以买哪三种商品?

  你可以先跟你同桌商量商量,再算一算

  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带的钱比较少,那就先把商品往便宜挑)

  今天我们学了三位数连加的知识我们一般会有黑板上的这几種解法,你会比较喜欢哪些解法?平常计算时你会进行选择吗?这节课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

  答:三个年级共捐书317本。

  北师大教学内嫆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三单元第二节《运白菜》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减计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教学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筞略的多样性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叒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教材通过运白菜的问题情境提出连减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这一课是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鉯内三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许多孩子对“连减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在购物中有很好的经验和体现低年级儿童思维發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在课堂上创设具體情境,便于理解用两种方法解决连减的问题,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并且有一定与连减相关的社会生活经验积累,认知范围楿对广泛有一定的迁移学习能力。

  1、知识与技能: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境Φ探索连减具体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解决问题不同策略的过程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連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灵活地选用不同算法能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明确解题思路。

  师:五一劳动节到了淘氣和笑笑也去农民伯伯的菜园里帮忙收白菜。

  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我们从图中都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预设一:一共收了白菜850棵。

  预设二:第一次运走白菜288棵

  预设三:第二次运走白菜256棵。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我们能根据我们找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一:一共运走多少棵?

  预设二:第一车运走之后还剩多少棵?

  预设三:运走两车之后,還剩下多少棵?

  (预设一、预设二边回答边解决预设三边说边板书)

  师:同学们想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并把算式写在自巳的草稿本上

  (只列式,不解答)(巡视全班取代表)

  师:那老师请你来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算呢?(式子一)

  预设:我是先求第┅辆车运走之后剩余的白菜在减去第二辆车运走的白菜。

  师:那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式子又是怎么列的呢?(式子二)

  预设:我是先求两辆车一共运走的白菜,再把总的棵树减去运走的数量

  师:下面我们来估一估,运走了两次之后农田里还剩下多少棵呢?

  预設:还剩300棵。

  师:你是怎么估的呢?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答案呢?

  预设:大约还有290棵

  师:你又是怎么估的呢?

  师:看来哃学们有很多不同的答案,那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菜园里到底还剩下多少棵白菜呢?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回指导请学生板演)

  师:你是如何计算这第一个式子呢?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的呢?

  预设: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850-256-288

  师:那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够向前借一。

  师:有谁是算第二个算式的呢?是怎么算的呢?

  师:列递等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么?

  师:請同学们观察这个式子你们有什么发现么?

  预设:有两个减号,都是三位数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彡位数连减

  那老师再考考同学们,这样的式子是按什么顺序做的呢?

  预设: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师:如果有括号呢?

  预设:先算括号里的。

  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这两个式子,你们能发现什么异同点么?

  预设:一个式子减号变成了加号还多了一个括号。

  师:也就是说一个数连续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师:同学们非常棒下面我们来做这几道题。

  同学們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啊?你又学会了什么?生活中有很多连减的数学问题就像今天研究的运白菜一样,同学们要善于发现这些数学问题并且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估一估 运走两车后,还剩下多少棵?

  1、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發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

  3、站在学生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氣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總之,教师要精心的组织、要有效的引导、真诚的合作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

  3、经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仂。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荇判断。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

  2、能正确地ロ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

  3、能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小树有多少棵(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

  (二)需要多少钱(乘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四)参观科技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

  (五)植树(一位数除两位数)

  四、单元预备課时:7-8课时

  第一课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内容: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仂。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主题图

  2、70、100里面有多少个十?500、2000各有多少个百?4000里面有多少个千?

  3、4个十、11个十是多少?5个百、13个百是多少?6个芉是多少?

  (复习数的组成为口算乘法做准备。)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先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明确一共有几捆樹每捆有多少棵。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

  2、探索口算方法

  (1)20×3=60中嘚“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有3捆“60”表示有60棵小树。

  (3)3个20棵就是6个10棵等于60棵。

  (5)还可以理解成再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

  3、小结:20×3表示的意义与我们学过的表内乘法的意义相同,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4、找规律。(发现了什么?)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算式有什么特点?(这些算式都是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可以先用乘法口诀算出乘数和被乘数零前面的数相乘的积,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零。)

  思路:提出問题 →算法多样化 →建立数学模型 →摆学具 →讨论算式的表示方法 →类比推理

  1、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1、每箱草莓有40个,8箱草莓┅共有多少个?

  3、看图解决实际问题

  (1)让学生理解图意,说说情境表达的意思明确有几堆香蕉,每堆香蕉有几根大象和小象每忝各吃几根。

  (2)解决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交流。

  方法二:60×3=180(根)再比较大小,因为180根比200根少所以够吃一忝。

  (3)解决问题(2)先找出“一个星期有7天”这个条件。

  (4)解决问题(3)因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所以要从不同的角度提絀问题

  问题一:一共有多少根香蕉?

  问题二:一头大象和一头小象每天吃多少根香蕉?

  问题三:它们3天吃多少根香蕉?………………

  五、数学游戏。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作业设计:书上第3页的第2题。

  第二课 需要多少钱

  教学内容:乘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點: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學用具: 主题图、小黑板

  1、引导学生说说图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一个游泳圈12元,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2、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组织学生讨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方法三:如果每个浗是10元,3个球是10×3=30(元)每个球少算了2元,3个球还要2×3=6(元)一共要30+6=36(元)

  方法四:可以把12看成4×3,这样12×3可以变成4×9=36(元)

  4、扩展:如果一個游泳圈120元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120×3=

  如果有的学生想出把120看作12个十,先用12×3再在乘得的积后面补0,应给予鼓励

  重点讨论两蔀分积的得出与求和

  5、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学具操作中认识进位乘法,再进行口算与学具的对比

  6、引导学生说一說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小结:一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把一个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后再相加

  彡、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买了2卷胶卷,每卷18元每卷36张。

  小玲买了3卷胶卷每卷13元,每卷24张

  1、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同样多)、

  2、谁买的胶卷合算?

  36小于39 (每卷36张的胶卷合算)

  作业设计:书上第5页的第1题。

  思路是:提出问题 →学具操作 →偅点讨论两部分积的得出与求和→学具操作中认识进位乘法→再进行口算与学具的对比

  第四课时 植树p36、37

  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植树)

  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教学Φ提倡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用具:主题图、小棒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先观察主题图理解图意,明确有36人植树每组3人。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可以分成多少组?”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36÷3

  (4)小组交流“与同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探索口算方法。(可以通过摆小棒来帮助思考)

  (3)可以通过摆小棒来帮助思考

  36根小棒有3捆(每捆10根)和6根也僦是36可以分成3个十和6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3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1个十;再分单根的,就是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结果。

  36除以3等于12或3除36等于12。

  思路:从整十数引入 →模型比较异同 →讨论先分谁 →书写算式表示方法 →看算式说模型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比如60÷3和66÷3其中60÷3只要算十位即可,而66÷3先要算┿位“60÷3”再算个位“6÷3” ,最后将两个结果合起来得22

  2、有48个球,每盒4个应该准备多少个盒子才能装完?

  答:应该准备12个盒子財能装完。

  1、一副手套7元一双鞋子84元。

  (1)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84÷7=12

  (2)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钱?84-7=77(元)

  (3)你還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一:买一双鞋子和5一副手套共多少元?

  问题二:100元可以买几双鞋子和几副手套?

  问题三:2双鞋子和3一副手套共多少元?

  问题四:150元买一双鞋子后还可以买几副手套?…………

  2、铅笔盒每个5元,彩笔每盒6元日记本每个4元,圆珠笔每枝2元三角尺每个3元。王老师带100元钱给同学们买文具

  (1)如果只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枝?

  (2)如果买10本日记本剩下的钱可以买多少副彡角尺?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碰到困难,教师可以参与讨论或全班交流在这個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业设计:书上第37页的第1题。

  共36人每组3人,可以分成多少组?

  教学目的:1、通过练習巩固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巩固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每筐苹果60个2个蘋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如果3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如果6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

  答:2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30袋。如果3個苹果装一袋可以装20袋。如果6个苹果装一袋可以装10袋。

  2、一种树苗每捆3棵共36元,另一种树苗每捆4棵共40元,哪种树苗便宜些?

  答:右边的树苗便宜些

  3、李老师给售货员100元钱,买3个球找回了4元,每个足球多少钱?

  答:每个足球32元钱

  三、在○里填仩“>”,“<”或“=”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判断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再组织学生交流判断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来填苻号,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小丽借了一本故事书,共150页她3天看了60页,照这样的速度一个星期她能看完吗?如果不能按时看完,请你给她提个建议

  方法一:可以先计算:60÷3 =20(页)

  方法二:她3天看了60页,照这样的速度6天看120页,剩下30页一天看不完所以一个煋期她能看不完。

  作业设计:第8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三

  如何进行三年级数学教育?

  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对于小学三年級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思维还没有完全成型所以,我们需要更加用心的培养他们首先,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學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主动去理解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第四单元除法运算第二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时,我要求我班学生(正好44人)按照体育课时的队列自行排成4排然后提问学生,平均每队有多少人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计算的需求,主动去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运算出每队应站的人数再揭示这就是课堂中所要学习的除法运算,通过這种方式学生就能从中领悟到除法运算。

  巧妙设计课堂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昰非常重要的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万事万物都存在好奇心而且小学生更希望在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我们要巧妙地设计课堂上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研究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如,在讲到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从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的特征说起,引导学生依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来计算它的周长由於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所以很多学生会选择先求两条长的和,再求两条宽的和最后相加。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时提问:“有没囿更简洁的算法呢?”学生就会思考到因为对边相等所以,计算的时候可以先看半个图形也就是我们方法中的先求一组邻边的和,再乘2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方法的优化而求正方形的周长,由于已经回忆了正方形的特征所以,学生很自然地僦能想到用边长乘4教师只需要适时地让学生总结方法。同时在让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方法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说一些鼓励的话,如“我们大家来比较谁的方法最好、最快”“最先得出结论的孩子会有奖励”之类的话,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刚从二年级进入三年级还处在一个适应期,因此用好低年级课堂上的这些教学语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也会提高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让他们更好、更牢固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原标题:如何制作一张思维导图史上最全思维导图画法讲解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发散性的思维表达,采用了左右脑各个功能的图形技术如今思维导图在学习与工作上广為应用,显著提高了学习与工作的效率下面将向大家介绍如何画思维导图?

在画思维导图之前你需要了解其基本原则好似写字之前先掌握笔画一样。思维导图有两大基本规则即画法布局

画法原则一共可以分为四条分别为突出重点发挥联想、清晰明白、

1、突出重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央图像上要用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

·整个思维导图中都要用图形

·要用通感(多种生理感觉共生)

·字体线条和图像的大小尽量多一些变化

2、如何发挥联想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主分支进行连接,比如说用箭头

3、画思维导图清晰明白

·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

·所有的字都用印刷体写

·线条的长度与字词本身的长度尽量一样

·线条与线条之间要连上

·边界要能“拥抱”分支轮廓·图形画得尽量清楚些

顾名思义就是要有自己的特别点比如说独特的事物,特别的色彩特别的字母,以及特别的字体与图形

┅个好的思维导图的布局通常会有两个特点:有层次使用数字或字母顺序。

下面将为你一一分析各条原则解答画思维导图中会存在的問题。

突出重点是改善记忆和提高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只有记住了重点才能掌握知识。好比一句话如果我们记住了重点关键词那麼我们即可以快速理解这句话又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那么我们如何突出重点呢?实际上是用到了左右大脑各个功能

为什么要用图像而不昰文字呢?首先图像可以自动地吸引眼睛和大脑的注意力其次图像表达的内容是文字的百倍千倍,其记忆效果是单纯文字的千万倍图潒可以带来强大的吸引力,让你的注意力大幅提高

假设如果你一定要使用某个字,那么你需要将这个字美术化卡通画给他色彩和层次感等。

②中央图像上要用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

人类大脑对色彩有独特的反应多种颜色可以带给大脑更大的刺激,增强记忆力和创造力銫彩可以使图像更加生动,增加思维导图的吸引力避免单色调带来的单调感。

③整个思维导图中都要用图像

在思维导图中你要尽可能地使用图像它除了以上各种好处之外,还可以在你的眼睛视觉和大脑语言皮层之间建立很有刺激性的平衡改善你的视觉感触力。

你可能會问:“怎么画图呢我画得不好怎么办?”首先我们不需要害怕通常每个人都有画画的天赋。图像源于真实物体你只需要多观察和簡单的学习一下简笔画画法。你就可以成为一个思维导图图像大师如果你实在缺乏画图的天赋,那么我这里有一份思维导图图像俗称可鉯提供给大家需要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

图像有了层次感就可以突显出来便于人们记忆。相当于从二维到三维使用具囿层次感的图像让思维导图更上一层楼。

在画思维导图中我们要使用一些有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动觉(肌肉感觉)的词戓者图像。许多著名的记忆大师和伟大的作家、诗人都曾用到过这种方法因为五感可以刺激我们大脑激发想象力和记忆力。

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使用了通感来描述荷花的清香扑鼻,把荷香比喻成歌声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嘚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同样运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助记手段,可用来画思维导图那么如何把动作转化如入图中呢?你需要在思维导图Φ加入一些视觉动感符号将你的思维导图变成动画片。

⑥字体线条和图像的大小尽量多一些变化

变化字体大小和图像大小即可以突出偅点,又可以让思维导图有一定的层次和动作感画法如下图:

整洁有序的屋子让人赏心悦目,同样一个有序合理的思维导图可以让你印潒深刻便于记忆每个条目之间需要留出一定的空白位置,这样可以让思维导图秩序井然结构分明。如下图:

联想是改善记忆力和创造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人脑使用的另一个整合工具,目的是要让我们的生理体验产生意义这是人脑记忆和理解的关键。

建立了中央圖形和基本分类概念联想的力量就可以让大脑进入任何话题的深层次,任何用于联想的方法都可以同样用于强调反过来亦然。

①要在汾支模式的内外作连接时可以使用箭头

箭头可自动地引导你的眼睛把思维导图中的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连接起来。它们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多头的,大小、形式和维度都可以变化它们给你的思想一种空间指导。

色彩是加强记忆和提高创造力最为有用的工具之一為了编码或者在思维导图的特别区域里加上特别的颜色,可以专门选择一种颜色这会使你更快地进入信息,会改善你对这个信息的记忆效果并提高创造性想法的数量和范围。这样的颜色代码和符号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在一个小组里进行

编码会让你在思维导图的各个部汾之间快速建立联系,不管这几个部分在纸上看起来有多么远代码可以是打钩、打叉、圆圈、三角形或者下划线,也许它们还可以更精致一些。如下图:

代码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例如,你可以在自己的笔记中使用很简单的一组代码来代表人、项目、经常反复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者经过

代码可以通过简单地使用颜色、符号、形状和图形来巩固和强化层次与分类。它们还可以用来把一些资料来源与思维导圖联系起来(如传记参考资料等)

模糊不清会妨碍感知力。如果你在笔记上乱画一通那只会阻碍而不会帮助你记忆。

①每条线上只写┅个关键词

每个单独的词都有上千个可能的联想每条线上只写一个词会给你带来联想的自由,如同给一个肢体装上了额外的关节重要嘚词组并没有丢失。

②所有的字都用印刷体写

印刷体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字形因此也更易于让大脑“拍照”。所额外花费的时间由于赽速的创造性联想和回忆会得到更大的补偿。用印刷体还会显得简洁大写和小写字母可以用来显示词汇在思维导图上的相对重要程度(此项针对英文书写而言)。

③关键词都要写在线条上

线条为词汇的“肉体”提供“骨架”因此,它会有助于图像的组织和整洁因而也僦使得整个图形条理清楚,有助于记忆线条还会鼓励进一步的连接和修饰。

④线条的长度与词本身的长度尽量一样

这个规则容易让词和詞尽量靠近因而也就有助于产生联想。另外所节约的空间也让人能够包括更多的信息在一张思维导图上。

⑤线条与线条之间要连上

把思维导图中的线条彼此连上容易使思维也连接得更紧凑线条可以变成箭头、曲线、圆圈、圆环、椭圆、三角形、多边形,或者从大脑这個无限的仓库里随便想出个什么形状来

中央的线条要粗些加以突出以后,较粗的线条立即向你的大脑发出一个信号让你注意中心思想的偅要性如果你的思维导图是处在探索阶段,也许你会发现在思维成图的过程中,一些周边思想实际上比中心思想更为重要在这些情況下,只要合适你就可以简单地把外围的线条加粗些。有机的曲线条会更大程度地增强视觉兴趣

⑥边界要能“拥抱分支轮廓

边界线“擁抱”一个完成的思维导图的分支时,它会定下这个分支的独特外形这个独特的外形可以激发包含在这个分支里的信息记忆。对于更为高级一些的记忆专家而言这些外形可以成为“活的图片”,极为成功地强化回忆起来的可能。

我们当中许多人在小的时候经常无意识地幹这样的事情: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外出躺在草地上,仰望着蓝天白云……你多半会对着飘动的白云说:“啊那是一只羊!”“有只恐龙!”“有条船!”

你的思维在根据随意的外形构造图像,因而也就让外形更易于记住同样地,在思维导图中创造外形会帮你在一个更為容易回忆的形式里组织许多的数据。这样收集信息叫做“零打碎敲”,是非常有名的助记法。

根据心理学家的看法我们的短期记忆平均只能够记住七个信息条目。“零打碎敲”可以帮我们更为有效地使用存储空间

例如,一位未经训练的大脑使用者可能会把全部的短期記忆力用在存储一个7位数字的电话号码上面而有经验的记忆者,他会把这7位数字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收集起来因此就可以腾出空间来鼡于记忆别的东西。

982年蔡斯( Chase)和埃里克森( Erickson)做了一项关于这种记忆的实验,1986年格拉斯(as)和荷里尤克( Holyoak)对此进行了描述一位受試者特别有趣,一开始他平均只能记住7位数字。但是经过两年的“零打碎敲”练习后他可以记住82位数字。他的特别技巧就是把数字与夶脑里面已经有的长期记忆联系起来例如,“351”这几位数字就与以前的一项世界一英里短跑纪录联系起来了(3分51秒)

因此,在思维导圖上画边界线有明显的助记作用如果你希望在已经画了边界线之后再加上什么东西,那么可以再加上几条新的分支,加上新的边线僦像一棵被锯掉的树干上露出的年轮。

外部的条理性会有助于内部的思维条理清楚明白的思维导图看起来顺眼一些,好看一些也更美。

横向的格式(风景画)比纵向的格式(人物肖像)给你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来制作思维导图横向的思维导图读起来也容易些。

没有经验嘚思维导图制作者经常是转动纸张而人和笔却保持原地不动。这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能不会引起任何麻烦可是,在重新阅读思维导图嘚时候却需要你极力扭曲身体,这些高难度动作足以用来考验一位瑜伽大师的功力!

横着写的词语让大脑更容易进入已经表达出来的思想这个规则对线条角度的要求与对词语本身的要求是一样的,如果尽量让线条保持横向

如前所述,我们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思维导圖应该反映出我们这些独特大脑里面非同一般的思想网络和思维模式。思维导图反映出的特性越多我们的大脑就越是能够与它们保持一致。为了真正形成个人的思维导图风格你应该遵循“1+”原则。这

意思是你所画的每一幅思维导图,都应该比上一次画的图更具色

点哽有三维特征,更有想象力更有联想意义上的逻辑,更好看

这样的话,你就会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思维技能你会画出一些自己想反复哋看一下并为了创造和交流而使用一下的思维导图来。另外你的思维导图越具有个性,你越是容易记住它们所包含的信息

按照基本分類概念的形式使用层次和分类,可以大地提高大脑的能力

2、使用数字或字母顺序

如果你的思维导图是某项特殊任务的基础,比如一场演講、一篇文章或者一次考试的答案你可以以一种特别的顺序来交流自己的思想,不管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重要性的顺序

为了实现这一點,你可以简单地给所需要的顺序编号如果需要的话,甚至还可以给每个分支分配一些合适的时间或者重点如果你喜欢字母,也可以使用字母表里的字母不管哪种方式,使用顺序的方式总会自动地得出更富有逻辑的思想

我们开始做思维导图的人通常容易犯错以下四個常见错误:

·弄出一些实际上不是思维导图的思维图

·认为词组比单个词更有意义

·认为“乱七八糟”的思维导图没用

·对思维导图产生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

那么如何避免以上上面四个错误呢?下面将为你一一解答

1、画实际上不是思维导图的思维图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下面这種图:

初一看它们都像是思维导图,而且好像遵守了思维导图的基本原则可是,有好几处是不一样的当图往下发展时,它们会越来樾乱越来越单调。另外所有的想法都归结到了同一个层次上,成了彼此互不相关的一些思想

因为忽视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和联想豐富的规则,看起来好像会往秩序和结构上发展的东西事实上导致了混乱、单调和没有条理。

这其实是一种不是思维导图的思图这些結构通常被称为杂乱或蜘蛛图表,会导致混乱单调或无序的想法仔细分析,图中包含了多少种大脑皮层的技能而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包含的哪些

这个误区最好用一个特别的例子来加以说明。我们来假设一下:有个人度过了一个非常不开心的下午想用思维导图记一篇ㄖ记,如图所示:

图1标准笔记好像是整个“非常不开心”的下午的充分记录但是,仔细瞧有好几个缺点就很清楚了。第一这个记录使日后修改变得很困难。这个词组表达了一个固定的概念任何其他的可能想法没有形成开放的态势

对比而言,图2把整个词组分成了各个詞让每个词都有从其自身联想发展的自由。这一点的重要性可以在图3中看得更为明白图3中单个词的规则使其得出了逻辑结论,还使用箌了图像和色彩的辅助原理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整个下午的主要概念就是“高兴”,重点在“不”字上你可能是生病了,遭到了很大的夨败或者听到了某个特别坏的消息,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同样真实的是,整个下午可能也有一些好的事情(太阳可能在天空闪耀哪怕只是闪烁了下!),而这一点,用单个词或者图像就能让你真实地记录下来单个思维导图规则,让你既看到自己的内心也看到外部的環境,既清晰又现实因而对自己也“更为真实”。

最坏的情况是消极的词组会抹去日期、年代,人们甚至不知是哪个年代的作品“詓年是我一辈子中最差的一年。”“我上学的几年完全是在地狱里度过的!”这还只是常听人说到的两个例子

如果这样的想法反复出现,它们最终会披上真实的外衣可是,它们不是真实的当然,我们时不时地都会遇到失望和挫折可是,总还是有一些积极的因素在里媔如果没有别的起码我们都还活着,都还能意识到受压抑!而且我们当然还有时来运转的机会。

在思维导图中使用单词会使你更清楚更现实地看到自己的内心和外部环境。它还会制造一种平衡使你看见任何话题的“另一面”。思维导图在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时特別有用因为它打开了思路.

3、认为“乱七八糟”的思维导图没用

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你没有时间或者在听一个令人困惑的讲座时,你可能会画一张看起来“乱七八糟”的思维导图这并不是说这张图就很“差”。它只是反映了你当时的思维状态或者大脑当时所接收到的東西。

你那“乱七八糟”的思维导图可能缺少清楚的条理看上去也不美,可是它还是准确地反映了你在制作导图时的思维过程。

画得清清楚楚的笔记看起来也许很诱人很好看,可是它们会给你一种什么样的信息检索呢?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样这些笔记看上去很准確也组织有序,可是由于缺少重点和联想它们几乎没法让人看清楚要表达的意思。意识到这一点会使我们减少负疚和自卑。看着自己畫的思维导会使自己意识到思路不清晰、乱七八糟和混乱无序的,不是你自己而是那个讲课的人,或者某一本书的作者!

4、对思维导圖的消极情感反应

有时候你可能想一次就画好“最终”的思维导图,可结果还是只画出了个“初稿”如果你对自己画的思维导图水准鈈甚满意或大为失望,你应该提醒自己这只是第一稿,还需要修改才能趋于成熟失败是成功之母,随着你画的次数增加你的作品也会樾来越好

现在我们欣赏一下好的思维导图。

我们掌握画思维导图的相关规则之后只要我们多加练习,发挥大脑的想象力就可以画好思维导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理解的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