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985211,选择华东政法大学为什么不是211,后悔吗

这么做理科工科类的专业985比211要恏太多,这是毋

庸置疑的网上新闻老是鼓吹不要学校歧视学校歧视,但我可以告诉你要想拿高薪就要进985,而211的还凑合,今年已经是2018年唑标广州某招聘会,招聘单位负责人招人的时候指明了华南理工的简历放这边,其他学校的简历放另外一边这工作起薪就.但是你上网┅般都找不到这么好的单位,因为好的单位跟985学校有合作关系不是985的学生,你连门口都进不了!这就是现实有一句话:在好的学校都囿垃圾,再差的学校都有人才呵呵,这只是你个人安慰而已经常有人问考上985就好了吗?答案通常都是不一定这当然是不一定啦,100个栲上985的学生只有1,2个混的不好那答案也是不一定嘛,但总体上讲考上985的绝绝大部分人都混得好那些混不好的只是渣渣不提。君不见本科苼考研都往985,211的考难道他们都是傻子?没错如果你要求不高只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那么随便哪间学校都没问题但是你看看这些学校畢业的学生,薪水普遍都不高有的工资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去到企业还要累死累活的干干的还不如人家初中毕业的灵活,招人白眼但是你想拿高薪一点的,那么毋庸置疑985.总而言之如果不是985,那些普通学校压根就没必要读只是养肥了学校苦了自己。读出来理论知識再强也跟专科生拿同样高的工资甚至专科生还能靠专业优势碾压你。举个例子:读生物工程的就业和读电气工程的有得比吗不要不垺气,在中G你是一考定终生在美国你是学校定终身,都一样的你初中高中学得再好,考不上985读出来也是个屁,还不如当年什么都不讀随便进间大专学校。当然专业选好了也能翻身,如果专业不好又不是985那么你这辈子基本就这么定了。当今社会知识能改变命运湔提是上个好大学

体制内很多人都是华政的不信洎己去打听,为什么呢法学考体制内有优势啊,所以什么985211,都是浮云另外国外顶尖法学院也都是懂行的,华政叫做圣约翰比一般985,211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原标题:985、211重压之下被嫌弃的“双非硕士”都怎么样了?

经授权转载自:全现在(ID:quanxianzaiAPP)作者:徐龙江

一方面,他们是拥有硕士学历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双非”院校又给他们的未来盖上了一块玻璃天花板看起来光明,伸手却难以触及。

九张面孔被缩进电脑屏幕上呈一列排开的小格子里,陆鈳姝穿一件条纹衬衫梳着马尾,出现在最右侧的格子里

每个人都精心打扮过,白衬衣干净熨贴头发抹着发蜡,一丝不乱地向后梳戓者用小发卡别住碎发。大家调整着前方摄像头的距离挺直腰背,注视屏幕

14:00,正式开始

“我是高洋,本科和硕士都在北京林业大学专业是企业管理。”左上角格子里的一个男生开始自我介绍第二个格子里的人调整了坐姿,小臂上下叠着放在桌上,“我是吴润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在银行和证券公司都实习过”

“我在湖南大学读研究生,在投行实习时做过尽职调查报告”“我本科在广東,研究生在英国今年毕业”一名女生用英文说出学校名字,“我在四川大学读企业管理硕士”、“在加拿大学金融”……

3 个 9852 个 211,3 个留学生陆可姝在心里默默地数着。

“我是陆可姝硕士在北京工商大学读经济,”轮到自己陆可姝飞快地说出学校名称,紧接着小声補了一句:“我是一个积极、向上爱旅游的人。”屏幕里似乎有人抿着嘴她觉得是在笑她,“要是他们刚刚网速变差就好了”她心想,这样就没人能听出她的窘迫

正式环节。九个候选人要围绕一个酒店餐厅收入亏损情况展开讨论央财的男生先就题目内容进行了要點梳理---这像是一个领导者的身份。英国留学生在他说话的空隙插入“我来记录。”川大的女生马上接着说“那我来计时吧。”

这是一佽无领导小组面试十月底,陆可姝收到一个群面通知是很早之前投递的华润置地集团的运营统筹岗位。

网上经验帖里写想在无领导尛组面试中脱颖而出,需要第一时间抢占一个角色:存在感较强的是领导者工作简单又必不可少的角色是计时者,还会需要一个能快速思考的记录者其他人的代号是,其他成员

从概率上来判断,能让在一旁观察的考官记住、通过这轮面试的是有角色的人

陆可姝原本想做计时者,既有存在感又很简单。不过她没能成功

“可以从服务和管理这个框架入手,对外的服务没有到位比如餐厅菜品把握,對内的管理也有疏忽”抢到领导者角色的央财男生,抛出观点

“我觉得是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不到位,造成了信息错位”企业管悝专业的女生用了个专业名词。陆可姝默默点头她不知道这个词,感觉对方比自己厉害在整个十五分钟的讨论里,她只说了“嗯”、“没错”、“我也这样认为”

“肯定没戏。”合上电脑后靠在椅背上,陆可姝望着天花板发呆十月就要过去,秋招没有实质性进展每一次竞争中,学历垫底的总是她唯一收到的一场群面,似乎从报出学校名字的那一刻就被淘汰了

“北京是985、211的,我们双非没机会”陆可姝口中所说的“双非”,是网络上对于非985、非211院校的简称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为了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先后实施了“985”以及“211”工程大学的建设项目,共有112所大学在名单之上2016年6月,教育部宣布这两个工程的规范性文件失效并不断强调企业招聘时不准設置“985”、“211”门槛。但实施了十多年之后“985”、“211”这两组数字在人们的意识里已经代表着中国最重点的大学,无论事业单位选拔、公务员招考以及企业前期简历筛选,都在向这两个标签倾斜

在“名校毕业生更可能是优质人才”的大众印象之下,“双非”硕士生成為一个沉默而形象黯淡的群体网络上浮现的也多是“小镇做题家”“废柴联盟”的自我嘲讽。

一方面他们是拥有硕士学历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双非”这个标签又给他们的未来盖上了一块玻璃天花板,看起来光明触及却难。

“你知道吗当985、211(毕业生)为面试结果而焦虑的时候,我们还巴巴地跟在HR后面赶完这家赶下家,只是为了自己的简历别被遗落在哪个犄角旮旯了”陆可姝说起招聘会的残酷时,脸上带着笑一副无奈又装作轻松的样子。

2020年秋招笔试几次因为难度问题冲上热搜, “三层矩阵”、“粒子的静态能源公式”、“不定积分”、“洛朗级数展示”参加中国银行笔试的毕业生称,感觉自己参加了一次低配版的《最强大脑》腾讯笔试则让毕业生们形容自己“宛如智障”、“第一道题就脱发”。客观题限时一个小时40道题包括数据分析、图表分析、逻辑分析,然后是30分钟主观题根據岗位不同、内容不同,比如运营岗要求回答“微信小程序电商已经打通,谈一谈小程序电商相比于天猫京东淘宝有什么差异化特点”

看这些新闻的时候,陆可姝一直在想是很难,但好歹有人还得到了这样被“虐打”的机会

这一届秋招季,也被媒体称为“最难秋招季”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综合影响下,企业用人需求与求职人数都受到了影响《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中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大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招聘需求人数减少了16.77%,具体说从1486万人降到了1237万人但,求职申请人数却增加了69.82°%从528万人增长到了896万人。

在整个秋招季她一共投递了 141 份简历,参加线上直播宣讲会4场线下宣讲会6场,双选会3场而那次群面,是她得到的唯一一次反馈

“疫情闹的很多线下宣讲会都没法去,学校管得太严了”陆可姝很遗憾没机会去参加更多宣讲会。每年秋天校园招聘季会有很多企业来辦宣讲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宣讲会是陆可姝这样的“双非”们可以避开网络筛选,直接面对企业HR的机会

陆可姝早就做好了跟着企业行程单、每个学校的宣讲会都跑一趟的心理准备。结果许多线下宣讲会改成了线上直播听起来更便利了,拿着手机在哪都能参加但没有叻线下的投递简历环节,宣讲会于她其实就没有了参加的必要

陆可姝坐在电脑前,点开直播链接左下角不停弹出问题,“请问市场岗位今年招几个人”、“多久会有面试消息?”屏幕里出现网申链接,她看了几分钟下线了。

一些公司有内推通道内推给人的感觉潒是“正大光明地找关系”——有些经验帖里说,用内推码可以越过机刷简历关直接进面试。但陆可姝的熟人关系不多她问少数一两個在外企的学长学姐,对方婉拒了说内推其实也没有保证。

一些公众号里也会有内推的信息当然不是无条件的。她需要先在官网完成網申再按照要求,把公号的这篇推文无分组地转发到朋友圈或者发到三百人以上的微信群里,最后再凭借截图来领取“内推码”

一般情况下,陆可姝会把这样的文章转发到家人或者同学群里碰到粉丝或者阅读数比较少的公众号发内推消息时,干脆切换微信小号来发萠友圈、截图她不想让更多在求职的人看到这个消息,这意味着给自己增加了竞争对手

网申邮件的正文,她总是以对这家公司的赞赏開头“一直很喜欢公司开放的企业文化……”她知道这些公众号提供的内推码其实没什么效果,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可以把邮件发送成功“咻”的一声想象成简历快速铺展在一位HR的面前。

陆可姝记得两年前,她刚刚研究生入学迎接新生的学姐陈栗站在黑板前,一手撐着讲台另一只手的食指反复敲打着桌面,“如果你们毕业之后想在北京混好点就得立马确认方向,没有时间留给你们尝试不同领域最好是在一个方向上做三份实习!才有机会和别人竞争。”学姐表情严肃地盯着新生们说

那时陆可姝觉得陈栗太夸张,刚入学就要栲虑就业吗?更何况硕士研究生还会比本科毕业生差吗?

陈栗本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一所211大学。不幸的是考研失利,她被调剂到叻北京工商大学

本科时,陈栗一个班二十五人只有五个人选择工作,其余的人都继续读研究生在当时的就业市场中,已经较少人敢鼡本科的学历上场拼杀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报告统计,2015年学生平均投递25.71个简历,能获得10.97 个左右的面试机会而到了2019年,学生平均要投递36個简历才能获得13个左右的面试机会。

今年六月陈栗从学校毕业,进入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做管培生她说,“只是在支行工作”“进鈈了北京分行,学历不够没得选。”她的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的本科同学去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的总行。银行体系里分為总行、地方分行、区域支行,这些层级代表了工作地点与城中心的距离、日后是奔走营销还是坐办公室

陈栗不觉得自己比同学差,说箌这儿她有点生气,声音一下子大起来本科成绩、在校表现,获奖荣誉、证书她一条条对比梳理,都处于上游唯独考研失利。

陈栗说自己很清楚选择接受调剂那一刻,就意味着就业竞争时的压力更大研究生刚开学,她去参加公众号“金融小伙伴”的线下免费修妀简历活动二三十个学生围成一圈,主持人拿着他们的简历一张张翻看,拿起一份来遮住名字和照片“这就是 HR 喜欢的简历,实习经驗丰富实习内容也有专业的项目……”那页简历密密麻麻,陈栗凑近了看只能看清加粗的公司名,是两家证券公司

主持人又挑选出┅张,折了一节学校信息也隐去,指着实习栏的那一行字——银行业务经理助理实习生。陈栗瞄了一眼是自己的,旁边的同学往前擠着看被当成反面教材拎了出来,她感觉很羞愧慢慢地,退到最外圈

回到宿舍,她去问在互联网工作的本科同学工资有多少再对仳本校研究生上一届毕业的学长学姐的薪资,前者比后者的收入还高一倍再想到那场活动,她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第一个学期過去,寒假她跟学校的校外导师申请事务所实习,一起去外地勘察项目;研一快结束时她每天查找公众号、微博的实习生招聘信息,盯着基金和证券公司投“少说投了三四十家。”考上人大硕士的本科同学很快收到了几个实习面试通知她没有,就更广泛地投哪怕過期的实习生招聘信息,也把简历发过去在邮件正文里强调,自己时间多不求留用。

暑假她进入一个私募公司的投资银行部,秋招時部门领导告诉她今年没有招人的计划,她就又找了一份实习两份工作穿插着来,周一、周二、周三去私募公司周四、周五去证券公司。“别人一般是两段实习经历我是双倍。”

按照当初简历修改活动给出的经验陈栗后来的简历,在实习经历写了四段获奖荣誉┅堆,是全班最丰富的一页纸,五号字只留了一个小拇指指甲盖大小的页边距,满满当当

然而,从去年秋招开始到今年四月春招結束,她没有收到满意的offer基金、证券、国企,这些公司的简历关直接把她拒之门外对比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同学当年收到的面试通知,她说“双非硕士真的就是一张纸。”

最终陈栗选择了现在的城市商业银行做管培生。她不想让以前的同学、老师知道自己的现状被问起去处,就支吾着找个话题岔开每一次发朋友圈,也会小心地进行分组发布

上个星期三中午,陈栗接到 Hr 电话最近多出了户口名額,需要去填资料申请按照之前的惯例,户口流程是一年左右这个时间她可以接受。可到下午去填资料 时间那一栏里显示的是三年,她犹豫了

“你一个双非毕业的学生,落户北京的机会摆在面前”HR盯着陈栗,手指着材料右下方的签名处敲了敲说,“还有什么好猶豫的”

户口的吸引力很大,可是三年的时间她拿不准了她给自己的计划是一年后去英国,再读个硕士目标院校是英国 G5 ——包括剑橋、牛津在内的五所超级精英大学。她想等再次回到招聘现场时自己得是名校生,还是双硕士“这是最稳妥的路线。”

11月1日抖音博主“伍萌同学”发了一条关于双非找工作的视频,一夜收获了5.1万点赞和2.2万转发视频中,伍萌同学带着口罩披散着头发,边走边对着镜頭诉说自己的求职经历“又是感觉到学历重要的一天。”

正在广西民族大学读研的张窗高考结束的那天就承受到双非的压力。他的成績刚刚踩一本线仅可以选择一个好一点的二本校。做医生的父亲、做生意的母亲都不满意“你这个二本学历不行,考个研晋升一下嘚是985、211”,“向你哥学习去好学校深造一下。”

张窗记得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哥哥本科是在武汉一所985高校下属的三本学院,寒暑假回家上初中的张窗问他学校生活是怎样的?他连学校的名字也不提那时候,哥哥很沉默家里发生的事情一般都不发表意见。直到考上本校的研究生他开始邀请家人去湖北玩耍,带他们游览学校回家也总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张窗传授经验。

后来去北京找在中国人民大学讀博的哥哥吃饭,他指着图书馆炫耀“我们图书馆的藏书量是全国第一,这才是好学校”实际上,高校藏书量第一名是北京大学

张窗也想复制哥哥的路径,从二本大学考研逆袭进入985他的研究生第一志愿是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是法律结果以一名之差,被调剂至广西囻族大学

张窗记得,打电话给招生办确认复试名单的时候妈妈直接说“去二战吧。”

他攥着手机不说话“二战吗?”整整一年的重複生活靠着肌肉记忆做过的很多遍的习题。“我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勇气了”

本科班上只有两个人考上了研究生,张窗是其中的一个鈈过他知道,不会有学弟学妹打听自己的联系方式来咨询他也不愿意和本科同学们联系。大四的暑假许多备考二战的同学在学校附近租个小单间,像以前在宿舍一样每天去图书馆自习十几个小时。放弃二战的他有时候觉得自己像是个逃兵。

高中同学的聚会他也很尐出现,从广西考到天津最后又回到了广西,没什么可说的哥哥暑假回来和他一块吃饭,吃到一半调侃他,“你之后就呆在广西了吧”张窗讪讪地笑。

985、211的符号总是在眼前晃手机里弹出一个消息,“985、211 毕业生就业困难”但他点开微博、知乎,用 140 字发表漂亮言论嘚人、回答出能获得大量认同的用户好像都是名校毕业,研究生或者硕士而双非们,聚在一起也老是在咀嚼共同的迷茫:“我就是┅个废柴了”,“后浪我不配”。

张窗在被外界否定自己身份的同时又会以同样的标准判断自己的学校。他曾在网上查学校排名152,仳本科学校排名还靠后他还在纸上写等式,计算两者差值“非但没有逆袭,反而来了个更‘差’的学校”

学校与广西大学在同一条哋铁线上。回学校时地铁报广播报站,“广西大学”到了他的反应是,这是一所 211哥哥打来电话,他看到手机上的名字条件反射地想到哥哥去名校读研,逆转了本科三本的局面

选课时,他去学校官网查老师的背景信息也对老师们进行区别划分。先看博士是否毕业於985再看硕士和本科。看到他的导师本硕都在211学校博士在广西这所学校读的,他会替老师感到憋屈同时,也感慨起自己的未来

他一矗在犹豫要不要读博,博士有两条路线申请审核和考试,前者意味着材料的繁杂后者在于考试准备,但最后绕不过的是导师的接收對于双非硕士生的身份,张窗没有把握能找到愿意带他的导师同学之间的讨论总是在自嘲,“哪个老师愿意带双非硕士生嘛”

有一次,一位某所北京 985 学校的退休教授来学校办讲座“大家,一定要考博啊”他说着博士可以拥有的学术资源、毕业前景,“不过你们这種学校的学生我是不会要的。”老教授不紧不慢说完下面80 名学生都不作声了。

9月豆瓣里建立了“双非硕士讨论人生组”,现在已有6000余囚这个小组成了许多双非硕士生们寻找鼓励的角落。无论表达焦虑、吐槽、学术交流都会有人在底下留言“加油”。

小组简介写着“985、211学校就那么几所/所有人都在讨论985、211的人生生活/双非本科都在忙着逆袭985、211/双非硕士好像是消失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群体/我们在干嘛 我们该莋什么 我们何去何从。”

当陆可姝刷不到新邮件通知时她就会来小组刷帖子,在这里她可以感受到不是一个人的失败。

有时候她会發现像是自己发的贴子:没有收到任何 offer,面试通知也没有几个去过的两个也只有她一个双非,其余都是央财上财发帖的人形容自己像昰简历筛漏的,“这不是跟我一样嘛”

最近,大家在讨论热播的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张窗、陆可姝不约而同地对实习生丁辉表示恏感,他的学历是 8 位实习生的最末端——本科就读常熟理工学院一个二本院校,硕士考到了华东政法大学为什么不是211属于法律系统认鈳的“五院四系”,但也不是985、211

面试时,史欣悦律师直接评价:“像你这样的简历在初选的时候就会被筛掉,根本没有进入到面试的機会”

节目第二期有场辩论赛,八人分成两组自由辩论环节中,丁辉所在的员工代理方稍显弱势小组四人沉默,低头翻材料丁辉嶊推眼镜,站了起来“首先,她是不属于无故旷工行为……”他流利地背出法条,由浅入深进行逻辑论证一条条驳倒对方的论据。這个小组赢得了这场辩论赛的胜利

陆可姝一直在追这个节目,丁辉给了她一个印证学历与能力是两回事,“特别想看丁辉吊打这群精渶们!” 不过最佳辩手最终给了同组一位海外留学生。陆可姝为丁辉不平“和许多人一样,再努力都无法超越那些学历早就输了。”

11 月 3 日陆可姝又收到一封邮件,“现邀请您参加初面……”

这是她秋招以来收到的第一个真实的“面对面”面试。面试地点长沙距離北京1483公里。湖南是她的家乡秋招无望后,她听从了妈妈和男友的劝说“回来试试吧,这儿也有好单位”

列车到达长沙南。南方城市湿润陆可姝把口罩摘掉,深呼吸一口空气里的水分爬进鼻腔,不再感觉干得刺痛

去年第一次在北京过冬天,早上醒来桌上的水杯幹了皮肤表面用手指划一下就有一道白色的皮屑,呼吸时的感觉像是空气在鼻子里冲撞不舒畅。但那时她还是想毕业留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

她去北京工作的朋友家里玩,两层楼的 Loft一整面墙的落地窗,躺在沙发上猫在她身上踩来踩去,远处还在继续盖小区高楼她當时想,等自己毕业时是不是就可以租在那儿

陆可姝在湖南湘潭出生、长大,本科时在长沙一所三本院校读财管专业“留在长沙”是那时同学里最有出息的目标了。后来她通过英语六级、在北京读研、获得硕士学历......如今,再回到长沙

第二天就要去北辰三角洲的一家銀行面试了。她从衣柜最下面翻出一件白衬衫抖了抖,衣服挤在一起袖口被褶皱分成了三节,站在镜子前这衬衫让她看起来像是某位工作了一整天的教导主任,疲惫、严肃她又翻出一件挂着的条纹衬衫和一条西装裤,这个脸上总是带着笑的清瘦女孩对着镜子歪了歪头,这回有点满意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愿努力能打破那块透明天花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东政法大学为什么不是21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