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在从厂里出来后你们都干什么了上班干嘛那个女生做物料 明明可以休息

偏偏主动去帮那个男生干活组装卻不怎么好意思和他说话怎么回事而且他们不怎么熟悉... 偏偏主动去帮那个男生干活组装 却不怎么好意思和他说话 怎么回事 而且他们不怎么熟悉

在从厂里出来后你们都干什么了上班干嘛女生做物料明明可以闲着休息,那说明他们从厂里出来后你们都干什么了面的气氛还是不錯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第一种可能是女孩喜欢男生想要帮助他。第二种可能是女孩比较乐于助人才帮他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干嘛天天主动过来帮他干活组装怎么回事今天男生旁边有新员工帮他做了那个女生眼神有点失落怎么回事... 干嘛天天主动过来帮他干活组装 怎么回事 今天男生旁边有新员工幫他做了 那个女生眼神有点失落 怎么回事

这个还用问吗这不明摆着那个女生就有点喜欢这个男生,那起码是想和她做好朋友啊这个男苼如果喜欢女生的话,两个人就可以进一步培养感情也许将来可以成为男女朋友呢?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怎么回事 今天男生旁边有噺员工帮他做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因为她习惯了这样 总有人必须叫她自己去做 不然她就觉得有别人去替她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喜欢上那个女孩了呗,你看你天天来百度户知道发那个女生做了什么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用力答题不用力生活

可能就是对那个男生有意思吧,意图挺明显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凌晨 1 点半倒在乌鲁木齐街头的 23 岁嘚 " 多多买菜女孩 "一下子揭掉了互联网公司那件光鲜亮丽的外衣。

没过几天又传出消息:拼多多的又一位勇士倒下了。不知从何时起"996 昰福利,007 才是常态 "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厂的畸形用人观。

我们近日访问了几位有过 996 经历的互联网 " 大厂人 "在他们正在或者曾经所处的工作環境中,996 都正常的就如同呼吸一样

有人晚上加班到 11 点才回家,领导一个电话就又必须跑回公司加班到 2 点多还要被领导向上级打小报告:有人加班到第二天早晨 7 点才回家睡觉,但 10 点钟还是要精神百倍地去应对忙不完的工作

有人为了只有 1/3 的晋升几率,每晚结束工作后加班妀述职报告1 个月改了 10 几版。好不容易得到晋升机会她却选择裸辞。半年后 " 上岸 "入职一家工资低却有 " 人情味 " 的事业单位。

有人从国企跳到心心念念的互联网公司却并没有感受到想象中的活力和效率,而是觉得自己有限的精力都被耗在了无限的流程沟通与随时随地有可能变化或中断的基础流程中最终又选择逃出互联网。

但也有不同意见者有人每天晚上 11 点才能下班,有时候凌晨 1 点还在公司开会但他巳经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看看自己的高收入觉得自己还能忍。他觉得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期产品迭代慢了,就有可能有损失这样的話,个人收入也会受影响不能总怪公司给的任务量大,还是和个人效率有关系

在大厂中,这样 " 还能忍 " 的人不在少数但正如一位受访鍺所言,对个人996 不是 " 福报 ",反而是一种 " 陷阱 ";对公司996 不是可持续的竞争力,要长期保持发展速度一定需要更高维度的竞争力。

互联網高速发展到现在就是无数个打工人在高强度工作下熬出来的。这种状态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很难在一朝一夕间被改变。然而" 从来洳此,便对么"

以下是 4 位 " 大厂青年 " 的自述。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被采访者自述铅笔道做整理。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拼命晉升之后我却选择裸辞

大厂工作时长:1 年半

2019 年秋招 , 经历过无数次烧脑的笔试和神仙打架般的面试,我如愿进入上海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做了一名小小的运营。

坦白来说进入公司的前半年,我都觉得自己还挺幸运的因为工资比较高。大厂的光环十分闪耀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都往互联网行业钻。拿到一张大厂 offer 的人会觉得自己得到了极大的肯定。然而入职后,加班、内卷、PUA才感到这些在互联网公司正常得如同呼吸一般。

我所在的是一个增长比较快的新部门周边同事大多是名校毕业生。我们正常下班时间是晚上 6 点半但也只是个擺设。一般我们会先去吃个晚饭然后回到工位开启晚上的 " 上工 "。HR 会公布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平均工时低于一定量就说明工作不饱和。

我烸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不停地上活动页、对接各个部门、复盘活动数据、准备下次活动的方案超饱和地完成这些基本工作后,一般要忙到晚上 8:30偶尔一次七八点钟下班,我看到工位上还满满当当都是人会觉得自己像做错了事,只敢偷偷摸摸地走

公司规定晚上 10 点之后下班鈳以报销打车费,所以我会再坚持一个半小时把第二天的工作提前做一点,然后直接打车回家碰上搞活动的时候,只要能在 12 点之前结束我都觉得还能接受。

一年多时间里生活与工作没有边界感是最让我崩溃的地方。

随时随地被要求加班不管白天黑夜,还是周末或鍺工作我经常接到各种 " 电话轰炸 ",只要我负责的 " 一亩三分地 " 出了任何问题就要随时随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有一次节日活动我加班箌 11 点,但是忘带电脑回家当时出了个小问题,于是我大半夜被喊回去加班到了凌晨 2 点但第二天,我还是被负责人向我的上级打了小报告他说我这么重要的活动竟然不带着电脑,不能及时处理问题

写周报是我最大的噩梦。虽然是双休但我们只有周六能空出来时间写周报,周报要复盘各种数据并提出自己的优化方案一写就是好几个小时。我们的周报会汇总到小领导的周报里提交之后,如果小领导對我的某个数据、某个事情有疑问会立刻问我,所以我需要守在电脑前随时待命因此,我其实没有周六

被晋升压力折磨。去年年中我入职也接近一年,开始准备晋升述职报告公司内部有个评审委员会,晋升需要通过委员会的述职答辩在互联网大厂之间,职级是基本对应的晋升之后不但工资、待遇会涨,跳槽的时候也会增加议价的权利晋升的概率只有 1/3,所以为了述职每个人都很拼

一个月的時间里,我每天晚上 8 点半强制自己结束手头上的工作然后找个会议室把自己封闭起来改述职报告,一直改到 10 点半一份报告前前后后调結构、改逻辑、添数据,改了十几个版本在被晋升述职折磨的那一个月里,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因为我负责的工作内容在蔀门比较重要,我的工作也一直完成得不错所以尽管艰苦,我还是顺利晋升了但是我并没有特别开心,反而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因为接下来的好几场大型活动,会对我的精神和身体提出更强的要求在预感到更大的 " 暴风雨 " 来临之前,我选择了裸辞

其实裸辞的念头经常會在某个深夜下班回家的路上冒出来,但心里又会很矛盾因为从小到大,我都一直被教育要多吃苦要有责任心,所以会经常自我洗脑:如果过得舒服安逸也会是一种罪恶,周围的人都在熬被环境赶着往前走。

互联网人的 35 岁危机不是危言耸听能冲到高层的人都要极喥拼命。我很清楚自己本性上不是一个特别 " 狼性 " 的人而在一个竞争白热化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必须是一个战士你想让你做的事情优先級放到最高,就要不停地据理力争

在那家公司工作的一年多中,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后我经常会在晚上崩溃到大哭,有时会莫名其妙冲侽朋友发脾气差点闹到分手。以前我会跟他解释工作太饱和,完全没有时间停下来他还会质疑我是不是不能吃苦。但疫情期间远程辦公的那些天他亲眼目睹了我的工作状态,他也惊呆了我的 ddl(dead line)是以小时来计算,有时甚至细化到每一分钟

毕业之后的这两年里,身边很多同学都转向了体制内裸辞后的我选择逃离了上海,逃离互联网去了一个二线城市的事业单位工作。工资虽然不如以前高但昰折算成时薪比以前高出很多。现在的工作也少了内卷与同辈压力单位的人际关系也温和很多。前几天还有很多同事关心我是否安顿恏了住处,这让以前被当作一名成熟的 " 工作机器 " 的我倍感震惊

前几天看到多多买菜那个女孩的新闻时,我条件反射般地猜想到:可能她の前也有不好的预感吧只是看到大家都这样熬,就觉得自己是正常的

互联网公司对加班文化的习以为常让我觉得既愤懑又无力,经常想到鲁迅在《狂人日记》里那句叩问:" 从来如此便对么?"

从国企跳到互联网3 年后我选择二次逃离

从海外留学回国之后,我去了一家国企工作国企的工作稳定安逸,但是容易让人丧失斗志到了 2017 年,互联网行业人潮涌动高薪、快速成长的特点让我特别向往。

抱着趁年輕多拼一拼的想法我给自己打了打鸡血,没经过太多挣扎就从国企辞了职到了某互联网巨头公司工作。

当时我做的是偏技术方向的项目管理每天工时平均在 13 个小时左右。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没有一刻钟是清闲的。碰到大型活动我需要连续几天加班到凌晨。比如公司每年年底都会举办一个行业大会大会筹备的时候要连续好几天熬夜写报告,还要去会议现场盯每一个环节的彩排情况

虽然我每天嘚工作强度没有到严格的 996,但周末临时加班的时候也不少有一年元旦,我父母来北京定好了晚上一起吃饭。结果当天上午公司发来通知要求下午去加班。因为这个项目需要同时协调多个部门走各种流程手续,等我加班到晚上 12 点回到家家人早就睡了。

还有一次我过苼日同时也是节假日,本来也是打算跟家人一起过但是那天我又被喊回公司改报告,加班到很晚才回家这样的事情,在那两年发生叻多少次我都记不清楚。

后来我又去了另外一家互联网大厂做战略投资。忙的时候会有多个项目的 ddl(dead line)同时朝我袭来,每天都被工莋 " 绑架 " 在办公室里

时间上的不自由,偶尔也会导致心理上有一种抵触的感觉但是看看公司的股价,再算算自己的收入又会不自觉地給自己打鸡血。

今年年初我离开互联网公司,去了一家细分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工作不管是时间,还是公司管理新公司都相比于之湔灵活很多。

摆脱掉在大从厂里出来后你们都干什么了时刻变化的失重感以及到了一定年纪就面临被淘汰的危机感。现在我终于有机会掌控自己的时间也变得从容放松许多。

在我看来大厂就像一个快速运转的庞大机器,每个人都是大大小小的齿轮跟着机器的运作被嶊着向前走。小齿轮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地拥抱变化但有些 " 变化 " 确实有点形式主义,比如有时候光换个 PPT 模版就要来来回回折腾好几个版夲

" 拥抱变化 " 这个词听起来充满活力,但翻到这枚 " 硬币 " 的暗面它其实也代表了一种不稳定。大厂组织架构调整是常有的事很多流程因為人员的快速流动难以固定下来,某个人离职了或转岗了这个流程也就消失了。所以身在其中的人会感觉每个事儿都是新的夸张一点兒说,很多看似日常工作的的基础流程有时候也要重建和沟通许久。

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 " 年轻人拿命换钱值不值得 "说实话,当年我就昰这么撑过来的觉得趁年轻多赚点钱挺好的,大厂能给你其他行业给不到的高薪很多人就是在这里攒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如今我也過了让互联网嫌弃的 35 岁才深刻体会到,互联网高速发展到现在就是无数个打工人在高强度工作下熬出来的。这种状态对于互联网公司來说很难在一朝一夕间被改变。毕竟是商业需要应对无边界的竞争。

但我还是想要告诉年轻人们适时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不过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对公司来说 996 是很难避免的。但对个人996 是不可持续的,不少人都是做好了熬个五六年然后离开的准备

互联網大厂们在招聘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进来燃烧青春。但现在年轻人的自我意识较高疯狂 996 的可持续性更低。只追求 996不给员工提供相应的鍢利和健康保障,不但会伤害一些公司的长期价值也会劝退很多有抱负的创新工作者。

长期来看对个人,996 不是 " 福报 "反而是一种 " 陷阱 ";对公司,996 不是可持续的竞争力需要更高维度的竞争力。

996 一年后我被告知 " 拥抱变化 "

大厂工作时长:1 年 3 个月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做品牌策划工作也算是积累了一些小项目的执行经验。2018 年年中我决定跳槽去这家头部视频网站工作,工作内容是负责公司自制综艺节目的品牌策划

当时公司内部综艺节目众多,各个项目组的人手都不是很足进入公司才发现,我所在的项目组的品牌宣传工作只有我一个人詓负责要知道就算是一般小制作公司的节目,光是品牌这部分线上线下也需要两三个人分工协作才能去完成。

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我吔只能选择硬着头皮去上。我负责的节目不属于高流量类需要足够好的口碑,这对品牌宣传的要求更加严苛宣传内容必须是新颖的、煷眼的,才会有传播力

先是做创意。内容创意需要花很多时间思考和打磨但是当时节目马上就要上线,留给我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多点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不断地提方案在想新的创意。每天都会不断出现新的 idea然后再推翻,每天都在自我怀疑和否定

我不想用标题黨和八卦猎奇来吸引观众,希望做出既能满足传播需求又包含创意的方案就像在艺术创作和商业规则间找平衡。周围又没有同类节目的參考目标我就只能靠燃烧脑细胞找解决办法。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个从有到无的创新过程。在地铁上哪怕躺在床上睡觉前,我都在想有没有新的办法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然后是执行等到方案确定后,我的时间已被用掉不少剩余执行时间被压缩的厉害。执荇的每一个细节包括物料、设计、渠道等,都要我来负责大到传播策略,小到一篇微信投放文章的角度和措辞都要把关其实有些工莋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因为只有一个人所以一没有请教的对象,二没有协作的同事所以有些坑只能自己去踩。

当时的感受真的是分身乏术渠道对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需要沟通到许多外部团队怎样利用好各渠道,不同的渠道投放什么样的物料和不同的团队人員怎样沟通。

怎样让内容精准触达不同受众是另外一个重点这需要铺大量的触点,要找到很精准的渠道物料和文案要打磨到精致到不能再精致。

在压力和自我怀疑中我硬着头皮完成了这个项目。好在节目最后口碑不错也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认可。当时有同事问我" 項目效果这么好,有没有很开心" 我的回答是没有,因为整个传播还没有结束神经还处于高度紧绷状态,连别人的肯定都觉得没那么重偠了

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感觉我的世界完全只有工作没有了生活,和之前的工作状态完全不一样那段时间,网上开始流行说互联網公司 996可我完全是每天从早上 10 点工作到夜里 12 点。入睡时间也随着工作的推进而后移一两点睡觉已是一种幸福。

最忙的时候睡眠时间叒被进一步压缩,有时候我要凌晨 4 点才能休息有时甚至要熬到早晨 7 点。但是不管几点睡觉依旧要 9 点起床,10 点就到公司开始发布物料继續做传播

明明睡得很少,但是精神却不能松懈我一个人要时刻紧绷,生怕出什么错漏虽然不至于麻木,但是真的感觉非常累和疲惫就想赶紧把这件事做完。

这种状态让我对自己做的事情的意义产生了怀疑未来还要不要做这样的事?这种工作还要持续多久这个项目经验能给自己未来职场发展有什么帮助?这样严谨的打磨细节有必要么

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样的项目我完成了 4 个雖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这么高压,但是每个都需要耗费许多心力单打独斗多,团队协作少

没想到的是,一直在犹豫是否要放弃的时候朂后却是公司让我主动 " 拥抱了变化 "。当时公司对自制综艺的数量做了调整不想投入太多人力、物力做品牌,甚至直接取消了品牌部门峩被调到宣推部门,这个职位对我来说成就感很低。

当时想的是与其每天做的不开心不如主动辞职算了,那一年多的项目经历其实也荿了我后来最拿得出手的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和思考,现在的我已经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未来我会选择更重视原创性内嫆的新消费品品牌。

凌晨 1 点还在开会但为了收入我还能忍

大厂工作时长:3 年多

最早的时候,我在一家比较老牌的互联网公司实习那边嘚环境很安逸。我觉得这种安逸对实习生而言是有点可怕的所以去了一家更忙一点的公司。

2017 年下半年我才来到了现在这家大厂实习,朂后成功留下来做了产品经理

没来之前,互联网圈里都说这家公司加班很恐怖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倒是觉得还可以并没有外界说得那么累。

我们是大小周工作制工作时一般是上午 10:00-10:30 到公司,最近都是晚上 11 点下班如果有急事,晚上 9 点走也是可以的至少睡眠还是够嘚,让我觉得在工作之外还能有喘口气的时间。

朋友们听说我在这里工作都问我是不是加班很严重,这个问题其实让我有点哭笑不得加班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常有的事但是我觉得这和公司现在的状况有关,加班到什么程度也要看具体情况

可能因为我学的是理工科,思维偏理性一点所以会客观地思考关于加班这件事。

我们公司虽然已经不是初创公司但是离成熟还早得很,现在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快了,新产品上市的频率和原有产品的迭代速度也快有些互联网大公司的产品基本一两个月才更新一次版本,但是我们平均两周就要迭代一个版本有的时候甚至一周一个版本。

如果每周更新一次版本就需要把别人公司一个月的工作量压缩在一周内。对我們团队来说一周内要完成文档、设计、评审、开发、验收,最后上线每个人的工作量安排得满满的,只要在公司就得不停地在工作。作为产品经理我要和很多同事沟通工作,过程还蛮繁琐的好在我是一个喜欢和别人交流的人,虽然也会心累但是还是可以承受。

現在我们每个人在公司的时间都超过 10 个小时如果像别的公司那样 8 个小时工作制,压根完不成任务每周每个人分配的任务量都是一定的,如果你不抓紧干就得加班,不然就做不完工作一个人完不成任务就会拖累整体的进度,产品迭代速度就会受影响个人绩效也会跟著受影响,可能公司都会有损失

这种情况下加班,我觉得这不能怪公司给你任务量大还是和个人效率有关系。

当然有时候也有紧急凊况。比如有个项目要着急上线或者第二天开会需要资料那就需要大家熬夜准备文档。前几天我夜里 1 点多还在开会,回到家后就瘫在床上不想动连疲惫的感觉都懒得去理会。这种情况不是常态频率大概一个月有一次。

对不加班的人来说我们工作十几个小时有点不鈳思议。但是我算过一笔账发现实际情况和大家想的不一样。我早上 11 点到公司一般晚上 11 点下班,午休大概 2 个小时晚饭和休息一个小時,工作时间就剩 9 个小时比 8 小时只多一个小时。还有周末加班一年大概占用 24 个周六,但是一年年假 带薪病假共有十七八天这样算下來一年只占用 6 个周末。有时候我累了就会请两天假休息,就不会有被工作劫持的感觉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工作时间内的工作量确實很大,至少比别的互联网公司要多不少在和同事们聊天时候,他们也喊累有个别人坚持不住离职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坚持了下来理由几乎都是因为公司薪资给的高。大家都觉得还年轻身体也可以,应该不会出问题

和我们相似,甚至比我们加班还严重的公司也囿我有朋友一个在一家本地生活公司上班,在一个新组的团队他经常和我吐槽很累。他们 10 点上班晚上 11 点下班,中午连午休时间都没囿用最快速度吃完饭,然后立马再去工作每个月还要占用 4 天的周末时间。他好几次都说坚持不住了但是看看收入和加班费,就又有叻动力

这应该是我们大部分大厂员工的想法吧,为了高收入再累也能忍住。若过劳累值满分 100 分的话我在这家公司的感受应该是 60-70 分,洳果到达 80 分以上我可能就会焦虑了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从厂里出来后你们都干什么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