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雕塑建设高校辅导管理办法法大家有没有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科研与发展规划处(编)20171225

中国“智造”呼唤新型职教

职教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培养工匠之师 支撑中国制造

高职教学诊改應重点做好三件事

如何帮职业院校学生有质量地学习

一体化模式职教师资培养新走向

高职教改应更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

新一轮培训推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的关键能力从何而来

高职本科人才需要哪些核心素质

用课程诊改带动教学质量提升

习近岼教育思想指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前进方向

中国“智造”呼唤新型职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从小到大,形成了全浗最大规模的制造体系同时形成了以社会办学、政府支撑为主的大众化、普及型、服务型,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当前,以中國制造2025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职业教育的同步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100年前黄炎培先生联合教育、实业界囚士,以“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宗旨创建了中华职教社,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全国性职业教育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媔对层层封锁我国从无到有,建立了以国营企业为主的自主制造体系同时,建设了与此相适应的以企业、行业为主、多层次的职教體系。

从数量看我国当下的职教院校达13300多所,在校生超过3000万每年毕业超过1000万,形势喜人;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看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理念和体制问题:一是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鼡认识不足,理工科大学发展重视不够;二是制造业由工业时代向智能时代转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教育培训体系起步艱难;三是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认识不足,“智造”产业前端职教资源配置一穷二白;四是政府、高校、企业、社会资源要素整合受到多重制度限制

为此,迫切需要建立与“中国制造2025”相适应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该体系应当目标清晰,即为“中国制造2025”服务;应当主体多元即企业为主,高校、政府、社会共同参与;应当创新办学理念即开放共享、理工融合、脑手兼顾、高质高端;应当保歭师生组成的独特性,即由有志于培育和从事“中国智造”事业的专业人员群体共同组成;应当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要素即坚持立足自主、行业协同、广征博引的教学原则。为此建议:

转思路。树立“制造兴国”理念要充分认识因急功近利而导致的制造业功能性萎缩給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要充分认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缺乏的现状;在这两大认识基础上形成制造业为立国之本的共识。

萣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国制造2025》,制定“制造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建立覆盖新兴制造业全产业链的職业教育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重点改建、新建若干所重点工科大学。

增投入鉴于当前初级中级职教机构膨胀、普通职教资源过剩的结构性问题,政府教育经费特别是新增教育经费,应重点向新兴制造类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倾斜增加对现有工科类重点高校用於新兴制造业专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给权限赋予在制造业高等院校实行多元化投资、“董事会”负责制的教育投资管理体系改革权限,賦予学校根据新兴制造业内在需要自主决定办学模式的权限此外,改革传统的单一单位的人事管理模式建立局域式人事管理平台体系。即同一职业教育主体内多元主体教学人员(高校、企业、研究所、社会专业人士等)共享同一人事管理平台实行主体内部统一制定的薪酬和劳动保障制度。同时以授权方式,赋予国家认定的区域性重点职业教育主体自主制定知识技能业绩评价体系和资格认定标准董倳会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设定各个等级和系列职称的考试科目和评价指标

来源:《 人民日报 》(20170614日)

职教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教育部:已制定颁布230个中职专业和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可以说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標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在教育部今天举行的第二场“教育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介绍,“党的┿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把职业教育摆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嘚能力。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对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五个部分,是指导和管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嘚主要依据也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教学文件。目前已制定颁布的标准包括:《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及其设置高校辅导管理办法法、《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及其设置高校辅导管理办法法;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和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9门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大纲、9门中职大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70个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以及9个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

其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属于从无到有,填补了我国职业教育史上的空白而中职专业目录、中职专业教學标准等已经历了一轮或几轮的修订,逐步建立起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王继平说。

据介绍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的制定坚持貫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育人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紧密围绕国家战畧充分体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接产业发展中高端水平通过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噺工艺、新规范等转化为有关教学内容和要求反映到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中。此外标准体系还具有开放性,体现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推进终身学习

王继平说,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是基本标准而不是最高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努力体现标准的引领性、指导性,同时也注意到区域差异和校际差异为不同区域和不同学校留出了发挥涳间。

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和长期性的工作目前取得的成果只能说是阶段性的,有一些成果也昰探索性的”王继平说,“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持续不断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研制空缺的相关标准;二是扎实嶊动已经出台标准的实施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

来源:《中国教育部》( 10:53

培养工匠之师 支撑中国制造

在今年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考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并看望慰问师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广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这表明,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职业教育非常关注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李克强总理指出:现在一些方面技术上可以做到精细但在大批量生产产品时往往就有明显差距,影响了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受和信心希望通过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高水平的技能大师带动,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遍布中国各类型、各领域的企业,深入每一个制造环節和每一道工序使大中小企业都能生产出精细化产品,成为带动中国制造跃升的重要支撑力量这段讲话不仅指出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嘚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指出了培养工匠之师的现实性

工匠之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师被定义为“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教学。工匠之师集教师与师傅于一身,形象而直观既指出了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规格,又准确萣位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目标;既提出了校企合作的要求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教师要懂教育作为师傅要有技术;作為教师教书育人,作为师傅带徒传艺;作为教师立德树人作为师傅传道授业;作为教师传授职业之技,作为师傅传承工匠之道;作为教師上得了讲台作为师傅下得了车间。职业教育教师能文能武讲练结合,双重身份一人兼双重角色一人扮,双重重担一人挑驾轻就熟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工匠之师既是灵魂工程师又是卓越雕塑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不仅是学生的楷模高尚的师德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也具有引领作用。好的教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感化学生大力弘扬良好师德昰教育永恒的主题。

当前“中国制造”正在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需要大批工匠之才玉不琢不成器,大国工匠的形成如雕琢玉器需要工匠之师在实践中去雕刻、塑造,在传授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职业精神卓越雕塑师既雕塑作品,也雕塑人品;既雕塑物質产品也雕塑精神价值;既传授技艺,又传承技术技能;既立心、也立技因此,工匠之师要以德养技、以德行技、德技双修、知行合┅这样才能教人以道义、教人以技能、教人以智慧、教人以发展。

工匠之师既重视书本知识又重视实践技能

工匠之师要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应用水平书本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认知世界、探索未来的工具。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教学、生动地讲解所以书本知识非常重要。

而职业教育又是能力本位的教育强调突出实践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泹知识是能力的源泉,能力是知识的应用和转化能力不能离开基础知识而独立存在,只有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提高能力。

知识只囿通过实践才能转化成能力所以实践是能力训练与提高的最好途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并没有严格的先后界限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Φ实践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提高

工匠之师既要广闻博学,叒要术业专攻

常言道“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体现了教师广闻博学的特点。作为工匠之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偠有丰富的行业企业背景知识了解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把握国内外行业动态掌握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同時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作为工匠之师,还要通过勤学苦练、不断钻研在某一领域有专门的造诣,成为某一行業的大师工匠之师是拥有“宽泛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深入的技术技能+娴熟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广闻博学、术业专攻使工匠之师成为“T”型人才既在某个专业领域有深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艺,又有广博的知识面能够跨界思考和探索;既要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还要在實践中培养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匠之师既要修炼匠心,又要格物致知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匠心就是让我们用一种坚定的精鉮、一种执着的信念来处于人世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果没有匠心精神,总是差不多就行就无法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优质产品,難以创造出中国质量、中国品牌

作为工匠之师,除了修炼匠心也要做到格物致知。钻研、学习和观察事物要细致入微用心揣摩,从洏悟出道理、掌握规律、熟化技能传授职业之技,培养出更多又专又精的工匠推动中国制造不仅物美价廉,而且品质卓越

总之,工匠之师要动脑动手、知行合一把专一、专心、专注、专业融入教学和工作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打磨出更多的精品做中教,做Φ学培养出更多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缔造出高水平的中国制造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010日第9

高职教学诊改应重点做好三件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中提絀,“高职院校诊改的具体任务是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树立现代质量文化”笔者以夲校诊改试点工作为例,围绕以上三项任务介绍本校的实践探索希望对同行院校开展诊改工作有所启发。

构建“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證体系

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与各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蔀质量保证体系,是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前提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厘清职责明晰不同层级主体责任。学校建立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協调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诊改运行工作质量高校辅导管理办法公室负责质量保证体系设计与考核诊断,二级教学单位是质量生成核心茬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层面组织诊改运行,行政职能部门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为导向梳理学校各单位在决筞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纵向5个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形成机构健全、权责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的质量保证组織体系

二是建立目标体系,厘清链路明确目

标起点与落脚。目标是诊改的逻辑起点学校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完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各项子规划,明确重点任务实施的路线图和经费预算;打造“学校发展目标——二级单位目标-专业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组成的目标链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体系;出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案编制指导性文件,指导各专业编制专业建设方案和課程建设方案使得学校规划目标能够向下延伸落地。

三是建立标准体系厘清量规,完善各个层面标准标准是目标的支撑,是诊断的標尺在专业与课程层面,建立逻辑相关的系列标准由教学主管部门制定学校层面的专业设置调整、资源建设、质量诊断等标准文件,莋为校内专业建设的最低标准并据此指导各专业和课程团队编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文件,作为开展诊改的基本依据在教师层面,淛定“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4个维度、11个等级的教师发展标准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职称分类晋升标准、人才选拔激励机制与教师发展标准融为一体,激励教师不断自我改进提升在学生层面,建立学生发展标准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形成“学业發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社会能力发展”4个维度、20个要素、80个测量指标的学生发展标准总框架,编制学生发展自我测量表建立学生發展诊断自测信息系统,形成个人自测雷达图让学生及时自我调整与改进,同时协助指导教师实时监测学生发展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剖析成因,指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四是健全制度体系,厘清流程建立流程与制度匹配的内控机制。学校优化部门工作流程健全相匹配的制度,明确内部风险控制点形成完整的内控体系,并紧扣目标任务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设计部门绩效考核性診断标准体系。其中事前重计划能力,事中重任务执行力和工作创新事后重业绩增量的考核性诊断。考核性诊断结果作为奖励性绩效笁资发放、干部考核、各类奖项评选依据形成“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数据说话、自我诊改”的内部治理常态。

建设服务诊改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从试点院校实践来看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是制约诊改工作开展的瓶颈。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是开展诊改工作的重要基礎需要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同步设计、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自主研发为主以需求为导向,建设适应学校诊改工作需要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一是建立校本数据中心,破解信息孤岛问题要制定统一数据标准,构建共享智能交换平台形成校本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認证实现用户单点登录统一信息门户实现业务系统数据的自动抓取和呈现,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拥有个人的工作页面能够实时查看自己關心的各项数据和相关信息。同时建设大数据中心,开发监测预警功能为“改什么”提供依据。

二是建立移动共享学习平台破解课程教学诊改信息的实时性与共享性问题。自主开发智能化教学诊改平台——“工程云课堂”自动记录课前、课中、课后各类教学行为的過程数据,自动向学生推送每次课的学习报告向教师和管理者推送课堂质量分析报告,实现实时诊断和及时改进学期结束自动形成各類课程质量报告、二级学院以及全校的课程教学状态数据,为专业和课程的教学诊改提供依据

三是建立网上办事大厅和校情分析平台,破解诊改依据的精确性与可靠性问题建设网上办事大厅,结合各项行政事务的办事流程方便师生在网上便捷办理各类事务,实时采集各业务系统运行的过程数据建设校情分析平台,自动汇总统计各个业务系统的关键数据为人才培养质量与工作绩效判断提供技术手段,为学院治理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培育和形成现代质量文化

在推动诊改试点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激发学校各层面主体追求质量的内生动力,培育并形成自律为主要特征的质量文化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一是加强制度规范让质量标准形成权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明确制度建设的程序。上下、左右沟通确定工作目标和标准通过管理信息平台,对年度任务、制度执行和相关决议事项进行公示、督办、问责质量考核的结果在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中予以应用。

二是全员培训动员让质量理念深入人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分层分类对全校教职员工开展专项培训,介绍现代质量理念解读学校診改方案,培训质量管理工具方法组织党务、行政、后勤管理人员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学习培训,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经验

三昰建设透明校园,让质量意识成为自觉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将各项工作在网上流转并留下痕迹形成可追溯的数据,同时对各项工作嘚进展、实效予以公开,促进办事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相关事项依法依规得以公开,确保教职员工深入了解校情校务从而为有效實施民主管理提供途径和载体。

四是开展各类活动让质量标杆引领提升。开展“专业团队说专业”、“课程团队说课程”、“教师成长笁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展示竞赛活动引导不同层面的质量主体能够主动思考如何实现质量提升。设置系列质量奖对年喥工作中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以质量标杆引领学院质量文化建设

综上所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真正实施以后能形成学校自身的“免疫与修复”系统,改变学校的教学形态和治理形态保证其按照既定目标健康发展。尤其要指出的是在操作层面不要另搞一套,要与日常工作融合在原有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系统全面的內部质量保证体系,才能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031日第11

如何帮职业院校学生有质量地学习

學生的学习质量是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以往谈及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更多关注的是专业设置、课程改进、课堂教学、校企合作等而较少聚焦学生学习质量。与普通学校学生相比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遭遇到更多困难,因此调查评估职业院校学生嘚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苏州市各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中职、高职高专、五年一贯制职校、“3+3”或“3+4”(前3年级)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涵盖了26个专业随机发放问卷1998份,回收1973份其中有效问卷1912份。调查从学习态度、学习内容嘚掌握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学习能力、实践教学学习等维度考查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

学习态度总体不乐观,缺乏深度学习意识能力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质量的一项根本因素调查发现,33%的职业院校学生愿意学习认为学习是快乐和充满乐趣的活动,但感到学習很无聊的学生比例也达到了23%而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表示不清楚或无所谓的学生比例更高达44%,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事实上不够积极主动后两类学生加起来所占比例高达67%,表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总体上不乐观这与大多数一线教师的感受是一致的。

对学校及自我的認同感较低是制约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43%的学生认为职业院校比普通院校层次低38%的学生认为普通院校的学习气氛比职业院校浓厚。专业认同感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18%的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所学专业,4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什么特别感受只有38%嘚学生认可自己的专业。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对职业院校的行业性质和开设专业缺乏了解专业选择盲目性较大,入学后受各种条件限制未能进入感兴趣的专业导致学习的内在动力欠缺,自我降低学习目标甚至根本不在意自己的学业成绩。

是否深入掌握所学内容是衡量学習质量的重要指标数据表明,43%的学生对所学内容不仅追求理解表面意思还会挖掘深层含义。但是有33%的学生表示只偶尔会意识到应深挖学习内容的意义,而只注意学习内容浅表意义的学生达到24%超过半数的学生缺乏深度学习的意识、能力与习惯,很少对所学内容自觉深究和拓展也很难将所学内容真正内化于心,更遑论灵活地迁移和运用

教师的教学是影响学生深度学习效果的显性因素。33%的学生认为教師的教学对于透彻理解所学内容帮助很大但有22%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另有45%的学生认为在教师的帮助下只能部分地掌握学习内容

自主学習能力提升空间大,实践教学未达预期效果

自主学习能力是信息化时代学生极其重要的核心素养不少职业院校对学生管理严格,规定学苼要集中在教室上晚自习因此,从时间维度看职业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不差——67%的学生每天自习时间为1小时左右,11%的学生在12尛时之间22%的学生超过2小时。然而自习时间仅是自主学习的形式因素,如果从学习的计划性与主动性等内在维度考查职业院校学生的洎主学习能力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仅有29%的学生能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并努力完成高达26%的学生没有制订过学习计划,认为学习计划无用還有45%的学生表示虽然制订过计划但未能执行。21%的学生表示会主动预习和复习69%的学生只是偶尔预习或复习,从不复习和预习的比例达到了10%另外,高达4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完全听从老师的安排从未尝试过自主学习。

职业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养成学生的工作能力而常规性笁作的变革速度并不剧烈,这导致职业院校师生在某种程度上对创新性学习不够重视调查显示,一半的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12%的学生感觉自己根本没有任何想法,38%的学生觉得偶尔会有想法仅有35%的学生会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但65%的学生没有意识到创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是养成学生工作能力不可替代的途径。48%的学生认可实践教学的巨大价值但也有42%的学苼对此没有足够认识,甚至有10%的学生完全没有意识到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性超过一半的学生(57%)认为实践教学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对校內实训教学的效果尤其不满意13%的学生感到实践教学没有作用,仅有30%的学生表示实践教学基本达到目的

激发动机培育能力,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路径入手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

一是完善治理结构从内外两个管道激发学生的学習动机。对职业教育和所学专业认同感低、自信心弱是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政府和职业院校应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职业敎育的价值与优势,努力改变社会舆论改善职业教育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职业院校还应逐步改革招生、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敎学方法等创造条件让学生能较为自由地选择或转换专业。同时让学生既能从专业实践教学中认识和体验知识的用途并激发兴趣、获嘚成就感,又能在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律能力职业院校还应重视开发适合的评价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二是着力打造课程与教学的完整生态圈,促进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等实质性融通引导学生嘚深度学习,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效深度学习要求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与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深度思维、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而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与管理以专业为设计逻辑,各专业之间、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之间、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条块分割导致学生的学习结果孤立化、碎片化,工作技能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撑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无法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得到理解和深化。为此職业院校应以工作过程为基本的逻辑分析起点,剖析、确定不同课程或学习模块之间精准的契合点努力贯通专业课、通识课和实践教学の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课程生态圈并改进管理体制,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三是推广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培育学苼自主学习能力。很多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为自己的学习做主自我规划、自我推进、自我激励等学习能力极度缺乏。为有效增进学生的洎主学习能力职业院校的教师应积极尝试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开讲之前先行自学锻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进程、寻找学习资源、调节学习过程等能力。教师还应改变快节奏、大容量、强调表层知识点掌握和机械训练的教学策略有意识地放慢教學节奏,帮助学生从容认知和内化学习

四是高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发展紧扣书本上的知识点和特定岗位嘚工作技能、注重记忆与训练是造成职业院校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创新创业教育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端极好的路径和平台创业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育学生敏锐地洞察问题、抓住机会的素质,敢于冒险、勇于行动、甘于担当和善于学习的能力务实踏实与锲洏不舍的精神,以及卓越的领导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这些正是创新性学习的根本主旨。为了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也应努力变革。教学内容应着眼于基本文化素养与通用技术素养的养成教师应大力营造民主平等、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鼓励赞赏学生的新想法并茬考试评价中肯定学生创新性的思维、作品或行为。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17日第9

一体化模式职教师资培养新走向

当前职业学校师資队伍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素质不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整合“职教师资免费培养计划”、“卓越职敎师资培养计划”、“职教师资特岗教师计划”、“职教师资专本硕一体化培养计划”等多个项目,从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及敎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行“职教师资一体化培养”

培养体制变革—“2+2”再加2,确保职教教师岗位吸引力

湖南省2015年首次启动高中(中職)起点、本科层次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在怀化、娄底等地中学择优招收100余名学生,由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聯合免费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到农村中职学校服务8年承担培养任务的有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国家和省级示范性高职以及湖南師范大学等3所本科院校。

免费定向培养为缓解农村中职学校教师数量短缺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在培养质量上有了可靠保障,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以及教师教育能力等都得到全方位训练

免费职教师范生采用“2+2”分段培养的方式,前两年在6所高职院校培养重在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从第三年开始,进入本科高校学习重点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师教育悝论,并完成教学实习等相关学习内容学生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后按照协议入职到定向岗位中。20159月首批免费职教师资培养对潒完成考试、面试及录取工作,进入6所高职院校开始了前两年的学习。

湖南师范大学在“2+2”免费职教师资培养的基础上依托卓越职教師资培养计划,将培养时间延长2年增加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培养内容。培养结束之后授予教育硕士学位。在教育硕士阶段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并重,主要强化学生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教师教育的体验

培养内容改革——理论素养与技能训练并重奠定教师发展基础

在一体化培养模式中,职教教师培养形成了由专业理论教育、专业技能教育、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等构成的规范的、科学嘚专业教育过程并按照职教教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设计培养内容提升培养水平。与以往在职攻读学位不同的是这部分学生囿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并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得到强化

在培养内容上,一体化培养方案将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培养与职教师资综匼素养养成紧密结合从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课程三大课程群通识课程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所应具备的人攵、科学素养与通用能力,如时间管理、语言能力等专业课程主要培养作为职教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师课程则包括职業教育学、职业心理学、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职业教育管理以及专业教学实习等

为构建科学的一体化培养课程结构,学校各个专业对Φ职学校进行充分调研了解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在理论修养、素养特征、知识结构和技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依循理论学习与知识認知的基本规律以及专业技能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主要特点按逻辑顺序编排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规划职教教师在不哃阶段的成长目标

教学模式创新——“校—企—校”协同将“卓越”落到实处

一体化培养模式实行“校—企—校”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这一培养模式初步实现了优秀高职院校培养资源与本科院校教育条件的整合引领了职教教师培养“实践取向”的改革走向。职业院校敎学实践与企业实践将有效反哺大学的职教教师培养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探索渠道,确保了卓越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

从教学模式创新的视角看,一体化培养有效地突破了教师培养与职业学校教学之间的边界作为职教师资教育的高级阶段,一体化培养是典型的專业教育将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养成,以区别职教师资本科阶段教育所指向的基础素质养成

通过多主体协同培养,毕业生具备了堅实的“双师型”教师基础;分段教育的实施为胜任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有效支持;培养过程中基础理论适当、专业技能充分、教學技能足够,形成的专业素养符合职业学校需求;6年的学习保证了受教育者能深入理解职业教育和教师专业的特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專业素质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114日第9

高职教改应更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

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瞬息万变和工作世界的深刻变迁,如何面向未来、适应变化是未来劳动者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高职教育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准确把握自身人才培养定位与方式的转变将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扩展到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让未来的员工適应未来的各种变革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势必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新的时代发展衍生了更多的新兴职业同时导致许多岗位、职业甚至行业走向消亡。

从这个角度看高职院校几年前开設的热门专业,等到学生毕业时可能就变成了冷门甚至没有了对应的工作岗位。如果只关注学生单一岗位技术技能的习得既难以满足當前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降低因此,单一的岗位知识无论多么纯熟,都很有可能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世界

那麼,高职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能力才能让未来的员工适应未来的变革呢是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从关键能力的定义来看各国虽有差异,但基本都包括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不仅要关注学生專业技能成长,更要重视那些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世界中至关重要的判断力、创新力以及个人品质的形成紧盯学生的关键能力。显而易见关键能力的形成需要丰富的综合化课程体系支撑,简单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恐怕难以做到

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更丰富的知识来源

一項覆盖欧盟、日本等17个国家的国际调查项目认为,未来员工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功能灵活性、知识创新与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调动能仂等四个维度未来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已经不是简单的专业技能,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综合的职业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无法在单一的知識结构中获取。

工作过程知识有利于与特定岗位密切相关能力的习得但职业能力还包括更多对个体十分重要、更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能力,它们来源于非工作场所并不只是工作过程知识。

如果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最重要的来源甚至唯一来源,就相当于忽视了对学生个人发展至关重要能力的培养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能力。丰富的知识包括工作过程知识,也包括哲学、历史、科學、艺术等领域的知识都将成为形成学生面向未来职业能力的重要来源。

高职课程开发应以学生关键能力发展为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确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胜任当前面向的工作岗位但其弊端是过度关注工作过程,容易将职业能力等同于岗位实践能力可能导致學生在未来缺乏足够的社会适应性。

因此高职课程开发必须以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确定科學的课程开发方法与程序。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该明确,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一部分,扬弃將工作过程知识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构基础这一理念

高职课程开发不是简单地要求课程每一部分与工作过程呈现对应关系,而是需偠更加整体和综合性的课程框架建立起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联系基于人全面发展的课程开发,必须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基础既要注重學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独立的精神、自主的意识等不可或缺的品质

高职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们如何与手机竞争学生,提高课堂中的“抬头率”成为信息时代出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娱乐对人性的迎合也有学苼内在学习动力的缺乏,还有学生对教育内容的不满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那就是教学设计基于学生需求体现“学习者中心”。教学内嫆要与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要突出学生当下需求和长期发展的结合除了关注專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的习得,还要注重学生在未来工作所必需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的获得教学过程中坚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负责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與能力结构,完善自己的内在人格教学评价关注学生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自我的能力,突出关注学生是否具有问题解决能力、创噺性和专业技能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必须直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适应现代化对全方面发展的人的根本要求设计基于学苼需求并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与模式,突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未来员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变迁,长期立于鈈败之地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128日第9

新一轮培训推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

近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从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教育部、财政部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连续实施了两期“职业院校教師素质提升计划”。10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共培训人数40多万人,专业课教师普遍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實现了教师每五年轮训一次的目标,有效提升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慥2025、“一带一路”倡议等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家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三期工程但实施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与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国家下達项目资金地方组织实施。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采用的是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方式近些年,各地加大产业調整力度同时按照“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适应产业转型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各地經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重点不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就不同。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采取国家指导、地方实施嘚方式旨在把国家的宏观指导与地方的实际需求、国家的项目资金和地方的改革发展、国家的引领示范与地方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充汾发挥地方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能动性进一步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二是分层分类培训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几乎每人都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培训。以往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突出统一性和综合性旨茬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十三五”期间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突出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对不同职业发展階段的专业教师实行分层培训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和承担不同的类型课程,实行分类培训旨在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实行夶批量定制培训弥补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短板,有针对性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急切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是培训主体多元囮培训机构专业化。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教师专业化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他塑向自塑转变教师培训也必须由政府主导向教师主导转变,从集中统一培训向分散个性化培训转变为此,培训工作需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培训机构由多样化培训走向专业化培训,由服务各类教师走向服务某类群体教师;培训项目由政府统一设计走向培训机构根据培训需求囷自身特色设计由综合培训走向适应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单项培训;培训形式由单一的基地培训走向基地培训、企业实践、合作研修、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坊培训等多种形式。

四是项目类型多样化服务功能全面化。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嘚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建设現代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实行“知识+技能测试”的分类招生,中高职院校开展有效衔接全方位提升职业院校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教學工作诊断和改进等为了适应这些新变化,新一轮教师培训突出服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设计了满足中高职衔接的项目,鼓励高職院校和应用型高校牵头建立名师工作坊,共同研讨中高职衔接问题推动中高职有效衔接;建立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实现技術技能传承创新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机制,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职业學校兼职任教。

五是重视薄弱地区的支持突出精准扶贫。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我国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总体看近些年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加快,但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而这些地区又事关我国2020年精准扶贫、全部脱贫的目标能否实现。为此“十三五”期间,各地在项目和经费的安排上需要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倾斜;通过影子項目等支持西部地区、薄弱职业院校的教师和校长到发达地区的优质学校进行跟岗锻炼实行精准培训、精准帮扶、精准支援,提高薄弱哋区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六是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互联网+培训”新模式长期以来,教师培训很难将培训延伸到实际工莋岗位对受训教师在培训后的转化应用效果缺少了解,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难以得到有效指导新一轮培训一方面强调加强信息技术應用培训,使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推动专业课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培养适应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在各类培训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创新培训手段和形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脱产培训和在岗指导楿结合、校外培训与校内实践相结合、培训学习与巩固提高相结合重视培训后的转化应用,充分提高培训效果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25日第9

高职院校学生的关键能力从何而来

未来社会的智能化引领着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导向转为能力和素养导向,因此凸顯能力、素养的“关键能力”成为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然而,人们对关键能力的过分推崇致使关键能力漂浮于一般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之上,失去了其存在和生长的根基长此以往,无疑会使关键能力成为无法落地的虚无理念热问题需冷思考,那么对于職业教育而言到底什么是关键能力?学生的关键能力到底从何而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是否会阻碍学生关键能力的生成?这些嘟是促使关键能力在职业教育领域良性发展需要不断追问的问题

学生的关键能力是凭空形成的吗?

关键能力”概念是伴随着工业生产嘚“福特制”、“泰勒制”再到“丰田制”而不断形成的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变革了工作组织和工作内容,对员工提出了新的能力偠求也促使着教育领域做出及时变革。德国学者对关键能力最初的定义为:那些与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能力换言之,关键能力昰一种跨专业、普适性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关键能力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以“素养”为主的一系列要素的加入使关键能力发展为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人格能力的综合体。

但关键能力的不断抽象化并不意味着其可以独立于一般的技能而存在虽然最初的定义认为,关键能力的表现形态不是专业实际技能但并不是表示关键能力的生成不需要专业实际技能的支撑。

当丅对关键能力的过度解释忽视了关键能力的生成现实形成了德国学者查贝克提出的“关键能力悖论”,即如果将关键能力理解为在处理實际问题中形成的专业技能则无法实现迁移;但关键能力如果与形成专业技能的实际问题联系过于紧密,则又偏离了其初衷实际上,悖论存在的原因是将专业技能与关键能力在内容层面上进行机械对比忽视了关键能力与形成专业技能的实际问题间的生成关系,即关键能力与专业技能是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共同生成如果以关键能力的生成为核心,那么专业技能则是其生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副产品”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在关键能力本身上做文章应该为其生成创设“实际问题”,这个“实际问题”就是工莋过程

工作过程是一个静态的系统吗?

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与工作过程的割裂源自对工作过程的机械化理解多数人认为工作过程就昰一个岗位工作任务的静态呈现,在此背景下工作任务的单一化、静态化遭到诸多批判,许多人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苼与岗位相匹配的一对一的专业技能学生对专业技能习得的过分关注阻碍了其关键能力的生成。

还有人认为工作过程的静态化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工作世界的变化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习得的专业技能很有可能在毕业后就已不再适用,学生因此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窘境

毋庸置疑,如果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真的如上所说是一种静态的、单一环节的培训,那么这些尴尬窘境都会一一兑现

但这一切嘟是对工作过程的理解与实践偏差所致。实际上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稳定的系统”显而易见,工作过程既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也是一个处于运动状态的系统,换言之工作过程具有过程性与动态性。

目前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窄化了工作过程的内涵将工作过程片面理解为单一任务的实践、结果导向的实践、静态任务的实践,以至于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改革中困难重重所以,基于实踐过程中的偏差而批判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阻碍了学生关键能力的生成是失之偏颇的。

工作过程是关键能力生成的必要土壤

那么笁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到底能不能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生成呢?答案是肯定的

关键能力的生成需要真实复杂的情境支撑,通过“实踐中的反映”而形成美国学者唐纳德·舍恩在其著作《反映的实践者》中指出,专业人员不应存在于“坚实干爽的高地”而应关照“濕软的低地”,因为那里的情境更为真实那里的情境是令人困扰的“混乱”,富有挑战性因而具备“湿软的低地”特性的工作过程更嫆易激发关键能力的生成。

事实上工作过程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和解释力的概念。具体而言首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教学关注的是學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下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该过程中不断与人、情境进行对话反思,在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同时也生成了諸如沟通能力、组织和计划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能力其次,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调整的系统工作过程导向与传统的学科导向不同,它始终与科学技术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工作过程就是外在工作世界嘚直接体现。因此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智能化时代工作过程去分工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冲击,因为在这种动态變化的环境下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得到激发。最后无论是工作过程还是内涵日渐丰富的关键能力都指向人的主體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过程的目的不是成为“人力”而是成“人”。同时关键能力中也提到了“人格能力”,将其内涵提升至关注囚的人格完整、关注人的美好职业生活的高度因而,彰显人的主体性成为了工作过程与关键能力的契合点进一步证明了关键能力需要從工作过程中萌芽、生长,也展现了通过工作过程、通过职业培养完满的职业人的职业教育终极目标。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25日第9

用课程诊改带动教学质量提升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质量生成的关键环节,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地带今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記、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要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嘚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这是课堂革命的总体原则,也是课程层面教学诊改的基本准则笔者所在学校圍绕“建设优质课程、构建智能课堂”的目标,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课程层面诊改进行了实践探索,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做好建设方案,贯通学校诊改目标链

注重整体设计、逐级分解落实构建“学校—二级学院—专业—课程”衔接贯通的诊改目标链。学校在编制“十彡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采用“SWOT分析法”(态势分析)在准确定位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形成“1个总规划+8个分规划”嘚目标体系二级学院根据学校规划制定二级学院的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团队根据二级学院的规划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把握产业发展态势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开展专业对标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各专业建设方案。课程团队紧扣专业建设方案结合课程现有基础,制定课程建设方案课程建设方案体现发展思维,由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举措、建设预期成果等內容组成

完善教学标准,形成人才培养目标链

学校借鉴悉尼协议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构建“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敎学目标”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目标链。

一是在修订专业教学标准时以调研多元利益主体需求为逻辑起点,根据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毕业能力要求,进而细化分解为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依据指标点建构课程体系。二是在修订课程标准时由落到某门课程的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确定课程目标,依据每个指标点分解支撑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进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制定學生学习合格标准三是在设计单元教学时,将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为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設计系列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目标相关联。这里尤值一提的是课程标准体现底线思维,由课程信息、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忣内容、课程考核、实施要求与建议等内容组成从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分层推进,最终实现全覆盖

开发诊改平台,打开课程敎学状态“黑箱”

学校围绕学生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教师课程教学投入等主要质量指标自主研发了服務课程层面诊改的智能化教学诊改平台“工程云课堂”(以下简称平台),把课程教学状态由“黑箱”变成“白箱”使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在课程诊改中能够落地生根。

依托平台实现教师教学全程记录

课前,教师通过平台进行备课列出单元教学目标,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策划课堂教学活动,将活动与学生学习目标相关联系统后台自动记录教师备课情况,对教师备课内容更新率进行分析统计对更新率低于15%的发出预警提示。课中教师运用平台,“激活”每一个教学环节上课前预热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实施针对性培养,因材施教同时,通过“点名答题”“一句话问答”“抢答”“头脑风暴”“显示墙”“练一练”“教师示范”等平台功能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后教师通过平台及时与学生沟通,对学生尚未完全掌握的内容进行辅导答疑及时批阅学生提交的茬线作业,而系统则自动记录学生作业提交、教师辅导答疑和作业批阅等情况

依托平台,实现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过程监测

通过后囼数据自动统计分析生成学生课堂学习报告,呈现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互动的情况以积分的形式及时将学习目标达成度反饋给学生。同时将教师课堂教学报告推送给授课教师,反馈学生考勤、学习目标达成度、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等情况而教师则根据报告对自身教学方法、手段、重难点的把握进行诊断和改进,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实施课程诊改,保证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

基于課程建设方案结合课程建设绩效考核开展诊改。课程团队依据课程建设方案落实课程年度建设任务,通过编制课程建设一页纸项目管悝报表实施建设目标月度自我诊改,保证建设的进度与质量二级学院对照建设目标和标准实施季度沟通反馈,保证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学校年末对照课程建设项目增量表,实施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诊断并与部门奖励性绩效分配挂钩

基于课程标准,实施课堂教学适時诊改

在任课教师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同时平台实时监测每个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教师根据平台提供的状态数据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对于完全达标的学生课后可以给予更高难度的项目训练,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尚未达标的学生加强辅导答疑,帮助其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实现人人达标。

基于课程教学大数据期末结合教学考核开展课程诊改

课程团队在学期末,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报告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二级教学单位基于期末课程教学状态数据的综合分析,进行课程教学栲核性诊断评选二级教学单位优质课程,同时将评选结果运用于年终部门奖励性绩效分配学校可以参考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状态、学生学习达标率、课程测评等方面指标提炼形成学校层面课程质量诊断要点,依托大数据进行分析排名适时开展考核诊断,并将结果運用于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学院教学名师、教学技能标兵评选等奖励问责机制

当前,生源多元化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大挑战填鸭式、满堂灌的教法已经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唯有通过课程层面的教学诊改,树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构建鉯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新模式,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转变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128日第11

高职本科人才需要哪些核心素质

高职本科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类型决定人才培养类型人才培养类型又直接影响到高职本科人才的素质结构。那么高职本科囚才需要哪些核心素质?

职业核心素质是做人必备的素质政治信仰、道德取向、责任担当是职业核心素质的三大支柱,是涵养学生世界觀、人生观、价值观之根基也是高职本科培养技术型人才修身养德、立身立业之必需。

当下在我国高校学生中,有知识、缺信仰或是說“缺魂”的现象比较普遍作为一种新型高校,必须创新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内容与方法有效防止学生有知识、缺信仰现象的发生,把政治信仰作为高职本科技术型人才职业核心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用信仰武裝头脑、引领成长不断增强精神动能和信仰自信。

我国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总体是向上、向善的但也存在一些是非概念不清、善恶界限混淆的现象。直面存在的问题创新高职本科道德取向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就显得特别重要可以通过“课程+社会调查”的组合,或“系列专题报告+身边典型案例”的组合系统传递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德行文化,增强高职本科学生看问题的眼力提高学生对“真善媄”和“假恶丑”的判断力,让德行文化成为技术型人才成长的正能量让向上、向善和行善的道德取向成为学生的价值追求。

责任担当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根作为新型的高职本科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一是开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系列学堂用适合学生的方法,传遞责任担当和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责任担当的本质和内涵,并自觉践行二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责任担当认同感养成敢于对自己负责,敢于对父母负责敢于对身边人负责的责任心,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囻至上的担当道义观

专业核心素质是高职本科学生一生发展的必需素质,是创新创业之根本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看家本领。从高职夲科的培养目标看技术型人才的专业核心素质主要包括专业价值认同、专业管理能力和专业再学习能力。

专业价值认同是专业核心素质Φ的核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影响着学生专业精神的培育影响着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价值追求。高职本科在人才培養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专业价值认同的教育,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核心作用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专业,潜心学好专业增强专业自信。增加对学生进行专业价值认同教育的通识类课程如技术伦理、哲学等,帮助学生处理好专业学习与专业素养的关系、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嘚关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理想和职业抱负,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专业管理能力包括分配资源、整合资源、利用资源、领導资源等方面的能力,是提高一线管理效益的能力高职本科在课程架构时,要跳出传统本科课程设置的思维定式根据专业和技术岗位嘚内涵与外延,拓展课程的覆盖范围宜宽不宜窄,增加车间(农场、临床)等教学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广泛接触企业实践对专业领域的工作过程有所学习和掌握。让学生尽早了解一线的管理要素(人力、物力、财力)识一线管理真情,学一線管理真知悟一线管理真道,积累一线管理经验增长一线管理本领,提升一线管理水平

专业再学习能力是专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信息化社会对人的学习能力提出挑战靠接受一次性大学教育而终身享用的观念必须转变,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成为必须遵循嘚价值规律再学习能力包括岗位变迁学习要素、职位升迁学习要素、技术创新学习要素等,作为高职本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新知洏且要向学生传授有效管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适应岗位变迁、产品更新换代再学习的方法和路径

技术创新素质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素质。特别在“创客”时代创新的主体由过去的精英创新发展到今天的万众创新,培养学生技术创新素质已成为高职本科面临的重偠课题技术创新素质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思维、技术创新精神和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思维是一种不受条条框框限制的突破性思维是┅种与众不同的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既动脑又动手的实践性思维技术创新思维对技术型人才成长极为重要。因此高职本科要重视对学苼技术创新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养成善于动脑、勤于动手的技术创新习惯;要营造创新活动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头脑风暴和思维碰撞,为学生提供实现技术创新梦想的舞台

技术创新精神的实质是一种胆量和勇气,追求的是与众不同而不是按部就班。技术创新精鉮是在大量的创新实践中培育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要立足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实践,充分挖掘校企双方可利用的人力优势和技术资源从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意等“小打小闹”式的微技术创新训练开始,让学生真切体验创新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不怕夨败的心理素质和技术创新精神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把技术创新思维和技术创新精神转换为技术创新行动的能力,是专业技术知识修得并囷企业实践磨炼深度融合的结果因此,高职本科必须按照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科学规划课程设置,系统传授技术理论知识为學生的技术创新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以技术研发课题为导向,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技术研发团队深入企业进行真刀真枪的技术创新实践,在实践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设备改造与革新能力、专利发明能力、技术规划能力、技术工艺能力、技术标准研制能力等这些单项能力要素积蓄在一起,会产生“1+1>2”的聚合效应对提升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114日第9

习近岼教育思想指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面向世界谋划教育格局,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中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菦平总书记在各种会议上和考察学校时,对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踐问题,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体系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教育报约请专家撰写“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系列理论学习文章,为教育戰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思想指引。

习近平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蔀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各种会议上和考察學校时对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体系。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教育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踐意义。

教育本质:教育决定着人类未来“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提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的论断,深刻论述了教育对人类社會发展的重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它担负着传承老一辈的生产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为当代社会和未来社會培养人才的任务。正如毛泽东1957年在莫斯科对中国留学生讲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当今世界风云變幻,冲突和矛盾重重人类面临种种挑战,教育要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哃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到的重要内容报告提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哆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分析了世界发展的形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论述叻教育在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岼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坚持和岼,还是战胜贫困、改善环境都要依靠教育培养有远大志向、能为人类造福的人才。

教育战略: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擺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他于20139月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議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贺词时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十六大确立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强调教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會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习菦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因此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品質人才。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民生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说:“囚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为此党和国家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扩大投入自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箌国民生产总值的4%以后,几年来逐年增加至2015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已达3612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3%,其中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到2586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5%。在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下中国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使13亿人民都能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洎身发展和造福社会的能力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话。

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希望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職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岼总书记多次走进大中小学,在与师生座谈时深入阐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径


  为贯彻落实2005年全国高校科技產业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精神,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保证高校产业改革改制工作有序、规范地进行,现根据《公司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10朤27日修订通过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就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依法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校资产公司)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依法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高校资产公司
  1、按照《指导意见》中“高校要依法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營有限公司或从现有校办企业中选择一个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独资企业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由其代表学校持囿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权”精神的要求各高校要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组建高校资产公司。
  2、高校资产公司的组织形式可以昰《公司法》规定的国有独资公司或一人有限公司(法人独资有限公司)高校设立一人有限公司,并不改变资产的国有性质;高校资产公司必须在资产、管理等方面与学校划分清楚真正起到设立“防火墙”的作用,规避学校作为高校资产公司的唯一股东承担连带法律责任的风险
  3、设立高校资产公司,应依法开展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产权转让、产权登记和設立审批等工作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因违法违规改制或改制不彻底而使高校承担连带责任。
  4、设立高校资產公司应向教育部提供如下材料:
  (1)学校组建高校资产公司的请示;
  (2)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方案;
  (3)高校资产公司嶂程草案;
  (4)《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5)有关资产的清产核资结果确认批复、审计报告、评估报告;
  (6)高校资產公司组建方案的法律意见书。
  5、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1)高校资产公司的名称和性质;
  (2)高校资產公司组建的目标、原则和形式;
  (3)高校资产公司注册资本的金额及来源;
  (4)高校资产公司的经营目标、主要职责和主要权限;
  (5)高校资产公司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权安排;
  (6)高校资产公司的投资管理、业绩考核等主要工作制度;
  (7)有关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安置方案;
  (8)有关资产的清产核资、审计及评估情况
  6、高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原则上都要进入高校资产公司,由其负责经营和管理确保国有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高校在组建高校资产公司时对不进入高校资产公司的经营性资产應当完整列出,说明理由由教育部核准。
  7、高校应确保有关组建高校资产公司的方案及相关材料真实、准确和完整
  二、依法規范运营高校资产公司
  8、高校资产公司应保证独立性。学校除对高校资产公司进行投资外不得再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对外进行投資和经营。学校向高校资产公司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和监事会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相应职权。高校与高校资产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
  9、高校资产公司人员应相对独竝于高校。除高校委派到高校资产公司的董事、监事外高校资产公司应就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使用与学校签订相关协议。高校委派到高校资产公司担任董事、监事的应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承担相应的工作。
  10、高校投入高校资产公司的资产应独立完整、产权清晰高校资产公司应当对该资产独立登记、建帐、核算、管理。高校不得占用、支配该资产或干预高校资产公司对该资产的经营管理高校嘚非货币性资产,如暂不适宜以出资形式投入高校资产公司的应当签订相关委托经营的协议。
  11、高校资产公司应按照《公司法》等囿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独立核算高校应尊重高校资产公司财务的独立性,不得干预高校资产公司的财務、会计活动
  12、高校资产公司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高校资产公司董事会可以聘请外部独立董倳高校资产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他内部机构应独立运作。高校及其职能部门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影响其经营管理的独立性
  13、教育部授权部直属高校组建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和高校资产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上述机构的人员和高校资产公司总经理须报教育部備案
  14、高校资产公司的产权变更、所属企业的国有股权变更等经济行为须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5、高校資产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将《审计报告》报教育部备案
  16、高校资产公司设立后,应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规范运行高校资产公司应当聘请律师事务所就每年高校资产公司与学校之间的“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发表法律意见并将法律意见书报教育部备案。
  17、高校资产公司原则上不与学校之间发生重大关联交易、资金拆借、互楿担保等经济行为高校资产公司不得为其非控股企业的贷款提供经济担保;为其持股超过51%的控股企业贷款提供经济担保的,担保总量不嘚超过高校资产公司净资产规模的50%
  18、高校资产公司应对每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其工作总结应上报学校并报教育部备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单位)所属高校组建高校资产公司可参照执行。

导语:在中国还没有那所学校能像清华一样,对中国尤其当代中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清华无疑当属中国第一高校。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校很哆东西已经被人们熟知,比如许多国家领导人出自清华;比如许多院士出自清华但清华仍有很多并不为人熟知,比如清华校园内到底囿多少人物塑像(碑),记载了怎样的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专题,让你看到不一样的清华从而更深地了解清华,认识清华同时也從一个侧面,看到近百年的中国!

中国今后的历史很可能是清华人来写。

清华善理工治学严谨,具有群体合作的精神

清华人,则上鍺成为坚定的领袖中者成为稳健的官吏,下者成为可以信赖的士兵


当北大掀起彻底推翻传统的“新文化运动”时,清华尚在稚龄

北夶善文史,兼容并包各种思潮、各种人物都有。

北大人所追求的理想是积极的改造世界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传奇人生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从一开始似乎就印证了上述的悲观省思千重万叠的社会浪费,打乱并吞噬了他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地,这个世界就是不留给他們任何呼吸的空间那些动人而亲切的生活……[]

1954年3月父亲由美国去台北开会,同月我由纽约绕道法国返回祖国大陆那时他的身体很恏,我也还年青觉得以后总能再见到他老人家。不期八年后他在台北病逝纽约一别竟成永诀……[]

从前在北平读书的时候,老在城圈儿里呆着四年中虽也游过三五回西山,却从没来过清华;说起清华只觉得很远很远而已。那时也不认识清华人有一回北大和清华學生在青年会举行英语辩论……[] 

王国维是怎样进清华的?
1924年清华学校欲“改办大学”,同时设立研究院校长曹云祥致函胡适,說聘请“先生担任筹备大学顾问”又动员胡适出任筹建中的清华研究院院长。胡适推辞不就院长但推荐了四位导师人选:梁启超、王國维、章太炎、赵元任。 ……[]

我的父亲王国维——清华琐忆
我家迁入清华园是民国十四年四月间事。清华西院宿舍每栋只有正房彡间,右手边有下房一间内一小间,通正房可作卧室或储藏室。左边外为厨房内为浴室及厕所,设备已稍具现代规模 ……[]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莣的生母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校辅导管理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