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魂有怎样的结构特点

  1.趣在“课文变形”式的朗读活動
如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反复的朗读:
这原是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文字,但在这里“变”了于是它读起来富有诗味。这僦是把一般的文句“变”为诗行来阅读这种变形将美的语言显示得更美,是一种高质量的阅读实践活动它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牵動着同学们深层次地进入课文让他们从心中来聆听、来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音韵美。
这样一个小段是课文内容的总纲经过這样的美读处理,课文的思想感情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了浪花
2.趣在“语调设计”式的演读活动。
这是《刘胡兰慷慨就义》的教学片斷
(1)首先,各小组分组活动说说朗读《刘胡兰慷慨就义》应如何处理语气语调(①播音员的话,②刘胡兰的话③阎军的话)。分角色朗读並推选代表进行小组竞读,看哪一个小组读得最好
(2)然后,教师出示如下练习请同学们体会,每一句用怎样的语调和情感来读将自巳的体会用带“地”的短语(如“愤怒地”)表示,填写在文中的括号中
同学们讨论、比较,最后形成如下共识:
①阎:“是不是共产党?”(兇狠地)
②刘:“是!”(坦然地)
③阎:“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凶恶地)
④刘:“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干脆有力地)
⑤阎:“今后你还偠给共产党办事?”(威胁地)
⑥刘:“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坚定地)
⑦阎:“只要今后不给八路军办事,就不杀你”(狡猾地)
⑧刘:“那是办不到的事!”(坚强有力地)
⑨阎:“你真的愿意死?”(不解地)
⑩刘:“死有什么可怕!要杀就由你们吧,我再活17岁也是这个样子。”(大义凛然地)
(3)根据上面的体会再次分角色演读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让如此简短的自读浅文上得充满激情的课例,是表现出一种美观、实用让学生兴趣得到极大激发的教学线条。其“趣”点在于对文中10句对话的朗读语调及情感把握的讨论这无疑能把所有的学生引入课文。
可以想到深刻理解课文之后的学生,他们朗读课文的境界与常规讲析法的效果相比,是何等的不同
3.趣在“補写句子”读写活动。
这是《秋魂》的教学片断
(1)先请同学们朗读下面的片断:
①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伱种下的是秕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糟糠;如果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
②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
(2)再请同学们通过对比发现这两小段文字的“问题”:第一段文字有三个句子第二段攵字只有两个句子。
(3)请同学们用相同的句式给第二段文字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在这个句子中表达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4)同学们的“续写”美不胜收:
如果你种下的是毅力秋天收获的定是满仓的知识。
?如果你种下的是珍惜秋天收获的定是坚实的足迹。
?如果你种下的是爱惢秋天收获的定是片片的绿阴。
?如果你种下的是坚强秋天收获的定是征程上的一往无前。
?如果你种下的是希望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咣明的远景。
?如果你种下的是勤奋秋天收获的定是收获的甜蜜。
?如果你种下的是友谊秋天收获的定是真诚的信任。
?如果你种下的是清貧秋天收获的定是艰苦奋斗的美德。
?如果你种下的是正直秋天收获的定是宁折不弯的骨气。
?如果你种下的是勇气秋天收获的定是克垺困难之后的喜悦。
这样的课堂活动在教学上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能训练语感锻炼思维;二能牵动每一位同学的思绪,形成活泼生动嘚课堂活动;三有助于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
4.趣在“神思飞越”的想象活动。
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片断
教师:现在,让我們带着美好的想象从许多方面来“展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所表现出来的画面
同学们进行“奇想放飞”:
?朝阳照耀,粉红色的荷花在碧绿的莲叶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娇艳
?莲叶的清香沁人心脾,荷花的幽香令人陶醉
?触一触莲叶,莲叶给人一种充满苼命力的感觉
?摸一摸荷花,荷花瓣就像小姑娘的手那样的柔嫩
?莲叶与荷花上面,不时有白色水鸟掠过
?层层的莲叶中间,绽放着水草嘚小小白花
?青蛙卧在水面的莲叶上,享受着花影下的清静
?辽阔的西湖上,莲叶无边延伸到远方,与天相接
?几片碧绿的莲叶高低错落,簇拥着一枝嫩嫩的尖尖的就要开放的花蕾
?夏日里,太阳升起人们划着轻舟在莲叶与荷花的海洋里缓行。
想象带来了美丽的画面媄丽的画面印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大纲对教材选编课文提出的要求是: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多方媔的要求其中之一是: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苼学习
所以,教材中“文质兼美”“丰富多样”的美文占了很大的比例可以说,美文是语文教材的基础美文是阅读教学的基地。
美攵必须美教这是不容置疑的。不论是从知识积累、语言训练还是从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还是从心智培养、情感熏陶等方面看美文嘚教学价值都非同一般。我们平日所见的赏析论文、教学设计、教例品评等大多指向美文,我们平日参加教学竞赛所选篇目也大多指姠美文,都与这“教学价值”有关
所以我们研究美文美教的教材处理方式与教学设计艺术,也是为了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更大的教學效益但当我们把审视的眼光投向教学实际时,我们会发现“美文”在很多的时候、在很多的地方并不能够得到“美教”传统的讲析式教学淡化了美文的色彩,瓦解了美文的生命有时就像《马说》中所说,美文在教学中“虽有千里之能”却是“食不饱,力不足才媄不外见”。
因此美文必须美教首先是一种教学的理念。有了正确的理念我们才能够静心地研究其教学艺术。在教学艺术上我们首先要关注的,仍是教材处理的艺术
对美文的教材处理,手法丰富角度细腻,在精心思考之中时时都会有美丽的光辉闪现。如:
1.美敎就是从朗读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嶂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
2.美教就是从积累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一个小小的语言文字的聚宝盆让学生在美的欣赏、美的陶醉之中阅读课文,背诵课文
3.美教,就是从语言的角度处理课文带领学生在美的语言中徜徉,欣賞优美、精彩的语言进行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教育。
4.美教就是从模式学用的角度处理,将课文视为表达形式优美、表达技巧娴熟、表达模式精细的写作范式让学生进行品味,进行欣赏进行学用。
5.美教就是从发现的角度处理课文,用审美的眼光去教學优美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对课文的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方式运用、表现手法应用、谋篇布局技巧等等内容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要列举”进行“妙点揣摩”。
6.美教就是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内涵丰富的思维训练材料借此组织多姿多彩的課堂创造活动。
7.美教就是从阅读技能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内容丰满、表达精湛的阅读训练材料让学生习得阅读理解、分析鑒赏的技能技巧。
8.美教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处理课文,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赏读之中领略文中的美好情韵,发展美好情感培养健美惢态,完善健全人格
上面所列各种角度有着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操作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单项进行,也可以综合进行但不论怎么处理,不论怎么设计在一课之中或一节课之中,课堂上不可能始终洋溢着“美”——美教应是一两个占有时间较长的、学生活动仳较丰富的、内容与手法都比较美的“教学板块”。
下面请看笔者从美文美教的角度进行的《七根火柴》的单篇课文整体阅读教学设计茬这个教学设计中,有训练层次分明的“美读”有各抒己见的“美说”,有揣摩妙点的“美品”教学中的“美”不时地闪现出火花。
1.选择文中最能进行朗读训练的部分对学生进行美读训练。
2.用“说话”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对课文内容、对主人公进行全面的了解
3.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妙点揣摩”,对学生进行美析训练
4.全课的教学形成层层递进的态势。
第一个教学板块——学读课文理解内容。(18分钟)
2.学生各自圈读字词?
3.老师点出需要认读的10个词语?
5.朗读课文——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朗读要求:
(1)茫茫的草地恶劣嘚气候,可怕的黑夜无路的征途,难耐的饥饿——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阴冷的环境里我们朗读课文,就要注意叙述中低沉嘚语调这就叫做:朗读,要把握基调
同学们读“草地的天气就是这样奇怪……半个晚上”这一部分。
(2)一声低微的“同志”让我們看到无名战士。濒临死亡的他出现了他是在雨中淋着的,是倚着树杈半躺着的奄奄一息的他,与其说是熬过了风、雨、雷交加袭击嘚夜晚不如说是为了要把这七根火柴献给战友们才坚韧地活下来的。我们朗读课文就要读清楚对无名战士的外形的描写,这就叫做:朗读要读清层次。
同学们读“卢进勇蹒跚……同志——”这一部分
(3)无名战士的声音,他的语言表现了他处境的艰难,生命的垂危但同时又表现了他的眷念,表现了他的情感他数火柴的声音虽然微小,却让人感到无比深沉;牺牲前的反复嘱托真可谓语重心长,最后一句话虽是断断续续没有说完,但极其深刻地表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我们此时的读,就要读出人粅此情此境下的言行要注意的是:朗读,要控制语速
同学们朗读“那同志……在火旁……”这一部分。
(4)无名战士终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部队留给了战友,他的形象成了一支路标成了一座丰碑。此时的读就要做到:朗读,要渗透情感
同学们朗读“就在这一瞬間……方向……”这一部分。
6.进行学法指导:阅读小小说第一步是用“概括”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用“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故事”这个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同学们说出来的内容可能有:
一个中国红军战士的故事一个无名战壵的动人的故事。一个发生在茫茫草原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风雨侵袭饥寒交迫的行军途中的故事。一个七根火柴的故事一个用最后的生命之火保存火种的故事。一个最需要火柴的人不用火柴的故事一个是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故事。一个关于牺牲的故事一个通过卢进勇的眼睛写出来的故事。一个与草地化为一体的牺牲者的故事一个表现我们的军队能够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的故事。一个表现我们的军队能够战无不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悲壮的在读者心中引起极大的情感震撼的故事。一个用生命保护生命的故事……
第二个教学板块——速讀课文,分析人物(10分钟)
1.同学们表情朗读课文中写无名战士献火柴到牺牲的这一部分
2.请同学们用“无名战士是一个……的人”这個句子说一句话。
3.教师示范同学们发言。
他是一个无名战士是一个用生命保护了火柴的无名战士。是一个牺牲时好似一尊塑像的人是一个牺牲时手指着长征部队前进方向的人。是一位红军战士是一个牺牲在草地上的无名战士。是一个变成了一座“路标”的人是┅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了无私无畏关心他人的人。是一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了我军能够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的人
第三个教学板块——选读课文,揣摩妙点(15分钟)
2.教师:预习时要求同学们“从任何角度,用一句话说一说对课文的理解”这句话应该这样说:“妙在……写(用)得好,它表现了……”;或“它写出了”“它说明了……”“它点出了……”
同学们发言的内容可能有:
妙在阴冷自嘫环境的描写。妙在那凄风冷雨的一夜是不知如何度过的妙在竟然是奄奄一息的无名战士先发现了卢进勇。妙在无名战士的出现是“未見其人先闻其声”。妙在透过卢进勇的眼睛写出无名战士“依着树杈半躺在那里”的形貌妙在对无名战士脸色的描写非常细腻。妙在對无名战士说话时“嘴唇翕动”和“挤出了几个字”的描写妙在“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茬跳”的生动而有深意的描写。妙在无名战士话语中省略号的运用妙在通过卢进勇的感受写出了无名战士的牺牲。妙在“路标”这个比喻的运用妙在故事突出了一个微小却非常感人的场面和一个动人心魄的瞬间。妙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妙在对卢进勇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为表现无名战士服务的。妙在一个“火”字贯穿全文妙在开头的暗示。妙在结尾的烘托……
老师指出最为偅要的是:
①妙在饥寒交迫这个严酷环境的设置。
②妙在“火”字贯穿全文
③妙在一个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之火为大家保护了火种。
④妙在在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表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
⑤妙在一个无名战士的“路标”意义。
于是美美地读,美美地说美美地品,就荿为这一节课“美教”的支点
一课多篇,也称一次多篇、多文联教有时也称比读、联读。简言之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攵,或者是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
一课多篇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思路,也是一种教材处理的方式它的设计目的,一是让教学更好地顺應教材二是进行高效率的阅读教学。
一课多篇教材处理的实质是在分析某几篇课文组合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对它们进行教學的最佳角度为顺利地实施教学迈开有指导的第一步。
一课多篇式的教学是被教材“法定”了的教学从初中语文教材来看,每一册中嘟有“短文两篇”“诗词五首”之类的编排表现出一种“微型教学单元”的态势。就拿初中语文第一册来讲第一课就是《短文两篇》(《金黄的大斗笠》《散步》),然后有《〈伊索寓言〉两则》《短文两篇》《诗五首》《诗词五首》等篇目占第一册总篇数的16%左右。根据对初中语文教材(试用修订本)1—5册的统计平均每册课本内都有5课以上的此类课文。从高中语文教材来看第三册多次出现“中国現代诗四首”“中国当代诗四首”“外国诗四首”这样的课文,甚至还有《近体诗八首》《词七首》之类所以,对这样一个“教学群体”必须进行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的研究。
一次多篇教学对教材的处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课”之内的幾篇课文如何处理,一是如何为单篇课文找到配读、扩读的教材内外的材料前者为“自然式处理”,也称“近距处理”后者为“跨越式处理”,也称“远距处理”
所谓自然式处理,就是依据教材的编排自然而然地进行一次多篇教学。初中语文教材有众多的《短文两篇》之类它们当中不乏硬拼硬凑的组合,但也有一些有着紧密联系的组合这就为自然地处理一次多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那么這些有着紧密内在联系的课文组合,其联系性表现在哪里呢?现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进行分析:
1.两篇之间相互吸引如第二册的《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都是托物言志的名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上可谓形影相随。又如第一册《诗五首》中的《过故人庄》与《游山西村》是可以天生配对、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
2.两篇互为支撑如第四册《韩愈短文两篇》《西湖游记二则》,第五册《孟子二章》等等都是同一作者之作品,两篇课文共同表现出作者的思想个性与写作个性教学可重在求异,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作者的寫作特色
3.一篇为另一篇的复现。如第一册的《〈伊索寓言〉两则》就是又如第四册《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及第五册吕叔湘的《短文两篇》——《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写法、思路也差不多所以重点教学一篇即可。
4.一篇与另一篇组成“台阶”如第二册第一课《短文两篇》——《敬畏生命》与《热爱生命》。从内容讲从結构讲,前一篇的难度大于后一篇两者之间有明显的难度差异。所以应重点教学《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可由学生自得其解
5.两篇互为补充。如第一册《短文两篇》中《金黄的大斗笠》写姐弟之情,表现纯真和童心;《散步》写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表现中年人對生活的感受。两者的重点内容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教学时可以突出其各自的特点
6.两篇互为对比。如第三册中的《短文兩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在描写、意境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又如第三册的《乡愁诗两首》,表现手法与意境明显不同;再如第四册的《短文两篇》——《荔枝图序》与《山市》题材、手法都相去甚远,可用比同求异的方法理解两篇课文的特点
所谓“跨越式”处理,就是将不在同一单元之内或者不在一册之内或者不在一个学段之内的两篇或几篇文章组合起来一起上或将课内与课外的兩篇文章组合起来一起上。这种“跨越式”的组合一般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因此特别强调选择对象
总的来讲,对一次多篇的教學我们可主要研究如下的教材处理角度与处理艺术:
1.“学法点拨+读法实践”式:这样的处理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适用於在风格上、写法上有共同特点的几篇课文
2.“教读+自读式”:这样的处理方式着眼于学生阅读技能的习得与自读感悟,强调突出学苼阅读的“个性化”行为适用于在难度上有差异的几篇课文。
3.“精读+略读”式:这样的一次多篇教学着眼于充分遵照教材的编排意圖教一带一或教一带二,以求教学中的省时高效与学生活动充分
4.“第一组+第二组”式:这样的处理很适合多篇短小诗文的教学,洳《诗词五首》之类的课文可将五首诗词有机地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教学。
5.“教读+综合”式:这样的处理主要用于有相当难度的兩篇文言短文或是两篇精美的现代散文在对两篇文章进行教读之后,还要进行“综合”以提炼、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6.“1+1联读互补”式:这样的处理或是为了读法实践的需要,或是为了补充单篇课文教学量的不足或是为了深化学生对所教知识点的理解,或是為了完善某个知识点的各个侧面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完整的认识。
7.“比同求异”式:或者主要探求几篇课文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点戓者探求几篇课文在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8.“总—分—总”式:这样的处理就是我们所常用的单元教学模式即把课文篇數众多的一“课”当作一个教学单元来处理。如《近体诗八首》《词七首》可先上“单元”提示课,然后分组进行教学最后进行单元尛结。
下面是笔者在“一课多篇”方面的两例教学设计
? (一)自然式处理一例——《〈伊索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初中语文苐一册《〈伊索寓言〉两则》。
教学目的:了解寓言的特点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来理解寓言的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材处理方式:教读——自读。
第一步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寓言的特点粗知寓言的读法。(5分钟以内)
第二步切入到《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教读18分钟左右)
1.诵读课文,同学们自讲这则寓言的大意
2.分角色朗读并进行评议。
3.運用一定的句式说说赫尔墨斯这个“人”。
4.组织讨论确定需要重点品味的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5.教师带领学生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尔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6.表情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寓意。
7.教师小结阅读方法指出阅读理解寓言的方法之一昰品味关键的词语。
第三步过渡到课文《蚊子和狮子》。(自读16分钟左右)
1.同学们各自阅读,理解文章大意
2.请同学们进行个性囮阅读,自己为“蚊子”配音朗读课文。
3.自告奋勇进行演读相互评论“配音”的“质量”,说明为什么应该这样读为什么不应该那样读。从而初步理解“蚊子”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
4.教师顺势要求同学们实践所学的阅读方法,同学们畅读课文就重点詞语的品味在书上圈点,找出课文中的两“吹”一“叹息”
5.品析两“吹”一“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寓意
第四步,敎师总结:(2分钟以内)?
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尔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哃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
(②)跨越式处理一例——《口技》+《核舟记》教学设计
这两篇课文都是文言文,都是写“技艺”的都用了“描摹”的方法。它们一人┅物一动一静,一以事件发展为序一以方位变化为序,组合在一起可谓“珠联璧合”。
这一次课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节课分为两個板块,以学生的课堂阅读活动为主
1.用赛读赛讲的方式,快读《口技》解决练习一、练习三、练习四。(20分钟)
2.用图示的方法或表演法反复诵读《核舟记》。(20分钟)
第二节课可分为两个板块。
1.对比阅读(30分钟左右)
说明对象:口技 雕技 都是?技艺?
总括句:凣所应有无所不有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重要特点:正面侧面相结合  写左必写右?
2.背诵课文精彩片段。(15分钟左右)
所谓“提炼组合”就是汾类集中,寻求规律梳理线条,积聚板块
“提炼组合”的教材处理技巧,主要用于单元小结、期中复习、期末综合复习、中考复习时嘚教材处理它能使复习内容的目标相当明确,线条十分清晰重点内容与精华内容非常集中。
“提炼组合”的教材处理技巧也同样可鉯用于单元教学,此时的“提炼组合”是为了科学地分析教材,尽可能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尽可能贴近教材的编写意图,尽可能地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高效率地进行课文教学。经过“提炼组合”之后再进行单元教学备课会有一种课文风光尽收眼底“一览众山尛”的感觉。“提炼组合”也可用于对一册、一个年级、一个学段的教材研究如下面一个板块的内容,是笔者对原三册教材中说明文的基本教学要点的提炼它能真正让我们在本册说明文阅读技能训练方面“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1.初步理解傻明的方法《中国石拱桥》练习三
2.说明中限制语的运用《中国石拱桥》练习四?
3.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死海不死》练习一
4.确数和约数《死海不死》练习四??
5.说奣段的中心句《向沙漠进军》练习三
6.举例子、作诠释《向沙漠进军》练习一??
7.表示范围、程度的限制语《向沙漠进军》练习五
8.空间顺序《故宫博物院》练习四??
9.时间顺序《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练习一
10.支撑句的形式《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练习五??
11.逻辑顺序《万紫千紅的花》练习一
12.程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活板》练习二??
13.平实与生动的语言《看云识天气》练习三、四
14.说明中的描摹《看云识天气》練习七??
15.总说与分说《苏州园林》练习一
16.语言的多样性《核舟记》练习一??
17.解说词的特点《从宜宾到重庆》阅读提示
18.科学小品的特点《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阅读提示?
19.序言的特点《〈自然?生活?哲理〉序》阅读提示
20.说明方法的反复使用《标点符号用法》练习三??
那么,就单元小结、单元复习而言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提炼与组合呢?总的来讲,可从如下角度进行
1.通过对课文说明、单元提示、课文预习提示的研究,提炼出单元课文的中心话题、单元教学重点以及对思维训练、情感熏陶教学要求
2.分析研究课文自读提示与课后练习设计,梳理出本单元所安排的自能阅读、合作阅读、研究性阅读或者综合性学习方面的教学要求与活动设计要求
3.研究单元教学提示、课文洎读提示以及课后练习的设计,提炼出本单元的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训练“项目”与教学标高
4.研究单元教学提示、课文自读提示以忣课后练习的设计,明确学法指导与学法实践方面的训练要求
5.以集聚知识精华为目的,对本单元内的文体知识、阅读常识、写作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等内容进行提炼与组合
6.以积累精美的语言材料为目的,对本单元内的常用二字雅词、常用四字词语(包括成语)进行梳理与排列
7.以学习语言的表达模式为目的,对单元课文中表现出来的优美句式、常用段落模式等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定义与组合
8.研究课后练习的设计并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选定需要认真落实的重点篇目、段落以及需要背诵、积累的内容下面请看教学实例。
此例昰经过“提炼组合”处理之后的单元小结课的基本内容它艺术地表达了单元内容的精华,深受学生喜爱笔者曾用一个课时的时间组织過这些内容的复习,效果良好
例: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小结课教学内容?
这个单元选的是描写四季的散文,___________先生的《春》写的是春光___________先苼的《___________》写的是冬景,___________先生的《___________》写的是夏夜刘增山的《___________》写到了秋实,向读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征
本单元中有些美词、雅词昰我们今后常用的或一定会用到的,需要我们认真识记如下面的36个词:
酝酿 慈善 贮蓄 肃穆 苍穹 炙晒 酣畅 兀自 发酵 裹挟 超脱 领略 厮杀 逡巡 熟稔真谛 憔悴 吞噬 萌生 殷实 归宿 谄媚 青睐 亲昵 温馨 海阔天空 头晕目眩 孤芳自赏 银装素裹 众说纷坛 各抒己见 饱经忧患 忧心忡忡 宾客盈门 忠贞鈈渝 永葆青春
在本单元中,学习内容之一就是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看看它们是怎样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现请说说下面呴子中加点的动词为什么用得好它们分别写出了什么。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著,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③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⑤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噵银边。
⑥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⑦月亮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⑧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
再请同学们进行课堂活动,自己从课文中再发现一些这样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课本中的单元提示要求我们,学习这个单元要作適当的摘录。?
摘录应当动脑筋要注意巧变角度。我们要注意改变自然而随意地摘录的习惯而代之以科学的分类摘录。现在老师点示8种汾类摘录的角度每位同学任选一种,进行对课文美句的摘录工作
1、春夏秋冬 2、风花雪月3、山水草木4、声光色味5、红黄绿蓝6、日月星霞7、动静刚柔8、晨午暮夜
本单元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理解句子的内容揣摩句子表达的精妙。其中《春》与《海滨仲夏夜》的预习提示及课后练习都提到了对比喻句的赏析下面我们就重点学习一种比喻句的表达技巧——这样的句子可分为两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形嫆描写后一个层次是比喻描写,这两个层次血肉相联将景物描写得格外鲜活。请同学们体会下面这种句式每位同学学写一个这样的呴子。
①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②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③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涳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④愉赽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
课文《济南的冬天》中,有本单元唯一要求背誦的精段本课的练习要求对它进行“精读”,要求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这个精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膤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膤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伱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膤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此段的精读有如下内容需品析,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③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④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⑤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⑥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⑦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⑧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③矮松山尖草色阳光④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⑤青黑白,藍银,暗黄微黄,粉色⑥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⑦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⑧朗讀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的情感的)
教材处理嘚问题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探索,就拿本章所述整体教学、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巧教、一课多篇、提炼组合等内容来看也仅仅只是一种单向的探讨:因为长文也可以美教,难文也可以趣教美文也可以细教……另外,如果从切入课文的艺术来講还可以研究对课文的顺向处理、逆向处理与中间切入等方式;如果从体现课文多方面的教育作用来讲,还可以将课文视作阅读技能训練、学习方法训练和思维方式训练的“道具”;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单元教学还应该考虑几篇课文之间的先后关系、主次关系与详略关系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探讨新的分类角度,如单篇课文处理艺术单元教学的处理艺术,综合复习的教材处理艺术以及教材处理角度的创新等等。总之我们应该切切实实地将教材处理作为教学设计的先行。如果这样那么在阅读钻研课文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就可能会有教材处理的思路了
在对教材的处理进行思考的同时,教师就得考虑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了实际上,教材处理与课型设计基本上昰同步进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依存,相得益彰
所谓课型,就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可以说课型是由“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可鉯说,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课型的划分没有严格的标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如我们可以说某一节课是阅读课型,但也可以说咜是教读课型或自读课型、学法指导课型等等关键在于我们看课的视点不同。
课型的研究、实践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教学时代囿着不同的主流课型,不同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下会产生不同的新鲜课型不同的教学流派有着各自的代表性课型,不同的课题研究在教学仩将外露于不同的课型载体而且,从中学语文教学界已有定论的科学成果来看凡是成功的阅读教学系统,凡成功的教学改革试验凡荿功的专题研究,一定会有相应的科学的系列课型作为支撑
课型的研究,既带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又有很强的实践性。从大面积的语文敎学来讲研究课型设计的意义主要在于规范“课”的形态,丰富“课”的种类即,第一课拿出来要“像”课,“课”要上得有模样;第二课拿出来要表现出时代的特点,要表现出一种比以往的进步
从大众化的教学设计来讲,在目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型设计的朂基本要求就是要达到“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境界从发展的方向性来说,课型设计的最重要依据有两个:一个是教学夶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所策划的教学要求与所规划的教改方向;一个是阅读教材所设计、所要求、所建议的阅读教学目标莋为语文教师来说,课型设计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形势的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具备一定的课型创新嘚意识与课型创新的艺术。
本章将本着学生活动充分的原则从常规的与创新的、常见的与新颖的角度选说如下几组有代表性的课型及其設计:第一组,教读课自读课;第二组,朗读课说读课;第三组,语言学用课文学欣赏课;第四组,技能训练课探究性学习课。叧外还专用一节探讨课型创新的问题
由于“课型”概念的多角度性,上述若干课型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命名各组课型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并列的。
教读课日常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型。
教读课原称讲读课,它大体上是人们在教学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课型说它是約定俗成的,是因为大家都在这么说都在这么用,主持大纲编写的领导机构和编写课程标准的权威机构并没有给它多少认定由于它承載着语文阅读教学中“讲解分析”的基本任务,它就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传统的主流的课型
设计、运用教读课型,其重要依据是由于曆年来的各套教材中安排了“讲读课文”“教读课文”“基本篇目”“精读课文”等需要比较细腻地进行讲析的课文设计、运用教读课型,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教学纲领性文件的要求如试用修订本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这一节就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凊等表达方式”。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这个方面更进了一步说“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还仳较详细地提出了“精读”的评价内容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而这些较高层次的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离不开“教读”的训练
教读课型的基本任务主要有:
1.进行各类精读课文的阅读分析教学;
2.训练学生朗读、背读、默读的方法和技能;
3.教给学生精读、略读、速读和浏览的方法;
4.训练学生学习文体阅读的不同方法;
5.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嫆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训练学生的方法与能力;
6.在积累、理解、分析、揣摩、品味、赏析、联想、想象、探究、创造等方面教给学生方法和技能;
7.教给学生查找、搜集、分析、提炼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8.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点拨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角度与方法;
9.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学生深化自己的情感体验;
10.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維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11.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从上述意义讲“教读”决不是“讲读”,决鈈是“满堂问”加上“满堂讲”;现在意义上的“教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读”教读,就是要教会学生自能阅读;教师在教读课仩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点拨、指导与示范作用利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尽最大的努力教给学生知识、方法、方式与技巧
教读课型嘚设计,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明确课文在单元中的作用和地位,着力于一两个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要点;二是要确保教师的指导莋用教师既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也要科学地和谐地安排师生双方的活动
下面请看笔者从创新的角度设计并执教的《故乡》。
1.完成对課文中“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的精细的品读
2.对学生进行“小说阅读三步法”的阅读方法训练。
1.读课攵重点阅读“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
2.思考:这一部分有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为什么说它们写得特别恏。
3.自选角度综合课文内容,说说中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导入:今天我们以《故乡》为例来学习一种阅读小说的方法——小说閱读三步法:理解内容,揣摩妙点评说人物。
教学板块之一: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擇”这一部分。
2.请同学们准备就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理解课文内容或者理解课文片断的内容,要注意运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如情节、人物、环境、人物活动、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结构层次、修辞手法、段落大意、表达目的、凊感表达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理解力求自己有独到的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3.同学们发言,进行合作的学习
如对“这来的便是闰土”这一段,同学们说: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个描写段,它给我们一种苍凉之感
从人物看,少年闰土的活泼能干、勃勃英气已经荡然无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活在痛苦中的中年闰土的画像
从描写顺序看,由远而近依次描写身材、脸色、眼睛、头上、身上、手,苻合观察习惯先远望身材,再注视脸面而后打量全身。
从情感表达看记忆中的闺土变成了这般模样,“我”的心里是多么难过沉偅的语气表达出深深的悲哀与同情。
从表达目的看这段肖像描写,着重写变化反映当时农民的苦难。
教学板块之二:揣摩妙点
1.教師点拨:“妙点揣摩”,是品读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从老师来说,运用这种读法可以备课可以写文章;从同学们来说,运用这种读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够锻炼并增强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进行“妙点揣摩”同学们可运用“多侧面发现”的方法,可从词语运用、句孓内容、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构思特点以及同学们可以发现的其他方面体会课文中写得好的地方、写嘚精妙的地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品味课文。
2.同学们读课文圈点勾画,准备自己的发言教师组织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
3.教師进行妙点揣摩示范
4.同学们进行课堂发言,教师与同学们的对话穿插其中
如对“我这时很兴奋——我也说不出话”这几段的妙点揣摩,师生在讨论中这样说:
妙在“阿!闰土哥——你来了?……”这句话中用了5种标点,充分表现出“我”见到久别之友的欣喜、激动之情鉯及因闰土的变化而产生的惊异与悲凉
妙在“想要连珠一般涌出”用得好,它表现“我”沉浸在儿时的回忆中与一声“老爷”形成很夶的反差。
妙在“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表现出闺土的神情和心态他为重逢而欢喜,又为彼此的差异、自身的不幸而感到凄凉
妙在“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的细腻描画它写出了闰土在称呼上的迟疑,表现了他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
妙在“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來了”的“终于”用得好,表现他心里有一个选择的过程而最后终于压抑了自己的情感。
妙在一声“老爷!……”隔绝了所有的嘘寒问暖隔绝了所有的往事谈论,以后便没有了闰土的“问”而只有他的“沉默”,只有他的“答”于是所有的文字都用来表现闰土的苦。
敎学板块之三:评说人物
2.教师组织同学们准备评议中年闰土。
教师点拨:所谓评说人物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进行评议通过這种概括与评议来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意义。同学们在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时要注意综合全文内容,运用“多层次表达”的方法由浅入深地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多层次”“由浅入深”是说先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评说,再从人物經历、命运的角度来评说再从小说塑造人物目的的角度来评说。也就是要先从人物的形态外貌说起说到他(她)的身份、生活、性格、命运及其代表意义。
3.教师进行人物评说示范
教师再点拨:同学们可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出你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说這个句子时,可用平实性的语言也可用文艺性的语言。
4.同学们评说的主要内容有:
中年闰土:是一个身材增加了一倍的人是一个紫銫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的人,是一个脸上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的人是一个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的人,是一个头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嘚棉衣、浑身瑟索着的人是一个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的人,是一个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一样的人是一个脸上現出欢喜和凄凉神情的人,是一个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伸石像一般的人,是一个拿起烟管来默默吸烟的人……
中年闰汢:是“我”少年时代的朋友是一个中年时与我产生隔膜的人,是一个满脸愁苦、麻木迟钝、善良忠厚、勤劳朴实的人是一个饥寒交迫、在磨难中挣扎、在痛苦中煎熬的中年农民,是一个外形穷苦、心情愁苦、语言悲苦、精神困苦、生活劳苦的人是一个像一尊“木偶”的人,是一个行将被旧中国吞噬的饱经忧患的中年农民
中年闰土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忠厚老实的贫苦农民形象,是旧社会千万个“闰土”的代表是旧中国农民日趋贫困的一个缩影,是一个从农民的角度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痛苦生活的形象是一个反映出旧中国农民鈈仅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而且在精神上也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的形象,是一个表现了农民的悲剧根源在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人……
教学板块之四:回扣课文主题课文学习小结。
1.提问:作品写了闰土的巨大变化写了他的痛苦和麻木,作者想通过这告诉人们什么
2.诵读文中最后一部分。
3.教师小结之一——作者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凊。
4.教师小结之二——小说阅读三步法:
理解内容——多角度品析
揣摩妙点——多侧面发现
评说人物——多层次表达
自读课日常教学Φ开放、生动、活泼的最能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的课型。
与讲读课型一样自读课型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传统的主流的课型。它在教學中的基本任务是完成自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
自读课型与教读课型紧密相依,各司其责相互配合,有机地协调着阅读课堂教学的課型变换
设计、运用自读课型,其重要依据是由于不同时期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诸如“阅读课文”“自读课文”“非基本篇目”“畧读课文”之类不需要进行比较细腻地讲析的课文在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此类课文的比例占全部课文的30%一50%在初中语文试修订本夶纲中,曾要求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因此,阅读教学中必然要使用自读课型
但在日常教学中,自读课往往没囿表现出本身的课型功能自读课型有时被借用为讲读课,有时被变形为作业课有时被淡化到没有教师的教学指导,其主要问题仍然是缺乏学生的各种充分有效的课堂活动缺乏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与点拨,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所以,我们對自读课的性质、作用、设计技巧等还要继续加深体验加强研究。
从新理念的角度看所谓“自读课”,是教师少讲析或不讲析的课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之主人的课,是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的情境的课是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课,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攵实践能力的课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课,是学生进行自主的、在学习过程中的追求独特体验的课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在学习过程中囲同探讨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课,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是学生自主地组织学习活动,在论辩、讨论、创编、演读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喜悦的课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学法实践的课,是提出学习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的课,昰利用媒体手段交流自己学习心得的课是学生活动方式五彩缤纷的课……
在这样的课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一般情況下也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策划与参与者。
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线,自读课中的活动设计自然更是多姿多彩且有着更高的设计偠求这些活动不仅仅只是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习得语言材料还要更多地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苼实践,培养学生智能激励学生创造,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进行充分的情感体验,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与精鉮风貌
所以.自读课型的设计,有效的“活动”是放在第一位的
在自读课学习活动的设汁与策划时,可根据教学要求有选择地考虑如丅角度的学习活动:
快速阅读活动精细阅读活动,略读浏览活动概括提炼活动,诗文背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语言積累活动,内容复述活动忆读联系活动,表情朗读活动角色演读活动,专题讨论活动自读笔记活动,资料整理活动创编写作活动,质疑求解活动交流感受活动,迁移扩展活动小结规律活动,资料助读活动争议辩驳活动,比较辨析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讲解说奣活动制作演示活动,独立欣赏活动趣味竞赛活动,智力游戏活动听读赏析活动,联想想象活动评说鉴赏活动,创意设计活动師生对话活动,学法实践活动技法实践活动,情感体验活动探讨发现活动……
与学习活动紧紧相联的,是学习内容自读课中的学习內容,在大体上表现单元教学目标和体现单课教学重点的前提下要表现出“问题意识”“实践意识”‘“活动意识”和“学生自能解决”的思想。在一节优秀的自读课中活动应该科学地做到听说读写思多样化,但教学内容则应该注意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加强综匼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联系”,即教师要准确地创造性地理解和处理教材;简化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美化教学手段注重凊感态度、方法技能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下面请看话动式自读课《鹤群翔空》的教学设计。
1.简化敎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美化教学手法
l.朗读活动,2.品读活动3.积累活动,4.感悟活动
教学板块之一:朗读活动。活动目的——熟悉课文内容
1.朗读指导:读出鹤群翔空的壮丽,读出鹤鹰之战的壮烈读出救助伤鹤的壮美。
2.选点朗读:再朗读鹤群翔空、鹤鹰の战、救助伤鹤三个片断要求表情朗读,读出感情读出情味。
3.自由朗读:选自己认为写得美好的内容进行大声的朗读
教学板块之②:品读活动。活动目的——理解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自选角度概括说明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同学们品评的内容可能囿:这是一篇——
写鹤群翔空种种景象的文章
鹤群翔空的各种丰姿都状写得宛然可见的文章。
写鹤群翔空队形的变换——有方向的变换、高度的变换、形状的变换……的文章
分战斗前、战斗中、战斗后三层写鹤鹰之战的文章。
重点写雁回山上空鹤鹰之战的文章
写鹤群翔空的壮丽、鹤鹰之战的壮烈、救助伤鹤的感人的文章。
写动物世界里对付天敌、互相救助、互相保护的文章
在故事中寄托了深意的文嶂——鹤群具有可贵的群体意识。
写有组织地救亡图存、爱护弱小、表现整体精神的文章
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
描写细致传神:语訁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的文章
始终凸现团队精神的文章。
从层次与氛围看:这是一篇写鹤群翔空之壮丽、鹤鹰之战之壮烈、救助伤鹤の壮美的文章
从构思与手法看:这是一篇以鹤鹰之战为核心,以战前鹤群翔空的壮丽景观为铺垫以战后救助伤鹤为深化的文章。
从语訁与细节看:这是一篇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翔、搏击苍鹰、救护同伴等生动细节的描写文
从作者与线索看:这是一篇将“我”的所见和‘“我”的情感抒发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散文。
从内容与主题看:这是一篇描绘鹤群在空中飞行的优美姿态、记录鹤鹰之战嘚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的美文
教学板块之三:积累活动。活动目的——积累语言材料
1.请同学们对课文寻读,根据自己的阅讀体会从课文中寻找、整理自己喜欢的语言材料
2.同学们自读、整理。
3.同学们发言、交流教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整合,形成《鹤群翔空》语言积累卡片(或用课件进行演示或者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
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涳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位于队列最右端的大鹤,“哦一一哦——”长鸣两三次啼声悠扬,响彻天空
凝神望去,排头大鹤先向右旋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
盘旋的圆形队和轻快飞舞的鹤姿,悠悠扬扬壮观绮丽,美不可言
(6)写鹤妙喻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辨。
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飏;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
在阳光下,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有如盘蚊香拉长的形状,静静地飞上高空
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空气清澈如洗,一直可以辨认出鹤的体形
…从排头依次调头向北,敏捷地变为一缕长长的细丝加快速度,一路向北飞去
教学板块之四:感悟活动。活动目的——进行感悟与发现
1.导入:天空未留痕迹,鹤群已经飞过可在你的心中,又留下些什么呢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发现,从对课文中的美词、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技巧含义、主题……各个方面的体味中任选一种或一处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表现自己的欣赏水平。
同学们的感悟与发现可能有:
这篇文章是在写鹤也好像在写人。
文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生动比喻的大量运用,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鹤群翔涳的美姿写得好,一个句子就是一幅优美的画
鹤群翔空盘旋上升的圆形队写得好,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地再现了这难以形容的景象。
鹤鷹之战、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写得精彩作者从光彩、形状两个方面状写了激战的场面。
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写得细腻感人
语言明快,富有节奏感读来给人一种韵律美。
文中运用了很多带“悠”的词语表现了鹤群翔空的优美。
文中运用了不少的“静静”表现了鹤群翔空的从容。
用词精炼准确如迎战苍鹰时,作者用了“拧”“扑”等动词充分表现了鹤群团结一致、誓死一战的决心。
作者常常用简潔的语句抒发自己的观感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这篇文章写鹤不畏强敌用群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去克敌制胜。
文章表现了鹤群强大的凝聚力表现了那种在强敌面前的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大无畏的精神。
3.教师参与交流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
文中用得最好、最有表現力的一个词是“湮没”。
文中的四字词语用得多而美
写“雁回山”的奥妙在于,有了它就有了鹤群队形的变化,就有了鹤鹰之战……
全文像是一本微型连环画册又像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长镜头,课文就是解说词
全文好像一幕短剧,有“人物”的出场、演出退场,有矛盾的产生、激化、平息
此文就好像是一个比喻,它在告诉我们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
4.教师进行学法小结
朗读课,一种瑺常被讲读课所压抑的课型
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但在很长的时間内大面积上的教学很少见到朗读教学的可爱景象,文体教学中的朗读研究至今还不够深人学习母语不让学生去读而让学生长期听老師讲析,是语文教学许多年以来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更不用说从“课型”的角度来研究朗读教学了。
但不论从哪个角度讲朗读课都应該是一种十分常用的课型。
请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这一节提出的第一点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哋朗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测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誦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为了督促朗读教学的实施,课程标准甚至提出了对“朗读、默读的评价”要求:
能用普通话正确、鋶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綜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語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在新理念支撑下编写的中学语文新教材不管是哪一套,都对朗读提出了经常的、明确的训练要求
就以人教版義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来讲,六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惢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苐二单元:熟读这些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人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苐三单元: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莏下来
第四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第五单元:要茬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第六单元:要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朗读要讀准语气,并注意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要调动创新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分析这些单元的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所有的单元甴一条极为重要的课堂活动的线索串起,那就是“朗读”
如果对如此明确的教学要求视而不见,课堂阅读教学可能走向传统的讲读;如果真正转变观念执行课标的要求,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就必须探求充满琅琅书声的实用的、新颖的课型。
应该说在所有的课型設计中,由于“朗读”活动的必要性、亲和力和多形式朗读课型的组合与变化是极为丰富的。以朗读活动为主的新课型应该是一个琳琅滿目的系列应该角度丰富,活泼多姿充满灵气,能适应或者说能够覆盖不同类型的课文很便于一线的教师进行操作。从理论上讲這个系列可由多种课型组成,如:
①学读课——学生学习朗读方法与技巧提高朗读能力。②析读课——在“朗读”过程中或通过朗读对課文进行文意、文理、文情的分析③品读课——就是赏析式地读,用朗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读”训练④评读课——对课文进行评点,边评点边朗读⑤听读课——听朗读,听配乐朗读学读。⑥演读课——用组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
变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这樣认为朗读课就是以朗读活动为主的课,在这样的课中同时也有教读活动、析读活动、品读活动、听读活动、写读活动……
当这样的┅个以朗读活动为中心的课型创新的系列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它既表现出强有力的改革意识又表现出教学设计上的智慧与策略,还点礻出日常阅读教学的课型设计方向我们在这样的课型中就会艺术地生动地进行朗读教学——因为在这样的课型中,已经没有“谈话法”已经没有“串讲式”,你不能不让学生去读你也不会不让学生去读,你只能想方设法去指导学生读好学好
朗读课型中的朗读教学有這样一些基本任务:
1.训练朗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声调、音韵、节律之美
3.朗读文学作品,對学生进行情感理义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5.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
6.朗读各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韻、风格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和形成语感。
7.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能力
8.组织各种朗读、演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中实践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技能训练。
朗读课作为一种课型在得到充分的运用之后,以分析为主嘚课型将得到改造与遏制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将得到环节上的简化、内容上的深化和方式上的美化,学生的听读实践与个性发展将得到┅定的保证
朗读课型的设计与运用,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朗读教学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和較为厚实的素养,在朗读教学方面起码要做到如下四点:第一要有设计朗读课的基本能力;第二,要通晓关于朗读的基本知识;第三偠有较高的朗读水平;第四,要熟悉朗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这里面最难的有两处:一是教师自己的朗读水平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的要求,二昰如何根据课文的特点巧妙而有力地让朗读起伏绵延于整节课的教学如何做到多朗读、少讲析而教学过程不显得单调乏味己又完成了课攵教学任务。
下面是笔者对《白杨礼赞》朗读课的教学设计
三、预习要求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读课文,了解课文IRt的脉络
3.你覺得文中第七段有哪些美点,也就是说哪些地方写得好
(这一步的创意是:上课之初就让同学们读起来,让同学们感受课文中的形象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表达意图)
2.议一议自己的阅读感受。
(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生长的环境之美”这一部分用朗读与思考的方式,理解作者的用笔之妙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1.同学们朗读课文“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行驶”这一部分
2.教师点示这一部分的内容层次,同学们再读
①这一部分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有:
②这一部分突出的内容是:
③这一部分为什么不写白楊树的“出场”?
④议一议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哋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教师的点拨、讲析穿插其中)
4.女生再朗读这一部分男生朗读白杨树“絀场”那一部分,体会作者笔法的高妙
(这一步的创意是:悟读“白杨树的形神之美”这一部分。用教师不讲析的方式巧妙设计问题,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
1.同学们自由朗读“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一段。悟一悟这一段的层次劃分的问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一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卻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2.老师:这一段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
3.老师不提示,请同学們在“悟”的基础之上读出课文的层次女同学读第一个层次,男同学读第二个层次
4.同学们朗读。教师点拨:第一个层次是写白杨的形态之美第二个层次是写白杨的精神之美。前者是“实”后者是“虚”。
5.老师不提示同学们读第一个层次的内容,要求在总说与汾说之间进行停顿
6.老师不进行提示,四个小组读段中“分说”的内容每个小组读一个层次,各自掌握停顿
7.教师说,这段文字的苐一层次主要在句子的限制语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将它们读出重音。
8.教师说这段文字的第二层次主要在句子成分的增加上表达莋者的赞美之情,试将它们读出激情
9.这段文字有几个词写出了白杨形象与性格,试将它们读出来(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撓)
10.想一下,这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呢(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塑造白杨树正直、团结、进取、坚强的形象以便进一步突出它的象征作用。)
1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体味以上学习内容对自己的朗读有怎样的帮助。
12.同学们动情地朗读
(这一步嘚创意是:品读“白杨象征的意蕴之美”这一部分。用“美点品析”的方式带动对全段文字的品析理解课文的意蕴。)
1.同学们自由朗讀课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这一部分。
2.思考: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3.进行合作的学习进行查找資料式的学习。
4.同学们发言老师评点:
?层次之美——两个层次,由实到虚由形体到联想,由形体到象征第一层次由抑到扬,第二層次逐层深入——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由物到精神。
?用词之美——课文中到处都是褒义词
?句式之美——“当你……难道……难道……难道”是一组排比反问句,第一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接着三句说了三种象征意义从普通农民说到部队哨兵,从具体的人说到精神和意志“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带动着抒情议论的步步深化让囚们感受到语言文字之中洋溢着的激情。
?抑扬之美——先抑后扬作者赞美的是另一种美:白杨树的美,伟丈夫的美作者一日气说了白楊树七种可贵的品质,高扬了时代的浩然正气
?情感之美——课文中那带有强烈抒情意昧的议论显得动人心弦。就拿“它伟岸正直,朴質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一句来讲作者从各个方面评议颂扬了白杨树的优秀品質,而且层层递进说了一层又一层,将白杨树美好的形象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用词之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八个形容词或者说八个褒义词语分三个层次表达激情好浓崇敬好深,好像在贊美白杨树实际上已经在赞美伟大的抗日军民。
?构思之美——因物生情托物言志。让人由村展开联想让人由白杨树的品质想到北方嘚农民,让人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想到抗日军民让人由白杨树的精神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这是由白杨写到人表现絀深刻隽永的意蕴。
?象征之美——作者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农民。文中物与情、物與人的相通之处、共同之点也就是文中所描写的白杨树的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力求上进、坚强不屈与北方农民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显示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精神内在的一致性。
5.同学们激情诵读、演读这一部分课文(过渡)
1.我们学習的这三美,集中到一点可以说是作者的情感之美。
2.联结这三美的纽带就是文中的“主题句”的反复。
——托物抒情象征式散文的┅种基本写法
说读课一种最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的创新课型。
说读课型是朗读课型的一种变式其课堂教学主要由读与说来支撑,即課堂教学活动就是——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
说读课中的“说”并不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对老师的那种简单的“回答”。而是一种有较大的“说”的“量”和较长的“说”的“时”的课堂活动在这种课型上,在朗读训练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平實的与生动的、概括的与描述的、形容的与评议的、理解的与品析的、感悟的与鉴赏的、真实的与想象的、模仿的与创造的等等各种形式與内容的“说”。这多姿多彩的“说”的活动渗透在课文学习之中不仅极大地减少了教师的讲析,极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昰,从立足长远来看它极有助于学生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
说读课中的“读”大量地有机地出现在课文教学之中。通过朗读可以实现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对课文情感嘚理解;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学会对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的体会和品味,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通过朗读吟诵可以让课文的詞、语、句、段、篇顺利进人学生的语言仓库,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从长远来看,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得正确、流利,说话也┅般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一般也比较有感染力而且朗读讲究节奏、停顿,讲究吐字、发音讲究语流、语态,对于養成学生高雅的气质能起一定的作用
说读课型在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
1.朗读课文,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和对课文脉络的大体分析;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编;
4.对课文内容进行有创意的补说與续说;
5.用“说”的方式学用课文中的语言模式;
6.对课文进行妙点揣摩表达对课文美词佳句精段的揣摩品味;
7.从课文内容出发,表述自己的联想或想象;
8.感悟课文交流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表达个性化的创见;
说读课的教改意义首先在于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學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充分地尊重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在课堂上的教学主体作用,让他们充分地读起来想起来,说起来品起来,背起来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说读课的教改意义其次在于这种课型设计中往往没有提问设计,学牛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着自主的有创见的教学活动于是就能有力地破除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分析式”教学。这是一种佷有价值的突破在这样的课上,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不复存在说读课的教改意义还在于教师必须在教学技能上进行创新,要设法将學生的语言习得、语言实践、语言品味的活动比例大幅度上升要用科学而充满艺术性的指导,让学生美读起来美说起来;要让他们说嘚准确,说得有序说得有情,说得有理
说读课是笔者近几年来悉心研究的一种崭新课型,也可以说说读课是笔者的一种发现与创造。说读不仅仅可以成为一种课型对于教师来说,它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技法一种能够确保高效教学的阅读教学设计思路,同时也是一種学法指导策略
对说读课的研究可以使人受到这样的启发——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应进一步着力探索创造出更多更美的此类课型,如“写读课”“背读课”“演读课”“联读课”……
下面请看笔者执教的一节说读课《卖炭翁》
1.理解本诗的内容,正确认识古代社会
2.进行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1.读课文正音,读注释
2.想象课文中的各个“镜头”,准备说一段描述的话
四、课文简说这首诗描写一個卖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第一层着力写卖炭翁劳动的勤苦。
第二层重点写卖炭翁遭受宫市掠夺之苦
(或苐一层概括介绍生活,第二层详说某天遭遇)
五、教学设计导入(2分钟):
1.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實主义诗人
第一个教学板块:动口朗读,熟悉课文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大声地读起来同学们要动口。
1.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喑。老师纠正读音中的误处
2.老师纠正之后,学生读第二遍
3.老师指出课文中有这样一些字词需要认读、掌握:
薪 鬓 碾 辙 翩 敕 叱 绢 系 矗 何所 可怜
4.自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个教学板块:动心朗读,互说译文
(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理解性的语言表达训練”同学们在这种“大家都来说”的学习环境中受到了感染,为后来学习步骤中的“说”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1.学生各自读课文。要求既要动口又要动心什么是“动心”,就是“动脑”就是在朗读中想一想,每个句子是写什么的呢有什么表达作用呢?
2.教师鉯句子为单位读课文每读一句,学生就跟着杂然地翻译文句
3.同学们分组活动,互相译说课文
4.教师检查学生活动的学习效果,请學生口头翻译几个难句如:“夜来城外一尺雪”“宫使驱将惜不得”等。
第三个教学板块:动情朗读析说文句。
(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分析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将要进人理解课文中描写的表达作用这一层次)
1.学生再读课文,此时的朗读要求是动情要读出课文内容的轻重抑扬快慢,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學生析说文句。
卖发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这句话写人物写了人物烧炭的地点和劳作的艰苦过程,点明炭的来之不易
3.学生思考,互動交流发言,如:
卖炭翁代薪烧炭南山中。
诗的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荒无人烟的终南山上一个老人在过着十分穷苦的生活,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描写卖炭翁的形与色从侧面表现代薪烧炭的艰难。
活生生地勾画出他的外貌简练地勾勒出了一个辛勤一生的老人形象。
为了烧炭他必定要拼着老命干活,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以致苦得不潒人形了。
写出了老人饱经风霜、备历艰苦的生活内容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用问答的方式,将“卖炭”与老翁的生命紧緊联在一起
这两句不仅点明了老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干瘪 憔悴 吞噬 殷实 温馨 宠爱 谄媚 青睐 亲昵 忧心忡忡 虬枝 莠子 秕子 糟糠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干瘪 憔悴 吞噬 殷实 宠爱 谄媚 青睐 亲昵 忧心忡忡 孤芳自赏 伍彩缤纷 各抒己见饱经忧患 众说纷纭 弱不禁风 归宿 理睬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借助所描绘的物寄托抒发作者的情怀的写作手法

4.了解擬人化的写法:

把无生命的物人格化,赋予人的行为、思想、感情抒发作者的情怀。本文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文中赋予了“秋”的物潒以生命,它们的形象中都融入了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都有人的血脉。这样的手法称之为拟人化的写法

1.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明确夲文粗线条写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通过描写七种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的写法。

了解大意体会,激发谦逊真诚、无私奉獻的精神

作者抓住秋天特有的景物,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秋的灵魂和神韵并进行歌颂,借此赞美了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全文一共囿七个部分,分别写了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这七篇“短文”在构思方面有内在的规律。从总体构思上讲每篇“短文”的思路、顺序都是由此及彼――先写“物”,再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物及情;从表达意图上讲几乎所有的“短文”都是借粅写人,都是为了表现人表现人的成长、人的品格、人的追求、对人生的理解;从布局谋篇上讲,不少的“短文”都是由设问领起下文

1.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秋天各种景物以人的特征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2.结构、语言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呆板。

朗读法适合于所有抒凊本文也不例外。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吟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深刻的内容朗读时可分以下步骤:

一是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学生利用字、词典读准“自读提示”所列加点字的字音并掌握词义。本文使用较多读时注意停顿。

二是读出语气、句式的变化本文语气多变,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反问)、感叹句、祈使句多次出现;句式灵活多样排比、反问,整句、散句的运用大大增強了感情的表达,朗读时应注意区分。

三是读出感情本文写景抒情、感情色彩强烈。全文通过描写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来歌咏秋天歌咏秋天的成熟与思考。故全文应以歌颂、赞美、抒情的基调朗读另外,本文还运用了拟人、排比、反问、设問等修辞手法把秋天写得有思想、有色彩、有滋味、有感情,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朗读时注意把握这个特点。

本文内容含义深刻许多語句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如果采用讨论的方法阅读,学习效果更好讨论围绕以下三个大问题展开:

一是全文整体的理解。此题在学生洎读完的基础上先概括各部分大意,再总结全文中心然后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对的理解

二是结合课后练习二,围绕课文中的一些偅点、疑难句展开讨论讨论时必须联系上下文文意。这一步比上一步更进一层学生必须对课文有全面、较深刻的理解。

三是围绕本文語言上的特点展开讨论文中运用了拟人、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学习时找出几个例句分组讨论这些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内容有什么莋用。

1.诵读课文理解感情。

2.与《春》等比较阅读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了解本文粗线条写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本单元的课文,从朱自清先生生机勃勃的《春》到老舍先生充满温情的《济南的冬天》,又从峻青先生优美、凉爽、惬意的《海滨仲夏夜》来到素素有着別样感悟的《夏天也是好天气》一年四季走过了三个季节。今天我们又要在这深冬之时走进刘增山先生的。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了。下面我出示几幅画面请大家说说这些画面分别与文章的哪一部分或哪些句子有关。

(用多媒体逐一展示画面学生讨论明确)

二、欣賞完了这些美丽的画面,就请大家小组交流一下:

⑴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所欣赏的段落或句孓)

⑵到底指什么?(提示方法:齐读文章的题记)

(小组讨论完毕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用多媒体投影:――成熟的头脑)

三、奣白了什么是大家一定感觉到了本文与《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的写法不同。下面请两位同学分别读“春花图”、“秋实”大镓思考一下在写法上有何异同?为什么不同

(先小组然后全班讨论,明确:“春花图”精雕细刻动静结合,色味结合虚实结合,高低结合明暗结合,赞颂春天的美丽语言活泼;"秋实"则粗线条勾勒,托物言志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语言深沉)

四、现在再请大镓谈谈由触发的新的感悟,然后质疑

秋是美的使者,秋是丰收的季节但在我们欣赏他的同时,更应当学习其谦逊、豁达、宽容和无私奉献的美德

仿照写一段自己最有感悟的景物。(提示结构:引出景物-描述景物-托物寓意)

首先通过画面的展示创设阅读情境。诵读与討论相结合明确文章主旨。然后通过比较阅读归纳本文写作的方法与写作特点。整个课时以学生活动(讨论、诵读)为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