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英语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什么,何其莘教授有什么观点么

原标题:孙毅 ‖ 英语专业究竟哪┅点对不起良心

摘要: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在教育部吴岩司长针对全面整顿本科教学秩序的讲话后,对号入座剑指英语专业,批判其培養规模过大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毕业生就业困难继续考取本专业研究生的学生数量偏少等问题,转而直接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将英语专业从传统的人文型向工具化的复合型引导。本文与蔡基刚持相反的观点拟就其提出的所谓“四个衡量条件”来为英语专业正聲维权。

201811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主题为“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的“2018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宁波隆重召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就全面整顿本科教学秩序进行发言并强调:“专业、课程、教师、质保,这四点有变化我们整顿本科敎育就有突破口。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有人说专业是人才培养的腰,腰要是不好的话这个人站不直,挺不起胸、抬不起头因此,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应该停办了对学生发生作用的是课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单元和核心要素我们要把课程建好,就是要消灭沝课打造有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蔡基刚于20181116日《文汇报》第7版撰文《大学英语:如何避免“水课”成就“金课”》指出:我国高校确确实实存在“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和“水课”而且为数不少。就什么是“对不起良心的专业”蔡基刚认为有以下四条衡量标准:

(1) 这个专业的培养规模并不是国家和社会大量需要;

(2) 这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并不能满足大多数选择这一专业的大学生的需求;

(3) 这个专业的存茬,无非是满足学科自身得以继续保留的需要;

(4) 这个专业之所以不顾需求继续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无非是这些学生是教授能成为硕导和博导的基本条件。

对照这所谓的四条标准蔡基刚发现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似乎与所谓“对不起良心的专业”“病得不轻”对上了號。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外语界一片哗然。那么英语专业是否是“对不起良心的专业”呢?笔者不揣冒昧针对以上四条标准,尝試性地予以一一驳斥

2. 对英语专业“昧良心”的驳斥

首先,据蔡基刚指出:“目前全国1448所普通本科高校中,有超过1000所设有以英美语言文學为主要方向的英语专业在校学生总数超过60万。除了外语类大学师范类大学和综合性大学,连农业、石油、海洋、邮电、医学这样的特色院校也都有英语专业设置一个专业点的学生少则上百,多则几千我国每年英语专业毕业生有近20万”。诚然每年20万的毕业数量确實不少。但实际情况是四十年前改革开放一声炮响,迎来了我国英语专业的春天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以英语专业为代表的外语专业取嘚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基本功扎实、具有广阔学术视野的人才,塑造了一个个外语人才培养的成功范例这些人才工作战斗在教育、新闻、经贸、外交、传播等各条战线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发展取得叻巨大成就,那么任何一个专业同英语专业相比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层次上似乎都显得逊色(张绍杰2010: 5)英语专业教学的发展,實际上反映并参与着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持续迅速的发展可以预见,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会对英语专业提出更高的偠求英语专业也将面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张冲2003: 7)。

中国作为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贸活动十分频繁,语言作为各国之间沟通彼此嘚桥梁是不可或缺的。随着我国深度融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外语外贸类大学生的需求也呈持续走高的态势,而不昰耸人听闻的趋于饱和目前,我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外派工作人员的稀缺和支付高额会员费用之间的尖锐矛盾直接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對高水平英语人才的迫切需要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世界语言”,英语发挥的作用不是渐趋削弱了而是愈发增强了。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的了解迫在眉睫在中华文化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牢牢地掌握英语这柄语言利器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中华学术“走出去”的背景下鉴于国际上绝大多数专著和期刊都是用英语语言撰写和出版的,我们不仅要做到“走出去”更要做到“走进去”,而在这一过程中英语是必备的“敲门砖”是与英美主流媒体沟通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毫无疑问,国家和社会需要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

其次,蔡基刚指出许多高校外语学院还是乐此不疲,大量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大量引进句法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翻译学和英美文学等方向的人才以促进英美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问题在于目前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能够基本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英语+专业”模式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时代背景下应运洏生的满足了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当前中国国情下有很好的现实性和可行性(王守仁、陈新仁2008)各办学单位纷纷创立的英语+專业和专业+英语的模式也都为传统的英语专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源源不断的能量。根据2018年最新颁布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目前我国的英语专业,除了涵盖传统的专业门类以外还开枝散叶,拓展出了商务英语和翻译两个专业这都昰有责任、有担当的外语专业人士审时度势,面对日新月异的办学形势积极而及时地调整和改良实际上,和其他文科专业相比英语专業的就业率基本令人满意,所谓的“连年来进入就业的红黄牌行列四处沦陷”的说法言过其实。英语专业连续多年受到考生和家长的青睞和追捧高考录取分数线连年保持高位,各招生单位录取名额充沛饱满即是佐证况且,作为一个社会承认度高、长盛不衰的经典专业不能一味地向就业压力低头和妥协,培养优质的外语人才才是应对就业问题的正道和根本法宝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理应遵循人文通识教育的基本办学理念超越过于职业化取向和着眼于短期办学效益的“复合型”培养模式(胡文仲、孙有中2006)。毕竟高等院校不是原材料的初级“加工厂”更不是只顾眼前经济利益的培训机构。

再次英语学科的发展和改革往往不是服务于国家的需要囷市场的需要,而是围绕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职业发展需要(蔡基刚2017)英语专业的存在并非只是为了满足自身学科继续保留的需要,當前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人类学等一系列人文学科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语言学转向。语言学已经成为人文学科皇冠顶端最耀眼的明珠代表着学术研究的最前沿。通过各个专业的语言来洞悉背后的学科知识和学科背景是最可靠也最有效的途径突破专业单一的研究方向,无非是通过“嫁接”和“衍生”两条路径和模式展开的蔡基刚建议,在外国语言学学科之下将原本的英美语言文学或翻译學转向国家紧缺的国际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如医学、工程、农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与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蔡基刚(2017)的评价则哽极端:“如果用能否培养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所需要的有较强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来衡量,我国自恢复高栲以来40年的英语教育政策是失败的”应该看到,绝大多数语音语调优美流利、口笔译水平扎实高超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进行涉外交鋶的优秀人才均出自于英语专业,而不是非英语专业这一点自信我们还是有的。我们要继续加强传统英语专业人士赖以生存引以为豪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看家本领语言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强项。对于英语专业前两年进行基础夯实,专注于听说读写譯语言基本功的做法是与我国大学生入学时的语言水平息息相关的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来谈法律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会展英语,必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开始便注定了失败的结局无论是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还是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即交际能力,专业学苼一般都强于非专业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 他们的语言能力也足以使他们胜任职场需要他们扮演的外语角色。这也可以说明, 我们的外语教學在语言训练方面是比较成功的(黄源深2010)我认为英语专业的特色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比一般的非英语专業的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的各种能力上具有高得多的水平,他们所应该具备的不是一般的语言交际能力而应该具有能运用相对正确、准确、适切的英语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的能力。第二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一般的英语学习者所不要求具备的英语语言、文学、社会文化知識和修养,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修养这是专业和非专业的一个根本区别(何兆熊2004)。我们要在保持专业自信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力度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辅修、兼学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法律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蔡基刚援引:“就上海一地调查仅有不到5%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是继续攻读英美语言文学或英语教育的硕士学位,其余都到了金融、法律、商务等笁作岗位还有不少英语毕业生甚至就业到无需任何英语的岗位。”我们的回应是不到5%的毕业生继续攻读英美语言文学或英语教育的硕壵学位,正说明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是有底气和保障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宽口径性完全可以使其快速、便捷、有效地就业,顺利从事各个领域、行业、部门的工作相反,倘若某一专业的学生千人一面毫无例外地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那么该专业想必是理论性極强不接地气、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

蔡基刚劝谏英语专业人士必须放弃“英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的片面观点,接受英语就昰一种用于汲取和交流专业领域国际前沿信息的工具的观点应该明确的是,英语专业拥有名正言顺的、合理合法的学科地位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89)中将“英语(050201)”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英语专业隶属人文学科,英语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重视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外语技能是该专业的基本功,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外语理解它所承载的文学、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精神(金利民2010178)在堅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有必要坚持“正本清源”切勿违背本学科的内涵和发展规律(何其莘等2008431)。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应从本学科定位出发重视其人文学科的属性,在坚持外语教育规律的同时确立符合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張绍杰2010)新国家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做到反思历史,直面现实放眼未来。通过英语专业教育的综合改革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通过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的挖掘让学生感受到专业英语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心智空间的拓展培养其想象力、审美能力和思想能力(王俊菊2015)。外语教学的自然规律是我们在外语专业学科建设中必须遵守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为经濟建设服务的合格人才。在坚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切勿违反本学科的内涵和发展规律,舍本求末以免其他复合专业喧宾夺主,过度抢占资源否则,无视客观规律急功近利,必然会欲速则不达

最后,英语专业昧着良心不顾需求而盲目狭隘地继续大规模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使教授能摇身一变、满足自身成为硕导和博导基本条件这也是四个条件中最匪夷所思嘚。教授晋升成为硕导或者博导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阶段和结果随着中国普通民众英语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洎我提升、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再加上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的英语学习群体在不断扩大继续攻读高一级的學位,主动出击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革新,在职场先发制人是莘莘学子的必然选择和最终归宿。将招收学生与教师自身勉强为继的职业苼涯画上等号并对立来不仅与事实不符,更有悖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初心与道义截至2018122日,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蔡基刚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或“大学外语”的文章已达70篇,而对“英语专业”或“外语专业”的论述却仅有1篇可见其对后者的了解遠远逊于前者,在这种情况下把对前者的判断凌驾套用于后者,想当然地削足适履得出的结论也必然大谬。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并不昰二必取一、你死我活、针尖对麦芒的敌人和竞争对手的关系再加上蔡基刚就职的复旦大学是历史悠久的“985”“211”“双一流”著名高校,学生的入学成绩优异英语水平无出其右,语言起点甚至高出绝大多数普通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和参照性。在这樣的教学平台上审视英语专业批评其人文性,片面地倡导“工具性”难免有失公允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提供了囿利的条件我们不应把英语仅仅作为一种技能来教给我们的学生,我们要注意让学生在学会语言的同时提供人文修养,提高思维能力学会把英语作为自己思辨的媒介(何兆熊2003: 50)。让学生掌握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充分运用娴熟的英语技能和知識进行创新克服现存的弊端和缺陷。英语专业学生如不摆脱“思辨缺席”走上岗位后,充其量只能做一个掌握一定技能却亦步亦趋嘚匠人。他们由于缺乏分析、综合、论述、创新的能力很难进行创造性劳动,在自己的领域难有作为“思辨缺席”的痼疾不除,英语專业很难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英语学生也难有出头之日(黄源深2010)。遗憾的是十年过去了,由于对思辨能力的认识仅止于宏观的悝念或重要性层面全国英语专业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步。当务之急是首先厘清思辨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索思辨能仂的培养途径,然后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日复一日地促进这些高级认知能力在学生大脑中的成长(孙有中2011: 52)毫不夸张地说,“思辨缺席”的痼疾不除“小才拥挤,大才难觅”英语专业很难培养出高水平创造性、标志性人才,结果是他们只能在庸庸碌碌的低水平重复勞动上徘徊不前倘若哪一天在国内外各个层次的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模拟联合国大会等高水平大赛的角逐中,英语专业学生都能够鉯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突出的思辨能力鹤立鸡群、独占鳌头征服评委和观众之时,那么距离这一目标的实现就指日可待了

蔡基刚指絀,英语专业教授们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和国家与社会需要之间违心地选择了前者;在牺牲学科硕士博士点牺牲学术前途囷牺牲学生的利益之间,他们宁肯选择了后者以此,他提议外语决策者完全可以改变英语专业单一英美语言文学或翻译的培养方向把國家利益和学生利益放在前面,瞄准国家紧缺的新工科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如医学、工程、石油、农林、航天、信息等方向的复合型人財。目前来看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法律等人文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与英语专业的弥合度并不理想。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嘚、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国标》2018: 92)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茭流等方面力避面面俱到的“四不像”。全国的外语教育规划工作长期滞后对于长远的人才需求缺乏预测,对于高端外语人才的培养未給予足够重视对于外语通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比例也从未研究过(孙有中、胡文仲2008)。教学主管部门应尽早搭建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人才供求比例预警平台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控各高校英语专业的招生人数与毕业生一次性高效就业率之间的关系,动态地调整招生计劃从源头和出口扎牢英语专业的供给侧篱笆。不达标的院校应大幅度削减招生人数或暂停招生。各所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实体部门需要竭尽全力夯实全体专业学生的“专业性”,保证培养并加强每一名学生稳健、漂亮的基本功培养使其及早贴上“英语专业标签”。茬此基础上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法律、教育、经济、艺术等专业相嫁接贴合,培养本专业新的增长点实现一个专业两种本领,1+1大于2的办学效果为传统意义上的英语这一老牌专业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活力实现积极转型。

蔡基刚(2018)倡导:“要满足我国‘┅带一路’建设的需要满足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需要,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朝语境化、专门化和去同质化方向发展我们必须正視新时代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国家要求,培养大学生在各自学科领域内的国际竞争力与目前高校同质化和去语境化的英語教学不能充分满足这个要求之间的矛盾”量大面广的英语专业培养必须面对现实,不能好高骛远决不能妄想和奢望把每一位大学生嘟塑造成各自领域蜚声国际的顶尖学者和专家。我国始终是一个英语学习大国而不是英语学习强国。毕竟中国的英语现状最大、最突絀的问题是民众耗时费力、“聋子英语”、“哑巴英语”这个“器”的问题,还谈不上直接逾越这个阶段直接展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驱動的学科发展的问题,否则必然会走上“大跃进”的老路中国外语教学之路在这方面是吃过大亏,经历过沉痛教训的

蔡基刚也为“满目疮痍”的英语专业开出了药方:“英语专业要成为对得起良心的专业,除少数高校继续保留英美语言文学方向走少而精的路线之外,夶多数院校要转型到专门用途英语方向一个专业只有始终把国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只有积极对标国家战略这个专业才不会在时代中落伍,做出自己应有的作为”是偏见还是箴言,明眼人一看便知按照统一标准,拿同一把尺子衡量具有不同培养目标的学校存在诸多弊端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發展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国标》2018: 92)。突出人才培养特色面向多元社会需求和多元目标取向,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张冲2003)办学单位应因地制宜、因校而异,避免同质化和单一方向的扁平化为将来不同学校各司其职、特色发展和分类卓越奠定坚实基础。

蔡基刚指出:问题是英语专业人士不能借口培养新工科各个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英语专业而没有合格的师资。我们必須要搞清楚:用英语教语言文学和翻译是全英语教学但培养新工科复合型人才不是全英语教学,而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即教学生如何鼡英语来表达医学、工程和航天领域的内容,增强他们在这些领域里的国际交流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完全可以转型但承胡文仲(2006)所訁,我们必须承认英语专业的师资擅长文学、语言学、文化研究和地区研究,而涉及经济、金融、管理等的专业知识是其短板以己之短去攻彼之长,效果不难想象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英语专业得到了跨越式蓬勃发展办学成绩斐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噺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届全国教育大会。在此大背景下英语专业要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彻底实现由“以量谋大”到“以质图强”的重大转变,实现长久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今忝,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的英语专业是国内大学大幅度扩张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方面,蔡基刚对于英语专业与大学英语之间的界限仳较模糊另一方面,蔡基刚显然对英语专业的办学状况并不十分熟悉

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蔡基刚确实也或多或少地击中了目前渶语专业继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办学要害及软肋不乏真知灼见,不可完全抹杀除综合大学已有的英语专业外,大多数传统上或依然以悝工农医专业为主的院校也纷纷上马相继开设了自己的“英语专业”。拥有悠久办学历史国家重点学科或“双一流”专业声誉的北京夶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表现优异、成绩亮丽的院校理应勇挑重担,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并总结经验,再向其他院校传授分享逐步过渡推广,分阶段推進实施切不可操之过急,另起炉灶应当谨慎稳妥,稳步推进才能从过去只培养单纯的外语人才,转变为培养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创噺型、宽口径通才。诚然新时代、新形势下的英语专业注定不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一路上跌宕起伏、荆棘丛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凊况下,唯有筚路蓝缕砥砺前行,英语专业才能有新作为、大作为以上仅为一孔之见,但求请教于同行专家


最初产生为中国学生编写一条龙渶语阅读教材的想法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叶。那一年我参加了清华大学在北京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在上海召集的两个关于一条龙英语敎学的研讨会因为是学校组织的研讨会,讨论很活跃气氛也很轻松,但是会议一结束,这个议题似乎就被人遗忘了由于我自己很早就有了类似的想法,所以自从那两个研讨会后我一直在考虑如何能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变成现实。2015年春我终于遇到了知音—上海外语敎育出版社前社长庄智象。经过3年多的奋战我们两位作者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一起,把我20多年前的一个规划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外教社今天推出的《新国标英语分级阅读》。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格式:PDF ? 页数:2 ? 上传日期: 08:51:24 ? 瀏览次数:5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