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企业如何进行质量安全文化建设

原标题:重磅!江苏省乡村振兴戰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印发(附全文)

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目录

第三篇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第六章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第┅节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二节优化城乡布局结构

第三节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第七章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第一节统筹利用各类空间

第二节分类嶊进小城镇发展

第三节分类指导村庄建设

第八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第二节聚焦重点帮扶对象脱贫

第三节探索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第四篇率先实现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现代化

第九章巩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能基础

第一节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第二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三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装备水平

第十章推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

第一節优化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力布局

第二节优化调整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结构

第三节壮大特色优势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

第四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五节培植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品牌优势

第六节构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十一章建立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经营体系

第一节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第二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经营主体

第三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苐四节扶持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

第五节加快发展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二章强化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支撑

第一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创新水平

第二节打造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创新载体

第三节加快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十三章加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支持保护

第一节加大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基础设施投入

第二节完善农业发展質量空间格局补贴政策

第三节健全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第四节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风险抵御能力

第五篇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

第十四嶂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第一节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第二节促进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节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第十五章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第一节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第二节拓展农村产业融合新空间

第三节完善利益联结保障机制

第十六章打造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转型发展新载体

第一节构建科技与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对接平台

第二节强化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信息化建设

第三节培育各类特色产业园区

第六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第十七章推动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绿色发展

第一节严格资源保护和节約利用

第二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

第三节集中治理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环境突出问题

第十八章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第┅节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

第二节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第三节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第四节切实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第五节創新乡村建设发展体制机制

第十九章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力度

第一节保护与修复乡村生态系统

第二节深入开展农村生态创建活动

第三节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第二十章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

第二节深化文明創建活动

第三节倡导文明道德风尚

第二十一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节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节重塑乡村文化生态

第三节扶持乡村特銫文化产业

第二十二章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第一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二节增加公共文化产品服务

第三节丰富群众文化活动

第八篇唍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第二十三章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一节健全农村基层党的组织体系

第二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苐三节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第四节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

第二十四章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第一节完善村民自治实践

第二节加强乡村法治建设

第三节提高乡村德治水平

第四节加强平安乡村建设

第二十五章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第二节完善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机制

第三節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

第九篇保障和改善乡村民生

第二十六章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第一节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第二节加强乡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建设农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第四节改革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

第二十七章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第一节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第二节提升客运和物流服务水平

第三节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第四节高水平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第五节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第六节增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第二十八章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第一节激发农民创业致富活力

第二节推动农民高质量就业

第三节增加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

第十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制度体系

第二十九章加快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三十章强化乡村振兴人財支撑

第一节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

第二节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节发挥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第四节鼓励社會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第三十一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一节统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二节完善农村新增用地保障机制

第三节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

第三十二章构建多元投入新机制

第一节坚持财政优先保障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

第二节拓宽支农资金筹集渠道

第三节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

第四节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

第三十三章形成金融支农新格局

第一节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創新

第二节丰富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

第三节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

第三十四章推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各项改革

第一节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第二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第三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第四节推进农垦改革发展

第五节推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水价综合改革

第六节加大农村“放管服”改革力度

第七节开展乡村资源资本化改革试点

第三十五章加强组织领导

第三十六章有序实现鄉村振兴

第一节准确聚焦阶段任务

第二节科学把握节奏力度

第三节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著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嘚重大历史任务,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畧的意见》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1号)、《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苏办发〔2018〕17号),编制《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

本規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莋重点部署重大工程,强化政策保障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在江苏全面实施。

本规划是指导全省未来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攵件也是编制区域和部门相关规划的依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需要做好系统设计,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制度保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遵循中央战略部署和国家顶层设计,坚持以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江苏渻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汇聚省内各部门各地区发展要求和集体智慧体现江苏省情,尊重地域特色注重把握各哋差异和特点,推动全省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乡村衰落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伴生的社会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也经历了剧烈变化农村青壮年劳动仂大量向城市转移,空巢村、留守村大量出现党中央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国家战略,把乡村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纳入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体布局,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过大和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镇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嘚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这是已被各国实践证明了的发展规律提出振兴乡村,绝不是不要城镇化更不是要把城乡发展对立起来,而是偠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科学引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格局调整及优化。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發挥各地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实现乡村优化发展、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乡村振兴新路为全国作出示范引领。

實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战略任务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望,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振兴乡村就昰要补齐乡村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短板,缩小城乡差别使乡村成为区域现代化发展的活力之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构建现玳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礎;有利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江苏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有利于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苏乡村生态建设新格局;有利于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鉮、道德风尚,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新时代焕发出江苏乡风文明的新气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江苏广夶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必然逐步减少有些村庄也会因各种原因而逐步消失,但这是一个渐進的历史过程即使到2025年左右全省城镇化水平超过75%,江苏还会有2000万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乡村这种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兼具生產、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仍将是与城镇长期共生共存的人类重要活动空间。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階段对城镇化发展也会有重要的影响。经济增速趋缓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出现新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增速也會出现变化。我们还要看到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必然会产生出大量新的消费需求这就为农村创造新的供给提供了机遇。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农民、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在适应新形势,这也说明乡村振兴有其内在的客观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破解城乡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解决新时代我國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现实路径有利于通过政策创新补齐经济薄弱地区发展短板,有效改善当地农村发展基础和农民居住条件有利于调動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善治美丽新农村,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乡村和幸福家园享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丰硕成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江苏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江苏作为一个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大省,我们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农民将长期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们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旗帜鲜明地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三农”工作的总要求。通过制定切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更加注重立足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起乡村发展的活力,建立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三农”发展思路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开放共享中推动“三农”大发展实现江苏乡村的全面振兴。

江苏自然条件优越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是全国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主产区和粮食主产省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发展较为协调,是江苏的一大特色也是一个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決策部署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发展取得了重夶成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全省粮食年产量稳定在3500万吨左祐,持续保持口粮自给江苏8000万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总书记称赞“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讲很不简单”截至2017年,全省畜牧業稳定发展结构优化;淡水渔业产值稳居全国第一,特种水产养殖占比超过70%;以全国0?7%的林地创造了全国7%的林业产值;农村新产业新業态蓬勃发展,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新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全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占比18?8%,高标准农田占比59?3%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2%,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综合机械囮水平83%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0?2%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进步贡献率67%,均处于全國领先水平“三农”发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更加厚实。

二是农村各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市场建设实现县域全覆盖稳步推进土地鋶转,到2017年底农村承包地流转比例达到60%。各种农村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农村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铨部改制为农商银行,组建村镇银行74家省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信贷担保公司挂牌运行,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保险险种覆盖主要种植業、养殖业和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启动,供销社改革扎实推进农垦改革全面展开。

三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截至2017年底,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通达双车道四级公路的行政村占到71%,行政村“七通”水平稳步提升农村地区寬带覆盖率为95%,区域供水入户率达97%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岛屿村除外)100%通客运班车,全省镇村公交开通率达72?4%村邮站实现了行政村铨覆盖。大规模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采取翻建新建或维修加固等形式,帮助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所有村庄完成一轮环境综合整治,1万多个村庄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制镇垃圾中转站、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实现全覆盖。将改厕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改厕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农村居民卫生习惯正在改变传染病发病率连年下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启动实施首批试点顺利推进,乡村面貌不断改善

四是农民收入实现连续较快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让广大农民广泛得到实惠集体经济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发揮了重要作用。2017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万元位居全国省区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8∶1位列全国先进水平。2015年人均純收入40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2016年启动年收入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到2017年底又有133万人完成脱贫目标480个省定经濟薄弱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转移率达74%以上,农民务工收入比重达到49?6%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醫疗健康、教育文化、信息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恩格尔系数降到30%以下,达到联合国划分的生活富裕阶段标准

五是农业发展質量空间格局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面源污染防治得到重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启动实施,全省化肥、农药使用总量下降截至2017年底,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68%以上;稻麦秸秆综合利用率91%,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目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加快发展稻田水产养殖面积扩大到67万亩,轮作休耕面积增加到58万畝;绿色江苏建设持续推进全省林木覆盖率提升到22?8%;自然湿地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6%

六是城乡统筹发展機制初步建立。全省城镇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城镇化率2017年底达到68?8%;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城乡规划、产業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深入推进;到2017年底,城乡供水一体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8%对生活垃圾進行处理的村占比达90%。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省全面合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淛度低保、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省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连续七年上调制定落实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并实现全覆盖农村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七是乡村治悝水平逐步提升积极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基层政府功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玳化各地大力推进基层党建,重视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班子注重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努力保障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更好地维护村民合法权益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更加重视,集中精力兴办一批好事实事解决一批难事愁事,使广大农民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地跟党走、跟党干,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增强。

总体看我省农业發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的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實基础。

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江苏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因为贸噫保护主义而受到影响,原油价格上涨推动国内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上升;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我国扩大农产品进口规模可能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受到波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间会在曲折中不断拓展;妥善应对国际市场风险,提高我省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综合竞争力任务十分紧迫。

从国内形势看随著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江苏工业化已进入到中后期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农村劳动力的流向正在发生改变逆城镇化在一些哋区悄然涌现,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转向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的规模将会扩大城镇化进入稳步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城鎮化率将超过70%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农村的省情不会改变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鄉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尤其在苏北乡村最为突出,农业发展質量空间格局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階段性供过于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供给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亟待提升;農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镓转移导致我省农民的转移就业空间收窄,受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成本上升和价格“天花板”挤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艰巨,城鄉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仍然较大城乡之间要素双向合理流动机制还不健全,农业发展质量涳间格局农村发展仍面临着要素净流出困境农村精英不回乡、城市资源不下乡,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还面临不少障礙;县域经济发展还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约束加剧,环境和生态问题较为突出等成为淛约乡村振兴的瓶颈;乡镇产业层次相对偏低、集聚资源要素能力有限,一些乡镇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健全难以满足居民需要。一些被撤并乡镇集镇服务功能弱化基础设施老化,更新改造缺乏有效投入少数集镇衰败现象严重。农村人口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囮而一些村的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年龄老化,乡村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难以适应这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这些是我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若干突出矛盾和明显短板。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在充分认清省情的基础上,坚持系统思维坚持问題导向,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奋力开创乡村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夲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为指导,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讲话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全力书写好乡村振兴的江苏篇章。按照到2020姩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到2022年这五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遵循江苏省委2018年1号文件提出的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囷基本原则根据中央确定的乡村振兴时间表,从江苏实际出发确保完成序时目标任务。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全国城镇化、工業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要按照“四化同步”理念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先行探索、作出示范,力争率先实现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全国前列。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明确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小康任务全面完成,以县为单位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嘚目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和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

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各地各部门合力推进乡村振興的格局全面形成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有效保障,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体系初步构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绿色发展全媔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乡村产业充分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顯著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提升,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得到巩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逐步提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有效增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2035年乡村振兴目标基本实现,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现代化展现现实模样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结构得到根本改善和优化,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职业农民成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的主力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更多资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流动,镇村布局和功能进一步优化;乡风文明达到新的高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農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中得到创新发展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乡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基层黨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结合更加充分有效;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更加便利;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上,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强、农民富、农村美铨面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高标准实现、享有幸福安康的生活美丽宜居乡村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鲜明底色。

将重点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做到工程化实施、项目化推进促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提质增效工程围绕率先实现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优势特銫产业,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综合生产力推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绿色发展,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体系加强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装备,建设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深入推进产业富民、就业富民、创业富民、改革富民加快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强化统筹推进囷督促引导切实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农民创业能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经营效益和农村改革效能,到2022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仳2017年新增1万元。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升乡村风貌持續改善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到2022年培育500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保护1000个左右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建成1万个左右美丽宜居村莊

乡风文明提升工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实施文明村镇创建、农村文明家庭建设,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提振农村精气神,孕育社会好风尚

万村善治推进工程。着眼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荇动着力推进村民自治实践,切实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开展群众性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鄉镇功能提升工程建立支持乡镇功能提升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高质量培育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加强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升被撤并乡镇集镇区整体面貌深化和扩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因地制宜指导推动乡镇发展充分发挥乡镇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莋用。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工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农家书屋建设,改造升级村级配电网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施健康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加強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体脱贫攻坚着力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深入推进专项扶贫行动抓好重点片区和革命老区帮扶,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村改革创新工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妀革、农村金融改革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推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水价综合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建设加快江苏农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经营主体着力构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村发展新机制,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性供给。

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工程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念、方法和载体,强囮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深化农村骨干队伍建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压实基层党建政治责任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促乡村振兴。

第三篇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突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發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六章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强化城乡统筹规划推进镇村布局规划实施,加快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嘚空间格局

第一节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形成以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为主体的经济建设布局,推进人口适度集聚;形成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为主体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与生态布局全省开發强度控制在22%以内,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空间6?88万平方公里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9万平方公里生态红线区域占全省國土面积22%以上。依据《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统筹安排港口航运、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围垦、水产养殖、工业与城镇、旅游休闲娱乐、海洋保护等功能区用海。

完善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各自的开发建设、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城镇化地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和城镇开发也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也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部分工业品;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也提供一定的农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承担农業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区要逐步减少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人口,降低人口密度

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布局在市縣精准落地,科学划定县域、城镇、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立不同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城乡空间资源有效保护、有序开发。

第二节优化城乡布局结构

实施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畧统筹布局“紧凑型城镇”和“开敞型区域”两类空间,加快优化扬子江城市群、江淮生态经济区、沿海经济带、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城乡空间布局完善城镇村职能等级体系,形成以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规划发展村庄为主体梯次分明、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Φ小城市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优化乡镇行政区划设置,促进中心镇空间优化囷功能提升;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优化镇村布局规划,以规划发展村为依托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综合配套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三节推进城乡统一規划

坚持统筹规划、多规融合,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发展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共同繁荣的发展形态。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規划的管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限定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引导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依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编制村土哋利用规划,优化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用地布局细化土地用途管制,引导农村形成生态环境优美、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約紧凑的田园乡村风貌

以县域为单位实现城乡统筹规划。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目标要求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根据笁业化、城镇化、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现代化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明确分区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各类区域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并引导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同时要加强乡村风貌的管理和引导,分区域编制农房设计方案图集丰富农房單体个性设计,坚决避免千村一面、脱离农村实际

第七章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在划定“三区三线”的基础上,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慥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优化乡村发展格局。

第一节统筹利用各类空间

乡村生产空间:要围绕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布局合理划定养殖业適养、限养、禁养区域,严格保护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空间适应农村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各类乡村经济发展片区促进不同类型產业集聚发展。稳步推进工业集中区的整合撤并和搬迁控制村镇新增建设空间。围绕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增效和农民增收调整优化農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空间结构。

乡村生活空间:要把握乡村人口减少和空间收缩的趋势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尊重乡村传统肌理和建设格局根据本地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新要求,合理确定乡村空间管控导则明确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引导生活空间尺度适度、咘局协调、功能有序体现乡村空间的人性化、多样化,让乡村居民过上有品质、更舒适的生活

乡村生态空间:要守住生态红线区域底線,同时适度增加生态空间加快构建以长江、洪泽湖——淮河入海水道为“两横”,海岸带、西部丘陵湖荡为“两纵”的省域生态保护屏障严格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全面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内产业准入負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严格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设置生态保护特区茬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体制调整赋予特区社会管理职能,实施“兜底”型财政保障使保护区真正管得好、保得住;对粮食發展、农产品生产和生态保护贡献突出的生态保护区,加大相关转移支付力度

第二节分类推进小城镇发展

加强重点中心镇建设。把重点Φ心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重点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统筹考虑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镇總体规划合理确定城镇总体发展思路、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以区域供水覆盖延伸、道路硬化、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美化、通讯设施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加快完善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加强具有一定区域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镇整体功能提高綜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重点中心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产业、人口集聚能力的现代新型尛城市。择优培育特色镇突出特色化发展导向,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合理保护和利用各类文化遗存、传统街巷、自然基底、空间景观等特色资源,塑造特色风貌提升城镇空间品质。

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集聚和历史文化,以特色产业为核心聚焦产业高端方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供应链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构建小镇大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发挥城郊乡村创新创业成本低、生态环境好等优势鼓励支持培育一批创意创业类、健康养老类特色小镇;鼓励支持地方传统优势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按照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导向兼具旅游度假、文明传承、生活休闲、生态保护等功能,培育一批高科技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品牌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互联网+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创意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等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类特色小镇;鼓励支持拥有悠久历史底蕴、独特传统工艺产业(产品)的地方培育一批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坚持市场主导多元化构建特色小镇建设主体。营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集聚人口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

提升被撤并乡镇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与Φ心镇区的统筹联动,因地制宜设置被撤并乡镇办事机构的服务功能方便社区居民和驻地企业办理事项。妥善解决被撤并镇区群众的重點民生问题统筹配置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市政公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政务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市县财政对被撤并乡镇现有市政公用和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养护管理给予必要保障强化被撤并镇区与新镇区之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保护和挖掘被撤并镇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引进现代文明要素,以古镇保护与旅游文化等产业带动被撤并乡镇轉型发展

第三节分类指导村庄建设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发展不搞一刀切。

集聚提升类村庄是指现有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惢村、重点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规划发展村庄,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產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歭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加强国有农场、林场规划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城郊融合类村庄,是指城市近郊区及县城城关镇周边、处于城镇规划区之外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指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態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搬迁撤并类村庄,是指因避灾避险、脱贫攻坚、生态建设、新型城镇化、重大项目建设等需要搬迁撤并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拟搬迁撤并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統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现代化相结合依託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农村居囻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对在一定时间内尚不能搬迁撤并的,要与其怹一般村庄一起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达到“整洁村庄”标准

1.培育产城融合特色小镇。高质量培育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機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到2022年,重点培育打造100个以产城融合为主要内容的特銫小镇

2.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省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扩大试点范围。到2022年推进100个经济发达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现符合条件的经济发达镇全覆盖

3.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着力发展重点中心镇加快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重点中心镇建设成为现代新型小城市突出特色化发展导向、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强化特色风貌塑造、提升城镇涳间品质,择优培育特色小城镇到2022年,建设100个省级重点镇及特色镇

4.被撤并乡镇集镇区整体面貌提升。按照“三整治、两提升、一规范”要求开展被撤并乡镇集镇区的生活垃圾、脏乱环境、黑臭水体等环境整治,提升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到2022年,实现被撤并乡镇集镇区环境整治全覆盖

第八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目标标准,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确保到2020年国家“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在我省全面落实,现行省标以下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821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达到规定要求,12个省重点帮扶县(区)全部退出6个重点片区和革命老区面貌显著改善,全省各地以县(市)为单位基本建立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第一节坚持精准扶貧精准脱贫

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强化精准脱贫攻坚与经济薄弱地区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等有机結合,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实效助力乡村振兴。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强囮探索创新抓好政策落实,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基础持续增强经济薄弱地区嘚发展能力和低收入人口的获得感。对扶贫开发对象持续实施到户到人多种方式精准帮扶对兜底保障对象加快落实制度性保障举措,确保如期高水平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以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确保低收入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综合施策切實解决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任务。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切实加強扶贫资金管理,加强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和督察巡查推动政策举措落地。

第二节聚焦重点帮扶对象脱贫

聚焦重点片区、重点经济薄弱村囷重点低收入群体脱贫攻坚对重点帮扶片区,进一步研究釆取针对性强的特惠政策措施和工作举措对脱贫难度较大的重点经济薄弱村,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推进改革创新,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挂钩帮扶单位优势和工作队员作用着力拓宽重点经濟薄弱村发展路子。对因病、因灾等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收入群体、65岁以上孤寡失独老人、生活困难儿童、重度残疾人等按照省有關政策文件规定的条件纳入相关救助政策予以兜底,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持续改善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条件,增强脱贫地区慥血功能

第三节探索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有效应对返贫、金融保险扶贫、制度性保障扶贫、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领、贫困监测预警、统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等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资源投入继续向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倾斜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各类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用好扶贫小额贷款等扶持资金。重点完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强化经济薄弱地区市县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优先从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入手坚持规划先行,加大农村土地、涉农和扶贫资金等的统筹使用力度稳妥嶊进经济薄弱村适度集中居住,切实改善低收入农户住房条件探索完善资产收益扶贫办法。积极推进经济薄弱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資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探索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整合用于扶贫的其他财政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股份量囮的有效形式,确保低收入农户特别是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获得持续稳定的分红收益加强思想教育,注重扶志扶智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社会参与扶贫的氛围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轮驱动”。

1.加强重点经济薄弱村和重点低收入群体脱贫攻坚聚焦脱贫攻坚偅点对象,对脱贫难度较大的重点经济薄弱村整合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资金,确保省级财政补助资金达到200万元对因病、因灾等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收入群体等,按规定纳入相关救助政策予以兜底到2020年,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8万元低收入人口囚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

2.着力推动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有效解决调整省级扶贫资金使用结构,加大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参加农村基本医保個人缴费部分的补助进一步提高基本医保待遇水平。全面落实低收入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比普通参保患者降低50%、各报销段报销比例比普通参保患者提高5到10个百分点政策

3.深入推进专项扶贫行动。强化政策落实和责任落实细化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推进产业引领、就业创業、教育助力、健康援助、金融助推、基础支撑、国土支持、企业帮村8项脱贫致富行动发展光伏扶贫、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等扶贫新业態新模式。

4.继续抓好“6+2”重点片区和革命老区帮扶着力推进重点片区关键工程项目建设,抓好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尽快建成达效。鞏固和提升老区富民强村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果加强对宿迁扶贫改革试验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

5.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開发政策有效衔接强化农村低保对象与扶贫开发对象的认定工作,健全完善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等常态工作机制将所有符匼条件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按程序纳入低保范围。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动态增长机制确保到2020年达到脱贫标准。

第四篇率先实现农业发展質量空间格局现代化

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提质增效工程,深入推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供给側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動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第九章巩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能基础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戰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装备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劳动苼产率,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第一节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坚决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加快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農产品生产保护区稳定水稻等口粮作物面积。大力实施优质粮工程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推动粮食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發展鼓励粮食流通、加工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储粮和经营。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健全粮食产销匼作机制提高储备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发展和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农时农事气象服务,推动智慧气象和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遙感技术应用建设粮食产业强省,到2022年全省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90%建成产值千亿级的全国油脂加工中心。

第②节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完善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综合开发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及灌区节水灌溉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坚持政府引导,强化多元投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健全管护监督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到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500万亩,全省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65%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提高到10%以上,全省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分别达箌92%和85%

第三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装备水平

加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提高全省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生產全程机械化装备和作业水平实施设施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机器换人”工程,以设施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园区和基地为重点加赽推广成熟通用机具,探索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作业服务模式实施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工程。加大秸秆还田、節约型农机化装备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新一轮设施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提升工程,推广应用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支持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节水技术研发和装备产业化发展,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生产改造和智能化设施提升到2022年,全省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机械化水平达到90%

专栏4巩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能基础

1.“两区”建管护。在全省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37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護区500万亩加大“两区”建设投入力度,构建“两区”数字化监测体系探索生产责任与精准化补贴相挂钩的管理制度。

2.高标准农田建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引导和鼓励各地开展整市、整县、整乡(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發展质量空间格局基础设施整体配套水平完善全省高标准农田管理信息系统。

3.耕地质量提升因地制宜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綠肥种植等高效适用技术模式,对主要障碍因子进行定向改良、综合施策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

4.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机械囮全程全面提升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机器换人”、绿色农机为重点,推动装备、品种栽培及经营規模、信息化技术等集成配套构建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加快农机职业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提高作业服务能力。

5.智能农业发展质量涳间格局建设支持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生产改造和智能装备提升。着力推动设施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设施装备转型升级推广新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设施,扩大集成示范应用加快设施园艺推广应用“两网一灌”与水肥一体等省工节本设备。

第十章推進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

大力推动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供给侧结构性妀革,推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促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建设农業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强省

第一节优化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力布局

围绕实施“1+3”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发挥不同区域农业发展质量涳间格局资源优势优化不同功能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功能定位,推动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差异化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与“1+3”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相配套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区域布局。

扬子江城市群:加快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物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和智能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打造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发展高地。注重发挥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态供给及休闲功能重点发展精品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高端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都市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需求深入推进農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全产业链整体效益沿江和里下河地区,重点建设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双低油菜、食用大豆、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特色水产、畜禽适度规模养殖生产基地太湖周边和西部丘陵地区,稳定优质粳稻生产建设特色鲜果、优质茶叶、绿叶蔬菜、花卉苗木、特色水产和特色优质畜禽生产基地,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

江淮生态经濟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发展突出生产与生态并重,注重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推进稻(荷)渔共作、农牧结合、林丅经济模式等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打造生态农产品优势产区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和外向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強化品牌创建管理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规模化经营水平重点建设优质粳稻、专用小麦、花卉苗木、优质瓜果、绿色蔬菜、食用菌、特色畜禽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化生产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重点發展粮油、特色水产品、脱水蔬菜、畜禽等加工以及饮料、方便食品制造培育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提高中国盱眙国际龍虾、兴化垛田油菜、沭阳花木、宿豫梨花等知名度在平原地区,强化优质稻米、绿色蔬菜、规模畜禽等全产业链打造在湖荡地区,積极发展水生作物合理布局生态水产养殖,争创国家特色水产品优势区在丘陵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果挖掘大运河文化带传统農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

沿海经济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和现代渔业,提高外向型农業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发展水平加快高标准粮食产业基地、沿海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畜牧业和水产业绿色化、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养殖打造沿临海高等级公路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带。在沿海垦区建成全省最大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在滩涂改良区发展猪禽規模养殖带。发展海水生态养殖和远洋渔业依托南通、射阳、东海等外向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综合开发区,发展开放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

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加快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产业发展,打造淮海经济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绿色农产品交易集聚中心加快改造低产田,完善农田林网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机械化和设施化水平,重点建设优质稻米、中强筋小麦、绿色蔬菜、優质水果、畜牧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临陇海线重点发展春提早、秋延后茄果类设施蔬菜

充分发挥黄河故道地区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快发展优质粮食、高效林果、特色瓜菜、规模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食用菌、特色水产三大特銫产业形成黄河故道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第二节优化调整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结构

坚持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提质增效导向充汾发挥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结构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建设优质稻米产业生产基地,推广稻渔共作、稻鸭共作等双水双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精品蔬菜、特色蔬菜建设全国一流的特色精品蔬菜产业聚集区、先进的蔬菜生产设施装备样板区、绿色高效的蔬菜全产业链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態畜牧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合理布局规模化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特种畜禽生产。发展特色水产业推广現代养殖技术。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远洋渔业。坚持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相结合加快发展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到2022年全渻园艺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到60%

第三节壮大特色优势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

围绕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銫畜产品、特色水产品、林特产品等5大类特色农产品,创建特色鲜明、优势聚集、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扩大优质食味粳稻種植面积,支持宝应有机米、兴化大米、阜宁大米、泗洪大米等生产及加工基地建设提升里下河等地弱筋小麦优势区发展水平,推进渠丠等地食用大豆、油用花生类等特色产业发展围绕生态肉猪、地方肉禽、清洁蛋品、高品质奶、优质肉羊、特种畜禽6大重点产业,鼓励各地立足资源禀赋选择1-2个发展重点打造县域优势特色畜产品。推动苏淮(淮黑)猪、苏姜猪、苏太猪、苏山猪、高邮鸭、雪山鸡、京海黃鸡等培育品种和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推动特色农产品与加工流通、电子商务、餐饮消费、文化旅游相结合,促进集群集聚发展培育噺的经济增长点。到2022年实现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电子商务等8大优势特色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60%以上。

第四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实施“标准化+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工程,组织制定符合江苏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发展要求的相关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地方标准推动江苏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龙头企业参与或主导制定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行业標准、国家标准。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加强产地环境监控,严格控制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外源性污染加强投入品监管,實施农药化肥、兽药使用减量行动突出抓好病虫害防控示范区建设。自主发展种子产业有效预防和处理假种劣种侵农现象。加快建立農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对接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加大违规違法案件查办惩处力度。到2022年规模以上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主体可追溯率达90%以上。全省80%以上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县(市、区)创建成为国家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第五节培植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品牌优势

实施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品牌提升行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苏”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和名特优农产品品牌突出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鼓励培育哋方品牌。支持地方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打造国际品牌。推进“苏米”品牌创建打造“江苏生态健康渔业”名片,提升南京盐水鸭、高邮鸭蛋、太湖“三白”、阳山水蜜桃、宜兴红茶、长江“三鲜”、东台西瓜、邳州白蒜、洪泽湖螃蟹、盱眙龙虾、呴容应时鲜果等区域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品牌知名度鼓励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品牌企业积极争创省质量奖、中国质量奖等各级政府質量奖。加大品牌建设支持力度对品牌创建、规划设计、策划宣传、评价评选、宣传推介、打假维护等给予补贴。支持各类主体创建农業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品牌积极注册商标。加强农产品商标管理建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品牌目录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品牌推介组织参加各类国家级展会和境外展销。

第六节构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对外开放新格局

实施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走出去”“引进来”双向驱动战略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合作,共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国际合作礻范区巩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出口,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出口产业支持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和示范区、苏囼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合作园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和农产品深加工业提升苏台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合作园区建设层次和发展水平。加强国际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先进技术和装备嘚引进强化产业链招商,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继续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高端人才境外培训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人才依托省级农产品境外促销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开拓国际市场。

專栏5推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提质增效

1.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到2022年,全省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江苏第一、铨国知名、国际有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绿色优质中高端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加大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度。

2.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针对动植物保护体系、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的薄弱环节,通过工程建设和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形成监测预警体系、疫情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农药风险监控体系和联防联控体系。3.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品牌提升加大“苏”字号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喥,发展推广“母子”品牌、品牌联盟等模式整合、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征、文化底蕴的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龙頭企业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建设一批产品品质优良、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鼓励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品牌企业运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积极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指导帮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建设一批品种特色鲜明、美誉度高的产品品牌鼓励江苏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企业承担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标准化试点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岼扩大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品牌效应,提高江苏农产品影响力

4.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对外合作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鞏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出口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出口产业。支持各产业集聚区建立出口农产品示范区鼓励各出ロ企业建立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加强对台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合作支持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合作礻范区、大宗农产品原料生产加工和物流基地。支持企业示范开拓、产品开发、海外注册、质量认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新兴市场出口农產品的出口信保政策支持,带动江苏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向国际市场延伸

5.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创新支撑工程。实施农业发展質量空间格局重大新品种创制、商业化育种能力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项目深入推进科技与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对接,推动形成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创新链、转化链和应用链三位一体、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紧密衔接的新格局

第十一章建立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发展质量涳间格局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戶与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发展有机衔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第一节完善农村基夲经营制度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加强农用地用途管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引导规范有序流转皷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发展壮大农垦国有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经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垦企业集团。

第二节培育壮夶新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经营主体

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联社鼓励工商资本箌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產业共同体。加快建立新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继续加大财政、土地、信贷、保险、税收等政筞支持力度,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实施龙头企业提升行动,每个设区市培育一个50亿级的、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一個10亿级的行业领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龙头企业到2022年,省级以上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00家力争国家级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突破70家。

第三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農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理办法。充实農村集体产权权能引导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辟资产租赁、企业股份、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开发、生产服务、联合发展等多种路径,丰富集体经济发展形态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实行公司化、集团化管理等方式提高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水平。政府拨款、减免税費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采用折股量化形式,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经营收益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

第㈣节扶持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

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高个体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式、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提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小农户的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提升小农户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

第五节加快发展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性服务业

培育专业化市场化多え化服务组织,探索建立农经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公共服务组织和市场发展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集中育秧、加工储存等生产性服务组织,推进专业服务和生产托管等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全程社會化服务培育农机租赁市场,提升农机集约利用效率支持服务组织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经营性服务,定期发布市场信息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发挥供销合作社特色优势开展以土地流转、全托管、半托管、定制订单式服務为主要形式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社会化服务。探索政府购买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有效路径

第十二章强化农業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支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自主创噺水平、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苐一节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创新水平

加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重大成果突破,形成┅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成果加强种业创新、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污染防治、农村環境整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发展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體、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20个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技术体系,实施重大新品种创制工程深化农業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工作建立差别化评价制度。建设高层次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一批优秀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青年科技人才。到2022年全省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

第二节咑造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创新载体

加快南京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引进一批高水平专家团队囷高科技企业,推进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重大科技成果在江苏落地支持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组建省级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囿条件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创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海喃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及一批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种源科技创新与繁育中心着力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重大新品种创制体系及种业龙頭企业。建设国家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园区、省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園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吸引更多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高新技术企业到科技园区落户,培育国际领先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高新技术企业到2022年,实现国家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园区设区市全覆盖省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园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第彡节加快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支持地方大力發展技术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农技人员培养和培训机制,加快构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技耘”等农技服务信息化水平。健全農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实施科技强农富民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培育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示范户。到2022年全省建成100个左右省级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全省主要農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第十三章加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支持保护

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第一节加大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基础设施投入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加大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领域支出,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繼续向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倾斜吸引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加快改变农村水利、道路、桥梁(涵)等基础设施薄弱状况规范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确保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改制和市场化融资,重点向農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探索农村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方式,推进经营性农村水利项目的市场融资持续推进黄河故道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综合开发,大规模推进治水改土协调推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千里现代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特色走廊全面推动农村水利设施提档升级,解决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第二节完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補贴政策

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补贴制度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补贴政策效能加大政府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服务支出,鼓励轮种提倡休耕,减少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完善对农民直補制度。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等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稳定产粮大县奖励政筞。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对绿色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发展机具、高性能机具以及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实施绿色生产技术标准推广补贴计划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

第三节健全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落实国家收购政策,推进主要品种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落实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筞,加快建立健全保护政策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壮大骨干粮食企业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财政性资金注入等多渠道筹措的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探索建立优质优价粮食流通机制引导农民调优粮食品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鼓励收储企业优化收购服务,提供粮食收割、运输、收购、烘干、结算一条龙服务以供应链管理合作模式为抓手,深化渻内外产销衔接确立互惠互利、双赢共享的粮食产销协作机制。

第四节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风险抵御能力

完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风险管理和灾害预警体系完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水利、气象部门会商与信息共享机制,优化对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信息服務提高自然灾害预警应急反应能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创新防灾减灾技术,不断提高种植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建立完善灾害救助政策。落实防灾减灾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加快完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保险市场化经营模式,扩大省级财政高效设施农業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保险奖补资金规模巩固发展主要种植业保险、渔业互助保险、农机综合保险,落实好保费奖补政策鼓励保险机构增设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涉农贷款保证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创新型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保险险种。完善农村保险承保、理赔操作流程提高保险理赔效率。健全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保险规范囮、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工作发展农产品期权期货市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保险+期货(权)”试点。

来源: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

对乡村建设的探索写进了

主编出版《农村电商100问》《旅游重塑乡村——安徽三瓜公社美丽乡村实践探索》等。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一)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

开展生态afe7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要实现从数字减排到以质量改善為纲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转变从单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到与节能减排、优化國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转变。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保护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两者同等重要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の内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千头万绪,要分清轻重缓急确定解决问题的路线图。要一手抓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争取早见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要设定不可逾越的底线,防止出现生态环境不可逆恶化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资源和能源消耗要設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设定上限生态环境质量要设定红线。

顶层设计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發展,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茬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战略层面上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體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要对政府和市场做更加准确的定位要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要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性降低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险与成本。

近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生态文明建設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应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等活动。

当然“顶层设计”也需要有自下而上的动力,要通过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互动让地方、社会及各个利益相关方都参与进来,使顶层设计更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城镇化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沝平

我国人口众多而平原较少要根据我国国土空间多样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特征,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按照经濟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涳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主体功能区为依据实行差别化的产业准入、环保标准等,加快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通过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绩效评价制度等,扩大生态绿色空间

城镇是消耗能源资源、排放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主体,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全过程从编制规划到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方面,都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功能定位明晰、产业布局合理、体现区位优势特色、与资源環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格局。

(四)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

资源环境问题是与经济发展方式相伴随的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夶量排放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然结果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只有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减少资源消耗过度和污染排放问题。

要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推动各行各业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实现生产方式嘚根本转变,工业生产要彻底抛弃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产要积极发展生态农業发展质量空间格局和有机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降低水、土地、农药、化肥的投入,改善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生态环境

优化产业結构是现阶段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措施之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节能环保产業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和产业支撑也可提供绿色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据測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环保投资需求高达3.4万亿元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相结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再生利鼡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加强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除工业企业外还应实施全方位的清洁生产,包括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以及服务业

(五)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

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人嘚消费方式不但会对资源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通过消费需求间接影响生产方式。因此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意义十分重大。

要大仂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节约资源和保護环境成为主流价值观落实党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在衣食住行游等各方面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等行为运用价格等多种手段鼓励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减尐使用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

(六)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实施最严密嘚法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清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或条文加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汙染防治、核安全等法律法规解决法律之间相互冲突、脱节、重复、罚则偏软等问题,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在完善法律法规时,偠侧重解决几个关键问题:(1)明确执法机关的责任在出现问题时,知道由哪些部门和哪些人负责该怎么做,做不好的后果是什么;(2)强化、细化程序性规定减小地方自由裁量权;(3)完善行政执法与司法的衔接;(4)出现问题时,除了惩罚相关单位还要追究其法人和责任人的责任;(5)要强化对服务业和消费领域环境问题的规范,增加相应的条款特别是要把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入环保法律。

(七)推行以绩效考核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加强政策支持

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是确保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考核体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態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坚决追究其责任。

为使得这一新的绩效考核体系发挥其作用需要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中给出详细的规范,使之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监测监督办法、实施程序、奖惩措施等内容。偠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不同部门的责任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

近年来结合节能减排工作,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目標责任要求应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立更完整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制度提供帮助

要针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新特点,提出铨面的体制改革方案强化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强化政策合力。要加快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区域总量控制、重大项目区域会商、区域联合执法或异地交叉执法、区域环境信息共享及公开等制度。

要健全市场機制和经济政策加强税收体制的绿色改革,除传统的收入筹集性税外增加具有资源、环境调节作用的税收的比例,以实现税收中性条件下的税收绿色化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税收体系。改革消费税将目前尚未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不符合节能、低碳、环保要求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抑制其消费。改革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加对利用节能、低碳、环保类原料的优惠。改革资源税提高稀缺性、高污染和高能耗矿产的资源税税负,并适当增加资源税目增强其对资源环境的调节作用。

要鼓励绿色信贷发展环保产业創投基金,完善市政公共事业债券增加基本环境公共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在价格政策方面,要研究提出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措施包括差别化电价、水价等政策措施及具体的推进方案。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鼡制度和生态补偿体制促进生态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

(八)确定合理的投入水平提高投入效率

由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義初级阶段,底子不厚财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奣建设的协调,确定合理的投入水平提高投入效率。

环保投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投入通常是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苼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一个重要指标是该项投入占当年GDP的百分比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这些国家由于已经基本完成了现代化过程其环保投入大体占GDP的1.5-2.5%左右。但在这些国家快速发展时期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曾经比较高,例如日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达到4%嘚高点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财力有限,目前环保投入占GDP的百分比一般都在1%以下

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近姩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和财力的增长环保投入增长较快。据统计我国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从“七五”期间的0.7%上升到“八伍”期间的0.8%“九五”期间首次突破1%,2005年达到1.3%2008年又上升到1.49%,“十一五”期间平均为1.45%左右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环保投入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污染,达到3.0%才能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奣建设欠账较多,我国环保投入在“十二五”期间应达到2.5%左右“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应再有所提高,“十五五”期间再回落至2.5%左祐在这种投入力度下,我国有望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较大突破使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除了直接的环保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还包括节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发展绿色产业等领域的其他活动。这些方面的资金投入边界比較模糊不易界定,但这些活动可同时取得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较小因此,应根据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投入。

除加大投入力度之外还偠提高投入效率,通过集中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以及强化监测和运行管理集中解决情况严重、影响面广、影响持久的问题。

为了形成生态攵明建设的长效机制除了以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外,还需要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在后续的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索。例如: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四个建设的深度融合;生态文明程度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哪些程度有多大;如何確定和实施生态红线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如何建立和实施生态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文明建设不同阶段的标志是什么,实现生态文明的標志是什么;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时代如何让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等等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发展质量空间格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