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乐淘买了不让退有点欺诈消费者?

文 | 一刻商业 安迪

女鞋江湖,风起云涌。回首曾经叱咤风云的女鞋品牌,很多已不见踪影。

2022年伊始,女鞋品牌星期六公布了将鞋类销售业务打包出售的计划,并表示准备转型做直播带货。其他传统女鞋品牌也日渐衰败,百丽集团在2017年被收购后就已退市;富贵鸟更是在2019年破产;达芙妮则在连续亏损6年后,在2020年中旬宣布退出中国的中高档品牌零售业务。

这些原本在国内名噪一时的女鞋品牌,百丽、富贵鸟、达芙妮、星期六(ST&SAT)等,如今早已没了往日的辉煌。

百丽旗下部分鞋类品牌,图/百丽官网

不难看出,时代发展之下,女性消费观念已经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消费者不再偏爱高跟鞋,这也让以高跟鞋为主的传统女鞋企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女鞋品牌星期六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28.77%;扣非净利润-1.52亿元,同比下降35.29%。

现如今,更受市场欢迎的,或许更多是马丁靴品牌Dr. Martens、Timberland,羊皮靴品牌UGG,以及一些主打舒适特性的女鞋新品牌。

整个传统女鞋产业该如何打破冰封,在营销、设计、品质等方面抓住新一代年轻女性?快速给出该问题的答案,或许才是女鞋品牌破局的关键。

随着时代变迁,老牌女鞋节节败退,有的女鞋产品甚至已成业绩“包袱”。

2022年1月18日,星期六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1年亏损4.30亿元至亏损6.45亿元,其中,鞋类业务计提坏账和跌价是主要原因。本次预计的亏损创下了星期六自2009年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

星期六业绩预告,图/星期六官方公告

究其亏损原因,星期六方面称疫情对线下商业销售冲击较大,从而对公司鞋类库存的消化造成了极大影响,加上公司因业务转型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导致鞋履业务全年均处于经营亏损状态。公司控股的两家时尚新媒体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及净利润水平均出现大幅下降。

此外,公司于年初实施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全年由此产生摊销费用约8008万元,这也对公司产生较大影响。其中,鞋类产品业绩不振是导致星期六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

据一刻商业了解,星期六拥有过ST&SAT(星期六)、D:FUSE(迪芙斯)、SAFIYA(索菲娅)、FONDBERYL(菲伯丽尔)等自有品牌,在女鞋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随着近些年线上销售的火热,导致线下生意难做,传统鞋服企业的压力自然与日俱增。

没落的老牌女鞋品牌不只有星期六,百丽集团也没能避免衰落的境地。

百丽集团在2017年从港交所退市。退市前,百丽集团最后一份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丽集团营收为417.07亿元,同比上升2.2%;净利润为24.03亿元,同比下降18.1%。在财报中,百丽表示利润下滑主要由于利润更高的鞋类业务收入、盈利大幅萎缩,未能被利润率较低的运动服饰业务的增长抵消。

从2007年上市到2017年退市,谁能想到这十年间百丽落得如此下场。

原本,百丽创立之初,依靠着商场、线下小店等渠道获得了快速发展,刚上市时市值曾高达670亿港元,颠覆时期门店数量曾超过2万家。但令百丽万万没想到的是,2013年之后电商时代兴起了,那些乘着电商东风的鞋类企业逐渐将百丽甩在身后,百丽没能赶上这波电商浪潮。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百丽集团净利润出现上市九年来首次下滑,跌幅超过38%。截至2016年末,百丽国际与高峰时20738家门店数量相比已减少了七千多家。

当然,百丽衰败的根本原因不仅有电商冲击等外因,还有自身产品、品牌力下滑等内因。时代变迁之下,百丽没能跟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其设计的女鞋款式逐渐无法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了。

无独有偶。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曾有着“内地女鞋第一品牌”名号的台资女鞋集团达芙妮,自2015年起近五年内,年均关店数目高达1256家。2020年,达芙妮决定关闭所有线下店铺。相比历史最高峰,达芙妮股价已经累计暴跌98%,公司总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190亿港元跌至仅剩3.5亿港元。2021年上半年,达芙妮的收入从上一年同期的2.12亿元,暴降至0.5亿元,同比降幅高达77%。

与百丽衰退的原因大致相同,战略失误、盲目扩张、品牌设计老气,这些也是导致达芙妮从巅峰处一路跌落的重要原因。

据财新报道,2010年,达芙妮与百度合作投资B2C平台“耀点100”,首创“线上购物+门店取货”的运营模式。达芙妮先后在该平台注资3亿元,同时关闭京东、好乐、乐淘等其他分销渠道。

然而,可惜的是达芙妮的线上策略没能成效。两年后,耀点100网站就停止了运营,这也让达芙妮错过了转型电商的最佳时间。加之由于产品品质不断下滑,这更加剧了自身的衰败。

面临经营困局,有的企业选择蓄力发展,试图突围,而有的企业开始弱化女鞋业务,转向多元发展。

女鞋品牌星期六就在2016年初将公司名称从“佛山星期六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更改为“星期六股份有限公司”后,开始加大在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领域的投入,并于2019年以近1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直播电商公司遥望网络。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遥望网络销售GMV(电商成交额)约36亿元,约为去年同期的四倍。而在今年年初,星期六公布消息称,计划将鞋类销售业务打包出售,仅保留鞋类商标,转型直播带货。

不同于星期六的全面转型,达芙妮仍然想通过聘请明星代言、引进新品牌的形式,来挽救自身的颓势。但即使其在2015年推出了谢霆锋、全智贤、刘诗诗等明星组成的阵容,依旧无法挽回一路下滑的业务。

据北京商报报道,战略定位专家、上海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曾表示,传统鞋企之所以萎靡,更多源于线下大规模扩张难以转型所致。在消费环境发生改变之时,传统鞋企因为冗余的线下门店很难快速转型新零售模式,在成本倍增的同时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老化很难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最终无奈只能走向衰落。

消费者审美变了,哪些品牌抓住了机会?

放眼女鞋品牌市场,新兴品牌在产品、营销等方面与老牌鞋企有着完全不同的打法,这也让其收获了更多年轻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了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践行实用主义,常常将舒适作为选鞋的首要标准。舒适鞋履的世界也渐渐热闹了起来。一时之间,细高跟鞋热度骤减,耐穿、舒适的女鞋开始占据头条,并引起了投资机构的关注。

据36氪报道,去年中旬高跟鞋品牌“7or 9”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及A轮融资。Pre-A轮融资由众晖资本独家投资。A轮融资由峰尚资本领投,众晖资本持续跟投。

7or 9融资情况,图/天眼查

北京商报报道,“7or9”品牌90%以上的营收皆来源于线上,起步之初依靠200多个微信群(200-300人)的私域流量以及电商平台的推广走入大众视野。期间,凭借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推广,积攒粉丝。

除了7or9,Dr. Martens、Timberland、UGG……这些女鞋新品牌在销售业绩上纷纷霸榜,若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舒适。

Dr. Martens的Air Wair鞋底设计舒服耐用,Timberland有“踢不烂”之称,UGG则堪称“丑鞋子的时尚逆袭”,俘获了万千少女心。

当前,UGG淘宝官方旗舰店粉丝量直逼300万,价格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Dr. Martens官方旗舰店则有164万粉丝,一些火爆的马丁靴时常缺货。2021年,UGG、Dr. Martens更是登上天猫双十一品牌排行榜女鞋榜前三名,可谓十分火爆。

UGG鞋子,图/UGG天猫旗舰店

实际上,舒适类女鞋确实正在一步步占领市场。美国市场研究机构零售追踪数据显示,2017年全美女性运动鞋销售额增加37%,高跟鞋销售额同期减少11%。其中,鞋跟高度在7.6厘米及以上的高跟鞋销售额下滑最快。

此外,健康生活意识驱使更多人追捧运动鞋品类。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运动鞋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830亿元,接近整个运动鞋服市场的58%。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年中国女鞋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指出,当前消费者需求变化导致市场将呈现哑铃型增长,消费两极化趋势明显,高端品牌和中低端品牌增速快,而大量的中间品牌则明显下滑。

同时,由于消费者时尚搭配意识增强,重款式的平价女鞋品牌近年来发展迅速。众多本土品牌在中低端档内竞争激烈,集中在产品的时尚度与性价比维度上展开争夺。

由此可见,随着消费者的审美与需求变化,只有那些抓住最新需求的鞋类企业,才能及时抓住机会。

3、如何抓住新一代年轻女性?

当女性审美发生变迁,高跟鞋逐渐淡出视野。这意味着,女鞋品牌想要抓住年轻女性消费者的心,不仅要有清晰的营销思路,还要顺势而为,追赶年轻女性变化的消费趋势。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鞋才能俘获年轻女性的芳心?从近几年火爆的鞋类单品便可见一斑:粗跟香奈儿、猫跟迪奥、耐穿小CK……这些女鞋均在贴近降跟舒适的方向。

在新品牌抓住潮流努力发展的同时,老牌鞋企也在重新寻找发展机会。

老牌女鞋品牌红蜻蜓在2020年开始尝试新的营销销售模式,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带动销量。据红蜻蜓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红蜻蜓线上渠道销售占比由2019年的23.7%提升至2020年的30.8%,全年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2.68%,其中下半年线上销售额比上半年增长73.2%。

女鞋品牌ISSCAT母公司天创时尚也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业务,其方式是通过大数据分析顾客需求,随之打造规模化智能生产线,以此及时跟进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这一方式暂时取得了一些成效,据天创时尚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主营的鞋服板块主营业务收入为12.68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92%。

除此之外,拥有千百度、伊伴、太阳舞、米奥等品牌的千百度公司,近些年也一直在不断调整产品,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据悉,目前千百度每个季度会推出250-300款各式女鞋,用多种款式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

而昔日“鞋王”百丽被私有化后,高瓴资本合计持有百丽56.81%的股份,成为百丽控股股东。近些年,百丽也是动作频频,不仅入股了时装品牌initial,还控股了轻奢女鞋设计师品牌73Hours。可见,百丽正准备卷土重来。

时代变迁之下,女鞋市场瞬息万变,新老品牌都在追逐新的审美风向,而只有时刻保持对市场变动的敏锐,才能站在时尚潮头。

  是个骗局?乐淘网、佳品网等电商的失败,给我们看到的是“悲剧”,在天猫、京东的大流量冲击下,很难生存。但是也有那么一些公司可以在垂直电商的模式下杀出一条血路,破除垂直电商万年不变的魔咒。那就是蜜芽,一个全职妈妈杀入电商血海,4轮融资赚翻87.4亿!

  蜜芽的公司,从淘宝小店开始,2年内4次融资,员工从8人扩大到900人,年GMV(商品交易总额)25亿,估值近87.4亿。

  蜜芽创始人刘楠是典读研期间曾在陶氏化学做管培生,后来因怀孕做了全职妈妈,开了淘宝店,两年内就做到四,销售额也超过3000万。

  为什么这个垂直电商能够杀出一条血路,跟刘楠做了一个案例访谈,她有一个秘密武器。

  以下是蜜芽创始人刘楠亲的案例口述(未经本人审阅):

  二、【对手】如何找到天猫、京东的软肋?

  电商是个竞争非常惨烈的行业,基本被天猫、京东两大平台把持住,想做电商,首先得突围。

  如果拼标品,蜜芽绝对干不过他们。只有选择他们没注意到的细分领域,像一把尖刀一样扎进去,才可能突围。

  中国新生代妈妈普遍在育儿观上更加西化,而大平台的超市货却不能支持这种育儿观。因为它们对母婴人群的画像非常粗泛,最多只能泛到二三线城市妈妈的地步。

  我就决定,找到足够精准的人群,做精细运营。蜜芽人群画像细到能分辨用户爱好欧系产品或者美系产品,喜欢有机米粉、还是纯小麦的地步。在用户画像上细到这种程度,大平台绝对无法做到,它们的人员配比也不可能支持这种非标业务。

  而品牌公司的海外产品如果想进入中国,就要针对细分人群去做细分品类,用精准商品打动精准用户,必须跟我们合作。

  创业突围,就是找巨头不能干的,然后做到极致,才可能成功。

  三、【狠招】绕过巨头绞杀就靠两个字:买手

  找到了突围的方向,想要绕过巨头绞杀,还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蜜芽作为电商,不生产产品,唯一能拼的就是选品。所以,蜜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我们的“买手”:

  1.买手能不断发现新货源形成货源优势

  我做蜜芽的时候,淘宝母婴店已经非常多了,但他们大多安于在当地的批发市场寻找货源。而我却以淘宝店主的身份,去全世界参加母婴展,不断拿到独家或者新品代理,形成货源优势。

  比如我曾经代理过一个玉米淀粉粉笔,他们在欧洲非常畅销。但完全没有想要在国内销售,我就是在欧洲的展会上见到他们,拿到代理,马上在国内卖爆了。

  想要持续发现好商品,一定要能不断发现新货源。直到现在,蜜芽都要求买手必须参加每个国家的母婴展、家居展、行业展。

  2.买手能找出消费者想要的商品,并做出预判

  一个合格的买手,能发掘别人发掘不了的产品,并且包装成消费者想要的商品,还能预判销售情况。举个例子,美国有个母婴绘画产品,是可洗颜料,咋一听很环保,肯定会火。但真正的好买手会知道它会水土不服,因为中国家长不喜欢孩子身上沾满颜料。真正适合的,是黑板膜和粉笔,家长都不喜欢孩子在墙上乱画,最好的方法是拿一个黑板膜贴在墙上。配合我们可以吃的玉米淀粉粉笔,结果是立马卖爆了。

  蜜芽的经验是,好买手分成两类:

  1.第一类买手,洋气、有范,对商品有自己独到的洞见和理解。而且对商品如数家珍,见着商品眼里闪光。

  2.第二类买手,有强大的数据和分析能力。能从过去的销售预测未来的走势,并且能对细分领域产品的流行趋势做出判断。

  目前来看,好的买手最多还是来自电商背景。

  3.买手经验能总结成关键数据进行商品感知。

  我们一定关注商品的几个点:

  第一:商品至少在一个国家很畅销;

  第二:商品在国内是空白的。如果国外卖火了,国内细分类目却是空白的,那一定能火;

  第三:商品必须有差异性。一个产品必须有“不同”点,它是引爆的基础。比如一款纯棉睡袋,所有睡袋都是纯棉的,一定要找出它新的点。去年我们一款爆款睡袋,叫六层纱布,大家本能反应为什么用六层?这就是爆点。

  四、【赚钱】70%靠非标品

  电商的本质是流量。母婴行业,从人生角度看是低频消费,但在消费周期里,又是高频。针对这样的情况,蜜芽是这样进行流量生态布局的。

  1.初期打概念造影响,用户帮平台成长。

  在蜜芽的初期,采用一个方法,就是打概念。当时蜜芽打了个非常好的概念,“最好的母婴商品不应该有国界,中国妈妈值得用上全世界的好东西。”通过好概念在妈妈中造成影响,撒一个种子,让用户把蜜芽拱了出来。

  2.找到流量产品,不断吸引用户

  淘宝电商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流量产品,它能不断吸引用户来到平台。

  蜜芽选择的是奶粉和纸尿裤。之所以这么选,一是中国的妈妈还停留在买放心奶和好的纸尿裤的阶段,有需求;二是奶粉和纸尿裤是高频消费,可以长期为蜜芽引流。

  在模式上,蜜芽利用进口母婴的一批次一批次到港供应链特征,做限时特卖。通过将标品的高频化与稀缺性结合起来,做,加强流量。

  流量产品作为顾客长期接触平台的媒介,哪怕不挣钱,也一定要保持。用流量产品长期吸引用户,再通过其他品类产生利润。

  3.用长尾非标产生利润

  流量产品不断吸附用户后,就可以用非标产生利润。蜜芽的利润主要来自非标长尾,标品只占销售份额的30%。

  例如童装、玩具就是标准的长尾产品,品类繁杂,种类极多,很具衍生价值。随着社交媒体驱动,晒孩子行为增多,这些长尾非标产品,消费日渐高频,更重要是毛利够高。

  而且长尾产品也不一定永远是长尾产品。例如蜜芽今年推出了一块超轻羽绒服,最开始就选了4家厂家赛马,分四周给不同厂家最好的流量资源,先胜出两家,再比,最后胜出的羽绒服,卖了39万件的,可见在运营和口碑的支持下,长尾也能产生。

  4.用社区黏住流量,拓展利润链条

  有一定的流量后,还需要用社区来做用户黏性。消费有理性角色者,还有非理性消费者,后者很容易被别人引导。我看你买个啥、玩个啥,我的孩子不能没有。优质的UGC社群能够增加她的黏性和复购率,可能这个用户来的时候只为购买一罐奶粉,最后却买了一个推车。

  5.打造品牌溢价,让流量更值钱

  口碑是品牌的护城河,而品牌能帮助口碑成螺旋式增长。有一定的口碑后,再想提高利润,就需要开始塑造品牌增加品牌溢价。

  蜜芽的方式,是启用汪涵做代言人,同时登陆《天天向上》等平台,用把汪涵打造成一个超级奶爸,引导妈妈认同感。之所以选男的作为代言人,是因为妈妈们对别人老公带孩子的事超级敏感,关注度高。

  最终结果,是蜜芽广告播出次日,蜜芽百度指数暴涨600%,销售额环比猛增300%。

  做品牌,一定要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才能让品牌溢价,让流量更值钱。

  6.关于流量生态的一些小结

  现在很多公司都追求流量,我认为流量固然重要,但做为公司,更应该在乎如何用产品原发形态吸引用户。蜜芽宁愿开始就用不可思议的低价抓取用户,也不纯粹买流量。先用流量商品吸引,通过非标商品获利,再用社区黏住用户,最后打造品牌溢价。这也是蜜芽今年能做到GMV25亿的诀窍。

  五、【护城河】跨境生态链动刀

  在蜜芽之前的进口母婴商品,到中国后加价率非常高。一款美国30美金的不锈钢餐具套装,在国内能卖700块,而蜜芽却做到了国内仅卖180。我们直接从国外品牌商拿货,砍掉了代理、经销等流程,把进口母婴的供应链缩短,把加价率降低。

  这带给消费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蜜芽上很多国外的东西,价格比印象中低得多,这也是蜜芽复够率能到85%的原因。

  一个企业,只做流量,做市场,能发展得不错,而如果想要壮大,必然是生产力或者生产效率上的革新。对行业生态进行再造,就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表现。

  蜜芽杀入电商血海,4轮融资赚翻87.4亿!并不是偶然的,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蜜芽在经营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对市场和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不断增强产品公信力,打造品牌效应。另外,蜜芽的买手也很给力,比较受中国妈妈的信赖,蜜芽的用户粘性也不断提高等!

  以上就是开淘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惊呆了】一个全职妈妈杀入电商血海,4轮融资赚翻87.4亿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经常内容,点击。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题

1、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产生,从而对它进行分

析研究的方法是(B)。

2、(B)是营销组合中最不确定、最抽象的。

3、奔驰汽车、劳力士表属于下述消费品中的哪一种?(C)

4、当消费者参与购买的程度较高,并且了解品牌间的显著差异时,则他们会有(A)购买行为。

5、消费者为商品的各种属性规定了一个最低可接受水平,只有所有这些属性都达到了规定水平时,该商

品才可被接受。这种决策方法是(B)。

B、多因素关联的决策方法

6、那些经常购买的不十分贵重的商品或服务一般与(D)决策类型有关。

7、消费者外部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个人来源、商业来源、经验来源和(B)。

8、情绪和情感有两极性和(C)两种特性。

9、“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说的是感觉的(B)现象。

10、(A)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为复杂、高度发展和重要的感觉。

11、消费者先有感觉,然后产生行动,最后再思考。这是消费者态度层次中的(C)。

12、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个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

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强化是(C)。

13、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14、“工作”属于AIO量表中的(A)方面。

15、40%的顾客属于(C)顾客。

16、(C)状态提供一个人有关观点、是非、怎么办等方面的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家怎么算欺诈消费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