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举例说明航运金融是-+-种+金融创新手段,金融企业为航运企业提供了哪些融资+?

1) 全球领先的物流+能源行业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多业务全面发展,保障业绩稳健。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业务集装箱制造、道路运输车辆、能化液装备、海工、空港、物流、金融、地产、重卡等,横跨物流+能源领域,形成"制造+服务+金融"的新格局。

2) 行业周期反转,产线改造进展顺利,集装箱业务弹性巨大。①国际贸易复苏、航运格局优化导致短期运力不足,集装箱需求提升。②公司集装箱业务前三季度营收180.29亿元,同比大增130.06%。随着行业周期的反转和公司水性漆集装箱产能的释放,预计未来集装箱业务将带来更大的业绩弹性。

道路运输业务稳健增长。①治超、环保政策的出台激发国内道路运输车辆市场的更新需求。②积极拓展产品覆盖面,外延并购Reltan,拓展欧洲市场业务,稳固国外市场领先地位。③坚持模块化标准化整车制造,产融结合探索车辆领域金融服务;④公司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实现营收146.55亿元,同比增长40%,毛利率稳定维持在18%以上,预计全年内保持高增长无忧。

4) 能源化工业务扭亏为盈。①产品实现天然气产业链上、中、下全产业链覆盖。②环保政策加严+原油价格上涨,天然气经济性凸显,天然气装备产业链迎长期发展机遇。③收购南太平洋海工,打造海路一体化天然气设备与服务价值链。④中集安瑞科2017H1营收46.26亿元,同比增长23.78%,实现归母净利润0.75亿元,扭亏为盈。

多点开花,多业务保障业绩稳定。①物流业务: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剥离中集电商物流资产,加强顺丰战略合作;②海工业务:开拓新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先进制造基金提升公司实力,降低行业疲软带来的业绩风险;③重卡业务:新国标加严治超政策、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高位带动国内重卡行业复苏。④"工转商"进一步推进,公司优质土地的潜在效益带来巨额收益。⑤多项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与战投强强联合,发展潜力巨大。

6)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01.24、3,062.94、3,559.07百万元,EPS分别为0.84、1.03、1.19元,对应PE分别为23.24、18.98、16.33倍。公司为全球集装箱龙头,业务多点开花,深度受益全球经济复苏。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低预期,海洋工程业务复苏低预期,汇率风险,地产项目进度低预期;

1全球领先的物流+能源行业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1.1业务横跨物流+能源领域,构筑"制造+服务+金融"格局

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公司致力于在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物流服务、重型卡车、空港装备、房地产开发、金融业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装备和服务。公司的标准干货集装箱、冷藏箱和罐式集装箱的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道路运输车辆的生产商、中国领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企业之一。2016年占营收10%以上的产品和业务为集装箱制造、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以及物流服务业务四大业务。

集装箱制造:主要包括标准干货箱、标准冷藏箱和特种箱业务,可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集装箱产品。特种箱包括53尺北美内陆箱、欧洲超宽箱、散货箱、特种冷藏箱、折叠箱等产品。

道路运输车辆:是公司营收占比最高的业务,以"全球运营、地方智慧"为经营理念,为全球客户提供品种多样的专用汽车产品、专用汽车关键零部件及销售服务。2016年底已在中国、北美、欧洲及新兴市场建立了25个生产与研发基地,形成十大系列专用车产品线,产品包括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平板/栏板运输半挂车、低平板运输半挂车、车辆运输半挂车、仓栅车、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环卫车、特种车等,覆盖国内及海外主要市场。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公司能源、化工装备产品及服务遍布全中国,并出口至东南亚、欧洲及北美洲和南美洲;液态食品装备产品的生产基地设于欧洲,其产品及服务供应全球。下属的中集安瑞科已形成以中欧互动为基础的"地方智慧、全球营运"业务格局。

物流服务:坚持"装备改变物流"发展思路,打造物流装备和物流服务两大核心产品,提供中集特色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行成集装箱服务、项目物流、装备物流和产业物流四个业务线,并成立了中集物流装备技术研究院,为各业务线的发展提供装备研究支持和技术服务。

金融:金融业务致力于构建与公司全球领先制造业战略定位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手段,助力公司战略延伸、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主要经营主体包括中集融资租赁公司和中集财务公司。

总体来看,公司业务横跨装备、物流两大领域,产融结合的概念成为未来发展核心,形成"制造+服务+金融"的全新格局。

公司股权相对集中,两大主要股东为招商局集团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分别持有本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4.53%和22.76%。其中招商局集团于1986年10月在中国注册成立,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5亿元,董事长为李建红先生。旗下附属公司有招商局港口、ChinaMerchants (CIMC) Investment Limited等,业务主要集中于交通、金融、地产三大核心产业。另一主要股东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于 2016 年2月5日在中国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11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许立荣先生,旗下附属公司有中海集团、中远海发、LongHonour、 中远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等。

1.2多业务全面发展,保障业绩稳健

公司自成立来不断进行业务拓展及技术开发,已形成一个专注于物流及能源行业的关键装备及解决方案的产业集群,公司坚持模块化、标准化,除了主要业务集装箱制造、道路运输车辆、能化液装备外,产品覆盖区域已经包括海工、空港、物流、金融、地产、重卡等不同类型的业务,形成"制造+服务+金融"的新格局,金融业务旨在发展产融结合,物流+装备领域互补业绩。

2016年,因航运低谷及全球经济下滑,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出现大幅度下降,但公司控费能力良好,保持毛利率平稳增长,净利润在2017年呈现出了上升的趋势。2017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9.63亿元,同比增长54.2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09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1.90亿元)实现较大幅度改善。

2.1贸易复苏叠加航运格局优化,集装箱需求回暖

2.1.1国际贸易复苏,推动集装箱新增需求提升

全球经济回暖,国际贸易复苏,集装箱新增需求提振。欧美经济从2016年开始复苏,新兴市场局部地区经济保持活跃。根据IMF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加快,全球实际GDP增速将达到2.7%,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预计美国2017年GDP增速将达到2.2%,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欧增经济体、独联体、亚太经济体的实际GDP增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全球经济回暖推动国际贸易走向复苏,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增速将达到3.8%,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中国出口金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2%,同比增速转负为正。

集装箱新增需求与贸易规模呈正相关关系,贸易复苏推动集装箱新增需求增长。受益于国际贸易复苏,2017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集装箱合计271万个,同比大幅增长51.75%。根据Clarkson统计的订单情况,今年全球新船交付量约为168.6万TEU,年底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将到达2167.0万TEU,同比增长8.4%,增幅同比大幅上涨7.2个百分点,所需的集装箱新箱数量也大幅增长。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复苏,集装箱新增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2.1.2 航运格局优化+箱价上涨,提振集装箱更新换代需求

集装箱的寿命一般在10-15年,更新换代周期具有一定的弹性,集装箱更新换代需求受航运公司盈利水平和箱价影响,航运公司根据自身盈利情况和集装箱价格水平调整来决定跟新换代的时间。航运市场近几年处于寒冬期,航运公式业绩惨淡,集装箱价格也表现低迷。近两年航运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格局逐步优化,航运公司盈利水平上升,箱价也有提升,集装箱更新换代需求获得为提振。

(1)航运格局优化,运力不足,提振集装箱需求

航运格局优化, 航运巨头剩者为王。全球航运经历了十年漫长寒冬,普遍经营业绩惨淡,近几年来,航运公司破产事件频发,众多航运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或加入联盟来抱团取暖。2017年原来的四大航运联盟(2M、O3、G6、CKYHE)正式变为三大联盟(2M+现代、Ocean Alliance、THE Alliance):①世界第一、二位的航运联盟2M(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与排名全球第十三位的现代商船签署三年合作协议;②世界第三、四位的法国达飞轮船、台湾长荣海运与香港东方海外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结成Ocean Alliance联盟;③THE Alliance由世界第五、六位的赫伯罗特、阳明海运及第十一至十四位的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组成。通过行业加速整合,供给端"去产能"趋势明显。

航运格局变化导致短期内运力不足,集装箱需求提升。破产和重组航运公司的大量集装箱搁置在港口或卡车围场,造成运力不足。如2016年排名行业前十的韩进海运破产后,其所拥有的50多万个集装箱大量搁置,造成全球约3%的集装箱运力暂时退出市场。运力不足造成2016四季度运价上涨,航运公司盈利改善,购箱、换箱需求提振。

(2)集装箱价格上涨,换箱需求提升

下游格局优化造成运力紧张+钢价上涨,助推集装箱价格上涨。近两年来,受益于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影响,钢铁价格持续上涨。11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热轧卷板指数超过了100点,两年内涨幅同比增长了90%。由于钢材占集装箱成本的比重很高,钢价的上涨必然推动集装箱价格的上涨。2017年以来,干货集装箱的价格已经由一季度的大约1800美元/箱上涨到目前的2200多美元/箱。

集装箱价格上涨推升集装箱更新换代需求。集装箱的销量和价格的关系与大宗商品相似,呈正相关关系,航运公司买涨不买跌,箱价上涨,集装箱的销量也会增长。本轮集装箱价格上涨一个主要原因为航运格局优化后航运公司盈利好转,对集装箱的需求提升。集装箱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后,航运公司对集装箱的更新换代动力更足,更新换代需求进一步提升。事实上,航运市场供需失衡的情况相对改善使得运价持续回升。出于对当前用箱持续紧张的局面和对后续形势的看好,客户普遍加大了对新箱的采购力度。

全球集装箱市场保有量大约在3000万TEU,按年度5%的淘汰率测算,理论上每年平均有130-150万TEU的更新需求量,除此之外,每年还会有部分新船下水等新增需求,而实际需求也会根据船公司、租箱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所调整。2007年整个行业的需求量曾达到400万TEU,此后平均每年的需求量在200-300万TEU的水平,而2016年市场需求预计仅为130-150万TEU,2017年预计在200万箱左右。

2.2受环保政策影响,二季度集装箱供给紧张

集装箱行业格局相对比较稳定,中集集团作为行业绝对龙头占据市场份额接近50%,另一半市场份额分别被胜狮货柜、新华昌、马士基等瓜分。每年各家的市场份额会略有变化,但整体格局已经基本稳定。

受环保政策影响,2017年二季度产能紧张。集装箱制造环节会产生大量的VOCs,具有产生排放量大,排放区域集中等特点。2016年3月22日,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签署《中国集装箱行业VOCs治理行业自律公约》,要求2017年4月1日起中国集装箱行业统一由油漆切换为水性涂料,不整改的每生产一个集装箱,罚款800元人民币。在环保政策推动下,2017年上半年集装箱生产企业纷纷对产线进行改造,导致集装箱供给紧张,二季度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集装箱产量同比增幅仍然很低。预计上半年产线改造完成后三季度集装箱产销量将大幅提升。

2.3 集装箱行业周期反转

航运指数反映周期反转。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从2016年2月探底以后总体趋势持续上涨。一年时间内连续三次突破1000点, 11月22日达到1413点,预计下半年整体涨幅将超过上半年。BDI指数持续上涨验证了航运复苏的趋势,不断提升的国际航运价格刺激航运需求,与历史周期相对比,预计8月份迎来传统航运旺季。在经历了过去十年行业冷遇后,受益全球经济回暖,煤炭、粮食等主要货物的运量均有望小幅上涨,这些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带来了航运需求的持续旺盛。根据Clarkson的预测,2017年全球总海运量增幅约为1.9%,相比2016年提升0.5%;其中煤炭海运量将从2016年的下滑1.4%转为上涨0.4%。煤价的不断上涨,贸易商买涨不买跌保障航运需求强劲。航运周期反转带动集装箱周期反转,预计下半年集装箱需求会进一步提升。

租箱公司设备利用率持续上升,验证集装箱行业周期反转。根据集装箱租赁公司Textainer公布的2017年度三季报数据,目前全球集装箱租赁公司的集装箱保有量总计1902.2万箱,占集装箱保有量总额的比例超过60%。租赁公司的集装箱保有量占比很高,因此,集装箱租赁公司的设备利用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集装箱市场的景气度情况。Triton公司是全球集装箱保有量最大的集装箱租赁公司,集装箱保有量接近500万箱,从2016年3季度以来,Triton公司设备利用率节节攀升,由2016Q3的底部92.4%三个季度内快速上升到2017Q3的96.3%。集装箱保有量居租箱行业第二位的Textainer公司的设备平均利用率也有较大的增长。租箱公司设备利用率提升印证了集装箱行业目前是处在周期反转中,而不仅仅是短期的反弹。

2.4产线改造进展顺利,看好公司集装箱业务下半年持续放量

上半年集装箱业务大幅增长。2017年1-9月,公司普通干货集装箱累计销售96.93万TEU,同比增长131.34%,冷藏集装箱累计销售6.73万TEU,同比增长48.57%。前三季度集装箱业务营收180.2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30.06%。

行业周期反转叠加产线改造进展顺利,下半年集装箱业务有望更进一步。今年4月1日,国内标准干货集装箱制造企业全面停止生产油性漆集装箱,导致国内集装箱生产线面临水性漆停产改造的高峰期。公司努力缩短生产线水性漆改造时间、匹配客户需求,保证标准干货集装箱水性漆改造按计划推进。预计下半年公司改造产线的产能将逐步释放,在航运复苏和钢价上涨推高集装箱需求和价格的情况下,公司下半年业绩有望更进一步,预计下半年集装箱业务的业绩会优于上半年。

3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稳健增长

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是全球领先的道路运输车辆制造集团,已在中国、北美、欧洲及新兴市场建立了25个生产与研发基地,形成十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专用车产品线,产品包括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平板╱栏板运输半挂车、低平板运输半挂车、车辆运输半挂车、仓栅车、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环卫车、特种车等,覆盖国内及海外主要市场。

3.1治超、环保政策出台,激发国内市场更新需求

公路治超新政落地,道路运输车辆轻量化产品替换趋势明显。针对交警路政执行标准不一、处罚裁量权过大、超限运输审批不便等问题,《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于2016年9月21日正式施行。新政将车货最高总重量从55吨降至49吨。同时要求,车货总高度从地面计算不超过4米,总宽度不超过2.55米,总长不超过18.1米,每超1吨罚款500元,超限最高罚3万元。据评估,新规使物流车的有效运力下降20%左右,导致公路运费上涨30%左右,而对物流企业而言"害怕超载"的心理加剧,无法再按之前的模式运货,直接催化道路运输车辆新购需求以平衡运力。受益治超政策的推行,中集集团的道路运输车辆销量开年进入上升期,6月份达到81468台。

环保政策不断加码,再促更新换代需求。为了让汽车更进一步低尾气污染排放而更加环保,相关政策由国三、国四升级到"国五标准"。规定2018年1月1日起,新车市场低于国五标准的车辆将不能销售、上牌、过户,针对市场中国三、国四的车居多,新规一出,国五标准车辆需求急增,进一步为道路运输市场带来了更新换代需求。

3.2拓展产品范围+外延并购,持续稳固国外市场领先地位

拓展产品覆盖面,抵消北美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公司积极拓展产品覆盖区域,以应对2017年上半年北美半挂车市场周期性需求下降带来的业绩下滑。中集集团在北美市场经过十余年探索,现已形成厢式车、骨架车和冷藏车三大产品组合,2015年美国市场占有率排名位居第五。2016年在北美的销量排在第四,目前在美国的重要生产基地有 Vanguard、CRTI、IE等。中集集团已经完成在美国的 CIMCVanguard Ⅱ号工厂投产,年产能增加近 1 万台。

并购Reltan,拓展欧洲市场业务。2016年6月29日,中集集团对外宣布,旗下中集车辆以9170万英磅(8亿多人民币)完成对英国Retlan公司的全资收购。后者旗下拥有SDC和MDF两家子公司,主要生产侧帘车、平板车等各类半挂车,在英国处于领先地位。Retlan公司的业务与中集车辆高度吻合,其在英国市场的优势地位弥补了中集半挂车在英国市场的短板,自此,在欧洲市场,中集已经形了比利时LAG、波兰生产基地、英国Retlan的"三角"架构,力求取得在欧洲市场上更大的发展空间。据Clear的报告分析,西欧的半挂车市场在2015年增长率约为13.4%;而仅英国市场的增长率达到25%,接近欧洲平均增长率的2倍。Retlan旗下两公司的大本营均为英国市场,中集集团在收购后必将享受更高速的增长。中集集团的半挂车业务2016年在欧洲位列第三,我们看好中集集团2017年稳固欧洲半挂车市场地位,离"欧美半挂车第一"的目标更进一步。

3.3坚持模块化,产融结合探索全新业务面

坚持模块化、标准化,稳固主流行业地位。2016年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已经成为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板块,达到18.81%,近三年毛利率一直稳步上升。2017年上半年国内市场需求回升,全球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公司为在道路运输车辆领域实现主流市场行业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坚持模块化、标准化的整车制造,发挥中国制造优势,同时将投放新的升级换代产品,如铝合金车辆以应对政策、经济环境的更替。

探索车辆领域金融服务。近年来,在公司其他业务领域,产融结合的新型模式都取得不错的成绩。2016年,中集财务公司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作为主办企业运营本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并推出买方信贷业务,积极面向产业链的下游提供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形成"制造+金融+服务"的一站式产融结合的服务模式,集团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凸显。在车辆领域,公司也将探索一些金融服务的可能,以中集财务公司为后备力量,以产融结合的新模式来发展,公司已在2016年3月引入了平安信托、南山集团、日本住友商事作为合作伙伴。我们看好车辆领域引入金融业务后,道路运输成本降低、业务的灵活度提升,未来公司道路运输车辆业务仍会高成长。深入贯彻产融结合战略部署可期,稳固主流市场地位。

3.4 业务稳健推进,收入大幅增长

受益于国内治超政策趋严、环保政策加码,以及欧美市场经济好转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道路运输车辆业务持续稳健增长。2017年上半年公司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完成销量81,468台,同比增长39.90%,实现营收人民币97.20亿元,同比增长38.59%,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68亿元,同比增长56.96%。在保持销量和收入大幅增长的同事,公司毛利率稳定维持在18%以上。根据公司第三季度报告,前三个季度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146.55 亿元,同比增加 40.01%。我们看好公司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预计全年内保持较高增长无忧。

4 能源化工装备业务大幅好转

公司能源化工业务主要由旗下中集安瑞科(3899.HK)开展实施。中集安瑞科主要从事广泛用于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三个行业的各类型运输、储存及加工装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工程及销售,并提供有关技术保养服务。其能源、化工装备产品及服务遍布全国,并出口至东南亚、欧洲及北美洲和南美洲;液态食品装备产品的生产基地设于欧洲及中国,其产品及服务供应全球。中集安瑞科已形成以中欧互动为基础的"地方智慧、全球营运"业务格局。

自2007年加入中集集团以来,经过近十年的稳健发展和积淀,中集安瑞科现已成为业内具有领先地位的集成业务服务商与关键设备制造商:ISO液体罐箱产销量世界第一、高压运输车产销量全球第一,低温运输车及低温储罐市场占有率中国第一,LNG接收站大型储罐、LNG加气站模块化产品及CNG加气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排名前三。

中集安瑞科2017H1营业收入46.26亿元,同比增长23.78%,增速大幅转正;实现归母净利润0.75亿元,扭亏为盈。

4.1深入布局天然气产业链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能源装备产品已经实现了天然气产业链上、中、下全产业链覆盖,并开发出陆上模块化LNG加氢站营运、陆上油气合建CNG加气站、陆上LNG液化工厂、水上天然气储运及应用、分布式能源应用等多套整体解决方案。客户包括中石油、斯伦贝谢国家核电、中国燃气、港华燃气等。

4.2政策+经济性双驱动,天然气装备行业迎来长期发展机遇

政策推动天然气装备行业持续发展。环保政策不断加严,清洁能源比重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5%目标的决胜期,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产业链将持续获得发展。《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2020年规划城镇气化率达到57%(2015实际值42.8%);到2020年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产量分别达到1670、300、100亿立方,期间CAGR分别为5.8%、45.5%、17.84%。 天然气装备行业将迎来持续发展。

原油价格上涨,天然气经济性凸显。原油价格从2016年年初的31.79美元/桶大幅上涨直61.10美元/桶,不到两年时间价格实现翻倍增长。相比之下,天然气价格同期涨幅仅25%,且主要为2017年9月份以来短期内增长带来的,天然气价格长期保持低位,经济性和环保性均更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前景广阔。

天然气产销缺口持续扩大,进口量稳步增长,LNG接收、存储、运输、应用等各环节的设备需求巨大。多年来我国天然气进口量持续增长,2016年达到752.6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04%;进口量673.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30%,进口规模持续扩大,对各项设备的需求也持续提升。

4.3 重收南太平洋海工,打造海陆一体化天然气设备与服务价值链

中集安瑞科旗下安瑞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于8月15日完成了对南通太平洋(SOE)100%股权的收购,收购价格7.998亿元。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基于南通太平洋破产清算组提供的偿债能力分析,已额外计提人民币1.06亿元减值拨备。

SOE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IMOC型液货罐设计和制造,中小型液化乙烯气体(LEG)/液化石油气(LPG)/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液货系统生产设计、制造和整船交付,海洋油气模块的生产设计及制造。截至2016年末公司重资产为16.98亿元。

SOE业务主要分为液化气设备系列和海工产品两类:

液化气设备方面,①SOE是国内首家集液化气储罐自主设计、液化气船整船设计和建造能力的工程公司,是全球中小型液化气船装备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②通过与国际一流的工程公司与船级社的合作研发,SOE已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LPG/LEG/LNG储罐设计公司,并且通过与中国科研院所、钢铁企业的合作,成功开发了国产的LPG/LEG/LNG储罐用钢材,进一步强化了SOE在液化气领域的竞争优势;③由SOE编制的《船用半冷半压式液化气储罐》行业标准于2013年5月由国家工信部正式颁布

海工产品方面,①SOE为全球行业领先的三家总承包商提供海工吊车建造服务,并不断从简单钢结构的建造向总装、机电调试延伸;②FPSO / FPU上部模块、电气化模块、再气化模块等多个产品已投入使用。

安瑞科与SOE将形成业务协同效应。SOE经营的液化气运输船业务前景乐观,且与安瑞科现有业务相辅相成,产生协同效应,收购项目符合公司将天然气设备及服务价值链自陆地扩展至海洋、自下游扩展至上游的发展策略,将有助于建立海陆一体化的天然气净化、液化、储存及储运能力。

5 多点开花,多业务保障业绩稳定

5.1 海洋工程业务:行业持续低迷,低谷回升迹象初现

5.1.1 原油价格企稳回升,海工装备市场触底

油价低迷,油气勘探开发规模萎缩。从历史数据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总量与国际油价走势呈正相关。在国际原油市场长期供给过剩以及全球宏观经济疲软使得需求减少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国际油价自2014年7月开始暴跌,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2015年大幅降低,2016 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规模较 2015 年进一步萎缩近 22%。

原油价格走强,海工装备市场触底迹象显现。自2014 年国际油价大幅下滑以来,石油公司纷纷削减成本,各类海工装备需求量持续走低,全球海工行业进入了过去三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2017上半年,作为海工装备运营市场指标的海工装备利用率基本停止下跌,租金水平触底回复以及海工装备成交量复苏等迹象显示出海工装备市场已经触底,随着国际油价的稳定提升,海工市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未来向好。

5.1.2 行业疲软拖累业绩,公司多举措防范风险

集团下属中集来福士是中国领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总包建造商之一。主要业务包括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生活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自升式生活平台,自升式气体压缩平台,多功能海洋服务平台(Liftboat),浮式生产储油船、 起重船、铺管船、海工支持船(OSV)、远洋拖轮、中高端游艇,及其它船舶的设计与建造。

由于全球海工行业疲软,公司海工业务连续三年表现不太理想。中集来福士的营业收入出现大幅下滑,2017年半年营收仅为3800多万元,同比下滑70%。

聚焦战略产品,积极开拓新业务。面对油价的低迷以及严峻的市场环境,中集来福士聚焦战略性产品,积极拓展新业务。业务范围从传统油气业务扩展至深海渔业、海洋旅游、平台拆解和修改造等新领域。2016 年新生效的 6 亿美元订单中,除了包括涉及传统油气市场的如 D90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南海项目租约、"海洋石油 162"平台以外,还包括:涉及深海渔业市场的自升式海洋牧场平台、涉及拆解平台市场的 TML 拆解船、涉及海洋旅游市场的寻仙号邮轮订单和主题观光游 船、以及涉及平台修改造市场的"海洋石油 981"五年特检项目合同等。

引入外部资本,提升实力、降低风险。2016年,集团母公司积极引入外部资本。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向本集团下属子公司 CIMC Offshore 以人民币 10 亿元等值美元获得 15%股份,有助于公司提升整体实力;同月末,本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集海工、中集前海租赁及天津永旺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与深圳红树林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签署合伙协议、合作协议及增资协议,引入外部资本合作建造和运营 D90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 CR600 深水半潜式生活平台,该举可有效降低本集团海工业务的负债率和财务负担。

随着整个海工行业景气度的提升以及公司对亏损业务股权的稀释,预计未来海工业务带来的业绩风险将逐步降低。

5.2物流服务业务:业绩稳定,积极开拓新方向

公司践行"装备改变物流"发展思路,积极融合物流装备制造和物流服务,深耕跨境物流、集装箱系统服务、多式联运、装备物流四个业务领域,现已成为中国5A级物流企业,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物流装备制造及服务、集装箱全生命周期服务、国际船舶代理、产业物流、跨境电商、运输平台、项目物流、国际货运代理、外贸综合服务等。

5.2.1 行业向好,公司营收保持稳定

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我国社会物流总额持续增长,特别是自 2009 年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后,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实现高速增长。受国内物流需求增加的利好,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物流服务业务收入37.51亿元,同比增长16.55%,实现正增长。

5.2.2 乘一带一路东风,公司积极发展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契合一带一路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发展和中欧班列开行,单靠一种运输方式已难以满足货物运输多方面的要求,尤其是长距离、国际货物的门到门运输更需要多做运输方式的协同,因此多式联运成为了一种较优的选择。多式联运是以标准化装备为基础,通过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货物运输服务。根据《"十三五"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提升传统运输通道能力、优化集装箱场站布局,打造完整的国际联运和铁水联运系统,促进一体化通关,提升运输效率,加快一带一路的建设。

公司积极开拓多式联运业务,提高运输效率。在此背景下,2016年3月,集团母公司成立了中集多式联运发展有限公司,立足现有国内外服务网络,融合江、海、铁、公等核心资源,搭建以铁路为核心的水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平台体系,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国多式联运发展进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网点布局,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使不同运输方式得到有效衔接,以推动本集团产品在多式联运中的广泛运用。

5.2.3 剥离资产、与顺丰战略合作,保证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

剥离中集电商物流资产,优化报表。公司与全资子公司中集投资拟作价633,714,546元,将其所持有的深圳中集电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的78.236%股权全部出售给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中集电商2016年归母净利-150,022,316元,2017年1-6月归母净利-81,314,540元。本次出售预计将增加集团本年度合并净利润约4亿元。

加强与顺丰的战略合作,提升公司实力。中集集团与顺丰速运于2017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在多式联运、快递、"一带一路"与中欧班列、铁路、装备、技术、商业等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具体来看,合作双方将联合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活动,在中欧班列等领域开展合作;双方拟在铁路相关业务,多式联运的装备、政策研究、行业标准等方面进行合作;双方拟联合各自优势在冷运设备、分拣设备、空港城相关设备、甩挂运输等方面合作;双方加强在资本层面的互动与交流,双方可共同设立公司、投资项目、发起基金等。

5.3 重卡业务:行业复苏,利好公司业务增长

本集团通过子公司联合重工经营重型卡车业务。联合重工的产品定位于国际市场中高端、国内市场高端的重型卡车市场,主要产品包括柴油、天然气两大类,牵引车、搅拌车、自卸车、载货和专用车四大系列。

5.3.1 多因素刺激重卡行业复苏

新国标加严治超政策,带动国内重卡行业复苏。2016年在中国"新常态"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受稳增长政策累积效应释放、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以及国内新国标GB1589及严格治理车辆超限超重政策的带动,国内重卡行业有所复苏。据统计数据显示,6月国内重卡销量达9.5万辆,同比涨幅达六成。2017年上半年国内重卡累计销量已达58.1万辆,同比增长71%。

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运力需求增长明显。2016 年,大宗商品价格暴涨,钢铁、煤炭、水泥等大宗原材料运输需求量激增,重卡运力需求同比增长明显,拉动半挂牵引车增长。预计 2017 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和货运需求仍维持高位,煤炭、铁矿石、集装箱货运量增速小幅下滑,继续拉动半挂牵引车上涨。

超限超载专项行动使运力普遍下降10%-15%。2016 年 7 月发布的 GB《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对车辆的最大载荷做了相关规定,为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奠定了理论依据。整体来看单车重卡普遍运力下降 10%以上,促进重卡新增需求提升。

5.4 空港装备业务:业务实力强劲,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本集团主要通过旗下控股的德利国际、中集天达及德国齐格勒集团从事空港装备业务,并与联营公司中国消防进行优势资源整合与协同,主营业务包括登机桥业务、车库业务、消防及救援车辆业务、自动化物流系统业务、机场地面设备(GSE)业务等。

5.4.1 各项分业务实力雄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p>旅客登机桥产品综合实力全球行业第一,航空货物处理系统业绩稳居全球前三位,机场摆渡车销量全球第二,旗下成员企业德国齐格勒集团为全球领先的消防救援车辆供应商。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在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众多的专利技术,其中包括多项在欧美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如接驳全球最大客机A380的四轮登机桥专利。

5.4.2 订单充裕,业绩稳定增长

2016年,本集团登机桥业务参与投标的国内项目全部中标;2017年公司屡获国内外大订单,2016年至今公司登机桥业务订单数额超十亿人民币。因此公司该项业务的业绩近年来也是保持稳定增长,其毛利率稳定,毛利和营收连续三年保持上升的态势。

5.5 地产业务:"工转商"推进,土地潜在效益释放

5.5.1 土地储备雄厚,未来"工转商"潜力大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储备大量优质土地,这些土地多数为工业用地。除了在前海自贸区有52万平方米土地外,公司在深圳蛇口自贸区(5万平方米工转商已获批)、太子湾(57亩)、坪山(1200多亩、东莞(3000亩)、广东阳江(1300亩)、上海宝山(286亩)、青岛(550亩)、天津、扬州、镇江等多地,均有大量土地储备。近年,随着自贸区的兴建、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公司众多工业用地被划归在内,"工转商"的潜在机遇将使土地大规模增值。

5.5.2 "工转商"稳步推进,日前取得重大进展

补偿款厚增公司利润。目前公司土地"工转商"进展较快的主要有:深圳前海、上海宝山、深圳蛇口蛇太子港、坪山新区等土地。根据公司 2017 年 8 月 4 日公告,因太子湾项目用地建设开发需要,公司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搬迁补偿协议。公司将因支付搬迁费用、停产停业相关损失获得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约 4.95 亿元补偿,而南方中集向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支付土地租金 3052 万元。由于南方中集已于 2007 年起陆续进行了搬迁,为弥补拆迁造成的产能不足,已在深圳坪山投入了新的集装箱生产线。此外,因搬迁产生的约 1.51 亿元主要成本/费用已在以往年度垫付了,所以本次搬迁补偿有望直接增厚今年年度利润。

前海地块整备达成框架协议,"工转商"进程迈出重要一步。2017年10月9日,中集集团子公司南方中集与深圳规土委、深前海管理局经协商后,就位于深圳前海的三块土地问题签署了《土地整备框架协议书》。原规划条件下的增值由南方中集享有,新规划条件下的土地增值由前海管理局、南方中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在扣除政策性刚性支出外,按照前海管理局60%,南方中集40%比例共享。此举标志着公司前海的"工转商"迈出重要一步,推动公司潜在的土地资产价值收益释放。

5.5.3 引入碧桂园,协同开发潜力巨大

碧桂园增资9.26亿元,持有中集产城25%股权。2017年7月18日,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集申发建设实业有限公司(简称"中集申发")持有中集产城82%股权拟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增资完成后,中集申发、碧桂园地产、东方天宇分别持有中集产城61.5%、25%、7.5%的股权。

碧桂园与公司地产业务契合,协同潜力巨大。中集产城是一个产业园区、商业及住宅综合开发集团,业务涉及产业园区开发和运营、传统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物业服务等诸多领域,覆盖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近10个城市。而碧桂园今作为我国房企龙头之一,无论是地产开发能力还是品牌口碑经验各方面都能帮助公司更好的发展地产业务。

5.6 金融业务:配套其他业务,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

公司金融业务主要经营主体包括中集融资租赁公司和中集财务公司。业务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与本集团全球领先制造业战略定位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提高集团内部资金运用效率和效益助力本集团战略延伸、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整体竞争力提升。集团通过中集融资租赁公司在海洋工程、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等领域为客户提供融资租赁、经营租赁;通过中集财务公司正着力构建供应链融资业务、票据业务、外汇业务和中间业务四大业务中心,大力拓展供应链金融、买方信贷和保理业务以及同业金融业务,助推集团产业发展和管理升级,增加集团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5.7 引入战略投资者:多项业务引入战投,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各项业务引入战略投资者,强强联合共同发展。中集集团旗下公司中集产城以增资扩股的方式以9.26亿元引入战投碧桂园,完成后碧桂园将持有中集产城25%的股权。公司2016年3月车辆业务引入战投:中国平安、南山大成、日本住友商社;2016年12月,海工业务引入中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2017年7月,地产业务引入碧桂园。

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公司可以与其协力发展,保持业务的竞争优势;同时公司多项业务引入战投是公司的发展战略,未来预计公司其他业务引入战投,各条业务线共同发展。

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全球经济复苏低预期,海洋工程业务复苏低预期,汇率风险,地产项目进度低预期。

本报告摘自2017年11月27日已发布的《中集集团:航运周期反转+车辆需求回暖,未来可期》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根据这个目标,上海银行业逐步建立起航运金融组织,并在港口融资、船舶与飞机抵押贷款、航运资金结算、贸易融资等各领域进行了尝试和创新。

  截至2011年末,航运授信总额为1961.39亿元,客户总数为1141家,同比增长46.85%,贷款总额达到640.32亿元。航运行业划分为水上运输工具、港口及航道设备、航运物流及仓储、船舶制造,其中航运物流及仓储的授信额最大,达到713.21亿元,占36.36%。

  多家银行相继成立专门部门支持航运金融。交通银行将中船、中海、上港等大型航运企业列为直管客户并重点维护,利用国际化、综合化优势,牵头协调境内分行与海外行以及与交银租赁、交银国信、交银国际等子公司之间的合作,利用总部在上海的优势,成立航运金融部并制定直管客户名单,对接航运总部企业,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交行上海市分行参与“上海综合保税区融资租赁综合服务平台-融资助贷子平台”建设,为保税区内注册的SPV公司、航运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吸引航运企业到综保区注册,与其他三家参与银行组成银团,主动提供融资、租赁等服务;与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浦东新区航运服务办公室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航运金融建设,研究创新船舶融资方式,拓宽航运金融服务的对象,适时调整对中小航运企业的融资优惠措施,拓宽港口和航运企业融资渠道。浦发银行(600000,股吧)也成立了航运金融部。建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远东国际租赁、广发期货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金融研究所”,并成立了与之配套的航运业务团队等任务型团队。

  交通银行推出“码头泊位租赁”业务,以港口公司已投入运营的码头泊位、水工结构为租赁物,采取售后回租模式,将上述资产售卖给融资租赁公司,再从融资租赁公司租回继续使用。通过此模式,港口公司在不影响码头运营的前提下盘活固定资产,获取资金以满足项目后续建设和流动资金所需。该业务在租赁物的选择上,突破以往港口机械设备的局限,以占比大的码头资产为标的物,拓宽了港口公司融资渠道。

  上海银行推出本外币一体化定价机制,部分业务可接受亏损的报价,加大了本外币融资支持力度,依托专门的利润划转与协调机制,积极促进了港口融资的本外币联动发展。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密切关注港口类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包括绿色港口、港口第三方监管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以增强港口的核心竞争能力。

  船舶与飞机融资的创新

  交通银行在船舶经营性租赁、船舶预付款跨境融资、飞机境外SPV租赁等方面开展了创新。“飞机境外SPV租赁”帮助客户解决了低成本融资的问题,提高航空企业市场竞争力。“船舶经营性租赁”租金不覆盖全部船舶价值,属于完全的表外融资,为客户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融资安排。

  浦发银行的“船舶融资”业务,是由运营中的船舶作为抵押物,将船舶运营收入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长期贷款,推进国内航运企业扩大运能,并对船舶融资资产进行长期过程化管理。

  工行上海市分行为注册在保税区内的SPV提供船舶融资,在融资渠道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解决了注册在保税区内SPV的船舶融资需求,扫清了企业融资障碍,吸引更多的企业注册到保税区内。如为海汇(天津)租赁有限公司安排了3250万美元的应收租赁款保理。

  正信银行在飞机抵押贷款方面进行了创新尝试。由于企业飞机过户与用款需求之间存在时间差,该行从控制风险和满足客户用款需求角度出发,设计了第三方资金监管方案、股权质押方案和担保方案,并为客户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协助客户合理规划飞机的过户流程和抵押流程,控制贷款风险。

  交银租赁发挥上海综合保税区SPV(项目公司)的平台优势,大力推进公司飞机、船舶租赁业务的发展,机船融资租赁业务和经营租赁业务均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先后成功实施了浙江物产国贸化学品船融资租赁、南方航空(600029,股吧)空客A320飞机经营租赁、上海锦江航运集装箱船经营租赁等SPV租赁项目。截至2011年底,在上海综保区的SPV公司已达4家,资产余额6.53亿元,全面覆盖了机船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业务,充实丰富了上海地区机船租赁业务的品种。当年年末,交银租赁又与中国商飞签订了30架C919大型客机启动用户协议,为未来直接向航空公司经营租赁飞机奠定基础。

  招银租赁推出的“方便旗船舶租赁”,以境内保税区SPV为主体,开展方便旗船舶租赁业务。方便旗船舶租赁业务涉及的交易结构、法律结构以及资金筹集都比中国旗船舶租赁业务复杂很多。2011年3月和8月,招银租赁分别完成国内首笔通过保税区SPV操作的方便旗船舶融资租赁项目和经营性租赁项目的合同签署,当年投放5.3亿元,业务以境内保税区SPV为载体,满足了境外承租人对船旗的要求,其承租人为境外企业,租金以美元结算,光船登记在境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段目标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