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聊天软件,有灰色产业?

  12月10日,市民刘女士表示,有人盗用了自己的照片在一款从未使用过的App上。经过调查,一条从收集买卖照片到用于各种营销的灰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调查发现,网上存在一条收集买卖照片的灰色产业链。在某电商平台,有人收购、出售各种生活照、套图,一位店主称图片有的是买的,有的则采集自微博,而想要“窥探”35位陌生女士的海量生活照,只需要19元。

  这些照片多数被用做广告营销,营造出生意兴隆的假象来吸引客户,也有来自医疗美容APP愿意购买他人图片来营销,有的则被用在更恶劣的色情类服务上。

19元买35位女士生活照

  12月6日,刘女士的朋友张伟(化名)在使用一款名为探探的软件时滑到了刘女士的照片。“张伟告诉我这件事儿的时候我特别吃惊,因为我压根没有使用过探探。”刘女士说。

  探探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工具。使用者可以在探探上通过左右滑动认识附近的人,左滑再见,右滑喜欢。

  根据刘女士的手机截图,这名冒用刘茜照片的探探用户资料显示昵称为“小小”,年龄为23。为了弄清楚对方是谁,张伟和这位“小小”聊天。聊了没多久,“小小”便主动发送过来一个微信号,表示可以提供有偿性服务,价位为“一次八百,包夜一千二”。

  专家表示,照片买卖早已成为了一条成熟的灰色产业链,刘女士见到的只是下游。“冒用的这个人手里可能有成百上千张类似的照片,他们(灰产从业者)有一个行话叫‘套图’。套图价格视质量好坏不定,但往往很便宜,几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套。”据上述专家介绍,刘女士照片被冒用很可能是因为朋友圈陌生人过多,或者照片曾被朋友发布到了其他社交平台上。

  在国内某电商平台输入“生活女照 套图”几个字,便会出来一系列的产品列表,其中一家名为“毒蛇素材”的店铺展示的两个宝贝,均为个人生活照。该店店主表示,在他手里总共有260套资源。

  支付19元后,就可以获得店主提供的网盘链接,打开之后,有一个9.01个G的压缩文件,里面包含35位女士的生活照和视频。这35位女士分别被编号,其中一位女士的生活照多达3000张。

  该店主称,这桩生意是“一本万利”。“这些图片有的是买的,有的则来源于微博。只要花4块钱买一个‘微博相册批量采集器’,这种照片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至于他的顾客买这些资料的用途,上述店主称“多是用于营销”。

  有律师认为,平台的监管缺位让照片买卖灰产“找到”利润空间。维权难却是现实。“要想保护好个人信息,还得从源头治起。”对于严重侵犯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建议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

中消协: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近几年,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并呈现愈加复杂的趋势。2018年7月中国消费者协组织开展 “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14.8%。个人信息泄露后遭遇的常见问题: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接到诈骗电话、收到垃圾邮件。其中,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

  根据调查结果,如果手机App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最担心的问题是被利用从事诈骗窃取活动,占70.5%。其次是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约占52.4%,被推销广告骚扰占比约为37.7%,名誉受损约占6.6%。

信息安全事件频发 信息安全市场规模潜力大

  近几年,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并呈现愈加复杂的趋势。2016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共收录通用软硬件漏洞10822个,较2015年增长33.9%。其中,高危漏洞4146个(占38.3%)、中危漏洞5993个(占55.4%)、低危漏洞683个(占6.3%)。

  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信息安全日益关注,推动信息安全市场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厂商数量不断增加,信息安全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6 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增速较快,市场规模达到了341亿元,2020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望突破700亿。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原标题:19元可买女性生活照 中国信息泄露到底有多严重?(图)

(只供揭秘,请勿操作)近几年,同城交友APP等陪聊交友型APP在各大应用商店层出不穷。某些“同城交友APP”借着交友聊天的幌子来吸引用户,里面的“同城美女”也都是假的。

(只供揭秘,请勿操作)

近几年,同城交友APP等陪聊交友型APP在各大应用商店层出不穷,深受广大狼友欢迎。

而围绕交友聊天这些APP,又出现了一批型“交友APP”,这类软件利用“同城美女”,我为什么在这四个字打上双引号?这类“同城交友APP”实则就是,借着交友聊天的幌子来吸引用户,里面的“同城美女”也都是假的。

我们来看看这类“同城交友APP”骗局内幕!

男性用户通过某某链接或者应用商店下载到这类APP,安装注册好后,进去APP,可以看到附近的美女(都带有头像),这个时候狼友们自然而然就像点进去看看动态资料,一点进去跳出提示“开通VIP,可以查看相册”,一些不知情的狼友很爽快的充值了,充值后是可以看相册了,但是一发消息就后悔了!

注册好后,立马会有一批美女跟你打招呼,而且还是极具诱惑性的话题,此时看到有美女打招呼,那自然是不能放过,回复消息跳出提示“充值XX,就能获得聊天权限”,一些X虫上脑的狼友也是同样,爽快的充值了。结果,充值完后消息是能回复了,但是却石沉大海再也得不到任何回复。

说完这类“交友APP”的圈钱套路,我们再来扒一扒这些骗子APP

  1. 页面风格和功能90%雷同;
  2. 收费模式100%雷同;
  3. 注册成功后,在一分钟内就会有大量美女主动搭讪。
  4. 用户购买服务后都不再回复用户信息;
  5. 不同交友APP中美女图片大量重复。

与美女聊天都是要先回答问题或只能发送一条信息,然后就强制跳转到购买VIP或者包月服务的支付页面,再或者是付费看资料。

搭讪用词格式化严重,基本都是:

  • “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孩” 、
  • “可以认识一下你吗”、
  • “在吗?想看看我的身材吗”、
  • “想看我的裸照吗” 、
  • “你愿意一夜情吗”等等。

这些“女生”生活照其实算不上漂亮,看起来像真实写照,这也让被搭讪的用户很容易产生受欢迎的真实感。

还有很多这类“交友APP”查看开发商,发现同一开发商有几款甚至十几款同类APP,这也证明这类APP都是流水线生产,还个界面颜色风格又是一款新的“交友”APP。

同城交友APP孵化的灰色产业

相信这个灰色套路,喜欢找“资源”的老铁肯定见过。收集一些可以自动更新的百度云的入口群组,之后就是直接进群发诱导广告,广告链接打开是一些极具诱导的图片,狼友通过这些图片诱导,从而下载里边的APP。

这个赚钱套路就是类似于分享电影网站链接一样的套路,通过分享,用户通过链接进入端口,就能获取佣金。这种赚钱项目毕竟违法的,要想赚钱还是踏踏实实,脚踏实地找项目、找资源、找客户。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时间: 14:49:50

当前,我国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随着老年人口占比提升,老年人正由原来的家庭依附群体、社会边缘群体转变为重要的社会利益群体。随着老年网民人数的不断上升,众多互联网APP软件也开始紧盯老年群体,如“赚钱APP”“养老APP”等,为老年群体设下一个个数字陷阱。近期出现的老年人“交友APP”,通过一些高流量平台进行引流,以实名认证、真人陪聊、视频相亲、老年关怀模式等博取眼球,打起精准营销算盘,紧盯有情感需求的空巢中老年人,利用其涉网不深、冲动消费的特征诱导付费充值。社交软件虽然拥有较强的自主互动功能,但也存在信息不实等问题,老年人对互联网信息真伪辨别能力整体较弱,更容易成为其背后灰色产业的受害人。这类付费交友APP引发的乱象,亟须引起重视。

网络监管盲区广,缺乏相关法律。虽然《网络安全法》对于用户隐私及网络安全治理有明确规定,但许多社交软件打着正规交友的旗号,其背后运转的灰色产业却让监管部门缺乏抓手。有消费者反映,在杭州每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中老年生活”APP注册账号,仅需手机号就可以申请账号,并不需要多重实名认证。注册成功后,系统会推送许多“美女”帅哥”的个人信息及照片。但用户若想主动和异性聊天,就需要付费充值会员,会员费每月128元。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明确此种营销模式是否合规,这类软件凭借灰色地带带来的红利,诱导老年人付费充值,给监管部门调查取证增加了很大难度。

用户情感需求大,滋长暧昧经济。付费交友软件能活跃于老年这个特定年龄段人群,其背后体现的是空巢老人不被重视的情感需求。他们拥有大把时间,却缺少子女陪伴、社交圈狭小、精神空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年人丧偶比例占老年人口数的27%,其中80%的丧偶老人有再婚需求。需求催生市场,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从2014年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约4万亿元增加到约106万亿元。《付费交友APP盯上老年人,“适老化防护”要匹配市场新动态》一文指出,中老年社交软件背后的运营团队投入重金培养女聊天员,在“选角”招募、人设包装、话术培训等环节,完全投老年人之所好,吃透用户的心理诉求、审美偏好、经济状况等。这类“交友APP”正是瞄准了老年网民的群体特征,设下重重数字陷阱,将老年人当作新一轮的流量和资本收割对象。老年人一旦进坑,自然会越陷越深,进而冲动消费。

预警机制不完善,缺少技术支撑。不少交友软件首页都有提醒用户理性消费、谨防诈骗的信息。但充值会员、打赏送礼都是出于用户个人意愿的支出,丰俭由人,其提示作用收效甚微。许多不法分子借此对渴望“黄昏恋”的老年人群实施网络诈骗,稍有不慎,用户就会落入伤钱又伤心的地步。腾讯110平台发布的《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显示,2019年上半年,腾讯110平台共受理中老年人受骗举报量超过2万次。97%受骗的中老年人曾遭资金损失,涉案金额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其中利用交友软件进行诈骗的举报量占比超20%。

为保护老年群体合法权益,切实增强老年人防范意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管局提出以下建议: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引导。相关部门应加快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建设,为网络软件应用程序的市场准入和运行监管提供制度依据。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执法部门才能延伸监管触角,协同配合、精准发力,有据可依。着力整治规范以老年人赚钱、投资、养老、交友为名的涉诈问题风险隐患,切实铲除养老诈骗滋生土壤。同时,也应强化反诈宣传,将倡导理性消费、反诈骗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做细做实。通过家庭、村社街道、社会单位、新闻媒体等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科普互联网付费交友软件和其背后的新型诈骗手段,揭露诈骗套路,提高老年网民的数字素养能力,帮助老年人建立必要的网络识骗防骗意识,才能引导该群体形成针对数字骗局的“群体免疫力”。

加强社区服务,促进互动氛围。目前,我国老年网民的总体数字素养水平不高,大多数老年人基本处于日常社交软件的信息层面,信息辨别、沟通表达与网络维权等数字能力普遍缺乏。这也是该群体容易被各类APP套路,以及被骗后难以成功维权的主要原因。空巢老人往往更容易成为付费交友软件“围猎”的受害者。针对这类人群,村社基层组织应定期走访,了解中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心理需求,加强其与子女沟通,对老年人“点对点”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定期开展集体活动,增强邻里间互动,拓展老年人社交圈,促进良好交流氛围。

完善预警机制,强化技术支撑。网信部门要对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设置套路,诱导老年人消费、投资、交友等涉诈骗隐患,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网站平台及账号。运营方应对软件风险预警模块加以支撑,在用户付费时进行弹窗提醒,对高频、高额的经济往来启动快速响应机制。此外,若用户不慎落入消费陷阱,运营方应及时追踪,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王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出的聊天软件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