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写作思路清晰吗?

整体和谐是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理想。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从文中可以看出,苏州园林讲究的是“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讲求的是整体的完美与和谐。可是现在,在建筑园林设计方面,一些设计者“胸中无丘壑”,留下了许多“欠美伤美”的败笔。举个例子:这几年,我的家乡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整洁的县城依山傍水,新城的设计更注重现代化、园林化。一次我回到老家登上新建的县委大厦,举目西望,眼下的新城鳞次栉比,不远处黛色的青龙山逶迤秀丽;落日当头,晚霞满天,整个县城氤氲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就在我陶醉其中时,猛然发现西南方有一座高楼突兀而起,直插青冥,像一把利剑把这和谐而完整的画卷捅了个窟窿。和谐之美荡然无存了(可能是我的一家之言)。可见在建筑园林设计方面,宏观调控,整体把握,追求和谐至关重要。
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亦称“图画美”。有别于“图案美”。其特点就是不对称、不整齐。“苏州园林是艺术不是技术”追求的是“独创性”,是“活”不是“死”。首先,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要求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假山设计使游人“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桥梁安排“绝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无刀斧修理之痕。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调。
花墙廊子隔而不隔、界而不界。体现出了虚实相生的含蓄之美。“庭院深深深几许,正在曲径通幽处”。观赏者的视线不至于一望到底,园中的景物也不至于一览无余。游览者领略到了移步换景的乐趣,可以获得深长的审美享受。
除此之外,苏州园林还体现出细节方面的“色彩搭配之美”“角落构图之美”等多种美趣,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苏州园林》体现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同学们在品读中可学习很多的写作方法。
叶老曾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评改两篇报道》第33页)
叶老的《苏州园林》写作思路清晰,第1自然段先总写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的印象。第2—9自然段先总说后分说,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特征。第10段告诉人们苏州园林的特点不仅仅是文中所说的这些话,来收束全文,使人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在结构上,首括段、首括句的运用,使文章结构显得条理清楚,顺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准确生动,耐人寻味。
以读带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捷径。
现在学生的作文不景气,有很多学生的文章构思不够严谨,层次不够清晰,结构缺少章法,语言索然无味。认真阅读并仔细揣摩叶老的《苏州园林》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因为本文所介绍的不是苏州园林某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它不像一般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的路线来进行叙述,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全局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地进行叙述。进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本文采用了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形式。文章一开头先突出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中的艺术地位和价值,第二段就通过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接着,3—9段是分别说明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3—6段扣住第二段中的四个“讲究”对局部进行说明, 且四个讲究与下文的四个段落一一对应,而7—9段则是从细部紧扣图画美的特征来描述的。所以全文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结构,分说部分采用了由主到次、由局部到细部的说明顺序。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层次清晰,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园林的逻辑思路是怎样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