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刀为什么不适合+步战?

《怪物猎人崛起》太刀的招式有哪些?

怪猎崛起太刀招式效果介绍:

太刀锋利度超群的武器。使用攻击猎物而积蓄的练气槽,可以施展高威力的气刃斩。还具有一种特殊的技巧,能看破敌方的攻击并进行反击。

前进的同时使出直斩。因其纵向的攻击范围较广,瞄准高处攻击时也能排上用场。是非常实用的招式。

在拿到状态下使出的拔刀二连斩。

发动技能时具有不会被击飞的效果,威力比踏步斩更高,但此技能可以衍生的连段比较少,使用时需要好好的斟酌。

使用翔虫来进行高速踢跃的招式。若踢击没有命中,就只会放出一刀,但若能命中,即可衍生出两种招式。下坠突刺可是练气槽自动上升,气刃兜割则可以通过消耗一个阶段的练气槽颜色来施放强力斩击。

疾风般的招式,可使用翔虫在地面上迅速缩短距离并发动斩击。会对看中的地方造成带有时间差的追击,绽开无数伤口。命中事练气槽的颜色会上升一个阶段。

气刃斩第三段后的衍生变化。气刃斩Ⅲ——气刃大回旋斩此招式为气刃斩连段的基础,容易波及并集中周围的目标。

气刃斩第三段后的衍生变化。一字斩——气刃无双斩,此为分派所流传的气刃斩连段之一。需要经过修行才能准确的命中,但其威力相当的惊人。

《怪物猎人崛起》太刀招式的使用技巧:

ZR+B:特殊纳刀,也叫居合纳刀。

特殊纳刀后+X:居合拔刀斩,即所谓的小居合。向摇杆方向小踏步拔刀斩击两下,分别为【0.9和1】命中一下即可使气刃槽缓慢恢复,变成浅蓝色,冰原的有约0.1秒的无敌帧,居合拔刀斩可以直接ZR派生气刃斩2,方便开刃。

特殊纳刀+ZR:居合拔刀气刃斩,即所谓的大居合。有0.2秒左右无敌帧,在无敌帧中受到伤害可以触发第二段伤害,类似勇气太刀的GP。第一段伤害近不高【无刃:0.7,白刃0.8,黄刃1.2,红刃1.6】,第二段共三次的伤害,并且提高一段气刃值,三次共【无刃:3.75,白刃:4.2,黄刃:5,红刃:6】。大居合后有一段大硬直,可以用Y纳刀取消,也可以使用翔虫或者铁虫丝技。

太刀的话,跑动中拔刀是关键,这个练好了以后就好打了。
跑动中按三角是拔刀重劈,跑动中三角+圆圈是原地挥舞+左侧劈砍
一般理想的输出顺序是:跑动中三角拔刀重劈→圆圈突刺→三角上挑→R键左劈→三角突刺→R键右劈→三角突刺→R键乱舞→R键转圈劈斩。最后一刀劈中后你会发现气条变白色了。一共可以升级3次,貌似攻击力有所提高吧。
然而整个连击过程时间太长,怪物不会傻站在那里给你砍的,升级最安全的时候个人感觉是在怪物被劈倒的时候。这个时候近身拔刀后按三次R键可以乱舞,然后再一次R键就升级了,当然方向要准。
我也是刚刚无意中发现乱舞后接R键可以升级气槽的,相当兴奋,第一次是白色,第二次是黄色,第三次是红色,拔刀后刀身泛红光,相当兴奋。呵呵
如果是持刀的话就从第二步开始输出。万一感觉有危险就用方向+X躲避,或者△+圆圈退步斩。
刚开始打怪如果不是很有信心的话,就有△+圆圈蹭刀涨怒气,或者以上输出顺序到第一个R键时不要按R键,选择退步斩。
走位的话就是尽量不要站在怪正前方,第一刀最好最远距离劈中,充分利用太刀长度的优势了。
如果一时半会儿打不到怪,收刀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要注意安全,做好等怪有所动作以后再收吧。
前期装备我建议尽量插“研磨石”的石头,5个石头可以很快地磨刀。因为感觉怪物猎人P3前期太刀很容易锋利度减少,然后就是弹刀,然后就没法连续输出了,相当郁闷。
当然最关键的是要时刻关注怪的动作,预判它下一步攻击会是怎么样的,这个多打几次熟悉了就好了。
暂时就想那么多吧。我也是个新手,现在只会用太刀而已。祝你游戏愉快

求PSP怪物猎人P3太刀玩法!!

太刀不同于其他武器,有一个气刃计量表系统(俗称练气槽,气刃槽)。提高气刃计量表等级可以提升太刀的面板攻击力,俗称开刃。

太刀的攻击分为普通攻击(增加气刃计量表)和气刃攻击(消耗气刃计量表),另外还有特殊攻击,这几种方式决定了太刀的输出循环:普通攻击攒气刃计量表->气刃攻击开刃->开刃到红刃->消耗气刃等级->开刃到红刃,如此循环。

气刃计量表颜色按等级分为无色刃等级、白色刃等级、黄色刃等级、红色刃等级(俗称红刃)4个等级,白刃提升5%攻击力,黄刃提升10%攻击力,红刃提升20%攻击力。太刀就是围绕着气刃计量表的等级升升降降来打输出循环的。

气刃值直接开刃的连招:

1、起手:△>○>△+○>r2>r2>r2,优点是三角起手伤害稍高,集气快速,中途可以用△+○调整方向比较灵活。缺点是△有时容易弹刀,一下就断了节奏。

2、R2起手:R2>△>△>△+○>r2>r2>r2,优点是几乎不会弹刀,中间的每个小招都很快速,可以接看破斩等,缺点是多砍一刀,有时会错过时机。

参考资料:怪物猎人-百度百科

怪物猎人世界太刀怎么使用 太刀使用心得

普通圆圈 三角 三角圆圈攒能量
R2 气刃斩,最后一下大回旋开刃,三层 白 黄 红
红刃 R2+三角 登龙剑打中气刃跳劈,就是终结了,之后掉一层刃
基本上就是不停的开到最高红刃用气刃跳劈打爆发。
关键如何快速的开刃:普通快速开刃,三角 圆圈 三角+圆圈 R2 R2 R2 最快的,这个连招很长,最关键最后一下大回旋打中才有用
还有R2+圆圈 见切斩(需要防御攻击同时反击打中,这招必须要任意攻击以后才能用)可以直接打出气刃大回旋开刃(进阶核心)。高手怪什么技能都剪切快速开刃把怪按在地上摩擦的,需要非常大量练习和猫车,新手其实不推荐用太刀的最关键原因就是这个。
还有一个斜坡开刃,能量有一半的时候滑行R2会有接大回旋

新手在玩《怪物猎人崛起》时,该如何快速上手?

        怪猎新系列《怪物猎人:崛起》正式发布,一批新的“猎人”涌入了天堂般的炎火村,有的是久经沙场的“蓝星”,有的则是崭露头角的新猎人入行。为了方便新手玩家狩猎,卡普空近日正式推出官方在线手册《怪物猎人:崛起》,玩家可以通过该手册了解一些游戏的基本信息。

  如果一个工人想做好工作,他必须先磨好他的工具!但是《怪物猎人:崛起》的新手武器攻击力只有50,太低了,所以大家进入游戏后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做一个矿石/骷髅武器。其中医生强烈推荐你做一把矿石材料衍生的斧头,不仅攻击力比新手武器高,还具有麻痹属性。另外,斧削还是挺好用的,适合初学者。

  村庄任务完成一定进度后,会开启更多的据点功能和分支任务,而分支任务则会解锁新的饺子和新的伙伴道具,反正可以增加你的实力。击败仇恨虎龙也能得到一把好的太刀!

  在换武器的同时,还要做铠甲。装甲的意义是让我们玩奇怪的东西时容错率更高。到了游戏中期,不用刻意选择战甲,只要专注于防守高的变化就可以了。另外,因为早期的铠甲是用来过渡的,不要浪费铠玉来强化。

  《怪物猎人:崛起》保留了农场的设计,达到一定进度(2星)就可以开始村庄任务了。第一次从据点旁边的吊桥进入“随从广场”。还有训练场、跟随远征等功能,其中“贸易船”中的“选择道具”其实就是农场。在这里,我们可以派跟随者去“耕田”获取相关道具。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我们没有任何额外的服务员,所以我们可以在随从广场雇用他们。

  前期有能力击败二星怪绿熊的猎人可以直接穿绿熊服(脚除外)。10的初始防御加上手腕和腰部的两级防御可以大大提高猎人的生存能力。头部技能不屈,可以增加猎人和猫开车后的攻击力和防御力。它被认为是一种更令人沮丧、更勇敢的技能。可以选择钉袖或者卡玛库龙袖的脚。

  那么祝大家游戏愉快!

日本刀源于中国”,在很长时间里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光中国人深信不疑,很多日本人也是这么想。中国外传的三件兵器,越南剑上榜,日本刀的技术竟来源于中国明朝以前,不管是经济还是武器装备,较国外还是比较发达的尤其是冷兵器,比周围一些国家先进很多,中国外传的三件兵器,有一种虽母本在中国,但已失传近千年。第一,越南剑明朝时期传到越南的,与明剑的款式相同,长有九十六点五厘米,刀刃长有六十九点五厘米,宽约二点六厘米。在那个时候,越南还被称为安南,在明朝以前,安南曾在中国之外游离,因此,朱棣就派兵攻打安南,让他们进入明朝的版图,明剑也是从那个时候传进了越南。第二,朝鲜枪古朝鲜的很多兵器源于中国,很多是在明朝部队进朝鲜抗击倭寇的时候留下的。在那个时候,骆尚志去朝鲜抗击倭寇,但是受了伤,在养伤的时候,他帮助朝鲜训练新兵,还向他们传授武艺,自此,朝鲜有了自己的十八般武器。其中,朝鲜的长枪就是来源于中国,造型相似于明朝的步槊,这种枪很长,约有四米,有着很强的杀伤力。第三,日本刀日本刀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武士刀,这种刀的制作技术都是在唐朝时期传过去的,其锻造的流程是从唐刀那里学来的。在唐朝中期,日本的使者从唐朝带回去了几把唐刀,天皇对此十分喜爱,还夸赞唐朝的刀做的精良,于是派人到唐朝去学习,那些工匠学习之后被命令要仿造唐刀,打造出直身刀,这些刀就是如今日本刀的原型。在这之后,日本造刀的技术就进步了很多,每一个时期都出现了很多宝刀,直到现在,日本刀依然保持以前的技术,而唐刀以及其锻造技术已经随着母本消失于宋代了,到现在已经消失了百余年。“日本刀源于中国”,不光中国人深信不疑,很多日本人也是这么想这种想法很大部分源于一种直觉,因为日本从中国传入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刀剑大约也不会例外。中国起源说日本学者清水橘村氏认为,日本最早的诗集《万叶集》,编于8世纪,其中的刀剑题材所咏的大多是高丽剑,而不是日本刀。现存的国宝古刀——圣德太子的丙子椒林剑和七星剑,也是来自中国清水橘村所著《刀剑全书》中指出:“我国古代衣食住乃至工艺美术,百工之技术皆由中国传来,刀剑既非本邦特有之器物,则其初之锻刀皆为舶来品,乃任何人不能争论者。”中国起源的主要证据有:1 、现存古坟时期的金铜装环头大刀,很显然源于中国的环首刀。金铜装环头大刀金装环头大刀只是最有名的一把,日本环首刀的遗物还有很多,可以想像在相对应的时代,来源于汉朝的环首刀曾经在日本非常普遍。2 、日本正仓院的金银钿装唐大刀,一般认为是中国的东西,但它的外形和后世的日本刀区别很大。金银钿装唐大刀就锋两刃造,而镐造才是日本刀的主流。有人认为名刀“小乌丸”是二者之间的过渡,因为小乌丸也是锋两刃造,并且刀身已经由直变弯。金银钿装唐大刀3 、正仓院还有金银装横刀、金铜装横刀各一。而横刀恰恰是《唐六典》所记载的刀制之一(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日本的横刀是不是唐朝的横刀,就两国当时密切的交流来说,可能性是很大的。横刀是士兵所佩带的刀,尺寸较短。金铜装横刀金银装横刀,此刀原来并没有名称,是明治时期根据它的尺寸,命名为横刀。可见在日本学界,横刀指刀身较短的刀是没有争议的。这也和中国的“士兵所佩”的记载相符合。因为刀不是士兵的主战武器,所以士兵所佩的刀一般都比较短,而军官的刀作为个人自卫武器都比较长,世界各国都是如此。4 、丙子椒林剑和七星剑也可以认为来自中国,都是切刃造,切刃造和镐造相似,只是镐线相对较低,镐造为切刃造进化而来的观点看起来比较可信。丙子椒林剑但这些证据也存在不甚充足之处:1 、金铜装环头大刀、横刀基本上看不出什么和后世日本刀主流形制的传承关系。横刀虽然与后世的“胁差”尺寸相近,但外形不同,也没有什么传承关系,胁差是较晚出现的概念,实际是缩短的打刀(镐造)或加长的短刀(平造)。2 、无论是金银钿装唐大刀,还是丙子椒林剑、七星剑,虽然源于中国是比较公认的观点,但在中国并没有找到和它们相似的同时代的实物。但在2019年,扬州博物馆的一件藏品引起了关注,这是一把在运河中挖出的铁刀,可以推测是某个时期坐船从运河中经过的官兵掉落在河中的。博物馆鉴定为宋剑,但中国古兵器收藏者易水寒、龚剑认为应该是唐刀。它的外形和日本现存唐大刀的锋两刃造很相似,刀茎也是同一类型。但从刀尖上看,还不是完全相同。扬州博物馆展示的刀条和日本正仓院唐大刀的刀尖相似,但也不完全一致。3 、作为过渡型号证据的小乌丸,本身也受到很多质疑,有人认为它只不过是室町时期无名刀匠所作。即使小乌丸本身没有问题,但它也很难看作唐刀到日本刀的过渡,如果是过渡的话,它的造型应该介于锋两刃造与镐造之间,但实际上它是比唐大刀更夸张得多的锋两刃造,中部还多了一个樋。仅仅凭由直变弯这一点,并不能令人信服。小乌丸日本另有一种礼仪性的“饰剑”,又称为“饰太刀”,刀装基本上传承自金银钿装唐大刀的样式。是公家高官出席朝庭仪式所佩带的,佩带时必须得到天皇的许可,等级非常高。2019年10月日本新任天皇登基,所佩的应该也是饰剑,可惜看不太清楚。日本国宝,梨地螺钿金装饰剑,从刀装上看,明显是从唐大刀继承而来中国刀剑对日本刀的影响,主要也就是体现在饰剑这种等级高,但非主流的刀剑上。虾夷起源说 ---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刀是从虾夷人的蕨手刀发展来的虾夷人,又称阿伊努人,现在是日本的少数民族,也是这块地方的原住民。而现在日本的主体民族 --- 大和族是公元前三世纪从朝鲜半岛迁移过来的弥生人,因此那个时代又称为“弥生时代”以前人们认为他们就是秦始皇派出去求仙药的徐福带领的那一群人,因为带去了很多能工巧匠,所以日本人的手工产品都非常精致。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惜现代基因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说法。《日本书纪》中对虾夷的记载是这样子的:“朕闻:其东夷也,识性强暴,凌犯为宗。村之无长,邑之勿首。各贪封界,并相盗略。亦山有邪神,郊有奸鬼。……其东夷之中,虾夷是尤强焉。男女相居,父子无别。冬则宿穴,夏则住樔。衣毛饮血,昆弟相疑。……故往古以来,未染王化。……即巧言而调暴神,振武以攘奸鬼。” “东夷之中,有日高见国。其国人,男女并椎结文身,为人勇悍。是总曰虾夷。亦土地沃壤而旷之,击可取之。”可以说,大和族拥有较为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而虾夷人一直相对野蛮落后。日本的历史,一定程度上就是大和族对虾夷人的征服史。幕府的所谓“征夷大将军”的夷,指的就是虾夷人。虾夷人虽然比较落后,但他们早期做刀的技术有一定的独到之处,他们所用的蕨手刀也曾给大和族以很大威胁。日本古代名将坂上田村麻呂征讨虾夷人蕨手刀的最大的特征是刀柄向上翘曲,这样的刀形看起来很别扭,使用应该也不方便。虾夷人的战斗力应该主要来自他们自身,而不是这种刀有什么先进之处。说武士刀源于这种刀的观点依据主要有二:1 、武士刀早期都是腰反,腰反和蕨手刀的外形有些相似。2 、从蕨手刀到武士刀之间存在两种重要的过渡刀形——毛拔形蕨手刀和毛拔形太刀。由蕨手刀到太刀的演变过程蕨手刀奈良時代(8世紀)宮城県伊具郡丸森町金山横穴出土岩手县出土的8-9世纪毛拔形蕨手刀奈良春日大社所藏的“金地镙钿毛拔形太刀”,此刀是平安时代之物,但具体年份不详,其刀柄为黄金所制,刀鞘以镙钿装饰。这位老者,是日本镙钿工艺的“人间国宝”北村昭斋,今年已经82岁了2018年,对金地镙钿毛拔形太刀做了复原工作。与他协作的还有日本顶尖的银匠和柄卷师。上图就是这把复原品,它的刀身为银制,但尺寸与原品完全相同,为96.3厘米。从这个变化的趋势看,蕨手刀对武士刀的影响是可以看到的。但二者毕竟差别非常大。说蕨手刀对武士刀产生了一定影响是没有问题的,但说它是武士刀的源头还是有些牵强。日本埼玉县将军山出土了证明为6世纪上半叶的镐造大刀,既然6世纪日本已经有镐造大刀,它的时代既早于切刃造、锋两刃造的那几把来自中国的刀,也早于毛拔形蕨手刀,那么也就不存在是从哪一种发展而来了的问题了。它更可能是大和族人本身固有的一种形制埼玉县将军山镐造大刀那么蕨手刀的影响呢?早期的武士刀都是腰反,这应该是蕨手刀的最大影响,但镰仓后期,腰反逐渐被鸟居反所取代。这种影响也就基本消失了。现在只有那些刻意复古的刀才做成腰反。综上来说,那是不是说,中国对日本刀的影响有限?那也不是。以上都只是从刀剑的形制上来分析,但形制只是皮毛,钢铁的冶炼、刀剑的锻造技术才是实质性的东西。日本的炼铁技术是从中国、朝鲜传入,这是公认的日本炼铁技术源流日本自古至今,就是一资源贫乏的国家,铁矿资源尤其缺乏。日本的铁价一直都非常贵,如果从中国把铁卖到日本,价格可以翻到十几倍。也正是因为铁太值钱了,所以在日本人看来也值得为了铁制品而耗费特别多的人工。这也是日本武士刀做得特别精美的原因所在由于地球的大气中,有五分之一是氧气,而铁是一种比较容易氧化的金属,因此天然的单质铁在地壳上是很难找到的。绝大多数铁元素都是以铁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但外太空中没有大气,铁元素往往可以以单质存在,偶尔落到地球上就是陨铁。在人类掌握铁的冶炼技术之前,就发现可以用陨铁做刀。但陨铁太难得到了,非常稀缺,而且全凭运气。因此那时的人都是视铁为神物的。1972年河北藁城出土的商代铁刃铜钺,是所发现中国最早的铁制兵器,但只有刃部是铁制。经鉴定,它所用的铁是陨铁。中国不是世界上最早炼铁的国家,按现在的研究,小亚细亚一带更早但中国的炼铁技术很快就后来居上,这个原因何在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类掌握炼铁技术一共需要几步:1 、学会使用火,这个时间不太确定,可能在几十万年以前。2、 学会烧制陶器,这发生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人们在烧熟食物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一些泥土可以烧硬,慢慢学会了烧制成容器。3 、掌握青铜的冶炼技术,这发生在大约五千年前。可以推断,人们在烧制陶器时,偶然发现,有些石头和木炭一起烧,可以产生一种红色的金属。它可以通过高温液化,任意铸造成人想要的形状。4 、在铜的冶炼过程中,人们会发现一种难以熔化的另一种没有颜色的金属,那就是铁,再逐渐发现它可以通过锻造来加工。对来说,铜比铁氧化要难一些,并且铜的熔点比铁低,(铜为1083℃,铁为1538℃),古代的能源条件,达到较高温度比较困难,因此铜的冶炼比铁要容易。世界各个早期文明,都是先掌握炼铜的技术,再学会炼铁。我们之前发过视频,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炼铁技术,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高炉,里面主要是木炭和铁矿石一起燃烧,木炭把铁矿石还原为铁。这是最简单的高炉,没有鼓风设备,只能达到800-1000℃的炉温,这样炼出的铁,由于铁不能熔化,失去氧元素会留下很多细小孔隙,看起来像是海绵的形态,称为“海绵铁”,炉温稍高一些的,铁可以稍稍流动,空隙不明显,称为“块炼铁”。这两种铁都属于“直接还原铁”。直接还原铁需要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去除杂质,才能得到可用的钢材,这种钢在中国古代称为“百炼钢”。中国虽然不是最早炼出铁的国家,但是最早炼出了铸铁铸铁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用来铸造的铁,又称为“生铁”。1964年,江苏六合程桥镇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铁块,经鉴定是白口生铁。这是到现在为止我国出土并且经过科学分析的最早生铁实物。铸造需要将铁熔化为液态,纯铁熔点为1538℃,古人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温度的。所幸的是铁的熔点随含碳量的升高而下降,含碳量达到4.3%,熔点降到最低,为1148℃,只需要达到这个温度以上,就可以将其熔化并像青铜那样铸造工具。但铸铁的性质硬而脆,作兵器用不太适合,从战国到秦朝,中国人还是用青铜做兵器,而铁主要用来做农具。铸铁在日本称为“铣铁”,6世纪前一直是从中国或朝鲜进口。那么,由直接还原铁到铸铁这一步,为何惟有中国顺利的很快跳了过来呢?有人认为最关键的一点,这是由于中国之前就有深厚的陶器和青铜制造的基础,这使中国具有现成的由耐火粘土建成的高质量窑炉,使炉温可以达到1148℃以上。如果炉温达不到,当然不可能做出铸铁。另外,中国之前青铜的铸造技术非常发达,对于铁也会倾向于采用铸造的方式。块炼铁必须将炉打破才能取出铁块,而铸铁可以从炉中以液态直接流出,可以实现连续生产。更重要的是,有了铸铁,才使汉朝炒钢技术的发明成为可能,所谓炒钢,就是把铸铁一边加热、吹风一边像炒菜那样翻动,降低它的含碳量,由铸铁炼成钢。这比百炼钢的方式效率就高得多了。但炒钢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火候不易掌握,含碳量降得过低,就不是钢而是熟铁了。到了晋朝,又发明了灌钢的技术,就是把生铁和熟铁按合适的比例混在一起,合炼成钢,这就容易掌握得多了。但在中国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带,仍然采用直接还原法炼铁炒钢欧洲直到14世纪才掌握了炒钢的技术,比中国晚了一千多年但欧洲工业革命以上,技术日新月异。转炉、平炉、电炉等炼钢技术相继出现。与之相比,中国又远远落后了。解放以后,为了赶英超美,开展了“大炼钢铁”运动,但由于新的技术并没有掌握,也只好仍然采用老祖宗留下的方法,这方法本身是很成熟的,问题是越是传统技术,往往经验就越重要。由于盲目求多,大量毫无技术经验的人参与进来,很多地方根本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仅凭一纸说明书就建高炉炼铁,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有的根本炼不出铁来,有的炼出了铁,但由于杂质太多根本不能用。有些地方为了烧炭还把树砍光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也证明仅凭热情、不讲科学是不行的。所幸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钢铁业又重新起飞,如今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占世界一半以上,2018年超过9亿吨;仅河北一省,就超过2亿吨;仅唐山一市,就有1亿吨左右,和世界排名第二的印度大致相当。我们已经恢复了祖先的钢铁大国的地位,在特种钢材方面也在不断突破,据业内人士透露,我们现在所最为推崇的瑞粉大马士革钢,太原钢铁公司也是有能力生产的,只是限于专利,另外市场太小不值得做而已。日本最早发现的炼铁遗迹是在6世纪因此,在此之前的日本刀剑所用的铁,基本上都是从中国或朝鲜进口来的,日本称为“舶载铁”。隋唐时期,朝鲜半岛分为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政权,新罗经常受到前二者的欺压。663年,唐朝和新罗联军打败了百济、倭国(日本当时就叫这个名称,没有贬义)联军,百济灭亡,之后新罗又在唐朝帮助下灭了高句丽,统一了朝鲜半岛。这个事件促进了日本炼铁业的发展,一方面,很多百济的工匠迁移到日本,带来了炼铁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和朝鲜的关系恶化,铁的进口来源断绝,除了自力更生以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日本的炼铁技术是从朝鲜传过来的可能性很大,而朝鲜的技术,也是来自中国汉武帝时期,曾经征服了朝鲜北部,设立乐浪郡。由于朝鲜铁矿资源较为丰富,汉朝在这里开始炼铁工场,中国的炒钢技术由此传来。而在朝鲜南部,当时称为“三韩”,其中的辰韩最为重视炼铁,请了中国江南的专家指导,学习的是直接还原法的技术。后来的百济也是处于南部,因此日本学到的也是直接还原法。汉朝时的朝鲜半岛日本学会炼铁技术以后,炼铁的工作是刀匠自己完成的。直到新刀期,炼铁和做刀才实现了商业化的分工。这就是古刀和新刀、新新刀的根本区别。古刀期的刀匠是全能的,他们的做刀工作是从铁矿石或铁砂开始的。由于各地的铁矿都不尽相同,相应的炼制方法也都因地制宜地作了调整,这就是为什么古刀按地域分为那么多流派的原因。与此同时,进口铁从来没有消失过,一直都占很大比例。因为日本的铁矿既少,品位也低(铁元素的含量少),即便是学会了炼铁,产能也极为有限。即使官方贸易中断,走私交易也一直存在。因为日本的铁还是非常贵,卖铁到日本的利润太丰厚了。马克思说过:“为了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而日本铁的利润还不止于此。明朝和日本的勘合贸易,有一项主要内容是中国卖给日本铁,日本再做成刀卖给中国。有趣的是,铜的情况正好相反,日本向中国输出铜,中国铸成铜钱再输入日本。这说明中国铁资源比较丰富,日本铜矿比较丰富;而日本对铁的加工能力比较强,中国铸铜的能力比较强。说到勘合贸易,这实际上是以日本清剿倭寇为条件的。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明朝有倭寇,实际上从南宋、元朝就有了,早期的倭寇确实都是日本人,而明朝的倭寇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人,他们的头目王直、徐海也是中国人。这些倭寇最喜欢抢的东西不是钱,而是铁锅,由此可见铁对于日本的重要性。直到抗战时期,日本之所以偷袭珍珠港,也是因为美国不再给日本提供钢铁和石油。王直(一说汪直)在中国被认为是海盗头目、倭寇首领。但在日本评价很高,至今日本的平户市还有王直的像。他的走私活动给日本提供了所必需的资源和先进技术。日本掌握枪械的制造技术,也是源于王直作中介,把葡萄牙人的火绳枪卖给鹿岛的西村织布。西村命刀匠八板金兵卫仿制,但始终不得要领。之后金兵卫把自己女儿嫁给葡萄牙人,才偷学到螺纹等关键技术的加工方法。中国的矿产当然比日本丰富得多,但十四亿人口一平均,也就不多了中国的铁矿石在世界上比较,品位也不算高。现在无论日本还是中国,都是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铁矿石,这两个国家靠卖铁矿石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在古代,为了解决品位低的问题,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淘洗的方法。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凡砂铁,一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入炉煎炼,与锭铁无二”,实际上就是用水洗去铁砂的杂质。这个技术也传到了日本。备前的刀工,是用吉井川的河水冲洗铁砂,他们把铁矿石捣碎,利用河水的水流冲洗。吉井川经常泛滥,最严重的一次是天正18年,这一场洪水直接使繁盛几百年的备前锻冶消失。有人说这就是铁匠们用河水冲洗铁砂导致河道堵塞所致。这个不太可能,备前刀匠虽多,炼铁业也不至于达到那么大的规模,否则日本也就不缺铁了。到了战国后期(16世纪中),日本的炼铁业和做刀业才实现了社会分工出现了一些商业炼铁的企业。此时的方式仍然是直接还原法,但和以前的相比做了一些技术革新,首先是新的箱形炉的容积扩大了很多,再就是改进了鼓风设备(日本称为“鞴”),将原来的皮袋鼓风的“吹子”,改成了推拉式的风箱,称为”箱鞴“,又叫“吹差吹子”。采用了这种商业钢材的刀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新刀“。18世纪又发明了”天称鞴“,是一种大型的脚踏式鼓风设备,是整个人站在上面操作。并且容积进一步扩大,炉温进一步上升,采用了这种钢材的刀就是”新新刀“。不过,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新刀也包括使用进口的”南蛮铁“所做的刀。左:使用箱鞴的炼铁炉;右:使用天称鞴的炼铁炉这里面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1532年就有了商业铁,但到庆长(1596年)才到新刀期,之间相差了60年。也就是说,在这60年的时间里,商业钢材并没有被用于做刀。这个原因是,在开始的时候,刀匠们认为这种钢在折返锻炼时不能很好的粘合。直到从朝鲜传过来一种方法,就是用草灰和粘土汁作粘合剂,才得以将商业钢材用于做刀。这其中据说堀川国广起了很大作用,因此被尊为“新刀之祖”。堀川国广曾经在各地游荡,可能是在哪个地方学到了这一项技术,并且把它在日本的做刀界推广开来。古刀各个流派都有鲜明的风格,而新刀、新新刀趋于同质化,原因就在于此用的都是同一种钢材了,做出的刀也就不会相差到哪里去。不管怎么说,新刀、新新刀的生产效率是比古刀大大提高了。但很多日本人坚持认为,新刀、新新刀就是日本的堕落过程,只有古刀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实际上就是看问题角度的差别。就好比写字以前用毛笔,后来用钢笔,现在主要靠电脑打字。从便利性来看,当然是越来越先进了。但从个性、艺术性看,那当然还是毛笔字才是艺术,钢笔字只能说有人写得好,有人写得不好,很难说是一种艺术了。电脑打出来的字,就干脆都没有区别了。总而言之,一件东西的形式是比较容易保持自己的特色的。日本刀的“镐造”的基本外形,应该是自己的传统,而不是从别的地方传来的但炼铁技术才是刀的实质,实质性的东西只要落后就必须向先进者学习,这是没有办法的。日本古代的炼铁技术源于中国和朝鲜,这在日本也是公认的。
冷兵器时代,中国军械称霸东亚!日本刀技术真的源于中国?


日本刀源于中国”,在很长时间里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不光中国人深信不疑,很多日本人也是这么想。

中国外传的三件兵器,越南剑上榜,日本刀的技术竟来源于中国

明朝以前,不管是经济还是武器装备,较国外还是比较发达的

尤其是冷兵器,比周围一些国家先进很多,中国外传的三件兵器,有一种虽母本在中国,但已失传近千年。


明朝时期传到越南的,与明剑的款式相同,长有九十六点五厘米,刀刃长有六十九点五厘米,宽约二点六厘米。

在那个时候,越南还被称为安南,在明朝以前,安南曾在中国之外游离,因此,朱棣就派兵攻打安南,让他们进入明朝的版图,明剑也是从那个时候传进了越南。


古朝鲜的很多兵器源于中国,很多是在明朝部队进朝鲜抗击倭寇的时候留下的。

在那个时候,骆尚志去朝鲜抗击倭寇,但是受了伤,在养伤的时候,他帮助朝鲜训练新兵,还向他们传授武艺,自此,朝鲜有了自己的十八般武器。

其中,朝鲜的长枪就是来源于中国,造型相似于明朝的步槊,这种枪很长,约有四米,有着很强的杀伤力。


日本刀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武士刀,这种刀的制作技术都是在唐朝时期传过去的,其锻造的流程是从唐刀那里学来的。

在唐朝中期,日本的使者从唐朝带回去了几把唐刀,天皇对此十分喜爱,还夸赞唐朝的刀做的精良,于是派人到唐朝去学习,那些工匠学习之后被命令要仿造唐刀,打造出直身刀,这些刀就是如今日本刀的原型。


在这之后,日本造刀的技术就进步了很多,每一个时期都出现了很多宝刀,直到现在,日本刀依然保持以前的技术,而唐刀以及其锻造技术已经随着母本消失于宋代了,到现在已经消失了百余年。


“日本刀源于中国”,不光中国人深信不疑,很多日本人也是这么想

这种想法很大部分源于一种直觉,因为日本从中国传入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刀剑大约也不会例外。

日本学者清水橘村氏认为,日本最早的诗集《万叶集》,编于8世纪,其中的刀剑题材所咏的大多是高丽剑,而不是日本刀。

现存的国宝古刀——圣德太子的丙子椒林剑和七星剑,也是来自中国

清水橘村所著《刀剑全书》中指出:“我国古代衣食住乃至工艺美术,百工之技术皆由中国传来,刀剑既非本邦特有之器物,则其初之锻刀皆为舶来品,乃任何人不能争论者。”

中国起源的主要证据有:

1 、现存古坟时期的金铜装环头大刀,很显然源于中国的环首刀。



金装环头大刀只是最有名的一把,日本环首刀的遗物还有很多,可以想像在相对应的时代,来源于汉朝的环首刀曾经在日本非常普遍。

2 、日本正仓院的金银钿装唐大刀,一般认为是中国的东西,但它的外形和后世的日本刀区别很大。金银钿装唐大刀就锋两刃造,而镐造才是日本刀的主流。有人认为名刀“小乌丸”是二者之间的过渡,因为小乌丸也是锋两刃造,并且刀身已经由直变弯。



3 、正仓院还有金银装横刀、金铜装横刀各一。而横刀恰恰是《唐六典》所记载的刀制之一(一曰仪刀,二曰鄣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日本的横刀是不是唐朝的横刀,就两国当时密切的交流来说,可能性是很大的。横刀是士兵所佩带的刀,尺寸较短。



金银装横刀,此刀原来并没有名称,是明治时期根据它的尺寸,命名为横刀。可见在日本学界,横刀指刀身较短的刀是没有争议的。这也和中国的“士兵所佩”的记载相符合。因为刀不是士兵的主战武器,所以士兵所佩的刀一般都比较短,而军官的刀作为个人自卫武器都比较长,世界各国都是如此。

4 、丙子椒林剑和七星剑也可以认为来自中国,都是切刃造,切刃造和镐造相似,只是镐线相对较低,镐造为切刃造进化而来的观点看起来比较可信。


但这些证据也存在不甚充足之处:

1 、金铜装环头大刀、横刀基本上看不出什么和后世日本刀主流形制的传承关系。横刀虽然与后世的“胁差”尺寸相近,但外形不同,也没有什么传承关系,胁差是较晚出现的概念,实际是缩短的打刀(镐造)或加长的短刀(平造)。

2 、无论是金银钿装唐大刀,还是丙子椒林剑、七星剑,虽然源于中国是比较公认的观点,但在中国并没有找到和它们相似的同时代的实物。

但在2019年,扬州博物馆的一件藏品引起了关注,这是一把在运河中挖出的铁刀,可以推测是某个时期坐船从运河中经过的官兵掉落在河中的。博物馆鉴定为宋剑,但中国古兵器收藏者易水寒、龚剑认为应该是唐刀。它的外形和日本现存唐大刀的锋两刃造很相似,刀茎也是同一类型。但从刀尖上看,还不是完全相同。



和日本正仓院唐大刀的刀尖相似,但也不完全一致。

3 、作为过渡型号证据的小乌丸,本身也受到很多质疑,有人认为它只不过是室町时期无名刀匠所作。即使小乌丸本身没有问题,但它也很难看作唐刀到日本刀的过渡,如果是过渡的话,它的造型应该介于锋两刃造与镐造之间,但实际上它是比唐大刀更夸张得多的锋两刃造,中部还多了一个樋。仅仅凭由直变弯这一点,并不能令人信服。


日本另有一种礼仪性的“饰剑”,又称为“饰太刀”,刀装基本上传承自金银钿装唐大刀的样式。是公家高官出席朝庭仪式所佩带的,佩带时必须得到天皇的许可,等级非常高。


2019年10月日本新任天皇登基,所佩的应该也是饰剑,可惜看不太清楚。


日本国宝,梨地螺钿金装饰剑,从刀装上看,明显是从唐大刀继承而来

中国刀剑对日本刀的影响,主要也就是体现在饰剑这种等级高,但非主流的刀剑上。

虾夷起源说 ---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刀是从虾夷人的蕨手刀发展来的

虾夷人,又称阿伊努人,现在是日本的少数民族,也是这块地方的原住民。

而现在日本的主体民族 --- 大和族是公元前三世纪从朝鲜半岛迁移过来的弥生人,因此那个时代又称为“弥生时代”

以前人们认为他们就是秦始皇派出去求仙药的徐福带领的那一群人,因为带去了很多能工巧匠,所以日本人的手工产品都非常精致。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惜现代基因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说法。

《日本书纪》中对虾夷的记载是这样子的:“朕闻:其东夷也,识性强暴,凌犯为宗。村之无长,邑之勿首。各贪封界,并相盗略。亦山有邪神,郊有奸鬼。……其东夷之中,虾夷是尤强焉。男女相居,父子无别。冬则宿穴,夏则住樔。衣毛饮血,昆弟相疑。……故往古以来,未染王化。……即巧言而调暴神,振武以攘奸鬼。” “东夷之中,有日高见国。其国人,男女并椎结文身,为人勇悍。是总曰虾夷。亦土地沃壤而旷之,击可取之。”

可以说,大和族拥有较为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而虾夷人一直相对野蛮落后。日本的历史,一定程度上就是大和族对虾夷人的征服史。幕府的所谓“征夷大将军”的夷,指的就是虾夷人。虾夷人虽然比较落后,但他们早期做刀的技术有一定的独到之处,他们所用的蕨手刀也曾给大和族以很大威胁。


日本古代名将坂上田村麻呂征讨虾夷人

蕨手刀的最大的特征是刀柄向上翘曲,这样的刀形看起来很别扭,使用应该也不方便。虾夷人的战斗力应该主要来自他们自身,而不是这种刀有什么先进之处。说武士刀源于这种刀的观点依据主要有二:

1 、武士刀早期都是腰反,腰反和蕨手刀的外形有些相似。

2 、从蕨手刀到武士刀之间存在两种重要的过渡刀形——毛拔形蕨手刀和毛拔形太刀。


由蕨手刀到太刀的演变过程


蕨手刀奈良時代(8世紀)宮城県伊具郡丸森町金山横穴出土

岩手县出土的8-9世纪毛拔形蕨手刀


奈良春日大社所藏的“金地镙钿毛拔形太刀”,此刀是平安时代之物,但具体年份不详,其刀柄为黄金所制,刀鞘以镙钿装饰。



这位老者,是日本镙钿工艺的“人间国宝”北村昭斋,今年已经82岁了

2018年,对金地镙钿毛拔形太刀做了复原工作。与他协作的还有日本顶尖的银匠和柄卷师。上图就是这把复原品,它的刀身为银制,但尺寸与原品完全相同,为96.3厘米。

从这个变化的趋势看,蕨手刀对武士刀的影响是可以看到的。但二者毕竟差别非常大。说蕨手刀对武士刀产生了一定影响是没有问题的,但说它是武士刀的源头还是有些牵强。

日本埼玉县将军山出土了证明为6世纪上半叶的镐造大刀,既然6世纪日本已经有镐造大刀,它的时代既早于切刃造、锋两刃造的那几把来自中国的刀,也早于毛拔形蕨手刀,那么也就不存在是从哪一种发展而来了的问题了。

它更可能是大和族人本身固有的一种形制


那么蕨手刀的影响呢?早期的武士刀都是腰反,这应该是蕨手刀的最大影响,但镰仓后期,腰反逐渐被鸟居反所取代。这种影响也就基本消失了。现在只有那些刻意复古的刀才做成腰反。

综上来说,那是不是说,中国对日本刀的影响有限?

那也不是。以上都只是从刀剑的形制上来分析,但形制只是皮毛,钢铁的冶炼、刀剑的锻造技术才是实质性的东西。

日本的炼铁技术是从中国、朝鲜传入,这是公认的

日本自古至今,就是一资源贫乏的国家,铁矿资源尤其缺乏。日本的铁价一直都非常贵,如果从中国把铁卖到日本,价格可以翻到十几倍。也正是因为铁太值钱了,所以在日本人看来也值得为了铁制品而耗费特别多的人工。

这也是日本武士刀做得特别精美的原因所在

由于地球的大气中,有五分之一是氧气,而铁是一种比较容易氧化的金属,因此天然的单质铁在地壳上是很难找到的。

绝大多数铁元素都是以铁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但外太空中没有大气,铁元素往往可以以单质存在,偶尔落到地球上就是陨铁。在人类掌握铁的冶炼技术之前,就发现可以用陨铁做刀。但陨铁太难得到了,非常稀缺,而且全凭运气。因此那时的人都是视铁为神物的。


1972年河北藁城出土的商代铁刃铜钺,是所发现中国最早的铁制兵器,但只有刃部是铁制。经鉴定,它所用的铁是陨铁。

中国不是世界上最早炼铁的国家,按现在的研究,小亚细亚一带更早

但中国的炼铁技术很快就后来居上,这个原因何在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类掌握炼铁技术一共需要几步:

1 、学会使用火,这个时间不太确定,可能在几十万年以前。

2、 学会烧制陶器,这发生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人们在烧熟食物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一些泥土可以烧硬,慢慢学会了烧制成容器。

3 、掌握青铜的冶炼技术,这发生在大约五千年前。可以推断,人们在烧制陶器时,偶然发现,有些石头和木炭一起烧,可以产生一种红色的金属。它可以通过高温液化,任意铸造成人想要的形状。

4 、在铜的冶炼过程中,人们会发现一种难以熔化的另一种没有颜色的金属,那就是铁,再逐渐发现它可以通过锻造来加工。

对来说,铜比铁氧化要难一些,并且铜的熔点比铁低,(铜为1083℃,铁为1538℃),古代的能源条件,达到较高温度比较困难,因此铜的冶炼比铁要容易。世界各个早期文明,都是先掌握炼铜的技术,再学会炼铁。

我们之前发过视频,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炼铁技术,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型的高炉,里面主要是木炭和铁矿石一起燃烧,木炭把铁矿石还原为铁。这是最简单的高炉,没有鼓风设备,只能达到800-1000℃的炉温,这样炼出的铁,由于铁不能熔化,失去氧元素会留下很多细小孔隙,看起来像是海绵的形态,称为“海绵铁”,炉温稍高一些的,铁可以稍稍流动,空隙不明显,称为“块炼铁”。这两种铁都属于“直接还原铁”。

直接还原铁需要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去除杂质,才能得到可用的钢材,这种钢在中国古代称为“百炼钢”。

中国虽然不是最早炼出铁的国家,但是最早炼出了铸铁

铸铁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用来铸造的铁,又称为“生铁”。1964年,江苏六合程桥镇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铁块,经鉴定是白口生铁。这是到现在为止我国出土并且经过科学分析的最早生铁实物。铸造需要将铁熔化为液态,纯铁熔点为1538℃,古人是无法达到这样的温度的。所幸的是铁的熔点随含碳量的升高而下降,含碳量达到4.3%,熔点降到最低,为1148℃,只需要达到这个温度以上,就可以将其熔化并像青铜那样铸造工具。但铸铁的性质硬而脆,作兵器用不太适合,从战国到秦朝,中国人还是用青铜做兵器,而铁主要用来做农具。铸铁在日本称为“铣铁”,6世纪前一直是从中国或朝鲜进口。

那么,由直接还原铁到铸铁这一步,为何惟有中国顺利的很快跳了过来呢?

有人认为最关键的一点,这是由于中国之前就有深厚的陶器和青铜制造的基础,这使中国具有现成的由耐火粘土建成的高质量窑炉,使炉温可以达到1148℃以上。如果炉温达不到,当然不可能做出铸铁。另外,中国之前青铜的铸造技术非常发达,对于铁也会倾向于采用铸造的方式。

块炼铁必须将炉打破才能取出铁块,而铸铁可以从炉中以液态直接流出,可以实现连续生产。更重要的是,有了铸铁,才使汉朝炒钢技术的发明成为可能,所谓炒钢,就是把铸铁一边加热、吹风一边像炒菜那样翻动,降低它的含碳量,由铸铁炼成钢。这比百炼钢的方式效率就高得多了。但炒钢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火候不易掌握,含碳量降得过低,就不是钢而是熟铁了。到了晋朝,又发明了灌钢的技术,就是把生铁和熟铁按合适的比例混在一起,合炼成钢,这就容易掌握得多了。

但在中国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带,仍然采用直接还原法炼铁


欧洲直到14世纪才掌握了炒钢的技术,比中国晚了一千多年

但欧洲工业革命以上,技术日新月异。转炉、平炉、电炉等炼钢技术相继出现。与之相比,中国又远远落后了。解放以后,为了赶英超美,开展了“大炼钢铁”运动,但由于新的技术并没有掌握,也只好仍然采用老祖宗留下的方法,这方法本身是很成熟的,问题是越是传统技术,往往经验就越重要。由于盲目求多,大量毫无技术经验的人参与进来,很多地方根本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仅凭一纸说明书就建高炉炼铁,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有的根本炼不出铁来,有的炼出了铁,但由于杂质太多根本不能用。有些地方为了烧炭还把树砍光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也证明仅凭热情、不讲科学是不行的。所幸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钢铁业又重新起飞,如今中国的钢铁产量已经占世界一半以上,2018年超过9亿吨;仅河北一省,就超过2亿吨;仅唐山一市,就有1亿吨左右,和世界排名第二的印度大致相当。我们已经恢复了祖先的钢铁大国的地位,在特种钢材方面也在不断突破,据业内人士透露,我们现在所最为推崇的瑞粉大马士革钢,太原钢铁公司也是有能力生产的,只是限于专利,另外市场太小不值得做而已。

日本最早发现的炼铁遗迹是在6世纪

因此,在此之前的日本刀剑所用的铁,基本上都是从中国或朝鲜进口来的,日本称为“舶载铁”。

隋唐时期,朝鲜半岛分为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政权,新罗经常受到前二者的欺压。663年,唐朝和新罗联军打败了百济、倭国(日本当时就叫这个名称,没有贬义)联军,百济灭亡,之后新罗又在唐朝帮助下灭了高句丽,统一了朝鲜半岛。这个事件促进了日本炼铁业的发展,一方面,很多百济的工匠迁移到日本,带来了炼铁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和朝鲜的关系恶化,铁的进口来源断绝,除了自力更生以外,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日本的炼铁技术是从朝鲜传过来的可能性很大,而朝鲜的技术,也是来自中国

汉武帝时期,曾经征服了朝鲜北部,设立乐浪郡。由于朝鲜铁矿资源较为丰富,汉朝在这里开始炼铁工场,中国的炒钢技术由此传来。而在朝鲜南部,当时称为“三韩”,其中的辰韩最为重视炼铁,请了中国江南的专家指导,学习的是直接还原法的技术。后来的百济也是处于南部,因此日本学到的也是直接还原法。


日本学会炼铁技术以后,炼铁的工作是刀匠自己完成的。直到新刀期,炼铁和做刀才实现了商业化的分工。这就是古刀和新刀、新新刀的根本区别。古刀期的刀匠是全能的,他们的做刀工作是从铁矿石或铁砂开始的。由于各地的铁矿都不尽相同,相应的炼制方法也都因地制宜地作了调整,这就是为什么古刀按地域分为那么多流派的原因。

与此同时,进口铁从来没有消失过,一直都占很大比例。因为日本的铁矿既少,品位也低(铁元素的含量少),即便是学会了炼铁,产能也极为有限。即使官方贸易中断,走私交易也一直存在。因为日本的铁还是非常贵,卖铁到日本的利润太丰厚了。马克思说过:“为了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而日本铁的利润还不止于此。

明朝和日本的勘合贸易,有一项主要内容是中国卖给日本铁,日本再做成刀卖给中国。有趣的是,铜的情况正好相反,日本向中国输出铜,中国铸成铜钱再输入日本。这说明中国铁资源比较丰富,日本铜矿比较丰富;而日本对铁的加工能力比较强,中国铸铜的能力比较强。说到勘合贸易,这实际上是以日本清剿倭寇为条件的。现在很多人只知道明朝有倭寇,实际上从南宋、元朝就有了,早期的倭寇确实都是日本人,而明朝的倭寇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人,他们的头目王直、徐海也是中国人。这些倭寇最喜欢抢的东西不是钱,而是铁锅,由此可见铁对于日本的重要性。直到抗战时期,日本之所以偷袭珍珠港,也是因为美国不再给日本提供钢铁和石油。


王直(一说汪直)在中国被认为是海盗头目、倭寇首领。但在日本评价很高,至今日本的平户市还有王直的像。他的走私活动给日本提供了所必需的资源和先进技术。日本掌握枪械的制造技术,也是源于王直作中介,把葡萄牙人的火绳枪卖给鹿岛的西村织布。西村命刀匠八板金兵卫仿制,但始终不得要领。之后金兵卫把自己女儿嫁给葡萄牙人,才偷学到螺纹等关键技术的加工方法。

中国的矿产当然比日本丰富得多,但十四亿人口一平均,也就不多了

中国的铁矿石在世界上比较,品位也不算高。现在无论日本还是中国,都是从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铁矿石,这两个国家靠卖铁矿石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在古代,为了解决品位低的问题,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淘洗的方法。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凡砂铁,一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入炉煎炼,与锭铁无二”,实际上就是用水洗去铁砂的杂质。这个技术也传到了日本。备前的刀工,是用吉井川的河水冲洗铁砂,他们把铁矿石捣碎,利用河水的水流冲洗。吉井川经常泛滥,最严重的一次是天正18年,这一场洪水直接使繁盛几百年的备前锻冶消失。有人说这就是铁匠们用河水冲洗铁砂导致河道堵塞所致。这个不太可能,备前刀匠虽多,炼铁业也不至于达到那么大的规模,否则日本也就不缺铁了。

到了战国后期(16世纪中),日本的炼铁业和做刀业才实现了社会分工

出现了一些商业炼铁的企业。此时的方式仍然是直接还原法,但和以前的相比做了一些技术革新,首先是新的箱形炉的容积扩大了很多,再就是改进了鼓风设备(日本称为“鞴”),将原来的皮袋鼓风的“吹子”,改成了推拉式的风箱,称为”箱鞴“,又叫“吹差吹子”。采用了这种商业钢材的刀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新刀“。18世纪又发明了”天称鞴“,是一种大型的脚踏式鼓风设备,是整个人站在上面操作。并且容积进一步扩大,炉温进一步上升,采用了这种钢材的刀就是”新新刀“。不过,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新刀也包括使用进口的”南蛮铁“所做的刀。


左:使用箱鞴的炼铁炉;右:使用天称鞴的炼铁炉

这里面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1532年就有了商业铁,但到庆长(1596年)才到新刀期,之间相差了60年。也就是说,在这60年的时间里,商业钢材并没有被用于做刀。这个原因是,在开始的时候,刀匠们认为这种钢在折返锻炼时不能很好的粘合。直到从朝鲜传过来一种方法,就是用草灰和粘土汁作粘合剂,才得以将商业钢材用于做刀。这其中据说堀川国广起了很大作用,因此被尊为“新刀之祖”。堀川国广曾经在各地游荡,可能是在哪个地方学到了这一项技术,并且把它在日本的做刀界推广开来。

古刀各个流派都有鲜明的风格,而新刀、新新刀趋于同质化,原因就在于此

用的都是同一种钢材了,做出的刀也就不会相差到哪里去。不管怎么说,新刀、新新刀的生产效率是比古刀大大提高了。但很多日本人坚持认为,新刀、新新刀就是日本的堕落过程,只有古刀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实际上就是看问题角度的差别。就好比写字以前用毛笔,后来用钢笔,现在主要靠电脑打字。从便利性来看,当然是越来越先进了。但从个性、艺术性看,那当然还是毛笔字才是艺术,钢笔字只能说有人写得好,有人写得不好,很难说是一种艺术了。电脑打出来的字,就干脆都没有区别了。


总而言之,一件东西的形式是比较容易保持自己的特色的。

日本刀的“镐造”的基本外形,应该是自己的传统,而不是从别的地方传来的

但炼铁技术才是刀的实质,实质性的东西只要落后就必须向先进者学习,这是没有办法的。日本古代的炼铁技术源于中国和朝鲜,这在日本也是公认的。

  《怪物猎人世界》中片手剑是灵活的轻型近战武器,或许很多玩家在冰原毕业后有使用片手剑的想法,但是却不知道怎么玩,下面带来玩家“晴天有时下猫”整理的《怪物猎人世界》冰原DLC片手剑玩法与开荒经验分享,希望能为各位玩家带来一些帮助。

  最近有很多想用片手开荒的萌新。本萌新自认为在开荒方面有点经验,所以写下此篇,总结一下我片手开荒的种种经验教训,让其他有志片手开荒的萌新引以为鉴。此文只适用于萌新,而且以个人经验为主,请大佬们指正。片手真的是一把很深奥的武器,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还望各位大佬多多提携指教。

  多说两句。本文的最初写作思路是萌新用片手如何开荒,冰原发售这么久,可能本版除了PC玩家绝大部分玩家早就通关了。所以对于已经通关、对于游戏有一定理解仅仅想换个武器的大佬可能很多部分完全可以略过。思来想去,我将本文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是所有没玩过片手的玩家都可以看的单纯的片手的经验,后半部分是片手开荒流程,已通关的大佬请自行跳过。

  废话说了这么多,我们先聊第一个问题,冰原片手开荒有什么优缺点?

  以我个人的体验,片手在动作设计上对于开荒萌新主要有三大优点:1、收刀快。2、可以持刀使用道具。3、有一面纸糊小盾。排名分先后。

  三大优点带来以下两大优势:1、喝药方便。2、收刀跑路飞扑快。3、小盾对个别怪物(痹毒龙、迅喵)有奇效。总而言之,不容易死。

  需要说明一下,对于开荒,即使不考虑跑路飞扑的问题,收刀快的意义远大于持刀使用道具,因为萌新在绝大多数需要吃药的情况下都是需要收刀跑位的,而且收刀吃药还可以按住奔跑略微增加移动速度。

  缺点:1、存在大量负收益动作极其容易误操作(剑盾连击,防御斩,回身盾击)。2、攻击范围近打点低。3、主流输出方式(走地秦王、飞天盾击、Just Rush)均需要大量练习且极为吃节奏。

  以上缺点带来的问题就是,片手连招极容易失误,走地相对容易,对于萌新连续飞天盾几乎无可能。想用片手打伤害需要大量练习,刚上手的萌新很容易没有输出。人是不容易死了,怪也不容易死。(不然我50分钟冰牙龙是怎么打出来的。

  明确了优缺点,我们就应该想办法扬长避短了。装备方面,我们将轰龙套(耳塞5快吃3满足感3)作为第一阶段攻略目标,并考虑挂广域5打奶片天降猛男。手法方面,我们应在大量练习的同时,优先使用最不容易失误的手法。

  因为对于没打过本篇没有珠子的24k纯萌新,装备跟进度有极大关系,我会放在后面一起讲,而手法是贯穿游戏始终的。

基础通常输出手法:民工五连

  片手基本操作请萌新先到处了解一下。

  大佬教导我们,片手输出可以粗略分为两个套路,走地秦王剑法和飞天盾砸,但没有纯走地也没有纯飞天的片手。

  对于刚上手的萌新,个人建议平时以三角三角圈圈圈的民工五连为主要输出手段,以民工五连+翻滚为一个流程。怪物倒地后,以民工五连+飞天盾砸或者Just Rush(冲就对了)为爆发手段。

  要熟练掌握民工五连,只有两个要点:1、绝对不要按第三下三角。2、民工五连的过程中不要推摇杆。不按第三下三角是为了避免剑盾连击这个憨批动作,手握片手,要培养的第一个意识就是,打死不要出剑盾连击。不推遥杆一方面是为了不出遥感圈盾击,另一方面是怕萌新误出秦王剑法因为位移走位到了奇怪的地方。

  民工五连结束后,翻滚观察应该继续输出,闪避,还是吃药。

  用这种手法,会把怪物猎人变成回合制,但胜在安全有效。

基础倒地爆发手法:民工五连+飞天盾砸/JR

  怪物倒地后,离头近就对头民工五连+飞天盾砸/JR,离身体近视情(距离、肉质、软化、盾砸/JR熟练度)对身体输出或收刀跑到头部输出。大佬片子里怪物倒地会选择瞬发盾砸敲头,但这不是作为萌新的我们应当考虑的(因为结果很可能是一下都没跳出来反而出了防御斩或回身对空气盾击然后无能狂怒摔手柄,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用这套手法最大的好处是保证能有伤害。民工五连保底,而且片手在第三下圆圈后,不需要推摇杆只按第四下圈就可以派生后撤步。

  后撤步后可以登龙飞天盾或者JR。

  先说飞天盾。按现在这套手法,选择登龙飞天盾击第一次不出意外应当是能命中两段都打到头的。大佬们命中落地后会后拉遥杆按圆圈继续派生后撤步,但对于操作不熟练的萌新,后拉摇杆按圆圈很有可能回首盾击敲空气。

  任何有追求的片手选手,连续飞天盾击都是必须要掌握的技巧。所以我建议萌新飞天盾击后不要翻滚或者主动使用前摇杆+圆圈的盾击敲头抢气绝,而是勇敢尝试继续后跳。反正已经有一套五连+飞天盾保底,失误了伤害也不会亏太多。

  如果不慎失误出了盾击,视情有以下两种补救办法:

  如果回首盾击恰巧命中了怪物头部,请继续按两下圆圈打完盾击三连然后按第四下圆圈派生后跳重新进入循环。

  如果完全没有命中怪物,请立刻松开圆圈,反向拉摇杆按三角使出秦王剑法第一式回到民工五连。

  将人物方向控制类型(我玩的是欧版无中文,如说法不对请大佬们更正)调整为类型2后,将大大降低连续飞天盾失误概率,但翻滚方向控制需要重新适应,请各位自行权衡。

  按我的经验,怪物倒地的时间大概可以支持民工五连+2到3次飞天盾击(如果顺利)。

  另外一个楼下提到的小细节,跳起后可以晚一点按圆圈,此时角色会有一个重新升高的动作略微延长滞空时间,合理使用能躲攻击(但按三角派生下落斩不可以重新上天)

  再讲JR。练习场第一次试片手,前十次JR我就没见过红光是什么样子。但我个人的经验是,JR虽然刚上手比飞天盾难(毕竟你飞天盾至少还能砸中第一次对吧),但精通要比飞天盾容易太多。我到现在已经用片手打了快500把,JR基本可以闭眼三红,但飞天盾还是会有失误(不仅是能不能跳起来的问题,还有能不能砸准)。

  首先,JR不是一个目押技能。

  第一,靠反应目押很难。第二,片手打怪常常钻进怪身子下面,此时游戏视角会让你感觉在玩宫崎嘤高做的游戏,体验极差,你连自己人物都看不到拿头目押。

  练习JR的正确方式是熟悉节奏,并且不需要过多的练习就可以掌握,掌握后分分钟闭眼出3红。

  JR相比飞天盾击一大优点是每一段都可以微调方向或用翻滚中断,如果怪物起身形势不妙,可以立刻翻滚重新建立立回。但缺点也有,最大缺点是,算上可能的接近怪物的时间,民工三连+JR倒地时间可能会不够,第三击使出时怪物可能已经起身,此时用飞天盾微调方向尚可能命中,JR第三击则往往会打空。另外JR第三下后会有一个长距离位移可能影响后续输出,但因为前面已经用出了民工五连,很少会出现民工五连+JR三连后怪物倒地硬直还没结束的情况。

  以上的通常输出和倒地爆发手段均针对萌新阶段,输出不高胜在稳定,等基本熟悉片手(且没退坑)后就不要再采用这两套手法了,还是应当学习大佬们的输出思路,毕竟人要有梦想对不对?(虽然我现在用奶片划水有时还会这么干)

通常输出方式进阶:秦王剑法相关

  秦王剑法不多介绍,打的好的大佬能拉出一卡车。我只说一下我的思路,具体还是要看大佬的攻略和视频进行学习。

  核心有两点:1、尽可能的追求每一刀都命中怪物(最好是命中弱点)。2、不要停。

  个人认为秦王剑法的一切操作都是围绕这两点核心建立的。

  先讲第二点。楼下大佬提到,任意非最终段招式后面都可以接三角+圈直接使用回旋斩,另外同样,任意非最终段招式后面都可以拉遥感接三角重启秦王循环。所以我们的原则就是,不要按出最终段招式(对于秦王剑法主要是指剑盾连击)。这也就是我之前为什么讲,片手玩家应该养成的第一个习惯就是永远不要按第三下三角。不仅仅因为这一个动作伤害低速度慢硬直大(这三点还不够可怕吗),更重要的是这一招是真真正正的终结技,剑盾连击出了,输出循环就彻底结束了,只能等要命的硬直之后重启循环。另外,按圈时请松开遥杆以防出盾击。盾击不是终结技,失误后可以用上面提到的拉遥感按三角的办法回到循环,但是会破坏节奏(时间久了还容易因为怀疑自己怎么这么菜导致弃坑)

  再来讲第一点,如何最求每一刀都命中怪物。办法说来很简单,就是用上面提到的三角+圈和拉遥感+三角,外加遥感+三角后再按三角出的一个直刺,这三招调整朝向和站位,但是要熟练掌握还是要大量练习的。一旦发现本次动作挥空(或下次动作将要挥空),请立刻用上面的办法调整动作指令。由于实战中情况千变万化(怪物位置、动作),我到目前为之还不能凭意识做出判断,只能靠盯着屏幕观察,不知道真正的片手大佬们有没有相应的经验介绍一下。所以至少对菜鸡的我来说,秦王剑法才是真正的需要目押的动作。

  如何开始练习秦王剑法,个人经验可以从民工五连派生秦王剑法开始。第一个原因还是如上面段落所写,有秦王剑法打底就算失误至少也还有点伤害(另外理论上,对于物理系秦王剑法圆圈越多dps越高)。还一个原因也是如楼下大佬所讲,民工五连的最后一击回旋斩(其他动作可通过三角+圈派生)可衔接动作的指令输入窗口时间长。民工五连后遥感+三角调整方向,只要能保证命中就接再民工五连,失误了方向位置不对就再调整。

  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无限遥感+三角的纯秦王。按大佬攻略的介绍,这也是属性攻击/积累异常值最快的办法。对萌新来说,这种方式很爽并且绝对不会出盾击,但因为遥感+三角及随后的三角都会对人物方向位置产生影响,不熟练的情况下很容易连续挥空。所以萌新刚学习秦王剑法时我不推荐使用。

  同样,上面的内容只针对萌新刚开始上手学习,秦王剑法甄于化境后应当是随心所欲的,刚开始看大佬片子可能会很奇怪为什么大佬有的时候1圆圈有的时候2圆圈很没有规律,但人家就是能保证刀刀击中弱点且不中断。

后撤步及飞天盾击连击进阶

  后撤步是片手攻防一体的核心,是片手最精妙也最难掌握的地方。这方面我自己还没吃透,为了不误人子弟还是不瞎讲了,欢迎大佬们多多补充(并且能熟练掌握后撤步细节的选手肯定不是萌新了,至少比我强)。

  我就说两点我已经掌握了的简单内容吧,全当抛砖引玉。

  1、除剑盾连击(又是你!)和跳劈挥空外,几乎所有攻击动作都可以后摇杆+圈派生后撤步。最常用的就是收刀状态下遥感+三角拔刀攻击接近怪物后直接后撤步起手,以及为防止防御后撤步误出防御斩选择三角垫一刀派生后撤步。

  2、持刀状态下翻滚后可面对人物朝向直接向后后撤步。个人水平有限,只有前滚和后滚派生后撤步用的多,萌新掌握这俩也够了。但因为翻滚后其实可以在极苛刻的操作要求下调整后撤步方向,这个操作在大佬手里真的能玩出花来,个人认为这是片手最华丽的操作。

  关于奶片已经有详细的攻略,虽然绝大部分是针对本篇的,冰原奶片除了多了满足感3之外核心思路是没有任何变化的,满足感3影响的只是对资源的调配以及单区战斗结束后的选择。大家想深入了解可以去看一看。我目前自认为稍微摸到了门道,但还需要再多学习,尝试更多奶片流派。在这里我只讲一下最适合新手(也是我最熟练)的纯奶片配装思路和手法。

  我的理解,奶片核心技能,广域5>快吃3>满足感3>耳塞5,耐绝3和体力3为其他可选技能中优先度比较高的,中后期金火龙两件套出精灵加护5在珠子支持出前面的技能的情况下也值得考虑。吃菇1优先级高,但吃菇3在体系成型后按大佬们前两天对我的教导优先度不高。不过在开荒阶段吃菇的优先度很高,至少大于耐绝3和体力3,因为开荒阶段伤害没有那么夸张而萌新资源比较缺。

  另外既然是组队玩法,耐冲1你懂的。

  先说冰原新出的轰龙的真髓。满足感3有多强,我举个栗子请没用过轰龙套的选手们感受一下:我现在打奶片,狩猎完毕后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原地吃补给箱里拿的三个补充耐力的食物。挖完素材后开吃,吃到60秒倒计时结束3个食物也吃不完。满足感3是冰原奶片的史诗级加强。对于开荒期,满足感3保证奶片选手能有足够资源支撑使用奶片开荒。对于farm期,满足感3的意义在于保证不会出现单区弹尽粮绝的窘境(金银火单区20瓶药10解毒药10打消果实真不一定够)。

  再说耳塞。个人认为,在冰原动不动就两三只怪对着乱吼的情况下,耳塞是奶片的必带技能。输出片手可以不带耳塞,因为大佬可以后撤步躲吼并直接反击,然而且不说熟练度问题,后撤步可以解决自己被吼但解决不了队友被吼(毕竟后撤步不能派生吃药)即使队友安全,龙吼也是奶片钩爪上脸软化/撞墙的绝佳时间。

  接下来聊一聊耐绝,我此前严重低估了耐绝的的价值,无数次被麒麟、红莲爆鳞龙、炎喵、金银火控杀后才想起来,我为什么不带个耐绝3呢?这个技能的意义不亚于体3(尤其在配有金火两件套加护5的情况下,没有的话可能还是体三更重要,毕竟提高的是一击线),一击没死被晕,再补一下,还是木大。另外,对付金银火这种既有火又有毒的,被控后即使怪物没有追击也很危险

  输出不出耐绝,被控你可以奶回来,你不出耐绝被控咋整?你要知道,你用了奶片,尤其是纯奶片,三个队友都会化身眼里只有怪的宝宝,如果没有奶片大家可能还知道关注下其他人的状态撒把粉救一下,有了你队友可能连自己血条都不看了更别说你的。昨天打力战酱瓜就是被酱瓜盯着打队友死活不撒粉猫了一次(这还是我带了耐绝的情况),我简直都能想象队友看到我猫时的心理活动:嗯?怎么猫了,奶片管着干什么的怎么不加血!诶?奶片呢?

  在此呼吁一下看到此文的输出选手,偶尔关注一下奶片的健康状况嘛

  武器方面推荐两个,一个是冥娜片,双三级孔,配装余地大,附带真利刃以奶片的输出频率单区不可能掉斩。

  另一个是娜娜片,主要是看中根性。

  两个建议都做,配装需要冥娜片支持的话优先冥娜,上娜娜片就足够配出想要的技能了就用娜娜片。在只有上冥娜才能配出想要的技能的情况下,请不要牺牲技能用娜娜,因为打冰原的后期主要farm对象根性其实没有那么好用。根性触发后,异常状态不清空,被金银火黑狼鸟的毒/火打出根性后只能多活三秒,娜娜的蓝火也是(娜娜:我针对我自己?)。

  金火片我不推荐纯奶使用,因为孔位较差,还是建议搭配属性强化的奶片用。单纯一把金火片异常状态能造成的伤害可能还不如冥娜或者娜娜的爆破(当然毒有口水硬直)

纯奶片战斗时应该做什么

  (这也用逼逼当然是喝药啊)

  首先明确一点,学医救不了苍蓝星(鲁迅:这我真说过),并不是所有情况下奶片都能奶起来。历战麒麟、历战金狮子(尤其是在巨魔之地)大招伤害极为恐怖,猫车以暴毙为主,真的是拉都拉不回来。所以如果在巨魔之地遇到这俩,建议别玩纯奶片,没意义,我第一次打巨魔之地的历战金狮子全队加起来猫了有十次吧,还有一次麒麟大招直接猫了仨(包括我)。这种情况下建议换套输出外挂一个广域护石救救急解解异常状态,或者干脆纯输出得了打的还能快点。但如果是调查,还是得硬着头皮打,毕竟有猫车次数,奶总比不奶强,也好在一般调查怪的伤害比巨妈之地低,队友一般也不会那么奔放,大家都小心一点还是可以的。

  我认为纯奶片必须以保证队友满血为第一要务,不论你在做什么,只要队友受伤了请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喝药。解异常状态可以缓一缓(有强走药或者吃菇3中了水/冰一时半会影响也不大)但血必须立刻加满,包括自己的血。

  这里单独提一下娜娜。娜娜核爆时,只要保证自己不会被炸飞(被火烧无所谓,体3喝冷饮满血情况下被炸飞一次一般问题也不大,身披黄金圣衣的时候更是无所畏惧),应该做的不是飞扑,而是一边往外走一边喝药,如果被风压影响,影响结束同样立刻一边向外走一边喝药,可保全家不死。本萌新奶片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战就是1猫历战娜娜核爆一奶三冥土追魂,房主结束后满眼敬重(并不)地递上了小卡片。看之前本篇的攻略说其实娜娜着火可以星辰肉干解,不过那应该只限于队友没有被炸飞的情况,被炸飞了还是得奶,万一有队友飞了没被星辰肉干奶回来将浪费极为真贵的黄金急救时间。上面这一段如有错误请奶片大佬指证!另外我带吃菇从来不带星辰肉干带了快捷栏也没有空格了。。

  不喝药的时候,能做的基本就是撞墙、软化骑乘了。

  撞墙软化不提,重点讲一下骑乘。片手的骑乘效率很高,除了滑铲上天和台阶上跳下外,平地登龙按三角下落斩可以骑,从台阶下向台阶上使用突进斩可以骑,对蘑菇墙使用突进斩可以骑(这招非常强势,又帅又强就是视角问题不好命中),但平心而论平地骑乘效率不如长枪虫棍(我用长枪打竞技场迅龙骑了4次,片手solo之前最多只骑过3次)。片手积累骑乘值主要就是根据环境选择以上三种方式中的一种。如果有蘑菇墙并且怪就在边上还是推荐使用蘑菇墙骑乘摸奖,中奖绝对爽到。操作方式就是收刀下对着墙遥感+三角,持刀下原地不动三角+圈。推荐第二种,因为第一种容易三角按晚爬墙后才攻击派生下落斩,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逆台阶骑乘操作方式类似,就是台阶下对着台阶突进斩。此前忘了跟哪个大佬学了一招衍生用法,站在台阶上背对台阶(空战铳枪的站位)使用后撤步,人物落下台阶后立刻松手派生突进斩。此方法可以循环使用效率极高,但条件比较苛刻并且连续使用有点难掌握。请看到这里的原作者立刻联系我,你的那篇攻略让我受益极大,我请你喝奶茶!

  平地登龙下落斩不多说,楼下大佬也提到了。下落斩不像飞天盾有打点要求,反正就是积累骑乘值的又不指望打伤害,蹭到就行,适合混战。

  一场战斗即使没有其他骑乘手配合,做到1骑没问题的,目标大不喜欢乱跑的2骑问题也不大

  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小技巧。片手的骑乘三连击是分开按的,可以按一到两下后推遥感换个位置或者按忍耐手动中断重新三连,可以白嫖控制时间。不过面对飞在天上的怪并且队友没有远程的情况下还是别用了,早点下来吧。

  请萌新记住一个原则:怒前不骑乘,可以适当积累骑乘值但不要触发骑乘。冰原几乎人人都带挑战者,怪物消怒了一般会无脑撞墙激怒,怒后再骑。一来是防止怪物被骑倒地后被打怒浪费撞墙机会,二来是怕心急的队友在你骑乘过程中撞墙浪费你骑乘机会。

  最后,别离队友太远,乱拉仇恨会被近战队友骂娘的。(我特么都奶你了你还想怎么样!)

  接下来按照流程讲怪物打法和装备。流程部份只针对开荒真萌新,已通关单纯想换武器的伪萌新(这种一般都是真大佬)看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谢谢收看,鞠躬!

  此阶段以熟悉M位为主。

  本萌新刚进冰原立刻体会到大幅提高的伤害。穿着上位灭灭子套装无体力增强曾经被怒后冰鱼龙钻地直接秒。但这个任务初见是探索中遇怪,既然是探索就可以无限猫,我们正义的萌新从来都是这样的。我当时还没做新武器,是用上位锤子敲死的,就是时间有点长。打完先挖一把矿石系武器做一套冰鱼龙套装。体3耳塞5我从此再也没有摘下过。

  蒙牛龙和痹毒龙没难度,随便打打就过去了。痹毒龙麻痹和毒双异常状态,如果是像我一样刚入坑啥珠子都没有的萌新没有抵抗会有点烦。但有一个小技巧,痹毒龙扔毒刺其实是可以用盾牌防御的。

  浮眠龙水妖鸟也不难,虽然有点烦。浮眠龙麻烦的地方在于不落地(鬼泣选手?)和遍地催眠瓦斯,水妖鸟有高伤害大招。

  如果本篇还没熟练掌握钩爪(比如我,本篇大锤锤爆一切还需要撞墙?),这个时候需要补补课,对于刚上手片手不熟练没伤害的萌新,撞墙撞怪是很好的补伤害的手段。并且个人认为冰原的战斗牵制手段几乎都是围绕钩爪展开的,今后也会需要到。

  冰牙龙是萌新冰原之旅的第一次大考。冰牙龙攻击高速度快(相对前面几只),让我唤起了内心深处对于2G村轰的恐惧。

  我当时手还比较生,冰牙龙并没有让我练出片手,反而练成了一身上头撞墙的本事。萌新阶段比较合理的打法就是参考前面手法部分,民工五连一套后滚走打回合制,能撞墙就撞墙,掉了血就喝药。手破了之后冰牙龙飞扑会失衡,能好打很多。如果之前出了转祸为福的珠子(我当时是没有)请插上,有效针对冰冻异常。

  冰牙龙不建议空降猛男逃课,并且任何一个(看到这一段的)没接触过片手的老玩家换片手后我都建议先打一遍冰牙龙。一个这是一只设计的非常好的怪,跟片手相性一般,但是个好老师。冰牙龙拥有冰原怪物的几乎全部特点(多动、远近攻击全面、伤害不低、有异常状态),solo过了这只你就真正入门了。立回的建立,进攻方式的选择,受伤后回避走位、补血、解DEBUFF的选择(就算你能无伤你也不能保证今后打奶片队友能无伤,全队无伤还要什么奶片?)都可以通过打冰牙龙建立基本理解。

  冰牙龙之后可以考虑更新一下装备,但不是很有必要,一个是因为冰鱼套技能对萌新太好用,另一个是原因是,只要你能用冰鱼套打过冰牙龙,你就一定能打过这四个弟弟(至少能打过前两个)。

  迅龙斩龙先后顺序差别不大,我是先打的迅喵

  迅龙和冰牙龙同骨骼,可能是因为打冰牙龙已经获得了成长,个人感觉比冰牙龙好打。迅龙的特点是灵活,喜欢拉开距离,最大伤害技能是尾砸,类似痹毒龙有远程技能带异常状态。个人建议打法是,站在迅龙前爪和头之间输出,如果迅龙跳开,立刻收刀跟上粘着打。迅龙很多招式看着范围很大,其实判定不大,站在脑袋和头之间它的很多招式会打空。尾巴砸地别吃到,但砸地后有个巨大硬直,但怒后大概率二连砸地,不要大意。

  斩龙的基本对抗思路和迅龙差不多,粘着打,怪拉开距离就收刀追上去。萌新不建议盯着头打,兽龙种头高你还真不一定打的到,修脚为主随缘打头。大招收刀跑远或飞扑。因为打这只怪基本都是修脚,此时有追求的话可以开始练习秦王剑法了。

  轰龙碎龙建议先打轰龙,及早做出轰龙套这一萌新片手开荒神装。轰龙很强,是四只封面怪里我唯一一个初见没过的。招式大开大合,龙车浑身都是判定,对于长枪轰爷可能就是送的,太刀大剑攻击范围大也好打,但片手萌新solo轰龙是真的难。我开荒的时候是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多多利用撞墙吧。另外轰龙尾巴低,建议断尾,断尾后转圈甩尾范围大幅降低好打很多(2G大剑过轰龙就是先拼命断尾)。轰龙我喝了40多瓶药才过,实在打不过就空降猛男吧,过了轰龙做出套装后对片手来说这就是另一个游戏。

  萌新此时既可以图省事直接做一套轰龙阿尔法拉倒,也可以稍微动动脑筋利用三件套、手里的珠子、上位能做的护石、冰鱼腰等高性价比散件在确保耳塞5快吃3满足感3的基础上适当配出想要的技能。轰龙套主要有两大作用:1、过渡到解禁。2、为奶片做准备。

  最后是碎龙。碎龙与斩龙一样是兽龙,是一只很烦的怪,我到现在打碎龙也还是会烦躁。但此时如果已经做出轰龙套,就算拿药耗也是耗的死。碎龙特点是位移巨远,头部有黏菌,粘上后时间长了会爆炸,本星际选手现在刷碎龙也常常没看到中了黏菌上碎龙头准备撞墙被炸下来。核心打法和斩龙一样,修脚。中了黏菌找机会吃打消果实解,被炸了就喝药,如果此时已经有了轰龙套,打消果实是吃不完的,吃完就回家。另外这场战斗碎龙会和烤鱼、苍火龙有地盘争夺,利用好机会多上头撞一撞怪。

  过了轰龙请立刻做出轰龙套,素材不够就天降猛男刷,做出来你就无敌了(然后被冰咒龙教做人)

  轰龙套,强无敌。耳塞5,快吃3,满足感3,配上片手的快速使用道具能力,你就是全苍蓝星最强的吃货。附带的攻击就当送的吧。进度到此,只要身上有快吃、满足感、广域的珠子中随便几个,配合带广域技能的炫鸟套、浮眠龙套和竞技场黑带套(配合黑带套甚至还可能有吃菇3)就可以配出第一套奶片了。

  四只历代封面怪后,是第一次对阵本作封面怪冰咒龙。请先打两只斩龙做把火片手(此时没打苍火龙还不能做苍火片),这只冰咒龙不像真正的冰咒龙那样爱飞,但行动还是很灵活,距离拉远后招式威胁极大,钻裤裆底下反而比较安全。这场战斗是练习秦王剑法的绝佳教材。

  再之后的流程说实话讲起来意义不大了(主要是我也懒得写了),能用片手打到这里基本上要不然入门要不然弃坑了。并且有了奶片配装,空降猛男也显得天经地义起来对吧?有几个任务强烈建议发求救,点名月辰防卫战、天地惶啼龙,这俩任务solo真的毫无意义。并且,有了奶片配装,总得熟悉一下奶片的打法为通关后做准备吧。

  可能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狩猎冰咒龙的任务。然而很可惜,我solo没过换奶片摇人才过,并不能给出片手开荒solo的建议。。不过MR100的与心爱的你直到世界的尽头(To the very end with you)倒是可以考虑solo过,99MR输出常用装备及大部分护石基本能齐,好珠子也有几颗了,和老婆说说悄悄话也是可以的嘛

  奶片配装上面已经讲过,输出配装其实可说的也不多,冰原几乎所有的近战配装都是以看破7、弱特3、超心3为基础,大家随便找一套物理太刀抄一抄就可以了。武器个人喜欢咩咩子和冥娜片,因为可以不要达人艺带一点吃菇、快吃这样的能发挥片手使用道具优势的技能(你要愿意甚至可以带广域护石),或者带金狮子两件套弥补片手打点不好控制的缺陷。(说白了我就是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刀与打刀哪个威力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