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今年五十七岁属什么?

【(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绍兴二年岁次壬子,八月初一甲寅时辰)=(1132年9月6日3~5点钟)】的时候,李清照“过蘧瑗知非之两岁”,就是:绍兴二年八月初一,李清照过50岁2岁即52岁了。我国古代虚岁、实岁(周岁)并用,一般习惯用虚岁,先明确“蘧瑗知非之”的50岁到底是虚岁还是实岁。《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3]人到50虚岁时,经历了49年,人到50实岁时,经历了50年,可见:“蘧瑗知非之”的50岁就是虚岁,即【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对应【公元1132年9月11日凌晨3~5点钟】时,李清照52虚岁(51周岁),推算李清照生于:1年,对应元丰四年辛酉。
目前所能见到关于李清照的最后记载为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孙氏”是陆游世交好友、与陆游以外(表)兄弟相称的孙综之女,苏瑑之妻。
  《夫人孙氏墓志铭》摘录:
“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宣义奇之,乃手书古列女事数十授夫人。夫人日夜诵服不废。既笄,归今文林郎宁海军节度推官苏君瑑。
  绍熙四年,从推官官临安,以其年七月辛巳,疾终于官舍。夫人平生奉浮图氏,能信践其言,及处生死之际,盥濯易衣,泰然不乱,世外道人有所不逮,亦贤矣。享年五十有三。”[4]
“夫人孙氏”于绍熙四年七月辛巳(公元1193年8月15日)去世,享年五十有三(52周岁),以此计,“夫人孙氏”生于1年;若“夫人孙氏”寿龄按习俗计算了润月加龄,则“夫人孙氏”实际享年51周岁,生于2年。陆游写的“夫人始十余岁”,是指“夫人”十一岁(10周岁)至既笄(15周岁)出嫁前的某岁(不确)。李清照至少活到了“夫人孙氏”十一岁那一年(1151或1152年),至少活了70年。
当代学界基本采信学者黄墨谷对李清照的卒年极限的推定:
“朱熹《朱文忠公文集》卷七十五[家藏石刻序]云:'……来泉南,又得东武赵氏《金石录》,大略如欧阳子书(指集古录),然铨叙益条理,考证益精博。欧阳子书一千卷,赵氏书多倍之。'后署:'绍兴二十六年岁次丙子八月二十二日壬辰吴郡朱熹序'朱熹所见《金石录》系稿本,乃明诚手泽,清照必与身俱存,传至泉州,必在清照身后,时明诚次兄思诚家泉州。故此推论,清照卒年必在绍兴二十一年之后,绍兴二十六年之前。”[5]按:赵思诚卒于绍兴十七年五月辛卯,朱熹探访见到的是赵思诚的后人。
朱熹署的时间:绍兴二十六年岁次丙子八月二十二日壬辰,纯用干支表示为:丙子年 丁酉月 辛卯日 壬辰,对应:公元1156年9月8日7~9点钟。
  可是,笔者细细思量,黄墨谷对李清照卒年极限的推论,却是站不住脚。且看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自述:
“遇书史百家,字不刓缺,本不讹谬者,輙市之,储作副本。”
可见,李清照对于收藏重要书籍,极为注重储备副本,那么,对于赵明诚倾尽心血撰写的巨著《金石录》手稿,赵、李夫妇怎么可能不抄录副本?赵明诚撰《金石录》,应当如此:赵明诚一边写,李清照一边抄,赵明诚写完成手稿,李清照亦随之抄完成手稿。手稿不止赵明诚手上1本(手写原本),李清照手上亦应该有1本(手抄副本),李清照随时都可以翻阅自己手上的《金石录》手抄稿而不必向赵明诚要。赵明诚殁后,原赵明诚所持《金石录》手稿原亦归李清照之手。当时兵荒马乱、局势风雨飘摇,以李清照心思之缜密,为防万一身、书俱没,一旦情况允许,她将一份《金石录》手稿送交明诚次兄思诚保存,也就顺理成章。思诚当时已经安家泉州,远离战火。而李清照随身保存一份《金石录》手稿,随时审校修订。《金石录》经李清照多年校订,校订就可能重抄,因此,《金石录》手稿实际可能不止2本,当然了,校订后的手稿与校订前的手稿会有不同。
综上所述,朱熹看到的赵思诚后人家藏明诚《金石录》手稿,极大可能是李清照在世时交予赵思诚(或其后人)的,而不是李清照身故后遗留给赵思诚(或其后人)的。朱熹在公元1156年9月8日到赵思诚后人家中看见《金石录》手稿,与李清照卒年无关,不能以此推断李清照卒于公元1156年9月8日之前。

李清照生年:元丰四年辛酉,对应公元1081年。
李清照出嫁时间: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对应公元1101年。李清照出嫁时的年龄:二十一岁(20周岁)。某些学者所谓“李清照自叙十八岁(17周岁)出嫁”,纯属无中生有,以此为依据推算李清照生年更是错误。
李清照写完《金石录后序》时间,年:绍兴二年玄黓岁(壬子年),月:壮月(八月)、日:朔(初一日)、时辰:甲寅(寅时),对应公元1132年9月11日凌晨3~5点钟。李清照写完《金石录后序》时的年龄:五十二岁(51周岁);
李清照卒年:不早于1151年,具体卒年不详。学界关于李清照必定于1156年9月8日之前去世之说的理由不成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年七十四岁是哪年生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