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是中国的下一个对手》作者是谁?百度蒙圈了吗?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14.5亿户,6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4.89GB。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来,国人基本实现了普遍的“上网自由”。这种自由背后,与移动互联网几乎同步发展的云计算居功至伟。

研究报告显示,与传统IT模式相比,云计算在计算、网络、存储和运维管理等整体成本上降低了5~7倍。如果算上系统搭建、机房建设、采购流程等的时间成本,成本甚至降低达到10倍左右。我们现在几乎可以“无限”的在抖音、快手、微博、知乎、百度等APP上免费生产和上传内容,背后离不开数据存储成本的不断下降。

不过,到了2022年云计算行业进入了十字路口。原因很简单,消费互联网的增长空间见顶,用户规模、人均使用时长、流量消耗总量(VR、元宇宙等流量大户尚未成熟)都进入低增长阶段,过去十年云计算赖以快速成长的环境发生变化。

互联网行业是云计算诞生之地,也是云计算最早商用落地之处,它的触顶直接影响云计算未来十年的走向。

不过,随着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政企上云用云,成了“接班”互联网的新力量。这种变化在云厂商的竞争格局变动中也有所体现。

据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第三季度)跟踪报告》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和天翼云的市场份额分别占比39.01%、10.92%、10.74%和8.98%,共同占据了国内公有云计算市场近七成份额。不过,相比于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的两位数增长,运营商增速表现更好。

移动云收入同比增速达135%,市场份额排名再进一位至第七名。联通云市场份额和收入同比增速双第一,分别达到167.67%和296.35%。

这种变化很好理解,云计算作为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在厂商选择中天然会遵从“就近”原则。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作为互联网大厂,吃掉过去十年互联网行业大部分云市场在情理之中。而当下作为增量主力的政企客户,属性上天然有别于互联网客户,会更信任华为云、运营商云。

不过,大厂派相比运营商派有自己一大独特优势,就是在软件和应用的研发能力远胜于后者。而政企客户除了需要通过云计算降本增效,而自身数字化也极其依赖云计算提供的数字化能力。这个独特的变数,是互联网切入政企市场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意味着未来的to B云战争中,最终鹿死谁手还不好说。

从目前获得的信息推测,云未来十年的战争,将在四个局部发生较大的较量。无论大厂派还是运营商派,谁胜的牌局越多,谁的最终体量也就越大。这四个局部是,1、硬件成本战争;2、服务网络战争;3、PaaS之争;4、SaaS之争。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个事实,云计算这项生意最大的魅力就是复购率。它就像发电厂,生活中电从来不愁卖。作为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作为信息时代的基座,云计算的需求是持续并逐年上涨。也就说,可以参考过去几十年电力市场的发展,云计算将遵循相似的路径。

电力市场中,煤电为何占比达到七成?煤电缺点这里不展开谈了,它之所以占到绝对比例,因为它是各种发电模式中最低的一种。

所以说,未来哪家云厂商是市场主力军?当然是那个能将成本降到最低的玩家,目前阿里云做到市场第一,就和它入局最早,在基础设施成本压缩上做的较好相关。

成本是云计算发展命门;在成本问题上,云计算相比传统IT模式实现了数倍甚至十倍的节省。站在云计算客户角度来看,云虽然省钱,可这项开支是每月、每年必须的投入项,当中小企业或政企客户感觉某家云成本过高,会去选择更便宜的平台,甚至可以“弃”云计算而走。目前,各大云计算平台之间是允许客户自由转移,长时间尺度来看,能把IaaS服务定价保持最低的玩家话语权更强。

假设未来云计算成本“万一”突然变高,客户还有自建服务器机房的备选项。

从产业角度来看,按照商业模式,云计算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三大类,基本可以全面替代传统IT模式,以巨大的成本优势逐步将各类客户转移到云计算上。这其中,又以公有云占比较大。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3102亿元,增速48.4%。从细分市场来看,公有云市场占比逐年提升,2021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占比最高,达59.7%。

从这个维度来看,目前,海外SaaS市场占主导,国内IaaS市场占主导,最终还将是SaaS主导。

中国云计算市场中IaaS占比达到70%,SaaS则只有21%, 而全球云计算市场中SaaS占比高达55%,IaaS占比为26%。这种结构的差异因为,无论国内还是海外云计算市场,皆经历先IaaS层级后SaaS层级的升级。中国云计算发展相对滞后,IaaS市场基本成熟后才开始向SaaS市场过渡。

毫无疑问,在今后几年里,IaaS服务将是云厂商竞争的重要领域,并逐步将战火引到PaaS、SaaS。

而且,从服务链条来看,占据IaaS市场的领军者,将更容易发展PaaS、SaaS。而在IaaS的选择上,成本是最关键的一环。这里可以模拟一个发展链路,低成本IaaS进行引流,并以Paas模式和SaaS模式作为利润主要来源。

目前来看,大中小云厂商为了竞争市场,都采取着激烈的价格战争夺客户。相比补贴的短期性,运营成本压缩才具备长期价值。那云计算的主要成本来源是什么呢?数据中心是云计算产业的底层核心基础设施,服务器是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CPU、GPU决定了服务器的算力。

据信通院数据显示,服务器在数据中心硬件成本中占比70%左右。进一步的,芯片成本则占据服务器成本的绝大部分。根据IDC的研究数据,CPU、GPU、DRAM三个模块中的芯片成本在基础型服务器中占比约30%,在更高性能的服务器中,占比高达50%-80%。

短期战争,大小云厂商可以靠疯狂补贴来获取和蚕食份额,将时间尺度拉长,只有那些将硬件成本压缩到极致的云计算平台,才能维持长期的低价,并源源不断留存旧客户和吸引其他平台客户青睐,做大做强,成为行业最终的最大玩家。

基于降成本考虑,无论美国云巨头亚马逊AWS、谷歌云,还是国内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都将自研芯片和其他硬件设施作为实现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

AWS开创了云厂商自研芯片的先河。从2013年推出首颗Nitro1芯片至今,已经有9年自研芯片历史,已拥有网络芯片、服务器芯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研芯片三条产品线。

国内厂商中,阿里和华为也正在布局Arm服务器芯片。

2019年,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芯片鲲鹏920。2021年10月,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发布自研云芯片倚天710。今年6月13日,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峰会上正式发布CIPU(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这是阿里为新型云数据中心设计的专用处理器,替代CPU成为云计算的管控和加速中心的下一代芯片。

腾讯则在2021年11月公布了自研芯片进展,分别是AI推理芯片“紫霄”、视频转码芯片“沧海”和智能网卡芯片“玄灵”,性能相较业内产品均有明显提升。同时,自研的腾讯云星星海服务器,也帮助腾讯云全面提升了性价比。

从早期的去IOE,到现在自研芯片的推进,云计算厂商实现着硬件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未来云计算竞争,谁能够在综合成本上大幅度跑赢对手,它就具备了绝对的话语权。

另外,我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也全面启动。简单说,就是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我们知道,西部是不发达地区,地广物博各项成本占据巨大优势。三大电信运营商与华为、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等纷纷官宣了有关“东数西算”的各自布局。多位专家指出,“东数西算”工程预计每年将带动超千亿元规模的云计算相关投资。

即使在海外,成本也是云计算竞争的核心。亚马逊的贝索斯就提出了一个贝索斯定律。按照贝索斯定律,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中,单位计算能力的价格大约每隔3年会降低50%。有分析机构统计,亚马逊AWS在市场拓荒期,累计降价42次,重新诠释了“价格屠夫”这个词。

就目前来看,中国云厂商之间价格普遍相差不大,相对而言国内市场获得政策红利更少一点的亚马逊AWS、微软云等价格稍高。

在疯狂的价格战中,已有大量中等体量的云厂商“掉队”。这个厮杀将是长期现象,未来十年中还会有现在表现不错的玩家掉队。

在云服务上,目前各大云厂商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虽然具体服务内容、价格与折扣随时间呈现着动态的变化,除了个别业务,大部分相似服务的各自价格差别并不明显。

IaaS 厂商的云计算收入构成主要为基础服务(计算、存储、CDN)以及增值服务,基础服务属性简单,毛利率相对增值服务的毛利率较低。据未来智库2020年底的一次统计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金山云 四家厂商普通云盘价格的包月、小时计费,价格相差都不算大;高性能云硬盘的价格差别与普通云盘类似;SSD云硬盘无论是包月还是按小时计费,按照包月对比金山云最便宜,按照小时计费阿里云和华为云价格最低。

图片来源:根据公开内容制作

现阶段,国内云计算市场的几大玩家主要分为五大流派:

互联网云厂商: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等

通信运营商:移动云、天翼云、联通云

独立云厂商:优刻得、青云

外资云厂商:亚马逊AWS、微软azure、IBM

ICT云厂商:华为云、紫光云、浪潮云

巨头背景的云厂商,在技术实力、品牌价值、服务价格上相差不大,重要的是比拼服务网络的构建。

服务网络有多重要呢?我看看当下各大云厂商客户的构成。

阿里云起步于电商行业,后将客户群扩展到消费互联网企业,包括字节跳动、B站、爱奇艺、小红书等。2021年Q4,阿里云来自消费互联网客户的营收占比48%。今年3月,华为前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空降阿里云M7(资深副总裁),负责阿里云全球销售业务。蔡英华曾当过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而华为在政企客户上的影响力就无需赘言。

这次任命外界解读阿里云将打造新的服务网络,未来业务重点将是政企大客户。

腾讯云很多客户来自泛互联网行业,比如游戏、视频和电商。其服务的客户包括快手、小红书、美团等,几乎覆盖了国内70%的游戏厂商,90%音视频客户和绝大多数主流电商平台。此外,在金融、政务、工业、能源等领域,腾讯云也在持续深耕。

华为云则更偏重于需求复杂、痛点多的大型政企类的业务关键型客户。根据 IDC 发布的《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份额 2020》报告,华为云在中国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32.2%,已经连续4年蝉联第一。

未来十年,是政企客户集体上云的十年。相比过去互联网公司的灵活和主动,它们更依赖云厂商的线下服务网络提供具体服务。

根据此前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在2018年,美国企业上云率已经达到85%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在70%左右,而中国企业的上云率只有40%左右。

政企客户上云的速度在增加,云厂商是否拥有完备的线下服务网络重要性愈发凸显。三大运营商近两年来增速跑过行业,很大一个原因,运营商在不同地域上拥有广泛的客户群和客户拓展渠道,并有着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的策略。

以天翼云为例,其在云和大数据布局方面,有超过300多个本地节点、1000多个边缘节点,以及超万个客户节点;移动云在四大热点区域建设资源池,并基于500多个边缘云节点推进算力下沉,打造了一朵全域全场景覆盖的分布式云;联通云则通过5大算力区域、4大核心节点和31省份骨干云池,在全国有450个边缘节点,打造云算网立体化布局。

其实,就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平台层和软件层发展,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互联网大厂玩家做的更好。

面临着增长压力,未来如何在线下组建一个可以抗衡运营商的服务网络生态,是它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云计算市场已从最初的十几亿增长至目前的千亿规模,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年期间,我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均在30%以上,呈高速增长态势。

为了应对新形势,老巨头玩家已经开始出手。

今年6月在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2022上,华为云宣布已成立煤矿、政务一网通军团等20个军团。华为云CEO张平安还发布15大创新服务,其中包括工业、政务、供热、煤矿、教育5个行业aPaaS服务。

7月12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则成立了政企业务线,持续深耕政务、工业、能源、文旅、农业、地产、体育、运营商等领域,这是时隔一年后,腾讯CSIG的又一次组织进化。去年5月,腾讯CSIG确定了 “扎根行业、深耕区域、提升效率”三大战略。

蔡英华空降阿里,今年,阿里云按照分销伙伴、集成伙伴、咨询伙伴、解决方案ISV伙伴、产品ISV伙伴等能力标签,成立了相对应的生态团队,来专项服务合作伙伴。这背后最大的转变是,基于伙伴的能力模型,阿里云去适配伙伴,而不是让伙伴来适配阿里云。

如果说,硬件成本的压缩是长期价值的体现。而服务网络的战场,就是和时间赛跑,中国政企客户数字化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谁能高效率触达并转化它们,就赢跑一小段。

IaaS虽是基础,但云计算大战最终落脚点,必然是PaaS和下面要提到SaaS之争。

原因非常简单,IaaS是数字社会的刚需,只要是数字业务就需要一个“桶”装着,IaaS层是整个云计算产业链中的关键基础设施。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会令云大厂主动的降低IaaS服务的价格。另一方面,就像水电一样,IaaS云厂商很难联合起来拉高价格(会引来监管)。答案就肯定了,IaaS的利润率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很低。

国内外市场,都呈现着这一现象。

先说海外,19财年亚马逊云服务AWS以亚马逊12%的总营收占比,却贡献了63%的总营业利润,可以说AWS已是亚马逊一颗的非常稳定而健康的摇钱树。三大业务中,PaaS利润率就超过IaaS。

去年6月,Bernstein分析师曾做了一份估计,他认为2015年AWS收入的14%来自利润率较高的“平台即服务”PaaS产品,其余收入来自较低利润率水平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产品。 而在2020年上半年,分析师估计PaaS的比例已经上升到18%。

今年,国海证券也做过一个统计,阿里云PaaS及SaaS收入中,PaaS及SaaS毛利率高于IaaS。具体数值尚未公开,不过可以确定,PaaS能给云厂商带来更高的利润。

在云行业,IaaS底层标准化程度高,毛利率为10-15%。相比而言,PaaS与SaaS的毛利率可高达50%-70%。因为,PaaS、SaaS是基于IaaS底层基础设施衍生出的系统级和应用级服务,更凸显定制化的商业服务和产品技术等能力。

简单来说,PaaS、SaaS是企业有需求才会选用的服务,相比之下IaaS就是强刚需服务需求了。因此,IaaS引流,PaaS、SaaS进行盈利提升。

企业为何会主动为PaaS付出更多的溢价?整体来说,云大厂们的PaaS,大多通过采用AI、数据湖、微服务化、容器服务等关键技术提供云原生应用的平台能力,促使企业IT在支撑业务敏捷化、智能化和资源利用率上迈入新台阶。

7月28日,在2022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的开幕式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透露,从2007年开始,腾讯就开始自研金融级的分布式数据库TDSQL。如今,腾讯云数据库已经在张家港农商银行、昆山农商银行等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投产上线,支撑国内超20家金融机构换上“国产心”。 我们(腾讯)也已经将TDSQL PG版全面开源,共建国产数据库开源生态,助力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程度已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中重要组成项,IaaS只是提供基础的数据算力服务,只有购买了PaaS服务,企业才可以更多的“借用”的大厂技术优势,完成更深程度的数字化。

插播个案例,广西灵山是“中国荔枝之乡”,当地与阿里共建了“未来果园”,通过物联网和AI技术,24小时监控土壤、气象等生产信息,防灾抗病、提质增效,从传统种植转向标准化生产。基于菜鸟智能产地仓,农产品的加工、仓储、包装、运输实现数字化,对接淘宝天猫、淘菜菜、饿了么等渠道,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通过统仓集配等公共服务,当地商家整体供应成本降低15%~20%。

PaaS方面,互联网大厂无论技术经验、产研深度和生态触角,都要远胜运营商。

近年来,各大云厂商先后将触角伸到PaaS、SaaS领域。今年一季报中,腾讯表示,将不再聚焦于规模增长,而是更看重企业服务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增长,将资源集中于PaaS领域,包括视频云及网络安全等。

为了加强PaaS和SaaS的联动,早在2019年腾讯推出“千帆计划”,孵化一系列连接器,比如IDaaS、iPaaS、EIAM、低代码等等,提供账号、数据层面的连接能力,在财务、HR、工业等赛道,基于这些连接器和商业伙伴建立合作。

阿里云方面,钉钉把自己定位成数字化新生产力工具,是一个开放的PaaS平台,来帮助企业和生态合作伙伴,将HR系统、生产系统、ERP、研发系统等业务管理系统集成到钉钉上,阿里云通过推动云钉一体提升PaaS能力。

2022阿里云合作伙伴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钉钉总裁叶军曾强调:“云钉一体提供了PaaS能力底座。有了云,神龙计算、盘古存储、洛神网络、云安全、云原生应用这些基础能力得到保障。云也有很强的PaaS,像AI、IoT、大数据计算等等,已经有一套非常好的PaaS了。钉钉补全了协同类的PaaS,是一个业务性的中台。”

2020年6月,字节跳动旗下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火山引擎正式上线。去年底火山引擎被列为六大核心业务板块,升级为独立BU,发布全系云服务产品,字节跳动开始全面进入公有云市场。在最初阶段,字节云也把中心放在了PaaS与SaaS领域。

据IDC近期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123.1亿美元(787.6亿人民币)。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47.5%,市场规模为78.26亿美元(500.7亿人民币)。PaaS市场同比增长53.9%,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110亿人民币)。2021年H1阿里云IaaS收入193.3亿元;华为云56.1亿元;腾讯云55.6亿元;天翼云48.1亿元;亚马逊32.5亿元;其他115.2亿元。PaaS市场同比增长53.9%,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110亿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1.18亿美元(71.5亿人民币)。

2021年H1阿里云PaaS收入38.2亿元;亚马逊13.3亿元;腾讯云12.9亿元;华为云10.5亿元。

PaaS拥有的在线办公协同、低代码、云原生、分布式等开放、开源的云服务能力,能解决超过4000万数目的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但PaaS对云大厂的软件研发能力、生态建设能力都提出极高的考验,它正成为各大云厂商发力的技术方向。

随着云业务的深入发展,头部云厂商竞争的主力点将落在PaaS和SaaS市场。

作为上上层,SaaS对于云厂商而言,是建设大生态的最关键一环。

2021年,华为云发布了开天aPaaS(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将自身30多年及全球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变成可被调用的服务开放出来,让开发者面向行业创新,不必重复“造轮子”。

对比全球SaaS产业历史同期,SaaS市场渗透率演进路径基本一致,我国SaaS产业发展滞后约5年左右,预计未来5~10年将成为国内SaaS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相比海外SaaS的上云,中国将呈现不同的表现,云计算或是推动SaaS渗透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力量。

所以,早在去年4月26日,腾讯就在北京举行 “2021 腾讯千帆战略发布会”,解读其 SaaS 生态战略,面向行业和客户发布“企业应用连接器 ”。据透露,未来三年,腾讯千帆将助力10万家客户和1万个SaaS应用实现高效连接,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企业应用连接器。

而百度智能云也推出了碳数智化平台--度能,全新推出SaaS服务。截至目前,度能已和数十家生态合作企业,联合打造近百款能源应用及终端,服务客户的数量有上万家。领域覆盖产能、供能、用能全链条,行业场景囊括化工、制造、食品加工、轻工等多个领域。

我国的SaaS行业起步较晚,在2010年左右正式起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营管理类SaaS开始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

过去,SaaS服务都是服务商单独向中小企业售卖。而云SaaS则会加速产业发展进程,各大云厂商开始打造自己的SaaS平台,生态的繁荣会提升各自云服务的吸引力,尤其利好SaaS厂商,云计算将是它们触达企业客户最佳渠道之一。云厂商们自然很注重对第三方服务商的扶持力度,而包括阿里云,曾一度提出“不做SaaS”。

很显然,数字化并非简单的将大数据、应用放在云上跑,它还需要一系列数字化工具作为支撑转型。对于各大云厂商来说,SaaS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依赖更多的第三方服务商,构建生态打造共赢模式是共同选择。

在这方面,互联网大厂与万千SaaS服务提供商的“关系”,显然远胜运营商云,未来这也是互联网大厂发挥自身优势的方向。

数字化浪潮下,中小企业和政企大客户已成了云计算市场增量的新蓝海。它们需求相比消费互联网公司更垂直、细分和专业化,这给予云大厂们更多施展技术实力的空间。从增速上看,运营商去年确实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就未来竞争趋势预测,互联网大厂玩家的综合实力仍旧更强。

无论如何,云计算的未来十年开始了,大厂派VS运营商派谁实力更强?只能说拭目以待。

半导体产业纵横-《跨界造芯“卷”上云,云计算厂商角逐服务器芯片》;
节点财经-《华为云,身负重担》;
节点财经-《华为来的蔡英华,能帮阿里云搞定政企大客户?》;
中国电子报-《三朵运营商云:静待花开》;
科技云报道-《云巨头的中场战事:PaaS、SaaS成为关键破局点?》
中国经营报-《互联网云巨头增速放缓 SaaS生态决胜未来?》

作者 | 闫俊文 朱晓宇 霍火火

头图来源 | 视觉中国

互联网造字带来的不良影响,相关平台正在纠偏。

7月22日,抖音发布《关于创作规范表达的说明》,称出现(不规范表达)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平台规则介绍不够清晰,网友对平台规则缺乏了解,误以为一些正常词语是所谓的“敏感词”。这些词语正常使用表达不会被审核、处罚,仅在被用作传播色情低俗、违规引流交易、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时加以管理。

为了规范表达,抖音梳理了首批50个被高频使用的词语,未来将持续总结不规范使用现象并定期公布,与广大用户沟通,增进了解。希望广大用户可以放心创作,规范表达,减少不规范表达的使用。

比如,“马内”可以正常表达为“钱”,“拼夕夕”可以正常表达为“拼多多”,“扫马”可以正常表达为“扫码”,“很跪”可以正常表达为“很贵”,“dbq”可以正常表达为“对不起”,等等。

而将此事推上微博热搜的当事人李尚龙恢复了跑步、开会与直播的节奏,他表示,自己下场,还是取得了进步。

此前的7月13日,李尚龙在微博上发文称,在抖音直播多次触犯屏蔽词,提“微信”限流,“秒杀”“赚钱”“直播间”等都不能说,只有换成谐音词“秒秒”“赚米”“啵啵间”等才不会被提示违规。他呼吁说,抖音的文字体系中包含大量平台故意制造的错别字,而孩子刚学会汉字没几年,就过早接触了这些词汇,应该“救救孩子”。

“抖音是个成功的产品,但(上面)流行的(文化)未必是成功的。”李尚龙告诉《圆锥体》,他招聘过所谓的抖音操盘手和投手,二本院校毕业,月薪可以拿到两三万元。操盘手们宣称掌握了抖音的流量密码与游戏规则,事实上,他们只是非常熟悉抖音上的“禁忌”规则,确保不封号、不限流。

此前,抖音操盘手利用这个优势,开办各种名目的运营训练营。李尚龙说:“参加训练营的每个学员,学费4980元算是便宜的,还有收几十万的,他们告诉你怎么做抖音,怎么赚钱,哪些词不能说。”不过,这种培训的有效期并不长,一旦抖音的算法更改,他们的方法论也就不灵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操盘手表示,流量越大的平台,敏感词越多,而规避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造字,“中文是形意文字,一段话,把顺序打乱,人们也能正常阅读,所以,用一些代称、谐音词、通假字等等,既可以绕过审核,又不影响传播。”

互联网造字,由来已久。业内人士常乐介绍,至少在2000年就开始了,当时有orz(失意体前屈)、囧等网络热词兴起。随后,各大网站、包括传统媒体,还开始评选年度十大网络热词等。

在PC互联网时代,造字更多是好玩或者代表某个群体文化,比如QQ时代的火星文,网易诞生的“神评论”,百度贴吧里的“火钳刘明”与“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他们意味着用户主导社区的思潮,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赏。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流量的价值越来越高,平台规则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互联网造字逐渐失控,“如果是以前造字是因为好玩,后来造字是因为利益。”常乐说,根源就在于流量之争,一方面,平台里的创作者,PGC和OGC越来越多,他们以此为生,对流量的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创作者的内容要通过平台来放大影响力,并获得收益,所以,他们又离不开平台。平台的一些政策会制约创作者获取流量,或进行商业化变现,所以,创作者就会想方设法做规避,导致互联网造字变形异化。

“敏感词和造字,是一对矛盾,如果变成恶性循环,肯定不是平台之福,也不是互联网之福。”常乐表示,微信、抖音这类平台,覆盖的是全年龄段的用户,过多的“造字”,肯定会影响用户体验,也不利于文化传播。

最新数据显示,抖音的日活已经达到6.7亿,是国内最大的流量平台之一,因此,互联网造字的现象,这里最多;其副作用,也在这里体现的最明显。因此,如何平衡监管、流量与文化的分歧,是抖音的必修课。

2000年前后,随着猫扑、天涯等中文论坛诞生,以及新浪网、网易聊天室的兴起,被称为“新新人类”的初代网民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从数字谐音、拼音缩写、中英混用、标点字符等元素中取材,制造了诸如3Q、斑竹、沙发、555等网络专用字词。这些流行语逐渐发展衍生为一种网络亚文化,也成了互联网“造字”的开端。

随着网络技术与社会变迁,年轻网民为了缩短打字时间、方便交流,一小部分人在符号、方言、错别字的基础上,人工创造了新的网生文字——火星文,起初它们仅被应用在网络游戏、聊天室等小范围内。

借助MSN等聊天工具和BBS的传播,火星文逐渐被更多感兴趣的人模仿创造,数量和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并在网络上蔓延开来。

需求催生供给,当使用群体和新生词扩大到一定规模后,火星文转换器等相关工具诞生了。“工具创字”的便利,加速了火星文的应用和推广。2008年,刚上初中的小黎和同学去网吧注册了QQ,并跟风用火星文敲下了自己的QQ签名。“当初好多人都用火星文的QQ名,现在回想起来特别非主流。”

包括小黎在内的85后和90后“非主流”青年,在当时将火星文作为一种身份识别的象征、或是追求时髦与个性,广泛地应用在QQ空间、网络游戏和聊天室里。

此外,火星文也成了年轻人避开师长、父母眼睛的“加密交流”方式。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曾表示,“火星文也是一种属于青年的亚文化。年轻人不断炮制各种风格的话语,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寻找认同、防御认同感丧失。”

同理,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网络黑话,也是年轻人寻求兴趣及价值认同,从而创造的一种新的亚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00后黑话,就是从饭圈、动漫游戏、弹幕文化等兴趣圈层中衍生出来的。

且由于年轻人细分/小众兴趣爱好的增多,也让不同的圈层产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圈层用语”,哪怕身处其中的00后也未必理解得面面俱到,这也让网络黑话成为划定圈层、精准社交而设置的文字壁垒。

2018年后,00后黑话逐渐从亚文化的一隅走向了公众视野,大众产生了解码黑话、融入00后等亚文化群体的兴趣,网友对黑话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到了2019年,手机端上线了一个网络流行语专用的“小鸡词典APP”;豆瓣上则组建了一个专门讨论黑话的小组,名为“村通网——网络黑话指南”。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各大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出现,始于用户兴趣的亚文化创造,已逐渐从好玩过渡到了“有利可图”。这种情况下,“网络造字”也从单纯地用户创作,变成了部分人规避平台规则、或引流私域变现的一种手段。

从朋友圈微商时起,为了避免被朋友圈限流屏蔽,很多微商发商品广告时标注价格的单位就有了“米”等称呼。李佳琦在直播时形容产品时,曾用“吊顶”代替“天花板”,以避免涉及直播违禁词。B站、抖音等平台博主,也会用一些拼音缩写、谐音词或是干脆“哔掉”一些敏感词,以求作品过审。

除了受限于平台审核的敏感词规则外,曾经互联网巨头“圈地运动”的影响下,平台之间相互引流不得不成了“地下运动”。直到如今,抖音、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的部分博主,如果想给自己的私域导流,在个人简介一栏依然要写:“商务请+V:xxx,或卫星号:xxx”。

网文爱好者筱之也回忆:“2016年左右,我在微博和百度贴吧上开‘记录贴’,记录并分享自己读过的小说。随着关注逐渐增多,我就想自己做一个微信推文公众号,将粉丝导流到自己的私域内。但当时各大平台都限制向微信导流,我和很多博主都不得不使用‘公主号’、或二维码截图给公众号引流。”

即使用谐音“造字”等方式导流,筱之在其他平台上写着“公主号”的留言,也经常遇到无法‘过审’的情况,“没办法,只能换个词继续发,因为‘V’等缩写偶尔也会被屏蔽掉,有一次我甚至因为平台删掉太多次,崩溃得不想干了。但是冷静下来,还是要继续忍受平台的规则,毕竟当时我的公众号已经逐渐引流成功,开始‘恰饭’了。”

近几年,造字术的核心诉求成了薅羊毛,偷流量。不管是直播间、短视频、私信或者聊天,平台监管无处不在,比如微信改说“加V”,赚钱说“米”,造字的原则很简单,既要跟原有词语神似,又要摆脱平台的监管政策。

上文提及的李尚龙曾数次与抖音工作人员以及同行业者讨论抖音的内容审核标准是怎样的,他说,抖音的内容审核是先机器审核,因为机器审核不会考虑到场景,所以一般是有字词出现即可提示,比如,他介绍村上春树的作品《第一人称单数》,被系统提示“因涉及低俗/色情话题或声音“,被禁播了10分钟。

“讲解文学的书,怎么可能不涉及到死亡、性爱或者其他场景?没有这些,文学的深刻意义就消失了。”李尚龙说。

针对大数据无差别的误杀,抖音也有纠错机制,创作者可以事后申请,但李尚龙说,他没有听到有哪位创作者申诉成功的。

一位曾在小红书做视频内容审核的员工说,他们审核是交叉审核,“用户发的内容,系统派给你审核,如果你不通过,系统会派给另一个审核员审核,如果你们两个审核结果一致,就给这个用户发布的内容定性, 如果是不一致,这个时候重点来了,会由另一个部门决定,也会给出一个结论, 那么两位审核员就有一个对一个错了。”

不管是抖音、快手,还是小红书,他们要把庞大的流量转成收益,为此,他们建设了精密的商业网络,比如抖音的巨量引擎和巨量千川,快手的磁力金牛。

一位小红书服务机构说,如果一个商业笔记走官方报价,除了达人的报价,平台会各收取品牌商和达人10%的服务费。“但如果走私下合作,通过费用要比官方渠道低两三倍”,他们将之称之为“走私合作”。

为了尽可能让流量变现效率提高,平台严格限制走私交易,“如果没得到官方认可,博主私自接广告,平台会限流。”

按照相关服务机构的表述,抖音走官方合作费用成本要比非官方的要高两三倍。

对于大型MCN机构来说,所有的一切都合规是最好的,只要在体系内运转,不管是达人流量还是资源配置、平台扶持,他们都拿得到,所以乐于见到规范的内容生态。中小MCN机构是造字的主力军,他们没有头部主播资源,也没有平台扶持政策,只能“暗渡陈仓”牟利。他们想方设法利用平台,但又绕过平台,去建微信群或者QQ群,然后变现。

比如一些社交平台,如果投平台信息流广告,平台对合规要求高,成本也不菲,他们会选择绕过平台,直接与一些达人合作,比如在直播时,会暗示加入QQ群或者微信群,以此推广社交平台App。

互联网造字的背后,实质上是各大平台之间的流量之争。随着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的边界扩张,企业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业务上的重叠,于是竞争开始来了。大家对于最大限度地留住流量的渴求,超越以往任何时候。他们唯恐自己成为其他平台的导流工具与管道。

大平台之间的竞争起始于淘宝屏蔽百度搜索引擎爬虫,并在淘宝和微信之间的竞争过程中得到加剧。

2013年11月22日,淘宝正式屏蔽了来自微信的访问,在屏蔽微信之前,淘宝已经禁止淘宝卖家张贴微信二维码,甚至禁止卖家提到“微信”这个词。对于屏蔽微信,淘宝当年给出的理由是:“微信不安全,我们屏蔽了。”微信很快作出反击,立即停止将淘宝相关链接导向淘宝网站。到这一步,淘宝和微信一起完成了屏蔽的“高墙”。

抖音的崛起,也不可避免地让自己踏上与“前辈”同样的路。这些年,抖音为了寻求用户增长,不断对业务进行扩张,从短视频领域一路外扩到电商、本地生活和社交,与腾讯之前的摩擦愈演愈烈。双方爆发的口水战和官司也不在少数,屏蔽对手似乎成了大家默认的潜规则。

平台设置屏蔽词,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池内流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实现流量利益的最大化。

以快手为例。前两年,快手的游戏主播“难出息”,为了最小成本的引流,不向快手官方买量,而是经常在直播中放QQ群号,这种无成本的引流方式导致账号被封,七十多万的粉丝一夜归零。此后,快手也对这种站外建群严加限制。

阿里对外链的封闭也是出于此目的。2013年开始,淘宝为了圈住流量,封杀的第三方平台不在少数。同年,淘宝不仅屏蔽了微信,还有美丽说、蘑菇街等第三方导购网站,也是对外宣称“保护淘宝卖家利益”。屏蔽到最后,卖家可供选择的推广手段最终只剩下向阿里买量这一条路。

抖音的屏蔽词之所以出现,也是出于同样的逻辑。对于抖音来说,设置屏蔽词不仅是巩固用户流量的最佳选择,也是防止大V往站外引流的重要手段。目前,抖音的营收支柱是广告业务,这份广告业务就包括“站内买量”。

据晚点LatePost(ID:postlate)报道,今年一季度,阿里客户管理收入(主要是淘宝天猫平台的广告收入)零增长、百度广告收入同比下降 4%、腾讯互联网广告收入下滑近两成。抖音和快手一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 10%。快手财报则显示一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30%。

其中据分析师测算,抖音、快手均有超 1/3 的广告收入属于所谓 “内循环收入”。字节的广告收入因此成为中国第一,而快手广告收入也只比百度少 1/4。

这几年,互联网平台之间的“高筑墙”行为,带来的垄断、重复建设、社会资源浪费等问题,逐渐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顽疾,社会各界都在推动“互联互通”的到来。按阿里CEO张勇的说法,“互联互通是多个平台参与者的共同关切。”一方面,阿里业务渴望融入微信生态,另一方面,阿里业务也要对外开放,比如电商业务,在物流方面,也要逐渐对京东物流,甚至极兔开放。

在常乐看来,如今的互联网,正在走向开放,也就是说,互联网造字的利益土壤正在消失,“回归到文化本身后,造字也就不再是一个问题了。”

(文中常乐、小黎、筱之为化名)

《淘宝与微信到底谁封杀了谁?| 一周开氪精华》,来源:36氪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肺炎疫情打乱了许多公司原定市场计划,但竞争的脚步不会停止。

著名的羊年春晚之战,将微信支付送上中国头部网络支付服务商位置。

Uber中国利用2015年春节档期作为发力点,撬开市场。

2016年春节,百度外卖主打温情牌,让骑士们回家过年,成为其滑落的转折点。

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渐失的背景下,抖音抓住春节档期,实现了逆势崛起。

尽管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打乱了许多公司原定的春节假期市场传播计划,但竞争的脚步不会停止。

1月25日,农历鼠年大年初一,快手公布了春晚活动数据:全球观众参与红包互动累计次数达到639亿,远超去年数据,创造春晚史上最大的视频点赞纪录。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战事,春晚之前,众多明星口播“上快手,分10亿”的视频物料在网络、电视等各个渠道全面铺开。为了狙击快手,抖音迅速跟进,喊出“上抖音,分20亿”的口号,在快手取得了与春晚合作权益的背景下,抖音选择在许多地方卫视投放传播物料。

而肺炎疫情为今年的春节战事加入了更多变量。

在春节档影片因疫情集体撤档后,1月24日,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及欢喜首映共同宣布,贺岁电影《囧妈》全片将于大年初一进行在线首播,一时引发轩然大波。

特殊的鼠年春节假期尚未结束,互联网公司们的暗战也在继续。

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节日,春节历来是大家休息、放松与家人团圆的日子,但对于中国互联网公司们而言,春节也是撬动市场、突袭对手、扭转格局的绝佳时间窗口。

在过去五年里,中国互联网上演了多次精彩的春节大战,战争发动者无一不通过春节实现了战略突破。这与春节期间庞大的人口流动、积攒的娱乐和社交需求息息相关,更离不开互联网公司们真金实银的大手笔投入,和持之以恒的创新和尝试。

短短春节假期如今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们的兵家必争之地,以下是「深响」盘点的近几年发生在中国互联网的几场重要的春节大战,商战重复上演,有人失意、有人得意。

农历猪年最后一天,字节跳动给快手、优爱腾三家长视频网站上演了一场奇袭。

在今年春节档影片因肺炎疫情集体撤档后,1月24日,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及欢喜首映共同宣布,贺岁电影《囧妈》全片将于大年初一进行在线首播,这为本已激烈的鼠年春节战事,增添了更多火药。

对于快手、抖音两家而言,鼠年春节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2019年6月,快手创始人宿华发布内部信,称快手将变革组织、优化结构、迭代产品,并明确提出了战斗的第一个目标:2020年春节之前,3亿DAU。冲刺3亿 DAU的计划在内部以“K3”代称,围绕目标,快手进行了系列布局,其中,与鼠年春晚的合作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2019年12月25日,快手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独家互动合作发布会上宣布:春晚当天红包金额将达10亿人民币,超过百度的9亿、淘宝的6亿成为史上最高红包数额。

快手重金押注鼠年春晚实现用户量级突破的目的不言而喻,面对激进的快手,抖音迅速跟上。2020年1月14日,抖音方面也宣布启动了2020年春节红包活动,且金额高达20亿。

如果没有突发状况,今年春节快手、抖音将上演此前微信、支付宝之间的对决,但肺炎疫情的出现和快速扩散为这场战役加入了更多不确定性。

一方面,舆论关注向疫情集中,比如对于鼠年春晚,便有许多用户在社交媒体表示因关心武汉、无心观看,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显然对快手是不利影响。快手对鼠年春晚大手笔的投入是否能获得理想效果,仍待观察。

另一方面,字节跳动与欢喜传媒的联手既为旗下产品引来关注度、导流的同时,也增添了国内视频行业格局的变数,「深响」便曾报道过字节跳动暗潜影视圈、布局长视频的动态,此次与欢喜传媒的联手将有可能打破原有电影发行格局,也或将挑起长视频领域的新一轮战争。

目前,鼠年春节假期尚未结束,无论快手、抖音还是其他互联网公司的相关市场计划仍在继续运转,本次快手对垒抖音的最终战绩尚未揭晓,谁会得意、谁将失意仍存变数。但可以确定的是,鼠年春节将是两家公司发展历程上的重要节点。

2014年1月10日,在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腾讯内部组建的小团队开始研发微信红包功能,这个产品灵感来源于腾讯新年发开工利是,最初以公众号的形式存在。

在腾讯财付通运营的名为“新年红包”的公众号上,用户可以实现发红包、查收发记录和提现。关注该帐号后,微信用户可以发两种红包, 一种是“拼手气群红包”,用户设定好总金额以及红包个数之后,可以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还有一种是普通的等额红包。

本是内测阶段的产品因其新鲜、有趣的玩法很快蔓延开来。根据分期乐总裁、微信支付前总经理吴毅后来的回忆,产品开发了三周,并没有正式发布,因为一些同事不小心发到了群里和朋友圈里,结果成了第一个开始蔓延的种子,在短时间内就引爆。

2014年1月28日下午,“新年红包”的图标第一次出现在了微信“我的银行卡”界面中,6亿多用户可以直接进入微信红包的页面开始发红包。

吴毅透露,“2014年春节,一共有一千万人玩红包。回头看数据的话,好像比起外面声音来,实际数据没有那么大。因为第一年玩红包的都是互联网行业的人,金融行业的人,以及媒体行业的人,他们都极具传播力。”

尽管一千万这个数据如今看起来并不算起眼,但却极大改变了中国在线支付行业的格局。以至于马云于2014年1月底在来往表示,腾讯的“微信红包”如同“珍珠港偷袭”,计划和执行都很完美。不过他同时表示,虽然(微信红包)在短期获得了一定效果,但春节很快就会过去,让市场长期健康受益才最为重要。

但事情显然没有马云想的那么简单。

由微信红包撬动的支付用户成为接下来微信支付快速发展的种子用户,解决了微信支付在前期推广中商户和用户的冷启动问题。看到了微信红包的强大势能,腾讯选择再添一把火。

在微信与春晚将合作发红包在业界流传多日后,2015年2月16日,距离除夕夜还有两天,腾讯微信团队正式公布了重磅消息: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将与微信携手,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除了直播全程中的各种互动惊喜外,用户还可通过微信的“发现—摇一摇”入口,开抢由各企业赞助商提供的价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微信现金红包。

2015年2月18日,除夕夜晚八点,央视羊年春晚准时上演,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行业最知名的一场春节大战也拉开帷幕。

根据微信方面后续公布的数据,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10.1亿次,最重要的是帮助微信支付进一步拓宽了圈层。相比之下,支付宝大年初一上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大年三十的24小时内,支付宝红包的收发总量勉强超过2.4亿个。震惊之余,此后的2016到2018三年间,阿里巴巴蝉联央视春晚最大标王。

吴毅称,“创新是让你产生拐点的最有效办法,对于微信支付来说,这个拐点就是微信红包。微信通过一个自己创造的支付场景拿下了微信支付的大批绑卡用户。后来我们看到绑卡用户的增长基本上与红包数增长成正比。”

这场著名的羊年春晚之战,将微信支付送上中国头部网络支付服务商位置,并快速拓展了领地。

此后,微信支付与支付宝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中国移动支付快速普及,并推出各类创新。而春晚,也成为了互联网公司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2015年12月,在滴滴与快的合并不到一年时,程维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合并后3个月,我们就投入战斗,本以为对手是易到,后来发现是Uber。”

那次采访中,程维说出了一句被广为传播的话:滴滴是最没有安全感的公司。彼时,为其带去不安全感的公司是Uber中国。一年前,这两家公司在业务层面还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这一局面随着2014年8月Uber中国在北京率先推出“人民优步”而被打破。

满足一定年限和车辆档次的私家车主可以注册成为人民优步司机;

它的价格要稍高于出租车,但要大幅低于Uber Black(Uber高端产品线),希望可以借此触及到更多用户。

人民优步初上线时并未激起太多水花,由于接单量太少,Uber中国不得不给司机大量补贴,以留住司机,进而吸引更多用户。

为了改变状况,Uber中国团队决定利用2015年春节档期作为发力点,撬开市场。

根据腾讯新闻《深网》报道,Uber中国的备战从春节前就开始了。整个2015年春节,优步上海的员工几乎都没有回家。他们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作战目标”:要让这座外来人口占一半以上的城市,在春节期间保持订单量不下降。为此,Uber中国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说服司机保持上线接单,并配备了相关的市场传播方案。

这次春节奇袭效果明显,Uber中国创始团队成员谈婧曾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数据很夸张地就上来了,春节后一个月,不仅是上海,Uber全国司机的数量都“加了一个0”。

而在2015年春节过后,人民优步宣布降价,市场进一步被打开,网约车市场再次来到拐点。

人民优步的成功拉开了中国网约车市场竞争的第二阶段。2015年4月2日,滴滴通过快的打车的“一号快车”试运营快车业务,在杭州、上海、广州、深圳、程度、武汉、天津7个城市同步上线,经过测试和调试,捋清运营、产品、技术后,滴滴快车在5月13日正式上线,并在全国12个城市推出“全民免费坐快车活动”,此后的一个月内所有乘客在每周一都可以免费乘坐滴滴快车。为此,滴滴投入了10亿元。

尽管在此后的竞争中,Uber中国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在2015年春节的这场突袭中,Uber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得意者,这也成为Uber中国的最高光时刻。

2018年10月,百度外卖更名饿了么星选,此时,距离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同台竞技的日子已经过去近三年,让行业格局发生巨大改变的诸多因素中,发生于2016年春节期间的决策是不容忽视的一个。

百度外卖起始于2014年5月,彼时决意全力投入O2O业务的百度继糯米之后推出外卖业务,定位中高端白领市场,走与美团外卖、饿了么不同的差异化路线,很快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TrustData在2016年底发布的《本地生活服务O2O白皮书》中披露,在外卖三巨头刚聚首的2014年,中国外卖市场为151亿元规模,第二年,数字很快翻倍达到459亿元,直到2016年,外卖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

不断增长的数字背后是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对于外卖市场的不断挖掘和投入。尽管是后来者,但定位独特的百度外卖最初发展势头不错。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白领人群网络外卖服务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百度外卖在白领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一。2015年7月,百度外卖完成2.5亿美元A轮融资;2016年7月,在百度一季度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李彦宏表示百度外卖完成B轮3亿美元融资,当时估值达到24亿美元。

但在竞争胶着的关键时刻,百度外卖做出了一个如今看来是错误的决定。2016年春节,百度外卖主打温情牌,让骑士们回家过年。

根据腾讯科技报道,一位曾在百度外卖工作三年的老员工将2016年春节视为百度外卖由盛至衰的重要转折点,“甚至还给他们买了火车票,春节是外卖平台固守城池的重要时间点,你让骑士们都回家了,谁去送餐?”

在百度外卖打温情牌为骑手买回家火车票的同时,美团外卖则打出春节不打烊的口号,维持了业务正常运转。春节过后,由于竞争对手给骑手更多奖金和补贴,百度外卖的外卖员招聘一度受阻,以至于运力有限,这导致了春节后,百度外卖的发展第一次出现了增长停滞的局面。百度外卖的春节策略成为其走上下坡路的开始。

2016年,伴随美团、大众点评合并后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百度对于O2O业务的投入决心出现动摇,该年,百度外卖多次传出卖身消息,最终,2017年8月:百度外卖被百度打包出售给饿了么。2018年10月,百度外卖更名为饿了么星选,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8年春节,一款名叫“抖音”的短视频应用正在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手机里悄悄蔓延。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渐失的背景下,抖音抓住春节档期,实现了逆势崛起。

抖音于2018年春节实现逆势大涨得益于背后一系列计划周密的市场、品牌动作支持。

2017年,抖音投放了多档综艺节目,包括该年大热的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以及腾讯视频的《明日之子》,除了网络综艺,抖音还投放了包括浙江卫视、湖南卫视两大卫视推出的多款综艺节目,为品牌充分造势。

进入2018年春节前两个月后,抖音进行了系列营销活动,其中的最大动作是多位明星同时入驻抖音,涵盖了时下最热门明星,如黄晓明、anglebaby、鹿晗、吴亦凡等,带动了无数明星粉丝入驻抖音。同时,抖音复制红包玩法,设计了明星发红包等活动,进一步激活了用户下载使用的热情。

恒大智库统计的抖音营销事件(8.6)

另外,得益于春节期间国内庞大的人口流动,以及长假期间积攒的娱乐需求,抖音在品牌、营销、运营三个层面的发力被进一步放大,2018年春节彻底奠定了抖音的业界地位。

据第三方QuestMobile数据显示,抖音在2018年2月春节期间增长了近3000万日活,快手则为1000多万。而从4月起,两款产品的日活线开始胶着——抖音追平快手,同位于1.2亿日活量级,甚至部分日期超越快手;日均使用时长上,抖音接近60分钟,略超快手。此外,来自APP Annie的2月份数据显示,抖音下载量已冲至全球第七。

诸多案例在前,春节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们无法忽视的重要战场。鼠年春节,快手等公司选择重金投入,新的春节大战正在上演,而它们将持续改变和塑造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面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一个超级大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