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怎么关注个人用户

  外国网友byKaja日前在YouTube上发布的视频 “中国确实安全吗?”(Is China actually safe?)引发关注。网友们各抒己见,纷纷对中国的安全程度给予高度评价。

  网友4869 APTX留言说:“中国确实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没有强暴、没有枪击、没有毒品。所以,欢迎你到中国。”

网友Nic Freeman表示:“我至少去过5个国家,不得不说中国是安全的。”

  网友Shawn M则评论称:“如果在谷歌搜索一下犯罪指数,你就会发现中国的犯罪率比加拿大低。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考虑到中国地广人多的状况,它在这方面真的做得很好。”

截至目前,该视频的观看量达10125次,点赞368次。

  这并非外国网友第一次就“中国是否安全”发表评论。此前,美国“知乎”网站“问与答”上有位计划来中国的外国朋友发帖问:对于外国女生来说,晚上一个人在上海街头闲逛是否安全?数十位网友的回答全部清一色是“当然安全”。

跨境电商的兴起,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加速发展,也衍生了更多的经济增长模式。近两年,从事跨境电商的卖家们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以增加自身的销售额,各种不合规的玩法层出不穷,因此被导致封号的也不在少数。

那要如何才能安全且有效的获取更多流量呢?小编为你推荐社媒营销中的王炸——YouTube营销。

为什么要做YouTube营销?

YouTube是一块很大的流量大蛋糕,其是仅次于Google的全球访问量第二大的网站,它将社交媒体丰富有趣的内容和Google的搜索流量结合起来,塑造出YouTube独特的吸引力。依据预测,在这全新的2022年,全球互联网82%的流量将来自视频流和视频下载。

并且将会有68%的YouTube用户通过观看视频做出购买决定。在过去两年中,投资YouTube广告的中小电商企业数量翻了一番。建立YouTube频道为电商网站提供额外的流量来源,已然慢慢变成了跨境卖家的主流玩法。

许多YouTube自频道在页面顶部会有一个介绍短片,访客到来时自动播放。

你也可以截取过去视频短片中较精彩的部分拼接在一起,制作这么一个介绍视频,放置在首页展示,让新访客快速了解你的频道主旨。

2、为你的YouTube介绍短片想一段广告词

不论是企业家、自由创业者、创作者,常常低估 电梯游说”的效果,YouTube视频创造者也不例外。

你可以在视频的简介部分、结尾部分等使用广告词,进行简单的频道介绍。

大多数YouTube网红会在视频结束后,单独说 如果你喜欢这个视频,可以点赞,发表评论并订阅。”但这个做法已经脱离了视频本身,远没有用户观看视频内容时出现广告词有说服力。

广告词不用很复杂比如: 我通常在每周三下午发布视频,下一个视频将介绍XXX”。这几秒简单概括了频道的信息,能吸引新观众点击订阅。

3、视频缩略图符合要频道主题

在某些方面,视频缩略图比标题更能吸引人们点击你的视频,请确保它们与主题内容的一致性,因为这会让你的频道看起来条理更清晰。

虽然YouTube允许用户选择视频中的画面作为缩略图,但相比之下,自己设计会更好。你可以使用Canva(免费)为每个视屏制作独特的缩略图,注意确保所有视屏的缩略图的风格上的流畅性和一致性。

以下是个不错的例子,潜在订阅者可以通过缩略图大致了解视屏的内容。

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很容易迷失,忽略视频的分类,令新用户疑惑。你要注意除了顾及频道上的观众,还要考虑到其他频道,甚至是平台以外的受众。

4.与其他具有类似观众群的的YouTube视频发布者合作

YouTube视频发布者间相互合作的事例并不罕见,这是吸引全新观众的绝佳方式。一个常见的做法是视频发布者相互出现在对方的视频中,这样两个人都有在其他创作者的观众面前获得认可的机 会。

你可以联系到知道或希望合作的YouTube视频发布者,提出交叉推广的想法。

5、借助 热点”获取关注

蹭热点”是youtube视频推广策略之一。你可以考虑制作一些与热点新闻、名人、流行趋势相关的视频,因为这些新闻已经有了一定的受众,能为你吸引到新的订阅。

以下是常见蹭 热点”视频制作方式:

 (1)视频中使用现有流行的歌曲。

 (3)在视频中回应其他热门视频创造者。 

 (4)对热门视频做出反应,模仿、评论等。

 (5)对热门新闻发表自己的想法、观点等。

创建 YouTube 频道的最佳时间是你开店的时候。如果你已经错过了,那么第二个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

在YouTube上投资的电商卖家相对较少,所以如果你现在将所学到的一切付诸实践,就将抢占先机!

都说互联网没有记忆,因为热点过去,便成尘埃。

但互联网也是有记忆的,它记录了你所有的痕迹,只要一条线,便能找到你的所有。

这些所谓的“痕迹”,就是你的个人数据,它可以包括你的浏览习惯、喜好、停留时长,也包含了个人运动轨迹、位置信息,甚至也有身份信息、图片等更为敏感的信息。

到目前为止,这些我们创造出来、带有强烈个人喜好、代表个人倾向的数据,并非仅属于我们自己,也并非仅供我们自己所用。

默认来说,我们这些数据是与大公司共享的,我们从它们那里获得便利,比如个性化的推荐、符合喜好的短视频、便携的服务等,而它们则利用这些个人敏感数据去做个性化广告推荐,从中获利。

抛开复杂的关联,简单来说,在这些大公司眼里,我们就好像是这些数据的“打工人”,每天活动创造出数据,被它们所用,赚取利益。但作为打工人的我们,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怎么说都有点《黑镜》的味道了。

在“千人千面”“个性推荐”这种词汇出现之前,大公司其实早就注意到了这些数据中的价值,催生出了数字广告业务,为的就是根据你的喜好去更精准地推荐,从而完成更高的转化率,获得更高的收益。

在这方面,很多公司们的做法基本一致,去把这些数据转换成更大利益。随着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个人信息中心,这个过程变得更容易了,数据更集中了,个人属性更强了。于是,更精准的投放,更强的算法,让你深陷其中。

一、对于个人隐私,苹果更加关注用户体验

在关注个人隐私数据的大公司中,苹果也是其中一个,但它们的做法有些不太一样。

在iPhone、iPad这些iOS设备上,系统会分配给每个设备一个IDFA,这个标识符会将你设备上的使用数据串联起来。而广告投放商通过获取IDFA,来收集跟踪数据,进而建模,最后根据行为、喜好进行投放。

面对行业内默许越来越频繁地跟踪数据,进而进行精准广告投的问题,苹果在2020年6月份的WWDC上,修改了iOS 14上跟踪IDFA的权限,把这个权限放在了前台,交由了用户决断,即iOS 14要求开发者必须在追踪或者获取用户的IDFA时,要“弹窗”提示,“你允许让我跟踪你的IDFA吗?”

除了把IDFA放在明面,App Store内的App会获取、采集哪些用户数据,也需透明,逐条罗列在App介绍下方。

这两项隐私举措击中了数字广告公司的要害,无法对IDFA进行追踪、采集,广告很难做到精准投放,自身的利益会受波及。WWDC 2020一结束,就彻底让硅谷的一些大公司炸开了锅,其中最知名的就是Google和Facebook。

iOS 14所采取的新隐私政策——App跟踪透明度,苹果也深知会引起行业的动荡,所以给了开发者一定的缓冲期,来逐步调整对IDFA跟踪政策上的调整,最终此项新政一直到2021年1月份才落地。

而受此改动而波及业务的Google和Facebook,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Google选择拥抱,而Facebook则选择反击。

谷歌表示支持苹果在iOS 14在隐私上做出的改革|图片来自:Google Blog

Google在iOS 14的ATT推出不久后,就在blog中表示支持改变,且为了避免广告投放商获利降低,表示会与苹果一起去改善SKAdNetwork。而SKAdNetwork是苹果为了解决跟踪IDFA进行投放的替代方案,它不会追踪单个用户数据,而是去记录整体行为,如广告推送后,有多少人点击有多少人下载,进而从源头上避免对敏感数据的采集。

在2020年Q4,Facebook收入的96.8%是广告业务,是其核心业务。iOS 14的ATT落地,显然对Facebook有着相当的影响。影响多大呢?Facebook自己在iOS 14测试版上做了一个小测试,在关闭追踪IDFA之后,广告收入下降了50%。如此,Facebook强烈反击不无道理。

从2020年12月开始,Facebook就跟苹果针对ATT开战。先是“大字报”,表示苹果此举涉嫌垄断,并且扼杀了无数中小企业的生态,没有了精准的广告投放,中小企业会受到60%的损失,“我们要为小企业说话。”并且还表示,苹果此举并非是为了用户的“隐私”着想,而究其根本是为了逐利。

面对Facebook的隔空喊话,苹果软件总裁克雷格回应:“很显然,一些公司将竭尽所能地阻止应用跟踪透明功能。”“我们需要全世界看清争论的本质:厚颜无耻地试图维持侵犯隐私的现状。”

二、苹果iOS 14.5在“隐私”上对App更严格了

虽然有Facebook在抗议,苹果依旧按照计划推进“透明化”和对隐私的“改革”。

在测试两个月之后,iOS 14.5正式版终于推送,除了喜闻乐见的Apple Watch解锁iPhone外,关于隐私,iOS 14.5再进一步,针对App跟踪限制得更为严格。在iOS 14中,可能存在未请求权限的App也可能尝试跟踪的状况,而到了iOS 14.5,用户可以完全掌握App、网站对自己数据的跟踪情况。

与此同时,苹果在YouTube上也发布了一则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的广告片,详细地描述了iOS 14.5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和切断App对这些敏感数据的跟踪。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的iOS 14.5上的应用程序跟踪透明度依旧是去“告知”,让用户选择,而并非是一刀切地阻止应用程序跟踪你的IDFA。苹果做的是个人数据流向的“透明化”,而非是替用户去做决定。

而在这提供选择的背后,苹果在App Store上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如果发现App对要求不被跟踪的用户进行跟踪,App开发者必须改进,否则他们的App会被App Store下架。

此前激烈反对苹果“隐私”新政的Facebook,如今也向苹果妥协,表示会遵守iOS 14的ATT功能,以避免苹果把Facebook从App Store中下架。同时,Facebook也表示:“个性化广告和用户隐私可以共存。”

对于Facebook的强烈反对,以及iOS 14.5在用户数据隐私上所做的努力,苹果软件公司总裁克雷格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自iPhone诞生以来,我们就一直在改进我们平台的隐私保护。听到一些人要对此进行反击,对我们来说并不奇怪,同时我们完全相信,在这里给用户一个选择是正确的。”

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洪流中,我们活动所创造的数据其实很容易被获取,渠道也不仅仅是智能手机。苹果iOS 14.5在隐私上所做的努力和革新也只是让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数据,是给谁用,归谁所有。

至于更进一步作为数据“打工人”的我们,能否从主动提供个人数据中获取经济利益,这类关于数据所有权获益归属的终极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给出答案。

从人脸、指纹到用户浏览记录、停留时长,这些个人数据催生了互联网很多产业,初期的确带来了许多方便,例如信息检索、喜好推荐等等,但缺乏监管也催生了许多问题,大数据杀熟、例如贷款广告的推广等等,也开始引发了我们对个人数据滥用的隐忧。

苹果在隐私上,并非采取了与其他大公司相同的默认获取做法,而是把它透明化,把选择权交给了用户。

正如克雷格所说,苹果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开始关注隐私,并采取用户体验为先的立场,iOS 8将设备的Mac地址设为私有,iOS 11的Safari会删除30天以上的Cookie,再到iOS 14上一系列的“隐私”政策,就好像苹果隐私页面的logo一般,为用户的隐私加上了一把锁,也打断了原本串联在用户数据上的那条“线”,让iPhone用户在互联网中变得更加“陌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油管怎么关注别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