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张先森说”这个个人公众号?

原创: 李凌佳琦 公众号: 耳机与杂谈

在很多人的日常数码生活中,笔记本、手机都算是主要的音频前端,毕竟不是每个人像发烧友那样拥有台机、砖头这些专业设备。而即使是烧友,很多时候也不能保证随身随地随时使用这些听音设备;所以现在的音频厂商为了抢夺这方面的市场,无不极尽所能;各种USB声卡、便携耳放、便携解码和便携一体机层出不穷,大有混战之势。

本文的主角Naos DAC由极致(Ultrasone)推出;提起极致,正常人大概觉得很陌生,但烧友们却会想起被极致旗下那些售价高昂的大耳产品:这家德国厂商生产的ED15、ED8在圈内拥有极高的声誉,但在国内声势却完全不如同样来自德国的森海塞尔、拜亚,这就是厂商与亚太区的营销脱节所造成的吧。

我前不久在武汉展听过他家的IQ pro,对其富有光泽度的音色很是惊奇,而之前曾借玩过的Edition8 Carbon也算是极富辨识度的随身头戴产品,总体而言,极致在我眼里是比较有路人缘的品牌,属于那种定位高端同时真正用心做音频的企业,可就是不怎么接地气,大家了解甚少,最重要的是,产品真的非常非常贵啊!

Naos贴心的标配了几乎涵盖了所有需求的四种线材

扯了这么多,回到正题上。拿到Naos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叹于它体积与重量的控制,相比我之前接触过的cozoy、双木三林、和著名的蜻蜓系列这些市面上常见的小解码来说,Naos拥有更美丽的机身弧线,更为薄的体积,和拿在手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重量(仅有6g!)。而颜值虽然谈不上碾压,毕竟这是比较主流的东西,但漂亮的金属拉丝处理、简洁的配色、与整体工艺带来的精致感,是我见过目前唯一在外观上吸引到我的小型DAC。

对于不带电池的便携解码耳放,其实你可以理解为它近似于电脑上的声卡,只是接口和适用性多变,需要外接供电与输入音频流,然后由声卡本身来解码数字信号、放大模拟信号输出到Po端,最后连接耳机。连接这类设备的前端,一般素质、乐感和推力都比较差,比如常见的笔记本和手机等,其实推力小就已经一丑遮百美了,更何况解码素质比较低劣,也不可能在寸土寸金的板子里给你做模拟线路的优化(这也是手机HIFI的局限性)。

所以说,术业有专攻,把音频输出交给专业的设备来做是更合理的选择,但人民群众又渴望更小的体积与更好的兼容性,于是Naos这类产品就应运而生了,这个体积重量根本不影响出街便携性,堪称随身听音利器。

由于体积太小,Naos不可能内置电池,它依赖于外接的供电与输入信号,一侧的Mrico USB口就负责这个工作,使用USB输入即相当于USB声卡,支持iOS、Android、Windows与MAC设备,兼容性非常好。内置的DAC是AKM AK4432,从THD\SNR参数来看,应该算是这个体积内最好的选型了。由于AKM的新DAC基本都支持硬解高规格DSD,所以Naos也能硬解24bit/192KHz的音频文件,如果你的笔记本上有较多DSD资源,那么就可以充分发挥Naos DAC的实力。

实际上在小型设备上使用更高阶的DAC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供电、屏蔽、版型的限制会极大劣化高端DAC的能力,调试起来会让电声工程师崩溃(不过作为营销噱头来说是很有用的),而且这时候小机身就会成为散热设计的噩梦,必须规避,因此AK4432算是比较稳妥的选择;而在模拟部分,极致没有给出具体的参考设计,AK4432和AK4376不同,后者自带AMP,4432只有DAC的职能,所以后端的模拟设计必定是极致自己使用运放实现的,具体的电路设计不得而知,所以推力、实际听感说话,后文我们再提。

众所周知,哪怕同处音频行业,那也是隔行如隔山的,或许很多人并不看好做耳机的去做前端,但意外的是,Naos的音色居然和我印象中极致的其他耳机产品有非常神似的地方,比如在推IE60这种暖糊式的流行向耳塞时,能够拥有不俗的低频控制力和正常的高频亮度,符合我心目中对极致调音的一贯印象。

对于便携DAC的素质要求,我最看重的主要还是控制力和信噪比,推力这东西其实现在市面上不少type-c接口的转接线都可以做到很大,大到把高敏塞子推炸都是轻轻松松的,这时候声底的纯净度与两端的控制力才是考验调教功力的地方。在推12殴、108dB/mW的U12T时,底噪应已经控制的非常干净了,而我手头的几个很容易过推、且偏中高频的的单动铁,如UE600、Unicorn等,在Naos的驱动下也能够获得很扎实而饱满的声音,没有丝毫的刺激感。

具体的听感方面,对于绝大部分低敏高阻的塞子来说,Naos还是可以基本喂饱的,亮点主要在于低频的控制力和人声的音色上。Naos的低频量感不算少,结像凝聚、瞬态利落,残响比较少,干净而富有力度感,可以满足动次打次的同时对大提琴、定音鼓等低频乐器拥有不错的质感与细节还原。

人声的亮点倒不是染色或者强大的解析力,因为Naos对人声口型、唇齿细节方面的处理倒不是做的太激进,动态饱满的同时拥有很舒服的结像位置与线条感,既不会显得锐利又不会糊的发虚,是我比较喜欢的中部坚实而两端稍有“羽化”的类型,男女声的音色也没有太明显的偏科,总体十分温润。而因为人声的位置并不算明显贴耳,因此保留了不错的横向声场规模,但整体是比较偏向注重氛围的包围式声场,而不是边际感有弱化的开阔型。


Naos的高频处理手法我觉得比较有意思,如果你搭配偏中上盘,比较通透的耳塞时,你不会发现它有多厉害,就是一个正常发挥的水平。在听弦乐和小提琴的时候有轻微的涂抹感。但是,它推中低频走向的耳塞时倒是明显能够感受到比较亮堂的高频音色,也算是极致家的常见风格了,总之就是专治各种闷糊

Naos的声音在我听过的小型随身DAC之中算是相当中正而宽松的风格,动态饱满、信噪比高的同时对结像凝聚力与高频能量感都有极佳的把控,正好与我手头的Takt Pro这种高低频更激进的风格进行了互补,更加适合抒情人声、小编制的演绎;尽管解析力并不算是同类竞品中的顶尖水准,不过这就像极致(Ultrasone)这个牌子给我留下的一贯印象,你可以说它性价比不高,但它的鲜明的音色与就是那么独一无二,没有替代品。

让我一句话描述对Naos的印象的话,我相信应该是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中的那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参考售价:1480 元

听感仅代表作者个人,欢迎留言讨论。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谁要说我们没有言论自由,新浪微博第一个不同意。

1、2月份微博上群魔乱舞的模样,都让人怀疑咱们是不是快要从地球消失了。

而从最近成都总领馆被要求关门开始,在微博上又掀起了一轮“卖惨”的节奏。

除了那位写作夏雨荷读作容嬷嬷的总领馆夫人嘤嘤嘤之外,一些人(也可能不是人)开始转发某个老者接受采访的视频:

看到这段视频之后,我不由得感慨:美国,又要玩舆论战的把戏了。


听到“带节奏”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会眉头一皱,认定这是件不好的事情。

而如果是“舆论引导”的话,听起来就中性多了,即便本质上没有区别。

要是大家查阅传媒的定义,就会发现“反映与引导舆论”本就是传媒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一向看得非常开,从来不介意在舆论引导层面节省力气,毕竟美国各大媒体背后都是一个个大财团撑腰,让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该说的话人家一句不敢说。

至于官方层面更是炉火纯青,老蓬这张图早就已经成为世界名画了:

所以从今年疫情开始之后,美国的舆论战攻势一浪高过一浪,以至于现在要是随便问一个生活在国外的人,他十有八九会觉得中国要对疫情负全部责任。

关于这次双方对等关闭官方机构的风波,我们站在国内角度看得很明白:特朗普可能已经为了支持率而化身“疯王”,要玩一波大的了。

但疯王似乎还没有全疯,依然知道如何在公开挑衅的状况下引导舆论,将明明是美国挑衅的行为转而变成中国的错。

截至目前,通过我对微博以及部分国外平台的观察来看,美国已经打出了三张牌:

所谓历史,就是今天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引用过的那张图:

有时候真心佩服人家的脸皮,你看我写两篇文章警告在美国的中国人尽快想办法回来,结果一帮人说我有极端思想、煽动民粹破坏中美关系大局稳定,搞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功力比庄女士差远了。

而美国发起舆论战,就擅长通过这种看起来像是“小人物无奈”的形式,勾起很多国外受众对二战历史的恐惧,结合长期以来妖魔化中国的心理铺垫,顺利地倒打一耙,引导舆论朝着“中国要对这次风波负责,并且有可能伤害无辜群众”的节奏走。

毕竟现在微博上都有一些人称呼其为“庄老师”,同情她的不幸遭遇。

至于恐吓的问题,大家都还记得前两天为了庆祝总领馆关门大吉,有吃瓜群众跑去放炮。

而目前这一行为已经被有心人炒作成“中方动用武力对美国外交人员进行生命威胁”,说我们违反了国际法,而且这一论调在很多不同国家的平台眼瞅着达成了“共识”。

还有悲情,就是开头提到那位哭诉“中美是朋友啊”的老头了。

外国人(甚至国内一些不关心新闻的人)只看老头的发言,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蛮横的中国不讲道理,硬生生把朋友拒之门外,连善良的老百姓都看不下去了!

据说这个视频今天被某些熟悉的境外媒体疯狂转载,国外点击率高得很。

讲起来也有意思,以国内某些媒体经常人肉受害人真实信息的本事,居然到现在连这个老头的真实身份都没扒出来。

总之,三张牌打下来,美国又一次站在了舆论制高点,让很多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产生“中国要为当前两国关系恶化承担一切责任”的错觉。

甚至一些群众不明就里,还在大声给美国叫好、欢呼,要求自家的政府跟风呢。


所以,哪怕这是一次由美国蓄意挑起的事件,让人怀疑懂王脑子是否还足够正常……

但美国的宣传机器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运作之中,潜移默化地将责任推到我们身上。

目前才不过是出了三张牌,我就不相信以美国的尿性会就此罢休,尤其大选将至,要是两党候选人不继续打中国牌的话,那还是民主灯塔吗?

你看庄女士现在才刚跑路,所以发言还比较克制,等人在美国下了飞机之后,指不定还会爆料什么“被监视、被迫害、买的火锅不送底料”呢。

过几天给你出本书,帮助老公未来角逐总统啥的,岂不是美滋滋?

掌握全球话语权就是可以为所欲为,让人羡慕不已。

对此,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想要彻底扭转“主流舆论”,除非国力超越美帝,否则短期内怕是很难实现。

但按照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大量发动自媒体搞擦边球性质的宣传,持之以恒还是有希望达到效果的。

这种擦边球,就是未必要明确提及美国对中国做了什么,我们可以制作科普视频,讲述美国如何坑老祖宗英国的、美国当年欠了法国多少人情(英国只是失去了殖民地,美国国父路易十六可是掉了脑袋啊)、CIA曾经策划了针对某些国家的政变,等等。

即便美国的话语权不可撼动,却也并非是无敌的。

只要能够成功地针对不同国家量身定制“美国如何坑你国”的素材,总归会吸引不少人的关注,美国系平台的审核人员也未必就会直接封号处理。

当然,如果能利用自己的海外平台tiktok就更好了,这也是为啥我坚决认为宁可退出美国市场,tiktok也绝对不能卖给美国人的原因。

否则就真是掏钱买子弹击毙自己,天天打开都是“中国药丸”的短视频了。

与此同时,虽然我们只能一点点尝试渗透国外的舆论战场……

但今年疫情带来的大变局,对国内舆论环境可谓是产生了质变。

要是10年前美国找个理由跑路,估计会有人去门口献花祈福,哀叹自由的消失。

而现在,老头儿哭诉中美是朋友,在微博上基本也是被大家嘲讽的对象。

“这话你说出来,美国人自己信吗?”

而且越是我们国家在整体控制住疫情的前提下逐步恢复发展,越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次次刷新对“人权”这个词的认知……

属于中国人的“舆论自信”,也变得愈发稳固,会在可预见的将来长期保持下去。

就算美国未来再打各种牌,试图把国家和人民区分开,把自己打扮成“中国人民的捍卫者”……

所以无论国外舆论环境如何,无论有多少政客试图渲染一种“全世界都在包围中国”的气氛,但只要14亿人都能团结起来……

至少生活在中国的我们,是没什么好怕的(尽管要防范疯王可能做出的匪夷所思举动)。

而西方国家的话语权体系,终归要建立在霸权基础上,若是迟迟无法搞定疫情和国内各种动乱,经济恢复无从谈起的话,衰落也只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20年前,美国敢于轰炸我们的大使馆;

10年前,美国敢于叫嚣联合西方国家一起制裁中国;

而今天,当成都降下星条旗、美方人员哭唧唧地离开时……

那边也只能说一句“感到遗憾”了。

9月2日晚,成都核酸系统崩溃,不少市民冒雨排队仍等不到核酸检测,微博相关词条“成都核酸系统崩溃”刷屏,而核酸系统供应商东软也被骂上热搜。

成都原本计划9月1日至9月4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但在9月2日晚,核酸检测系统出现异常,导致采样排队时间过长,核酸检测进度缓慢。

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向成都全市人民公开致歉,并表示故障发生后,已立即组织专业技术团队与承建商一起排查原因、积极抢修,系统在增加多台服务器、优化关键参数设置后逐步恢复,但还存在不确定性,目前正在努力加以解决。

作为成都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的提供商,东软集团发布声明称:在发现有响应迟钝、卡顿等现象后,与成都相关部门一起排查事故原因。据技术专家研判,目前出现的系统响应延迟、卡顿等现象与核酸检测系统软件无关

东软方面后来又表示,经排查,发现是网络出现故障,在恢复网络连接后,系统于9月3日14时左右再次恢复运行。

不过,四川省通信管理局随即表态:成都市目前通信网络运行平稳,各核酸检测点移动网络覆盖良好,没有出现网络拥塞和故障。

从媒体曝光趋势来看,东软回应成都核酸系统异常从9月1日开始逐步发酵,热搜榜上先后出现话题“东软甩锅”、“东软撤热搜”等,并于9月3日迎来舆论最高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趋于平息。

通过分析微博、短视频、微信、头条不同渠道互动量可见,微博互动量整体最高,波峰出现在9月3日,互动量为570259,其次是短视频。

通过新闻热点词语分析发现,在监测周期内报道热点词语为“东软”“核酸”“系统”“成都”“检测”等。

许多网民认为,东软此次应该先以解决问题为首任,而不是发个“邀功声明”就能甩锅。更有网友表示,抗击疫情过程中全员核酸检测至关重要,若核酸检测系统老是崩溃,可谓后患无穷。

此次,东软的“撇清式”声明为何点燃公众情绪,显然其回应内容让公众怀疑其是否在“甩锅”。面对突发舆情,涉事方除了及时发声,还需慎下结论,避免这种邀功式的情况说明。同时,涉事企业可以通过收集全网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关注民意,兼顾网民情绪,实事求是给出有效解决方案。

本期热点事件传播分析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有其他关注的热点事件,欢迎下方评论区联系小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众号如何推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