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找出最能体现鲁迅弃医从文的情节和语句?

1、鲁迅在《藤野先生》里有过自述,因为学业成绩太差,常常需要藤野先生额外补课。有一次他期末考试及格了,其他的日本学生还怀疑是藤野漏题给他,闹出了一场风波,可见鲁迅的成绩水平。

2、后来因为学业吃力,1906年鲁迅自己放弃了学医,转而在日本从事一些翻译、校对书稿的工作,也只是勉强糊口而已,最后在1909年还是选择了回国,此时距离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足足还有9年时间。

3、观看日俄战争宣传片确有其事,然而这不过是寻章摘句、断章取义而已,并不存在鲁迅因此而“弃医从文”的事情,这是某些宣传工具为了树立鲁迅的“文学斗士”形象而强加的情节。

21世纪教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八年级语文藤野先生ppt的图片及文字,希望对大家进行课件备课时候有所参考:

  ①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②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③学 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

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学

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2、语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

1、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

《呐喊》、《彷徨》《华盖集》、《坟》

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

课文写于1926年,回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

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

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

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

裁,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描述,

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社会意义。它要求

写真人真事,并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艺术加工。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

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通常写作烂漫:绚丽多彩。

jiàn这里是说头发 上擦油,梳得很

光亮,可当镜子照。鉴:原意镜子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dǒu 同抖 飞腾杂乱。

yì 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途中换马,休息,住宿的地方。

cuò 和下文的“抑扬”都是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jī 生物某一部分发育不正常

xùn 无理。逊:谦逊。

nì 不具名或隐藏真名。匿:隐藏

课文,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

第三部分:对藤野的怀念。

刻画藤野先生,突出他的品质。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

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指导学生对表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

片断、内容加以分析理解。

2、体会本文语言具有感情色彩的特点。

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哪

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修辞:比喻、夸张、反语

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以上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

义思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并不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

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

学、血管学、神经学。”

——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

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

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

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敬仰。

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

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为离开东京埋下伏笔。

实在 是 标致 极了。

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

力量,这就更强烈的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

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

国民的辛酸,也反映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

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

分数在六十分上,便不是自己的成绩了。

“当然”弱国的人就应该是低能儿,

这是多么荒谬的推理,作者运用反语表示强烈的愤慨之情。

从以上例子能看出,调动一些语

言因素,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

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

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结合课文及下图,试谈谈你对鲁迅

弃医从文、爱国主义思想的认识。


鲁迅弃医从文,在医术方面应该也学的不错《朝花夕拾》的《藤野先生》里讲到他收到藤野先生的指点,考试也没有落第

所以他要是坚持从医,一定也能成为厉害的医生,毕竟他也有救国的信念。不过这篇文章和《(呐喊)自序》中已经讲的很清楚了,写作是最能直接改善国民精神的,所以他告别了藤野先生,最终选择了写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精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