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部香港电影?

  今年的国庆档真的太惨淡了!

  收官票房14.92亿,自2014年以来同档期最差(去年同期数据43.88亿)

  派爷在微博做了个小调查。

  有的人丧失了去电影院的兴趣。

  有的人则表示看向网飞。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就以今年国庆档为例,能上的大都是主旋律,而能看的只有一部《万里归途》

  华语电影怎么这么惨了?

  华语电影还有别的出路吗?

  与此同时,著名导演陈可辛的动作,振奋了影迷的心神

  他将筹办一家泛亚洲的影视公司,吸引亚洲有才华的电影人加入创作,其作品不走院线,而是高价卖给流媒体。

  也就是说,来这个公司拍片的电影人,再不用受到审查的束缚,获得了空前的创作自由。

  其中的项目,就包括他心心念念的大尺度题材电影《酱园弄杀夫案》。

  看到这些信息,谁还能忍住不期待啊!

  曾经选择北上,又凭借《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名利双收的陈可辛,为何“逃走”?

  为什么,第一个跳出来的人是他?

  今天,派爷尝试揭秘。

  在华语影坛,陈可辛是罕见的不曾失手的大导演。

  其作品,往往口碑、票房双丰收。

  这位“三金导演”(金像奖、金马奖、金鸡奖)的电影,你不可能没看过。

  即便没看过全片,也绝对看过片段。

  比如《甜蜜蜜》中被封神的这场戏

  陈可辛的导演生涯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北上之前,香港本土创作时期。

  北上,香港、大陆“合拍片”时期。

  以及,筹备“泛亚洲影视计划”时期。

  陈可辛的成长经历非常特殊,他出生在香港;12岁定居泰国,在那里上国际学校,每到暑期就回香港看电影;18岁去美国读酒店管理专业,后来擅自改成电影专业。

  还没毕业,他就跑到嘉禾电影公司打工,助理、后勤、监制,什么工作他都尝试,还因此放弃了学业。

  似乎,在学业上他一无所成,但始终热爱着电影

  后来,陈可辛以监制起家,《神行太保》与《咖喱辣椒》的成功,都有他一份功劳。

  1991年,他开始做导演,处女作《双城故事》大获成功,被香港导演协会选为最佳影片,还帮曾志伟拿下了金像奖影帝。

  第二年,他就着手开拓自己的商业版图,与曾志伟联手创立UFO电影公司()  。

  随后,拍摄的作品都是佳作,喜剧片《东方三侠》,爱情片《金枝玉叶》。

  以及一代经典《甜蜜蜜》(1996)

  《甜蜜蜜》是有史诗感的爱情片

  故事横跨十年(1985年-1995年),讲的是黎小军(黎明 饰)与李翘(张曼玉 饰)从大陆来到香港拼搏,但最终铩羽而归的故事。

  它以外来者的视角,串连起香港十年的沧桑巨变,以反映香港人的无根状态。

  本片横扫了当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11提9中,包括最重要的“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影后大奖。

  《甜蜜蜜》的意义还不仅于此。

  1996年,香港电影市场还在被周星驰与成龙统治——

  《警察故事之简单任务》,票房5752万。

  《食神》,票房4086万。

  而《甜蜜蜜》,一部商业元素并不显著的爱情片斩获票房1556万,算是以小博大的票房奇迹。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电影市场的局限性早已显露

  1993年,好莱坞大片《侏罗纪公园》拿下了6189万票房,是当年的香港市场冠军。

  如今回望,这基本被视为香港电影市场下行的一个标志

  陈可辛没有囿于本土创作的局限,开始寻找出路。

  1999年,他征战好莱坞,为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拍摄了电影《情书》,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

  2000年,陈可辛成立了Applause Pictures电影公司,试图打造全新的“亚洲电影概念”,以突破现有的资源整合、供产销模式——

  在香港成立一个基地,拉拢亚洲地区具质素的导演合拍一些能够在亚洲多个地区甚至欧美皆有市场潜力的电影,打破过往亚洲各国各自各拍片然后卖埠的惯常方式。

  ——摘自叶泽锟《陈可辛:“港片改革先驱”》

  这就是现在“泛亚洲影视计划”的前身。

  当前,陈可辛做出了不少的成功案例。

  2002年,陈可辛(中国香港)联合金知云(韩国)、朗斯·尼美毕达(泰国)合作执导了恐怖片《三更》。

  还顺便帮黎明拿下了金马影帝大奖。

  2004年,他又监制了由三池崇史(日本)、陈果(中国香港)、朴赞郁(韩国)联合执导的《三更2》。

  操盘这一计划,是因为危机意识——

  香港电影过往因为环境好,而且是亚洲最大电影出口地区之一,所以很少会跟亚洲国家合作拍片,但现在时移势易,亚洲国家如泰国及韩国的本土电影市场开始蓬勃。

  又由于香港电影本土市场太小,只得六百万人口,很多电影在外埠愈缩愈小的情况下,单靠本地票房收益绝对不能回本。单一市场太弱,所以一定要组合起来。

  运用这一理念,陈可辛身居幕后,推出了一系列好片,再比如:朗斯·尼美毕达的《晚娘》、许秦豪的《春逝》、彭氏兄弟的《见鬼》系列、《金鸡》系列。

《春逝》《见鬼》《金鸡》

  既然这算盘打得非常好,陈可辛为何又会放弃

  因为,他找到了更好的机遇

  2003年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催生了香港和大陆的合拍片模式。

  这与陈可辛的构想不谋而合。

  2004年,他来到中国大陆拍摄《如果·爱》。

  因为要拍大片,他又不懂怎么拍动作场面,于是“以舞代武”,大胆尝试歌舞片

  初到大陆的陈可辛,最大的感受是——

  整个空间大了很多,有种天大地大的感觉。

  2007年,他还是尝试了动作大片,《投名状》。

  这就是谈及陈可辛的适应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拍《投名状》,难度在哪?

  《投名状》联合了李连杰、金城武、刘德华三位一线大咖, 拍摄现场难免像戏中那样你争我夺、腥风血雨。

  陈可辛的方式是:避免三个人一起讨论。

  他想要的是写实的打斗场面,这与动作指导程小东的理念相差万里。

  后来,他接着李连杰居中调和、尝试,得以完成影片的拍摄。

  《投名状》还算成功,后来的《武侠》就惨了。

  这部影片融合了推理、功夫等等元素,实验性很强,但口碑两极分化。

  就是因为这次失败,陈可辛汲取教训,放弃大片模式,改走他擅长的现实主义题材

  于是,就有了后来经典的合拍片案例:《中国合伙人》《亲爱的》。

  最难得的是,陈可辛不仅没有水土不服,还依旧保留着自己的作者表达。

  他花费精力培养大陆编剧团队,透过《中国合伙人》中三个人的创业故事,折射中国大陆跨越30年的时代巨变。

  《亲爱的》则深入探讨了拐卖儿童带来的伦理悲剧。

  纵观一众北上的导演,如果从对大陆现实层面的挖掘,陈可辛绝对首屈一指

  同样成功的徐克、林超贤则注重技术、想象力或是动作场面。

  但,即便是精于“算计”的陈可辛,也开始感受到了沮丧。

  因为电影《夺冠》。

  其阻碍难以细说,但从人物戏份的修改、片名的改动,甚至是档期的延后等事件,便可窥斑见豹。

  电影《李娜》的命运更加波折。

  从某度信息可见,影片于2019年底便已杀青。

  后来,《李娜》改名《独自·上场》,暂定2021年上映。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我们根本无法知道,陈可辛遭遇了怎样的阻碍。

  而在网络上搜索《酱园弄杀夫案》,又让人从心底生发出一种悲凉。

  在香港一档访谈节目《导演·门》中,陈可辛畅想未来拍片所要关心的议题。

  后一种,很有可能指的就是《酱园弄杀夫案》

  而现在,陈可辛也迸发了灵感。

  对于过去的缺席,他深表遗憾。

  这三年没有拍摄电影

  对于未来的创作,他更有野望。

  这三年内最少拍摄六部电影 包括剧集

  而他的“泛亚洲影视计划”,目前也已签约了《灵媒》《天才枪手》在内的三位新锐导演。

  甄子丹也将参与拍摄功夫题材剧集。

  在项目布局方面,他们团队决定先从韩剧开始,剧本已经筹备完备,质量非常好。

  现在,不管是本土大厂还是网飞加持,韩剧已经涌现了越来越强的活力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现在,陈可辛第一个跳出来叫板。

  我觉得应该拍一些全世界都看的中文剧

  陈可辛能够拥有这样的格局与魄力,源自其移民的经历与“外来者”的身份,他总是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审时度势,不断寻求破局之道。

  陈可辛在访谈中曾说,自他当导演以来,一切举动皆是形势所迫。

  以前是为留住观众,适应时代。

  现在则是为了完成心中所想的作品,如此而已。

  这当然是句自谦的话。

  如今,更多人选择戴着镣铐跳舞。

  而他,却率先摘掉镣铐。

  最开始,这可能会是一场孤独之舞

  但也许,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此。

  华语影视剧,也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第一部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