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电影的启示与反思为什么下架


  • 有8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香港新浪潮電影的评论:

德国电影《浪潮》让我们感受到了各个人物的心里变化,人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参与、拥护了狂热主义的浪潮,形成团队,党同伐异,利用和享受手中日益膨胀的权利。甚至滥用职权,打击异己,这,其实不也是法西斯团队的雏形吗?

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相信观众也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已经逐渐失去了控制。

当德国的中学教师Rainer宣布了本次“浪潮”活动的停止,很多团队的人员无法接受这个指令,他们感觉自己在团队中已经得到了长进、得到了协助,并不甘心失去这个团队。

其实,这和二战战败国德国很多将领自杀又有何异?和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之后,忠于天皇的武士、将军们切腹自尽是不是很相似呢?

影片的开始,老师第一次问学生们纳粹独裁能否再次出现在德国时,学生们都认为不可能,并且各自的回答都有自己的理论依据,但结论都是不可能。

然而影片的结果显示,浪潮团队的人员非常享受自己身处团队、是其中一员的优越感和成就感,他们在倡导之下,不知不觉地产生了自身的转变,从对“浪潮”组团嗤之以鼻到积极参与,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一步步地进行了近似于纳粹独裁的“伪组织”。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斯坦福监狱试验,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一项模拟监狱的试验,让学生在隔绝外界的情况下,各自扮演狱卒、囚犯的角色,真实地模拟监狱的具体日常生活。

开始时,学生们嘻嘻哈哈,觉得很好玩,但几天之后,这些纯真的学生们已经完全“入戏”了,整个试验室已经变成了人间地狱。

狱卒利用职权虐待囚犯,囚犯与狱卒、囚犯与囚犯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流血冲突不断上演,然而学生们并没有叫停这个试验,他们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这本身只是一项试验。

直到后来主持试验的教授对819号“囚徒”叫出他的真实名字,他才恍然大悟,因为他已经完全接受了他是囚犯的角色,已然忘记了自己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学生。

这项试验的真实性令人不寒而栗。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之中参与了角色扮演、充当了嗜血的刽子手。

回顾近代现代史,上我们有过WENGE、DAYUEJIN、八9FENGBO等狂热主义事件。一旦事态恶化了,参与团队的人员、小头目们对团队之外的人士的迫害是无法控制的。

人们谋私利,公报私仇,滥用职权打击异己。小头目们把一切不顺眼的人或者反对自己的人全部叫为“FANGEMING”,呼吁民众进行无休止的虐待和批斗。我曾听说过家乡的历史,一个HONGWEIBING就曾下令把一位老师淹死水中的惨剧。

历史,总是有很多相同之处。

电影《浪潮》给我们展示了狂热主义膨胀、扩散的严重性,一发不可收拾。而人们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几乎是渐渐的、缓慢的、不知不觉的。

曾看过一篇叫《渐渐的可怕》的文章,我对文中内容印象深刻。文章描述了一位女性的转变,几乎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地堕落至人生的深渊之中,然而,她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会变成一个恶魔的形象。这和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原理应该是一致的。

写完该文,再次感谢电影《浪潮》,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团队的兴起和毁灭,展示了人性的美和丑,也展示了事件发展的恶化和难以控制。在影片中,带来的震撼不言而喻,引人深思。

今天我又看了几遍网上流传的《如此教育,合适吗》为题的视频合辑。视频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小学生们一起表演:

老师:“某某班!”学生齐答:“到!”

老师:“谁的兵?”学生齐答:“你的兵!”

老师:“谁的团?”学生齐答:“你的团!”

老师:“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乌克兰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从每个老师第一句话中可以得知,这视频涉及到班级一共五个:五(1)班,三(1)班,一(2)班,??班(听不清),六(2)班。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五个班级教室装饰不同,学生的校服颜色款式不同,可能是来自不同的学校。在视频中,最后出场的六(2)班的视频比较完整,其它四个班级只有一小段开头。

老师在台上发问,声若洪雷,学生在下面回答,异口同声。全班几十个学生坐得端端正正,每个人的双手全部叠放在书桌上,双眼凝视着老师。每个学生的服装一致,口型一致,表情一致,动作一致,大概思想也是保持一致的。

大概六(2)班表现最佳,所以它的视频最完整。老师说:“乌克兰是二十世纪末最土豪的国家,继承了前苏联庞大的军事遗产。第一遗产——”前排第一个女生立即站起来回答:“核武器库!其中威力最大的是洲际导弹、撒旦导弹。”

老师:“第二遗产——”另一学生站起来慷慨回答:“主战坦克,有六千多辆,最高时速可达70千米。”

老师:“第三遗产——”又一学生答:“三艘航空母舰,上面装备三百多架飞机,可以随时待命出征。”

老师:“第四遗产——”最后学生脱口而出:“世界最大的战略轰炸机图-160,它的外形很优美,被誉为白天鹅。”

上一篇文章里,我已经分析了,一句“乌克兰这个败家子”,显示出教六(2)班的这位老师的扭曲的三观。老师如此糊涂,学生也很难清醒。从上面对答的措辞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三观也是歪歪斜斜。

核弹、坦克等各种武器,是屠杀人类、毁坏乡村城市、甚至毁灭人类的不祥之器。老子云:“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我们可以赞美蓝天白云,可以赞美大地河流,不可以赞美专门用来屠杀同类的大杀器。在六(2)班这些学生的回答中,对毁灭人类的各种武器不吝使用赞美之词:“威力最大”、“最高时速可达”、“随时待命出征”、“外形很优美,被誉为白天鹅”。这些褒义词句,表现出学生在内心对强大武力的崇拜,对毁灭力量的膜拜。老师嘲讽遭受侵略的弱国是败家子,学生赞美强大的武器装备,师生在观念上是一致的。有这样的老师,就必有这样的学生。

师生这场流畅、准确的对答,我感到非常可疑。学生说出的这些二十多年前的历史事实,复杂的军事装备数据,即使普通成年人也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这些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怎么会如此滚瓜烂熟呢?唯一的原因,那就是在上课之前,学生都背熟了所有的答案,哪个问题由哪个同学回答,老师都安排好了。

看完视频,我只能感叹:伪问题,伪思考,伪抢答,师生一起表演“伪教学”。

对不起,我说错了,这不是“伪教学”,而是“真教学”,只是这种教学反常识、反逻辑、反智慧。老师在教她的学生:放弃思考,服从老师,背诵答案,独立思考就是离经叛道,大错特错。学习,就是听话,克己复礼,努力让自己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孩子。

这个视频很短,但很经典。视频里的老师虽然从头至尾没有露面,但她却在完美地控制着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大哥”(这里是老大姐)在看着你,在听着你,在指挥着你。老师不在画面中,却无时无刻不在画面里,这就是炉火纯青的演技。那些学生的服装表情、举手投足、每句台词,无不显示出高超的演艺。他们一起合演了一部好电影:中国版的《浪潮》。

老师,请勿在课堂上导演中国版的电影《浪潮》

这个视频,比原版电影《浪潮》更真实,更自然,也更精短凝练,显示出导演和演员们登峰造极的艺术功力。电影《浪潮》曾荣获多次大奖,这视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倘若拍摄者拿它出国去参加奥斯卡电影评奖,我认为斩获大奖的可能性很大。

演得好不等于教得好,老师,请不要在课堂上导演中国版的电影《浪潮》!

  • 无法控制的转变——电影《浪潮》影评 韦谋 (1)浪潮 ...

  • “你认为像纳粹这样的独裁统治在现今的社会中还有没有可能重现?” 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都嗤之以鼻,“这根本不可能,...

  • 李名觉,美国现代戏剧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于2020年10月逝世,享年九十岁。他在20世纪后半叶对舞台布景...

  • 文:简书特派记者 Yuruky关注“简书电影”公众号(jianshuyingyin)有机会获得釜山国际电影节纪念品...

  • 《浪潮》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变的,在电影中,一位老师接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课:独裁政治,想换又换不了。作为一名有责任...

  • 《浪潮》是一部反思法西斯主义的佳作,电影拍摄于德国,取材自美国,但这样的故事却每天都在我们周围发生。 1967年,...

  • 随便写点什么~~ 做了两年MOOC社团和社团联盟之后,同时结合一直关注着的在线教育行业,才发现MOOC大背景更多是...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 想要快速入门CAD,对于零基础的新手来说的确有一定的困难。不过只要你掌握了以下这些CAD快速入门技巧,你就跨进了C...

  • 昨天考过了阿里规范,心里舒坦了好多,敲代码也犹如神助。早早完成工作回家喽

  •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 追星逐渐从心理上的偏好转向致力于打榜花钱的形式主义,明星信息的公开化与非法售卖也导致私生饭等盲目甚至变性的行...

  • 老话说,男到中年不如狗,可女到中年的苦,真的说都说不尽。为什么呢,因为更年期,女人更年期怎么办?不要慌,3个小妙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浪潮电影的启示与反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