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到七级是增四度根音到五音是减五度为f的多利亚调式?

曾经问过我老师,有些什么作品有用到中古调式,老师说很少,巴赫已经开始在用大小调了,而且中古调式的曲风有点儿奇怪,其实我也不知道有哪些是用了中古调式的,我想问,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不是都属于中古调式?在没有《十二平均律》之前,所有作品都属于中古调式?中古调式和大小调,听上去会有明显不同的感觉么?

1:音(Tone) 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 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 采用的是:C D E FG A B。

9: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10:调性(Tonality) 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

11:音阶(Scale) 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來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 织梦好,好织梦

12: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13:大调(Maj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

14:小调(Min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 、"現代小音阶"四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15:纯律(Just intonation) 与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现已被历史所淘汰。

16:主音(Key-note) 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种。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17: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 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18: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 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3 、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20:十二音体系 (tweleve-tone system, tweleve-note system)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 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22:七声音阶 (diationic scale) 八度内有七音,就称为"七音音阶"。

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如f(强)、p(弱)、<(渐强)、>(渐弱)等。

24: 不定音高 (inderterminate pitch) 乐曲中所采用的没有明确音高的声音叫不定音高。实为噪声,原不属于乐章范围。现代派作 曲家常用之,如锯木声、折纸张声、打字声、扫地声、敲击声、嘘声、呼啸声等等。

25:不对称节奏 (asymmetric rhythm) 称"复节奏"(polyrhythm)。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奇异节奏。现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异节奏,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节奏。

26:切分音 (synopation) 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1)、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2)、休止强拍位置;   (3)、弱拍音改为强拍。

27:无调性 (atonality) 指乐曲的构成没有一定的调性基础。

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十五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 五度之出现。

29:平行减七弦 (parallel diminished seventh) 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小三度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 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决,就是"平行减七和弦"。

30:节奏 (rhythm) 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乐音的高度、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乐音的强弱三种。 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

31:节拍   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33:主调音乐 (homophony) 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

34:半音音阶 (chromatic s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35:全音音阶 (whole-tone sacale) 相邻二音的间距皆为全音,谓之"全音音阶"。

36:华彩段(cadenza) 插于乐曲尾处的辉煌的即兴演奏段落。由独奏者即兴展示其演奏技巧。作曲家与演奏家常为他人的作品写定华彩段。

37:声部(part,voice)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

38:转调(modulation) 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之间相转。

39:拍子(beat) 节的单位时值。小节的拍子结构以拍子记号(time signayure)表示。

40:和声(harmony)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 、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41:和弦(chord) 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42:变和弦(altered chord,Chromaytic chord) 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备。

43:〖单调音乐〗 (monophony) 单旋律的音乐。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 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

44:复调音乐(polyphony) 单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由两个以上各自独立而又根据和声法则同时进行的声部组成的音乐。其性质与"对位音乐"(counterpoint)基本相同。

45:复对位(compound counterpoint) 凡对位音乐的各声部可以高低易位者,统称为复对位。复对位按声部数量可分为二重对位、 三重对位、四重对位等。

46: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发声的音调广度,常以其高低两极音表示之。各种音域,其各局部的音质不相同,这种局部,称为音区(register),在人声则称为声区。

47:音程(intreva l) 两乐音之间的音高差距。通常以自然音阶两音之间的音级数(包括边缘两极)作为音程的量度。

48:音调(idiom) 某一时代、民族、地区、流派、作曲家特有的音乐风格。如言某民族或某的民歌音调。

49:音阶(scale) 音乐上所用的音,根据一定规律,在八度内按高低次序排列之,即成音阶。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皆有其独特的音阶。

50:美声唱法(bel canto) 声乐表演风格之一。十八世纪流行于意大利。演唱者追求音质的优美、自然与歌唱表演的华丽、辉煌,而忽视词意和感情等的表达。以运用美声唱法著称的作曲家有贝里尼、多尼采蒂、罗西尼等人。他们所作的歌剧常称为"美声歌剧"。

51:配器(orchestration) 作曲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器乐合奏曲中各种乐器的配合。其内容要点为各类乐器性能、各类乐器的音色对比与配合效果、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配器除用于初始写作之外,亦常用于现成乐曲配器,如将钢琴曲、重奏曲等,改编为管弦乐曲。

52:调式(mode) 据以构成乐曲的基础音列。其中一音为中心音,其余各音与该中心音具有依存关系。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以主调音的音高表示调式,谓之"调性"。乐曲之构成而无一定的调性 基础者,谓之"无调性";同时以两种调性为基础者,谓之"多重调性"。 本文来自织梦

53:旋律(melody) 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音高,二为节奏。较原始的音乐公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也有只求和声与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旋律的。

54: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1).曲调旋律、节奏、拍子、速度; (2).调、和声; (3).力度;

(一) 音乐按声部和声部状况可分为:单声部音乐、.复调音乐、主调音乐。

(二) 音乐按照性质分可分为:纯音乐、标题音乐、轻音乐、爵士音乐。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变化记号若使用在整首曲子中,使这首曲子中的每逢指定的音都要升或降,那这時候这个变化记号就被称之为调号。

【音乐百科】声乐相关的词汇解释大全(一)

Accompagnato:“recitativoaccompagnato”的缩写,器乐宣叙调或有伴奏宣叙调(指戏剧性的或富于表情的、有乐队伴奏的宣叙调),是宣叙调(Re-zitativs)的特殊形式。最早可追溯至1607年蒙泰威尔第的《俄耳甫斯》,然而直到18世纪才得到广泛应用。

Akkord:(拉丁语:“accordare”=协调,一致)和弦。指同时响起的三个或三个以上不同的音。

Akt:(拉丁语:“actus”=行为,情节)幕。一部戏剧作品主要组成部分。在封闭的主要部分中,也称为“Aufzug”。1640年,正式以“幕”划分歌剧情节。

Alt:(拉丁语:“voxalta”=高音)女低音。女声或者童声的最低音域。17世纪以前,一直是指由男声演唱的四声部乐曲中的第二高音(高男高音对应声部Contratenoraltus)。女声部的最高音称为次女高音(Mezz-osopran)和女高音(Sopran)。

Appoggiatura:(意大利语)倚音。由一个或多个音组成的、穿插在两个旋律之间的装饰音。

Arie:(拉丁语:“aria”=空气,大气,现象;法语:“air”)咏叹调。不同段落组成的多声部独唱曲,有乐队伴奏。17、18世纪,“返始咏叹调(Da-capo-Arie)”一统歌剧舞台。

Ariette:(法语)意大利返始咏叹调在法国歌剧中的变体。通常有误解,认为“Ariette”指小咏叹调或短咏叹调。

Artikulation:(唱歌时)正确吐字。咬字清晰,音节分隔准确。

Atemtechnik:换气技能。歌唱时重要的生理学基础。

Autograph:作者墨迹,是决定作品真伪的重要标准。

Azioneteatrale:(意大利语:戏剧情节)17、18世纪在诸侯宫殿中举行的隆重演出或短歌剧,是歌剧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使差别很大的作品——例如格鲁克的《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克》(维也纳版)或诺诺的《偏狭的1960年》,如使用歌剧的通用概念进行区分,也可以称为戏剧或舞台活动。

Balladopera:民谣歌剧。(英语)18世纪英格兰歌剧的一种特殊形式。最杰出的民谣歌剧是约翰·克里斯多夫·佩普施(JohnChristopherPepusch)和约翰·盖(JohnGay)的《乞丐歌剧》(1782)。

Ballett:芭蕾舞(剧)。独立的舞蹈表演,也包括歌剧中的舞蹈场景。戏剧发展中,最重要的芭蕾舞段可见威尔第的《阿依达》或瓦格纳的《汤豪舍》。

Balletdecour:(法语)宫廷芭蕾舞。16、17世纪在法兰西皇宫中表演的芭蕾舞,是一种由诗剧、舞蹈、嗓音和乐器形式、豪华的布景和服装组成的总体艺术作品。是歌剧的雏形。

Banda:(意大利语)原指管乐表演中的军队音乐。现大多作为舞台音乐。频频出现于威尔第作品中,例如《弄臣》或《茶花女》。

Bariton:男中音。(希腊语:“barytonos”=音调低沉的)位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间的成年男声。

Barockoper:巴洛克歌剧。17、18世纪的音乐类型。最早起源于旨在复兴古希腊戏剧的佛罗伦萨的“人文社团(FlorentinerCamarata)。其兴盛期一直延续到1740年左右亨德尔的晚期歌剧。巴洛克音乐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表现了专制主义势力。

Bass:男低音(拉丁语:“bassus”=低)最低的成年男声。

Belcanto:美声(意大利语:“belcanto”=美妙的歌声)17至19世纪意大利式精湛的歌唱艺术。高贵、优美的声调和演唱是其基本特征。

Bouffes-Parisiens:巴黎谐剧院由雅克·奥芬巴赫于1855年在巴黎创立,主要上演短歌剧。

Bruststimme:胸腔音大多由胸腔共鸣和低沉、饱满的声音构成的成年男声音区。

Bu..hnenmusik:(作为剧情一部分的)舞台音乐,舞台配乐歌剧组成的乐器音乐,一般不在乐池中演奏。

Bu..hnenorchesterprobe:舞台乐队排演歌剧排练的最后阶段主要针对乐队部分的排演,歌手和器乐演奏员一同参加。

Buffonistenstreit:丑角论争。1752年,意大利一歌剧团在巴黎做客场演出,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法语是否适于歌剧演唱的论战。

Cabaletta:卡巴莱塔(意大利语:“cobola”=节,段)短小的朴素咏叹调或咏叹调结束部分,节奏形式相同且不断重复。

Cantard’afetto:在巴洛克歌剧中,指旨在制造感情效果的演唱。

Cantarparsaggiato:在巴洛克歌剧中,指旨在炫技的华丽装饰演唱。

Cantarsodo:在巴洛克歌剧中,指旨在取得戏剧效果的朴素演唱,17世纪时被视为具有进步意义的现代表现手法。

Charakterfa..cher:歌剧中,根据不同的声音、特定的性格特征(例如抒情的或紧张的)对角色做专门的分派。

Chor:合唱队(希腊语:舞蹈场,轮舞,轮舞队),演唱者群体。最初是指为歌唱队指定的教堂楼厢。

Comédie:喜剧(法语),指17世纪法兰西早期的情节欢快的歌剧。

Comédie-ballet:芭蕾喜剧(法语),法兰西戏剧一种,它将宫廷芭蕾舞和抒情悲剧结合在一起,对歌剧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Commediadell’arte:艺术喜剧(或译“即兴喜剧”,喜剧作品)(意大利语),根据特定的场景、情势和人物性格(例如阿莱基诺或科伦比那)的即兴戏剧,使用了强烈的夸张、造作手法。

Commediainmuscia/Comm-ediapermusica:音乐喜剧(意大利语)意大利滑稽歌剧,兴盛于18世纪。同即兴喜剧的风格十分相近。那不勒斯是这种歌剧艺术的中心。   Contratenor:男高音对应声部(意大利语)最初是指经文歌或牧歌中的完全音声部,15世纪起开始发展为其他声部,如男声最高音。

Couplet:段/歌曲(法语:联系,对),叠歌中包含滑稽噱头的诗歌。产生于18世纪。经常在喜歌剧和轻歌剧中使用。

Da-capo-Arie:返始咏叹调(意大利语,“dacapo”=从头开始),

巴洛克戏剧巅峰时期,咏叹调的精湛形式。最初是三段形式“A-B-A”,以后发展到精湛的五段形式“A-A’-B-A-A’”,大多(出现)在那不勒斯歌剧中使用。

Deklamation:朗诵般的歌唱或演奏(意大利语,“declamatio”=朗诵),一种与台本及其感情内涵吻合的咏唱方式。

Detonieren:走调,偏离正确音高。

DeutscheOper:德意志歌剧。继意大利、法兰西和英格兰之后发展起来的歌剧题材,其内容和形式深受上述几国影响。最古老的完整体德意志歌剧是西格蒙德·特奥菲鲁斯·斯塔登(SigmundTheophilusStaden)的《永恒的灵魂:宗教森林诗集》(1644年)。

Diva:女明星/女歌星(意大利语=“神性女子”),光彩照人的舞台明星。

Divertissement:怡情曲,嬉游曲(法语=“消遣,娱乐”),插入歌剧或戏剧中的娱乐性芭蕾,有无歌唱均可。

Drammagiocoso:谐趣剧(意大利语=欢快的戏剧),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一种体裁。最著名的例子:莫扎特的《唐·乔瓦尼》。

Dramalyrique:抒情剧(法语=抒情戏剧),盛行于19、20世纪的法兰西歌剧形式。同大歌剧及喜歌剧十分相近。

Drammapermusica:音乐戏剧(意大利语=配音乐的戏剧),歌剧发源初期的名称,出自弗洛伦萨的“人文社团”。17、18世纪时经常指代正歌剧。

Dur:大调(拉丁语,“durus”=坚硬的),大调—小调体系中的调性。现今通用意义上的“大调”大约源自17世纪中叶。

DurchkomponierteOper:通谱歌剧,相对于分曲歌剧的全部谱曲不留说白的歌剧。

Einschwingungsvorgang:震动过程,歌声从“静止状态”转为所谓的“固定声调”的关键过程。

Ensemble:重唱/重奏,(法语=共同作用)。一组紧密合作的器乐师和歌手。重唱包括多种不同形式:二重唱/奏(Duett),三重唱/奏(Terzett),四重唱/奏(Quartett),五重唱/奏(Quintett),六重唱/奏(Sextett),七重唱/奏(Septett),八重唱/奏(Oktett),九重唱/奏(Nonett)。从莫扎特的大歌剧开始,重唱成为重要的表达形式,甚至带上了反对咏叹调式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巴洛克歌剧的社会意义。重唱/奏是谐歌剧的主要表现方式。

Entr’acte:幕间曲(法语),在两幕中间演奏的音乐,著名的幕间曲包括卡尔·冯·韦伯《自由射手》的幕间曲。

Falsett:假声,利用胸腔共鸣达到的成年男子的头音。

Farce:闹剧(意大利语,“farsa”=馅,填充物),指18、19世纪独幕喜歌剧。

Favolainmusica:音乐寓言(意大利语),17世纪初期,带有神话或传奇色彩的意大利歌剧,具有浓厚的史诗元素,也被称为“favellarinmusica”。

FlorentinerCamerata:佛罗伦萨的“人文社团”16世纪末期,一群旨在重振古希腊罗马戏剧的的学者团体,他们发展了歌剧这种全新的表现艺术。其重要的理论著作是文森佐·加利莱(VincenzoGallilei)的《古希腊音乐剧与现代音乐剧的对话》。

Franzo..sischeOuvertu..re:法兰西序曲,序曲的一种,盛行于17、18世纪。分“慢—快—慢”三部分。

Funkoper:广播歌剧,运用广播剧这种特殊表现手段的歌剧类型。主要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最著名的广播歌剧例如鲍里斯·布拉赫(BorisBlacher)的《洪水》,汉斯·亨策根据沃尔夫冈·希尔德斯海姆的剧本改编的《一个世界的末日》。

Geho..rbildung:辨音训练,听音训练。精确理解并能复述音响、音高以及音程的能力。

Generalmusikdirektor:乐队总指挥,总指挥,经常担任歌剧院的音乐总监。

GrandOpéra:大歌剧(法语),19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歌剧形式,由四幕或五幕及多种表现形式构成的通谱结构。由于它代表了帝国主义和工业化时代下市民阶级的自我表现,从而具有浓厚的社会史意义。

Hosenrolle:女扮男装,19世纪起代替阉人歌手。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凯鲁比诺或斯特劳斯《玫瑰骑士》中的奥克塔维安是最著名的女扮男装人物。

Imbroglio:混乱(意大利语),两个以上不同的乐拍或节奏重叠,可表现混乱的歌剧情节,可参见莫扎特或罗西尼的作品。

Impresario:剧团或乐团的经理人。

Inspizient:负责舞台和技术流程的监督员,有专门的监督台。

Intendant:剧院经理(法语),剧团、乐团、歌剧、广播电台或电视台的艺术负责人。

Intermedium:幕间剧(幕间曲)(意大利语,“intermedio”=位于中间),16、17世纪时,在戏剧或歌剧的两幕之间演奏的声乐或器乐。著名的幕间曲例如《佛罗伦萨幕间曲》。佩尔戈莱西(Pergolesi)作于1733年的喜剧《女仆作夫人》也是幕间剧的典型范例。

Intervall:音程(拉丁语,“int-ervallum”=中间距离),同时或先后响起的两个音之间的音高差别。全音阶中,最小的音程是半音(小二度,例如c-cis)和全音(大二度,例如c-d)。三度音程是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音乐中最常用的音程。小三度由三个半音组成(小调音阶的特征),大三度由两个全音组成(大调音阶)。八度音程还包括四度(Quarte)、五度(Quinte)、六度(Sexte)、七度(Septime)以及八度(Oktave)。另外还有一些超出八度的音程,例如九度(None)或十度(Dezime)。

Intonation:起调(拉丁语),演唱者或演奏者将嗓音或乐音调到准确的音高。发声的方式,例如纯正的、不纯的、温柔的起调。

Introduktion:引子,整部或某场歌剧的器乐序曲。

ItalienischeOuvertüre:意大利序曲,17、18世纪序曲的一种形式,分“快—慢—快”三部分。

Kammeroper:室内歌剧。演员阵容和舞台风格都缩减的歌剧形式,从巴洛克时期一直沿用至今。最早起源于“camera”一词,主要指17世纪意大利贵族城堡的大厅中的盛大宫廷演出。到了19、20世纪,室内歌剧是指一种创新的歌剧形式,其中,空间和结构的限制成为积极的影响因素。同时,“室内歌剧”也指歌剧合唱,或一个以小型或有限形式上演歌剧的团体。

Kammersa..nger:功勋歌唱家,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的歌剧独唱演员。

Kastrat:阉人歌手(拉丁语,“castrare”=切割),具有女高音嗓音的歌唱家。阉割变声前的男歌手可以使嗓音变得女性化。其精湛高超的表现元素在巴洛克歌剧中占据统治地位。19世纪后,女扮男装逐渐取代该传统。第一位阉人歌手出现在1562年的教堂唱诗班,最后一位传奇歌手亚力山德罗·摩雷施(AlessandroMoreschi)于1922年逝世。

Kavatine:卡瓦蒂纳,18、19世纪歌剧中,有器乐伴奏的抒情歌曲似的独唱曲,大多是简单的两部分形式。在亨德尔的晚期歌剧中,例如《赛尔斯》,卡瓦蒂纳风格的歌曲形式便已取代炫技/精湛的咏叹调形式。

Kinderoper:儿童歌剧,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歌剧,形式、结构大多较小,且简单明了,20世纪中本杰明·布里顿或汉斯·亨策都创作过儿童歌剧,参见学校歌剧。

Klavierauszug:钢琴缩编曲,钢琴改编曲,为(两手演奏风格的)钢琴所作的多声部乐曲。钢琴缩编曲作为总谱的核心,对于深入研究独唱者(独奏者)及合唱队具有重要意义。

Klavierhauptprobe:钢琴彩排,歌剧准备过程中最后一次排练。正式的舞台,正式的灯光,穿着正式的歌唱家。惟一不同是由钢琴代替了乐队。

Koloratur:花腔;华彩(拉丁语,“colorare”=染色),带有急速的经过句、跳跃和颤音等精致的装饰音的声乐曲,在18世纪的咏叹调,特别是莫扎特、贝利尼、多尼采蒂以及威尔第的歌剧中,花腔作为戏剧表现手段尤其盛行。

KonzertanteOper:协奏歌剧,在音乐厅上演的歌剧。大多用于剧团保留节目中为数不多的上演次数较少的作品,或出于歌剧院演出计划的需要。

Kopfstimme:头声,头音,通过高超的颅腔共鸣和嘹亮、敏感的声调达到的声乐音域。跟假声相对。

Korrepetitor:乐队助理指挥,用钢琴伴奏跟独唱歌唱家研习歌剧的人。

Leitmotiv:主导动机,常和某一事物、人物或思想联系在一起的音乐主题。早在18世纪时就以作为“记忆动机”出现。尤指理查德·瓦格纳的音乐戏剧中,同某一固定事件或人物联系在一起的结构秩序原则。到了20世纪,主导动机与心理学的联系日趋增强,例如理查·斯特劳斯的歌剧。

Libretto:台本,脚本(意大利语=“小册子”),指18世纪起,印刷出版发行的歌剧或音乐戏剧作品的剧本。

Librettooper:台本歌剧,完全依赖台本作为音乐结构发展的歌剧体裁,与文学歌剧不同,它缺少专门的剧本。

Ligatur:连音符(拉丁语“li-gatura”=连接),声乐演唱中,一个连音符唱几个音。

Literaturoper:文学歌剧,尤指1945年后,以现有文学文本作为台本的歌剧,跟台本歌剧相对。

【音乐百科】声乐相关的词汇解释大全(二)

Madrigal:牧歌,多声部的世俗主题抒情歌曲。

Madrigalkomo..die:牧歌喜剧,早期歌剧形式,仿照艺术喜剧,剧情大多粗俗、滑稽。

Masque:假面剧(英语),植根于英国的早期歌剧形式,融舞蹈、声乐于一体,大多是寓言和神话故事情节。

Meistergesang:工匠诗歌,前身是中世纪宫廷诗、吟游诗,最早起源于15、16世纪时工匠歌手云集的南德地区。理查德·瓦格纳《纽伦堡的名歌手》即以此为背景写成。

Melodrama:音乐话剧,其中的说白有音乐伴奏。与单人剧近似。尤指18世纪起,带有浓厚浪漫主义气息和晦涩风格的英国戏剧形式。

Melodramma:音乐话剧(希腊语“melos”=歌曲,“drama”=情节,意大利语“Melodra-mma”,法语“Mélodrame”)在意大利戏剧中,指音乐与舞台作为统一表现手法的歌剧,最早出自佛罗伦萨的“人文社团”。

Messadivoce:渐强渐弱唱法(意大利语),练声的关键标准。德语中也称作Schwellton.

Mezzavoce:用半声的,轻声地。

Mezzosopran:次女高音,指音域介乎女低音与女高音之间的声部。

Miniaturoper:小歌剧,主要指20世纪中以专门的戏剧学和美学作为基础的短小歌剧形式,例如达律斯·米约(DariusMilhaud)的《瞬间歌剧》(1927/28)。

Moll:小调(拉丁语“mollis”=温柔的),小调与大调是大调-小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调性。现今通用意义上的“小调”大约源自17世纪中叶。

Monodie:有器乐伴奏的独唱(希腊语=独唱),最早起源于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弗洛伦萨的“人文社团”。由于该戏剧艺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剧本的感情内涵,因而在歌剧艺术的发展里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Monodrama:单人剧,独脚戏(希腊语“monos”=独自,“drama”=剧情),只有一个人物的音乐戏剧作品。

  Moresca:摩里斯卡舞,由男子表演的哑剧舞蹈。起源于古时与摩里斯卡人(摩尔人)或土耳其人的战斗场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早期戏剧表现方式,对后世歌剧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Moritat:街头艺人演唱的曲艺,内容恐怖,大多以叙事谣曲(ballade)形式,有手摇风琴伴奏。

Musical:音乐剧(英语,取自“musicalcomedy”=音乐喜剧),最早产生于美国,融对白式对话、歌唱、舞蹈于一体的独特音乐剧,大多使用英语。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引发巨大商业成功的音乐剧,例如《猫》或《歌剧魅影》。

Musicapractica:实践音乐(拉丁语)15至18世纪的作曲和声乐理论,主要以满足实践需要为目的。

Musicaviva:现代音乐(意大利语=活生生的音乐)。

Musikdrama:乐剧,融歌词、音乐和肢体语言于一体的通谱歌剧,例如瓦格纳的作品。

Musiktheater:音乐戏剧,音乐舞台作品的统称,一般情况下,故意有别于“歌剧”概念。

Mysterienspiel:神秘剧(希腊语“mysterion”=秘密崇拜)宗教领域之外的中世纪戏剧,大多取神怪或世俗主题。

NeapolitanischeOper:那不勒斯歌剧,18世纪下半叶起巴洛克戏剧的主要风格,对返始咏叹调和谐歌剧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最出色的作曲家:斯卡拉蒂(Scarlatti)、哈塞(Hasse)、佩尔戈莱西(Pergolesi)、约梅利(Jommeli)、特拉埃塔(Traetta)。

Nummeroper:分曲歌剧,由咏叹调、合唱和器乐曲构成的歌剧形式。19世纪时取代通谱歌剧。

Oper:歌剧(意大利语,西把牙语,英语,“opera”,法语,“opéra”=作品,著作)舞台音乐作品,融诗歌、音乐、姿态、行动、时间、空间、技术、光线和色彩于一体。

Opéraballet:歌唱芭蕾剧,17世纪末期的巴黎,由抒情悲剧发展而成的歌剧形式。

Operabuffa:谐歌剧(意大利语=欢快的歌剧,法语“Opérabouffe”)18、19世纪在意大利发展起来的歌剧形式,由艺术戏剧和音乐戏剧发展而成。谐歌剧中滑稽或欢快的成份不再占据主导,主要以群体表演和合唱/合奏为主,表现了戏剧人物的平等权力,尤其以莫扎特的谐歌剧最为典型。

Opéra-comique:喜歌剧(法语),18世纪上半叶产生于法国的歌剧形式。其主要特征是说白对话与内容或欢快、或抒情感人、甚或悲哀伤感的分曲歌曲之间的转化,而非其滑稽色彩。

Operasemiseria:半正歌剧(意大利语),介乎正歌剧与谐歌剧之间的半严肃歌剧。

Operaseria:正歌剧(意大利语),严肃的歌剧,17世纪下半叶,由不同的风格元素发展为表现寓言或神话题材的独特舞台剧。大约在1770之前,正歌剧被公认为最具挑战、最重要的歌剧形式。

Operette:轻歌剧(意大利语)起源于喜歌剧和歌唱剧,由带说白的对话、歌唱、芭蕾舞以及豪华布景戏剧组成。18世纪上半叶,一些大多在贵族城堡里演出的规模、耗资较小的歌剧被称为“小歌剧”。自19世纪下半叶起,特指一种欢快、娱乐的体裁。

Ouvertu..re:序曲(法语“ouv-erture”=开幕,开始)为舞台剧或不同形式的较大声乐作品所作的封闭型器乐,例如有法兰西序曲,或意大利序曲。

Parlando:说话似的(意大利语)歌声的音调刻意模仿声调。是谐歌剧的主要风格手段。

Partitur:总谱(拉丁语“partire”=分隔,分配)将歌剧或一部多声部乐谱的所有声音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

Pasticcio:集成曲(意大利语)将一位或多位作曲家的某部或多部知名乐段重新组合而成的作品,常见于18、19世纪的歌剧。

Polyphonie:复调音乐(希腊语“polyphonia”=多声部的),其中每一声部的节奏和旋律遵照对位法原则。

Portamento:滑音(意大利语),从一个音连续滑行到另一个音。

Primadonna:头牌女角(意大利语=第一女歌手),戏剧或重唱中担任女主角的第一女歌手。

PrimoUomo:头牌男角(意大利语=第一男歌手),戏剧或重唱中担任男主角的第一男歌手。

Puppenoper:木偶剧,傀儡戏,始于马克·安东尼奥·奇亚尼(Marc’AntonioZiani)的《文静的达米拉》(1680年于威尼斯首演)。约瑟夫·海顿为艾斯特哈奇(Esterházy)宫殿的木偶剧团创作过多部木偶剧。

Rappresentazionesacra:15、16世纪庄严的宗教表演,歌剧的早期形式之一,例如埃米利奥·德·卡瓦利埃利(Emiliode’Cavalieri)的《灵与肉的表现》。

Recitativoaccompagnato:器乐宣叙调(意大利语),精心制作的、有乐队伴奏的宣叙调。

Recitativosecco:清宣叙调(意大利语),简单、枯燥的宣叙调,有羽管键琴、锤击钢琴或通奏低音乐器伴奏。

Register:音区,声区,表示声音的不同共鸣区域。音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头声区和胸声区。恰如其分地混合声区以及不同声区间的平滑过度是传统声乐训练的主要目标。

Repertoire:常备节目,演出节目(法语=“内容索引”)剧团或歌剧院的演出计划中的全部现有节目。

Rettungsoper:拯救歌剧,指1800年左右,取自法国大革命的一种法国歌剧,它们影响了贝多芬《费德里欧》的内容与形式。

Revue:(一种由歌唱、舞蹈、杂技等组成的结构松散的)歌舞剧(法语=“图案,花样”)场面奢华的消遣剧,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巴黎,前身是幻梦剧。   Rezitativ:宣叙调(意大利语“recitare”=“朗诵,宣读”)一种诵唱形式,是同咏叹调并列的歌剧基本结构之一。早期的宣叙调有严谨的格式,例如清宣叙调或器乐宣叙调,19世纪起,渐渐向自由的对话式格式转变。

RhythmischeDeklamation:有节奏的诵唱,诵唱的特殊技巧。20世纪,尤其是阿诺德·勋伯格(ArnoldScho..nberg)和阿尔班·贝尔格(AlbanBerg)的作品中得到广泛运用,代表作品《沃采克》和《露露》、

Ritornell:利都奈罗(意大利语“ritornare”=“回复”),指反复出现的间奏或插段,牧歌以及随后的巴洛克戏剧都有运用。

Rockoper:摇滚歌剧,受摇滚乐影响的音乐剧。最早出现于《汤米》(首演于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和“TheWho”乐团的摇滚歌剧。

Rollenfa..cher:典型角色,特定角色,根据不同演唱和表演要求所区分的特定声乐和声区角色,例如所谓的“庄重的”角色,性格角色,或游戏角色。

RomantischeOper:浪漫主义歌剧,指19世纪以童话和魔术为主的歌剧作品。

Satyrspiel:羊人剧,古希腊悲剧后的欢快、舞蹈结尾剧,是歌剧的原始形式。

Schuloper:学校歌剧。专为儿童和青少年设计的小型舞台剧,另见儿童剧。

SchwarzerBaВ汉诘鸵簦敢恢肿氐摹⒂斜兜鸵舻鞯?男低音。

Singspiel:歌唱剧,指有对白的德国喜歌剧。德国歌唱剧发源于18世纪,莫扎特《后宫诱逃》是该形式的巅峰之作(代表了该形式的最高成就)。

Solfeggio:视唱练耳(意大利语),以特定的元音技巧为基础的歌唱训练。

Songspiel:歌唱剧。20世纪,以歌曲、批判歌曲形式为基础的短小歌剧形式,例如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和库尔特·魏尔的《玛哈戈尼》。

Sopran:女高音(拉丁语“supremus”=“最高的”)最高的女声或童声。

Sopranospinto:抒情兼戏剧性的女高音。(意大利语=推)指介乎所谓的抒情角色和戏剧角色之间的女高音。

Sottovoce:低声地,悄悄地(意大利语)指压低声音演唱。有时作为一整段“内部情节”,例如莫扎特的歌剧。

Soubrette:女高音喜剧演员(法语),特殊角色,也被称为“轻巧的女高音”(Spielsopran)

Souffleur:提词者(法语),通常情况下,朗诵整个台本。在意大利歌剧院中,提词人还负责将指挥的起奏手势传递给歌手。

Sprechgesang:诵唱,介乎歌唱和说话之间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既有节奏,又不失独白的旋律。

Stagione:(歌剧院的)演出季节(意大利语=季节),最初指受宫廷喜好和特定时期——如狂欢节——限定的演出时间。现指歌剧院特定的演出经济。

Stretta:加快结尾段,(意大利语=压力)意大利咏叹调或重唱/重奏将近结束时的加速进行。

Tenor:男高音,最初指12至16世纪的主要声部。

Tessitura:(意大利语=“织体”)声乐声部的音域,主要用以说明歌唱家嗓音的天然趋向,相对于强迫的声域。

Timbre:音色(法语),器乐或声乐的音质。

Tragédielyrique:抒情悲剧(法语),指17、18世纪,由让—巴蒂斯特·吕利创立的大法国歌剧,其主要特征是大合唱和芭蕾舞插段。

Transkription:改编曲,改写或改编一部作品,使之适用于另一种手段。在歌剧中,经常且大多是加入器乐段,例如将总谱改编为一至两首钢琴曲。

Vaganten:中世纪的流浪学生,他们的饮酒歌和讽刺歌是音乐戏剧的最早形式。

Vaudeville:沃德维尔(法语=歌唱剧),最初指法国北部的讽刺歌。17世纪时,指当时在巴黎的意大利喜剧演员的即兴插段,随后慢慢发展成受到大众欢迎的歌唱表演,是18世纪谐歌剧的原型。

Verismo:真实主义(意大利语=“一段生活”)带有自然主义的环境描写的歌剧形式。1890—1910年间,受自然主义文学风格影响,发展而成。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卡尼(Mascagni),莱翁卡瓦洛(Leoncavallo),焦尔达诺(Giordano)和奇莱亚(Cilea)。

Zauberoper:神话歌剧,18、19世纪之交时期流行于维也纳的独特形式,内容多根据童话题材,人物形象鲜明,尤其以莫扎特的《魔笛》为代表。

Zwo..lftonmusik:十二音音乐,也称为十二音技法。指将半音音阶的十二个音排成一定次序的音乐。这一音列必须完整使用,如果某个音尚未演奏,其他音都不得重复。十二音风格的杰出代表作品是阿诺德·勋伯格的《摩西与亚伦》以及阿尔班·贝尔格的《露露》。(完)

【音乐百科】中世纪音乐简述

中世纪音乐的时间界定范围很广,普遍并没有确切的定论,所指的应该从西元800~1400年,也就是介于古代音乐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就从欣赏的层面来看待这一时期的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对一般对欣赏古典音乐有兴趣的人,也许枯燥了点。漫谈中世纪的音乐理论,大约可从几个层面来探讨,天主教与葛丽果圣歌(gregory chant)之间的相互发展,中世纪简单的计谱法以及民间音乐的发展过程。

中世纪的音乐依照音乐的类型可以分为宗教类型的音乐与世俗音乐,宗教类型的音乐泛指的是格里高利圣咏,此为单音音乐的作品,后来也发展成为复音音乐、奥尔加农等等,这类的音乐都是为了基督教教会的仪式所作,所有的演出都是在教堂里,依照教会的年历而举行不同的仪式,其音乐就是为了要配合诗歌的朗诵而作的。宗教类型的音乐一路发展下来就成了後来的弥撒曲、安魂曲,在古典时期许多伟大的音乐家都会有这样的创作作品产生,例如海顿 (Haydn)的创世纪、莫扎特(Mozart)都有这样的作品留下来。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所包含的内容就更为广泛,大部分的作者都是一些没落的贵族阶级,其实内容大部分都是与宗教有关,但并不是在教堂里演出,例如下面所介绍的宗教剧就是这样的例子,而后有更完整的发展,成为神剧。演奏、演唱世俗音乐的人还有特殊的名称,后人都称之为游吟诗人,后来继续发展成更多元化的音乐走向。

中世纪的历史介乎于欧洲古代和近代之间的大约一千二百年的历史时期。 中世纪开始时,欧洲政治和社会结构土崩瓦解,生活困苦,一派萧条,以后接踵而来的是漫长而迟缓的复苏。然而这个时期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却不容忽视。音乐遗产亦很重要,虽然其思维方式及认识特点与今天相去甚远,但在其它一些重要方面,当代音乐却从中世纪音乐中继承了大量财富。

“中世纪的”(Medieval)这一形容词与其英语的词和其他语言中的对应词一样,都来源于拉丁名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人为,自古代文明衰落至十五世纪,文化,文学和艺术“复活”的整整一千年,仅仅是一首不值得称道的“哥特人”的黑暗插曲。历史学家虽然早已驳斥了这种偏见(可是这一观点由“黑暗时代”一词部分的保留下来)但是习惯上仍将这个慢长时期视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通常公认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和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于土耳其人)为这一时期的上下限。

“中世纪是从粗野原始状态下发展而来的,它从没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罗马天主教会在思想意识上处于统治地位,在教会严密禁锢下,堕落到愚昧主义和禁欲主义的深渊。圣经被认为是绝对权威的,是判断是非的威严标准,一切权威性的解释都是来自于上帝。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从思想言行到日常工作都是受到教会的影响和控制。中世纪的教会竭力鼓吹禁欲望主义和来世观念,宣扬原罪,来世抱应等教义。僧侣门获得了知识和教育的垄断地位,而教育本身也渗透着神学的性质。中世纪留下了一方面是封建主的暴力和寺院僧侣的宗教统治的遗迹,另一方面是诗歌,音乐,文学,,建筑和雕刻的艺术创造。音乐在艺术中当推首位。圣托玛。达坎( 天主教神学家,《神学概论》作者)称之为“七大文艺之冠”并把它看作“最高尚的现代科学”。它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在大学里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作为教授的科目。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制定了严格的音乐规则,并按照经院学派的精神,将音乐创作视为一种理性的成果,更甚于想象或感性的产物。但是这种有时被夸大了的理性结构的需要,这种代表中世纪音乐活动的特性在此却产生了极好的影响,因为它关系到这样的几个问题:澄清刚问世的复调音乐的混乱;确定节奏的小节,并找出一种表示音响时值和高度的记号。可是这种不顾一切地想忠于古代概念的愿望――-这些概念往往被错误的理解――-有时却搅乱了理论家的思想,在某些方面多少推迟了音乐技巧的发展。

早期音乐,教堂在此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正是宗教音乐,教堂音乐。在所有的音乐史中,从基督教到现在算起来有二千年的时间,可在这二千年的音乐史中,前面的以前年只占了很少一部分,以至于成为我们对西方音乐不能真正了解的一个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了解音乐本身。史实不过是干巴巴的骨架,只有音乐才能赋予骨架以生命和意义。在研究素歌圣咏这种不太为人们熟悉的音乐时,尤其需要牢记这一点。

圣咏必须反复谛听和咏唱,直至习惯它们。可我们现在的困难比较大。只是到了二战以后,二十世纪西方的音乐学家开始注意中世纪音乐和古代音乐,这时才开始有一些学术成果。后来录了很多唱片,有一大部分是在天主教堂,各种教堂里面录的。音响效果很好,有一些回声很有意思。听了那些以后,才会知道当时的音乐是怎样一种音乐。我们现在所将的中世纪教会音乐是从七世纪开始形成一直到1960年代的圣咏情况。圣咏的保留曲目及其所从属的礼拜仪式均系经过许多世纪的发展而得。即使有些仪式正臻稳定,圣咏仍不断的扩充和变化。大部分圣咏源自中世纪,自那以后不断咏唱,留存至今,往往讹误百出,所以说素歌圣咏是一种历史制度,是早期音乐会上演唱的曲目,也是现在仍在咏唱的仪典音乐。因此比较审慎的做法是通过近代所遵守的仪典常规来琢磨圣咏曲目,即使这样会模糊风格和实践的时间顺序。下面我们只好不顾古今之间的时间落差,按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恢复的模样,也是直到不久前还在广泛采用的模样。钻研这些曲目,至少可以领略中世纪僧侣俄人等的感受。

基督教音乐起源于犹太教音乐。后者受到了希腊艺术的影响。希伯来人的宗教音乐由有乐器伴奏的歌舞组成。它很少沉思默想的意味,具有强烈的甚至粗暴的气息尤其显得响亮热烈,它完全适用于赞美诗篇中洋溢的激情。

最初的基督教徒很少唱歌或者根本不唱,由于遭受迫害,他们躲藏起来,而歌声会暴露他们,如果有时他们敢于哼几句旋律,那也总是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此外他们的教义摈弃异教音乐中的情意主义,至少把半音阶和四分音阶看做过于颓废而加以否定。然而在东方则不总是这样,当地传统势力胜过任何对宗教的考虑。在基督教教堂歌曲中,后来彻底永久地取消了一切非自然音阶的调式,这应归功于圭多。

音乐类型基督教与中世纪的音乐

中世纪时代的欧洲,教会比国家或其它社会集团,都有更强大的统治权力。在那个时代,包括哲学的各种学问和艺术都为教会服务,中世纪的音乐由于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寻常的发展。在教会音乐中,开创了复调音乐的形式并完成了对位法。最初印刷乐谱,是教会为了作弥撒而用的。键盘乐器的兴起以至其教授法,没有一件事能够离开教会而产生。从音乐的全部理论到记谱法,以至合唱、合奏,多半都是中世纪教会的遗产。今天的交响乐和歌剧的内容虽然绝大部分是描写世俗的,也不能说与中世纪的教会无关。

教会音乐,最初大概是原封不动地采用了从犹太王国传来的形式,即歌唱圣诗、朗诵圣经,可以想象是纯粹的声乐。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有歌词。与此相反,器乐主要是作为世俗音乐而得以发展起来的。

罗马式音乐 “罗马风格”一词主要来自那个时代的建筑用语。罗马式音乐是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纪念碑式遗物之一。这种音乐既无和声也无伴奏,其特征是以齐唱形式为主,通过教堂天井的回音产生庄严的和声感,其纯朴、清丽的宗教感情与罗马风格的教堂建筑是完全一致的。 罗马式音乐是中世纪这一时期的重要音乐形式之一,其代表当首推格雷戈里圣咏(Gregorian Chant),这是典型的天主教音乐。在漫长的中世纪里,音乐方面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正是格雷戈里圣咏,它是纯粹的单旋律的歌唱。在格雷戈里圣咏中,已经有多利亚调式、弗利几亚调式、里第亚调式、混合里第亚调式等四种教会调式及其变格调式。到了十六世纪,出现了伊奥尼亚调式及爱利亚调式,进而形成今日的大、小调音阶。在格雷戈里一世时代,已经在罗马设立了称为“歌唱班”的教授圣咏的学校,这可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之一。 安普罗修斯(Ambrosius,340-397)圣咏则收集了在教会中所唱的歌曲,为教会音乐制定了由七音组成的四种教会调式音阶,还创造了对唱的形式等。在圣咏中,歌词与语言的语势、声调的高低和节奏的关系以极为理想的形式得到解决,它们非常自然而完善地表现了宗教感情,可以看作是到这一时代为止的音乐艺术的总结。

艺术特征 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的权力高于国家和其它社会集团。 当时,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各种艺术 以及哲学在内的各方面都要为教会服务,因此中世纪的音乐借助于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寻常的发展。 可以说从音乐的全部理论到记谱法,从合唱、合奏到键盘乐器的兴起及教学,无一不是与中世纪的教会 休戚相关的。今天的交响乐和歌剧虽然在内容上绝大部分是描写世俗的,但它们与中世纪的教会也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 教会音乐,最初是原封不动地采用了从犹太王国传来的形式,即歌唱圣诗、朗诵圣经,是纯粹的 声乐。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有歌词。与此相反,器乐主要是作为世俗音乐而 得以发展起来的。从原始的单音音乐过渡到复调音乐,是中世纪音乐的重要特征。此外,中世纪音乐在理论上 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完成了对位法和线谱记谱法。乐器的发明与制作也有了不小的进展,长号、小号和 圆号等乐器在当时已广为流行,弓弦乐器(如维奥尔琴)也有了普遍的应用。 据说,公元六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Pope Gregoryl,590--604年间在位)为了统一教会仪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会歌曲、赞美歌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来自与它的功能,宗教精神要求理性、禁欲、有节制,因而圣咏也呈现出朴素风格。歌词为拉丁文,大部分为圣经内容,音乐要服从歌词,因而旋律为无伴奏,无固定节拍,平稳进行(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偶尔四五度跳)的单声部音乐,即兴式的,而且是纯男声。 格里高利圣咏的歌唱方式有四种:独唱(少),齐唱,交替式(交替圣歌)和应答式(应答圣歌)。演唱内容主要为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就如同歌剧中的宣叙调和咏叹调,前者为半唱半说的朗诵风格,似和尚念经,后者旋律感稍强,突出庄严之感。格里高利圣咏旋律根据歌词与歌声的结合关系分为三种类型:音节式(syllabic style)——一字对一音;纽姆式(neumatic style)——一字对一个纽姆符号(多音);花唱式(melismatic style)——一字对若干音,突出"花唱性"。

下面几种重要的格里高利圣咏音乐形式体现了这三种音乐类型:

诗篇歌调(psalm tone) 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圣咏旋律,内容是《圣经·旧约》中的150首诗篇,这些诗篇格律不严格,每句长短不一,仅有上下句为一节的框架,以平稳均匀的同音反复为主,属于"音节式"圣咏。它的形式基本包括,引入的"起"(只用于第一诗节),吟诵音(同音反复的音,快速歌唱一诗节或句子),中间的"转"(半终止)和结尾的"合"(是心旋律性最强的部分)。

交替圣歌(antiphon) 原来为咏唱诗篇的方式,诗篇每一节的上下两句分别由二个唱诗班交替轮唱,后来这个交替的部分独立出去成为"交替圣歌",它属于"纽姆式"圣咏。

应答圣歌(responsory) 是格里高利圣咏中最富艺术性的形式,它与交替圣歌一样,最初是指演唱形式——独唱者领唱一节诗篇,后唱诗班重复该节的前半部分。之后,唱诗班部分选用其他内容为唱词,而且旋律越来越花俏,成为独具特色的'应答部'。它属于"花唱式"圣咏。

中世纪早期教会对器乐是排斥的,随着中世纪后期世俗文化的繁荣,出现了一些器乐体裁,乐器种类也增多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拨弦乐器 从罗马流传下来的里拉琴、索尔特里琴(psaltery)、琉特琴(lute)。

吹管乐器 竖笛(recorder)、横笛、双簧管类的肖姆管(shawm)、风笛、小号、圆号。 键盘乐器:大型管风琴、便携式管风琴、固定式(桌式)管风琴。

打击乐器——鼓、钵、响板等。

而今有关西洋音乐的起源,更多的人把目标集中在了格雷高里奥圣歌所诞生的时代。也就是公元七世纪初罗马格雷高留斯一世(其在位年代为:590-604)的时代,现在的所谓格雷高里奥圣歌的称呼也就是一个俗称,正是的名称应该是罗马圣歌。这样称呼无外乎就是表明了这样的圣歌是得到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天主教最高层的认可的一种教堂音乐的缘故。不过更多的学者们倾向于格雷高里奥圣歌较完整的出现于8-9世纪的阿尔卑斯山北方地域的说法。其实当时各地的天主教教会的典礼音乐也比较混乱,罗马教堂正是考虑了这样的现状最终考虑了一个具有统一性的歌唱方法。这样的话,格雷高里奥圣歌也就算是正是的成立了。不过,还不能说在此之前教堂里就没有音乐了,只不过是在罗马教会统一了格雷高里奥圣歌之前更多的教堂音乐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形式和风格。当然这就是所谓正式的音乐的情况下,同时民间都有各种类型的通俗音乐存在,根据地域的不同其内容自然各不相同,按照当时交通的状况来看,地域之间的音乐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而这些民间存在的音乐也无时不刻的影响着当地的教会音乐,罗马教会统一的格雷高里奥圣歌出台之前,经应该是这样的状况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影响我们追溯更加遥远的音乐。这就是音乐赖以得到纪录的媒体。这里说的记录媒体并非对音乐的声音加以保留,而说的是采用什么方式将音乐媒体记录下来的问题。到了现代的话就是我们用的五线谱,不过那个时代不但是没有五线谱,即便是各地及在音乐的乐谱书写格式和方法完全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即便在格雷高里奥圣歌之前有一些记录音乐的手段的话,这样的手段是否还能够为现代的学者们所判读。音乐的记载信息量到底有多少、能够流传到今天的记录到底能够有多少等等。教会还算是一个当时具备了各种书记能力的地方,如果离开了教会的话,所能够找到的早于格雷高里奥圣歌地记录更是少之又少了。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整个过程就是约700年的历史,特别是中世纪的情况下,音乐形式的风格和形式形成一种主流的或几种流派的说法还是相当少见的。原因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交通和文化发展程度决定的,还有一个就是音乐载体本身的问题。尽管如此,大多数学者们还是认同下面的划分法:

中世纪早期(公元8世纪-10世纪):这是一个通过教会和修道院发展教会音乐的起步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天主教会在罗马天主教的指导下统一了教会的典礼音乐,各地相对独立的教会典礼音乐被统一了起来,如著名的格雷高里奥圣歌。  中期(11世纪-13世纪):民间的音乐作品有了更多地记录,并有一部分传到了今天。注意并非说在此之前民间没有音乐,而是说没有留下多少记载。当时的贵族们就有一些通俗的民间的作品被保留了下来。当然,主流的音乐依然来自教会,此时距有代表性的教会音乐就来自于巴黎的圣母院教会团体。  后期(14-15世纪):音乐的记谱法在这个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现代的记谱方法有密切联系的定量记谱法就是在这个时代诞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记谱法的流行本身才是至关重要的,假设这种定量记谱法晚出现100年的话,我们可能会遗失更多的历史音乐作品呢。所谓的定量记谱法就包括了在后期格雷高里奥

圣歌中采用的纽玛谱(neumatic notation。不过早期的格雷高里奥圣歌用的还是更原始一些动机谱。如埃克弗耐替克谱,Ekphonetic)。此时的ARS NOVA和后来的ARS SUBTILIOR都已经开始盛行了起来。当然,此时在意大利民间的音乐已经有相当大的部分被记录并保留了下来。

【音乐百科】古典音乐知识大全(精编版)

弥撒曲Mass : 以天主教弥撒中经文为唱词所写的大型声乐作品。

小步舞曲Minuet : 原是一种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因舞步极小而得名,在十七世纪开始发展成艺术音乐的一部分,常见于巴罗克时期的舞曲或古典时期交响曲的第三乐章。

单音音乐Monophony : 只有一条旋律线的音乐。

经文歌Motet : 源自十三世纪。是一种没有乐器伴奏的复音歌曲,以宗教文字为歌词。

神剧Oratorio : 原意是指祈祷室,十六世纪发展成的一种音乐类型。与歌剧相似,但唱词均以圣经为蓝本,也没有舞台布置或服装。

序曲Overture : 法文开放的意思,是歌剧或神剧等同类作品开始时的器乐前奏。浪漫时期发展出音乐会序曲(Concert Overture),是一种独立的管弦乐作品。

复音音乐Polyphony : 两个或以上独立声部组合的音乐。

套曲cycle : 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器。

组曲suite : 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

奏鸣曲sonata : 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由3-4个乐章组成的器乐独奏套曲(钢琴奏鸣曲)或独奏乐器与钢琴合奏的器乐曲(小提琴奏鸣曲)

交响曲symphony : 大型管弦乐套曲,通常含四个乐章.其乐章结构与独奏的奏鸣曲相同

协奏曲concerto : 由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团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分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小协奏曲等

音诗poeme :单乐章管弦乐曲,与交响诗相类似

序曲overture ;歌剧、清唱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和声乐、器乐套曲的开始曲。十九世纪又出现独立的音乐会序曲

前奏曲prelude : 带有即兴曲的性质、有独立的乐思、常放在具有严谨结构的乐曲或套曲之前作为序引的中、小型器乐曲。

托卡塔toccata : 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富有自由即兴性的键盘乐曲

幻想曲fantasia ; 形式自由,给人以即兴创作或自由幻想之感的器乐曲

随想曲capriccio : 形式自由的赋格式的幻想曲,19世纪后是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

狂想曲rhapsody : 始于19世纪初以民族或民间曲调为主要素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

练习曲study :为提高乐器演奏者技术水平而写的乐曲

无词歌songs wighout : 抒情的小型器乐曲,有伴奏声部,旋律声部象歌曲样的钢琴曲

浪漫曲romance :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叙事曲ballade :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钢琴独奏曲

夜曲nocturne :流行于18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常在夜间露天演奏

小夜曲serenade :晨歌的对称。起源于中世纪欧洲吟唱诗人在恋人窗前所唱的情歌

谐谑曲scherzo :诙谐曲。节奏强烈,速度较快、轻松活泼的三拍子器乐曲或声乐曲

间奏曲intermezzo :为歌剧或戏剧中的过场音乐或幕间曲;另一种为形式较自由篇幅较小的器乐曲

赋格曲fugue : 拉丁文音译意为遁走。以复调手法写成的大型乐曲

卡农canon :纯以模仿手法构成的复调音乐形式

轮唱曲round :用同度或八度卡农手法写成的声乐曲

创意曲invention :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类似前奏曲或小赋格曲。巴赫始用此名称

练声曲vocalization :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

回旋曲rondo :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部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

变奏曲variation :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进行曲march :用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

特性曲character piece :指富于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的器乐小曲,主要是钢琴小曲

晨歌alborada :起源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的田园风味乐曲

田园曲pastorable :原为欧洲16-17世纪一种乡村题材的戏剧表演,歌剧的前身之一。近代音乐中是模仿牧人所吹肖姆管曲调和圣诞吹奏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源于意大利。

船歌barcarolle :威尼斯船工所唱的歌曲以及模仿这种歌曲的声乐曲和器乐曲

悲歌elegy :表现哀伤情绪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摇篮曲berceuse :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描写摇篮摆动的节奏,近似船歌。

嬉游曲divertimento :18世纪欢娱宾客的一种器乐重奏组曲

即兴曲impromptu :偶发创作的抒情特性曲,19世纪成为器乐短曲曲名,形式类似歌曲

无穷动perpetuum mobile :从头至尾贯穿着急速节奏的乐曲

小品bagatelle :轻快,幽默的特性曲,常为钢琴小曲

幽默曲humoreske :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情致的器乐曲

新事曲novellette :始创于r.舒曼的一种钢琴特性曲

演绎曲paraphrase :14--16世纪教会音乐中的演绎曲是自由加工的素歌旋律。f.李斯特借用此名称,称其为著名声乐曲和器乐曲,特别是为歌剧选曲所作的钢琴改编曲为演绎曲

舞曲dance music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

加沃特gavotte :起源于法国民间的中速、四拍子舞曲

塔兰泰拉tarantella :起源于意大利的速度迅急、情绪热烈的舞曲

波尔卡polka :起源于捷克的速度较快的二拍子舞曲

华尔兹waltz :圆舞曲。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

马祖卡mazurka :起源于波兰民间的情绪活泼热烈的三拍子双人舞曲

波罗乃兹polonaise :波兰舞曲。起源于波兰民间的庄重,缓慢的三拍子舞曲

哈巴涅拉habanera :阿伐奈拉。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的中速二拍子舞曲

探戈tango :起源非洲后传入阿根廷的中速、二拍子或四拍子的舞曲

独唱solo :由一人演唱,常用乐器或乐队伴奏的演唱形式,有时也用人声伴唱

齐唱unison :两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演唱形式

重唱ensemble :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曲及演唱形式。按声部或人数分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

领唱lead a chorus :由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唱形式

合唱chorus :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的演唱形式

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 :纯粹由人声演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

合奏ensemble :由多种乐器组成,常按乐器种类的不同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的演奏形式

伴奏accompaniment :由一件或多件乐器奏出,用以衬托主要的歌唱或器乐演奏部分。用以烘托舞蹈的器乐配乐也常称为伴奏

独奏solo :由一人演奏某一乐器,常用其他乐器或乐队伴奏

齐奏unison :两个以上的演奏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关系同时演奏同一曲调

室内乐chamber music :通常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的重奏曲、重唱曲。

二重奏duet :由两件乐器分奏两个声部的室内乐

三重奏trio :由三件乐器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三重奏string trio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分奏三个声部的室内乐

钢琴三重奏piano trio :由钢琴与另两件乐器(弦乐器或管乐器)演奏的室内乐

四重奏quartet :由四件乐器分奏四个声部的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一个大提琴演奏的室内乐

钢琴四重奏piano quartet :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钢琴演奏的室内乐

今天拿出一点存货,这次多发几张图,做一套五声音阶体系的指板图,顺便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大家可以看完~~~

吉他五声音阶的指板图,五声音阶源自中国,由于音阶里没有4和7,也就没有34/71之间的小二度紧张音程,整个音阶具有开朗明亮的特点,同时旋律性鲜明,具有民族色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我国古代的音乐体系中有五音为正音的说法:即宫商角徵羽五音为正音。现代习惯于七个自然音的记法,记为12356。将这五个正音顺次从低到高排列,就构成了宫调式的音阶,当1=C时,具备了大调调性和调式的概念,称为C宫调式。宫——宫廷,正音中的主要地位,也是自然音中的一级主音。宫调式是五声音阶中最常用的,是最有大调开朗明亮感的五声音阶,我国古代一些传统的宫廷音乐,内地与港台的早期音乐很多都是使用宫调式来写的。每个音之间由于音程固定但位置可以不固定,即音程顺序的流动性,正是旋法概念的产生便使得各种音阶及其和声特点丰富发展。

C宫调式指板-晚雨同学制作

将商音作为主音(音阶的第一个音)向上顺次排列,就构成了商调式的音阶。吉他是转调乐器,也是适应于首调思想的拨弦乐器,因此我在这里统一用C作为主音。音符的写法也从23561改动为能够更好表现与中心调式宫调式12356各个音级之间不同与变化的关系。下图就是C商调式指板,这个调式经常用在民族音乐,山歌中,现代音乐发展迅速,音乐需要多样性,这些音阶亦可以丰富你的乐句变化。和弦中,五声音阶经常会使用到挂留手法。藏族舞曲《埃莱桑》是应用商调式的一个例子。

C商调式指板-晚雨同学制作

将角音作为主音(音阶的第一个音)向上顺次排列,就构成了角调式的音阶。35612改写为如图所示的音名。由于中音降3级的特点,发展起来略有一点小调的感觉,这个调式目前还是广泛用于民歌中,搭配一些略为复杂的附点律动。罗宗贤老师记谱的云南民间歌曲《彝族舞曲》就是用到了角调式。

C角调式指板-晚雨同学制作

将徵音作为主音(音阶的第一个音)向上顺次排列,就构成了徵调式的音阶。56123改写为如下图所示的音名。这个音阶在我国称作徵调式,在日本音乐中称为律音阶,是日本传统音乐体系中音阶最为明亮的一个。(阴旋法来源于古代中国,唐代是尚武的,唐乐偶尔有阴旋法特色,可能律音阶也于文化交流有关)在我国,徵调式目前广泛应用于戏曲文化中,比如贵州花灯《大联欢》;豫剧文场曲牌《六字压板》。当然,民歌中也会使用,如陕北民歌《老号子》。

C徵调式指板-晚雨同学制作

将羽音作为主音(音阶的第一个音)向上顺次排列,就构成了羽调式的音阶。61235改写为下图标记的音名。羽调式虽然是一个典型的小调主音小调性的音阶,但由于没有小二度音程,作为五声音阶旋法体系的一个重要音阶,它显得哀而不伤,听感可和日本阴旋法(也属于小调性质的五声音阶但音程不同,不属于一个旋法体系)截然不同。经常在中国音乐中去表现抒情优美,在中国流行音乐中,有一些上世纪的老歌,像是《小芳》就是小调性质的歌曲。在西方布鲁斯音乐体系完善后,小调五声音阶也就是羽调式音阶被广泛的使用在布鲁斯中,应用的比大调五声音阶(宫调式)还要多。我国一些民族音乐中也会用到,例如苏北民歌《十二步送郎》。

C羽调式指板-晚雨同学制作

上面是我国特色的五声音阶旋法体系的五个调式音阶指板图。中华文化从起源到发展,不变的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关键时间段,文化的薪火相传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上,我国并不只是有上面写的五声音阶,或者是源自于古代中国,发扬于日本国的阴旋法五声调式音阶。中国音乐体系中定了五个正音:宫商角徵羽,还有一些偏音,他们事实上已经基本构成了巴赫十二平均律的十二音体系。在这些偏音中,变宫就是7音,清角就是4音。另外还有变徵音#4和闰音b7。有了这四个偏音的加入,中国音乐体系从五声/阴旋法体系完善为七声音阶的三大体系:清乐,燕乐,雅乐。清乐的旋法体系7个音阶和欧洲中古旋法调组成完全一致。雅乐又叫正声音阶,古音阶,他的雅乐羽调式就是西方多利亚音阶(斯卡布罗集市/毕业生使用的就是多利亚小调)。现代用这个音阶/旋法调来写的作品有:霍尊《卷珠帘》、霍尊《星落》、华晨宇《降临》、戴荃《醉梦行》。还有北宋时期完善起来的燕乐体系,燕乐也叫清商音阶或俗乐音阶。燕乐体系的宫调式组成和中古调式第五调式——混合利底亚组成一样。但混合利底亚现在更倾向于表现甜味的蓝调音乐,燕乐更适合于营造中国民间特色。

中国音乐体系本身超前且基本完善,但世界飞速的发展变化,一些不可控因素的产生,让中国音乐与世界暂时脱节,这些年的滞后导致前期我们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去学习西方的体系,并且脍炙人口的作品很多来自于日本流行音乐+中国填词。目前布鲁斯音乐体系,爵士理论仍然对流行音乐影响深远,而我国的音乐一直是趋于平稳上升发展的。我一直很反感一味捧国外音乐一边又说华语乐坛不行的观点,目前的一些大型音乐类综艺是具有积极性导向的(指在音乐),流行音乐/流行文化是一个地区(区域性)在一段时间(时效性)能符合大众平民普遍心理活动的音乐/文化,它的受众面广,这说明了流行音乐的进步一方面在于观众审美的提升,审美的提升实际上不是说什么绝对的高度,而是说你对审美有没有一个广度,近些年来一些不好现象已经好多,很少会有人再去说小众的金属/核音乐是Stupid乐,搞摇滚是坏孩子,爵士就是跑调,古典音乐不好听这样的迷惑言论。But还是有很多人说这几个歌感觉都是一个调,这个问题就难搞了,对于不学音乐的观众,如果小学音乐没好好上或者说平日没有基本概念学习的主动性,很难听得懂音乐中曲与词共同表达的内容。观众能否听懂音乐的内容,会对走向有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流行音乐进步主动在于写流行音乐的人,能不能跳出现有的舒适圈,尝试新的东西。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做有机的融合?可以是国粹精华的文化输出,可以是自我风格的精彩展现。21世纪周杰伦横空出世,成功的做出了中国风和嘻哈音乐(流行音乐和声来源于古典音乐,但周杰伦有西方爵士体系的学习,两者融合,与勋伯格大师十二音思路类似,做出了活的流行乐)。陶喆老师的R&B+戏曲也是小时候的MP3播放器循环。到了10年以后,下一批做的音乐质量最高的一批就是华晨宇,风格多变,善于走出舒适区。练习歌剧出身,热爱摇滚,自己的个性让他延续周杰伦作曲和钢琴中和声的前卫性,华晨宇的音乐从艺术性上依旧鲜明,尤其是18年之后做的作品,质量非常高。涉及雷鬼节奏(疯人院),重金属/艺术摇滚(七重人格),雅乐羽调式音阶(降临),黑味布鲁斯(神树),调式游离布鲁斯(新世界),而且每个风格并非浅尝辄止,而是做的很有成果,高质量作品。

文化自信,但不文化自大。

题外话就这么多,有兴趣就去做就坚持,负面评论都是无意义的,不懂就问,不了解的不予置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音到五音是减五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