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龙最近很火的闽南语女声歌曲早日来看到你的人?

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白面书生吗?

首先,张飞到底长啥样?

的确像原作者说的,史书上没有过什么明确记载。

然后她说根据四川出土的张飞石像判断出张飞是个白面帅哥。

您管这叫面容温柔、剑眉星目?

这个石像的位置在四川省的简阳市(归成都管),整体高约5米,就是一个大头像。

而且大家仔细看就能看出,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佛教风格的造像吗。头顶还有很明显的佛教造像的那个螺髻,就是乐山大佛那种。

而且这个石像头顶上的螺髻也说明了这尊石像的造像年代。

咱们国家最早有这种风格的造像,是在南北朝时期,而且是当时南方佛像独有。

比如南京栖霞山的千佛岩,里面就有这种头顶是螺髻的佛像。

这些石像是从南朝齐到南朝梁(489-511年)的22年间陆续凿制的。

但同时期的北朝,佛像不长这样。

比如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里面的佛像发型不是螺髻。

之所以会有这种区别,是因为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路径不一样。

南方的佛教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北方则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

又因为印度那个时候也是有很多国家,佛教的流派以及佛像的固定款式都各有区别,所以传入中国后自然也都大相径庭。

所以,就算简阳的这个石像它不是佛像,而是佛像造型的张飞像,那雕刻年代最早也是南北朝时期,甚至可能就是隋唐时期,毕竟乐山大佛就是唐朝时候的嘛。

也就是说,就算这真是张飞像,那离张飞去世怎么也过两三百年了,甚至有可能五六百年。见过张飞的人还能活到这时候的,估计可能性也不是太大。

更何况它还是个佛像造型,跟本人更不可能一样了。

其实张飞是白面书生的这个说法,没存在多少年。有这个说法还真跟这个石像有关。

这个石像很早以前就被发现了,但一个深山里五米来高的石头佛像,风化的还这么严重,而且也没有什么文献记载过这个石像的来头,当地也并不怎么重视。

大概从两千年初开始,一些媒体就抓住这个噱头,开始疯狂对张飞是“白面书生”这个点进行炒作。但报道的内容呢,则都是模棱两可的片汤话,基本就属于标题党的水平。

但这个时候国内的思潮风向有了一些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文化翻案风”盛行。像什么秦桧是忠臣、刘备是伪君子、张飞是白面书生,这类反传统的观点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

后来成都武侯祠还有工作人员专门去当地考察并且研究过这个问题。

结论是,首先,史料里并没有找到张飞在简阳驻扎的记载;

其次,石像所在的这个地方今天被称作“张飞营”,但清朝的时候这个地方叫“关索寨”,也就是说这个石像就算是个三国人物,是关索的可能性都比张飞更高。

然后这个关索也是个虚构人物,明朝中期有部戏叫《花关索传》,关索就是这出戏里虚构出来的关羽的一个儿子。后来随着《三国演义》的流行,关索这个IP的热度就不高了。所以到了民国时期,这个地方就叫“张飞营”了。

换句话说,也是因为这个地方叫张飞营,所以大家才认为这个石像是张飞像。

但当地的文保部门从来没说过这是张飞像,管这个石像叫“张飞营摩崖造像”,也就是张飞营这个地方的一个雕像,并不是张飞的雕像。

那张飞到底长什么样呢?

史书里对张飞形象的描述有,但非常少。

《三国志》里说他:雄壮威猛,为万人敌。

(“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三国志》·卷三十六 陈寿(西晋))

就这么几个字,没别的了。但怎么看他也是个猛男形象,不会是什么糖果超甜。就算脸白,也是个脸白的猛男,而且嗜杀还暴虐,不会是什么“面容温柔”的人。

再有就张口说人家一米五,我也不知道这个一米五是哪儿看来的。

原视频还说,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还都做了皇后。

这种政治联姻不会看脸啊,刘禅又不是高衙内,天天大街上找漂亮姑娘。

再有,原视频还说张飞出身世家,从小学习诗书礼仪。

《三国志》里并没有介绍过张飞的家世,就说他是涿郡人,很小的时候就和关羽一起跟着刘备混了。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三国志》·卷三十六 陈寿(西晋))

在东汉时期能被称为“世家”的家族大概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也是最显赫的,就是能够诗书传家的家族。什么叫诗书传家?在纸张和雕版印刷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书是特别贵重的东西,而且也不方便移动和保存,所以能读到书的人并不多。这里的读书指的不是识字,而是能看到那些儒家典籍。所以很多有藏书的家庭,基本上都会一直昌盛下去。另外,很多大家族还都对某一部典籍拥有解释的垄断权,比如孟氏的《易经》(易经的一个学派)就是汝南袁氏世代传承的,就是四世三公那个袁绍、袁术他们家。又比如弘农杨氏世代传习欧阳氏的《尚书》,就是被曹操杀掉那个杨修他们家,他们家一点也不比袁绍家差,杨修他爹开始往上数四辈,都当过太尉,号称四世太尉。这才叫世家。

第二种,官僚世家。如果你在大汉朝能够做到二千石的高官,也就是地方郡守级别的官员,就可以让你的一个儿子进京当郎官,属于天子近侍,大汉的预备干部。换句话说,能出一个二千石家族,就有机会世代为官。

第三种,地方豪强。这种好强不是指小地主,除了有钱、有地外,家族子弟还会在本地当官。比如陈登他们家,陈登和他爹陶谦来徐州就服务陶谦,刘备来徐州就服务刘备,曹操来徐州就服务曹操。后来陈登做了两千石,他儿子就去当了郎官。

这样的家庭才能叫“世家”,才有可能让自家子弟从小学习诗书礼仪。张飞要真有这样的背景史书里不可能不提。

最后再说一下张飞是不是能写会画。

原视频说张飞很有才气,字写得好看还能作诗。

张飞写字好看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说的,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那个。

他在自己的书里提到,说张飞的字写的很好,还留有一个叫《刁斗铭》的作品。

(“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升庵诗话》·卷十 杨慎(明))

这个说法源自南宋时期地理学家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说在涪陵的一座庙附近发现了一堆古董,然后后面引用了一首张士瓌guī夸张飞的诗,但并没有提过什么铭文。

(“大观间(1107—1110)于庙前得三印及佩钩,又耕者得刁斗于祠之北…象之尝至乐温庙中视刁斗及箭簇,又有魏国张士瓌和白君诗云: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瞒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据三分国,宇宙威名丈八矛。”——《舆地纪胜》 王象之(南宋))

到了杨慎出生的约三十年前,李贤、彭时编撰的《大明一统志》里把这个故事丰富了,说在那个庙里发现的这些古董上刻着张飞的名字。

(“涪州亦有( 张飞) 庙,宋大观间于庙前得三印及佩钩、刁斗,上镌飞名。”——《大明一统志》 李贤/彭时(明))

结果到了杨慎这,就变成了刁斗上刻有张飞亲笔手书的铭文,而且字很好看。

还有个流传很广的《张飞立马铭》,说是张飞大败张合之后所刻。

这个很多铭文学者都考证过,已经证伪了。

同样是在击败张合后,张飞还写了首诗,就是原视频里提到的《真多山游记》,这个也是假的。

里面提到的王方平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人,据说在曹睿执政时期于今天重庆的平都山飞升,理论上和张飞有可能有交集。但是后面提到的“玉炉三涧雪”是改编自《西江月》的词牌名,由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所创,都北宋末年了。

一个(季)汉朝的道士采药,旁边的童子唱宋朝的词。——《重生之我到三国当道童》

张飞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流猛将,无论是武勇还是军略都是当世翘楚。

但他的家世和样貌,史书里并没有过什么描述,应该就是没什么特别的。

关于张飞字写得好、会作诗之类的文化buff,基本上都是明朝的时候才开始有人提。

至于今天充斥在各类自媒体上的张飞“白面书生”的形象,都只是营销号们的流量密码罢了。

毕竟大家现在都喜欢讨论阴谋论和展示与众不同。

“什么?你说岳飞是忠臣?太low了,老掉牙的观点了。秦桧才是忠臣,看咱这观点,和你们这些俗人就是不一样。”

“什么?秦桧都干过啥?我哪知道!反正你们骂的我就夸,这不显得我与众不同吗。”

(为阅读理解能力低下者标注:以上为模仿台词,并不是本人观点。)

《简阳张飞像考察记》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赴简阳考察组

《张飞岂是多才艺之俊秀文人?》 罗盛吉/王中龙/瞿正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白面书生吗?

的确像原作者说的,史书上没有过什么明确记载。

然后她说根据四川出土的张飞石像判断出张飞是个白面帅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管这叫面容温柔、剑眉星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石像的位置在四川省的简阳市(归成都管),整体高约5米,就是一个大头像。

而且大家仔细看就能看出,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佛教风格的造像吗。头顶还有很明显的佛教造像的那个螺髻,就是乐山大佛那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这个石像头顶上的螺髻也说明了这尊石像的造像年代。

咱们国家最早有这种风格的造像,是在南北朝时期,而且是当时南方佛像独有。

比如南京栖霞山的千佛岩,里面就有这种头顶是螺髻的佛像。

这些石像是从南朝齐到南朝梁(489-511年)的22年间陆续凿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同时期的北朝,佛像不长这样。

比如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里面的佛像发型不是螺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会有这种区别,是因为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路径不一样。

南方的佛教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北方则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

又因为印度那个时候也是有很多国家,佛教的流派以及佛像的固定款式都各有区别,所以传入中国后自然也都大相径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就算简阳的这个石像它不是佛像,而是佛像造型的张飞像,那雕刻年代最早也是南北朝时期,甚至可能就是隋唐时期,毕竟乐山大佛就是唐朝时候的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就算这真是张飞像,那离张飞去世怎么也过两三百年了,甚至有可能五六百年。见过张飞的人还能活到这时候的,估计可能性也不是太大。

更何况它还是个佛像造型,跟本人更不可能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张飞是白面书生的这个说法,没存在多少年。有这个说法还真跟这个石像有关。

这个石像很早以前就被发现了,但一个深山里五米来高的石头佛像,风化的还这么严重,而且也没有什么文献记载过这个石像的来头,当地也并不怎么重视。

大概从两千年初开始,一些媒体就抓住这个噱头,开始疯狂对张飞是“白面书生”这个点进行炒作。但报道的内容呢,则都是模棱两可的片汤话,基本就属于标题党的水平。

但这个时候国内的思潮风向有了一些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文化翻案风”盛行。像什么秦桧是忠臣、刘备是伪君子、张飞是白面书生,这类反传统的观点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成都武侯祠还有工作人员专门去当地考察并且研究过这个问题。

结论是,首先,史料里并没有找到张飞在简阳驻扎的记载;

其次,石像所在的这个地方今天被称作“张飞营”,但清朝的时候这个地方叫“关索寨”,也就是说这个石像就算是个三国人物,是关索的可能性都比张飞更高。

然后这个关索也是个虚构人物,明朝中期有部戏叫《花关索传》,关索就是这出戏里虚构出来的关羽的一个儿子。后来随着《三国演义》的流行,关索这个IP的热度就不高了。所以到了民国时期,这个地方就叫“张飞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也是因为这个地方叫张飞营,所以大家才认为这个石像是张飞像。

但当地的文保部门从来没说过这是张飞像,管这个石像叫“张飞营摩崖造像”,也就是张飞营这个地方的一个雕像,并不是张飞的雕像。

那张飞到底长什么样呢?

史书里对张飞形象的描述有,但非常少。

《三国志》里说他:雄壮威猛,为万人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雄壮威猛,亚於,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三国志》·卷三十六 陈寿(西晋))

就这么几个字,没别的了。但怎么看他也是个猛男形象,不会是什么糖果超甜。就算脸白,也是个脸白的猛男,而且嗜杀还暴虐,不会是什么“面容温柔”的人。

再有就张口说人家一米五,我也不知道这个一米五是哪儿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视频还说,张飞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禅,还都做了皇后。

这种政治联姻不会看脸啊,又不是高衙内,天天大街上找漂亮姑娘。

再有,原视频还说张飞出身世家,从小学习诗书礼仪。

《三国志》里并没有介绍过张飞的家世,就说他是涿郡人,很小的时候就和关羽一起跟着混了。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三国志》·卷三十六 陈寿(西晋))

在东汉时期能被称为“世家”的家族大概有三种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也是最显赫的,就是能够诗书传家的家族。什么叫诗书传家?在纸张和雕版印刷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书是特别贵重的东西,而且也不方便移动和保存,所以能读到书的人并不多。这里的读书指的不是识字,而是能看到那些儒家典籍。所以很多有藏书的家庭,基本上都会一直昌盛下去。另外,很多大家族还都对某一部典籍拥有解释的垄断权,比如孟氏的《易经》(易经的一个学派)就是汝南袁氏世代传承的,就是四世三公那个袁绍、袁术他们家。又比如弘农杨氏世代传习欧阳氏的《尚书》,就是被曹操杀掉那个杨修他们家,他们家一点也不比袁绍家差,杨修他爹开始往上数四辈,都当过太尉,号称四世太尉。这才叫世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官僚世家。如果你在大汉朝能够做到二千石的高官,也就是地方郡守级别的官员,就可以让你的一个儿子进京当郎官,属于天子近侍,大汉的预备干部。换句话说,能出一个二千石家族,就有机会世代为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种,地方豪强。这种好强不是指小地主,除了有钱、有地外,家族子弟还会在本地当官。比如陈登他们家,陈登和他爹陶谦来徐州就服务陶谦,刘备来徐州就服务刘备,来徐州就服务曹操。后来陈登做了两千石,他儿子就去当了郎官。

这样的家庭才能叫“世家”,才有可能让自家子弟从小学习诗书礼仪。张飞要真有这样的背景史书里不可能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再说一下张飞是不是能写会画。

原视频说张飞很有才气,字写得好看还能作诗。

张飞写字好看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说的,就是写“滚滚长江东逝水”那个。

他在自己的书里提到,说张飞的字写的很好,还留有一个叫《刁斗铭》的作品。

(“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文字甚工,飞所书也。”——《升庵诗话》·卷十 杨慎(明))

这个说法源自南宋时期地理学家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说在涪陵的一座庙附近发现了一堆古董,然后后面引用了一首张士瓌guī夸张飞的诗,但并没有提过什么铭文。

(“大观间(1107—1110)于庙前得三印及佩钩,又耕者得刁斗于祠之北…象之尝至乐温庙中视刁斗及箭簇,又有魏国张士瓌和白君诗云: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瞒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据三分国,宇宙威名丈八矛。”——《舆地纪胜》 王象之(南宋))

到了杨慎出生的约三十年前,李贤、彭时编撰的《大明一统志》里把这个故事丰富了,说在那个庙里发现的这些古董上刻着张飞的名字。

(“涪州亦有( 张飞) 庙,宋大观间于庙前得三印及佩钩、刁斗,上镌飞名。”——《大明一统志》 李贤/彭时(明))

结果到了杨慎这,就变成了刁斗上刻有张飞亲笔手书的铭文,而且字很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个流传很广的《张飞立马铭》,说是张飞大败张合之后所刻。

这个很多铭文学者都考证过,已经证伪了。

同样是在击败张合后,张飞还写了首诗,就是原视频里提到的《真多山游记》,这个也是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里面提到的王方平确实是那个时代的人,据说在曹睿执政时期于今天重庆的平都山飞升,理论上和张飞有可能有交集。但是后面提到的“玉炉三涧雪”是改编自《西江月》的词牌名,由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所创,都北宋末年了。

一个(季)汉朝的道士采药,旁边的童子唱宋朝的词。——《重生之我到三国当道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飞是汉末三国时期的一流猛将,无论是武勇还是军略都是当世翘楚。

但他的家世和样貌,史书里并没有过什么描述,应该就是没什么特别的。

关于张飞字写得好、会作诗之类的文化buff,基本上都是明朝的时候才开始有人提。

至于今天充斥在各类自媒体上的张飞“白面书生”的形象,都只是营销号们的流量密码罢了。

毕竟大家现在都喜欢讨论阴谋论和展示与众不同。

“什么?你说岳飞是忠臣?太low了,老掉牙的观点了。秦桧才是忠臣,看咱这观点,和你们这些俗人就是不一样。”

“什么?秦桧都干过啥?我哪知道!反正你们骂的我就夸,这不显得我与众不同吗。”

(为阅读理解能力低下者标注:以上为模仿台词,并不是本人观点。)

《简阳张飞像考察记》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赴简阳考察组

《张飞岂是多才艺之俊秀文人?》 罗盛吉/王中龙/瞿正瀛

福建闽南最具代表音乐制作人 王中龍

单位名称:福建凯闽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姓名:王中龍工作地:福建省 /

坚持十八年从事闽南语原创音乐的乡土歌手王中龙……福建惠安人

在1997年之前从事过工艺美术、装修业、建筑承包商,1996年在建筑生意大起大落后离开家乡直面漂泊的王中龙正在苦苦寻觅东山再起的机会,本来从小就喜欢歌唱且有天赋的他在1996年至1997年间创作了处女作品《思乡的出外人》而在厦门参加闽南语歌唱比赛后经历过漫长的探索坚持与守候直到今天还满怀信心;就像他所形容的福建流行原创音乐走出半沙漠状态应来了即将百花齐放的春天……

《相思崇武港》《老同学》《咱厝人》《世界晋江人》《妈祖》《关帝颂》《万物崇道月圆宜春》《印象白水洋》《阮兜》《故乡是闽南》《印象惠安女》《印象泉州》《泉州港》《人生》等

坚持20年从事闽南语原创音乐的乡土歌手王中龍是热爱家乡的福建惠安人(道教全真龍门派廿七代弟子道名王高翊,师从宋崇道道长)

1997年之前从事过工艺美术、装修业、建筑承包商,1996年在建筑生意大起大落后离开家乡坦然直面漂泊的王中龍正在苦苦寻觅能够东山再起的机会,本来从小就喜欢歌唱且有天赋的他在1996年至1997年间创作了处女作品《思乡的出外人》而在厦门参加闽南语歌唱比赛之后踏上音乐之旅,经历过漫长的探索坚持与守候直到今天还满怀信心;就像他所形容的福建流行原创音乐走出半沙漠状态应来了即将百花齐放的春天……

他在2000年创办(王中龍音乐工作室)个人经典作品一百多首,从处女作品《思乡的出外人》及2000年获得大陆首届闽南语十大金曲的《平安回航》,以及代表作品《相思崇武港》,到2006年参加中华全球闽歌赛晋级全球十强选手作品《老同学》得组委会特別奖,20075月前受邀为泉州电视台大型文化纪实栏目《咱厝人》量身定作演唱同名主题《咱厝人》、该作品随着闽南语频道的播出走进千家户以励志简洁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表达了海内外大泉州的精神人文!为全世界晋江人而创作的新歌《世界晋江人》大受海内外晋江商会社团的欢迎认可;从早期的记事灵感作品至后来的邀约作品王中龙的原创作品首首成熟堪称经典……然而由于福建本土的原创音乐市场氛围没有形成、音乐媒体更热衷于已成大气候的港台内地明星作品,大部本土音乐人及作品被搁浅、埋没、二十年一直时稳时现与隐忍坚持在福建闽南原创音乐的道路主线上;通过歌曲作品与他沧桑雄厚的歌声可以品读出激情与心酸、坚强与无奈……

这两年的新作《妈祖》《关帝颂》《万物崇道月圆宜春》《印象白水洋》《阮兜》《故乡是闽南》《印象惠安女》王中龙诸多作品用乡音乡情围绕着大闽南的乡土情怀及传统人文,他自称定位是乡土歌手!……

(怒放现场)举办的音乐专场看到了他的学生、王中龍创办发起的(福建凯闽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签约歌手、(即将推出最新专辑《印象泉州》电影《印象惠安女》、演唱搭档(去年刚毕业于安徽合肥学院来自宁德的一个清纯秀丽的白水洋姑娘白晓洋,却是一身时尚改良的惠安女服饰装扮,虽不会讲闽南语但她用地道的闽南腔首唱了她与王中龍合作创作的最新作品《泉州港》与王中龙合作首唱新作《妈祖》以平和温情的流行唱法歌颂妈祖的大爱精神;在首唱会最后听到王中龍介绍自己以禅意的角度创作的新歌《人生》“人生到底是为什么?怎么过才有意义?”……歌曲最后总结一句“平凡也就是福气”……我们从音乐看出王中龍用脱俗的眼光直面人生,用真诚感悟的语气诉说人生……

2015年福建泉州市承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期间隆重举办的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原创大赛,王中龍的最新作品《印象惠安女》获银奖,《妈祖》获铜奖;从王中龍的诸多作品中能够品读到一种坚持自信与淡定成熟稳重的诗人情怀,让我们似乎感悟到更多更多,祝福王中龍,祝福福建闽南文化如沐春光,百花齐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近很火的闽南语女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