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走后玩偶之家结局续写 怎样续写?


· 只要你开心,忘记我页没关系。

意思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女性盲目出走的一个提醒,用阴郁的现实警醒盲目的人。

娜拉是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在话剧里女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了“玩偶”的地位最终自我觉醒。而《玩偶之家》的结局就是娜拉走出了那个家门然后就没有了。

在鲁迅后来的一篇小说《伤逝》中,鲁迅描写的子君就是一个出走后的娜拉《伤逝》也是一篇充满悲伤的作品。

《伤逝》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伤,逝结局。

“五四”时期,诉说婚姻不自由的痛苦,是许多青年的公意,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已成为当时个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创作,描写男女恋爱的占了全数的百分之九十八,其中最多的是写婚姻不自由。

鲁迅对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义,是予以充分肯定的,但同时也敏锐地发现隐藏在恋爱婚姻自由背后的危机。早在1923年底,鲁迅就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指出。妇女要解放应该用“剧烈的战斗”去争取经济权,“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

到了1925年,鲁迅的世界观已处在根本转变的前夕,这时他则主张用“火与剑”的方式去彻底变革社会制度了。1925年10月写的《伤逝》,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歌颂恋爱至上的作品,也不同于传统名著中以死殉情的悲剧。

鲁迅用小说的形式,把妇女婚姻和青年知识分子的问题跟整个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变革联系起来,以启示广大青年摆脱个性解放和个人奋斗的束缚,探索新的路。

1923年,鲁迅评论易卜生《玩偶之家》里的娜(nuó)拉,说:“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

1991年,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电影《末路狂花》给两种出走结局多加一种选择:飙车在美国西部旷野,突出重围后开出悬崖,飞向天空。

《末路狂花》当年票房大卖,备受妇女观众青睐,有人说:片中所有臭男人生活里都认识。至于解读,通常说是女权的,是“向男权社会发出抗争的女权主义电影代表作”,也有说反女权的,因为主角变得暴力和男性化,有说是讲同性恋的,还有说应超越女权平常心看之的……普遍承认的是,它是一部女性公路片。

本片两位主角:路易斯和塞尔玛

《末路狂花》里两个当代“娜拉”,如身边凡人,都不一眼惊艳,有缺点弱点,也都有吸引异性的魅力。“娜拉”们本是双休日出游,却因意外而踏上了不归路。

路易斯:之前在德州性强暴无法申冤经历,让她不再相信司法和社会公正,憎恨男权至上的德州,因而踏上绝途且耽搁了出国境。这影响全片的前史,没有画面表现,靠演员寥寥数语,就让观众大体了解和同情。行程中,她从自信干练“变”得犹豫、脆弱,犹如下行线。

塞尔玛:与前者相反,走了上行线。“人物弧光”大,经历丰富、形象生动立体,是教科书般的脱变、成长然后自我救赎。

评论、弹幕里,很多观众对塞尔玛印象不好:不长记性的傻白甜,惹祸咋总是你,最后还拖路易斯遭殃。我却不觉得,因为塞尔玛不就是昔日男性理想的女人吗?顺从,友善,热情,说话又好听——陪骚男聊个天跳个舞,帮“穷学生”搭顺风车、雨夜收留,她做错了什么?明明是男人犯的罪,辜负了信任,难道怪女人?她18岁学校毕业就嫁给大男子主义的丈夫,长期沦为被限制出门、听从训斥的家务“工具人”,因此这趟冒险是她最自由最快乐的时光。她不愿再回去,没有什么好失去了。

片中各男性角色塑造也非常成功,展示了男人多面性。本片女编剧卡莉·克里没有一边倒地将男性对立,或是对法律和社会绝望,而是试图阴阳调和两性,并给了“娜拉”活下去的机遇。

除了塞尔玛的丈夫,还有勾引女色、强暴女性的禽兽,有语言性骚扰不思悔改的油腻中年司机,有看起来完美性感、会打劫偷窃的小鲜肉渣男,有外强中干、吓到哭泣的公路警察,也有百里雪中送炭的求婚绅士,和那个秉公办案、心念救助“娜拉”的警长。

显然他们都有“短板”,都不解女人心,毫无敏感,犯了自说自话、自以为是的通病。“女人就喜欢吃这套”,真的吗?

《末路狂花》优点突出,完成度极高。在人物刻画、意象选择、服化道上都非常用心。

比如片头第一个镜头是一条笔直公路,尽头却堵着一座山,画面从黑白渐变彩色然后落幕,与全片对位,这地方正是片末主角归宿。比如随处路人注视的目光,像四处渗透的男权制的监控与置疑,也像是未来人生的一面面镜子,催促主角审视自身和采取行动。

又如两个角色坐车对话,人物近景采取正面拍摄和侧面拍摄交替,二人下决心才统一为正拍,景物哗啦啦后退,主角勇往直前。以及塞尔玛服装造型,经过每次事件都有变化,契合角色改变。

事实上,把两个女性放进标准西部片的场景,充斥着荒野、山丘、荷尔蒙酒吧、牛仔帽、手枪、吸烟等常见雄性世界的元素,并且不是取悦男观众的B级片,在影史中实属珍贵。女主角虽显得渺小和“异类”,但巧取豪夺和痛快戏谑了一系列男性气质的象征,十分痛快!

最后,最可宝贵和难得的,是《末路狂花》成功让男观众产生同理心,并引发自我反省。

影片不足或者说受争议的点也不少。比如说太通俗,直白。比如说限于篇幅,而省去二人的父母家庭和塞尔玛没有子女的安排或交待。而高潮处理显得俗套、程式化,好莱坞式的翻车、飞车、警车漂移。一众男警官天天呆在赛尔玛家里等电话,和最后出动军队围捕追杀女主角,不太符合常理,有强行服务剧情、升华主题之嫌。

真正悲哀的是,影片上映30年了,世界范围内,塞尔玛和路易斯的困境弱势尽管有好转,但没有根本改善。放远点说,鲁迅那则演讲也快100年了,关于“娜拉出走”竟然还是问题!

当《末路狂花》的两个“难姐难妹”开启逃亡,路上首先遇到还差点撞上的是身躯庞大的大卡车,影片多次出现的大卡车是美国的“公路霸权”,象征着男人及其力量优势。在被油腻司机多次语言骚扰后,她俩用手枪调戏了那货,顺便把他那辆大卡车引爆,把“纸老虎”炸得个粉碎。原本压得透不过气的西部雄性世界,渐渐和她们融为了一体,甚至被她们踩在了脚下。

(图文来源于网络,楼下继续接)

续写《玩偶之家》娜拉出走以后的故事1000字

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做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演讲,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犀利地指出娜拉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堕落,一条是回来。易卜生写到娜拉就像个傀儡,成为孩子的傀僵,成为丈夫的傀儡,所以她打开门,走了,故事戛然而止。其实不用鲁迅先生说,我们也知道,娜拉确实逃离了那个束缚她的“黑暗家庭”,她的心指向外面的自由的世界。但她真的会遇到美丽的朝雷吗?世人总会说,迈过那座山,便是最好的风景;是夜之后,将会见到最美的霞光。我看其实未必。高泰祥率兵出大理城的那一晚,他会预想到自己在牌楼上血溅墙头吗?韩金估计未曾意识到,几节佛骨会让家人只能“好收其骨瘴江边”。苏童也不知道一夜过后自己只能和三棵树在梦中相见。还有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明天她会在哪里?她会继续为家庭辆牲自我,还是被风尘所侵蚀,更其就会成为一具饿殍,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答案。从暮到旦,中间有一条界线,迈过它,人生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偶之家结局续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