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谣言每隔一段时间就想要会被翻出来重新炒作,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互联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活动猖獗是近年来一个不可小视的严重问题,不仅严重侵害公民切身利益,严重扰乱网络公共秩序,更直接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面对网络谣言泛滥,广大人民群众一直强烈呼吁整治网络乱象,但此前多次整治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等横行网络多年就是一个证明。那么,网络谣言为何如此难以整治,其不断泛滥的根源在哪里?

1.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是直接原因。随着当代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进入网络时代,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形式不断出现,民众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要求空前高涨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网络时代传播手段日新月异,颠覆了传统意识形态传播规律,打破了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格局,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主流与边缘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此起彼伏,也导致了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多样化并发生冲突,一些矛盾在冲突中酝酿、发酵甚至激化。而网络的发展为谣言的制造、传播等创造了极大便利条件,一些人或势力就开始通过制造谣言等手段让别人认同自己的思想或者谋取自己的利益等。

网络作为社会民众宣泄情绪、表达诉求的一种方便、低成本的手段和渠道,尤其是由于微博言论的碎片化、感性化、情绪化、片面化甚至偏激化等特点,再加上其成本小、隐蔽性强、传播快,使其可以通过裂变式、感染性传播扩大某条信息的影响力,尤其是关于官员贪污腐败、侵害民众利益、污染环境、野蛮拆迁、为富不仁等问题的信息;谣言一旦在网上发布后,很容易引起网民的共鸣,不少人不辨真假便加以转播,使之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而有关部门对这种言行也缺少有效监管,更使得一些人在通过制造这些谣言发泄自己不满情绪的同时,还成为了拥有很多粉丝的网络红人,甚至成为媒体、民众追捧的所谓“反腐英雄”、“揭黑尖兵”等,这种造谣、传谣竟然可以名利双收的“典型”则对网络谣言愈演愈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市场经济的冲击、渗透、影响是重要原因。随着市场交换原则几乎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利益集团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或者谋取私利,自己出面或者利用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传媒策划机构等,收买一些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甚至负责人,相互勾结起来制造谣言、假新闻并大肆传播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近年来多次爆出的中国乳业两大巨头蒙牛、伊利之间在媒体上的相互攻击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一大批网络推手在互联网上围绕某一事件大批量发布信息或有针对性地进行炒作,这些有组织的网络推手俨然形成了一个帮派云集的“网络江湖”,他们通过制造、传播谣言来引领网络舆论进而误导甚至控制大众舆论,为达目的不惜伪造民意,将局部问题全局化、个体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等。

3.一些媒体转企改制为追求利益而忘记社会责任是特殊原因。随着一些媒体转企改制,在媒体行业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更高的点击率、收视率、阅读率等,竟然不惜牺牲新闻真实性甚至故意造谣、传谣而去追求所谓轰动效应,有的甚至公然炮制虚假新闻来达到吸引受众眼球、谋取单位私利等目的。还有的新闻单位在市场经营的压力下,为了追求广告利益,以软新闻等形式变相出卖新闻版面,把一些未经核实或者根本就不进行核实的广告以新闻的形式刊发、播出,导致这些广告误导民众、危害社会,尤其是一些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医疗广告等方面的软新闻危害更为巨大。近年来,从“金庸去世”到谣传抢盐,很多虚假新闻最初都是在微博上出现。网络上的谣言、虚假新闻被一些传统媒体不加核实加以传播,严重损害了整个媒体行业的公信力。

4.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网络和传统媒体的渗透是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凭借其在各种新闻资源上的资本、科技优势,尤其是利用其掌握的网络话语霸权,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力度进一步加大、手法更加多样化、方式更加隐蔽化,网络更是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阵地。为了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实施“文化帝国主义”,利用其在网络信息上的垄断地位以及利用其控制的传媒资源,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并且,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一些基金会、非政府组织等机构,不仅通过收买、同化一些国内的官员、知识分子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散布一些攻击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等的言论甚至谣言,还收买、同化一些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甚至借一些媒体转企改制的机会以参股、控股的形式介入,先是从控制媒体的市场经营权然后一步步渗透最终控制新闻采编权。目前,在一些网络媒体乃至传统媒体上不时出现攻击我们党和国家根本制度、丑化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人物、捏造我们党和国家的所谓悲惨秘史等谣言,就是这些问题的体现。

据悉,秦志晖、杨秀宇等人组成网络推手团队,伙同少数所谓的“意见领袖”、组织网络“水军”长期在网上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制造事端等,甚至声称要“谣翻中国”。他们利用“郭美美炫富事件”蓄意炒作,恶意攻击中国的慈善救援制度就是一个例证。那么,这些所谓的“意见领袖”是谁?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仔细分析更多网络谣言不难发现,不少经常造谣、传谣的网络大V本人就曾经是罪犯,不少网络谣言的矛头是直接指向我们党的历史、纲领、领袖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等,这背后有哪些政治势力参与甚至指使、操纵,都是一些应该彻查的问题。

5.有关部门对网络谣言打击不力是关键原因。面对网络谣言泛滥,有关部门此前曾多次整治,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打击不力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我们看到,对一些故意造谣、传谣的网络大V常常只是禁言一段时间而很少销号,并且还是其在一家网站的微博禁言了却不妨碍其在其他网站的微博上继续造谣、传谣,给人感觉整治就是做样子、走过场;一些网络大V经常编造谣言攻击我们党的历史、纲领、领袖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等,不少网民举报却得不到回应,更看不到应有的处理;网络上的内容是否是谣言,往往是发布的网站自我判定,有关部门对网站在这方面的监管和纠错却很少看到;包括一些大型商业网站在内的不少网站多次出现故意甚至恶意的造谣、传谣事件,不少网民也呼吁严惩相关网站,但是却很少看到哪个大型商业网站受到严惩;专家这些年多次呼吁建立谁提供发布平台谁负责的网站责任制,但一直没有看到有关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就连曾一度被寄予厚望的网络实名制也因为利益干涉等原因大打折扣,某种意义上放纵了谣言的蔓延;并且,这么多年一直说要建立健全整治网络谣言在内的网络犯罪的法律制度,但是相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至今仍不健全。

(作者:CCTV-7《阳光大道》栏目主编、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二级文学编辑)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受到各界关注的,而在过去的9月份也有很多食品安全类的谣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让大家看清楚真相。

TOP1:螃蟹加西红柿等同吃砒霜

概要:一则“螃蟹和西红柿同食如吃砒霜”的消息被广为转发,其宣称螃蟹中的五价砷和西红柿里的维生素C会氧化产生砒霜。

腾讯指数(话题热度):6K

理论上,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能够将虾蟹中无毒的五价砷转化为有毒的三价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砒霜,但日常生活中正常吃西红柿和虾蟹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只有在实验室非常苛刻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谣言显然过度放大了这种可能性。

TOP2:市面上出现了用糖精泡过的枣

概要:以《现已大量上市,千万别买了,赶紧发给家人朋友》为题的文章热传,文中附有一段来自央视焦点访谈节目的视频,称市面上一些色泽红润的枣子是被浸泡过的“糖精枣”,对人体有极大伤害。

腾讯指数(话题热度):10K

视频来自2015年10月焦点访谈《大枣太甜需警惕》的节目,当时,节目中报道了海南“糖精枣”案件,不法商贩用糖精钠浸泡,使得酸涩的青冬枣变成甜枣,该案件被成功查办。而在去年和今年大枣上市的季节,这段视频重新被人翻出来传播,掐头去尾,也不介绍视频发生的时间和背景,让人误以为是“糖精枣”重出江湖。

TOP3:美白藕是用柠檬酸泡过的,不能吃

概要:一个关于藕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视频中称很多商户用柠檬酸漂白藕,而柠檬酸是工业产品,含有重金属铅、砷,吃了会对消化系统产生腐蚀和刺激,增加低钙血症和十二指肠癌风险。

腾讯指数(话题热度):1891

藕不耐储存和运输,不可避免地被挤压、磕碰后,放时间长了就容易变黑,这是“酶促褐变”的结果。这是植物中天然的一种反应,并不会有害,只是影响了藕的颜值。而食品添加剂柠檬酸是安全可用的,它能防止“酶促褐变”,让果蔬不变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商贩使用工业级柠檬酸、或者用柠檬酸处理果蔬来以次充好,均是违规行为,应该加强打击。

TOP4:香蕉浸泡不明液体

概要:一个“香蕉浸泡不明液体”的视频广为流传,视频中的工人将香蕉在乳白色的液体中浸泡后,再进行包装等后续工作。消费者纷纷担心不明液体是有毒的。

腾讯指数(话题热度):1129

经调查,视频中的乳白色液体其实就是保鲜剂,国际公认低毒杀菌、降解速度快,经过主管部门登记允许在香蕉保鲜中使用,并且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推荐使用量和残留限量标准。实际上,我们常吃的水果,尤其是一些反季、异地的水果,从采摘下来到进入家家户户,其实需要长期储存和运输,为了防止水果受时间和环境影响过早腐败,使用果蔬保鲜剂就是一种最常用的方式,安全性都是有保证的,不必谈保鲜剂色变。

TOP5:吃尖头西红柿可致癌

概要:网传“很多菜摊上的西红柿不是圆顶,而是像桃子一样带个尖,这种西红柿是激素使用过量造成,长期食用此种西红柿会中毒甚至致癌。”

腾讯指数(话题热度):1258

在番茄种植过程中,有尖尖的番茄属于一种畸形果,还包括桃形、瘤形、疤果等等。畸形果是番茄种植环节常碰到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也是番茄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果农们都需要尽量控制。番茄长尖头的影响因素很多,植物激素对番茄是否长尖尖并没有太大影响,而且很多西红柿的新品种本身就是尖头的。

TOP6:吃保健月饼更健康

概要:今年中秋节临近,市面上出现了主打健康的“保健月饼”。

腾讯指数(话题热度):1191

早在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发布过中秋月饼消费提醒称,保健月饼涉嫌虚假宣传,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从未批准过保健类月饼,且禁止在月饼中违法添加药品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的物品。而根据食品安全法,普通食品不得宣传或暗示有治疗或预防疾病功能。此外,即便月饼标注含有多少营养元素,也无法改变月饼高糖、高油的本质,不适宜多吃。

TOP7:买“儿童酱油”才有益于孩子健康

概要:市面上有不少“儿童酱油”,很多家长认为“儿童专用”,肯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更健康、更安全,而且还要多加。

腾讯指数(话题热度):929

“儿童酱油”的含盐量整体上并不低于普通酱油,不会降低盐的摄入量。儿童酱油中所谓的营养元素在其他酱油中也有,而且酱油的价值就仅仅在于调味,炒作“营养价值”没有任何意义。实际上,儿童饮食应该尽量减少调料,通过酱油等调料“增加孩子食欲”,不是良好的饮食习惯。

TOP8:速冻海鲜用了防腐剂,吃多了就是慢性自杀

概要:网传“海鲜在冰冻前经过了甲醛等各种药水抗生素处理,导致它根本就不会腐败,就像标本一样”。

腾讯指数(话题热度):71

所谓“速冻食品”,就是把生鲜食品快速冷冻到-18°C以下,然后在储存、运输中都保持在这个温度。在这个温度下,微生物无法生长,食物也就不会腐败,根本用不着“甲醛等各种药水抗生素”。

TOP9:鱼身上三个部位有“腥毒”

概要:网传视频介绍,鱼身上有三个部位腥味最重,有“腥毒”,分别是鱼肚子内部的黑膜、鱼皮表面的外面膜和鱼腥线,千万不能吃。

腾讯指数(话题热度):1809

当鱼的新鲜度稍差时,就会产生鱼腥气,有腥味不代表有害,更没有“腥毒”一说。鱼肚子里的黑膜学名叫“腹膜脏层”,主要起润滑和保护内脏的作用。其颜色只是黑色素沉积造成的,属于正常现象。从这层膜来判断鱼是否受到污染是很不靠谱的。鱼皮粘液内的化合物确实是鱼腥气的特征成分,但是鱼皮本身并没有毒。鱼腥线学名叫体侧线,它是鱼类感觉水体流动的感觉器官。它可能会吸收一些外界的土腥味,但不是腥味的主要来源,去除会减少腥味,但不会消除。这三处部位是否去除,全看个人喜好。

TOP10:喝柠檬水可以刮油燃脂

概要:传说喝柠檬水能够排毒清肠,刮油去脂。

腾讯指数(话题热度):405

柠檬水中几乎不含脂肪,热量低到可以忽略,作为“补充水分”意义上的饮料,是很健康的选择。但“柠檬水可以刮油燃脂”则缺乏依据。实际上,对于“某些特定的食物能燃烧脂肪或者减肥”的传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一份总结给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辟谣:没有任何食物能够燃烧脂肪。想减肥,还是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乖乖管住嘴、迈开腿。

以上这些就是小编介绍的关于盘点9月食品安全类谣言的内容,大家一定要认清楚真相哦。

1、本网中刊登的文章、数据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原创文章由食品代理网编辑整合,转载请注明食品代理网出处。

2、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我们会尽可能注明出处,但不排除来源不明的情况。网站刊登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3、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持有异议,请与食品代理网客服联系。联系电话:400-070-1866

摘要:“李娜怀孕”、“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武汉大三女生求职时被割肾”――这些流传甚广的假新闻,曾入选百度新闻2011热搜榜之十大假新闻。人们生活在信息爆炸时期,在庞大的新闻量面前,不得不面临着信与不信的取舍,但仍会被大量的虚假新闻骗取眼球。

关键词:虚假新闻 病症 炒作 信源 网络 数据

现如今,人们生活在信息爆炸时期,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各种信息充斥在我们的身边,面对大批量的新闻信息,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所有的新闻都可信吗?在庞大的新闻量面前,受众不得不面临着信与不信的取舍。这并不是受众的问题,而是因为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虚假新闻骗取读者眼球。

为什么我们的身边会出现这么多的假新闻?是什么让大量的虚假新闻在受众身边滋生?假新闻的病症又在哪?

一、分析虚假新闻的病症:

既然是虚假新闻,那么必然会出现一些漏洞。结合案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产生虚假新闻的原因。

新闻报道的失实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做技术性失误,指新闻报道者没有弄虚作假的的利益追求和主观动机,而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未能按照事实的本来面貌对其进行如实报道所才产生的失实。还有一类就是蓄意性失实,它是在主观上故意违背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公正的准则,不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采用夸大、歪曲或掩盖客观事实的某些要素,甚至捏造“事实”,杜撰情节、煽情鼓吹等非常规的表现手段,制造轰动效应,为谋求媒体或个人的私利不惜损害公众与他人利益的恶意报道行为。

互联网已经成为虚假新闻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渠道。网络媒介的海量和快捷优势无可比拟,但内容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传统媒体,一些传统媒体制造的虚假新闻得到网络媒体的传播后,产生更大的影响。微博是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技术,及时性、互动性更强,但对微博内容的审核和把关也相对更难一些,因此这两年发展很快,但有时很难区分微博上的信息真实与否,以致有国外媒体称“新浪微博已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谣言制造机器”。

2011年6月7日当高考语文还在进行时,一些等候在考场外的家长便通过手机微博,看到了很多网友转发的各地高考作文题,其中不约而同地说到“上海的高考作文题是‘与大自然的悄悄话’”。很快,这道作文题在家长全中炸开了锅,家长纷纷开始议论难与易。整整一上午,这个作文题在微博上迅速传播,被网友又纷纷引用转载,甚至到语文科目考试结束,还在流传。中午播出的央视新闻30分新闻主播在播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时,提到上海卷的作文题目是“与大自然的悄悄话”。

事实上,语文科目考完后,上海教育主管部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材料作文,围绕两句名言“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做文章,网友大呼被围微博忽悠了一把。

微博的迅速崛起以及广泛普及,成为了信息活跃的平台,这就难免会有一些虚假新闻充斥在其中鱼目混珠。这完全源于微博强大的传播速度。无独有偶,正是因为数据在报道中强劲的说服力,才会出现误用数据从而造成虚假新闻产生的现象。

近些年来由于数据错误产生的虚假新闻也不在少数。在新闻报道中运用数据是记者经常使用的报道方法,这样会使新闻更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实。但这些数据必须是真实准确的,其来源或出处应该有据可查,应是权威、可靠的。但也有些记者盲目迷信数据,为了达到报道的目的,将随手拈来的数据写入新闻报道中;或者在运用数据时缺乏对数据的理解和思考的能力,以致错误地解读数据,并将之传播出去,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羊城晚报》曾刊登过标题为《广东近海四成入海口排污超标,生蚝铜超标740倍》的新闻,这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报道中称,广东海洋和渔业局最近的海洋公报显示,广州建滔(南沙)石化公司排污口临近海域中,无机氮含量已经超过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洋生态环境处于差的状态,海水水质不能达到相应海域使用功能和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有专家指出,重金属容易富集在海洋生物体的肾、肝脏、中,如市民经常使用的生蚝中,铜元素和镉原素分别超标740倍和90倍。

“生蚝铜元素超标740倍”的相关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即,生蚝销量大减,仅阳江市红光村,蚝农日损失就接近百万元。不过,《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生蚝铜元素超标740倍”的说法是媒体摘自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一位博士的论文,该论文标注相关数据引自2004年公开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但后者全文并无此类表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牡蛎》的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广东海洋大学教授黄和也表示,即使按照国家早起的有关标准限量值计算,作为贝类水产品的蚝,铜含量限值为50毫克/千克,如果超标740倍,那每千克蚝里,就要含37克铜,“都快可以当铜矿石来提炼铜了,这岂不是很荒谬?”

虚假新闻泛滥的时代,我们不能对虚假新闻视而不见,坐之不理。那应该如何制止虚假新闻的不正之风呢?

2010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通知》,决定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全国新闻单位开展为期半年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活动,并要求《三项学习教育通讯》《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记者》《新闻战线》《新闻记者》及各地主要新闻期刊组织相关讨论并刊登系列文章。

(二)增强对虚假新闻的打压力度

2011年以来,新闻出版总署持续深入开展防治虚假新闻的专项治理,出台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严肃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针对新闻媒体存在的使用网络虚假信息、新闻细节不准确、采编流程不健全、人员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重申了4点要求:

一是进一步规范新闻媒体用人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新闻媒体内部新闻采编制度建设及落实。

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监督。

四是进一步打击干扰阻挠新闻舆论监督的违法行为。

虚假新闻是否能够有效的得以制止,除了一些硬性的明门规定之外,关键在于记者。记者能控制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记者应该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制止假新闻呢?

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核实与查证,即记者运用一切手段,通过与最初得到信息的渠道不同的另外的信息渠道,对获取的信息的真实度进行验证。查证的工作方法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即找到与新闻事件无关的、两个以上的新闻来源对新闻的事实要素进行核实;用事实与你所获得的消息来源的说法去做比较;寻找可靠的物证。

虚假新闻屡禁不绝的现实表明,中国新闻业的专业化程度依然很低,作为即将踏上新闻记者行业路程的我们,任重而道远!请坚持你的道德底线,肩负起“无冕之王”的重任!

[1]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朱永生.彭增安.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学林出版社

[3]《新闻记者》2012年第一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隔一段时间就想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