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共多少个民族民大里面的新闻投稿怎么看成功没?

  《彝红》北京首演庆祝彝海结盟80年

  2015年5月27日,由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和凉山文广传媒集团出品的原创民族歌剧《彝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彝红》将于6月3日、4日亮相北京国家大剧院。

  为纪念红军长征暨彝海结盟八十周年,《彝红》自2014年创排、公演以来,一直备受关注。无论是在凉山、成都还是在武汉的公演都座无虚席,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摘得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二等奖,第六届国际戏剧奥林匹克奖,第三届四川省文华奖、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最佳剧目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民族歌剧《彝红》正是为观众再现了著名的彝海结盟的故事:1935年的“彝海结盟”,在凉山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留下了一面“中国工农红军果基彝民支队”的旗帜。红军北上离开凉山后,果基小叶丹被谋害,为了保护旗帜,实现丈夫对将军的承诺,果基夫人将这面浸染着彝汉人民鲜血的旗帜缝在自己的百褶裙里,四处躲避国民党的追杀。1950年,她亲手把旗帜交给了解放大凉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直到今天,这面凝聚着红军和彝族人民深厚情谊,记载党的群众路线和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见证凉山彝民族对中国革命重大贡献的旗帜仍然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2015年,是红军长征胜利暨“彝海结盟”80周年。为了传承“彝海结盟”精神,弘扬红色“中国梦”,凉山歌舞团在2014年决定把“彝海结盟”这段英雄传奇故事以歌剧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于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非凡历史、诠释红色经典、弘扬主旋律的民族歌剧――《彝红》应运而生,这也是中国彝民族文化艺术史上的第一部歌剧作品,融合展现了独特的彝族音乐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

 为了将“彝海结盟”这段红色英雄传奇史诗般呈现于舞台,向观众展现一个即有主题思想、又有文化质感的舞台艺术作品,《彝红》起用了强大的创作阵容。国家一级编剧、四川人艺艺术总监李亭任编剧、艺术总监,著名戏剧导演、解放军总政歌剧团团长黄定山任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曹平任导演,四川人艺创作中心主任朱天天任副导演,四川通俗音乐协会主席刘党庆作曲,国家一级指挥唐青石任音乐总监、指挥,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童为列担岗舞美设计,解放军艺术学院舞美队队长周丹林任舞美总监,沈龙服装设计,吴玮灯光设计,宋多多音响设计。

据介绍,《彝红》近230人的演出团队除了两个特邀演员外,全部是凉山本土演员。演唱和表演由凉山歌舞团、五彩凉山艺术团完成,凉山交响乐团伴奏,大凉山合唱团担岗合唱。演员中80%以上都是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演员,其中不乏有“凉山情歌王子”日沙尔体等大凉山德艺双馨的民族艺术家和众多的优秀青年演员,但他们都不是歌剧专业。从2014年1月的初次排练,到2015年大年初一启动的剧目升级排练,没有一个参加过专业歌剧表演技能培训的本土演员团队,完全从零开始,一步一一步走到今天,给观众和团队带来巨大的惊喜。

    据介绍,歌剧《彝红》从2014年7月第一版公演以来,共演出36场,观众超过4万人,在凉山公演时场场一票难求。《彝红》得到了刘伯承元帅家人、果基小叶丹家人和乔佩娟、郭兰英等老艺术家的肯定与支持。

    民族歌剧《彝红》在国家大剧院公演之后,将进行“纪念红军长征暨彝海结盟八十周年”为主题的2015国内巡演,巡演将途经8个省,在14个城市进行20场演出。据悉,《彝红》在2016年还将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并将进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2016国内巡演。

(责编:李岩、赵光霞)



  •   目前,电子烟品牌通常主张通配烟弹侵害其外观设计专利权。外观设计是指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姚远认为,不同品牌的电子烟产品,如果烟杆和烟弹可以通用,是因为接口的两个接触点相似,但接触点并不包含在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两款产品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外观,也就不存在侵害外观设计权。...

  •   姚远是一家电子烟行业头部品牌的高管,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烟弹的复购收入是电子烟企业的主要收入,“大家都是卖烟弹的,没有哪家企业会说自己是卖烟杆的”。姚远认为,在电子烟品牌早期拓展新用户时,烟杆起到的是获客作用,设计优秀的烟杆会让用户选择一个品牌,而烟弹的复购是品牌的长期利润增长点。...

  •   2021年6月,电子烟品牌悦刻母公司雾芯科技以涉嫌不正当竞争为由,在广州起诉电子烟品牌维刻及其工厂魔刻,请求法院判令维刻立即停止侵权并消除影响,同时赔偿经济损失520万元。这是国内电子烟行业的通配烟弹第一案。2021年12月,悦刻再度在杭州起诉维刻,这一次的案由是侵犯专利权。...

  •   鄢一龙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它开辟了非西方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的新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拓展了现代化新路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   新京报讯 (记者周萧)10月31日是中国足协、中足联筹备组在赛季前所规定的各职业足球俱乐部清理欠薪的第二个时间节点,中国足协10月18日在官网发布《关于全力做好2022赛季职业联赛相关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职业俱乐部应在今年10月31日前解决欠薪不低于总额的70%。...

  •   这三支骨笛分别是无孔、二孔和七孔三种形制,众人最期待的是七孔骨笛。那根七孔骨笛通体棕亮光滑,古朴漂亮,曾经整体断为两截, 此时已经修复好。历经几千年掩埋, 骨笛已经接近石化, 声调略高,刘正国对嘴一吹,声音比他想象得还要清脆嘹亮。...

  •   9月27日,芦溪县变更干旱红色预警信号,该县大部分地区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已达特旱。刘华估算,中稻每亩的产量降了200斤左右,当时批发价为1.3元/斤,因今年农药、肥料等成本上涨,实际上是在“赔钱”。资料显示,江西无灌溉设施的望天田为417万亩、旱地490万亩,两者约占全省耕地的23%,属于极易受干旱影响的耕地。...

  •   1983年,贾湖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从1983年到1987年,贾湖连续进行了六次发掘,最重要的文物都在这段时间被发现。21世纪以来,为了配合考古系学生实习和遗址公园建设,贾湖遗址又于2001年和2013年开展了迄今最后两次发掘。...

  •   在中国考古史上,贾湖遗址是距今八九千年时间段上最为发达的远古聚落之一。彼时新石器时代刚刚揭幕两千余年,人类不久前才从洞穴里走出来,正笨拙地开辟农业,尝试着种植植物、驯化动物。而贾湖却展示了一幅并非全然原始落后的面貌,超越了人们对于文明起步阶段的认识。...

  •   有趣的是,不论按照探源工程提出的文明标准,还是中国传统文献的文明概念,两种观点的部分学者在八千年文明起源这个坐标点上达成了一致。...

  •   一个直观的例子,就是冶金术在东西方的不同意义。在西方,青铜冶炼技术发明后被大范围用作生产工具和兵器,推动了农业发展和战争升级;而青铜冶炼技术自西亚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发达的制陶工艺相结合,被广泛用于礼器制造,铸成了花样繁多的青铜器。即便在高度发达的中国青铜时代,铜器并未对农业发展作出明显的贡献。...

  •   【#10月17日新增本土确诊208例# #10月17日新增本土无症状587例#】10月1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2例(福建13例,广东11例,四川4例,北京3例,天津3例,云南3例,内蒙古2例,上海1例,山东1例,重庆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3例,福建2例,北京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208例(山西46例,广东36例,内蒙古17例,湖南16例,北京14例,江苏11例,陕西9例,浙江8例,四川8例,新疆8例,河南6例,云南6例,湖北5例,黑龙江4例,辽宁3例,宁夏3例,广西2例,重庆2例,西藏2例,上海1例,山东1例),含20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山西5例,内蒙古4例,北京3例,宁夏3例,江苏2例,四川2例,浙江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   最近发现的一处此类遗址,是中原地区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距今约5300年。在2013年至2020年的持续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面积达117万平方米的都邑性聚落遗址,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一些考古学者认为,这个中原文明核心区——河洛地区出现的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材料。此前30多年,长江中下游良渚古城和西辽河流域牛河梁遗址的发现,让中原地区在这一时间段相形见绌,产生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的疑惑。双槐树遗址被认为是打破“中原洼地论”的一个证据。...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冯颜利表示,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如果顺利实现现代化,其影响无疑将是巨大的、空前的、世界性的。...

  •   为逐步解决中国足球各级别职业俱乐部欠薪问题,中国足协、中足联筹备组于今年4月下发《2022赛季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俱乐部欠薪解决方案及相关办法。其中明确要求各俱乐部本赛季不得有新的欠薪发生,并为解决2021赛季及之前的欠薪问题规定了3个时间节点:2022年7月31日前解决欠薪不低于总额的30%,2022年10月31日前解决欠薪不低于总额的70%,2022年12月31日前解决全部欠薪...

  •   考古学家俞伟超曾描述过,贾湖的陶器与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相当接近,而龟甲占卜和獐牙随葬的习俗,则与年代稍晚的山东、苏北大汶口文化乃至安徽薛家岗文化接近;贾湖的稻作农业,在黄河流域其他地区都不存在,却与长江流域一致。这意味着,贾湖是一处独特的文化,包含着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两大片文化系统的若干因素。俞伟超由此认为,考古报告中提出“贾湖文化”的概念是非常正确的。...

  •   同日,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也升级枯水红色预警。当时的数据显示,9月22日江西省全省持续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其中有95%的县(市、区)达到特重气象干旱。...

  •   10月1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4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3例(广东18例,福建8例,上海7例,江苏7例,北京6例,四川6例,内蒙古3例,山东3例,云南3例,湖北1例,广西1例),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4例,山东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182例(山西40例,广东23例,浙江20例,北京13例,内蒙古13例,新疆13例,江苏9例,陕西9例,河南8例,黑龙江7例,四川6例,云南6例,重庆5例,湖南4例,辽宁2例,西藏2例,安徽1例,贵州1例),含19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内蒙古4例,山西3例,浙江3例,北京2例,河南2例,四川2例,云南2例,重庆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   张居中推测,贾湖人饮酒,也是为了通灵之用。考古工作者在贾湖陶器中提取出了类似于酒的化学成分,证明贾湖人饮用一种由稻米、蜂蜜和果实制作的混合发酵饮料。张居中认为,贾湖出土的龟甲、骨笛、杈形骨器等器物显示,贾湖社会中萨满教性质的巫术之风盛行,这些器物可能是巫术仪式上的道具。巫师在主持巫术仪式时,需要借助一些可使人尽快达到颠狂的通神状态的道具,于是酒就应运而生了,饮酒常常是很重要的程序。 ...

  •   某电子烟行业媒体内容总监、电子烟行业专家陈飞说,头部品牌是通过独立接口锁住复购用户的,“烟弹接口不通用,意味着用户购买了一个品牌的烟杆就必须购买这个品牌的烟弹,如果用户想购买其他品牌的烟弹,就要另外再买烟杆”。一个烟杆的常规价格是200余元,这是消费者尝试其他品牌电子烟时需要考虑的成本。换句话说,电子烟品牌的独立接口提升了消费者迁移的门槛,以提高用户对烟弹产品的复购率。...

  •   要知道,今年6月中下旬,江西多地还因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但也是自6月下旬,受晴热高温和持续少量降雨影响,长江流域出现罕见的汛期反枯。受此影响,鄱阳湖提前百天进入枯水期。...

  •   长久以来,全球考古界以三个要素作为判定文明的标准:冶金术、文字、城市。上世纪80年代,“文明三要素”随着风行一时的英国考古经典着作《最早的文明》影响至中国。而这三要素是西方从两河流域和埃及考古中提炼出来的,那是全球现代考古学的发轫之地。中国史前社会发展模式与两河流域和埃及不尽相同,同样的要素在不同社会有着不同的涵义,因此“文明三要素”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

  •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江西省建成有1.06万座水库,总库容332亿立方米。前述江西省水利厅工作人员胡彧提到,前期,江西省抓住汛期末降雨有利时机,科学指导水库蓄水,7月1日全省水库蓄水量188亿立方米(其中31座大型水库蓄水量105.5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均值偏多4%),为应对长时间干旱提供了水源保障。...

  •   回顾历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寻路现代化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100多年前,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绘就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建设160万公里公路、约16万公里铁路、3个世界级大海港、三峡大坝……...

  •   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不仅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快速充电,还能对充电车辆电池进行“体检”。通过数据分析,后台程序可以向车主推送电池检测报告及风险预警,为车主提供精准、科学的电池保养建议。...

  •   更多的骨管陆续出土,大家一时不知道怎么称呼,发掘日记上有的记为“穿孔骨管”,有的写做“笛形器”“箫形器”,也有人直接记作“骨笛”。...

  •   1983年,贾湖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从1983年到1987年,贾湖连续进行了六次发掘,最重要的文物都在这段时间被发现。21世纪以来,为了配合考古系学生实习和遗址公园建设,贾湖遗址又于2001年和2013年开展了迄今最后两次发掘。...

  •   【#10月17日新增本土确诊208例# #10月17日新增本土无症状587例#】10月1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2例(福建13例,广东11例,四川4例,北京3例,天津3例,云南3例,内蒙古2例,上海1例,山东1例,重庆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3例,福建2例,北京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208例(山西46例,广东36例,内蒙古17例,湖南16例,北京14例,江苏11例,陕西9例,浙江8例,四川8例,新疆8例,河南6例,云南6例,湖北5例,黑龙江4例,辽宁3例,宁夏3例,广西2例,重庆2例,西藏2例,上海1例,山东1例),含20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山西5例,内蒙古4例,北京3例,宁夏3例,江苏2例,四川2例,浙江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   在悦刻对维刻的不正当竞争诉讼中,悦刻在起诉书中表示,维刻产品在销售、宣传过程中使用“悦刻通用烟弹”“悦刻与维刻的烟弹可以通用”等字样进行大范围宣传,借悦刻品牌知名度吸引消费者从而获得不当利益,并且悦刻与维刻两个标识高度相似,同时使用在电子烟领域,容易误导消费者,本质上是一种“仿版”行为。...

  •   1964年12月,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20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两步走”设想。...

  •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实际情况与现代化普遍规律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一条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是路径同时也是目标。...

  •   “两步走”设想,即用15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力争在20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   这次测音的主持者是中科大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王昌燧,监测者是同系教授张居中,他也是贾湖遗址考古发掘领队。1984年,贾湖遗址第二次发掘时,张居中从郑州大学考古系毕业进入河南考古所刚满两年,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初次进入贾湖遗址,担任考古发掘现场实际负责人。一直到2013年,他领导了七次贾湖发掘,是最懂贾湖的人。...

  •   10月16日0-24时,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3例(广州3例,深圳10例,佛山6例,惠州1例,东莞1例,中山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8例(广州27例,深圳5例,惠州1例,东莞4例,中山1例)。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7例(广州8例,深圳7例,佛山1例,肇庆1例);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7例(广州8例,深圳2例,佛山6例,东莞1例);另有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深圳1例)。...

  •   韩建业赞同将两者结合起来,他将“中华文明”定义为中华民族所拥有的“高度发达、长期延续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综合实体”。这一观点强调,应该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区分开来,文明形成以国家社会的出现为标志,而之前还有很长的起源过程。...

  •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起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历程,高度重视工业化对于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起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开启了现代化建设的历程,高度重视工业化对于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   悦刻是目前国内电子烟行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也是反对通配产品态度最坚决的品牌之一。《中国新闻周刊》就悦刻的诉讼进展等问题联系到悦刻,悦刻方面表示不方便披露相关信息。...

  •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另一重要特征。富裕是各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但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   恰巧同年8月,一批中国音乐史界的权威专家来到郑州,参加纪念明代音乐家朱载堉诞辰450周年的会议。张居中与两位同单位的考古专家,带着一支保存完整的骨笛,来到音乐家下榻的郑州国际饭店,请他们鉴定。那天晚上,他们敲开了住在一楼的一位专家的门,这位专家看了看,摇摇头说,管细孔小、声音比较尖,可能不成音列,也许是打猎时模仿动物声音的骨哨,不是乐器。一盆冷水浇下来,他们不好意思再找其他专家献丑了,悻悻而归。...

(图片由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提供)  今年7月,南充市提出,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打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升级版、加快建设全省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金秋十月,嘉陵江边的南充市顺庆区,75米高的清晖阁主塔倒映江面,开门迎客;在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新建的文创研发展示中心已全面落成,填补了阆中文创产品市场的空白;在南部县升钟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游客服务中心已具雏形。  11月10日,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以下简称“2022文旅大会”)和第八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以下简称“第八届旅投会”)将在南充阆中市举行。致力于打造新场景、培育新产品、探索新服务、创造新热点,近年来,南充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2012年至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从每年的1820万人次增长到8700万人次,旅游收入从155亿元增长到845亿元。  站在大舞台,南充将再次唱响文旅融合强音,擦亮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名片,展示“诗和远方”新画卷。“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暨首届巴蜀合唱节现场。塑品牌“文旅+”业态不断丰富  今年4月,2022年嘉陵江放牛季“云上观牛”活动在南充市蓬安县启幕,“云上观牛”全程直播“百牛渡江”奇观,让观众足不出户尽享蓬安自然之美、生态之美。  连续13年举办,嘉陵江放牛季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  激活区域文旅一江水,南充市推出以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凌云山、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百牛渡江”、新政德园、满福坝村、锦屏山、四川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要景点的“印象嘉陵·生态之旅”精品旅游线路。  金风送爽,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工业园区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游人如织。“跨越千年,丝绸文化魅力无限。”来自广东的游客黄先生在展台前流连忘返。  近年来,南充围绕三国文化、丝绸文化、春节文化、红色文化、嘉陵江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一批有影响力、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今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乡村是座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28条,南充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天宫传统文化度假区两地成功入列“文化寻踪之旅”。  目前,在阆中市,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建成见效,阆中水城正加快推进;在高坪区,凤仪湾水镇项目正加快推进,“文旅+农业”“文旅+康养”蹚出新路子;在嘉陵区,飞鸿滑草项目建成运营,当地正积极探索“文旅+体育”的新业态……  一个个文旅景点逐渐落成,南充“文旅+”融合发展的形式越来越多元,跨界、跨行、跨领域发展的新路子越走越靓,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正日益提升。  好消息再次传来,日前,四川省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市、区)和第二批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名单公布,南充市顺庆区入选四川省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市、区),阆中市五龙村、南部县纯阳山村入选第二批天府旅游名村。2022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表演。促升级提升文化旅游服务质量  “晚上还能看坝坝电影,巴适得很。”金秋十月,天气晴好。在位于南充市高坪区的凌云山旅居营地,市民杨涛搭起帐篷,和家人共享难得的美好时光。  今年6月,凌云山旅居营地项目打造完成,并向游客开放。营地新增设了花园餐厅、儿童乐园、微型湿地公园以及“网红打卡点”,给游客带来多样化的游玩体验。  南充市高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凌云山旅居营地的建成,填补了川东北地区房车营地项目的空白,还带动了南充地区户外产业发展。  以文旅项目促进业态升级、补齐短板。南充市连续3年在省级重点在建文旅项目投资额上稳居全省第二位;蓬安相如故城、仪陇客家文化博览园等5个项目成功入选全省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全市精心打造市博物馆、市大剧院等文化地标,建成9个标准室内剧场,规模居全省第二位。  目前,在阆中古城,以杜甫的《阆水歌》为主线,以古城码头和古色古香的画舫游船为载体,全景呈现阆中独特的山水实景和诗词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古城环江交互式演艺。阆中水城项目运用新技术,对金沙湖水上游船项目现有的水上精品线路进行提档升级。  创新引领,南充深化文旅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正加快文旅产品、业态、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在仪陇县朱德故里景区,通过“掌游仪陇”APP,游客不仅可以实时查看景区客流,还可以体验红色旅游、乡村游、美食、特色餐饮、酒店、导购等系列功能,游玩起来更加省时省心。  在阆中数字博物馆,利用“5G+AR”技术,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实现“穿越”,近距离为观众述说藏品背后的故事。  整合交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商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人社、统计等部门数据资源,推进涉旅数据互通共享,南充不断提升“智慧文旅”的科技水平。  目前,阆中市、仪陇县的两个“智慧文旅”平台已列入全省文化和旅游信息化发展典型案例。南部县、西充县、蓬安县等地也已建立起智慧旅游平台。  2022文旅大会和第八届旅投会期间,南充还将推出部分智慧文旅项目,用现代科技手段呈现,满足游客多层次旅游体验需求,提升体验感。南部县升钟湖景区。惠民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近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第一批、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结果,南充市获评优秀档次。  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近年来,南充以举办一项项文旅活动来促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惠民越做越细、越落越实——  今年7月,2022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在南充市高坪区开幕。南充精心捧出了文化旅游大餐,包含系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嘉陵江夜间音乐季”,让广大市民尽享文化发展之美。  以高品质的文旅节会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近年来,南充持续举办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三大品牌文化活动影响力持续增强,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显著。  以一流文艺精品为支撑。南充推出的组合唱《亮花鞋》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八届群星奖、川北大木偶“熊猫队长”亮相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原创舞剧《悟空》及川北灯戏亮相国家大剧院。此外,还推出《龙门传说》《张飞轶事》《板桥卖画》《东方丝源》《陈寿著三国》等精品剧目,受到市民欢迎。  以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为平台。南充承办“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巴蜀合唱节、四川省2020年“千龙千狮闹新春”等,不断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充将继续创作一流文艺精品、打造一流展演基地、培育一流专业院团,加快建设文化艺术新高地;建设“融合共生”空间、提升“全民共享”供给、完善“多元共建”体系,加快打造公共服务新样板。高坪区凌云山谋开放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今年7月,第五届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在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开幕。本届艺术节有13支国内优秀地方艺术团队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演出。  近年来,南充文旅向世界递出“将帅故里·红色文化”“历史名城·三国文化”“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印象嘉陵·生态文化”“世界古城·春节文化”这5张亮丽名片。  金秋十月,南部县升钟湖渔民们唱响号子。依托升钟湖自然风光,南部县以“中国升钟湖·世界钓鱼城”为主题,合理布局文旅空间,形成一心(游客服务中心)一环(升钟湖环湖路)三区(钓鱼运动区、伏羲文化区、垂钓养心区)的功能布局。  “以开放的心态持续擦亮文旅名片,促进文旅融合,欣欣向荣。”南部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部县将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动“升钟湖—阆中古城—朱德故里”旅游环线建设,全力把升钟湖国际舟钓大赛打造成为国际国内高水平、高知名度的国际体育品牌赛事,提升品牌影响力。  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推动南充发展人文休闲、度假康养,打造成渝“后花园”。  今年,南充出台“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特色突出、辐射带动强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南充正结合本地的人文、自然、交通等资源优势,加快嘉陵江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客运码头、码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以主城区率先开通“江上游”为试点突破,梯次开通主城区至蓬安县马回电站、阆中至南部—仪陇的“江上游”。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的文旅发展,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也必须依靠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充将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推动“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享誉全球”作出更大的贡献。

范芮菱)11月8日,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典型企业宣传推广活动暨泸州市农产品投资贸易合作推介会在泸州举行。活动设置产品展示、主旨演讲、经验交流、考察调研等环节,邀请120余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代表,交流农产品深加工工作,共商投资合作事宜。省政协副主席尧斯丹出席活动并致辞。  四川作为全国重要农业大省,近年来聚焦园区建设、企业培育、项目招引、创新驱动、要素保障等关键环节,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202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增长9%,实现利润总额1200亿元,增长20%,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我省打造了川南白酒、郫县豆瓣、东坡泡菜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培育了五粮液、泸州老窖、新希望、竹叶青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下一步,全省将加强市场主体培育、着力知名品牌打造、深化市场空间拓展、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泸州坚持“抓大扶小、培优育强”,逐步形成以白酒制造、调味品制造、精制茶制造为代表,粮油品加工、林竹加工、中药材加工等产业竞相发展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体系,白酒(食品)产业生态链已成为全市工业产业生态链“第一链”,再生水稻、荔枝、龙眼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四川第一。

●目前全省小麦播种进度已过七成  ●各地要扎实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建设行动  ●大力调整优化粮油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  (记者 史晓露)11月8日,2023年全省小春生产现场会在绵阳市梓潼县举行,安排部署全省小春生产重点工作。会议强调,各地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抓好稳小麦扩油菜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和油菜扩种目标,奋力夺取明年夏季粮油生产“开门红”,着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要千方百计稳定小麦播种面积。小麦播种面积占我省小春粮食播种面积50%以上,是重要的口粮作物。去年,我省小麦种植面积扭转下滑势头,达到871.8万亩。据农情调度,目前全省小麦播种进度已过七成,各地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确保小麦适时播种、面积稳定。  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各地要扎实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建设行动,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大力建设粮油万亩高产示范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引领带动全省粮油高质高效发展。同时,要因地制宜加强推广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等先进技术,加强种粮大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亩产提升。  要以粮为主调优种植结构。各地要突出市场需求导向,大力调整优化粮油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以粮为主 粮经统筹”发展新格局,提升粮油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特别是成都平原6市37县,要大力发展稻麦、稻油、稻菜(菌、药)轮作等,建设“吨粮田五千元”“千斤粮万元钱”集中发展区,示范打造“天府粮仓”核心区。  四川是油菜生产大省,国家下达我省2023年油菜扩种任务180万亩,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各地要压紧压实责任,坚决完成油菜扩种任务,为国家油脂供给安全贡献更多的四川力量。  在政策支持方面,今年中央财政下达了5.8亿元产油大县项目资金,我省将高水平推进50个“天府菜油”暨产油大县项目县建设,建设订单基地,推进产业全链融合发展。我省还将加强优质品种选育和推广,加大无人机飞播、油菜毯状育苗移栽等技术和机具的应用力度。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各地要密切关注秋冬虫情病情和天气变化,落实落细病虫草害防控措施,统筹推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强化统防统治,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周金泉 文/图  正是小金苹果飘香时节,美味的小金苹果源源不断地走向四方,刺激着美食家的味蕾。然而,许多美食家有所不知的是,在小金县,苹果还被加工成了果香浓郁的苹果白兰地。这样,美果美酒相得益彰,既满足了美食家,又进一步带动了农户增收。陈酿苹果白兰地的橡木桶。  11月4日,在小金县达维镇滴水村村支书秦佳创办的酿酒厂,工作人员从贮存罐中接出半杯陈酿多年的酒请记者品鉴。初看酒色淡黄,凑近一闻,只觉得果香浓郁,微微一品,回味微甘,直感醉人。这酒就是以小金“金冠”苹果为原料酿出来的苹果白兰地。  秦佳2006年创办了果酒厂。最初以当地的野樱桃(学名苦樱桃)生产果酒。可是野樱桃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村民还要爬到树上才能采摘,再一背篼一背篼地背下山,不仅收购价高,而且野樱桃靠天吃饭、产量极少,难以满足酿造更多果酒的需要。  由于小金有很多年的苹果种植历史,苹果原料丰富、品质优越,于是,秦佳的企业于2012年着手酿造苹果白兰地。秦佳聘请的酿酒助工翟祥说:“我们一般在8—9月小金的‘金冠’苹果上市季节,收购‘金冠’苹果生产白兰地。主要是考虑,白兰地需要有足够的果酸才能支撑其果香的持久性,‘金冠’苹果每升果汁含果酸5—6毫克,果酸度比较符合,而且,果香和糖分都还可以。这样,酿出的苹果白兰地,果香浓郁、口感柔和。”  据翟祥介绍,他们每年均收购当地农户直径在65毫米-75毫米的中小果,一般收购价在2元/斤,既降低了原料成本,又解决了农户商品性欠佳的中小果的销路问题。酿造1斤白兰地需 10斤新鲜苹果,一年可收购当地果农5-10万斤的中小果。  这些鲜果经过选果、清洗、压榨、发酵15天、蒸馏等工序,就酿造出了具有小金苹果特有果香的苹果白兰地,原酒高达70多度。  “上市之前,我们将对这些原酒降度,调整到42度、48度,这样,消费者的接受度要好得多。特别是四川、北京的消费者,接受白兰地的居多。”翟祥说,“目前,我们已贮存了50吨的苹果白兰地,其中有一部分还是用橡木桶陈酿。这些年来,我们除一部分推荐给经销商及本地朋友、客户自用以外,今年已申请蒸馏酒SC生产许可,一旦成功,今后就可在酒瓶上贴标签,进市场 、进 商 超 ,一 年 可 增 加10-15万斤的鲜果收购量。”  翟祥还说,1瓶750毫升的苹果白兰地有 20%-30%的收益。不过,在选果环节一定要避免烂果、霉变果的风险。  尽管大批陈酿中的苹果白兰地静待上市,但是,翟祥介绍说,他们在2018年又着手酿造葡萄酒,今年在小金还流转了一个400多亩的酿酒葡萄园,并且早已取得了葡萄酒和果酒SC生产许可。上市的葡萄酒和果酒的收益维持起了企业的日常运转。

杨黎明  一年一度柿子红。时下,走进千年蜀道,广元市昭化区牛头山上2000余株柿子树红艳照人,映衬出山乡特有的风韵。  每年11月初,昭化区昭化镇牛头村近10平方公里的村子里,红彤彤的柿子就挂满枝头。农家房前屋后、林间小道旁,挂着像小红灯笼一样的柿子树映红了小山村,形成一道绝美的风景线,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游客观光、采摘。  “这里不仅景色很美,空气也很清新,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煞是好看。”来自成都的游客张薇走在乡村小道,有感而发。  微风吹拂,古村宁静。牛头村的柿子树树龄大都在百年以上,在蜀道旁天然生长。苍劲的枝干与火红的柿子,在青蓝的群山下与传统村落相得益彰,宛如一幅名家墨画,不少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寻找心中的乡愁。  “我专程从成都过来拍摄牛头山的柿子美景。今天拍摄到了梦想中的蓝天白云下的红柿子,很安逸。”摄影爱好者程开玉开心地表示。  漫山遍野的柿子树下,当地村民正趁着晴好天气采摘、晾晒柿子,将它们制成软柿子、柿子饼等畅销市场的美味食品。如今,柿子已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柿子树一年到头,都不用怎么管理,只等收获的时候,集中采收。今年我们家的柿子算是大获丰收,估计能收入3000多元吧。”牛头村村民罗树军看着自家挂满枝头的柿子,高兴地说。

(新华社记者 杨三军 康锦谦 张海磊)深秋的清晨,若尔盖大草原笼罩在一片晨雾中,北风卷起牧草,枯黄的草叶和草梗上结满了白霜。  倏然间,“哒”“哒”“哒”的马蹄声急促传来,上百匹精壮的马儿穿透浓浓晨雾,像箭一般奔腾而来,伴随着牧人响亮的吆喝声,马儿的阵阵嘶鸣声此起彼伏。东周牵着一匹河曲马。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些是河曲马,被誉为“草原上的舞者”。它们体型高大、姿态优美,尤以耐力强劲著称,特别适应寒冷的高原环境,是当地藏族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亲密伙伴。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地处长江、黄河上游,该县唐克镇盛产河曲马。  唐克镇嘎尔玛村的牧场上有203匹河曲马。这个时节,怀孕的母马、成长中的小马都穿上了御寒的马衣。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唐克镇的牧民十分珍视这种宝贵的马,他们为与自己相依为伴的河曲马都取了名字。  谈话间,一人一骑疾驰如风,转眼来到记者眼前。这个名叫万玛王青的藏族小伙子瘦而结实,由于长时间的高原放牧生活而皮肤黝黑、性格腼腆,但马背上的他却神采奕奕。  万玛王青今年25岁,是一名赛马骑手。他告诉记者,他参加赛马比赛最喜欢骑的是河曲马,“河曲马不畏寒、力气大,哪怕几天几夜不吃东西,也能够坚持。”  万玛王青告诉记者,这些日子,他每天都在马群中寻找适合赛马的苗子,同时也在严格控制体重,为来年开春后的赛马比赛做准备。“选好适合的赛马后,就该训马了。”  不远处,一位皮肤黝黑、身强体壮的藏族汉子向记者走来。他是万玛王青的父亲,叫东周。  “河曲马的鼻子相当灵,不仅能嗅出前方的危险,还能在过沼泽地时,闻出哪里有坑不能走,哪里没坑可以走。”东周告诉记者,这是高原上的牧人和河曲马成为亲密、可靠伙伴的原因之一。  “有段时间,纯正的河曲马越来越少了。”东周担忧地说,年轻牧人喜欢买摩托车、买汽车,对马匹的需求逐渐降低。为了保护河曲马,东周2017年带头成立了若尔盖县唐克一湾种马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养殖河曲马,并对河曲马进行改良、调训,保护河曲马原种。如今,若尔盖草原上纯正的河曲马数量明显增多。  藏族群众爱护河曲马,河曲马也为藏族群众的增收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村民都开了藏家乐、民宿,吃上了旅游饭,而骑马体验是受游客青睐的特色服务项目之一。“一个旅游季下来,平均每匹马能给主人挣上万元的收入。”东周说。

(杨薇 乐虹辰 记者 燕巧)“随礼少了伤感情,随礼多了钱遭不住!”过去在村(社区)走访时,广元市利州区纪检监察干部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陈规陋习是阻碍乡村发展的“拦路石”。今年以来,广元市利州区纪委监委着手推进治理农村大操大办,从完善机制、宣传引导、村规民约等方面屡出“新招”,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刹“四风”、转作风、树新风的破题点。  “我们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治理农村大操大办问题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个严禁’。”利州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室负责人童超园表示,按照“委室组地”模式,利州以4个片区为单位成立了领导小组,抓住时间节点进行重点检查、明察暗访、督查督办等专项监督,同时畅通“码上举报”监督举报渠道。  各乡镇根据自身特点,以村为单位,制定了村规民约,对“可以办”和“不可办”的事项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制定红白喜事操办具体标准,约定红事需提前半个月报备,并签订“安全承诺书”,白事可先报备,待事情结束后再补足手续。同时,各村推举德高望重的热心人士组成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毒禁赌会“四会”组织,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引领村民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  童超园表示,截至目前,全区规范婚丧喜庆事宜简办60余起,文明劝导群众不大肆操办生日宴、满月酒、乔迁宴、升学宴等30余起。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曾佐然  11月3日,笔者来到泸县方洞镇庆丰村,只见树林间鹅舍整齐排列,上万只鹅雏成群结队嬉戏奔跑,此起彼伏的“嘎嘎”声打破山村的宁静。  “在残次林地里养鹅,产生的效益是最高的。树为鹅遮阴,鹅为树除草,鹅的粪便被林地吸收又长出茂盛的草,形成了生态种养良性循环。”泸县百家和家庭农场负责人刘梅如是说。鹅群  今年5月,刘梅租赁了方洞镇庆丰村的闲置猪场,改造后从事白鹅养殖。经过三个多月饲养,白鹅上市后供不应求,带动当地发展起白鹅饲养业,成群白鹅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养鹅周期短,见效快,但挣的是辛苦钱。”刘梅介绍说,20日龄前的鹅雏,需要一天24小时看管,担心怕冷聚堆,压坏了鹅雏;20日龄到40日龄鹅雏怕雨,做好雨天的鹅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养鹅是方洞镇毗邻的重庆市荣昌区的特色产业,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效益好。刘梅的亲戚就有从事养殖销售鹅的。有了亲戚的技术支撑和销售渠道,刘梅决定做养鹅业的带头人。  没有养殖场地,怎么办?自己建投资大,而闲置房的利用成了首选。  刘梅的丈夫是驻村第一书记,在参加泸州市驻村第一书记培训时,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布了寻找养鹅场地的微信。这个微信被方洞镇庆丰村驻村第一书记、泸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邱旭光看到了。  原来,庆丰村过去修建了5个养猪场,但由于环保要求等,养猪场成了闲置房。如何发挥养猪场的作用,增加村集体的收入,成了邱旭光驻村以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他们相约见面。培训会结束后,刘梅和丈夫实地到庆丰村考察,对庆丰村闲置养猪场和相关条件十分满意,以每年5.18万元承租了养猪场。“5月1日进场,进行设施改造。6月19日投放第一批鹅苗。”刘梅介绍说。  “小的时候在屋内放养,大了就在山坡上放养。经过两个多月,第一批鹅上市受到欢迎。”刘梅说,“林荫下是鹅最喜欢的地方,草和树叶则是鹅最喜欢的美食。”  “林下养鹅不仅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也不错,林下鹅肉质更结实,羽毛更美观。”刘梅介绍说,她今年养殖的鹅,每斤均价在13元,每只鹅售价在90元—100元。目前,已经出售三批次鹅1.36万只,养殖场里存栏4批次鹅1.5万只。  “养殖场有固定工人4人,活多时还会聘请几名临时人员。”刘梅说,养殖场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学习养殖技术和就业的机会。养殖场流转了周边的荒山荒坡,放养大鹅,村民有了土地流转金的收入。  刘梅的养殖业发展得风生水起。通过刘梅又引进了一个业主承包了另一个养殖场,村集体又增加了5万元的租金收入。  “个人的成功只是个开始,我希望带领着村民们一起养鹅发家致富,让日子越过越红火。”刘梅表示。  鹅吃林中草、草肥林下鹅、鹅壮林中树……昔日闲置的生猪养殖场重现生机。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矜 张开磊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11月1日,走进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艾光村山坪塘改造施工现场,只见坡上不远处拌和好的混凝土,不时被往返的车辆运到塘沿边,下料填满斜坡的模厢里,30多名工人正不停忙活着……“改造后的山坪塘蓄足水,我那8亩农田的浇灌用水,就完全有保障了。”目睹着即将完工的山坪塘,4组村民梁成国乐呵呵地说。  当前全村正在改造施工的山坪塘共有两处。艾光村党总支书记刘利梅介绍,其中先动工的这处响水沟塘,面积约13亩,蓄水量2万余方,下游的400多亩果树和农作物,历年靠该塘蓄水浇灌。由于水塘处在浅丘中央位置,冲刷淤积严重,长期运行失修,以致近年蓄水量明显减少,如果遇上干旱少雨,下游生产用水更成问题。刘利梅说,好在去年省级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在艾光村实施,响水沟塘同时被列入该工程项目内容。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量超出预算投资安排,响水沟塘整治改造工程刚过半,也就只好停工了。今年秋季,在政府各级的重视下,村“两委”很快争取来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万元,将响水沟塘同另一处山坪塘同时列入维修改造计划。  于是,从9月中旬开始,数台挖掘机和专业施工队,便在两处山坪塘同时摆开战场,开挖清淤,平整护坡,筑埂垒土,取方扩容。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共动土方600多立方米,在完成土方工程、塘面基本成型的基础上,随即展开混凝土浆砌施工。该项目施工负责人刘清国介绍说,预计11月底全面完工,整修后的两口山坪塘,共可恢复蓄水3.5万方,可根本解决下游3、4组700多亩农田浇灌用水问题,确保农业丰产增收增效。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郭桂花  除草,堆肥,培土……11月3日,广元市利州区嘉陵街道小岩村水果种植基地一派忙碌的景象,村民们正在进行果树冬管。  “以前我们村到处都是荒山坡,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荒山流转了,现在都变成了果树林。”正在树下堆肥的小岩村二组村民张文贵告诉笔者,因家中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他不能出远门务工,便在水果种植基地打零工,一年到头,除了种好自家的地之外,还能挣钱补贴家用。  “那是,现在荒地也能‘生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土地和山林都有了‘身份证’,村民吃下‘定心丸’,大家都放开手脚发展产业。”小岩村水果种植基地负责人尹定林接话道。前几年他家流转小岩村60户村民的荒地发展水果种植和生猪养殖产业,如今一年仅水果纯收入就有10多万元。  “以前村子风大地薄收成不好,村里人都想在城里打工挣快钱,为了村民致富的事儿,村干部都抠破脑壳,好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来得及时。现在小岩村像尹定林一样流转荒地发展种植、养殖的产业大户有10户,年收入10万元到20万元不等。”说起让荒地生“金”的事,小岩村党总支书记谭德恩无限感慨。据介绍,2015年,利州区作为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首批10个试点县区之一,在小岩村率先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通过成员认定、清产核资、股权量化等程序,小岩村成立该市首家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把长期闲置的校舍等集体资产量化为股份,平均分给每位村民,并采用对外出租资产、流转资源、开办集农资售卖与农机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等方式,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小岩村村民从此变成了股民,年终家家有分红。  “我们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年收入接近12万元。通过开村民代表大会,大家一致赞同利用村子的近郊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让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对未来,谭德恩信心满满。据介绍,小岩村目前已种植伏季水果600余亩、优质核桃400余亩,并配套新建了田园农庄,春赏花、夏摘果的乡村旅游产业逐步兴起。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产业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在利州区,受益于产权改革的不只是小岩村。“我们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行党建+集体经济组织+‘三园联建’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园变公园、农房变民宿、村民变股东。”该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产权改革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利州区充分利用地处广元主城区这一优势,大力实施都市农业稳区战略,目前,全区已建成果蔬基地10万亩、油料基地20万亩;建成10个现代农业园区、128个村特色产业示范园、1.5万户户办小庭园;白朝乡建成食用菌全国产业强镇,青岭等12个村建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张立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日,在黑水县扎窝镇扎窝村,金色田野上一片繁忙,连片种植的饲草已成熟,村民们背着割草机收割饲草,生产便道上几台拖拉机正忙着将饲草转运至加工车间。  在加工车间,伴随着打包机的传送带高速转动,细碎的饲草被收入囊中,随之“吐”出一个个柱状的“草墩子”,整整齐齐堆在储草车间里,村民们喜笑颜开,又是一个丰收年。收割饲草搞养殖 集体经济增值  扎窝镇土地肥沃,素有“黑水粮仓”之美誉。扎窝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扎窝镇今年除种植玉米 2400 亩,土 豆 1500 亩 ,小 麦 青 稞2000亩,胡豆1770亩,生态蔬菜 2600 亩等,还种植了650亩饲草便于发展种草养畜。“我们围绕‘三带两园两中心’对种草养畜作了专门规划,同步在3个村投资近300余万元,建成饲草棚,配套了叉车、粉碎揉丝机、打包机、变压器、地膜、化肥、草种等发展种草养畜。”该负责人说。  今年全村种了300亩黑麦草,但受天旱的影响,预计产量100吨。扎窝村村支书三基表示:“我们现在要把收割的饲草做成青贮饲料。村上后续将发展集体经济,养殖70头犏牛。这些饲草能够保证我们养殖的犏牛越冬少掉膘,群众集体经济收入有增值。”促发展 盘活沉睡资源  扎窝镇辖区草原面积较为广阔,村民素有养殖大牲畜的习惯,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放牧方式。记者了解到,这里合村并镇前,曾在若尔村建设了一个800平方米的羊圈,但后来圈舍被闲置了。扎窝镇党委、政府意识到盘活闲置资产,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于是陆续向县畜牧中心申报40万元和中省扶持村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用于圈舍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采购犏牛70头、排污治理、牛粪干湿分离、采购饲草等。建成后的牛棚修葺一新,消毒池,储物间、检疫围栏应有尽有,项目建成后将持续带来发展红利,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解决群众就近务工,种草养畜将会成为“生态田园、粮仓扎窝”的又一张靓丽名片。蓄动能 延长产业链条  “我们争取了东西部协作资金1800万元在扎窝镇修建了冷鲜肉食品加工厂,屠宰证办下来后,我们可以就地屠宰分割、销售、冷藏,增加集体养殖犏牛的附加值。”该县畜牧中心主要负责人王维东告诉记者,为了持续壮大该村集体经济,下一步村里还要采购奶牛 20 头,种公牛 1头,用于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大力推进传统养殖业向园区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不断延长完善畜牧产业链条,提升种草养畜发展层次和水平。同步做好粪污处理,形成“养畜—制肥—种草、种果、种菜”的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绿色循环发展格局,有效破解畜牧养殖污染由“治”到“用”的瓶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张立峰11月8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四川省第八届农民工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农民工服务周活动当天在泸州市开幕。  本次活动持续至10日,以“技能闯天下,匠心赢未来”为主题,活动分为农民工技能大赛和农民工服务保障两个专场。大赛设有“汽车维修工”“互联网营销师”“快递员”等8个竞赛项目,来自全省的161名选手将参加角逐。农民工服务周集“演、会、展、赛、介”于一体,设置“‘川韵悠扬’农民工专场慰问演出”“创业沙龙”“‘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展”“就业招聘会”等15个专区,集中举办各类特色服务活动。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和农民工服务周活动,是四川在农民工工作方面的重大创举,希望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以本次活动为新起点,着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大规模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坚决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以实际行动擦亮“农民工技能大赛”和“农民工服务周活动”两块“金字招牌”,奋力开创四川农民工工作新局面。

记者 刘佳  11月8日上午10时,崇州市羊马街道福田村艳阳高照,成都市高金食品有限公司里仍是一派繁忙。生猪屠宰流水线上,一头头白条肉猪被分割成条块猪肉,屠宰工人在流水线上紧张地分装、发货。当记者走进这家公司时,运转了一个晚上的屠宰场仍在忙碌中。  “目前生猪供应充足!从昨天下午3点半开始,到目前屠宰了约1600头生猪,较一个月前涨400头以上,主要供应成都、阿坝、凉山等地消费市场,其中九成以上的在晚上屠宰、凌晨发货,但也有客户提出不同需求,今天上午屠宰好的新鲜猪肉需中午12点出厂,晚上能到货。”然而,面对良好的供应态势,成都市高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小明脸上却滑过一丝焦虑。  这一细微的表情变化,也被记者捕捉到:作为一家年屠宰生猪60万头的加工企业,会有什么焦虑呢?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 3月,全省生猪出栏价从13.1元/公斤触底反弹,随后价格持续上涨。尤其10月以来,我省猪粮比今年首次“破8”,且持续高位运行。  10月28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成都、绵阳、南充、宜宾、达州等5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均价同比上涨45.82%,四川年内首次宣布全省猪肉价格进入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对此,将启动省级政府储备猪肉和地方政府储备猪肉投放。  “猪价变动,本质上反映的是供需关系的变化。”宋小明介绍,目前毛猪供应充足,日均屠宰1600头,较上个月增加400头,主要销往成都消费市场,全力确保居民猪肉消费日常供应,但公司也面临生猪价格高企带来的成本压力,这也正是他的焦虑所在。  一位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今年,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养殖成本,但本轮生猪价格上涨,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猪价频频上涨,预计后期走势会如何?该业内人士表示,本轮价格上涨涨幅和价位虽已突破“警戒线”,但从供需情况来看,目前省内生猪供给稳定,不具备保持长期上涨的条件,建议养殖户不要盲目跟风惜售、二次育肥,可在猪价处于升势时有序出售,避免猪价短期震荡影响收益。

刘佳“一公斤秸秆直接焚烧,可排放0.8公斤温室气体;一公斤牛粪自然堆放,可排放0.46公斤温室气体……”11月8日,在2022年四川省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培训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姚宗路提到,实施畜禽低碳减排、秸秆综合利用等行动,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意义深远。  记者从培训会上获悉,我省将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个方面。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动全省农业农村进入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阶段。立足“减污降碳、提质增效”,“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生态功能等差异,提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减排固碳工作方案,形成具有四川农业农村特色的减排固碳实施路线。我省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根本支撑,建立健全全省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引导、支持和规范政策体系。  “根据农业农村部安排,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将聚焦六大任务,开展十大行动。”省农村能源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聚焦种植业节能减排、畜牧业减排降碳、渔业减排增汇、农田土壤固碳、农机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等六大任务,开展稻田甲烷减排行动、化肥减量化行动、秸秆综合利用行动、畜禽养殖低碳减排行动、水产健康养殖低碳行动、农机绿色节能行动、农田碳汇提升行动、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科技创新支撑行动、监测评估体系建设行动等十大行动。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啪!”11月8日上午,随着一声发令枪响,由省农业农村厅、省体育局、省乡村振兴局共同主办的四川省第二届“美丽乡村健康跑”示范活动暨“百城千乡万村·社区”系列赛活动,在乐山市沙湾区正式开跑。开跑瞬间。 沙湾融媒体中心供图  当日,在全长6公里的赛道上,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省体育局、省乡村振兴局以及全省21个市州相关部门、乐山市各县(市、区)代表队的500多名选手,从沙湾区文创园音乐喷泉广场处出发,一路沿大渡河风景道向安谷电站方向行进,最后抵达王场村3组上下环形道与风景道交接处。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顺应农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开展‘美丽乡村健康跑’活动。”开幕式上,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毛业雄表示,各地用跑步路线串联起美丽乡村风景线,感受乡村建设成果,配套开展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体育赛事、展示乡村特色文化、展销特色农产品等活动,不仅增强了农民群众体育健身意识,还传播了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宣传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带动了乡村产业和旅游发展。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11月8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四川省水土保持“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于近日印发实施。《方案》指出,“十四五”期间,四川将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650平方公里,实施重点工程治理6699平方公 里 ,全 省 水 土 保 持 率 达79.73%。  《方案》设置全面加强预防监管能力、有力提升综合治理水平、不断完善监测信息化支撑能力等三大板块。“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新建4个水土流失监测点、升级改造7个监测点,水保监测点的自动化采集程度明显提高,全省水土保持基础信息平台初步建成,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实现全覆盖。  《方案》对水土保持进行了分区布局,将全省划分为四川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川西北高原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高山深谷区5个区域,分区确定了防治策略和防治重点、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措施与监督管理的任务。

全省2023年小春生产现场会提出——稳小麦扩油菜,确保今年小麦872万亩目标任务和180万亩油菜扩种任务适期播种抓紧抓牢“粮袋子”、拧紧拧实“油瓶子”,着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扎实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建设行动,大力建设粮油万亩高产示范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文/图  潼江水四季长流,两岸农田全年常青。11月8日,位于梓潼县文昌镇龙口村的潼江河谷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播种批次不等的油菜已将广袤农田覆上绿毯,尽显勃勃生机。  当前,正值四川小春生产全面展开之时。据农情调度数据显示,全省小麦已完成播面70%,油菜播栽也已进入扫尾阶段。为夯实来年夏粮丰收基础、巩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11月8日,四川省2023年小春生产现场会在绵阳市梓潼县举行,安排部署小春生产和当前相关重点工作,确保今年小麦872万亩目标任务和180万亩油菜扩种任务适期播种,抓紧抓牢“粮袋子”、拧紧拧实“油瓶子”,着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小春生产现场会场景。抓紧抓实油菜扩面增产坚决完成180万亩扩种任务  走进潼江河谷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防虫黄板如田间卫士整齐划一地插满油菜地,空中盘旋的飞防机、开足马力的旋耕机则是高效农业的动力源。这片400亩的油菜核心示范区,集成展示了油菜“四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技术。  “我们面对的这块大田,是21个不同油菜品种的品比试验,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通过观察它们的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筛选出我县明年推广的油菜主导品种。”梓潼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龚雪芹介绍,该县油菜生产已逐步形成了一批适合生产实际的技术模式,包括全面推广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德油杂12”,并现场展示了油菜农药减量控害技术。  面对国家下达我省2023年油菜扩种任务 万亩,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小余表示,要加强紧迫感,多措并举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扩种任务。“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将任务细化分解到乡镇村组,落实到田间地块,确保应种尽种,应扩尽扩,为国家油脂供给安全贡献更多的四川力量。”  与此同时,以技术为支撑破解扩种难点。针对水稻普遍茬口推迟和油菜播期十年九涝的情况,会议强调要加强早中熟、高产高油高油酸“三高”、低芥酸低硫苷“双低”、抗病抗倒“双抗”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大无人机飞播、油菜毯状育苗移栽、“三沟”配套等技术和机具的应用力度。依靠科技提升小麦单产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建设  冬季气温走低,据气象部门气候趋势分析,接下来盆地东北部及中北部秋冬降水量将比常年偏多二至九成,是病虫害易发时期。  在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展示了机械化拌种和人工手动拌种两种方式,解决不同生产主体和条件下的技术应用,从播种环节入手预防虫口夺粮。  “小麦播前采用药剂拌种处理,将防治关口前移,减轻中后期防控压力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龚雪芹介绍,梓潼县是小麦条锈病冬繁区,目前主要应用的是“酷拉斯+碧护”的混用拌种,预防小麦锈病、蚜虫等多种病害的同时,达到齐苗壮苗的效果。  在播种环节,采用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机,旋耕、播种、施肥一气呵成。“使用该项技术,仅需 3次作业,播种1次、田管1次、收获1次,即可完成小麦生产全过程。”站在田埂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汤永禄向与会人员介绍,稻茬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是针对四川气候特点量身研发的新技术,能在土壤黏湿、秸秆覆盖田面的情况下实现免耕高质量播种,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播种机供不应求。  受益的梓潼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古国洪算了一笔账,“每亩成本节约60元,亩小麦产量增加25到50公斤,这一增一减总体算起来,每亩可比传统方式增收200元左右。”  “该技术从研发创新集成和配套机械生产都是‘四川造’,已对外输出到安徽、河南、江苏等小麦主产省,是有效应对稻茬麦湿害的最优技术,也是旱地小麦高产播种技术的有效方案,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强示范推广。”肖小余强调,要扎实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建设行动,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大力建设粮油万亩高产示范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引领带动全省粮油高质高效发展。

四川三农新闻网成都讯(通讯员 唐文迪 刘昕楠)时下,走进邛崃市羊安街道泉水村泉水小区,处处呈现出“村美、人和、业兴”的美丽和谐新农村景象。“这都归功于我们村,结合“双强双创”三年计划、实行“微网实格”制度,通过“三个强化”做好农集区管理的结果。”泉水村党总支负责人熊军说。泉水小区建于2006年,辖区内住户107户396人,其中党员8人。由于小区修建时间早,小区如何治理?一直是村两委在积极主动探索的课题。近年来,泉水村通过“三个强化”做好泉水小区的管理,让小区逐步呈现社区经济有增长、小区治理有条理、居民生活有质量的良好发展格局。强化党建引领,注重组织动员。配强党员队伍,村党总支通过个别谈话,精选党性觉悟高、工作实绩多、群众口碑好的小区党员,作为小区党小组班子“骨架”,并按照人尽其才、人岗相适的原则,定岗定责8人。借党员“双诺双评”工作,成立小区党组织服务队,完成小区服务事项30余件。成立泉水小区6人组成的团支部,通过“党建+团建”模式,实现党员带团员新格局。通过“青年有志”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开展节约用电宣传、美丽乡村治理等活动20余次,让小区团员“聚起来,动起来”。做好红色延伸,引导挖掘小区在校优秀大学生、优秀技工、优秀致富能手等潜在红色合伙人7人,搭建小区人才库并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进一步提升小区治理队伍水平。强化居民自治,夯实治理基石。完善小区自治制度,通过在小区成立自治管理委员会,选举产生微网格长1人,巷道长7人,以“法治、德治、自治、共治”为核心,制定小区公约5条。发挥小区民主协商制度,建立小区党建暨小区事务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小区各类问题。建立意见需求收集机制,依托网格长、巷道长及五老+1人员,采取联系走访、“民情廉情驿站”等方式,梳理形成意见清单,通过联席会、议事会联动研判解决,有效化解小区矛盾问题10余个。营造小区文化氛围,策划、提炼形成“小背篼”、“泉水百叟宴”“义善缘足球杯”等多个文化品牌。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庭院、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先进事迹,推动形成与邻为善、守望相助、乐观包容的良好氛围,增强居民向心力。强化发展规划,提升宜居品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成都市红珊瑚生态种植园等高校和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打造产销一体的农作物新品种试种推广基地。今年,该基地种植的高花青素黑玉米,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培育文化产业,积极与古色果香家庭农场合作,培育“文崃”、“斜江河”两个文创品牌,开发“石牛坊”、“宝器酒”、“木缘情”等系列产品7个。同时借助村电商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网红直播带货途径,打造农产品网红直播带货基地,带动村民人均增收800余元。集体经济实现每年获利10万余元,每年反哺小区2万余元,再通过反哺资金,撬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党员群众积极筹资8万余元,全部用于打造、完善小区停车场、老年助餐食堂、小区运动角等公共设施,提升泉水小区的宜居品质。 摄影报道:唐文迪、刘昕楠作者单位:邛崃市人民政府羊安街道办事处联系电话:028—联系手机: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罗琦)为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屏山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部署要求,认真编制实施锦屏茶果特色产业片区空间国土规划,做强锦屏镇中心镇,做特片区龙华镇、新安镇特色镇,引领县域中部腹地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凝聚片区牵引力。立足县域中部腹地区情、产业、文化、区位等,将片区总体定位为“锦屏茶果特色示范片区”“农文旅商融合样板”,发展“2+2+2”的片区产业体系,构建“两带三区三心多点”发展、服务、治理格局。“2+2+2”产业体系即指以茶叶、水果为主导产业,以林竹、粮油为基础产业,以全域旅游、 商贸物流为新型产业。“两带”即指 G353 茶果产业经济带、 S311 农旅融合经济带,“三区”即指锦屏镇全境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区、 龙华镇全境打造茶旅融合发展区、新安镇全境打造茶果商贸发展区,“三心”即指锦屏公共服务中心、新安商业贸易中心、龙华旅游接待中心, “多点”即指富荣社区、龙溪社区等多个中心村(社区)。结合片区发展、服务、治理需求,细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镇开发建设、生态建设等项目分类,规划到2035年拟实施片区项目132个、23.1亿元。其中,近期拟规划项目81个,占地项目79个,已上图47个。二是推进片区一体发展,凝聚片区融合力。发展“2+2+2”的片区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片区“三园三基地一走廊”,引导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连线成片、推动农业园区扩面提质发展。“三园”即加快建设屏山县(锦屏)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屏山县(龙华)省级优质林竹现代农业园区、屏山县新安市级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三基地”即高标准建设锦屏镇底坝茶果交易及初加工基地、龙华镇改换村“富硒林竹及茶叶加工基地”、新安镇聚福村“粮油加工基地”,“一走廊”即加强沿G353 冷链、物流、仓储立体化“茶果交易走廊”打造,新增 6 个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3 个镇区电商基地中心。加速农文旅商深度融合,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宾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建设,推出古镇仙山人文体验、禅茶硒养度假、自然研学、金沙滨水运动、茶果田园休闲5 条特色旅游线路,争创一批“天府旅游名牌”,将片区建设为县域旅游发展先行地和农文旅商融合样板地。三是做强中心做特集镇,凝聚片区品牌力。突出中心镇,加快构建“一轴两区”发展格局,全力做大做强“茶果之乡,多彩锦屏”锦屏镇。“一轴”即 G353—S311 联动发展轴,打造川滇茶果交易新走廊,“两区”即建设底坝产业配套片区、锦屏综合服务片区。突出云南省绥江县“卫星镇”、县域主通道节点镇,加快构建“一心两轴三组团”发展格局,把新安镇建设成为“金江明珠,融通新安”特色镇。“一心”即新安镇公共管理与服务核心,“两轴”即G353 城镇发展轴、山水风貌景观轴,“三组团”即临江休闲商住组团、商贸宜居组团、综合服务组团。突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发展,加快构建“一核心两轴带五组团”发展格局,把龙华镇建设成为“古佛仙山,烟雨龙华”特色镇。“一核心”即龙华古镇历史文化保护核心,“两轴带”即沿大龙溪、小龙溪特色滨水空间延展带,“五组团”即古镇保护开发核心组团、滨河休闲商住组团、文教服务宜居组团、综合服务宜居组团、发展备用组团。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安讯(通讯员 邱海鹰)11月6日,四川省华蓥市山区虽然秋雨绵绵,但在华蓥市永兴镇大佛山村粮经复合种植基地,村民们仍奔忙在泥土松软的农田,抢栽“订单”销售给重庆涪陵榨菜公司、双福蔬菜市场的榨菜。“我们这个种植基地是以工代赈项目,目前已完成了农田平整、道路硬化和引排水沟的修建。”永兴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刘鹏介绍,他们利用以工代赈项目,由村集体经济独资经营,兴建了川渝万亩粮经复合种植产业园, 采取粮油复种、蔬菜轮种方式,确保土地全年、全时段利用。同时与重庆涪陵榨菜、双福蔬菜市场和广安临港市场达成“订单式”收购协议,确保销路畅通。目前,产业园一期核心区大佛山村甘溪农家粮经复合种植基地,已建成1000余亩,每亩纯利润达4000余元,从事种植、管护、收获的务工人员达130余人。“围绕打造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造血干细胞’目标规划,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补缺补短补软、雪中送炭’的作用,我们实施了永兴镇粮经复合种植产业园的项目建设。”华蓥市发改局叶正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610万元,新建(硬化)产业道路5.5公里,生产便道2.5公里,排水沟5.7千米,山坪塘3口等。目前,已建成的1000余亩大佛山村甘溪农家粮经复合种植基地,全部栽种了优质“订单榨菜”。叶正建还介绍,除了在永兴镇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该市还坚持“先有群众再有项目”的理念,围绕“农民能就业、群众得收益、社会有效益”的目标,于今年6月总投资480万元,在庆华镇铜鼓寨村实施了该项目。目前己完成硬化产业道路8公里,配套建设蓄水池3口、沟渠3000米及挡土墙等附属设施。“以工代赈不仅助推了乡村振兴,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华蓥市发改局局长王军介绍,它是农民群众大增收的“暖心剂”。仅永兴、庆华实施的项目,目前吸纳务工群众320多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3人、脱贫户56人,特殊困难群众10人,已发放劳务报酬100多万元,预计总共发放劳务报酬210多万元。项目建成后,永兴集体经济公司将提供长期务工岗位40个以上,年人均增收1.2万元;庆华受益范围达3个村1000余人,有效改善100余户300余名脱贫群众生产出行条件,同时受益企业将提供长期务工岗位60个以上,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以工代赈是务工技能大提升的“润滑剂”。聚焦以工代赈“培训扶智”作用,注重提升群众劳动技能,解决困难群众长远生计。永兴项目预计培训种植养殖为主的技能技术200人次,结合工程建设开展以工代训203人次,其中培训已脱贫户35人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6人次,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众4人次。庆华项目建设初期优先为建档立卡脱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低收入人员和特殊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并组织相关培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已组织开展安全教育达160余人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达224人次。既推进项目实施,又提升群众的就业能力,实现扶志扶智相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工代赈是集体经济大园区的“催化剂”。永兴项目发挥以工代赈“以点带面、以小做大”作用,项目将有效补齐集体经济1000余亩产业园的基础设施短板,发挥出“杠杆”效应撬动乡村振兴、就业带动、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资金投入。目前已撬动抗旱救灾资金修建提灌站和产业园区周边的人居环境治理项目,预计“十四五”期间,永兴镇集体经济产业园将扩大到2000亩以上,撬动其他项目资金5000万元。庆华项目固定资产将折股量化到产业基地,实行保底分红与股权量化分红相结合的特殊入股分红政策,产业基地根据村集体10.4%股权比例给予分红,并采取二次分红方式,将分红的15%对五保、低保、残疾等特殊困难群众进行再次分红,实现以工代赈资金的叠加效应,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以工代赈是乡村振兴大文章的“粘合剂”。永兴项目以工代赈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全部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以工代赈资产变股权、全体村民变股东、困难户再分配”的资产收益分配方式。同时,集体经济公司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羊肚菌、菊花和蔬菜等示范种植,带动普通农户参与乡村振兴。庆华项目提升了川渝合作水平。重庆市合川区双槐镇、黄土镇等到庆华镇的时间将从1小时缩短为半小时,对发挥庆华镇川渝合作前沿阵地的地理优势,更好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具有重要意义,有力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中小学暂停线下授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