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是因为什么病死的演过哪些戏?

演出地点:梅兰芳大剧院

4、京剧《红  娘》选段“小姐你多风采”
   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光辉照儿永向前”

6、京剧《龙凤呈祥》选段“昔日里”
   京剧《女 起 解》选段“苏三离了洪洞县”
   演唱者:赵秀君(全国政协委员、天津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7、京剧《李逵探母》选段“一见老母把命丧”
   京剧《野 猪 林》选段“当年关西把人伤”
   演唱者:杨  赤(全国政协委员、大连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8、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
   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王”
   演唱者:史依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9、京剧《四郎探母》选段“一见娇儿泪满腮”
   现代京剧《红 灯 记》选段“学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
   演唱者:袁慧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10、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大火熊熊”
    演唱者:孟广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剧协副主席、天津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11、京剧《状元媒》选段“自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
    京剧《玉堂春》选段“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
    演唱者:王蓉蓉(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12、京剧《打渔杀家》选段“昨夜晚欲酒醉”
    演唱者:谭孝曾(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13、京剧《打龙袍》选段“龙驹凤辇进皇城”
    演唱者:赵葆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军民鱼水情”(对唱)

14、京剧《凤还巢》选段“本应当随母亲”
    演唱者:李胜素(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15、京剧《大登殿》选段“龙凤阁内把衣换”
    京剧《三家店》选段“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
    演唱者:于魁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京剧《四郎探母、坐宫》选段“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对唱)

全体演员同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演出剧目:《致春天—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

演出地点:梅兰芳大剧院

《致春天-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

主持人:宋小川(国家一级演员)


1.京剧曲牌《夜深沉》
演奏者:周佑君(国家一级琴师)

2.《蝶恋花》选段“绵绵古道”
演唱者:付佳(优秀青年演员)

3.《杨门女将》选段“一句话恼的我”
演唱者:张兰(国家一级演员)

4.《江姐》选段“春蚕到死丝不断”
演唱者:周婧(国家一级演员)

5.《金玉奴》选段“非是我”
演唱者:唐禾香(国家一级演员)

6.《锁五龙》选段“号令一声”
  《赵氏孤儿》选段“我魏绛”
演唱者:王越(国家一级演员)

8.《上天台》选段“金钟响”
演唱者:田磊(国家一级演员)

9.《杜鹃山》选段“家住安源”
演唱者:李红梅(国家一级演员)

11.《状元媒》选段“自那日阵前与六郎相见”
演唱者:王润菁(国家一级演员)

12.《杜鹃山》选段“大火熊熊”
演唱者:魏积军(国家一级演员)

13.《小宴》选段“那一日在虎牢关大摆战场”
演唱者:江其虎(国家一级演员)

14.《锁麟囊》选段“一霎时”
演唱者:李海燕(国家一级演员)

15.《甘露寺》选段“劝千岁”
演唱者:张建国(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

16.《穆桂英挂帅》选段“一家人”
演唱者:董圆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

17.《将相和》选段“辅赵邦用心机深思苦想”
   《红色娘子军》选段“万紫千红分外娇”
演唱者:冯志孝(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

18.《罗成叫关》选段“十指连心”
   《辕门射戟》选段“箭射画戟世闻奇”
演唱者:叶少兰(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

第1篇:梅兰芳的戏剧人生名人故事

当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唱红了以后,和忘年交杨小楼自组了戏班。

杨小楼是清末民初最著名的京剧演员之一,被誉为“武生泰斗”,慈禧掌权时曾多次被邀至宫中演出,一时名声大噪。杨小楼的“戏份儿”比梅兰芳大。对这个问题杨小楼本人并不计较,倒是他的追随者提出,两人同拿头牌的戏份儿,但杨小楼应该再拿一份加钱,即每卖出一张票,杨小楼从中提成一角钱。这样一来,杨小楼的收入就大大超过梅兰芳了。

梅兰芳只是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演出,暗暗地较劲儿。杨小楼则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这种优待。

一个寒冷的傍晚,梅兰芳到一位友人家吃饭。窗外,凛冽的寒风吹得树枝摇摆不定。梅兰芳心情很差。原来,前一天杨小楼演《冀州城》,卖出去1000多张票,今天该梅兰芳演《嫦娥奔月》,偏偏天公不作美。梅兰芳忐忑不安,都想托病罢演了。在朋友的规劝下,他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坐车前往剧场。

刚走到剧场那条街,老远就看到大街两边挤满了汽车、马车和人力车,显然都是来看戏的。梅兰芳没想到,在这么恶劣的天气里还有这么多人来看他的戏。于是,他振作精神,大步走进了戏院,只见里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原来,这天共卖出去1800多张票,不但超过了前一天的杨小楼,还打破了这个剧场开办以来的最高上座纪录。

第二天,杨小楼照例领到180块的加钱,但他却笑不出来了,“人家唱戏,咱拿钱,惭愧惭愧。”杨小楼是个正直又明事理的人,于是提出从此不再拿加钱了,与梅兰芳平起平坐,不搞特殊待遇了。

所以,人若是想要改变处境,最好的方法是在隐忍的同时提高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抱怨是最无用的。

第2篇:梅兰芳鞠躬的名人故事

上世纪二十年代,京剧《霸王别姬》红遍*,梅兰芳饰演的虞姬惟妙惟肖,赢得了众人的喜爱。

一次,梅兰芳演出时,有位老者在台下喝起倒*:“什么名角,舞剑都走了样,还敢登台!”随后,便起身离开了。演出结束后,梅兰芳问起此事,有人劝解道:“一个老头胡言乱语,您何必在意!”梅兰芳没有多言,而是托人打听到了老者的住处。

这天,梅兰芳来到老者住处,一见面便鞠躬说:“我戏演得不好,特来向您求教。”老者却一口回绝:“您可是名角,我哪敢指教。”梅兰芳又鞠了一躬,说:“晚辈一心想弘扬国粹,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老者还是摇*,梅兰芳继续鞠躬恳求,老者这才说:“看你如此有诚意,我就指点一二吧。其实你演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你舞了男人的剑法,这与虞美人的身份不符啊!”梅兰芳听完,当即跪拜,向老人求教。

那之后,梅兰芳跟老者学习了男女不同的舞剑方法,并应用到表演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人们都夸梅兰芳谦逊好学,他说:“我知道自己剑术不佳,有人批评指正,当然要虚心学习。”

一个人在风光无限时,也要保持谦虚的品格和冷静的头脑,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第3篇:曲艺名人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公元1894—1961年),原名梅澜,祖籍*苏泰州,生于*。

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演旦角的。父亲梅竹*也是京

第4篇:梅兰芳练跷功的名人故事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相貌很平常,眼神还有些呆板,见人不大会说话。在他八岁那年,家里请来了一位有名的朱素云先生教他学戏。第一出开蒙戏《二进宫》,老师反复教他,还不能上口。朱先生见他进步太慢,认为他不是学戏的材料,再不教他了。朱先生临走时,将梅兰芳叫到跟前斥责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说完就拂袖而去。

梅兰芳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朱先生的话像一根针刺疼了他的心。

他想,难道别人能学会的戏,我就学不会?难道我比别人少点啥?他暗下决心,非闯出个样子来不可。

不久,梅兰芳入了“云和堂

第5篇:名人梅兰芳童年练跷功的故事

梅兰芳童年练跷功的故事,这篇文章由收集整理,有时候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希望有关于梅兰芳童年练跷功的故事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相貌很平常,眼神还有些呆板,见人不大会说话。在他八岁那年,家里请来了一位有名的朱素云先生教他学戏。第一出开蒙戏《二进宫》,老师反复教他,还不能上口。朱先生见他进步太慢,认为他不是学戏的材料,再不教他了。朱先生临走时,将梅兰芳叫到跟前斥责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我也没办法。”说完就拂袖而去。

梅兰芳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

第6篇:柴生芳的故事名人故事

2002年,柴生芳留学归来,带着对黄土地的深深热爱,加入到建设家乡的行列当中,殚精竭虑、夙夜在公、一心为民、忘我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柴生芳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997年5月23日星期五,也是柴生芳到日本的第16天。柴生芳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这个日本著名的*学术研究机构。

拿着推荐信从神户大学留学生会馆出发,到大阪车站与提前约好的吉村昌之先生会合,在他的引见下柴生芳前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拜见富谷至先生。富谷先生将柴生

第7篇:梅兰芳的“仙气儿”故事

偶然看到一份资料,是梅兰芳的外孙讲述外公的故事。其中提到一件事,有一段时间,梅兰芳非常迷恋画画,并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连虞姬戏服上面的兰花、梅花都是他自己画出的图案。发现梅兰芳如此痴迷画画,有人劝他说,你的事业是唱戏成就的,画画画不出梅兰芳,但是画画可以成就张大千和齐白石他们。梅兰芳听了,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有空闲时,他还是喜欢画上几笔。

有个名叫言慧珠的学生,是梅兰芳最喜爱的女弟子,学梅派学得最完美。一次,言慧珠学了一出《洛神》,在公演之前进行了一次小*排,请了好多老先生去看,演完就请他

第8篇:名人梅西的故事

5岁时梅西开始为当地的格兰多里俱乐部踢球,教练就是他的父亲。7岁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就在纽维尔老男孩队倍受称赞。但梅西在11岁时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而这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小梅西的治疗费用,由于他的天赋被巴萨的雷克萨奇看中,在2000年将他带到诺坎普,梅西举家搬迁到欧洲。在2000年9月,年仅13岁身高只有140cm的梅西去了巴塞罗那试训。在试训期间,梅西的表现征服了巴萨青年队教练,他们迫不及待的与梅西签订了一份2012年才会到期的工作合同,却忘记*足联相关规定,未满2

1、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

2、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

3、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4、也许其实你一直都是个凡人!

5、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

6、一个演员正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因为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而蓄须谢绝舞台演出,连嗓子都不敢吊,这种痛苦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之所以绘画,一半是为了维持生活,一半是借此消遣。否则,我真是要憋死了

第10篇:华蘅芳的名人故事

华蘅芳官至四品,但非从政。他不慕荣利,穷约终身,坚持了科学、教育的道路,与李善兰、徐寿齐名,同为*近代科学事业的先行者。

华蘅芳,字若汀,出身于*苏无锡南延乡荡口的一个小官僚家庭。无锡是鱼米之乡,富有文化传统。华蘅芳14岁那年,从他的同乡、著名学者徐寿那里借到一本明代程大位的著作《算法统宗》,爱不释手,细心研读,书中所列难题,被他逐一攻破。父亲见他如此爱好数学,便引导他往这方面发展,于是买了许多数学书籍供他




《霸王别姬》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代表剧目之一,通过对梅先生编演《霸王别姬》的史略考究,让我们能透过历史舞台,得以一瞥早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那至美一瞬。当你看到梅兰芳的虞姬时,她不是某个故事里的人物,她是活生生的一个人,是真的妩媚多情又含而不露的楚王爱妃。那种美的感动实在难以用文字形容。希望后学者能沿着梅兰芳先生的改革道路,摸索出京剧改革与发展新路。

关键词: 梅兰芳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代表剧目之一。1921年起,梅兰芳和杨小楼先生合作组织“崇林社”剧团,主要在北平的第一舞台和东安市场吉祥茶园营业公演,根据梅先生晚年回忆:“1921年下半年,我们就开始排演一出新编的戏《霸王别姬》。”[1]

《霸王别姬》的故事源于《西汉演义》,描写的是楚汉相争时期,汉将韩信命李左车诈降西楚霸王项羽,诓项羽进兵讨伐刘邦。韩信率兵在九里山设下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垓下。项羽突围不成,又听得四面楚歌,疑心楚军尽已降汉,便在军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后来虞姬自刎殉情,项羽杀出重围后迷路逃至乌江,他深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遂自刎江边。

早在梅先生编演这出戏之前,1918年初杨小楼先生就曾和尚小云根据明代沈采的《千金记》,改编成京剧《楚汉争》对外公演过。新编的《楚汉争》分头、二、三、四本,通常要分两个晚上演完。梅先生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写道:“我曾看过(杨小楼和尚小云的)这出戏,是分两天演的。我记得杨先生在剧中演项羽,过场太多,有时上来唱几句散板就下去了,使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虽然十面埋伏有些场子是火炽精彩的,但一些敷衍故事的场子,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就显得瘟了。”[2]

梅派新编的《霸王别姬》由齐如山先生写剧本初稿,齐先生也是以《千金记》传奇为创作依据的,梅先生饰演的虞姬出场时念的【引子】“明灭蟾光,金风里,鼓角凄凉。”就是根据《千金记·虞探》第一支曲【榴花泣】“金风飒飒,角韵动凄凉,时断续,暮云黄,乍明乍灭闪萤光,暮笳声,戍鼓残腔。”的曲词意境改写的。同时齐先生也参考了《楚汉争》的一些场次安排,最初的剧本框架也是分头、二本演完。后来根据吴震修先生建议,两本压缩为一天演完,新戏正式定名为《霸王别姬》。

梅先生晚年对于《霸王别姬》的首演情况还是记忆犹新:

《霸王别姬》头二本的总讲,由初稿20多场删成不满20场,以霸王打阵和虞姬舞剑为重点场子,进行排练时,转瞬已是旧历腊月底,(腊月)二十六、七日演了封箱戏,照例祭神,(崇林社同仁)在前门外取灯胡同同兴堂全班吃一次酒饭,年前就不再唱戏也不排戏,各人都在自己家休息过年。正月初,择一天日子开市,一面演出,一面排戏。到了正月十九日(1922年02月15日),我们第一次在第一舞台演出了《霸王别姬》。

我有个老本子里还夹着当年第一次演出时在后台贴在墙上的“提纲”,是揭下来留作纪念的。角色的分配,提纲上是这样写着:杨小楼饰演项羽;梅兰芳饰演虞姬;姜妙香饰演虞子期;许德义饰演项伯;李寿山饰演周兰,迟月亭饰演钟离昧,李鸣玉饰演刘邦,王凤卿饰演韩信,钱金福饰演彭越,汪金林饰演李左车,傅小山饰演大纛兵,甄洪奎饰演张良,扎金奎饰演陈平,方洪顺饰演樊哙,侯海林饰演马童,焦凤池饰演中军,郭春山饰演报子,柴得全饰演渔夫,罗文奎、贾多才、高登云、张瑞亭、姜玉佩、赵春锦、姜士绪、福少田饰演八个子弟兵,王桂山、董玉林、胡长泰、朱得禄、姜连彩饰演五宫女,陶玉树、张栋、杜明、陶玉政饰演四藤牌,刘砚亭、王玉吉、丁永利、袁增福、陈椿铃、杨中和饰演汉将。[3]



杨小楼、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之舞台照像



《霸王别姬》在北平首演[4]成功后,马上受到了广大戏迷们的热捧,崇林社陆续在吉祥戏院等剧场公演该剧,广告贴出来后场场爆满。1922年05月起,梅兰芳和杨小楼率崇林社赴天津、上海两地公演,《霸王别姬》也成了最受欢迎的剧目。崇林社在上海天蟾舞台演出的41天里,《霸王别姬》就演了8场,从首演起就连贴3场,后又迭次演了5次,07月10日的临别纪念仍然是这出《霸王别姬》。值得纪念的是,梅兰芳在这次上海公演结束后,回到北京就自己组班“承华社”演出,虽然在后来的十几年里无数次与杨小楼先生合作演这出戏(多为堂会或义务戏演出),但两位国剧宗师在上海合作演出《霸王别姬》只此一回。



《霸王别姬》梅兰芳饰演虞姬、杨小楼饰演项羽

梅兰芳《霸王别姬》演出考-1922(崇林社-承华社过渡时期)



《梅兰芳年谱》中记载:1922年12月01日,梅兰芳与杨小楼在北平紫禁城漱芳斋末代皇帝溥仪大婚堂会上演出了《霸王别姬》,而且是“……合演新编未公开上演的《霸王别姬》,一连三天,耗资3000元……”[5],经过笔者反复核查,发现1922年12月1日(旧历十月十三日),溥仪大婚典礼,宫中举行了三天的盛大庆典承应演剧。升平署的大婚演出档案记载:

十月十四日,漱芳斋承应,巳正二刻五分开戏,戌正一刻五分戏毕:

《取金陵》九阵风主演;

《嫦娥奔月》林颦卿主演;

《牛头山》周瑞安主演;

《状元印》杨小楼主演;

《天水关》王又宸主演;

《长坂坡》俞振庭主演;

《八大锤》侯俊山主演;

《青石山》俞振庭主演。

十月十五日,漱芳斋承应,午正一刻五分开戏,戌正二刻五分戏毕:

《汾河湾》贯大元主演;

《马上缘》小翠花主演;

《连环套》杨小楼主演;

《金钱豹》俞振庭主演;

《连升三级》朱素云主演;

《英雄义》于振雄主演;

《八蜡庙》俞振庭主演;

《水帘洞》杨小楼主演。

十月十六日,漱芳斋承应,巳正一刻五分开戏,戌正戏毕:

《冀州城》周瑞安主演;

《浣花溪》林颦卿主演;

《花蝴蝶》周瑞安主演;

《飞叉阵》俞振亭主演;

《南阳关》王又宸主演;

《空城计》余叔岩主演;

《泗州城》九阵风主演;

《搜孤》贯大元、谭小培主演;

《珠帘寨》余叔岩主演;

《艳阳楼》杨小楼主演。[6]

很显然,从这份档案中我们找不到梅兰芳演出《霸王别姬》的相关记录。实际上溥仪大婚之际,梅兰芳刚刚率承华社剧团完成在香港历时月余的公演(1922年10月15日至11月22日)后返京不久,虽然人在北京,却根本未曾参与升平署的演剧活动,当然也就谈不上在“溥仪大婚的日子演《霸王别姬》”了。《梅兰芳年谱》作为研究梅兰芳先生生平艺事经历的权威著作,有一些史实的考辨还是应该谨慎一些的,以免给后来的读者造成误会。

在《霸王别姬》的创作过程中,梅兰芳先生有许多独特的艺术创造:

首先,梅兰芳为虞姬设计了独一无二的舞台艺术造型,虞姬梳古装头,戴如意冠;身穿明黄绣花古装,外着鱼鳞甲;项戴如意锁,外罩黄色绣花斗篷(行军时穿粉色绣花斗篷),腰系白裙绣马面。虞姬的扮相鲜明、生动,既能显出她地位尊贵,又表明其身在军营。

梅兰芳新编古装戏喜欢在剧中加入一段特别的舞蹈,如《天女散花》中的“绸舞”,《嫦娥奔月》中的“花锄舞”,《千金一笑》中的“扑萤舞”等。他在《霸王别姬》中也设计了一套“剑舞”,还破天荒地为“剑舞”配置了较为独特的音乐,选用的是节奏感极强的“夜深沉”曲牌。“夜深沉”曲牌激昂流畅,浑厚完整,不仅对于演奏者的要求很高,而且在加入舞蹈之后,音乐的胡琴、鼓与演员之间的配合难度极大。通过反复练习,梅兰芳与他的琴师徐兰沅摸索出了解决方法,即胡琴切不可刻意地去“等”演员,演员则要主动地去“找”胡琴。梅氏“剑舞”与音乐珠联璧合、浑然天成,几达完美之境,多年来就演不衰,很受观众的欢迎。



梅兰芳早年演出《霸王别姬》饰虞姬



梅兰芳还在唱腔上下足功夫,剧中的【南梆子】与【西皮二六】的新腔不胫而走,为人广泛传唱。

《霸王别姬》创排后的几年,成为北平的大义务戏、合作戏大轴节目的首选。与梅兰芳合演霸王的多为武生宗师杨小楼先生。梅兰芳先生晚年回忆合作过的几位霸王中,最为默契的也是杨小楼先生。霸王的“垓下之歌”的表演,渗透着两位国剧宗师的辛勤汗水:

第二天(《霸王别姬》首演)晚上,我和玉芙,还有冯(幼伟),齐(如山)、吴(震修)三位,五个人一起到笤帚胡同去看杨(小楼)先生。在那间小楼上我们几个坐下之后,杨先生向来要说客气话之前总是提高嗓门,面带笑容先“啊!啊!”几声。这一天也不例外,(他)抱拳向冯、齐、吴三位说:“这出《霸王别姬》头回唱,不怎么整齐,您三位多包涵。”冯先生说:“戏唱得很饱满,很过瘾,听戏的也都说好,排场火爆,大家都卖力气,我想您太累了吧!”杨先生笑着在嗓子眼里轻轻地“嗽”了一声,这也是他向来有的一个特点,是对冯先生的夸奖表示承认,而又不敢当的意思,然后说:“不累!不累!您三位看着哪点不合适,我们俩好改呀!”吴先生接着说:“项羽念:‘力拔山兮……’是史记上的原文,这首歌很著名,您坐在桌子里边念好像使不上劲,您可以在这上面打打主意。”杨先生轻轻拍着手说:“好!好!我懂您的意思,是叫我安点儿身段是不是?这好办,容我功夫想想,等我琢磨好了,兰芳到我这儿来对对,下次再唱就离位来点儿身段。”这天大家聊到深夜才散。

(按)刘砚芳先生说:“从第二天起,我们老爷子就认真的想,嘴里哼哼着‘力拔山…’手里比划着。我说:‘这点身段还能把您难住?’老爷子瞪了我一眼说:‘你懂什么?这是一首诗。坐在里场椅,无缘无故我出不去,不出去怎么安身段?现在就是想个主意出去,这一关过了,身段好办。’老爷子吃完饭,该沏茶的时候了,掀开盖碗,里头有一点茶根,就站起来顺手一泼,我看他端着盖碗愣了愣神,就笑着说:‘啧!对啦,有了!’原来他老人家已经想出点子来啦,就是项羽把酒一泼,趁势出来。”

过了几天,笤帚胡同打电话来叫我去一趟,我晚上就去了。一见面杨先生就说:“回头咱们站站地方啊。”我说:“大叔您安了身段啦?”杨先生说:“其实就是想个法儿出里场椅,不能硬山搁檩的出去是不是?”我说:“您有身段,我也得有点陪衬呐。”杨先生说:“你念:大王请,起【三枪】,喝酒;我喝完酒把酒杯往桌上顿一下,念‘咳’跟着我就站起来把酒一泼,杯子往后一扔,就势出了位,你随着一惊,也就站起来啦。我念‘想俺项羽呵!唱‘力拔山兮…’咱们俩人来个‘四门斗’不就行了吗?”当时我们来了几遍,‘力拔山兮’,他在‘大边’里首按剑举拳,我到小边台口亮相;‘气盖世’,他上步到‘大边’台口拉山膀亮相,我到‘小边’里首亮高相;‘时不利兮,骓不逝’,双边门;‘骓不逝兮’,各在自己的一边勒马;‘可奈何’二人同时向外摊手;‘虞兮虞兮’他抓住我的手腕。我说;“咱们就先这样来,唱完了再研究。[7]

1922年秋天,梅兰芳率承华社赴香港演出,因《霸王别姬》是新排演的戏,港方要求演唱此剧。很遗憾杨小楼先生患病未能同行,承华社特邀武生沈华轩配演霸王一角。

1923年冬天梅兰芳率承华社再次去上海演出,著名武生周瑞安当时正在上海,就由他与梅先生合作演出了数场。至此,与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霸王一角均是由武生扮演的。

从1923年起,一直到1938年底梅先生避居香港,这一期间梅先生大多的商业公演都是以承华剧社为演出团体进行的。在这16年里,《霸王别姬》一剧是承华社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经过反复的演出实践,梅兰芳对《霸王别姬》的剧本、服饰、化妆等方面不断地进行修改、完善。





1926年梅兰芳率团赴上海演出,戏院老板原预备约当地武生杨瑞亭饰项羽,梅兰芳认为杨的武功和戏路虽值得佩服,但嗓音太细,个子瘦长,不适合出演霸王,这件事就搁下了。

当时上海戏院有个班底演员金少山,身高一米七八,嗓音响若洪钟,声震屋瓦。有一天戏院贴演《天霸拜山》,窦尔墩的声势压倒黄天霸。梅兰芳听得前台彩声、掌声接连不停,且都是给的窦尔墩的好,询问后台管事才知道是金秀山的儿子金少山。他立即到上场门看金少山的戏,发现金少山不仅嗓音好,而且个头儿、功架都属上乘。于是梅兰芳提出可以和金少山排演《霸王别姬》,并请戏院老板现给金少山添制了黑靠和夫子盔。



梅兰芳、金少山合演《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演出那天,盼望日久的梅派戏迷们把天蟾舞台三层座席塞得满满登登,固然大多数人是为看梅兰芳的虞姬而来,但是怀着看看代替杨小楼为梅大王配演霸王的金少山到底怎么样的也大有人在。听身临其境的前辈老先生说,演出中“叫好儿”声赛过了打雷,金少山得的“好儿”几乎和梅先生不相上下,上海的内行和观众诧异了,原来当了多年班底的金少山还有这等不凡的身手!

金少山的霸王一经演出,果然声容俱佳,真是叱咤风云、气势磅礴,大受观众欢迎。金少山也从此红遍全国,并博得了“金霸王”的美称,被公认为是杨小楼以后最理想的霸王。《立言画刊》1939年第38期中有人写道:

净角演霸王,金少山为最著。金(少山)身量亦以“大个儿”称者,嗓音充沛,意想中演此定能有良好成绩。在南中尝迭与梅兰芳配演,一时有南金北赵之谓。北来后因虞姬无适当人选,始终未见演出。金(少山)外净角演霸王者颇众,且多以金为宗。[8]

从1923年期起,百代、蓓开、胜利和长城四家公司五次录制《霸王别姬》的唱片发行,也正是在这一期间,《霸王别姬》这出梅派名剧两次被拍摄成无声影片,成为我们研究梅派艺术的宝贵资料。



梅(兰芳)派名剧《霸王别姬》早期音像资料统计



上海的百代唱片公司在1923年和1931年,两次录制了梅兰芳《霸王别姬》中最主要的【南梆子】和【二六】的唱段。梅先生的唱腔大方自然,起承转折之间都有分寸,而且能适当地表达人物的感情。“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腔调非常简朴单纯,加上后面“看,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那一段独白,把虞姬独步月下,愁绪万千的凄凉景况表达无遗。及至虞姬偷听了众兵丁私自谈论,发觉军心不稳、前途悲观,她非常忧虑,在念了一段念白之后,接唱第二段【南梆子】。这一段唱的胡琴过门一开始就把节奏加快,虽然唱腔很是简单,但虞姬焦急不安的心情,却全部表现出来了。但由于当时的演出本中【二六】一段没有“自古常言不欺我,富贵穷通一刹那”这两句,所以这个两张唱片的录音与后来梅先生的舞台演出是略有差别的。1923年【夜深沉】后接唱“再探军情报如何?”;1931年梅先生在百代公司再次灌制《霸王别姬》唱片一张两面,当年是录过两次音的。《梅兰芳唱片全集》中仅选录了其中一张唱片,也就是头段【南梆子】,二段【二六】然后接【夜深沉】曲牌。而第二次录音时,梅先生因想把最后的摇板“待听军情报如何”一句做为收底,所以就直接将【夜深沉】曲牌拿掉了,在【二六】唱完之后直接接唱摇板“待听军情报如何”做为收底。这两种录音都行过,现在都能找到。

1929年蓓开唱片公司录制了《霸王别姬》“巡营”一折出场时唱的【西皮慢板】,是非常珍贵的梅派声腔资料。梅先生最初安排唱腔设计的时候,虞姬第一场中“大王爷他本是刚强成性”一段也是唱【二黄慢板】的,后来因为剧情的需要这两段慢板都改成了【散板】和【摇板】(根据徐兰沅先生后来回忆,梅先生在1926年10月03日天津新明大戏院八善堂义务戏后【慢板】改唱【散板】)。有的梅派传人在单演“巡营”和“剑舞”两折时,出场也是按梅先生早年的路子唱慢板的,这张唱片为后学者留下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更值得一提的是1931年长城公司录制的《霸王别姬》全剧唱片,这套唱片一共有六张12面,几乎包括了全剧的重点场次。《霸王别姬》全剧唱片出版发行后非常畅销,后来又反复再版,新中国成立后还被中唱公司复制成磁带发行,可谓是风靡全国的。



梅兰芳、杨小楼合灌《霸王别姬》时留影



但这套唱片也有遗憾,由于时间限制,“子期进宫”一节并没有按照舞台版本录制,而是简化了很多词句。其实这一段的唱、念、表演是很重要的:

虞子期进宫后,虞姬觉察到他进宫的目的。在回避众宫女后,马上开门见山地问:“进宫何事?”用音短急促的声调念出,表现她极大的敏感和惴惴不安的心怀。在听子期禀报时,脸上要带出焦急的神情来,失神地站在那里,几乎忘记了眼前站定的就是她的弟弟;从这时起虞姬的心情就开始沉重起来,这是她忧虑心情的一个起点,在表情上宜多采用“白描”手法,像低敛蛾眉、眼神向远方凝视、舒缓的水袖动作,要“尽在不言中”刻画她的心理状态,给以后的剧情发展做好铺垫。[10]

好在1930年梅先生和姜妙香先生在胜利唱片公司录过“宫谏”这一段,可以弥补这一遗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梅兰芳是因为什么病死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