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得怎么样 如何评价自己的表演级是什么水平水平?

这是最特别的一期“歌手”,疫情的关系,使得节目组不得不使用云录制的方式,进行制作。对于歌手这么一个工业水准站在全国前列的音乐真人秀节目来说,云录制,势必将会削弱各个环节的效果。所以,许多朋友其实格外期待,第三期究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十分难得,即便录制过程艰辛,节目组依然交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卷,不由敬佩。那么,我们就以声乐的视角,来看一看这些参与了“历史时刻”的歌手们,表现究竟如何吧。……黄霄云《你的答案》在抖音上经常会刷到这首歌曲,就是一直不知道歌名。黄霄云唱到过渡段,我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首“神曲”呀。对于抖音神曲,我或多或少还是保持反感态度。所以,按理来说,黄霄云这首选曲,我应该无能接受。但是,面对完全陌生的主歌部分,我竟然丝毫没有觉得格调低,可见黄霄云强大的演唱技术,将这首平庸的歌曲,给予了升华。前奏人声也渗入了进去,张靓颖天下无双式的弱混声,穿插游离,囊括一个上下行转音,平滑顺畅,弱混声比例却丝毫没有打折扣。注意10秒——18秒,黄霄云将弱混声作为包装,上下行转音作为内核,颤音作为收尾,竟然完全没有顿挫感。作为一名电影发烧友,我非常在意数码产品的屏幕参数。屏幕,有着两个极为重要的参数,一个是帧率,一个是分辨率。其中,帧率越高,代表画面动态越高,代表画面平滑度,或流畅度,更为肉眼可见。黄霄云的前吟唱,令我惊讶地发现,声音呈现,同样能够使用帧率,予以形容。核心就是“声线”,声线浓缩得越是光滑,越是纤细,就越是能够将字词与字词之间的间隔,完整地镶嵌在一起。反之,如果声线粗重,或是虚散,就会导致字词与字词之间,缺失声音细节,存在顿挫,这也就是声音的“掉帧”。黄霄云的前奏吟唱,使用清澈见底的声线,将她顶级的弱混声,铺展开来,绵绵不绝,真是120Hz的弱声转音。而后,进入主歌部分,发声位置降低,落实到口腔与胸腔。其中,口腔为主,胸腔为辅,且声带振动面积平稳均匀,不多不少,所以,声音虽然竖,虽然厚,但是,一点也不重,依然属于轻机能范畴。过渡段唱得尤为漂亮,“低着头,期待白昼”,发声位置瞬间从口腔,跳跃到鼻腔,弱混声的水中涟漪质感,若隐若现漂浮,虚实交错,实在美轮美奂。副歌部分则是平衡混声技术的施展,发声位置,从口腔带胸腔,变成了口腔带鼻腔,音质进一步浓缩,缓缓而行,一切皆在缜密的控制范围之中。来到第二段,主歌部分,发声位置又一次降低,胸腔比例越来越多,能够感受出来,已经在为副歌部分的爆发,开始蓄力。但是,黄霄云并不是急性子,虽然副歌部分有所增强,但是,依然存留着许多余力。重头戏来了,间奏响起,黄霄云的弱混声,再一次席卷而来。相比前奏,音域提高了许多。从自然声区A4开始,宛如流星般划过了第一换声区,第二换声区,直到B5,终于落幕,令人余韵悠长。这段间奏部分的上行音阶展示,是黄霄云使用弱混声,连接头声的时候,发声精度的展示。从质感上来说,头声的芯感,本应该比弱混声更低才是。如果根据这个声乐逻辑进行推导,黄霄云的这段上行音阶,其实应该越高越虚,越高越假。但是,黄霄云却在音量保持统一的前提之下,越唱越实。关键就在于,她从弱混声,跨越到头声以后,在声带边缘振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个压缩动作,从而激活了咽音,渗入到了头声之中。最为可怕的,其实还是她的整个发声连接状态,除了顺滑以外,竟然又做到了如此紧密的芯感,或者说发声点。就像高品质屏幕一样,紧凑的像素点,所带来的视觉张力。是的,如果黄霄云前奏的弱声,宛如高品质屏幕的120hz刷新率,那么,间奏的弱声,就宛如高品质屏幕的4K分辨率。当然啦,并不是没有瑕疵,最后一段副歌部分的爆发,还是出现了喉咙紧的老问题。但是,作为整体来看,黄霄云两段弱声的演绎,直接将声音从听觉层面,上升到了视觉层面,这就是技术的力量! 隔壁老樊《多想在平庸的生活拥抱你》在抖音上,不止一次刷到过关于这位隔壁老樊的宣传介绍,大意是,1998年的人,经历了什么,才能够唱出来这么饱经沧桑的声音。看来大家对于饱经沧桑的理解,不太一样。并不是沙哑的,烟酒味浓的声音,就叫饱经沧桑。比如李健,比如林志炫,声音那么干净又何妨,精到的语气,独具匠心的强弱轻重控制,构造出来的阅尽尘世风帆之感,才是饱经沧桑,真正应该有的姿态。说得不好听些,不同人,对于饱经沧桑的不同理解,甚至能够映衬出来文化水平的差异。比如,对于我来说,真正饱经沧桑的人,不必说什么矫情话,简单一些日常生活用语,从他的语气,从他的举止,便能够窥探出来。相反,一些中年男人,整天在饭桌上,顶着将军肚,拧着啤酒瓶,大发感叹,人生呀,无常呀……你管这叫饱经沧桑?那么,大家觉得隔壁老樊的演唱,属于哪一种呢。即便我们不咬文嚼字,不讨论究竟什么才算是真正的饱经沧桑,大家也要知道,饱经沧桑的声音,不在于经历了什么,而是在于使用了什么样的发声技术。那么,隔壁老樊这个饱经沧桑的声音,使用了什么发声技术呢。其实,隔壁老樊的胸腔支点还是非常不错的,声音扎得足够深。但是,他中低声区,几乎将声带完全吹开的气声,我无法接受。虽然深厚的胸腔支点,使得这个毫无闭合感的声音,不至于随风而去,但是,那些呲啦呲啦的颗粒,还是刮得我嗓子疼。到了副歌部分,更为离谱,依然不闭合声带,任由大量气流从敞开的声门吹过,最重要的是,为了表现力度,甚至在不闭合声带的前提之下,加强声带振动面积。挺矛盾的一种听感,既有声带闭合不良的虚弱感,又有声带振动过多的吼叫感。隔壁老樊在后台一再强调,希望安静的声音,留在舞台上。我就好奇了,他副歌部分,毫不节制,那么容易炸麦的吼叫声,跟安静,究竟有个啥子关系。看来,他对安静的误解,就像许多听众对于饱经沧桑的误解一样。米西亚《向着明天》米西亚这个表演,从昨天一直到今天,我至少听了二十遍,每一遍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一遍听的时候,我便已经意识到没有修音。本来认为云录制,导致了海外音源,节目组没有办法做后期(其实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随后,从各个乐评人的评论区,方才了解到,米西亚没有修音的真正原因,是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尽可能令声音真挚。这份执着的心意,已经令人十分感慨,然而,从现实层面来说,米西亚选择不修音,其实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自己声音能力的绝对自信。抱歉,在这个时间点,面对这样子张力的表演,我实在不想使用技术语言,进行分析。但是,大家也要知道,即便是从技术语言的层面来说,这个表演仍然是完美的。完美的技术,才能够超越技术。米西亚厚重的声音质感,仿佛装得下每一道山川,每一条河流。在这个时间点,这样子的声音,不仅超越了技术,更是超越了语言,超越了民族。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袁娅维《有一种悲伤》知道袁娅维这首选曲的时候,还是挺担心的:一来,格调不够突出,比较常见的芭乐;二来,芭乐的精髓,就是旋律性,但是,上星期已经跟大家讨论过,袁娅维对于旋律性歌曲的处理,相比节奏性歌曲的处理,要弱一个档次。这些因素,令我不得不担心最终的呈现效果。令我完全没有想到,袁娅维竟然会选择在编曲上,翻天覆地变化。电子键盘的迷幻色彩,以及游离不定的节奏,使得这首台式芭乐,蜕变成了一首高级的R&B。这样子的编曲,这样子的节奏,对于袁娅维的唱法来说,简直是天作之合。细若游丝的平衡混声,从主歌部分,一直蔓延至副歌部分。其实,这个过程之中,袁娅维已经无数次变化混声形态,留心甄别,便会发现字词与字词之间的质感,轻重感,其实存在着微妙的差别。比如,“照不亮你,过往”,其中,“照不亮”三个字,属于平衡混声;“你”字,属于弱混声。袁娅维混声形态的变化,或者说渐强渐弱的交替,是极为隐性的,需要听众从她华丽至极的唱腔继续深入下去,才能够窥探到其中奥妙。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长期以来,都被袁娅维这层绚丽的外包装迷惑住了,外包装底下,是更为色彩斑斓的绝妙风景。杀手锏当然还是强混声输出,Eb5、F5、接踵而至,全部被袁娅维唱得芯罩皆有。就强混声的规范程度来说,在“歌手史”上,袁娅维绝对是最顶尖的那一列。这是一个技术性绝对强大的表演,演唱层面,完全挑不出来瑕疵。梦幻交织的混声形态变化,冷艳迷离的现代气息节奏,宛如走在一座被雨水冲刷的城市,躲进咖啡厅,望着玻璃窗外淅沥细雨,陷入空虚的惆怅中。萧敬腾《太阳》上星期,称赞了萧敬腾实力回春,更胜从前,希望好不容易抓住的发声状态,抓住了,就不要再丢掉了。想不到,一个星期过去,萧敬腾便丢掉得差不多了,令人始料未及。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一位歌手,会在这么短暂的时间,令好不容易巩固起来的声音大厦,彻底崩塌呢。我认为,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歌曲难度骤增。回顾上星期,那一首《那女孩对我说》,其实绝大部分音域,都没有逾越G4,所以,萧敬腾能够在相对简单的自然声区更好的维护发声状态。即便混声音域最高达到了A4,Bb4,也只是蜻蜓点水,微微一碰,整体无伤大雅。但是,这首《太阳》,就必须实打实地在换声区持续性输出了。事实上,主歌部分,萧敬腾唱得还是相当不错的,相比前些年极为扁平化的发声,喉位深沉稳定,且不乏辽阔的面罩共鸣,音色醇厚扎实。但是,进行到过渡段:“无畏风雨”,“别忘记还有我现在这里”,“畏”字,“忘”字,音高都到达了换声区的起始音G4。即便只是起始音,萧敬腾却已经不得不使用猛烈的气流冲击声门,并使用喉外肌内收的力量来挤压声道,形成撕裂音,丝毫找不到纯净音质的踪迹,从这个地方,也已经预示了副歌部分的失衡。不少朋友认为萧敬腾副歌部分假声漏气,没有密度,其实,在我听来,问题并不大。这是极为常规的真假声转换,从类真声,行至假声的过渡,音量并没有骤减突变。真正的反面教材,可以参考逃跑计划在歌手舞台上演唱的《一万次悲伤》。所以,萧敬腾的假声,包括真假声转换,基本没有问题。真正具有问题的,还是当副歌部分的混声音域,全部在换声区上下,F4——G4之间,不断游走的时候,萧敬腾的支点,基本上全盘丢掉了。声音一下子悉数跑到了口腔,又没有稳固支撑,宛如断线风筝般。到了最后一段副歌,又升一key,最高音达到B4,令人意外的是,原本应该换假声的地方,萧敬腾竟然选择了直接使用强混声拿下。面对如此密集的换声区咬字,以及不在少数的B4高音,萧敬腾的声音,也就彻底失衡了,气流强冲,挤压声道,发声点彻底炸裂,在破音边缘疯狂试探。这样子的发声,除了悦耳性不足以外,对于嗓音健康的风险,其实是极大的。很高兴萧敬腾的自然声区能够实力回春,希望换声区、高音区,也能够顺势而为。 白举纲《安排好的人生》唱功不错!一张口就是深沉的低位置,胸声十分霸道,面罩共鸣释放,也丝毫不弱。所以,即便白举纲的声音,这么厚,这么实,我们也完全不会觉得黯淡或闷塞,这是完全透亮出来的,具有光泽感的干净的声音。事实上,在自然声区,白举纲已经使用了相当比例的压缩,能够明显感受到,这个浑厚的音色外壳下,闪烁着一个璀璨的芯子。这个芯子,给予了中低声区强烈的磁性。副歌部分,换声区持续输出,一个又一个A4,接踵而至,白举纲唱得举重若轻,四平八稳,从他轻松的面部表情应该也能够感受得出来。其实,白举纲面对A4这个音高的时候,压缩并不算多,刚好卡在了压缩与蛮干的中间点上。妙就妙在还差一步就踩过雷区,但是这一步,怎么也不踩下去。所以,高音充满了极限之美,以及膨胀之美。但是,最后一段副歌,发生了问题。白举纲直接升3key,最高音达到了C5,此外,他还必须面对相当密集的Bb4。他那卡在中间点上的发声,其实已经不足以支撑这个高度,所以,发声点也开始放大,变得蛮干硬撑。当然,从整体上来说,白举纲的唱功,依然是优质的。不论共鸣展示,还是细节雕琢,完全配得上“当打之年”这个称号,真的很能打。华晨宇《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一天》这个现场,如果想要鉴赏声乐表现,建议戴上耳机。因为,从头到尾的多轨和声,十分容易影响判断。我一开始就是对自己手机的双扬声器太自信了,所以,并没有多大感觉。但是,当我戴上airpods以后,嗯,真香,还是喜欢的。上星期的演唱,令我不禁联想到德国摇滚乐队Rammstein;这星期的演唱,则是令我不禁联想到日本摇滚乐队One ok rock。事实上,就作品本身来说,这首《你要相信这不是最后的一天》,也弥漫着许多日本摇滚乐队抒情作品的味道。我想要重点讨论的,还是华晨宇的细节处理方式。相比许多实力歌手,使用轻重强弱变化,以及装饰音涂抹色彩,华晨宇的细节,几乎平铺直叙,你感觉不到音质或音量的穿插交替。但是,很神奇,他使用这般直来直往的人声延展,演唱抒情作品,我们也完全不会觉得缺少层次。那么,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第一,华晨宇的自然声区,边缘振动非常好,张口就能够保持在良好的混声位置上。我们所听过的其他平铺直叙但是干扁生硬的歌手,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胸声或喉音过于多。华晨宇的发声弹性,直接就将这个问题,过滤掉了。第二,华晨宇虽然不怎么控制强弱轻重,但是,对于语气感的雕琢,却是独具匠心的。胸腔支点足够稳定的前提之下,发声位置大部分保持在口腔,借此令声音更为口语化。然后,通过微妙的语气控制,比如略微拖长拍子,以及深化口腔前端气流,从而构造出来了一个慵懒而又满含夏日气息的年轻化的声音形象。这就是华晨宇的细节处理方式,你不能说他精雕细琢,但是更不能说他朴实无华,他更像是清新自然的空气,缓缓流露。这一股清新自然的空气,吹拂到这首歌曲上,实在美轮美奂。副歌部分则是需要戴上耳机,细细品味的地方。老实说,三段副歌,每一个Db5,喉位都没有控制得住,瞬间上移,变得尖锐堵塞了起来。但是,不要忘记,副歌部分还充斥着大量换声区以上的音高,除了那几个Db5,华晨宇的完成度,都是相当高的。典型例子是,“也算经历了潮起潮落”,这一句的“经”字,十分刁钻的闭口音,稍微学习过声乐的同学,想必都懂。但是,华晨宇依然将声带捏得紧紧的,平稳的,保持音量渡过。这手功夫,经得起任何赞誉。更为重要的是,华晨宇的高音,无意于发声通道笼罩,就是直接扎出来,呐喊出来。但是,呐喊却又是建立在声带拉紧的前提之下。至于元音变宽,主要还是在于嘴型,与核心的声带动作,并没有多少关系。只要不撕裂,华晨宇声带动作就会相对规范,搭配上嘴型变化所带来的呐喊之感,充满着原生的力量。 徐佳莹《小半》许多朋友的争论点,是这首歌曲前段那些沙沙的声音,究竟是气声,还是漏气。在许多朋友的认知里,气声是主动的,漏气是被动的。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主动使用气声,更为可能因为使用方法不当,造成漏气。关键还是在于胸腔支点的巩固,以及两片声带振动与拍打的规律。徐佳莹沙沙的声音,当然是主动的,也就是说,她自己也十分希望能够唱出来气声轻拂的质感。但是,胸腔支点薄弱,使得这个气声根基不稳,摇摇欲坠。另一方面,气声外包装之下的核心音色,并不够集中。种种因素,导致了这个声音本身变得软绵虚弱。值得一提的是,徐佳莹的肺活量,真的相当不错,这么软绵绵的声音,她竟然能够一口气唱下来,虽然明显感觉到屏气(如果不修音,这种感受将会更为明显),并且在最后一段副歌也已经完全露出疲态,支撑不住,但是,良好的机能,以及控制意识,还是非常值得赞叹的。希望徐佳莹能够重视起来胸声的训练,以及声带闭合的训练,其实,在细节拿捏上,她的意识已经相当成熟,更需要一个强大的机能,来提升这些细节拿捏的体验。周深《能解答一切的答案》这个表演带给我的感动,不逊色于米西亚《向着明天》。米西亚让我们看到了爱,周深让我们看到了美。关于不少朋友所争论的,居家录音设备简陋,节目组必须疯狂做后期这件事情,我的看法是,如果我们的评判标准,是从纯粹的声乐鉴赏入手,那么,我们就不必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什么后期呀,修音呀,这一类事情,照顾的其实都是普通听众的感受,对于做声乐研究者来说,必须完全摆脱不同设备,不同后期,所带来的音质效果影响,甚至是干扰。所以,别说周深是在家里用自己的录音设备演唱,他就是对着手机拿电脑放伴奏清唱,也完全不会影响我的判断。So,既然简陋的设备不会影响判断,那么,过度的修音也就同样不会影响判断。这首《能解答一切的答案》,与上星期的《愿得一心人》,从发声方法,以及发声结构来说,还是非常相似的。主歌部分定制在男key,副歌部分定制在女key,大动态的音域跨度,展现了周深极佳的混声控制力。但是,作品本身的质感要更好,周深也唱得极为节制,没有像上星期那样仿佛要把自己掌握的所有技能全部展示出来,而是根据歌曲需要,全部使用平衡混声,予以完成。听周深唱歌,实在是太放心了,他的发声方法,均衡得令人甚至能够预判到每一个音高的稳定度。相比起来,其他歌手虽然也能够唱得同样稳定,但是,总会在某些地方令我隐隐感到担忧,生怕翻了车。就是完美,每一个声音,每一个细节,全部都进行在最为规范的位置上。站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唱出来了万物生长的浩瀚。……不得不说,不同录音环境,对于比赛的公平性,或多或少还是会造成影响。比如周深,虽然我们现在欣赏起来,跟其他竞演歌手,效果上也没有什么违和感。但是,大家要知道,那些参与投票的大众评审,可是实时连线的。也就是说,他们听到的表演作品,就是经过后期加工之前的“素颜”。我们不能要求大众评审都是懂声乐的专业人士,那么,他们欣赏表演作品,肯定就会受到音质效果的影响,其中差距会有多大,不言而喻。疫情持续了这么长一段时间,“歌手”云录制的方式,想必也不会在短期结束。所以,在写这些评论的时候,我其实也是怀揣着一份责任感的,就是尽量能够令更多人舍弃设备效果的成见,关注声音本身。如果有幸让一位大众评审,在参与节目录制之前,阅读到这些评论,那么,我也算是为“歌手”的公平性,尽到了一份绵薄之力。
我看过很多相声。小时候听过不少姜昆的相声。此外,还有陈涌泉、唐杰忠、马季、刘伟、牛群、冯巩、师胜杰、常贵田、王佩元、石富宽、李金斗等人的相声。《曲苑杂坛》节目我也追过好几年。大约2011年前后开始听郭德纲的相声。一开始只看郭德纲和于谦的表演;后来也慢惭接受了岳云鹏、孙岳、高峰、栾云平、张鹤伦、孟鹤堂、周九良等人的相声;后又通过《相声有新人》,了解到了金霏、陈曦等新生代相声演员,看了他们的节目,确实挺不错,功底都很好。这个《欢乐方言》节目,我是在YouTube上的“CCTV春晚”频道下看的。看的时候,首先我自己的观感就不太好。感觉很尬,就是尬聊。垫话部分没有郭德纲、于谦那种聊天式的切入。至于学方言的水平,广东话不是我母语,我不多作评论。我的母语是浙江嘉兴话,而嘉兴话和上海话非常接近。我可以自由地在嘉兴话和上海话之间切换。除非是老上海人,否则一般人是听不出区别来的。所以,当姜昆老师用上海话发音说“长衫”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对吧??“衫”字基本还行,就不多说了。问题出在“长”字上。姜昆老师类似于用平舌音来念“敞开”的“敞”字,cǎng sài。而上海话中“长衫”的“长”应该是类似于“西藏”的“藏”的发音,但要发成第三声,拐声;一边发音一边还要通过舌面往外吐气。所以,不仅仅是发“z”这个声母的音,而是要把“s”和“z”两个声母的音同时发出来,szǎng sài。其实,“长衫”在如今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应该也念得不多。如果各位想知道“长”用上海话怎么念,找个会说上海话的朋友问一下“长城”用上海话怎么说就行了。此外,节目中途,我感觉台下观众似乎都有点儿走神了,因为我能从视频里听到一点现场观众似乎开始交头接耳、自故自聊天儿的背景声音。视频下面的评论基本上都比较正面,应该是精选过的,和知乎画风完全不同。当然,有些评论读上去感觉有些反讽的意味。“CCTV春晚”频道可能没品出来。总之,整个作品展现出来的表演水平,和郭老师、于老师的相声表演水平相去甚远。如果姜昆老师有时间,可以听一下由姚慕双、周柏春两位前辈(或者袁一灵、包一飞两位前辈也可以)表演的上海滑稽戏经典节目《十三人搓麻将》,那才是把江浙沪一带的方言给学精了!我把链接放下面了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廖昌永作为国家级的美声歌手,经常参加春晚等大型活动的演出,他的歌声雄厚有力,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演唱水平很高。廖昌永的演唱水平很好,他的很多歌流传度都很广,而且每一首歌曲都特别的好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演级是什么水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