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金融科技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方面的应用应用?

作者:F君本书出版于2018年。当年,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保险业总资产达15万亿元以上,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2400万亿元;在《安永2017年金融科技采纳率指数》调查报告中显示:全球金融科技采纳率调研的20个样本市场中,中国以69%居于首位;2017年7月,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至少完成47笔融资,其中25笔来自中国,而美国有8笔。中国不仅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大国,还成为世界第二大金融科技最具潜力国家。在此背景下,本书起到了总结、剖析、鞭策性作用。从现在的视角的来看,本书对金融科技的概念、发展态势、推动作用、趋势和对于新形势下的金融监管都有深入阐述,到现在仍具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研究金融科技,应承前往后,一脉相承,方能知过去、迎未来!本篇笔记重在提取其中精华部分予以展示。为避免以偏概全或断章取义,请读者阅读原作。Part1 总述:1、科技创新对金融生态的改变应该看到,金融科技已经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形成了竞争态势,我国金融科技抢占制高点,既依赖于企业主体的竞争力,也取决于政策主体的创新力。科技创新一定会改变金融的生态。首先,金融科技为解决融资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已经谈了很多年,监管部门花了很多力气,但收效甚微。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传统银行,传统银行从风控角度考虑,也有自己的“苦衷”:一是信息不对称,大银行要想充分了解中小微企业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信息不对称对银行来说就意味着风险;二是征信成本太高,从而影响了金融服务的效率,也客观上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上述两点实际上是我国滞后、低效的征信体系导致的。尽管央行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征信中心,但至今征信中心的数据在深度、广度、开放性上存在明显不足,不少用户甚至没有任何信用记录。而金融科技企业利用大数据开展征信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积累了大量交易与社交数据,它们通过抓取用户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再通过分析这些生活场景来准确判断融资者的信用风险,甚至还款意愿,突破了长期以来束缚我国金融机构施展拳脚的信用瓶颈。其次,金融科技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在国际上通常被称作包容性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地金融体系。2013年11月,发展普惠金融被正式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金融科技企业可谓生而逢时。蚂蚁金服“借呗”在推出后的10个月内用户数即达到1000万,放款规模为3000亿元。在用户结构方面,90%以上的客户是“80后、90后”,有近四成的用户来自三、四线城市。这些人群若想通过银行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且不论其还款能力,光资金需求规模小(甚至只有几百元、一千元)这一点,就会被银行拒之门外。第三,促进金融服务便利化,优化金融体验。传统的金融服务是后延式的、被动式的,而金融科技服务是实时交互的,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体验及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无论是阿里小贷、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还是P2P平台,放款都非常快,有的平台从借款到放款可以在5分钟之内完成,这是传统金融机构不可想象的。当然,这背后离不开金融科技提供的征信支撑。第四,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的收益和更便宜的服务。余额宝就是典型的例子。再比如智能投顾,可以大大提高财富管理的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如今,高盛已经尝试将数百万美元的客户资产交给智能投顾去打理。 第五,为金融监管提高便利。如本书中所提到的上交所应用大数据查基金“老鼠仓”,通过建立多种数据分析模型,锁定模型,锁定基准日,筛查高频户,并结合账户开户、历史交易情况等,寻找案件线索,确定嫌疑账户,将一只只“硕鼠”揪出来,实现了精准打击。2、金融科技已经出现的三大发展阶段1.0时期,科技初步结合金融业务。科技作为金融工具,以技术替代人工,提升了金融业务的数据计算、存储与传输效率。该时期的金融科技仅停留在概念阶段。2.0时期,科技服务金融创新,如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众筹等。该时期金融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据资源难以共享,影响金融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技术无法深度应用。3.0时期,对大数据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分析,金融科技服务从概念阶段真正落到实际应用,打通数据孤岛,科技应用大幅提升金融效率。3、新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大概分为三步:第一步,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新经济引发的浅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出现对传统金融的冲击。比如,移动支付手段,互联网理财,消费贷、现金贷等网贷模式,互联网平台代理金融产品销售等。第二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业的渗透与应用,传统金融的一大块地盘将会被侵蚀掉。当然,传统金融也在积极转型,拥抱新技术,伴随而来的是传统金融裁员、部门调整,未来金融分析师、股票分析师、理财师等一部分岗位将被智能机器人代替。这将远超第一步的冲击,更多的是来自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第三步的冲击最为猛烈与彻底,即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无论是中国最早的贝壳货币,还是英国金匠铺奠定的金融银行雏形,金融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中介化、中心化的东西。在这个主轴上逐步出现了货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外汇、期货、贵金属等中介化和中心化的金融业态。这种中介化、中心化的金融产物几百年、上千年都没有动摇过,但如今的区块链技术正在彻底颠覆传统,包括互联网金融。一旦区块链全面渗透到各业态,将导致传统金融及互联网金融颠覆。4、如何理解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从中国发起的互联网金融,到欧美发达国家目前发展得如火如荼得金融科技,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升级了,开始向更高层次迈进了。从根本上说,无论是中国式得互联网金融,还是欧美科技含量更高得金融科技,都是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基础上的。如果说中国式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1.0版本,那么,欧美的金融科技就是互联网金融的2.0版本。要理解互联网金融及其升级版金融科技,我们必须首先认识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本质同样是信用。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本质在于改变了信用这一金融本质的搜集、获取方式,使得信用的获取更加主动、高效、准确,从而使得金融交易的风险大大缩小,防范金融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必须建立在大数据对金融交易对象信用状况等一系列金融信用行为的挖掘和分析基础上,因此深刻了解大数据概念非常重要。什么是大数据呢?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的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的时间内被择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用的资讯。大数据有4V的特征: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以上分析决定了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必须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基础,挖掘客户信息并管理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主要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组织、排序和检索,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在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上的需求。二是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资金和金融产品的供需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并匹配,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联系和达成交易,交易环境更加透明,交易成本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边界进一步拓展。三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资金转移,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常见的八种业态,即互联网第三方结算支付、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的网络小贷公司、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的网络银行、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基金销售、余额宝等“宝宝”类互联网产品,都离不开大数据对信用的挖掘与处理,否则其就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Part2 金融科技引发金融业大变革继互联网金融之后,金融科技正在成为新的风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诸多金融领域,科技对于金融的促进不再局限于渠道等浅层次的方面,而是开启了真正的“金融+科技”的深层次融合。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在最古老的金融行业全面展开。以欧美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为例,建立在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上的金融科技正引起金融业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大颠覆。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智能金融科技它包括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EVA,智能投资顾问等人工智能(AI)。2016年,摩根大通、花旗、德银、日本银行等国际著名投行先后斥巨资投资智能投顾。2017年上半年,国外至少有7家AI驱动的网络完全公司获得新一轮融资,其中技术多为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及监管等。这些新科技深受各大金融、科技型企业青睐,也引来众多资本追捧,融资总额接近30亿元。没有什么是不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现金、支票、银行卡、自动柜员机、物理性银行网点、庞大银行员工队伍,甚至证券投行的分析师都将被淘汰出局,现有银行的金融服务业态将被彻底改变,传统银行金融业务将成为历史。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就像电商之于传统商场,又恰似滴滴之于出租车行业,这就是金融科技的革命性和颠覆性所在。(二)数字货币领域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货币,大有替代主权货币的趋势,各国央行都或被冲击。数字货币的出现或将使得包括世界各国央行在内的金融机构都面临巨大挑战。因为央行基于纸币而存在,其作用在于调节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即掌握货币政策。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从发行到流通都是可记录、可追溯的,数量是一定的,不需要以人为意志来调节,网络技术会自动完美匹配。因而,“通货膨胀”这个名词或将进入历史教科书。金融科技已经发展到颠覆传统金融组织体系和机构的地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醒的现象,这或预示着未来新的金融体系组织架构的出现,或预示着传统金融机构组织将被彻底颠覆。就连前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都表示,区块链技术“极有可能”永久改变金融市场。这就是其所具有的根本、彻底、完整的革命性与颠覆性之所在。欧美金融和科技公司正在探寻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来确保财款转移,一个叫做“智能合约(smartcontracts)”的东西应运而生——基于计算机云技术的金融代码来执行金融合约。区块链就像是数字货币的一个庞大、分散的总账,它记录每一笔交易,并将该信息储存于全球网络上,因此该交易数据不能被篡改,安全性相对较高。实际上,业内还在加速研究区块链技术更为广阔的应用,未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服务、共享经济、物联网甚至房地产方面都存在无限的想象空间。区块链技术能大幅度提升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效率,甚至可能引发部分市场功能的脱媒,比如,股票、外汇和杠杆贷款等的交易结算,可能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而彻底改变。就连前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都感叹,区块链技术极有可能永久改变金融市场。Part3 中国金融科技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中国自2016年起虽然有四家金融科技创新企业排名全球前五,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金融科技还处在互联网金融阶段。中国金融科技在全球虽然诞生最早,但基本完全依靠互联网平台,包括网络支付、P2P、互联网银行、网络理财、网络金融资产业务等,基本是以金融产品运作渠道上的变化,以及处在金融消费领域,服务于第三产业上的变化为主。而真正意义的金融科技在欧美已经有所实践,欧美走在了前列。以金融科技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智能投顾为例,在美国,类似富达这样重视科技的公司很早以前就已经将资产配置服务和人工智能业务深入结合,很多客户的理财师已经不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智能投顾。智能投顾会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资产规模等因素为客户制定理财方案。而在中国,智能投顾业务才刚刚起步,虽然目前很多财富机构均已开始部署,在中国还有巨大的市场差异——中国投资者更期待与理财师面对面交流,投资理念普及程度更低,财富管理机构要想在智能投顾蓝海中分得一杯羹还需时日。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是综合性科技融合的结果,其威力要比任何单一的科技成果都大。人工智能是建立在大数据与云计算基础上,智能投资顾问准确率高低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大数据的完整程度,即覆盖面要足够宽广,对历史行情数据走势、各种分析结果等数据都要收集全面。基于这样要求获得的数据才是大数据,而不是局部的、单一的小数据;基于这样的大数据之上的机器人自动抓取分析的结果才有更高的准确率。二是计算能力,有了大数据后,还要有对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挖掘等能力,这是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决定着智能投顾的“专业水平”。大数据是基础设施,应该上升到国家层面来建设。将交易数据、社交数据、搜索数据、浏览数据等建设好,需要政府主导,并进行企业化运作与实施。这将是未来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上述内容仅为本人认为本书的部分重要观点的提取,本书涉及面非常广泛,诸如:技术创新对于金融科技的推动作用、金融科技对经济环境的净化、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颠覆式改变(重点提到银行转型)、区块链的巨大潜力、数字货币、第三方支付的角力、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中的应用、金融科技不能“监管至死”等等,从当下的实际情形来看,作者阐述的内容和观点都得到了印证,推荐对金融科技有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我,我是:“F金融”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专门著作等公开渠道,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不代表自身立场和意见,仅供参考学习或研究。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方面的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