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蚂蚁森林的公益活动有什么公益的吗?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一家互联网公司,缘何成为“种树公司”且始终坚守?在生态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大命题背后,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4万多棵沙地云杉由百余名各方“种树代表”亲手启动种植。这批沙地云杉是内蒙古林草局和蚂蚁集团当天启动的公益合作的首批树木。蚂蚁集团将在未来三年内再捐1亿元,通过“蚂蚁森林”项目支持内蒙古当地林场的生态建设。4月22日,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种树现场10亿元,2亿棵树,总面积超过200万亩……据内蒙古林草局统计,此前的七年里,在被称为“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点省份,蚂蚁集团通过一点一点累积,实实在在投入了时间、资金和人力,也带来了看得见的改变。梁存新是阿拉善哈什哈苏木的一位种树人。2017年春天,梁存新亲手种下了蚂蚁森林的第一株花棒。2018年底,梁存新转为稳定脱贫户,还成立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家庭困难的乡亲们走出困境。种蚂蚁森林7年了,他说最棒的事情,就是看见“沙漠变花海”。“你在手机上种一棵,我就在地里种一棵”,是内蒙古本地的蚂蚁森林种植户介绍自己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大实话。这句话,也是“蚂蚁森林”这个公益项目对社会公众坚持了七年的承诺。“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信守承诺是中国传统美德。一家互联网公司,缘何成为“种树公司”且始终坚守?在生态保护和社会责任的大命题背后,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缘起浪漫,成于专业“做这件事,除了信守承诺和坚持开放心态,浪漫主义情怀也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蚂蚁集团可持续绿色公益部总经理蒋琤说。种树的缘起,说起来有几分浪漫。2016年,G20峰会即将在杭州召开,为了响应峰会的绿色主题,蚂蚁集团将各部门创意汇成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以“帮用户种下一棵树”作为激励点,带动社会公众去认识当时除专业人士外,几乎还无人了解的“低碳”概念。于是,“蚂蚁森林”诞生了,走路、坐公交车会积蓄能量,好友之间能“互偷能量”,神奇的是,积攒的能量还能变成一棵实实在在的树。刘双明是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装配车间主任,也是蚂蚁森林的第一批用户。为了攒能量,刘双明把能找到的“攻略”都试了一遍,时间长了也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上下班途中公交、自行车、步行组合着来。刘双明还是蚂蚁森林合种队的队长——大家一起合种速度就快了很多。目前,他在蚂蚁森林里解锁了2000多个环保证书,几乎涵盖了蚂蚁森林所有树种和保护地。刘双明圆了“把手机上的树亲手种下”的梦“把每个人治愈守护大自然的心愿,变成减少自身碳足迹的实际行动,这个想法让人几乎激动得睡不着觉”。当时牵头这个项目的徐笛,至今提到当初的“起点”,依然眼里闪着光。尽管这个大胆的想法,得到了公司内部的高度认可,蚂蚁高层还为这个“纯捐钱”的公益项目,给予了“预算上不封顶”的支持,但要干成这件纯粹“跨界”的事,这家“搞互联网”的公司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才刚刚开始。从杭州“北上”阿拉善,2000多公里之外,连风吹到脸上,都变得粗粝起来。当徐笛第一次到内蒙古实地考察,理想中“感性”的美妙,立刻被荒野中的“现实”上了一课。“种树”是件看似简单,实则非常专业复杂的事情。种在哪?种什么?是否适宜本地存活生长?能不能起到生态修复保护的长远效果?隔行如隔山,“就连什么土壤条件的地块,每株梭梭的间距,都有讲究,而这些完全在我们搞互联网的人的知识结构之外”,徐笛回忆道。阿拉善SEE是第一家与蚂蚁森林展开合作的公益组织,其在当地执行种植梭梭实施生态修复的成熟经验,促成了“手机种树梦”实现的基础。由蚂蚁向内蒙古捐资,由阿拉善SEE联合本地专业机构负责种植、养护等工作的执行,在这种“开放合作”的模式下,蚂蚁森林的第一棵梭梭终于扎根在了北方苍茫的荒漠上。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的蚂蚁森林1号林“当时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上哪儿去找树?”徐笛回忆,在那段时间里“种下一棵真树”的期待,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热情:上线3个月,蚂蚁森林用户突破6000万;上线5个月,超过2亿……许多普通人的生活也同时因蚂蚁森林发生着改变——为了积攒低碳生活的“绿色能量”,有人少用塑料袋背起了环保袋,有人点餐时会刻意不要一次性餐具,有人坚持步行、坐公交……一个体重280斤的小伙子,为了“多种树”的心愿而坚持跑步、骑车,不仅用3年时间种了很多树,还减重110斤。2019年9月 ,蚂蚁森林因唤醒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低碳成为流行风尚,连获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与应对气候变化最高奖项“灯塔奖”。那个减重成功面貌一新的小伙子,受邀与徐笛一同登台,举起了奖杯。蚂蚁森林用户沈钧亮(左一)与徐笛捧起“地球卫士奖”“最大的挑战就是能否坚持,不仅对于用户的日常低碳行为来说是这样,反过来他们的点滴坚持也在激励、或者说逼迫我们,更加严苛地对待种植有关真实性、科学性每一个细节”,徐笛认为,蚂蚁森林“做对”的第一件事,就是坚持“携手专业的人,做好专业的事”。“身在南方,之前不知道种树有这么难。”在杭州工作的祝雁俊是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和规划设计院的验收员。过去几年,她和同事们负责蚂蚁森林造林项目的审计验收,足迹遍布青海海东、内蒙古鄂尔多斯,甘肃民勤、河北承德、云南云龙等地。从高原到荒漠、从华北到西南,一年要数四万多棵树。祝雁俊在蚂蚁森林102号林验收每年的秋季,与蚂蚁森林合作的公益机构会聘请第三方验收机构,验收种植数据和成活率;蚂蚁森林还会聘请第四方独立机构再验收一遍。只有项目“层层过关”后,网友的手机才会显示“已种植”。一棵虚拟小树变成真树的旅程才算走完。几年来逐渐成熟的与公益组织、专业机构的开放合作模式,让蚂蚁森林在保障了生态修复保护项目科学性、专业性的同时,也对社会公众的公益期待严格负责:力求每一棵树都被认真对待,真实种下且种活种好,进而切实为落地区域发挥生态价值。用育木的心做事“之前,团队就陆续想了各种办法,比如上线种植地块的卫星图逐年对比地块的变化,或者在地里设置摄像头传回实时画面”,2021年,蒋琤接下了带领蚂蚁森林团队的责任后,首要任务就是让用户有更多机会与真实的大自然产生更多链接。然而,移动互联网在虚拟世界扩展影响力的“优势”,也随着社会公众对蚂蚁森林的期待不断提升,反而变成了一种先天的“劣势”:就像无论手机上的小树设计得多么生动,审美仍然众口难调一样,“天天见”的手机屏幕,终归无法把远隔千里的小树,带到数亿用户面前——人与自然的客观距离,造成了公众对这个公益项目的真实性天然存在质疑。2021年初,当时“碳”话题热度高企、但普通公众对“碳”了解甚少。有人质疑蚂蚁森林意在将数亿用户的个人碳减排“打包”卖到碳市场牟利,很快一大批网友参与跟进讨论,各种对蚂蚁公益初心的怀疑甚嚣尘上。如同一棵小树必定要经受风吹雨打,在蚂蚁森林成长的路上,从来不缺来自各方的不理解、甚至是质疑。很多人不相信一家公司一年拿出数亿元去做公益,却没有资金回报的诉求,更不相信一个互联网公司,能把“种树”这件事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式做好。面对质疑蒋琤(花名:轻如)代表蚂蚁森林发了一份声明,向公众解释了蚂蚁森林的运行逻辑,澄清了几个关键问题:每一棵树一旦捐出,即属于国家、属于社会,树木及碳汇权属均不属于蚂蚁;蚂蚁森林的“绿色能量”只是一种量化个人碳减排、普及低碳生活理念的虚拟积分,不具备交易属性。也是在这份声明中,大家才知道,蚂蚁集团通过蚂蚁森林每年捐赠的金额是数亿元规模,仅2020一年,就高达7.6亿。2021年9月,有网友在阿拉善自驾路过时用手机一拍,发现路边蚂蚁森林树牌附近“没有树”,一篇微博等不到信息核实即上热搜,蚂蚁森林立即受到来自各方的舆论压力。负责该地块的公益组织和地方执行机构,连夜奔赴现场核实情况,发现因气候干旱和地块土壤条件恶劣,梭梭树依自然机制“缩水求生”,但种植数量、成活率均达到国家标准。包括最初提出质疑的博主也受邀去现场再次确认了情况。“在沙地里种树,80%的存活率已经非常不易。”张弓曾在美国留学并在NASA作为数据科学家工作8年,主要通过卫星遥感和气象数据等研究荒漠化地区灌溉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回国创业后,张弓继续做起了老本行,用卫星监测地表变化,用卫星获取的大数据研究农业和生态。机缘巧合,他成为了第一个从太空“检查蚂蚁森林作业”的人。从浩瀚的太空看地球,能看到的建筑很少。但是仔细看的话,能看到蚂蚁森林。张弓说,那是一张密密麻麻的“网”,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是蚂蚁森林种下的一棵树。卫星拍摄蚂蚁森林种植前后对比“每次蚂蚁的公益初心被质疑,公司里很多同学会真心委屈,我只是讲了一个自己感觉特别震撼的事,来劝慰大家”,这是蒋琤去蚂蚁森林在云南“滇金丝猴生态廊道修复项目”走访时看到的一幕:一棵云杉的树苗种下去时,只有十几厘米高,估计要长10年以上才能把猴群栖息的林地“碎裂带”修复起来,这就意味着,扎根当地山野的科学家和种树人,要用一生最好的10年,去验证他们的事业是否能成功,但他们觉得这件事,值得。新种植的云杉需至少十年以上成林“种植不易、养护不易”、“树苗虽小,正在生长,请大家多给它一点耐心”……蒋琤提起蚂蚁森林与公益合作伙伴付诸的事业,如同这株小树,根系扎在土里,必须心里揣着长远,不能抱有立竿见影的奢望。不止步于“种树”“十年树木”,对于一棵树的生长,蚂蚁森林的七年只能算刚刚开始;但对于一个操作简单的手机互动来说,七年的蚂蚁森林已经属于绝对“高龄”。蒋琤明白,之所以还有数亿人热衷“手机种树”,根本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环境向好的期许,兼有对自身、家人、爱人情感上的照应。“可能很多人是通过蚂蚁森林认识梭梭的,刚开始有人还叫它‘俊俊树’,几年下来你会发现,叫错的人越来越少了,随着我们上线的新树种越来越多,大家认识且喜爱的树也多了起来”,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观察,但仅此一例,蒋琤就知道蚂蚁森林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数亿用户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渠道和纽带之一。“这些年,社会公众的绿色认知在不断成长,其实也在逼着我们不断学习、进化,毕竟我们要给大家传递的,不能仅仅是种树的概念”,蒋琤说。其实,从蚂蚁森林项目启动的第二年,就已经不满足于只向用户传递“种树防风治沙”的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理念。早在2017年,蚂蚁森林就开始捐资参与共建位于安徽洋湖的第一块“公益保护地”,向公众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念。2022年的“世界海洋日”,蚂蚁森林又开始支持以滨海湿地修复为主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山东东楮岛海草床修复现场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意见》中明确“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通过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截至2022年8月,蚂蚁森林已经见证了超过6.5亿人的低碳生活,累计产生“绿色能量”2600多万吨,同时参与了我国19个省份的生态建设:累计捐资种下超4亿棵树,种植总面积超过450万亩;参与共建24个公益保护地,面积超过2700平方公里,守护着1600多种野生动植物。此外,蚂蚁森林的生态公益项目还在各地累计创造了329万人次的种植、养护、巡护等绿色就业岗位。在改善家乡环境的同时,参与各地项目实施的老乡们累计劳动增收4.9亿元。内蒙古花棒种植户梁存新“与国家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和生态建设一线几代人的努力相比,蚂蚁森林‘林如其名’,所做的微不足道,但我们相信‘此身虽微小,可挡一粒沙’,能在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的统一规划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蚂蚁最大的荣幸。”蒋琤说。据悉,“蚂蚁森林生态绿色发展基金会”已于近期通过了民政部门的登记注册。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这个基金会将引入蚂蚁集团之外的理事机制进行管理,与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科普、环境研究等更多样的合作。“从一个公益项目,到成立公益基金会,意味着蚂蚁森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也许正如蒋琤所说,就像一棵树的成长,蚂蚁森林的第七年,一切才刚刚开始。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2022-07-19 20:43
来源:
纵横财社发布于:黑龙江省
当年,马云一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成就了线上交易2.0时代,而他也活成了许多人梦想的样子:创业成功举国闻名,在事业辉煌时期套现千亿低调离场,深藏功与名。
两年后他罕见现身,被拍到在西班牙悠哉打着高尔夫球,一旁停着他花重金12亿买的私人豪华游艇,引发众人热议。有人认为他言行不一,说着“对钱不感兴趣”却在壮年期就止步事业,转头钟情于豪宅游艇,与此同时,又有人曝马云此前承诺的“蚂蚁森林每年种树1亿棵”实则是在借此偷偷薅用户“羊毛”?
5亿多人的公益活动,背地却是“碳交易”?
2016年8月,一款名为“蚂蚁森林”的公益小程序上线。
它可通过特定计算方式将用户的低碳行为转化成绿色能量,累计一定数值后还可以兑换树种,在现实中种下,这种无需花钱就能做公益且能直观看到实质效果的模式,短时间内刺激大批爱心人士加入其中,热度在其次年推出“偷能量”玩法后更是更上一层楼,成为许多人的日常小游戏。
面世至今六年,蚂蚁森林已将5亿多用户的绿色低碳行为转化为2亿多棵树(成功种活的),联合国还曾授予其“地球卫士奖”的荣誉,而项目总负责人马云也借着这场公益之名赚足了活跃度。
但最近网上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所谓公益就是幌子,其实背后会将众人的爱心和树种转化为相应积分存到一个“碳账户”,而后蚂蚁森林就可以将这些积分进行“碳交易”,从中赚取至少万亿暴利。
不过这次,确实是网友们冤枉老马了,其实这真是一场误会,首先那个“碳交易”确实能靠种树成立,但是这东西也是有要求的,像蚂蚁森林中常见的沙棘、柠条、梭梭树等树种都算灌木林,不能用于“碳交易”,而且阿里官方也回应了:用户所种下的树,所有权属于个人,即使在未来这些树木可以参与碳交易,全部收益也都会用于社会公益。
那么,想必就有人要问了,难道蚂蚁森林真是马云在“用爱发电”,没有一点商业价值吗?
其实倒也不至于,毕竟用户越多去使用这个软件,对于品牌形象、产品热度等方面也越发有利,但这些也就够阿里“喝口汤”,最终的“肉”还是会给到全社会的环保事业,所以它倒也不算件坏事。
人民日报犀利点评:只有时代中的马云!
马云套现千亿现身西班牙一事被曝光后,总有人说:马云变了,从曾经那个豪情壮志的“梦想家”变成了一个沉溺于声色犬马的普通富豪,19年时他以退休为“烟雾弹”,高点套现阿里股价逐步鼓了自己腰包,转头就去了国外享乐,还对普罗大众高呼:“996是福报”,俨然一副资本家作态。
对此人民日报犀利点评道:没有所谓的马云时代,而是时代造就了马云!确实,在阿里逐步登顶国内名企桂冠之后,马云不像马斯克、李超人、巴菲特等知名富豪那样去探索航空、生物健康等高层次领域,尽管他曾经预言过:下个中国首富将会诞生自大健康产业,但却放弃深入,反倒“与民争利”做起了社区团购这种来钱快又无需技术含量的“菜篮子”生意。
纵观这几年国内行业趋势,包括黄峥、张一鸣等互联网大佬,在事业有成后没有急于快速变现,反而是纷纷入局科学领域潜心探索,随着如今全球老龄化加快,也许真能如马云所说“银发经济”将成为新的造富风口,因此各位富豪也暗地里开始了较量。
首富马斯克借由端脑技术,想让人类脱离身躯“思维永存”,我国知名港富李超人早在几年前已玩转其中,2017年时他斥资2亿加码WLife类前沿生命科技并公开感叹其效果之神奇,引申世界学术顶刊《Cell》、《Nature》介绍,该技术起初由哈佛辛克莱尔教授在实验中发现可为细胞供能提质,从而延缓人体衰老。
今年1月,我国药监局公开信息显示,WLife类物质在我国已通过备案,柏澳斯、莱特维健等生科企入局破除技术壁垒后,如今WLife迭代成熟品已在国内亰-东、天貓等平台后一度走红,马云的商业眼光再一次得到证实,或许是生命科学领域回报较慢,而他又缺少一定的探索精神和耐心。
小结:两年前,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发言令科技企业振奋,也让传统金融愤怒,但不管如何,他开创的蚂蚁森林将公益参与模式数字化、虚拟化,使人们可以脱离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更为便捷地加入公益活动,从这一点上,至少体现了他具社会责任感的一面。
而对于他退休后的私人生活,钱再多生活再享乐,那也是他自己过往十几年的回报,旁人无权干涉或置喙,未来马云是否会再借着时代风口重返商业舞台?我们拭目以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类似蚂蚁森林的公益活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