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零售电商平台有哪些商城系统排行榜前三的服·务商是哪几个?

文: 任泽平 曹志楠 黄斯佳导读12月26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敦促其尽快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蚂蚁集团从一张小小支付牌照起家,凭借中国庞大的互联网流量红利,抓住传统金融痛点,十几年时间,小小蚂蚁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独角兽(参考:)。要客观肯定蚂蚁在金融科技、移动支付、普惠金融等方面的重大创新贡献,但也应正视其在金融业务合规、杠杆控制、不正当竞争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在加强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严监管背景下,蚂蚁应如何调整?未来金融监管如何适应科技创新的新形势?摘要1、在当前舆论汹涌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专业人士保持客观理性至关重要,针对蚂蚁事件,当前尤其要防止两种极端观点倾向:第一种是全面抹杀蚂蚁在金融创新的历史贡献。蚂蚁本身依托于阿里消费场景建立起大数据资产,以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打造护城河,优化移动支付、方便人民日常生活,依托大数据征信和风控让金融资源惠及更多长尾客户,在生态环保、疫情监控等方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概言之,蚂蚁在移动支付、科技创新、提高金融效率及其普惠性等方面是对社会有贡献的。第二种是认为监管遏制创新、打击企业家精神。伴随以蚂蚁为代表的金融创新日益壮大,数据安全、用户隐私、垄断等新问题逐渐凸显。本轮监管升级并非仅针对蚂蚁一家企业,而是从防止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角度出发,预判风险、及时出手,明确金融科技“持牌经营”基本规则,初心是为保护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利益,促进金融科技企业向着合规、普惠、硬实力方向更好发展。概言之,监管的目的是从合法合规性角度,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并不是要消灭或打击某一个行业、某一个企业。2、蚂蚁本质上是金融还是科技?蚂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大数据和科技创新是支持其成功的底层逻辑。蚂蚁脱胎于阿里淘宝支付业务,目前支付、理财、借贷、保险服务分别贡献收入36%、16%、39%、8%,金融管理部门约谈对蚂蚁提出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整改要求,落实了其监管定位。但是,深入分析其业务模式,蚂蚁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数据,通过引流、助贷、联合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服务,不直接承担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与赚取存贷差的传统金融业务有本质区别,因而不能简单套用传统的金融监管方法。客观看待蚂蚁模式和现象,关键是能否更好满足人们金融服务需求,兼顾效率与公平。既需要鼓励金融创新、支持新经济,同时防止规避监管、监管套利,面对金融科技创新,也应当有创新的监管科技。3、蚂蚁成为大象的秘密是什么?剖析蚂蚁模式:“爆款产品、开放平台、打造生态”三步走,环环相扣,以互联网思维切入金融科技各个赛道。1)做产品: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设计往往是从自身能力、监管政策等约束性条件出发,“先有产品,再找客户”,而蚂蚁所拥有的互联网基因恰恰相反,以客户需求为立足点打造产品。细数支付宝、余额宝、借呗、花呗、相互宝等爆款产品,无一不是从客户需求出发、大幅降低门槛、狠抓用户体验,填补了传统金融模式空白,一经推出短时间内便吸引上亿流量。2)做平台:蚂蚁深谙自身优势是技术和数据。2017年蚂蚁采取开放平台战略,一是将成熟业务接入外部金融机构,用助贷、联合贷款、销售引流等方式向金融机构引流,二是将自身强大的风控能力、运营能力以解决方案的形式向金融机构输出。既转移了利率、信贷、流动性等风险,同时稳赚不赔收取技术服务费。3)做生态:横向上,蚂蚁将这套商业模式向海外复制,境外用户近3亿,境外营收占4-5%;纵向上,蚂蚁转向技术公司,在数字货币、蚂蚁链、蚂蚁云等领域输出底层技术,将自身打造为金融科技大生态,建立起服务政府和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4、如何看待蚂蚁监管升级?一方面,金融科技监管升级,蚂蚁业务面临重塑。近期,网络小贷新规,互联网银行存款下架等事件,对蚂蚁业务明显冲击。有观点认为蚂蚁放杠杆过大,引发监管担忧,导致IPO暂停。蚂蚁促成2万亿借贷中,表内仅362亿元,发行ABS产品1700亿元,大部分以联合贷款及助贷的形式转移到表外,蚂蚁依靠少量出资获得较高的利润分成,同时避免了自身承担违约风险。虽然有技术和数据保驾护航,如此大体量信贷转嫁给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一旦出现极端环境、风控模型失灵,社会隐性成本难以估量。另一方面,反垄断出拳,平台经济纳入监管。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加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需扩张”。不可否认我国平台经济发展迅猛,为社会创造价值,但新经济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规模资本的支持下,形成自然垄断速度更快,涉及面更广,用户粘性更强,由平台垄断造成的危害消费者权益、榨取剩余价值、挤压小企业生存空间等负外部性可能更大,出现消灭竞争、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大而不能倒”绑架金融系统安全。12月26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指出了蚂蚁集团目前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漠,藐视监管合规要求,存在违规监管套利行为;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排斥同业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消费者投诉等”。“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了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一是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三是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五是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蚂蚁IPO放缓,对监管而言,是一次宏观审慎层面的压力测试,为客观评估金融科技影响并制定监管规则提供宝贵经验;对蚂蚁而言,将是一次倒逼商业模式升级、引领金融科技发展方向的机会;对行业而言,则有利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贡献社会。5、如何对蚂蚁进行有效监管?未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蚂蚁模式是新旧经济交替的产物,发挥鲶鱼效应,对传统金融机构和监管格局提出挑战。新金融呼吁新监管。新监管将是行为监管,功能监管,利用大数据提高监察能力,及时发现和管控市场风险,鼓励资金流入新经济领域的同时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展望未来,蚂蚁这头飞奔的大象机遇依然广阔,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机遇方面:随着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企业级用户需求拓展成为金融科技未来主战场,蚂蚁在用户积累、数据获取、技术输出等方面护城河稳固。风险方面:金融监管趋严,信贷、保险、理财等蚂蚁目前最大盈利板块面临调整;数据要素重要性提升,数据安全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蚂蚁保障用户数据安全的能力面临考验。除此之外,应当加大在区块链、云计算、安全等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成果商业化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输出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风险提示:金融监管升级、大数据资源获取和使用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对其业务模式造成冲击。目录1 成长印迹:从蚂蚁到大象,支付起家、颠覆金融、技术输出三步走2 业务透视:蚂蚁本质是金融还是科技?2.1 财务表现:轻资产,盈利强,增长迅速2.2 业务版图:支付板块贡献流量,金融服务贡献收入,技术创新贡献增长点3 模式剖析:产品、平台、生态环环相扣3.1 做产品:爆款属性、用户体验、流量运营3.1.1 支付宝:首创担保交易模式,解决交易信任问题,缔造流量入口3.1.2 余额宝:首创“支付+理财”功能,解决“碎片化”理财需求3.1.3 花呗、借呗:普惠金融,聚焦长尾市场3.1.4 相互宝:低门槛揽客,重在培养客户保险意识3.2 做平台:向金融机构开放3.2.1 业务开放:蚂蚁仅收取技术服务费,不承担金融产品本身风险3.2.2 能力开放:从前端获客到后端风控,蚂蚁赋能金融全链条3.3 做生态:输出技术方案,向海外移植成功模式3.3.1 技术输出:提供完整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3.3.2 海外延伸:1+9布局,贡献营收约5%4 展望:客观看待蚂蚁模式对市场和监管挑战4.1 监管挑战:新金融呼吁新监管,保持创新活力,防止监管失效4.2 行业层面:肯定科技创新贡献,同时加强反垄断,倒逼传统金融改革4.3 自身发展:市场广阔、场景丰富但合规风险仍较高正文1 成长印迹:从蚂蚁到大象,支付起家、颠覆金融、技术输出三步走支付起家(2004-2011):以解决信任痛点切入,流量为王,独占鳌头。蚂蚁集团前身是淘宝网的支付结算部门,2004年支付宝正式成立。为扩大用户范围,在C端推出担保支付、全额赔付、快捷支付,给当时普遍使用网上银行、U盾转账的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支付体验,在B端以免费甚至补贴的形式吸引商户,迅速占领市场,2007-2009年间,支付宝全年交易额从476亿元翻五倍,达到2871亿元,占整个电子支付市场49.8%的份额。2010年,支付宝从境外上市主体阿里巴巴分拆出来,顺利获得国内第三方支付牌照。这一阶段,蚂蚁将支付宝单一产品做到极致,商业模式处于扩流量、冲规模的早期阶段。颠覆金融(2012-2016):以普惠金融切入,牌照为王,流量变现。凭借庞大的阿里电商生态与早期流量积累,蚂蚁开始将业务延伸至信贷、理财、保险等传统金融领域。理财方面,2012年支付宝获得基金销售支付牌照,2013年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并以11.8亿元认购了天弘基金51%股份;信贷方面,2014年蚂蚁金服正式成立、浙江网商银行获批,2015年花呗、借呗、芝麻信用等爆款产品上线;保险方面,2016年蚂蚁金服向国泰产险增资,2017年成立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这一阶段,蚂蚁渗透到多元金融领域,获取银行、保险、保险经纪、公募、基金销售、私募、保理、小贷等共8类牌照,旗下有超过20家类金融机构。技术输出(2017至今):去金融化,技术为王,赋能基础设施。2017年金融监管趋严,受P2P爆雷影响,蚂蚁金服部分产品受到监管。此后宣布向TechFin转型,一方面向金融机构开放产品和技术能力,收取技术服务费;另一方面向政府机构贡献算力,如开发区块链、云计算等。2020年7月蚂蚁金服更名为“蚂蚁集团”。这一阶段,蚂蚁发挥数据和技术优势,估值从2015年2600亿元飞速提升至2019年1.4万亿,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独角兽。如果蚂蚁顺利上市,将以2.1万亿市值登陆A+H股,创下全球最大IPO记录。但其庞大的体量和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引发监管对过度放贷、数据安全、投资者保护和系统性风险担忧。11月2日,央行、银保监会共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蚂蚁商业模式和估值逻辑面临监管环境剧变,不得不按下暂停键。2 业务透视:蚂蚁本质是金融还是科技?蚂蚁与金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表面上看,蚂蚁旗下拥有银行、基金、财险、小贷等牌照,涉足支付、理财、借贷、保险服务,分别贡献收入36%、16%、39%、8%,因借贷产生的技术服务费已经成为蚂蚁最大的收入来源,看似已经成为金融公司。但从业务模式看,蚂蚁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数据,通过引流、助贷、联合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服务,不直接承担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与赚取存贷差的传统金融业务有本质区别。蚂蚁的技术以金融服务为根基,没有金融服务场景,技术将失去用武之地,如果没有技术和数据核心竞争力,蚂蚁便会沦为P2P一样的伪金融公司。1.1 财务表现:轻资产,盈利强,增长迅速轻资产运营。截至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总资产达到3159亿元,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排名第79位,2017-2019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5%;集团保持轻资产运营,2017年后确立“去金融化”的战略后,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51%降至2020年6月32%,大幅降低负债压力。业绩大跨步迈进。尽管2017年前没有披露业绩,但根据蚂蚁和阿里巴巴技术服务费分成协议,2014-2016年的税前利润分别为56.56、42.54、29.06亿元。前期主要受销售推广拖累,利润表现一般,随着护城河壁垒形成,商业模式日渐成熟,业绩开始大跨步迈进。根据招股说明书,2017-2019年蚂蚁营业收入从653.96亿元升至1206.18亿元,年化增长率为35.81%;净利润从82.05亿元升至180.72亿元,年化增速48%。截至2020年上半年,蚂蚁营业收入725.28亿元,净利润219.23亿元,仅仅半年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利润。2.2 业务版图:支付板块贡献流量,金融服务贡献收入,技术创新贡献增长点当前蚂蚁集团着力布局三大战略板块,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平台、创新及其他业务。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板块贡献收入36%,逐年下降。此板块以支付宝为平台开展,集成境内外支付、生活场景、多元金融服务等端口,是一个综合性的流量入口,盈利模式以收取交易手续费为主。2017-2020年上半年分别产生营业收入358.9亿元、443.6亿元、510.1亿元、260.1亿元,占比从54.9%逐渐下降至35.9%。支付宝的运营主体是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前者是蚂蚁集团内利润贡献最大的子公司,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别创造净利润97亿元、86.5亿元,占比53.7%、39.4%。数字金融科技平台贡献收入64%,网络借贷占比高。此板块为多元金融服务,以交易佣金、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等作为主要收入,2017-2020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289.9、406.2、677.8、459.7亿元,占比从44.3%增长至64.4%,是蚂蚁最大的收入来源。下设微贷科技平台、理财科技平台和保险科技平台,2020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39%、16%、8%。从具体利源看,小微贷款经营主体包括重庆蚂蚁小微小额贷款、重庆蚂蚁商诚小额贷款,分别运营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两个产品,2019年贡献净利润15.8亿元和12.0亿元,占比8.7%、6.6%;网商银行贡献净利润12.56亿元,占比6.9%。2018年后蚂蚁集团调整网络借贷经营模式,从自营转向联合贷款,提供微贷技术支持子公司盈利大增,蚂蚁智信(杭州)主要职能是为借呗、花呗产品提供信贷额度测算、大数据风控、机构联营、精准营销、实时授信等技术服务,2019年、2020上半年分别贡献净利润32.814、73.084亿元,占比高达18.2%、33.3%;重庆万塘则主要负责金融机构的渠道接入、核对系统、资产转让、资产后台管理系统等,2019年、2020上半年分别贡献净利润12.420、28.606亿元,占比6.9%、13.0%。理财业务的经营主体主要是天弘基金和蚂蚁(杭州)基金销售。其中,天弘基金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贡献净利润21.6亿元、12.9亿元,占比11.9%、5.9%。保险业务的经营主体是蚂蚁胜信(上海)信息技术和国泰财产保险,截至2020年6月底,蚂蚁集团负债中保险合同准备金达到15.4亿元,是2017年的1.3倍,2020年上半年蚂蚁胜信贡献净利润14.1亿元,占比6.4%。创新及其他业务贡献营收不到1%,增长潜力大。该板块是目前集团转型的方向,以技术开发为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等合作伙伴提供综合性的技术解决方案,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创新业务板块2017-2020年上半年贡献营业收入5.1、7.5、9.3、5.4亿元,占比0.79%、0.87%、0.77%、0.75%。经营主体包括蚂蚁双链(上海)、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恒生电子等,成型产品包括蚂蚁金融云、蚂蚁链等,2019 年蚂蚁链开始取得收入,未来将对外输出解决方案,成为新增长点。3模式剖析:产品、平台、生态环环相扣蚂蚁以互联网思维切入金融科技产业链条,爆款产品、开放平台、打造生态三步环环相扣,客户从传统的C端消费者、B端商家,延伸到F端金融机构和G端政府部门,积累的数据、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内化为护城河。3.1 做产品:爆款属性、用户体验、流量运营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品设计往往是从自身能力、监管政策等约束性条件出发,“先有产品,再找客户”,而蚂蚁所拥有的互联网基因恰恰相反,以客户需求为立足点打造产品,突破传统束缚,再依托阿里多元交易场景,降低金融服务门槛,高度重视用户体验和产品运营,打造出支付宝、余额宝、花呗、借呗、相互宝等爆款产品。3.1.1 支付宝:首创担保交易模式,解决交易信任问题,缔造流量入口支付宝是第一个爆款产品,作为综合性的流量入口,叠加高频的支付场景为其他金融业务导流,以手续费及客户备付金利息收入为盈利方式。打法:1)抓住需求痛点。支付宝的诞生之初,彼时主流交易方式有货到付款、银行转账等,但都是买卖双方直接支付,存在卖家不发货、买家违约的风险,支付宝首创担保交易模式,买家下单后,先把资金打入淘宝网对公账户,确认收货后再由淘宝把钱打入卖家账户,由此解决了信任问题。2)依托阿里生态场景,提高客户粘性。支付宝脱胎于阿里巴巴生态体系,截至2020年6月阿里巴巴国内零售市场移动月活用户数达8.74亿,线上线下、国内国际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丰富的场景导流加大了客户的粘性。3)高度重视客户体验。最初支付宝的担保交易效率低下、出错率高,支付成功率也只有60%。2010年支付宝狠抓用户体验,推出快捷支付,在开通环节免去持卡人与银行的签约,在支付环节银行无需对每一笔支付进行验证,真正实现跨系统、跨终端、跨浏览器的支付方式,支付成功率大幅升至90%。效果:显性收益来自交易服务费和客户备付金利息收入,较为微薄。一是C端针对个人取现、信用卡还款超过免费额度后收取0.1%费用;二是B端针对商户收取交易服务费,费率0.6%-1.2%;三是沉淀备付金利息收入,2020年1月央行宣布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以0.35%的年利率按季结息。这种显性收益模式简单,随着国内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见顶,传统手续费模式面临天花板。更重要的隐性收益在于打造金融科技服务入口聚拢流量。截至2020年6月,支付宝月活用户达7.11亿,总支付交易规模为118万亿元,无形中积累了大量客户、信用、交易数据,客户粘性增强,活跃率持续提升,成为日常生活和数字金融的引流入口,实现向高利润金融服务二次引流。3.1.2 余额宝:首创“支付+理财”功能,解决“碎片化”理财需求余额宝于2013年6月13日上线,是国内首只互联网基金,结合消费和理财需求,一经推出广受追捧,余额宝用户数从2013年底的4303万人,到2018年突破6亿人,规模突破1.2万亿。打法:1)洞察需求,产品创新。支付业务发展导致的客户资金沉淀,衍生出现金管理需求,蚂蚁抓住这个需求,将货币基金打造成为“余额宝”,创造性利用闲置资金小额投资,产生收益的同时可用于日常消费。2)降低投资门槛。余额宝的投资门槛低至1元,定位于广阔的长尾市场,降低投资门槛以笼络更大规模的用户,逐步培养用户利用沉淀资金理财的意识。3)踩点钱荒。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正赶上钱荒,7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利率峰值达到12.3%,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高达6.3%,远高于银行存款,笼络大量客群,迅速完成余额宝上线的冷启动。效果:1)显性收益来自为天弘基金等提供直销平台的手续费。余额宝按照促成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一定百分比收取技术服务费,成立当月规模达到42.4亿元,至2020年6月末,余额宝规模翻了近三百倍达到12238.1亿元。2)打开与金融机构合作前景。天弘余额宝基金支付的关联人报酬费用从2013年的1.04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31.49亿元,巨大潜力吸引其他金融机构参与,为平台开放奠定基础。3)拉开互联网金融序幕。余额宝的诞生唤醒了客户的理财意识,掀起“存款搬家”浪潮,实现居民资产向理财引流的重要一步,推动理财线上化。3.1.3 花呗、借呗:普惠金融,聚焦长尾市场蚂蚁集团的互联网贷款包括2B和2C端,2B主要是网商银行的小微贷和助农贷等,2C端为消费贷蚂蚁花呗和现金贷蚂蚁借呗。截至2020年6月底,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余额为17320亿元,小微经营信贷余额为4217亿元,总计21356亿元,服务约5亿用户及超过2000万小微经营者。打法:1)资产端,瞄准长尾客户。长期以来,我国普惠金融不发达,根据奥纬咨询,2019年15岁以上的中国人口中75%没有信用卡,63%以上的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尚未被满足。蚂蚁花呗、借呗分别切入消费贷、信用贷,线上申请,批贷快捷,相比于传统银行小微贷款平均的2000元的成本,蚂蚁借贷运营成本低至2.3元/笔,快速渗透市场。2)资金端,扩充资金来源。一是表内自营放贷362亿元,这部分贷款基本与小贷公司净资产匹配,蚂蚁小微、蚂蚁商诚净资产分别176亿元、182亿元,不超过重庆小贷公司2.3倍融资杠杆限制。二是发行ABS产品,存量约1708亿元,优先级利率在4%左右,产品转让给银行等机构投资者,实现出表,并加快资金周转。三是助贷及联合放贷,蚂蚁一般将自身出资比例控制在1-5%,获得利润分成或直接收取手续费,不直接承担信用风险,如天津信托、五矿信托等均披露过与蚂蚁合作放贷。3)风控端,数据和技术保驾护航。对于长尾客群,蚂蚁掌握海量小额分散资产,旗下有芝麻信用、百行征信等个人征信平台。2017-2019年,蚂蚁90天以上逾期率为0.68%、1.01%、1.05%,2020年6月为2.15%。2019年网商银行的不良率为1.3%,低于招行信用卡1.35%不良率,更远低于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效果:借贷业务贡献收入和利润。一方面来自于助贷、联合贷款模式中为银行提供客户导流,按照金融机构获得利息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收取技术服务费;另一方面来自于自有资金或ABS融资用于借贷的利息收入,2020上半年蚂蚁集团利息收入10.3亿元。2019年蚂蚁小微和蚂蚁商诚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24.4亿元,营业利润18.6亿元、14.1亿元,ROE高达11.01%、7.04%;至2020年6月网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29.1亿元,占比76.6%。3.1.4 相互宝:低门槛揽客,重在培养客户保险意识相互宝于2018年10月上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互助社区。根据2020年9月2期最新公示,参与分摊人数达到1.05亿人,分摊总额为4.9亿元,人均分摊成本4.7元。打法:“相互宝”基于支付宝的广域流量开展互助计划,通过低门槛或公益性质保险揽客。2018年10月,蚂蚁保险、芝麻信用和信美相互保险推出“相互宝”,客户加入时无需付费,加入后如有成员遭遇参保范围内的重大疾病,可享受10-30万不等的保障金,参与计划的人一起分担出险人的理赔款,符合年龄和芝麻信用分的条件即可参保,相比市面上的重疾险,“相互宝”参保流程简单、核查条件少、保费便宜且出入自由,支付宝上巨大的客户流量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从最初的大病互助计划逐渐拓展,推出老年防癌计划、慢性病人群防癌计划等,进一步增加覆盖的年龄群体。效果:引流保险产品。保险产品素以条款复杂著称,普及程度较低。相互宝的推出,简化条款,精准定位客群,提高客户转化率,为蚂蚁保险商城引流:《金融时报》的调查显示,1/3的相互宝用户受访者表示非常有可能在未来6个月中购买重疾险;蚂蚁集团的招股说明书披露,许多相互宝的会员也购买了“好医保”健康险的产品。3.2 做平台:向金融机构开放蚂蚁转型技术公司,既有外部监管导向压力,也有商业模式优劣考量。蚂蚁具有数据优势和技术优势,金融机构具有牌照优势、资金优势,重新定位金融机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和能力互补。3.2.1 业务开放:蚂蚁仅收取技术服务费,不承担金融产品本身风险蚂蚁将爆款产品和业务向金融机构开放。财富管理方面,余额宝已经向24家第三方公募基金开放,67%由天弘以外基金管理。信贷方面,98%贷款由金融机构提供,蚂蚁不承担信用风险。保险方面,蚂蚁同约90家保险机构合作开展业务,促成保费收入及互助分摊总额中,仅9%由国泰保险承保。在开放中,蚂蚁向金融机构引流,金融机构则丰富蚂蚁金融场景,实现交叉销售。支付宝拥有超过十亿的年度活跃用户,通过多样化的生活场景增加客户粘性,实现交叉销售,为金融机构导流。2018年同时使用三种以上蚂蚁集团产品的客户比重达到70%,同时使用五种以上产品的比重达到30%,2019年该比例分别提升至80%和40%,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3.2.2 能力开放:从前端获客到后端风控,蚂蚁赋能金融全链条2016年8月,蚂蚁集团开放平台上线,宣布向合作伙伴全面开放12大分类能力,包括基础的支付能力,独家的数据、安全、信用、理财、融资等能力。1)帮助金融机构获客转化。例如,蚂蚁财富 “财富号”,继承阿里的店铺思维,每家基金的财富号如同自营店铺,产品供应者直接对接客户。根据2019蚂蚁金服财富伙伴大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入住财富号的机构达到107家,入驻机构的平均交易金额是同期未入驻机构的62倍,资产管理规模前者是后者的68倍。2)提供风控解决方案。蚂蚁研发动态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关键业务风险,如客户身份识别、欺诈风险、反洗钱、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营风险、安全及数据隐私风险等,向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使他们能安全、高效、大规模地服务客户。3)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根据《中国基金业金融科技发展白皮书2019》,基金公司通过蚂蚁财富平均用户运营成本下降70%,1年全行业运营成本节省 2000万元,服务效率提升70%,服务渗透人群1亿。3.3 做生态:输出技术方案,向海外移植成功模式3.3.1 技术输出:提供完整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投入:蚂蚁集团不断加大金融技术创新投入,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9年集团研发费用高达106.0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3.6%,占总营业收入比重达到8.8%,截至2020年6月,蚂蚁集团技术人员共10646人,占总员工比重64%。产出:蚂蚁集团提供三大类产品,包括数字金融、区块链和监管科技。蚂蚁围绕“BASIC”核心技术能力进行布局(即Blockchain区块链、AI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以“连接”“风控”和“信用”为三大立足点。1)数字金融主要是定制化的云计算服务,具体包括金融分布式架构SOFAStack、移动开发平台mPaaS、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等模块,2015 年9月蚂蚁金融云正式发布,面向金融机构提供深度定制的行业云计算服务。2017年“双十一”蚂蚁数据库处理达到4200万次/秒,至2019年蚂蚁自研的金融级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创造了6100万次/秒的处理峰值新记录,根据国际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披露, OceanBase数据库在被誉为“数据库领域世界杯”的TPC-C基准测试中,打破了由美国公司Oracle(甲骨文)保持了9年之久的世界记录,成为首个登顶该榜单的中国数据库产品。2)区块链方面,包括蚂蚁链BaaS平台、开放联盟链、蚂蚁摩斯多方安全计算平台等模块,蚂蚁链业务自2019年度开始商业化并产生收入。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支付宝)申请公开的全球区块链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1505项、1457项,全球位列第一;2018年6月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上线,以香港和菲律宾的个人转账业务试水,2019年1月实现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跨境汇款,这是南亚首个区块链跨境汇款项目;3)监管科技主要包括大数据安全平台、企业债券评级预警、企业财务造假识别等。蚂蚁自研的智能风控引擎Alpha Risk实时监控交易高达每秒25.6万笔,对每笔交易进行8个维度的风险监测,2019年支付宝实现低于千万分之0.64的资损率,而同比国外竞争对手Paypal的资损率为千分之1.5。2019年,上交所与蚂蚁集团合作开发“鹰眼”产品,利用大数据围绕财务、股权、关联关系等信息对科创板企业风险进行扫描,实现风险的实时分析与处理。3.3.2 海外延伸:1+9布局,贡献营收约5%蚂蚁集团的海外布局开始于2015年,目前已在中国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韩国、中国香港等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本地电子钱包,形成“1+9”的布局模式,覆盖全球共12亿用户,境外用户近3亿。根据蚂蚁集团招股说明书,截至2020年6月止的12个月内,通过公司平台处理的国际总支付交易规模达6219亿元,2017-2020上半年境外地区营业收入分别为34.2、43.1、65.86、32.1亿元,占比5.23%、5.03%、5.46%、4.42%。一是路径选择,蚂蚁遵循“一带一路”倡议,首先以亚洲作为拓展区域,逐渐向非洲、欧洲等渗透。蚂蚁集团以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为海外业务的首发地,2015年11月蚂蚁集团参与发起设立韩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K-Bank,但持股比例仅为2%,直至2016年底,K-Bank才获得执业牌照;与初入韩国遇冷不同,同年蚂蚁集团入股印度Paytm,至2017年,Paytm的用户从2000多万跃升到2.2亿,一跃成为全球世界第四大电子钱包 ;2016-2018年间蚂蚁集团加快在南亚和东南亚的布局,与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电子支付企业或银行合作开展业务。二是合作参股,蚂蚁集团的海外业务多采用多国本土化战略,少数股权投资,以技术输出为主,充分利用当地企业优势。蚂蚁集团海外金融业务布局除2019年全资收购英国跨境支付平台WorldFirst之外,其他投资均为不超过49%的少数持股。由于支付及其他金融业务都属于强监管业务,各国多采用牌照管理,并配套复杂严格的监管规则,非本国企业投资面临比较大的监管风险;蚂蚁集团通过参股或者战略合作的方式,和本地具有金融牌照的公司共同开展支付业务,蚂蚁集团主要贡献支付业务解决方案及技术开发平台,有利于降低进入门槛,充分利用当地企业的政府及市场资源,有效防范政策和法律风险。三是由点及面,蚂蚁集团依托以支付业务为先导,跟随阿里巴巴集团生态战略布局出海,延伸多元金融业态。蚂蚁集团海外布局试图复制支付宝在国内开创的“从场景到支付到金融”的发展路径,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国际化战略高度协同,例如2016年4月,阿里巴巴以10.2亿美元收购Lazada约54%的股权,同期蚂蚁金服宣布与Lazada旗下的在线支付工具HelloPay合并,后者将改名为“支付宝”,由此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应用场景绑定输出支付技术;2019年后蚂蚁集团开始从支付业务向多元金融转化,海外业务的深度进一步提升,例如2019年1月投资印尼消费分期公司Akulaku,2019年11月印度布局消费借贷产品Paytm Postpaid,2020年1月投资印度餐饮020企业Zomato等,开始从支付业务向零售行业及消费金融领域拓展。4 展望:客观看待蚂蚁模式对市场和监管的挑战蚂蚁是在新旧经济交替时代的独角兽,不可否认其在推动中国新经济发展、推广普惠金融方面做出巨大贡献。随着发展壮大,势必面临新挑战。4.1 监管挑战:新金融呼吁新监管,保持创新活力,防止监管失效近期,监管机构针对互联网巨头涉足金融业务集中出台规定,拉开互联网严监管序幕。11月2日,央行、银保监会共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严格限制杠杆率、要求联合贷款出资比例、两参或一控等要求。若按照此规定整改,蚂蚁面临大幅提高注册资本、联合贷款扩张受限、整合小贷牌照、甚至拆分网贷业务等挑战。对蚂蚁营收占比近40%的网络信贷估值逻辑形成明显冲击,11月3日蚂蚁宣布暂缓上市。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点名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垄断地位收过高费用、侵害消费者权益,普而不惠等现象。此前《金控办法》、最高法下调民间借贷利率上限,对蚂蚁的合规成本、业务收入形成两面夹击。12月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要关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跨界混业经营。必须关注这些机构风险的复杂性和外溢性,及时精准拆弹,消除新的系统性风险隐患。”如何看待蚂蚁IPO暂停?有观点认为蚂蚁放杠杆过大,引发监管担忧,实际上,蚂蚁促成2万亿借贷中,自营部分仅2%,大部分以ABS、联合贷款的形式转移到表外,避免了自身承担违约风险。不过,虽然有技术和数据保驾护航,如此大体量信贷转嫁给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一旦出现极端环境、风控模型失灵,社会隐性成本难以估量。如何对蚂蚁进行有效监管?一方面,传统金融监管针对风险准备金、流动性覆盖设置严密指标,监控金融风险。而蚂蚁自身并不从事高资本消耗的存贷业务,蚂蚁3000亿左右的总资产,与工商银行30万亿资产规模相比,九牛一毛,如果“一刀切”式仿照银行征收资本准备金,将大量耗费资本金,掣肘在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蚂蚁由于其业务模式新、体量庞大,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不亚于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蚂蚁在投资者适当性、与传统机构利益分成、消费者权益等重大问题上,如果没有适当监管,难免产生利益冲突。新金融呼吁新监管。新监管将是行为监管,“功能监管”,利用大数据提高监察能力,及时发现和管控市场风险,鼓励资金流入新经济领域的同时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蚂蚁IPO放缓,对监管而言,是一次宏观审慎层面的压力测试,为客观评估金融科技影响并制定监管规则提供宝贵经验;对蚂蚁而言,化危为机,将是一次倒逼商业模式升级、引领金融科技发展方向的机会。4.2 行业层面:肯定科技创新贡献,同时加强反垄断,倒逼传统金融改革我国平台经济发展迅猛,为社会创造价值。互联网金融科技依托大数据优势让金融惠及更多长尾客户,移动支付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二维码、小程序等的开发在疫情期间为行程监控提供了支持,居家办公、线上教学等相关技术的开发维持了人民工作和学习的稳定。无论传统行业或新兴行业均可能形成垄断,新经济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规模资本的支持下,形成自然垄断速度更快,涉及面更广,用户粘性更强,由平台垄断造成的危害消费者权益、榨取剩余价值、挤压小企业生存空间等负外部性可能更大。一是消灭竞争,长期以来互联网企业以“融资-补贴-扩张-再融资”的范式,在购物、外卖、出行、社区生鲜等多个民生领域跑马圈地,资本成为资源配置的风向标,流量变现成为核心商业模式,小企业逐步退出竞争;二是侵害消费者权益,诱导过度消费、会员之上再收费、“大数据杀熟”、捆绑销售、隐私数据被贩卖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屡见不鲜;三是“大而不能倒”酝酿系统风险,例如互联网消费贷、现金贷等产品规模巨大,通过助贷和联合贷等方式获得银行大比例出资,信用审核、风险控制等职能由平台管控,一旦平台风控出现问题,风险将向银行端转移;四是防止企业利用融资圈钱“割韭菜”等,比如,有些平台经济先通过引入资本“烧钱”把同行竞争者包括中小竞争者赶出市场,垄断市场后再对客户提出涨价、“割韭菜”。蚂蚁模式发挥鲶鱼效应,传统机构利润份额压缩。以往金融机构凭借牌照优势,利润稳固,当互联网思维碰撞传统金融,形成巨大鲶鱼效应,牌照优势被技术优势颠覆,在各条金融业务线上,蚂蚁均实现后发赶超,分得银行利润和市场份额。以蚂蚁代表的小贷公司信用支付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蚕食了银行业务,从2018年6月后,银行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发卡量增速持续下滑。蚂蚁模式与传统模式孰是孰非,关键是能否更好满足人们金融需求,兼顾效率与公平。蚂蚁坚持“普惠、绿色、可持续”战略,蚂蚁花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凭借对支付业务的把控,以消费场景引流,庞大的流量和生活化的场景,使客户粘性更高,门槛更低、体验更好,凭借大数据和科技服务优势,着眼传统金融忽视的大量的长尾客群,降低信贷风险。4.3 自身发展:市场广阔、场景丰富但合规风险仍较高展望未来,蚂蚁这头飞奔的大象机遇依然广阔,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科技企业入局金融,一方面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覆盖客群,以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消费者有更佳的服务体验,在传统金融系统中融资受挫的中小微企业获得发展资金,大数据的应用同时高效地控制了信用风险;另一方面,科技企业对金融业变革式的创新加速了行业更迭,加剧业内竞争,对监管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但金融系统风险管控事关行业健康发展与国家经济安全,不容小视,不管Fintech还是Techfin都应当遵守金融行业规则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运行,兼顾支持创新与稳经济、防风险,是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课题。机遇方面,一是“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科技、数据要素发展赛道广阔。未来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将成为大国竞争的制高点,2020年“新基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强调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蚂蚁集团深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底层应用技术,掌握十亿用户底层数据,被赋予更高战略意义。二是疫情加速金融科技发展。2020年疫情爆发阻断线下正常活动,但催生出线上金融服务和生活服务广阔前景。以封城、居家隔离等手段促进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在线办公、物流、新零售等新应用场景火爆,由此催生了线上业务管理、客户服务、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服务的需求,为蚂蚁集团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三是零售竞争加剧,抢滩2B先机。2019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11.3亿,C端逐渐接近流量天花板,开拓B端商户市场成为新的出路,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9年第三方产业支付规模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13.2%,2B市场容量广阔,增长迅速,蚂蚁集团自多元的消费场景中积累大量商业客户具有先发优势,从获取的商户信息中提取需求痛点具有数据优势,针对性地为各行业商户提供支付、融资、理财等服务具有经验优势。风险方面,商业模式面临重新定位。蚂蚁被二次约谈后,监管提出整改要求:一是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三是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五是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短期来看,蚂蚁需根据监管规则调整业务架构。一是过去靠ABS、联合贷款业务扩张模式不可持续,未来规模拓展、资本金补充压力较大,12月23日,蚂蚁调降部分年轻用户的花呗额度,以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二是严格整改违规金融业务,对无照经营的业务关闭导流端口,12月中旬蚂蚁、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腾讯理财通、陆金所等平台相继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12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代销理财产品,互联网平台和其他专业机构暂时无法获得代销资质,相关产品也可能面临下架处理。长期来看,蚂蚁亟待寻找新增长点。蚂蚁的护城河与商业底层逻辑还在于大数据和金融科技创新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蚂蚁集团在交易中获取了海量的用户行为及隐私数据,但同时为其保障用户数据安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等各个方面均应设置严格的条件和专业的技术防火墙。除此之外,应当加大在区块链、云计算、安全等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成果商业化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输出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解码金融巨头”系列研究:7、《》。2020年4月14日6、《》,2020年1月19日5、《》,2019年11月2日4、《》,2019年10月10日3、《》,2019年8月9日2、《》,2019年6月14日1、《》,2019年6月6日
简介:云原生是零售云的最重要的技术底座,云原生是什么,会走向哪里,在零售2B交付的场景上该如何应用,怎么能够结合帮助建设零售云系列产品体系,值得我们的思考和探索,也将有效指导我们接下来几年的零售云项目和产品建设。零售云是阿里三朵业务云:零售云、金融云和政务云之一,将开辟阿里在电商、零售行业的新蓝海,2B快速交付、赋能合作伙伴更快业务增长和节省成本。云原生是零售云的最重要的技术底座,云原生是什么,会走向哪里,在零售2B交付的场景上该如何应用,怎么能够结合帮助建设零售云系列产品体系,值得我们的思考和探索,也将有效指导我们接下来几年的零售云项目和产品建设。云原生定义、阿里巴巴云原生架构方法论及产品体系云原生定义Cloud Native 翻译为云原生,是 Matt Stine 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思想的集合,包括 DevOps 、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微服务(MicroServices)、敏捷基础设施(Agile Infrastructure)、康威定律(Conways Law)等,以及根据商业能力对公司进行重组。Cloud Native 既包含技术(微服务,敏捷基础设施),也包含管理(DevOps,持续交付,康威定律,重组等)。Cloud Native 也可以说是一系列技术、企业管理方法的集合。云原生的本质云原生本质是以应用为中心,让应用能最大限度享受到云计算的红利。云原生是云计算的下一站,云原生架构是引领未来十年的新一代技术架构。云原生让云计算变得标准、开放、简单高效、触手可及。云原生应用开发的最佳实践原则:12-Factor1、 基准代码:一份基准代码(Codebase),多份部署(deploy)基准代码和应用之间总是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份代码可以部署在开发环境、测试环境、预发环境及产线环境。多个应用共享一份基准代码是有悖于 12-Factor 原则的。解决方案如下:将共享的代码拆分为独立的类库,然后使用依赖管理策略去加载它们。所有部署的基准代码相同,但每份部署可以使用其不同的版本。比如,开发人员可能有一些提交还没有同步至预发布环境;预发布环境也有一些提交没有同步至生产环境。但它们都共享一份基准代码,我们就认为它们只是相同应用的不同部署而已。2、 依赖——显式声明依赖关系(Dependency)12-Factor 规则下的应用程序不会隐式依赖系统级的类库。它一定通过依赖清单,确切地声明所有依赖项。大多数编程语言都会提供一个打包系统,比如 java 使用 maven ,应用依赖了哪些第三方库,要显示地定义在 POM 文件里。3、 配置:在环境中存储配置配置要和代码完全分离,环境变量可以非常方便地在不同的部署间做修改,却不动一行代码。配置主要包括数据库信息,缓存信息,第三方服务证书,每份部署特有的配置,如域名等信息。判断一个应用是否正确地将配置排除在代码之外,一个简单的方法,看该应用的基准代码是否可以立刻开源,而不用担心会暴露任何敏感的信息。4、 后端服务:把后端服务当作附加资源后端服务是指程序运行所需要的通过网络调用的各种服务,如数据库,消息系统及缓存系统。12-Factor 应用的任意部署,都应该可以在不进行任何代码改动的情况下,进行后端服务的切换,比如将本地 MySQL 数据库换成第三方服务(例如阿里云的 RDS)。另外,部署可以按需加载或卸载资源。例如,如果应用的数据库服务由于硬件问题出现异常,管理员可以从最近的备份中恢复一个数据库,卸载当前的数据库,然后加载新的数据库 。整个过程都不需要修改代码。5、 构建->发布->运行:严格分离构建和运行基准代码 转化为一份部署(非开发环境)需要以下三个阶段:构建阶段,将代码仓库转化为可执行包的过程。构建时会使用指定版本的代码,获取和打包依赖项,编译成二进制文件和资源文件。发布阶段,将构建的结果和当前部署所需配置相结合,并能够立刻在运行环境中投入使用。运行阶段(“运行时”),针对选定的发布版本,在执行环境中启动一系列应用程序进程。每一个发布版本必须对应一个唯一的发布 ID,一旦发布就不可修改,任何的变动都应该产生一个新的发布版本。另外,发布管理工具需要能方便的回退至较旧的发布版本。6、 进程:以一个或多个无状态进程运行应用运行环境中,应用程序通常是以一个和多个进程运行的。12-Factor应用的进程必须无状态且无共享,任何需要持久化的数据都要存储在后端服务内,比如数据库或缓存。7、 端口绑定:通过端口绑定提供服务12-Factor应用完全自我加载,而不依赖于任何网络服务器就可以创建一个面向网络的服务。互联网应用通过端口绑定来提供服务,并监听发送至该端口的请求。比如,在线上环境中,请求统一发送至公共域名,然后路由至绑定了端口的网络进程。8、 并发:通过进程模型进行扩展在 12-factor 应用中,进程是一等公民。12-Factor 应用的进程主要借鉴于 unix 守护进程模型 。开发人员可以运用这个模型去设计应用架构,将不同的工作分配给不同的进程类型。例如,HTTP 请求可以交给web进程来处理,而常驻的后台工作则交由 worker进程负责。9、 易处理:快速启动和优雅终止可最大化健壮性12-Factor 应用的进程是易处理的,即它们可以瞬间开启或停止。这有利于快速、弹性的伸缩应用,迅速部署变化的代码或配置,稳健的部署应用。进程应当追求最小启动时间,并且一旦接收到终止信号(SIGTERM),可以优雅的终止。进程还应当在面对突然死亡时保持健壮,例如底层硬件故障。无论如何,12-Factor应用都应该可以设计能够应对意外的、不优雅的终结。10、 开发环境与线上环境等价:尽可能的保持开发,预发布,线上环境相同12-Factor 应用的开发人员应该避免在不同环境间使用不同的后端服务,即使适配器已经可以几乎消除使用上的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的后端服务意味着会突然出现的不兼容,从而导致测试、预发布都正常的代码在线上出现问题。这些错误会给持续部署带来阻力。从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来看,消除这种阻力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11、 日志:把日志当作事件流12-factor 应用本身从不考虑存储自己的输出流。不应该试图去写或者管理日志文件。相反,每一个运行的进程都会直接的标准输出(stdout)事件流。开发环境中,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流,实时在终端看到应用的活动。12、 管理进程:后台管理任务当作一次性进程运行一次性管理进程主要指一些管理或维护应用的一次性任务,比如,运行数据迁移,运行一些提交到代码仓库的一次性脚本等。它们应该和正常的常驻进程使用同样的环境。这些管理进程和任何其他的进程一样使用相同的代码和配置,基于某个发布版本运行。后台管理代码应该随其他应用程序代码一起发布,从而避免同步问题。以上了解了 12-Factor 应用原则。在我们学习 K8s 的过程中,个人认为 K8s 结合service mesh 很好的满足了上面的每条原则。设计 K8s 和 ServiceMesh 的人很伟大,提出 12 原则的 AdamWiggins 很伟大。阿里巴巴云原生架构方法论阿里巴巴云原生架构设计方法阿里巴巴独有的云原生架构设计方法——ACNA(Alibaba Cloud Native Architecting)如下:ACNA 是一个 「4+1」 的架构设计流程,「4」 代表架构设计的关键视角,包括企业战略视角、业务发展视角、组织能力视角和云原生技术架构视角;「1」 表示云原生架构的架构持续演进闭环。值得一提的是,ACNA 除了是一个架构设计方法,也包含了对云原生架构的评估体系、成熟度衡量体系、行业应用最佳实践、技术和产品体系、架构原则、实施指导等。另外,云原生架构演进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每一次迭代都是从企业战略、业务诉求到架构设计与实施的一个完整闭环,整体关系如下图:阿里巴巴云原生成熟度模型由 于 云 原 生 架 构 包 含 了 6 个 关 键 架 构 维 度( 简 写 为 SESORA,Service + Elasticity + Serverless + Observability + Resilience + Automation),因此我们先定义关键维度的成熟度级别:阿里巴巴云原生产品体系阿里巴巴云原生产品家族包括容器产品家族、微服务产品家族、Serverless 产品家族、Service Mesh 产品家族、消息产品、云原生数据库家族、云原生大数据产品家族等。1、容器产品家族2、微服务产品家族EDAS(企业分布式应用服务)是一个面向微服务应用的应用全生命周期 PaaS 平台,产品全面支持 HSF、Dubbo、Spring Cloud 技术体系,提供 ECS 集群和 K8s 集群的应用开发、部署、监控、运维等全栈式解决方案。MSE(微服务引擎)是一个面向业界主流开源微服务框架 Spring Cloud、Dubbo 的微服务平台, 包含治理中心、托管注册 / 配置中心,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提升微服务的开发效率和线上稳定性。ACM(应用配置管理),是一款应用配置中心产品,实现在微服务、DevOps、大数据等场景下的 分布式配置服务,保证配置的安全合规。CSB Micro Gateway(微服务网关服务)针对微服务架构下 API 开放的特点,提供能与微服务环 境的治理策略无缝衔接的网关服务,实现高效的微服务 API 开放。GTS(全局事务服务)用于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特别是微服务架构下的高性能事务一致性,可以与多种数据源、微服务框架配合使用,实现分布式数据库事务、多库事务、消息事务、服务链路级事务及各种组合。ARMS(应用实时监控服务 ) 是一款应用性能管理产品,包含前端监控、应用监控和 Prometheus 监控三大子产品,涵盖了浏览器、小程序、APP、分布式应用和容器环境等性能管理,实现全栈式性能监控和端到端全链路追踪诊断。链路追踪(Tracing Analysis)为分布式应用的开发者提供了完整的调用链路还原、调用请求量统计、 链路拓扑、应用依赖分析等工具,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分析和诊断分布式应用架构下的性能瓶颈,提高 微服务时代下的开发诊断效率。PTS(Performance Testing Service)是一款云化测试工具,提供性能测试、API 调试和监测 等多种能力,紧密结合监控、流控等产品提供一站式高可用能力,高效检验和管理业务性能。3、Serverless 产品家族FC(函数计算)是一个事件驱动的全托管 Serverless 计算服务,用户无需管理服务器等基础设施, 只需编写代码并上传,函数计算会准备好计算资源,并以弹性、可靠的方式运行业务代码。SAE(Serverless 应用引擎)实现了 Serverless 架构 + 微服务架构的完美融合,真正按需使用、按量计费,节省闲置计算资源,同时免去 IaaS 运维,有效提升开发运维效率;SAE 支持 Spring Cloud、Dubbo 和 HSF 等流行的微服务架构。Serverless 工作流是一个用来协调多个分布式任务执行的全托管 Serverless 云服务,致力于简化开发和运行业务流程所需要的任务协调、状态管理以及错误处理等繁琐工作,让用户聚焦业务逻辑开发。用户可以用顺序、分支、并行等方式来编排分布式任务,服务会按照设定好的顺序可靠地协调任务执行, 跟踪每个任务的状态转换,并在必要时执行用户定义的重试逻辑,以确保工作流顺利完成。4、Service Mesh产品家族服务网格(ASM)提供全托管的微服务应用流量管理平台,兼容 Istio 的同时,支持多个 Kubernetes 集群中应用的统一流量管理,为容器和虚拟机中应用服务提供一致的通信、安全和可观测能力。AHAS(应用高可用服务)是专注于提高应用及业务高可用的工具平台,目前主要提供应用架构探测感知,故障注入式高可用能力评测和流控降级高可用防护三大核心能力,通过各自的工具模块可以快 速低成本的在营销活动场景、业务核心场景全面提升业务稳定性和韧性。5、消息产品家族消息队列 RocketMQ 版是阿里云基于 Apache RocketMQ 构建的低延迟、高并发、高可用、高可 靠的分布式消息中间件。该产品最初由阿里巴巴自研并捐赠给 Apache 基金会,服务于阿里集团 13 年, 覆盖全集团所有业务,支撑千万级并发、万亿级数据洪峰,历年刷新全球最大的交易消息流转记录。消息队列 Kafka 版是阿里云基于 Apache Kafka 构建的高吞吐量、高可扩展性的分布式消息队列服 务,广泛用于日志收集、监控数据聚合、流式数据处理、在线和离线分析等,是大数据生态中不可或缺 的产品之一,阿里云提供全托管服务,用户无需部署运维,更专业、更可靠、更安全。消息队列 AMQP 版由阿里云基于 AMQP 标准协议自研,完全兼容 RabbitMQ 开源生态以及多语 言客户端,打造分布式、高吞吐、低延迟、高可扩展的云消息服务。微消息队列 MQTT 版是专为移动互联网 (MI)、物联网 (IoT) 领域设计的消息产品,覆盖互动直播、 金融支付、智能餐饮、即时聊天、移动 Apps、智能设备、车联网等多种应用场景;通过对 MQTT、 WebSocket 等协议的全面支持,连接端和云之间的双向通信,实现 C2C、C2B、B2C 等业务场景之 间的消息通信,可支撑千万级设备与消息并发,真正做到万物互联。阿里云消息服务 MNS 是一种高效、可靠、安全、便捷、可弹性扩展的分布式消息服务 , 能够帮助应 用开发者在他们应用的分布式组件上自由的传递数据、通知消息,构建松耦合系统。事件总线 EventBridge 是阿里云提供的一款无服务器事件总线服务,支持阿里云服务、自定义应用、 SaaS 应用以标准化、中心化的方式接入,并能够以标准化的 CloudEvents 1.0 协议在这些应用之间路 由事件,帮助用户轻松构建松耦合、分布式的事件驱动架构。6、数据库产品家族PolarDB 是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下一代关系型分布式云原生数据库,目前兼容三种数据库引擎:MySQL、PostgreSQL、高度兼容 Oracle 语法;计算能力最高可扩展至 1000 核以上,存储容量最高 消息产品家族 云原生数据库产品家族 6 7 The Cloud-native Architecture White Paper by Alibaba Cloud 50 可达 100T。PolarDB 经过阿里巴巴双十一活动的最佳实践,让用户既享受到开源的灵活性与价格,又享受到商业数据库的高性能和安全性。PolarDB-X(原 DRDS 升级版)是由阿里巴巴自主研发的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融合分布式 SQL 引擎 DRDS 与分布式自研存储 X-DB,专注解决海量数据存储、超高并发吞吐、大表瓶颈以及复杂计算效率等数据库瓶颈难题,历经各届天猫双 11 及阿里云各行业客户业务的考验,助力企业加速完成业务数字化转型。7、大数据产品家族云原生数据仓库 AnalyticDB MySQL 版(简称 ADB,原分析型数据库 MySQL 版)是一种支持 高并发低延时查询的新一代云原生数据仓库,全面兼容 MySQL 协议以及 SQL:2003 语法标准,可以对 海量数据进行即时的多维分析透视和业务探索,快速构建企业云上数据仓库。产品规格按需可选,基础 版成本最低,适合 BI 查询应用;集群版提供高并发数据实时写入和查询能力,适用于高性能应用;弹性 模式版本存储廉价按量计费,适用于 10TB 以上数据上云场景。云原生数据仓库 AnalyticDB PostgreSQL 版,支持标准 SQL 2003,兼容 PostgreSQL / Greenplum, 高度兼容 Oracle 语法生态;具有存储计算分离,在线弹性平滑扩容的特点;既支持任意 维度在线分析探索,也支持高性能离线数据处理;是面向互联网,金融,证券,保险,银行,数字政务, 新零售等行业有竞争力的数据仓库方案。云原生几个核心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1. 容器容器作为标准化软件单元,它将应用及其所有依赖项打包,使应用不再受环境限制,在不同计算环境间快速、可靠地运行。随后开源的 Kubernetes,凭借优秀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以及活跃开发者社区,在容器编排之战中脱颖而出,成 为分布式资源调度和自动化运维的事实标准。Kubernetes 屏蔽了 IaaS 层基础架构的差异并凭借优良的可移植性, 帮助应用一致地运行在包括数据中心、云、边缘计算在内的不同环境。企业可以通过 Kubernetes,结合自身业务特 征来设计自身云架构,从而更好支持多云 / 混合云,免去被厂商锁定的顾虑。伴随着容器技术逐步标准化,进一步促进了容器生态的分工和协同。基于 Kubernetes,生态社区开始构建上层的业务抽象,比如服务网格 Istio、机器学 习平台 Kubeflow、无服务器应用框架 Knative 等。Kubernetes 已经成为容器编排的事实标准,被广泛用于自动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Kubernetes 提 供了分布式应用管理的核心能力:资源调度:根据应用请求的资源量 CPU、Memory,或者 GPU 等设备资源,在集群中选择合适的节点来运 行应用;应用部署与管理:支持应用的自动发布与应用的回滚,以及与应用相关的配置的管理;也可以自动化存储卷 的编排,让存储卷与容器应用的生命周期相关联;自动修复:Kubernetes 可以会监测这个集群中所有的宿主机,当宿主机或者 OS 出现故障,节点健康检查 会自动进行应用迁移;K8s 也支持应用的自愈,极大简化了运维管理的复杂性;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通过 Service 资源出现各种应用服务,结合 DNS 和多种负载均衡机制,支持容器化 应用之间的相互通信;弹性伸缩:K8s 可以监测业务上所承担的负载,如果这个业务本身的 CPU 利用率过高,或者响应时间过长, 它可以对这个业务进行自动扩容。Kubernetes 的控制平面包含四个主要的组件:API Server、Controller、Scheduler 以及 etcd。如下图:2. 微服务微服务四代架构演进:第一代第一代微服务架构中,应用除了需要实现业务逻辑之外,还需要自行解决上下游寻址、通讯,以及容错等问题。随着微服务规模扩大,服务寻址逻辑的处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哪怕是同一编程语言的另一个应用,上述微服务的基础能力都需要重新实现一遍。第二代第二代微服务架构中,引入了旁路服务注册中心作为协调者来完成服务的自动注册和发现。服务之间的通讯以及容错机制开始模块化,形成独立服务框架。但是随着服务框架内功能日益增多,用不同语言的基础功能复用显得十分困难,这也就意味着微服务的开发者被迫被绑定在某种特定语言上,从而违背了微服务的敏捷迭代原则。第三代2016 年出现了第三代微服务架构 - 服务网格,原来被模块化到服务框架里的微服务基础能力,被进一步的从一 个 SDK 演进成为一个独立进程 - Sidecar。这个变化使得第二代架构中多语言支持问题得以彻底解决,微服务基础 能力演进和业务逻辑迭代彻底解耦。这个架构就是在云原生时代的微服务架构 - Cloud Native Microservices,边车(Sidecar)进程开始接管微服务应用之间的流量,承载第二代中服务框架的功能,包括服务发现、调用容错,到丰富的服务治理功能,例如:权重路由、灰度路由、流量重放、服务伪装等。第四代近两年开始,随着 AWS Lambda 的出现,部分应用开始尝试利用 Serverless 来架构微服务,这种方式被称之为第四代微服务架构。在这个架构中,微服务进一步由一个应用简化为微逻辑(Micrologic),从而对边车模式提出了更高诉求,更多可复用的分布式能力从应用中剥离,被下沉到边车中,例如:状态管理、资源绑定、链路追踪、事务管理、安全等等。同时,在开发侧开始提倡面向 localhost 编程的理念,提供标准 API 屏蔽掉底层资源、服务、 基础设施的差异,进一步降低微服务开发难度。这个也就是目前业界提出的多运行时微服务架构(Muti-Runtime Microservices)。OAM2019 年末,阿里云联合微软共同发布了 Open Application Model (OAM) 开源项目,其主要目标是解决从 Kubernetes 项目到“以应用为中心”的平台之间最关键环节——标准化应用定义。OAM 的第一个设计目标就是补充“应用”这一概念,建立对应用和它所需的运维能力定义与描述的标准 规范。换而言之,OAM 既是标准“应用定义”同时也是帮助封装、组织和管理 Kubernetes 中各种“运维能力”。OAM 项目的第二个设计目标就是提供更高层级的应用层抽象和以应用关注点分离的定义模型。相 比 于 传 统 PaaS 封 闭、 不 能 同“ 以 Operator 为 基 础 的 云 原 生 生 态” 衔 接 的 现 状, 基 于 OAM 和 Kubernetes 构建的现代云原生应用管理平台的本质是一个“以应用为中心”的 Kubernetes,保证应用平台能够无缝接入整个云原生生态。同时,OAM 进一步屏蔽掉容器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为平台使用者带来低心智负担的、标准化的、一致化的应用管理与交付体验,让一个应用描述可以完全不加修改的在云、边、端等任何环境下直接交付运行起来。无状态服务Serverless当 BaaS 云服务日趋完善时,Serverless 因为屏蔽了服务器的各种运维复杂度,让开发人员可以将 更多精力用于业务逻辑设计与实现,而逐渐成为云原生主流技术之一。Serverless 计算包含以下特征:全托管的计算服务,客户只需要编写代码构建应用,无需关注同质化的、负担繁重的基于服务器等基础设施 的开发、运维、安全、高可用等工作;通用性,结合云 BaaS API 的能力,能够支撑云上所有重要类型的应用;自动的弹性伸缩,让用户无需为资源使用提前进行容量规划;按量计费,让企业使用成本得有效降低,无需为闲置资源付费。服务网格Service MeshService Mesh 是分布式应用在微服务软件架构之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旨在将那些微服务间的连接、安全、流 量控制和可观测等通用功能下沉为平台基础设施,实现应用与平台基础设施的解耦。这个解耦意味着开发者无需关注 微服务相关治理问题而聚焦于业务逻辑本身,提升应用开发效率并加速业务探索和创新。换句话说,因为大量非功能 性从业务进程剥离到另外进程中,Service Mesh 以无侵入的方式实现了应用轻量化。Service Mesh的典型架构:Service A 调用 Service B 的所有请求,都被其下的 Proxy(在 Envoy 中是 Sidecar) 截获, 代理 Service A 完成到 Service B 的服务发现、熔断、限流等策略,而这些策略的总控是在 Control Plane 上配置。行业现状:Service Mesh 目前在市场仍处于早期采用 (Early adoption) 阶段。除 Istio 以外,Google 与 AWS 分别推出了各自的云服务 Traffic Director、 App Mesh。这两个 Service Mesh 产品与 Istio 虽有所不同,但与 Istio 同样地采纳了 Envoy 作为数据平面。此外,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也 都推出了 Service Mesh 产品,同样采用 Envoy 技术作为数据面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应用发布、流量管控、APM 等能力。DevOpsDevOps 就是为了提高软件研发效率,快速应对变化,持续交付价值的的一系列理念和实践,其基本思想就是 持续部署(CD),让软件的构建、测试、发布能够更加快捷可靠,以尽量缩短系统变更从提交到最后安全部署到生产 系统的时间。要实现持续部署(CD),就必须对业务进行端到端分析,把所有相关部门的操作统一考虑进行优化,利用所可用的技术和方法,用一种理念来整合资源。DevOps 理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深刻影响了软件开发过程。DevOps 提倡打破开发、测试和运维之间的壁垒,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各个软件开发环节的自动化甚至智能化,被证实对提高软件生产质量、安全,缩短软件发布周期等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也推动了 IT 技术的发展。DevOps四大原则:文化(Culture)---要实施 DevOps,就首先要让开发和运维人员认识到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工作岗位不同,需要共担责任。这就是 DevOps 需要首先在文化层面解 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认知问题,才能打破不同团队之间的鸿沟,实现流程自动化,把大家的工作融合成一体。自动化(Automation)---DevOps 的持续集成的目标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频繁发布。实施 DevOps,首先就要分析已有的软件开发流程,尽量利用各种工具和平台,实现开发和发布过程的自动化。经过多年发展,业界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工具链可以参考和使用,不过具体落地还需因地制宜。度量(Measurement)---通过数据可以对每个活动和流程进行度量和分析,找到工作中存在的瓶颈和漏洞以及对于危急情况的及时报警等。通过分析,可以对团队工作和系统进行调整,让效率改进形成闭环。度量首先要解决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问题,其次要建立正确的分析指标。DevOps 过程考核的标准应该鼓励团队更加注重工具的建设,自动化的加速和各个环节优化,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发挥度量的作用。共享(Sharing)--- 要实现真正的协作,还需要团队在知识层面达成一致。通过共享知识,让团队共同进步:可见度 visibility:让每个人可以了解团队其它人的工作。这样可以知道是否某一项工作会影响另一部分。通过相互反馈,让问题尽早暴露。透明性 transparency:让每个人都明白工作的共同目标,知道为什么要干什么。缺乏透明性就会导致工作安排失调。知识的传递 transfer of knowledge :知识的传递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为了避免某个人成为单点,从而导致一个人的休假或离职,就导致工作不能完成。另一个是提高团队的集体能力,团队的集体能力要高于个人的能力。云原生未来发展趋势趋势一:无处不在的计算催生新一代容器实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到万物智联,5G、AIoT 等新技术的涌现,随处可见的计算需求已经成为现实。针对不同计算场景,容器运行时会有不同需求。KataContainer、Firecracker、gVisor、Unikernel 等新的容器运行时技术层出不穷,分别解决安全隔离性、执行效率和通用性三个不同维度的要求。OCI(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标准的出现,使不同技术采用一致的方式进行容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促进了容器引擎技术的持续创新。其中,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个细分方向的未来趋势:基于 MicroVM 的安全容器占比将逐渐增加,提供更强的安全隔离能力。虚拟化和容器技术的融合,已成为未来重要趋势。在公共云上,阿里云容器服务已经提供了对基于 KataContainer 的阿里云的袋鼠容器引擎支持,可以运行不可信的工作负载,实现安全的多租隔离。基于软硬一体设计的机密计算容器开始展露头角。比如阿里云安全、系统软件、容器服务团队以及蚂蚁金服可信原生团队共同推出了面向机密计算场景的开源容器运行时技术栈 inclavare-containers ,支持基于 Intel SGX 机密计算技术的机密容器实现,如蚂蚁金服的 Occlum、开源社区的 Graphene 等 Libary OS。它极大降低了机密计算的技术门槛,简化了可信应用的开发、交付和管理。WebAssembly作为新一代可移植、轻量化、应用虚拟机,在IoT,边缘计算,区块链等场景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WASM/WASI 将会成为一个跨平台容器实现技术。近期 http://Solo.io 推出的 WebAssembly Hub 就将 WASM 应用通过 OCI 镜像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和分发,从而更好地应用在 Istio 服务网格生态中。趋势二:云原生操作系统开始浮现Kubernetes 已经成为云时代的操作系统。对比 Linux 与 Kubernetes 的概念模型,他们都是定义了开放的、 标准化的访问接口;向下封装资源,向上支撑应用。服务网格的技术发展上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间的协议标准化是必然趋势。大体上,Service Mesh 的技术发展围 绕着“事实标准”去展开——共建各云厂商共同采纳的开源软件。从接口规范的角度:Istio 采纳了 Envoy 所实现的 xDS 协议,将该协议当作是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间的标准协议;Microsoft 提出了 Service Mesh Interface(SMI), 致力于让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的标准化做更高层次的抽象,以期为 Istio、Linkerd 等 Service Mesh 解决方案在服务观测、流量控制等方面实现最大程度的开源能力复用。UDPA(Universal Data Plane API)是基于 xDS 协议而发展起来,以便根据不同云厂商的特定需求便捷地进行扩展并由 xDS 去承载。服务注册发现和配置中心的功能主要致力于解决微服务在分布式场景下的服务发现和分布式配置管理两个核心 问题。随着云原生技术的发展,服务发现领域出现了两个趋势,一个是服务发现标准化(Istio),一个是服务下沉 (CoreDNS);配置管理领域也有两个趋势,一个是标准化(ConfigMap),一个是安全 (Secret)。趋势三:Serverless 容器技术逐渐成为市场主流Serverless 和 容 器 技 术 也 开 始 融 合 得 到 了 快 速 的 发 展。通 过 Serverless 容 器, 一 方 面 根 本 性 解 决 Kubernetes 自身复杂性问题,让用户无需受困于 Kubernetes 集群容量规划、安全维护、故障诊断等运维工作;一方面进一步释放云计算能力,将安全、可用性、可伸缩性等需求下沉到基础设施实现。趋势四:动态、混合、分布式的云环境将成为新常态上云已是大势所趋,但对于企业客户而言,有些业务出于对数据主权、安全隐私的考量,会采用混合云架构。一些企业为了满足安全合规、成本优化、提升地域覆盖性和避免云厂商锁定等需求,会选择多个云厂商。混合云 / 多云 架构已成为企业上云新常态。Gartner 指出," 到 2021,超过 75% 的大中型组织将采用多云或者混合 IT 战略。"阿里云容器服务 ACK 去年 9 月份发布了混合云 2.0 架构,提供了完备的混合云 Kubernetes 管理能力。零售云基于云原生体系建设和挑战零售云是云原生应用实践的良好土壤CTO 鲁肃提过:阿里经济体是云原生技术发展的最好土壤。而零售云是阿里经济体重要的一个分支,同时是阿里业务中台对外输出建设2B生态的重要战略方向,所以零售云无疑是云原生应用发展实践的极好土壤。当前,在这半年来实践和应用了云原生技术构建了产品-零售云研发运营平台(即云上星环)。服务化能力:商业能力API,商业能力二次开发SDK弹性能力:站点PaaS部署发布规划建设中自动化水平:一键拉起环境,一键部署平台应用可观测性:一键日志查询和监控运维零售云基于云原生的技术架构:零售云基于云原生技术体系之上的分层架构:零售云DevOps实践研发运营平台是零售云的重要的研发、监控和运维一体化平台,为零售云业务系统研发提供完整的 DevOps 解决方案。零售云基于云原生的接下来规划和挑战个人观点,我们需要基于阿里巴巴云原生架构设计方法论:一、组织视角组织上需要从技术、业务和产品体系建设规划好阵型,进行很好的排兵布阵,需要更多的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入建设,建议组织上重点需要内部各领域专有人才定向培养,内部同学有可持续发展通道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用人做事在零售云组织体系上尤其重要,而不是做事用人,否则项目就会把整个组织拖垮。二、企业和业务视角从 ISV 和客户视角去看零售云该怎么构建产品和快速交付,而云原生技术体系将可以帮助快速构建 2B 生态的产品和技术体系。云原生技术体系基本可以使用阿里云的云产品和技术基础实施,面对不能满足的场景需要考虑自建还是共建方式,我的理解是零售云是业务和产品为导向的, 2B 交付有很多个性化的诉求,阿里云的云原生体系更多的是从通用角度考虑,对于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零售云需要进行补充和扩展云原生技术/产品体系建设,诸如商业能力客户侧部署发布不能依赖阿里云云效,服务 SLA 的标准差异化等。三、云原生技术架构视角零售云当前已经基于阿里云 Kubernetes(ACK) 构建了零售云中台飞鹤版本,零售云中台基线版本在建设中。面向明年20家客户交付,后年 100 家客户交付,我们需要构建通用的技术底座和产品基线,以通用的技术底座和产品基线进行快速复制分支交付和版本管理,满足独立部署交付和 SaaS 交付两种模式。当前构建独立部署交付模式,务必需要考虑 SaaS 交付的产品和技术体系,在适当时机需要开始 PaaS 平台的建设。容器我们需要坚定的使用 Kubernetes(ACK),结合零售行业的特性,Serverless 不是强需求, ASK 短期可以不用。容器建设上需要考虑多租户容器逻辑和物理隔离,多租户容器运行时管理等。微服务结合零售云现状,我们采用了 Dubbo 框架,建议可以走向微服务第三代架构,加强 SideCar 的规划和建设,诸如多租户数据隔离、权重路由、灰度路由、流量重放、服务伪装、流量打标、流量调度、计量管理、计费管理都将是需要重点建设方向,可以架构设计上保证可扩展能力建设,这些能力根据我们前方项目打仗来适度调整优先级。OAM 方面可以结合阿里云的进展情况以及零售云近三年项目交付的场景来看是否需要引入,我们的技术架构是可以支持可扩展这些基础能力的。服务网格 ServiceMesh 跟微服务架构联系起来,即 SideCar 的规划和建设(需要看看阿里云的 SideCar 是否满足零售云需求),lstio 可以解决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所面临的从单体应用向分布式微服务架构转变的挑战,部署交付是一个难点和挑战,Istio 为可扩展性而设计,可以满足不同的部署需求。DevOps 是我们建设的一个重点,研发平台、产品中心、支撑平台(SideCar可以放在这里建设)和站点 PaaS ,以及通用的 PaaS 交付平台建设在中长期的意义非常关键,这个产品体系当前还是初步规划阶段,还需要验证和实践,建议需要更全面和更深度的探索后进一步完善我们的产品体系,避免产品的重复和来回废弃折腾建设。商业能力是零售云对外交付的输出产物,商业能力建设和商业能力研发平台建设是重心。当零售云中台的开发和版本演进变成一个常规化的easy事,商业能力对外交付变成快速可持续迭代的状态,那么我们的产品建设就初成形态了。低代码开发也是一个重要方向,期望能够低成本交付以及客户低成本开发运维,低代码开发是非常关键,类似 Salesforce 的 Ligthnig 产品的建设,我们需要从多维度去建设,客户基于商业能力二次开发需要低代码开发, Maybe 基于元数据驱动建设零售云产品体系是好的选择,这个方向需要探索和结合场景实践,低代码开发需要根据场景选择产品,有些场景适合使用纪元,有些场景适合使用 Astore ,有些场景适合使用类似斑马产品,有些场景适合使用宜搭 Pro/ 宜搭,我们需要有一个底座,需要和云原生的技术体系结合,然后更好更多的整合产品进来形成一个场景系列解决方案。低代码开发的思考,我将在另外一篇文章中进行总结和思考。作者:中间件小哥原文链接 本文为阿里云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在本文中小编为大家带来智慧树知到互联网与营销创新章节测试答案汇总,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通过浏览器的查找功能,输入关键字快速找到问题和答案,让你轻松完成章节测试,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章测试
1、以下哪个选项是错误的提法:互联网有时也叫(C)
A、因特网
B、全球资讯网
C、交流网
D、国际网
2、以下哪个应用模式不属于电子商务应用模式:(D)
A、B2B应用模式
B、O2O应用模式
C、B2C应用模式
D、C2O 应用模式
3、1995年7月,网上商店()成立——标志着网上销售的诞生:(B)
A、阿里巴巴
B、亚马逊
C、比特网
D、索易
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网络营销的特点:(A)
A、普遍性
B、经济性
C、多媒体
D、个性化
5、按照 分类,网络营销可分为直接网络营销和间接网络营销:(D)
A、商业活动运作方式
B、交易对象
C、使用网络类型
D、商务活动内容
6、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信息需求、交易需求、交流需求、娱乐需求、办公需求五大方面的理论模式:(错)
7、1995年7月,网上商店淘宝成立——标志着网上销售的诞生:(错)
8、以下5项中,哪项是网络营销的特点:(BCE)
A、集合性
B、跨时空
C、经济性
D、特殊性
E、交互性
9、互联网营销按照交易对象,可分为 和G2C等:(ABD)
A、B2B
B、B2C
C、G2G
D、B2G
E、G2E
10、以下5项中,哪项是网络营销的基本职能?(BCE)
A、网络游戏
B、网络品牌
C、网站推广
D、网上政务
E、网上调研
第二章测试
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市场的形成要素:(C)
A、消费者
B、交易条件
C、厂商
D、产品或服务
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顾客让渡价值中的顾客总价值:(B)
A、产品价值
B、供应价值
C、人员价值
D、服务价值
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顾客让渡价值中的顾客总成本:(A)
A、营销成本
B、O2O货币成本
C、时间成本
D、体力成本
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经典的4P营销组合策略:(D)
A、产品策略
B、分销策略
C、价格策略
D、服务策略
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4R营销组合策略的营销组合要素:(B)
A、关联
B、便利
C、关系
D、回报
6、用户是指对生产资料和生产服务进行占有和只的集团购买者:(对)
7、互联网下营销管理理念创新的任务,当无需求时,需要转换营销:(错)
8、在顾客让渡价值的构成中,以下哪项是顾客总价值:(BCD)
A、成本价值
B、产品价值
C、服务价值
D、人员价值
E、广告价值
9、营销者顺应互联网营销思维的观念转变,需要关注:(ABD)
A、个性化营销
B、细分市场
C、顾客数据库
D、顾客份额
E、渠道开拓
10、4C营销组合策略的四个基本要素是:(BCEF)
A、产品
B、消费者
C、成本
D、价格
E、便利
F、沟通
第三章测试
1、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C)
A、产品创新
B、工艺创新
C、集成创新
D、组织创新
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智能式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C)
A、收集
B、索引
C、分类
D、排序
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电子邮件营销的三因素:(B)
A、用户许可
B、商业交流
C、电子邮件传递信息
D、信息对用户有价值
4、博客营销的本质在于:(D)
A、发布产品信息
B、发布公司新闻
C、推广品牌
D、争夺话语权
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病毒式营销成功的3要素:(A)
A、体验销售
B、有价值的内容
C、易感人群
D、媒介通路
6、“客户价值最小化”是商业模式创新主观追求目标:(错)
7、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开展电子商务需离开网络营销:(错)
8、以下哪项是病毒式营销的实现方法:(AC)
A、事件策划
B、产品排号
C、口头传递
D、关键词广告
E、街头派单
9、电子邮件营销三因素是指:(ACE)
A、用户许可
B、邮件目录
C、电子邮件传递信息
D、邮局派送
E、信息对用户有价值
10、搜索引擎营销的实现方法有:________等等。(ADE)
A、竞价排名
B、产品排号
C、公司排队
D、关键词广告
E、分类目录登录
第四章测试
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当前中国消费市场的大趋势:(C)
A、消费信息的时代
B、健康潮流
C、男性价值
D、自主
2、随着中国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市场已经进入 消费的阶段:(B)
A、大众化
B、小众化
C、精英化
D、高端化
3、网络市场是一个 消费市场概念:(D)
A、线上线下结合的
B、实物
C、电子商务
D、虚拟的
4、网络消费者多为中低收入阶层市场和不愿意面对 的顾客市场(A)
A、售货员
B、人群
C、厂商
D、供应商
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政府在电子商务中作用的范畴,电子商务的:(D)
A、规划者
B、管理者
C、应用者
D、设计者
6、需求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是网络消费者的需求特征:(错)
7、在网络市场环境下,中间商面临网络直销威胁传统中间商:(对)
8、以下哪项是中国消费市场的大趋势:(BDE)
A、为消费扩大生产
B、自主
C、模仿明星
D、全面体验
E、女性价值
9、以下哪项是互联网时代给营销带来新的挑战:(ACE)
A、在线化
B、扁平化
C、小众化
D、电商化
E、平台化
10、以下哪项属于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主要类型:_________等等:(BD)
A、追星型
B、冲浪型
C、消费型
D、简单型
E、享乐型
第五章测试
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网络市场细分的理由:(B)
A、消费者需求千差万别
B、生产者的差异性
C、公司资源有限
D、竞争的需要
2、企业以不同的产品面对有选择的不同市场是指:(C)
A、产品专业化
B、市场专业化
C、选择专业化
D、产品市场集中化
3、企业对细分出来的市场,选择两个以上不同产品及营销方案是指:(B)
A、集中性营销策略
B、差异营销策略
C、无差异营销策略
D、避强营销策略
4、与最强的对手“对着干”的定位叫:(A)
A、迎头定位
B、重新定位
C、双向的定位
D、避强定位
5、追求规模经济效应的众多大企业留下的市场"狭缝地带"的细分市场是: (D)
A、替代利基市场
B、协作利基市场
C、专业利基市场
D、自然利基市场
6、市场细分是按照企业的差异性把某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子市场的过程:(错)
7、差异性营销策略是对细分出来的市场,选择两个或以上,推出不同的产品及营销方案:(对)
8、在网络消费者市场细中,消费心理因素可进一步细分为:(ABE)
A、社会阶层
B、生活方式
C、行为变量
D、人口统计变量
E、人格特征
9、以下哪项是目标市场范围策略:(BC)
A、产品单一集中化
B、产品市场集中化
C、市场专业化
D、产品多元化
E、市场多样性
10、以下哪类市场属于利基市场:(BD)
A、数量利基市场
B、专利利基市场
C、消费利基市场
D、潜在利基市场
第六章测试
1、移动互联网就是让用户 可干任何事情:(B)
A、在工作时间
B、随时随地
C、在任何时间
D、在任何地点
2、微信O2O盈利模式是将顾客吸引到设计好的系统中后,通过 获得盈利:(C)
A、线上产品
B、线下产品
C、其他周边产品
D、网络产品
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微信公共平台的产品特点:(B)
A、依托移动互联网络
B、支持手机平台
C、整合了多种传播方式
D、资费低,省流量
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商家专属版APP的主要功能:(D)
A、会员管理
B、优惠券促销管理
C、手机网站
D、网络产品质量管理
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微博营销的特点:(B)
A、开放性,拉近距离
B、网上展示产品
C、发布门槛低
D、高技术性
6、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对)
7、移动互联网继承了桌面互联网的开放协作的优点,又继承了移动网的实时性、隐私性、便携性、准确性、不可定位等优点:(错)
8、以下哪项属于移动互联网长期趋势:(BCE)
A、差异化
B、移动化
C、社会化
D、实用化
E、本地化
9、以下哪项属于移动营销新模式:(ACE)
A、移动O2O营销
B、病毒式营销
C、APP营销
D、电子邮件营销
E、微信营销
10、O2O营销模式发展三支点是指:(BCD)
A、在线支付
B、移动支付
C、网络社区
D、二维码
E、群发助手
第七章测试
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网络虚体商品:(C)
A、游戏软件
B、普通服务
C、物流服务
D、信息咨询服务
2、网络营销产品层次最注重三类,其中核心利益或服务要做到:(A)
A、个性化
B、差异化
C、无形化
D、定制化
3、以下哪个选项是不属于网络营销首选产品范畴: 的产品:(D)
A、方便于配送
B、网络费用低
C、与电脑相关
D、容易设店
4、网络品牌=品牌名称+品牌图案+:(B)
A、商标
B、品牌附属内容
C、企业标识
D、品牌特征
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新产品开发策略类型的范畴:(C)
A、新问世的产品
B、重新定位的产品
C、金牛产品
D、新产品线
6、网络品牌是指企业注册的商标在互联网上的一一对应注册。是企业的有形资产:(错)
7、品牌是市场概念, 商标是法律概念:(对)
8、网络产品差异化的三个层次是指:(BDE)
A、价格差异化
B、核心产品差异化
C、渠道差异化
D、形式产品差异化
E、延伸产品差异化
9、以下哪项属于营销产品整体层次范畴:(ADE)
A、核心产品
B、实物产品
C、服务产品
D、形式产品
E、延伸产品
10、以下哪类产品属于网略营销产品的首选产品:(BDE)
A、高质量产品
B、高技术性能
C、高实用产品
D、品牌营销大
E、方便配送
第八章测试
1、网络营销渠道就是借助()将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从而辅助企业的营销目标实现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中间环节:(B )
A、电子商务
B、互联网
C、电子信息
D、物联网
2、在当前移动支付市场,()增长最快:(A )
A、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B、支付宝和易宝支付
C、微信和京东支付
D、微信和易宝支付
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网络直接营销渠道的途径:(A )
A、主营网络直销模式
B、自建网站直销模式
C、依托平台直销模式
D、混合直销模式
4、企业同时使用网络直接销售渠道和网络间接销售渠道的策略叫:(C )
A、双向交易法
B、密集分销法
C、双道法
D、选择分销法
5、网上零售商:是一种()模式:( )
A、C2C
B、B2C
C、O2O
D、B2B
6、网络渠道提供了双向的信息传播模式,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沟通更加不方便:(错 )
7、双道法是指企业同时使用网络直接销售渠道和网络间接销售渠道:(对 )
8、网络订货功能包括:(BDE )
A、寻找订单
B、提供产品信息
C、质检产品
D、搜索平台
E、生成订单
9、网络营销物流是指基于 网络化的物资或服务的配送活动:(ACE )
A、信息流
B、顾客流
C、商流
D、订单流
E、资金流
10、网络营销物流的特点:(ACD )
A、自动化
B、工业化
C、信息化
D、柔性化
E、隐性化
第九章测试
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影响网络定价的外部因素:(A )
A、产品成本
B、顾客购买意愿
C、顾客购买力
D、竞争者竞争地位
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网络营销定价基础:(D )
A、降低采购成本费用
B、生产成本控制
C、降低库存
D、打开市场
3、网络营销免费价格策略主要用于:( )
A、促销和人员推销
B、推广产品和促销
C、推广产品和滞销品
D、促销和体验式销售
我的答案:( )B
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免费产品的特性:(A )
A、直接收益特点
B、间接收益特点
C、冲击性
D、成长性
5、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D )
A、提高了消费者的搜索成本
B、降低了消费者价格敏感性
C、降低了消费者的价格搜索倾向
D、降低了消费者的搜索成本
6、网络营销定价是指给网上营销的产品和服务制定价格:(对 )
7、在网络营销中,免费价格是一种促销策略,也是一种无效的产品和服务定价策略:(错 )
8、以下哪项属于网络营销定价特点:(BCE )
A、高价位定价
B、低价位定价
C、弹性化
D、无弹性
E、顾客主导化
9、以下哪项属于免费产品的特性:(ACE )
A、无形化特点
B、有形化特点
C、易于数字化
D、低制造成本
E、零制造成本
10、以下哪项属于免费价格形式:(BCE )
A、松绑式免费
B、完全免费
C、捆绑式免费
D、定期免费
E、部分免费
第十章测试
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网络营销促销的特点,网络促销:(B )
A、通过互联网传递产品和服务信息
B、在不太透明的市场中进行的
C、在虚拟市场上进行的
D、注重沟通
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常见网络促销方法:(C )
A、打折促销
B、优惠券促销
C、线下促销
D、联合促销
3、以下哪个选项是网络广告的错误表述:网络广告主要是通过(A )
A、网络搜索引擎
B、网上知名站点
C、免费电子邮件服务
D、免费的公开的交互站点
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网络广告的类型:(C )
A、按钮广告
B、链接广告
C、电视广告
D、弹出式广告
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网红的分类:(C )
A、自媒体网红
B、草根式网红
C、品牌网红
D、露露式网红
6、电子时空观是网络促销与传统促销的主要区别之一:(对 )
7、网红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广告人:(错 )
8、以下哪项属于常见的网络促销十大方法:(BCD )
A、美图促销
B、赠品促销
C、节日促销
D、积分促销
E、派单促销
9、以下哪项属于网络广告的特点:(ACE )
A、交互性强
B、品牌效应
C、灵活、成本低
D、明星效应
E、传播范围广
10、以下哪项属于网红营销价值:(BCE )
A、明星价值
B、信息告知
C、背书价值
D、品牌价值
E、模仿效应
以上就是智慧树知到互联网与营销创新章节测试答案的全部内容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零售电商平台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