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会员制电商爱用商城把数据迁移到了(华)为云上了,这意味着什么叫做会员制呢?

----2022.3.12更新----感谢某白的私信,听其言细致、详实的补充了原回答,全文较长,科普点密集,耐心阅读----回答----这次云栖大会上的核心观点。“全面上云的拐点已经到来。”为什么这么说?第一,这次的云栖大会上,行癫首次公布了阿里云的“四张王牌”——飞天云操作系统、飞天大数据平台、阿里巴巴双中台和智联网AIoT,正式走进All in Cloud时代。第二,今年有一个重要的信号,云计算在全球 IT 基础设施的占比超过 50%。这意味着IT 基础设施领域在 2019 年迎来“上云”拐点。第三,到今年3月为止,中国有上云意愿的公司就已达到84%,几乎完成了从为什么上云到为什么不上云的时代转身。IDC 发布的《全球云计算IT基础设施市场预测报告》支持了这一观点:全球公有云加私有云的市场份额,在 2019 年将超过传统数据中心,成市场主导者。从2009-2019,经过十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在关键技术和应用规模上实现了对传统IT的全面超越。一方面,过去几年云技术的快速发展,比如在数据库层面,存储计算分离、弹性等特性对传统数据库技术带来很大的冲击。T杂志《连线》指出,企业自建机房的服务器利用率仅为6%,维护状况堪忧。2016年北美区域的传统IDC机房宕机近4000次,影响了3.67亿人。而云计算在成本、稳定性、安全和效率层面已经远超传统IT。上云后综合成本下降一半,稳定性提升 10 倍以上,安全性提升 50 倍。在张建锋分享的一组对比数字中,更能直观体现传统 IT 和云计算的差距在2019年NBA总决赛,面临“史上最大的访问峰值,并发访问量达到了平时的5倍”的庞大数据量时,全面上云的虎扑,在关键时刻借全面上云稳定坚守着亿万体育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同时云计算还使APP的响应时间快了30%。用户在其旗下有货APP上的购买转化率,也提升到了65%。传统数据库或者传统 IT技术设施就像每天拿一个水桶打水,现在上云后,好比装了一个水龙头,直接连自来水厂,按需按量使用。——李飞飞另一方面,云技术在产品中的落地,带来了业务的拐点。业务拐点,最后带来市场渗透率的拐点,不管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线下企业都从线下 IDC,迁移到私有云或者公有云。这个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所谓的临界点,后续是一个加速上云的过程。想当年,中国IT领袖峰会上,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三位大佬激辩云计算。李彦宏说它是“新瓶装旧酒”,很不屑;马化腾说它“要到‘阿凡达’时代才能实现”,很遥远;只有马云坚定地说:“对云计算充满信心。”阿里云在这次大会上成功说服了又一大批人。企业为什么上云?:目前看,企业上“云”分为四个步骤,首先让IT存储等基础设施上云,其次是大数据上云,再次是在云上打造中台,最后在云上实现智能化。综合上,仅从成本考虑,云计算少了大量的软硬件采购,比自建IT后台、数据中心节省50%以上的费用。同时,因为云计算平台能不断扫描硬件状态,预测芯片、硬盘的使用极限,提前更换关键部件,防止当机。其稳定性是过去的10倍以上。此外,有了云计算,企业可以按自己的需求调度使用算力,业务的波峰波谷,也不愁“后台资源不够用或太浪费”,其效率至少提升3倍以上。如此,技术后台的三大要素:成本、稳定、效率齐备,云计算的优势绝对碾压,事实就摆在面前。据调查,超过57%企业选择自建大数据平台,40%的经济实力薄弱的企业则选择通过购买云服务的形式建设大数据平台。办公上云,能最低最快的实现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无纸化,从传统办公的外壳中脱离出来,走向更高效快捷的办公模式。云上的基础:数据技术中台2018年,海底捞决定与与阿里云合作。海底捞的注册用户和活跃用户的差距实在太大(3000万注册会员,全国超过260家分店,每年招待超1亿桌客人),触达终端食客的效果一直不算好。于是,海底捞在上云后,开始优化App,识别用户的特征,精准设计标签,完善用户画像,期望以“千人千面”的用户界面,粘住食客。但海底捞并没有自己的“数据中台”,多个业务系统中,对用户的定义、标签,维度各不相同。若不能标准化,“千人千面”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阿里云利用自己中台化积累的技术、经验,帮助海底捞建立中台,统一各种标准,协同数据挖掘的方法,实现“千人千面”,让每个用户看到App,就发现自己爱点的菜、锅底,享受专有折扣等。如此,海底捞客户管理系统的性能提升了18.6倍,其App的用户暴增67%达到5000万,活跃度更是大大提升。不仅如此,中台化之后,海底捞更“认清”区域用户特征,不仅在菜品进货上减少浪费、损耗,还能根据用户偏好、消费能力,精准地在各地开设新店,迅速盈利,缓解高度竞争带来的业绩压力。同时,海底捞根据相关分析结果,明确消费的高峰和低谷。在消费低谷期,它与饿了么等平台合作,用高折扣吸引夜宵族、学生族前来消费,让生意“低谷不低”,更容易摊薄24小时运营的人力、水电等固定成本。由此,业务对上云计算,海底捞年营收169.7亿元,增长近60%,一年新开200家门店,人均消费还能从97.7元上升至101.1元,国内翻台率提升2%,净利润年增长60%。数据中台怎么理解?所谓“数据中台”,其实是把业务的重复性工作剥离,也就是把各类业务的共性技术分工给IaaS/PaaS/SaaS平台来完成。中台化足以打破一个企业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孤岛”,统一各指标的标准、维度,统筹分析、决策。简言之,数据中台是连接数据源和数据库的中间部分。一家企业想要云计算,但必须要有大量的用户数据,而这大量的用户数据需要统一采集、梳理,上传至云,才能在云上分析、挖掘。这采集、梳理用户数据的过程就需要中台。目前,数据中台常见三种集成模式:ERP、IaaS/PaaS/SaaS、API。对于IaaS/PaaS/SaaS的区别,可以用包饺子来理解:包饺子需要准备好面粉,剁好的馅料,再调配好需要的配料,还得等面粉发酵完毕后和面。同时还要准备好煤气、蒸屉、砧板等厨具,还要有自己的餐桌与餐具。包好饺子放进蒸屉之中,蒸好后才能享用。所有东西都是自己准备,这就叫做本地部署(On-Premises)。当然如果觉得麻烦,可以直接去超市买别人做好的冻饺子,回家里直接热热就可以吃了。这时候只需要准备好锅与煤气灶,还有餐桌、厨具就好了。与在自己家里面做不同,这里需要一个饺子的供应商,这就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但还是感到有些麻烦,那么可以直接打个电话,叫一家卖饺子的餐厅直接把做好的热腾腾的饺子送过来,你只需要准备餐桌就好了。这就叫做平台即服务(PaaS)。如果什么都不想准备,甚至连桌子都懒得整理的话,就直接去饺子店吃好了。那里什么都已经准备好了。这就是软件及服务(SaaS)。一般来说,流畅的数据中台可以为企业控制各种经济成本,这个经济成本不止是企业金钱成本,更有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各种耗费因素。控制金钱成本以制造业的上海通用五菱(重庆)为例。作为国内知名汽车厂商,上汽通用五菱(SGMW)推进“新四化”战略。重庆分公司的采购物流部门作为典型代表,在推进上云的1年时间内,节约成本如图:单部门节约成本已超15万元。注:简道云是以阿里云为依托的saas平台控制人力成本以科研行业的中铁大桥科研院为例。桥科院长期受到“excel辗转备份数据”的困扰,尽管已经有自研的信息平台,但多数项目数据习惯于纸质管理。后来选择上云,通过API+信息平台,一方面,在手机上即可录入、提交数据,自动导入进平台,数据处理效率有效提升,轻松完成了项目、收入支出合同、招投标及报表等管理;另一方面,通过API+webhook,数据再也不需导出excel进行备份,成功实现了自动备份,免去人工成本的投入。控制时间成本以建筑行业的广东鸿安达为例。每一个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基本都知道投标,但投标之前,是否要参投?如何报价?这些信息都要一一过相关负责人。 投标项目众多,不仅业务人员为此跑断腿,领导想看进度也不能及时看到。鸿安达上云后,立即设计了投标管理应用,串联投标管理的负责人,任务流转到谁、手机提醒谁处理,直接缩短了业务流程耗费的时间成本。数据中台如何搭建/选择?对于企业来说,假如要搭建一个中台系统。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自己开发,即IaaS;如果企业技术水平不高,不足以完成独立开发,那么就可以找到一个办公系统平台,通过平台提供的服务去添加或者定制自己需要的服务,即PaaS;如果企业不具备技术人员,或者开发成本过高,那么可以直接使用现有平台,或者提出需求由厂商提供定制服务,即SaaS。总的来说,怎么样才能投入最小、产出最高?这是每个企业在信息化前都会考虑的问题。而“云”的相比低价、高效驱动性、移动便利性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以验证。这就是原因。参考资料:拐点已到!传统IT向“云计算”全面转移,不懂就出局《“全面上云” 拐点已到,阿里云的好时代》PingWest品玩再甩“四张王牌”,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全面上云的拐点已经到来本文由简道云原创整理发布。简道云,以阿里云为依托的云办公平台。让用户自己灵活搭建管理应用,免去开发成本的同时,享受数字化管理。简道云的2分钟自我介绍https://www.zhihu.com/video/1158059883633971200进入官网,立即体验:「简道云官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做会员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