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上的生活视频生活的照片,视频有哪些?

作为理科背景的妈妈,科普读物一直是我特别关注的童书类别。科普类童书,我最主要关注两个选书的角度一类是横向拓展知识的广度:通识类,内容多解答我们生活中万事万物的「常识」,经典代表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前沿类,旨在让读者意识到当前的真实世界中,科学家们在研究什么,这些前沿科技又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何种联系。一类是纵向挖掘知识和思维的深度:抽丝剥茧、形象的展现一个问题是如何被解决的、科学家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重在科学思维的熏陶;或深耕于某一个小的专业领域,如某种生物、某个现象、某种物质的深度研究和全面挖掘,一方面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了深度学习和认识,另一方面,也从中展示了如何360度将一个东西研究的透彻以这个标准来看,今年截止目前最深得我心的是下面这3套(本),涵盖前沿科技、经典昆虫科普,亲测既硬核又好读,适合5~15岁孩子,请放心食用~《大国重器》——亲历者们讲述的前沿科技与背后故事这是一本沉甸甸的(字面意思)、读完让我心潮澎湃的硬核科普,却也充满「神话照进现实」的浪漫。刚读完时还忍不住发了个想法感慨科学家们浪漫起来可真要命:就我对科普书的标准来说,这一本绝对是前沿类的经典之作。通识类科普读物很多,但专门讲前沿科学、且覆盖面这么广、内容又这么新的的,应该不多见。全面展示近10年来可称为「大国重器」的前沿科技成果:科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遥远作为普通人,我们已经习惯了生活中的很多科技成果应用:一出门就打开导航,海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电的使用,去医院检查身体也对各类设备和检测方法习以为常。科技,是如何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看不见的基础科学领域,一线科学家们又在关注哪些问题?这本书选取了50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基础科学、前沿科技、经济民生和健康保障4个方面,全面展示了什么样的科研成果可以称之为「大国重器」:它们是奔赴太空的「天问一号」,是将神话变成现实的「嫦娥五号」,是可以深潜入海揭秘传说中龙宫的「奋斗者」和「蛟龙号」。是浪漫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火眼金睛,是充满古老东方智慧的引力波探测卫星「太极一号」,是帮助人类看见宇宙历史、探索其起源和演化的「中国天眼」。也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洋山港和港珠澳大桥,是指点方向的北斗导航系统,也是与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的「黄金救命药」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和自主研发的疫苗。这些最新的科研成果,不但是国内先进,更多是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和突破性,让世界看见了中国力量。所谓大国重器,也是大国底气、护国利器。给孩子看科普读物,目的是什么?让他们看见科技的力量,看见科技如何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在影响国家的命运,或许从中激发某些孩子投身科技前沿的种子。科技进步,从来都是一代又一代的努力。30 余位各领域一线科学家、工程师、科研人员组成「作者天团」,确保内容严谨专业科普类图书,内容的专业性往往是我最关注的。《大国重器》的作者团我表示真的震惊了,很难有一本书能集齐这么多神龙吧?珠港澳大桥的总设计师、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张衡一号首席科学家...因为作者要么是这些科研项目的亲历者甚至是项目的技术带头人,要么是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内容的专业性就很强。换个角度想:这就约等于30+一线科研大咖,一次性来了和组团系列讲座。这个阵容,如果去听学校讲座的话,大概得刷上十来所高校、蹭几次985高校建校xx周年系列讲座才能凑齐吧。加上行文以问答的形式,我感觉读书的过程,就好像是借助图书,听一线科研工作者讲座+对话的过程。大量科学手绘图+大事记也提高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多时候,一些科研成果我们很难理解,是因为不够直观。书中的大量科学手绘图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我个人读下来,感觉小学生可能有些吃力,中学生如果善于查资料,基本可以读懂。附带的大事记就像每个科研成果的编年史,我个人很喜欢这种以时间为轴的展现形式。一方面是看见了重要突破的节点,就好像自己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另一方面,也侧面感受到了科研的每一个突破都并不容易,是大量时间、资源与智慧的结晶。对孩子来说,体会这一点尤为重要。穿插的科学家故事则提供了另一种视角:每一项科研成果背后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是怎么跨越过困难,怎么一步一步将大国重器变为现实,对孩子们来说,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榜样力量。《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法布尔老师手把手教你如何研究昆虫《昆虫记》几乎是有娃家庭的必备科普读物了,也是新课标阅读指导目录的图书。但为什么我更推荐这套《法布尔老师的昆虫教室》呢?原因在于,这不仅仅是科普绘本,更是一套清晰展现了法布尔在研究昆虫时思考和实验过程、图文比例恰当、辅以实物标本展示的「科学思维」训练书。儿童科普读物中,能够生动将问题的思考与验证过程完整展现出来的,并不多见。大多数儿童科普都是告诉孩子「这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但很少告诉孩子「我们是如何发现这是什么」以及「我们通过哪些方法研究出了为什么」。但后者,才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如果生物课都是像书中的法布尔这样教,一定有更多孩子爱上自然科学研究是需要亲眼观察的,这一点很重要。——法布尔当观察到昆虫的一个特征或者现象,权威说的一定是对的吗?法布尔告诉你:我们应当去重新验证,或许,你的发现才是真相。比如在法布尔之前,法国的昆虫学家迪富尔发现吉丁虫泥蜂捕捉的吉丁虫就像注射了防腐剂,就算炎热的夏天也不会腐坏或者干瘪。真相是这样吗?法布尔决定自己去观察研究,以一种叫栎棘节腹泥蜂的泥蜂为对象进行研究和观察,并做了个电流试验。结果发现它们抓住的卷象并不是死掉被注射了防腐剂,而是泥蜂用毒针准确的刺中了卷象前足和中足之间的神经节,卷象的运动神经就被麻痹从而无法动弹,但它其实还活着,所以才不会腐坏,就像变成了植物人一样。书中,像这样关于如何通过观察、实验去验证各种昆虫的习性和现象的内容比比皆是。“如果把圣甲虫的粪球固定住,它会怎么做?”“对着鸣蝉放大炮,它会听见吗?”“雌蛾吸引雄蛾靠的是气味?”“蚂蚁认路靠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法布尔一一用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去寻找答案,每一步都要认真思考。实验的过程有失败、有总结、有改进,一一展现了他的思考过程。整本书读起来,就像是法布尔成为了孩子的生物老师,还是善于启发式提问的那种,让科学思考的过程可视化,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图文并茂,趣味十足,5岁左右就可以在家长辅助下读了,小学生可自主阅读对孩子来说,科普书最难的是如何做到趣味性,让孩子读起来更快乐。只有快乐的阅读,才能带来最大的乐趣。这套书图文比例大约1:1 ,文字部分由日本法布尔学会会长-奥本大三郎结合孩子的理解力重述改写,语言朴实有趣,读起来非常流畅、舒服。绘图部分既有趣味漫画,也有科普性内容,由昆虫绘者山下浩平绘制,细节准确,但又考虑到孩子的接受性,平衡的很棒。很多实验过程也通过漫画形式展现,对小昆虫们拟人化的展现也特别逗趣。趣味的实验过程漫画、拟人化的昆虫,让阅读更加好玩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真实昆虫标本图片,以及法布尔故居实景照片。精美的标本图片,以及法布尔故居和他曾经的工作台这样的重述+漫画图解还是首次,大大提高了可读性,也让阅读更加直观。3本书一共有大约40+种昆虫的详细解说,分别以昆虫的本能、有趣的昆虫实验、昆虫的生存绝招为主线串联,套装也很适合作为开学礼物~《馆野鸿科学绘本》——昆虫绘本的全新视角,一曲震撼的生命之诗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第一次看这套书的心情:是震撼?是感慨?是敬意?《虎凤蝶》《斑蝥》《蛩蠊》《埋葬虫》,一套4本,每一本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昆虫纤毫毕现,文字克制又平静,但却能从中感受到巨大的生命力和创作者投注的深情。这套书私以为是身体力行的展示了什么叫「深耕」,什么叫深度观察。作者馆野鸿是日本细密画大师,师从熊田千佳慕,观察昆虫30多年,创作生物画20多年。这套科学绘本系列实属十年磨一剑,用最克制的笔触,描绘大自然中看似不起眼却极为震撼的生命奇迹。PS一下,我以前推荐过的植物细密画作者荒井 真纪也是师从熊田千佳慕,代表作《草莓》《郁金香》《向日葵》等等,也超级好看,我都不记得自己推荐过多少次了。最克制的笔触,最震撼的诗意以《虎凤蝶》为例,开头就是一幅祥和的春日景象,虎凤蝶在树林飞舞,雌蝶与雄蝶相遇,然后产下了10枚卵。但随着卵的孵化,毛毛虫们九死一生的生命历程却描述的极为克制:螨从地面上爬了上来。它吸光了两个卵里的东西,又回到了地面上。蚂蚁来了,抓走了三条小毛毛虫。毛毛虫正爬着,来了一只步甲。步甲刚要吃掉毛毛虫...慢吞吞的毛毛虫,遭到了一大群蚂蚁的袭击。蔓刺虎开花的时候,逃过危险的毛毛虫们,就会各自找一个不那么显眼的地方变成蛹。...随着夏天、秋天、冬天...来临,画面上只有一句话,平静中蕴含着力量:蛹还是那个样子。直到第二年春天:啪,蛹的壳裂开了。虎凤蝶的翅膀还皱成一团,就积极毛毛的爬了起来,朝附近一颗小树爬上去。它朝上爬了一点点,就停住不动了,慢慢地打开了翅膀。春天来到了雪乡。安静克制的文字,蕴含着生命的力量4本书,每一本描写一种昆虫的生命历程。生物的自然选择、弱肉强食、寄生、死亡...每一本书,都用极其细节的笔触展示了作者对昆虫的深度观察,以及对它们的生存环境、生命史事无巨细的了解。这种看起来客观、克制的描写,却能带给人对生命力量的极大震撼。关于这套书的豆瓣评价中,这样写:“这片林子里也好,邻近的林子里也好,更远的林子里也好,都在发生着同样的事情:生和死。”所有的生命从一出生就投入到了食物链的较量当中,并且用自己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蛩蠊》的附录部分馆野鸿就像一台客观的高速摄像机,用纤毫毕现的画面、上帝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从未关注的虎凤蝶、埋葬虫、斑蝥、蛩蠊...们的平行宇宙,让我们看见生命之间的联系,昆虫顽强的生活与自然的力量在极美的笔触中撞进我们的眼睛里、心里。画面精美,细节和知识量都惊人这套书不仅画面精美、严谨,知识量也极为丰富。虽然正文部分仅仅是一本40页的图画书,但后面有详细、完整又专业的昆虫生活史知识,昆虫的每个发育阶段都有实拍照片可对比,浓缩了作者多年的生物观察和饲养昆虫的积累。就内容的垂直深耕来说,馆野鸿绝对是典范。附录中还将正文内页出现过的所有生物详细的列出来,加起来上百种不同形态的昆虫和植物,知识量也很感人。实物照片对照的生活史与所有登场生物在每一本图画书的创作过程中,馆野鸿都参考了几十篇专业文献,并请了昆虫学家进行指导和修正。馆野鸿本人也因为狂热的对昆虫的观察,在日本举办他的原作画展时,有一次就命名为「对大自然的疯狂观察」。总有一天我也会像它们一样消失。到那天为止,我要一边想着无垢、纯洁而又勇敢的美丽昆虫,一边竭尽全力画出最好的图画。——馆野鸿当科普书籍在拓展我们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的时候,也是在拓展思维与生命的深度。@知乎图书 @知乎亲子
我是@笑霜,儿童教育 话题下的优秀回答者,生物学硕士,爱读书也爱陪孩子读书的成长型妈妈。关注我,get更多趣味科普和育儿知识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空上的生活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