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蜱这个字念什么么

查看: 4918|回复: 57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752 小时听众数威望857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7积分12331UID11065
在线时间3752 小时威望8579 注册时间积分12331好友帖子UID11065
基于士人品德的歙砚审美理念——兼论“爪肤而縠里”
叶顺 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也可以成为“之首”)的歙砚,从其诞生直至今日,始终是文人学者的珍爱之物:因其美、因其用、因其独特,更因其与士子文人“习相近”,千百年来,广受赞誉。然而,时过境迁,风俗流变,犹如画山水必与黄宾虹攀亲一样,当今真正读懂歙砚的人并非多数。更有甚者,人云亦云,蔚然风尚;装腔作势,俨然学问,误人子弟。歙砚之美究竟美在何处?历代赞誉不绝于耳,尤以五代、宋人为最。南唐后主李煜封龙尾砚为“天下冠”,第一次亲自在歙州设置了“砚务官”,“命以九品之服,月有俸廪之给”。歙守献砚,并荐砚工李少微,国主嘉之,擢为砚官。欧阳修赞歙砚诗曰:徽州砚石润无声,巧施雕琢鬼神惊。 老夫喜得金星砚,云山万里未虚行。黄庭坚《砚山行》有句: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遂令天下文章翁,走吏迢迢来涧底。蔡襄更把歙砚比作“和氏璧”: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图1、宋&&龙尾抄手砚)
(57.62 KB, 下载次数: 3)
11:5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752 小时听众数威望857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7积分12331UID11065
在线时间3752 小时威望8579 注册时间积分12331好友帖子UID11065
最为称道的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其一生虽宦海沉浮,却始终躬耕砚池,游刃墨海,留下了众多千古佳作。苏轼一生痴爱砚石,曾毫不避讳地说:“仆少时好书画笔砚之类,如好声色。” (宋·高似孙《砚箋》卷二)苏轼对歙砚更是情有独钟,一生曾收藏、使用过多少歙砚虽已无从查考,但可以肯定,苏轼不但拥有多方歙砚,而且品种繁多,有稽可考的就有龙尾砚、金星砚、罗纹砚、卵石砚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苏轼不但爱砚、藏砚,一生还留下了大量的论砚诗文,尤以歙砚为多。拒不完全统计,仅《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和《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就收录了苏氏论砚诗文53篇,其中绝大部分为歙砚。其中,《龙尾砚歌》、《偶于龙井辨才处得歙砚甚奇作小诗》和《万石君罗文传》等多数为歙砚研究者、收藏者所熟知。故后代论述歙砚,往往引用苏东坡《诗吟婺源孔毅甫龙尾砚铭》,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爪肤而縠里,金声而玉德”也就成了歙砚审美的金科玉律。 “苏氏论歙18字”何以能够成为经典?撇开历史的风气、苏氏坎坷的经历和复杂心理等主客观因素不论,但就历代文人、学士对“苏氏论歙18字”的认可度,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苏氏论歙18字”是士人学者高尚品德在歙砚审美理念上的忠实反映。“苏氏论歙18字”中,除“爪肤而縠里”外,余13字,纯以人品观照物品,寓物而寄性。“涩不留笔,滑不拒墨”说的是石性“涩”与“滑”。从科学层面上理解,一方面,歙石的地质年代属震旦纪,距今十亿年,是一种泥质粘板岩。歙石坚硬,平均硬度为四度左右,在四大名砚中最高。因其密度大,摩擦系数小,故其“滑”。另一方面,歙石矿物质颗粒细密,80%以上均在0.01mm左右,多为多硅云母(25-30%)、蠕绿泥石(35-40%)石英(25-35%)和长石等碎屑(2-3%),这些细密的颗粒就是俗语所说的“芒”,表现为摩擦运动中的“涩”。(图2、歙石的机理)
(52.36 KB, 下载次数: 1)
11:5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752 小时听众数威望857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7积分12331UID11065
在线时间3752 小时威望8579 注册时间积分12331好友帖子UID11065
本帖最后由 宝儿 于
17:53 编辑
然而,从哲学层面上讲,歙砚的“滑”和“涩”是在一定“度”下的对立统一,一如儒家传统思想的中庸—— 原本是“滑”所以能“不留笔”,“涩”所以能“不拒墨”。若是偏执,以“笔”论,欲“滑”,而“涩”即为病;以“墨”论,欲“涩”,而“滑”又为病。歙石的“中庸”正是使“滑”与“涩”达到最恰当的、最和谐的“度”,缺点被优点溶解,缺点也就是优点了!故有称“多年宿墨,一濯即莹”的特点,为他石(包括端石)所不及。 宋人何薳《春渚纪闻·赵水曹书画八砚》:“﹝赵竦﹞云性懒涤砚,又不奈宿墨滞笔。日用一砚,八日而周,始一濯之,则常用新砚矣。”徐毅(清)在《歙砚辑考》中:“石凡质坚者必不嫩,润者必多滑。唯歙石则嫩而坚,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兼以纹理烂漫,色似碧天,虽用积久,涤之略无墨渍。此其所以远过端溪也。”中国古代士人学子无不勤勉有加,然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的正统思想和清静无为的老庄哲学,还有那连绵的战火和更迭的朝代,无不把那些孤傲耿介的、满腹经纶和热血沸腾的文人学士推向“性懒”。于是,“滑”“涩”的歙石便成了他们心灵的寄托。苏氏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中国古代正直文人坎坷命运的典型代表,“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出于其口,意味深长。“金声而玉德”依然是说石性。歙石致密,使许多声波集中地返回传播源,故为金声;端砚相对疏松,许多声音得以深入并被吸收,故为木声、瓦声。金声者,黄钟大吕,威仪堂堂。“黄钟阳声之首,大吕为之合”(《周礼·春官·大司乐》郑玄注)。中国古代文人一贯在乎“养浩然正气”(孟子),“艺以人传,心正则笔正”(柳公权)。“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国古代文人正是以追求不朽为动力,克己复礼,修身养性,才使得中华文化历经洗礼,延绵不绝,发扬光大。其实,“金声”与“木声”并非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中国“五行相克”的理论,世界万物互克互生,并无先后高下;此时此地、彼时彼地,善用者能用其所用,即是物尽其力。关键在于,德可以比之于玉者,惟歙石耳。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孔子的“玉德理论”显然不是说石(古人以美石为玉,玉即是石)的,而是把美石比作君子,或者把君子比作美石。歙石达到了诸如孔子之类文人士大夫的首肯,所以,历代大多文人(仅指文人,而非富人)视歙砚高于端砚,最著名的如欧阳修:“端石出端溪,色理莹润,本以子石为上。子石者,在大石中生,盖石精也,而流俗传讹,遂以紫石为上,又以贮水不耗为佳,有鸲鹆眼为贵。眼,石病也,然惟此岩石则有之。端石非徒重于流俗,官司岁以为贡,亦在他砚上,然十无一二发墨者,但充玩好而已。歙砚出于龙尾溪,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其石理数微粗,以手摩之,然世亦罕有。端溪以北岩为上,龙尾以深溪为上。尤坚而发墨,然世亦罕有。端溪以北岩为上,龙尾以深溪为上。较其优劣,龙尾远出端溪上,而端溪以后出见贵尔。”以上关于“苏氏论歙18字”中13个字的解读,学界基本统一,虽然存在理解上的深浅之差,基本不离谱。而关于“爪肤而縠里”的解释,则显得比较混乱。由于传抄讹误,此5字有不同“版本”。如“瓜肤而榖理”、“瓜肤而穀理”、“瓜肤而縠理”和“爪肤而縠理”等。基于不同版本,各家解释各有不同。如:有的将“瓜”解释为“冬瓜”。以冬瓜“肤”(瓜皮表面)之毛,喻歙石之芒。有的比喻为甜瓜,喻歙石之光、亮、透润。有的以“榖”(谷)为依据,将“縠理”解释为“稻谷”的纹理;并据《辨歙石说》 “石文如罗谷精细”句,将罗纹理解为“人手指上的‘罗’的纹理”。有的根据《诗经》“穀旦于差,南方之原”的“穀”,将“縠理”解释为“美丽的花纹”。有的将“爪肤縠里”直译为“外形如爪,文理如丝”。其实,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卷九十六、三《孔毅甫龙尾砚铭》、光绪戊申重刊明成化本东坡七集卷第二十《铭砚九首》之《孔毅甫龙尾砚铭》,以及中华书局1986版《苏轼文集》等可信版本, “苏氏论歙18字”的原文应是“爪肤而縠里”,意为:磨去(爪)石头的表皮(肤),就可以看到绉纱(縠)似的纹理(里)。愚以为:要正确理解这5个字,必须结合苏氏所铭之砚——龙尾砚——进行综合分析。换言之,“苏氏论歙18字”中13个字具有歙砚的普遍特征,而“爪肤而縠里”却是对老龙尾罗纹歙砚的特指。首先,我们对“爪肤”、“縠里”字义作一解释:爪,作名词有指甲或趾甲、鸟兽的脚指解,而作为动词则应释为抓。肤,原指皮肤、表面,引申为物体的外表。《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有“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句,其意为“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得是松是紧”。此处的“爪其肤”与苏氏的“爪肤”同义。縠,有皱纹的纱;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绉的平纹丝织物。《周礼》疏:“轻者为纱,绉者为縠。”里,即理,指石品、花纹、纹理。縠理,绉纱似的纹理,常用以喻水的波纹。唐·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御题綵服垂天眷,袍展花心透縠纹。”明·杨慎 《渡黑龙江时连雨水涨竟日乃济》:“雨过添清气,风生爱縠纹” 清·陈其年 《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作家书竟再系数词楮尾》词之五:“ 曲阿湖上,重看縠纹平似掌”苏轼本人的《和张昌言喜雨》也有“禁林夜直鸣江瀨,清洛朝回起縠纹”之句。歙砚的主流石品如细罗纹、暗细罗纹、泥浆罗纹等,表面光洁,非入水,根本难见纹理;更有歙石珍品庙前青 “如秋雨初霁,远望暮天,表里莹洁,都无纹理”(宋·唐询)。另外,歙砚中较致密者如老龙尾等,本色青灰,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表面即可形成类似青铜器黑漆古的包浆,年代愈久包浆愈醇厚,毫不逊色于端砚老坑。古人常说摸歙砚“如孩儿面,似美人肤,吹气盈珠。”然而,这些精美的纹理,并不是显露于外的。《歙砚说》云:“麻石三尺,中隐砚材数寸而已,犹玉之在璞也。”实际上,自古就有“玉不琢,不成器”之说。就歙石而言,能够跻身四大名砚,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爪肤”,有实际操作层面上的“磨”,也有理论层面上的去粗取精的含义。只有通过磨,我们才能见到精美的“縠里”;只有通过去粗取精,歙砚才能跻身四大名砚。一些麻石完全具备歙石的特征,在汉代研磨器中确有大量使用,存世者并不鲜见,另如1956年出土于安徽省太和县李阁乡汉墓中的三足研,蔡鸿茹在《中国名砚鉴赏》一书中说明,此砚为“青石质,内含鱼子纹,质地细腻,抚之如玉”却不能断定为歙砚。程明铭和章放童各自在自己的著书中都将此研定为“东汉鱼子纹歙石”其似歙石中有鱼子纹的“麻石” 这些麻石砚,理论上可以列为“歙砚之属”,但绝不是苏氏所言“爪肤而縠里”的龙尾歙砚。。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此从略。(图3、麻石砚)(图4、歙石罗纹与罗縠的比较)
(117.06 KB, 下载次数: 0)
12:02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62.48 KB, 下载次数: 65)
17:53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752 小时听众数威望857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7积分12331UID11065
在线时间3752 小时威望8579 注册时间积分12331好友帖子UID11065
本帖最后由 宝儿 于
13:29 编辑
縠里”主要是指罗纹,也有称之为“罗縠纹”的。有些版本成为“罗谷纹”实为“縠”、“穀”之笔误。罗纹是歙石石品中最大的一个类别。《辨歙石说》列罗纹九种,《歙砚说》中仅细罗纹就有十二品,宋·唐积《歙州砚谱》列外山罗纹十三种。这些名称都是罗纹前面冠以一到两个状物的字,形成偏正结构的词组。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对这些名词的解释,或者说对歙石各种罗纹的称呼,历代乃至现代都不尽相同。特别是一些介于两者之间的,可谓见仁见智。事实上,正是因为石纹是天然形成的,并不能按照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见仁见智,甚至牵强附会也是必然的。(图5、粗罗纹)(图6、细罗纹)
(69.5 KB, 下载次数: 0)
13:2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8.33 KB, 下载次数: 67)
13:2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752 小时听众数威望857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7积分12331UID11065
在线时间3752 小时威望8579 注册时间积分12331好友帖子UID11065
本帖最后由 宝儿 于
13:30 编辑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石层被淌池斜切”构成的“罗纹”并解释:石层薄而多,就形成细罗纹;石层厚而少,就形成粗罗纹。这种粗细罗纹的划分是以石层厚薄和多少决定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倘真如此,假使细罗纹石淌池切得平缓一些,不就变成了粗罗纹了?而粗罗纹石淌池切得陡峭一些,不就变成了细罗纹了?淌池由平缓到陡峭(宋砚常有式样),那么砚石岂不是一半粗罗纹一半细罗纹?如果不切淌池不就没有罗纹了?
事实上,同一块歙石上粗细罗纹同时存在也是有的,但不是因为淌池的原因,而是石质结构形成的。关于罗纹的成因,程明铭先生说得最清楚:“罗纹,主要由岩石在变质作用中,新生的小片矿物(如绢云母等)密集地连续排列,呈现许多小皱纹而致”。也就是说,罗纹一经形成,就不可改变。你可以按你的想法给罗纹命名,但你不可以以加工方式来改变罗纹。
(图7、眉纹与罗纹的结合)
(61.26 KB, 下载次数: 0)
13:29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752 小时听众数威望857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7积分12331UID11065
在线时间3752 小时威望8579 注册时间积分12331好友帖子UID11065
本帖最后由 宝儿 于
13:30 编辑
应该说,“爪肤而縠里”是老龙尾罗纹歙砚的基本特征,但也不能包括歙砚全部,甚至不能包括所有的龙尾石。如老龙尾的刷丝、鱼子、金星等,就不具备这个特征。而歙砚的复杂还在于一砚之中多种石品共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面貌,这正显示了歙砚的雅致可爱。
(图8、歙红)(图9老龙尾枣心眉歙砚)
(63.32 KB, 下载次数: 0)
13:3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51.14 KB, 下载次数: 64)
13:3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48.56 KB, 下载次数: 67)
13:3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752 小时听众数威望857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7积分12331UID11065
在线时间3752 小时威望8579 注册时间积分12331好友帖子UID11065
歙砚是包括龙尾砚在内的所有“歙州”砚的统称。从历史、文化的高度来看,歙砚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品牌,她是“歙州”的,是中国的,而不独是安徽的,更不是江西的。失去了龙尾砚的歙砚“家庭”是不完整的家庭,而失去了歙砚这个“娘”的龙尾砚肯定是最不幸的孩子。所以,我们在理解“爪肤而縠里”之类的特指时,切忌生搬硬套,更不能以“爪肤而縠里”作为判别歙砚与否的唯一标准。
载砚舫主人:叶顺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752 小时听众数威望857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7积分12331UID11065
在线时间3752 小时威望8579 注册时间积分12331好友帖子UID11065
本帖最后由 宝儿 于
13:37 编辑
叶顺先生简介:
叶顺,男,1965年9月l日生。“载砚舫”主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文房之宝委员会副主任,安徽文房四宝协会终身顾问,宣城市文房四宝协会终身顾问,马鞍山市收藏协会理事。2010年在马鞍山采石矶举办了“载砚舫藏中华古砚”展,2011年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优秀收藏家”。先后收藏自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至现代各类砚台500多方,品种有: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红丝砚以及陶、砖、瓦、瓷、易水石、菊花石、广石、越石、鲁石等各类砚台,其收藏年代跨度久远,数量品种繁多。
(99.29 KB, 下载次数: 0)
13:37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666 小时听众数威望1052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2717UID721890
行家里手, 积分 271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83 积分
在线时间1666 小时威望1052 注册时间积分2717好友帖子UID721890
谢谢,宝儿!
龙山草堂,妙果山人。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752 小时听众数威望8579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7积分12331UID11065
在线时间3752 小时威望8579 注册时间积分12331好友帖子UID11065
龙山草堂 发表于
谢谢,宝儿!
不客气,受朋友之托把论文发上来与文友共赏歙字的解释
『歙』  拼音:she
部首:欠 
笔画:16 
读法:shè,xī,
五笔编码wgkw 
以上是歙字的读音、笔画等简单信息,下面是歙的意思在字典中的详细解释。
◎ 详细解释
歙Shè【名】县名〖Shecounty〗。中国安徽省南部的县。徽墨、翕砚为其特产另见xī歙砚shèyàn〖Sheinkstone〗砚台中的名品,是用安徽歙县、江西婺源县所产石料制成歙xī【动】吸气或通过呼吸吸入〖inhale〗歙,缩鼻也。从欠,翕声。――《说文》。字亦作q。将欲q之,必固张之。――《老子河上本》崩腾歙众流,泱漭环中国。――《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歙蠡吞沱。――《石帆铭》通“翕”。收缩,敛息〖furl〗将欲歙之,必固张之。――《老子》开阖张歙。――《淮南子?本经》开闭张歙。――《淮南子?精神》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淮南子》又如:歙肩(耸肩。形容身子微缩,作恐惧、谄媚状)聚集〖accumulate〗。如:歙集(聚集)歙xī【形】和谐,融洽〖harmonious〗郡中歙然。――《汉书?韩延寿传》又如:歙然(和洽的样子;安定的样子);歙歙(无所偏执的样子;投合的样子,朋比为奸的样子)另见shè歙的意思解释,歙字的读音,偏旁部首(左边翕,右边一个欠),五笔编码,声调,笔画,韵脚平水韵等-在线新华字典
用歙字组词
带歙字的成语带歙字的诗句随机生字
歙字的拼音与读音
歙的拼音(多音字)歙的读音歙的声调歙的台湾注音韵脚(十三辙)
shèxīshe4xi14声1声ㄕㄜˋㄒ一ˉe(梭波辙)i(衣期辙)
歙字的粤语广东话拼音与读音
歙的粤拼注音歙的粤语读音和歙字粤语读音相同的字
kap1sip3kap1sip3
歙字的结构与笔画
偏旁部首部首笔画歙的总笔画简体字繁体字结构与写法
歙字的编码与输入法
歙的四角号码歙的仓颉码歙的区位码歙的郑码五笔编码输入法
87182OMNO7608ODYR五笔86:WGKW;五笔98:WGKW
歙字的机器内码及IT应用
歙的GBK码歙的Unicode编码歙的UTF8编码32位MD5加密编码歙的BASE64编码
ECA8(十进制:60584)27481%E6%AD%993386dd8dccbafc22daf4145q2Z
歙的内码ALT输入法:在中文输入状态下,按住键盘下方的ALT键,依次输入上面的GBK码10进制数字60584,再松开ALT键即可输入一个歙字。
歙字的诗韵、词韵及平水韵
歙的诗韵平仄诗韵歙的词韵平仄词韵
仄入声 十四缉仄入音第十七部 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
歙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解释和说明xī 吸气。另见shè歙字的同音字与歙字同偏旁部首的汉字与歙字笔画数相同的汉字发表评论
右边两数之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蜱这个字念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