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学院计算机常州工学院在哪里里?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
.:鼠标的发展:.
  一、鼠标发展里程碑包括:
.  1968年,鼠标的原型诞生;
.  1981年,第一只商业化鼠标诞生,仍旧是机械鼠标,出现滚球鼠标;
.  1983年,罗技发明了第一只光学机械式鼠标,成为日后的行业标准;
.  8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代光电鼠标,它需要特殊的有栅格的鼠标垫,过高的成本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  1999年,微软公司与安捷伦公司合作发布了IntelliEye光学引擎,以及第一只光学鼠标。
  二、细说鼠标发展历史
  鼠标的英文原名是“Mouse”,这是一个很难以翻译的单词,很多人对于这个词有很多的理解,什么“滑鼠”、“电子鼠”,但就是没有人将这个词直接翻译为老鼠或者耗子。
  日,全世界第一个鼠标诞生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它的发明者是Douglas Englebart博士。Englebart博士设计鼠标的初衷就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他制作的鼠标是一只小木头盒子,工作原理是由它底部的小球带动枢轴转动,并带动变阻器改变阻值来产生位移信号,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屏幕上的光标就可以移动。自此,鼠标和PC就结下了那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不解之缘。
   鼠标的使用令电脑操作更为简易,而风靡全球的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相关应用软件的普及亦加速了鼠标在PC间的广泛应用。一句话,鼠标的出现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为轻松方便。
  从鼠标这个小东西出世到现在,时钟已经慢慢地走过了32年的历史。在这32年中,鼠标也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发展和变革。
1、从鼠标的结构而言
  从历史来说,鼠标的出现次序为机械式鼠标、光电机械式鼠标和光电式鼠标。由于机械式鼠标精度有限、传输速度慢及寿命低,所以基本上已被淘汰,并以同样价廉的光机式鼠标取而代之。光机式鼠标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台电脑中,但它无法避免机械磨损造成的损害。光电式鼠标诞生最晚,其中又分两种;旧式的光电鼠标需要使用专门的光栅做鼠标垫,不够方便,光栅磨损后也会影响精度;新式的鼠标采用一种名为“光眼”的新型光学引擎,精确度更高、可靠性更好。配除了这些标准应用鼠标之外,鼠标家族还有几位兄弟,其中包括专业应用中的轨迹球(Track
ball)以及其它用于不同用途的专业鼠标。
2、从鼠标的接口而言
  从鼠标的发展历史上看,最早出现于普通PC应用的鼠标采用的均为串行接口设计(梯形9针接口),随着PC机器上串口设备的逐渐增多,串口鼠标逐渐被采用新技术的PC/2接口鼠标所取代(小圆形接口);但是科技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即插即用理论的推出,使得采用USB接口的鼠标成为将来鼠标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于一些有专业要求的用户而言,选用一种采用红外线信号来与电脑传递信息的无线鼠标也成为一种专业时尚。
3、从鼠标的按键而言
  世界上的第一个鼠标是一款不是很标准的双键鼠标,鼠标发明后的将近20年,人们都“毫无怨言”地使用着当时看似完美的双键鼠标,但是随着电脑软件技术的发展,人们慢慢地发现:双键鼠标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控制的需要了,毕竟相对于键盘而言,鼠标上的按钮实在是太少了,所以人们开发了一些功能键以适应工作娱乐的要求;随着INTERNET技术以一种难以预料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扩散的时候,人们再度发现,原来在鼠标上加上一个小小的轮轴是那么便于浏览网页,这样,新一代的滚轮鼠标出现了,现在市场上的鼠标大多数以三键滚轮鼠标为主。这个滚轮还可以当做第三键使,它是Genius的专利发明,现在已经普及到我们千家万户。
  虽然说鼠标的发展速度和其他的电脑硬件产品相比似乎慢了许多,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鼠标的发展使得鼠标的功能越来越强、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给我们操作电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想人们一定会发自心底,由衷地对鼠标说一声:“谢谢!”
  三、鼠标发展历史
  下面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这35个年头来鼠标的发展,在缅怀先辈们的同时,也感受一下指针技术发展的脉搏。
  日Engilehbart 博士在IEEE会议上展示的世界上第一个鼠标,一个木质的小盒子,盒子下面有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每个轮子带动一个机械变阻器获得X、Y轴上的位移,在盒子的上面则有一个按钮开关提供连通信号。这款鼠标的鼻祖与今天的鼠标结构大不相同,甚至还需要外置电源给他供电才能正常工作。(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于195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电气工程与计算机博士学位,后来在著名的斯坦福研究所供职。1989年,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和女儿克里蒂娜?恩格尔巴特在美国硅谷创建了Bootstrap研究所,并于1998年获得世界计算机界最权威的奖项——图灵奖。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发表了一篇题为《放大人类智力》(Augmenting
the Human Intellect)的文章,提出了要把计算机作为人类智慧的放大器的观点。实际上对他来说,鼠标器只不过是他所有成果中的一个小发明。但他提出的那些气魄辉宏的计算机理论却远远不及他发明的鼠标器广为世人所知晓。)
  1983年苹果公司受到仙童公司著名STAR计算机的启发,在当年推出的Iisa电脑上第一次使用了鼠标作为GUI界面操作工具。这款电脑虽然不成功,但它为转年推出的Macintosh以及MAC
OS操作系统提供了经验,鼠标的黄金年代来临了。这个时候的鼠标还是老式的机械式鼠标,但是对于最初的产品已经有了新的改良,鼠标球取代了不灵活的单滚球,单键设计被更加灵活的双键/三键所取代,可供电的标准RS232串行口设计取代了早期的独立接口,现代鼠标的基本结构已经成型。
  1982年 罗技公司发明的世界第一款光机鼠标,光机结构是鼠标发展史上最大的发明。也就是这个时候现在鼠标的结构设计基本成熟,光机鼠标统治了鼠标市场达18年之久。
  1984年罗技的第一款无线鼠标研制成功,那时候还依靠红外线作为信号的载体。虽然说这款产品由于性能方面的诸多问题而告失败,但是罗技在无线方面的创新也给后来的产品带来了很多思路的指引。
  1996年由微软发明的鼠标滚轮是鼠标发展史上十分重大的发明,今天滚轮已经成为鼠标的标配之一。
  现在流行的滚轮设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机械式滚轮,也就是用滚轮来带动一个机械电位器以获得信息,微软的很多鼠标都是采用这种结构。它的优点就是滚动比较精准,但是机械结构存在磨损问题。
  令一种滚轮就是光电式滚轮,罗技等大多数厂商都是采用这种设计。它的滚轮内部就是一个栅轮。在栅轮的两侧分别有一个发光二级管和热敏二级管,工作原理上和光机鼠标获得滚动信息的方式是一样的。这种滚轮的寿命比较长而且手感很干脆,但是在滚动信息的精确性上却不如上面的机械式滚轮。
  1999年微软与安捷伦公司合作,推出了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揭开了光学成像鼠标的时代的序幕。其中Intellieye定位引擎是世界上第一个光学成像式鼠标引擎,它的高适应能力和不需清洁的特点成为当时最为轰动的鼠标产品,被多个科学评选评为1999年最杰出的科技产品之一。(不过由于那个时候微软的硬件产品没有正式进入中国,所以当时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所引起的轰动反响并没有波及到中国大陆)
  2000年,罗技公司也推出了同类的光电鼠标产品,使用安捷伦H2000光学成像引擎,性能上和Intellimouse
Explorer鼠标一样。这一代产品是光学成像引擎的第一代产品,这一代的光电鼠标拥有一些现在已经众所周知的缺点,比如仅为1500次/秒的刷新率和400CPI的分辨率。对采样表面的适应性差,尤其对镜面以及花纹表面。
  2001年安捷伦推出了自己第二代光学成像引擎(A2030、A2051),首先推出产品的是安睫伦,它在CMOS和DSP引擎都没有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通过对光学引擎的重新设计将引擎的分辨率提升到800DPI,同时将刷新率提升到次/秒。但是由于这一次的技术改良并没有增大CMOS的尺寸,所以相较第一代光学引擎性能提升并不明显。正是因为这样安捷伦公司并没有对第二代产品大肆宣传,只是无声无息的取代了第一代产品。
  2001年底微软结束了与安捷伦的合作以后,独立推出了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与前一代相比它的改变极为重大—微软重新设计了CMOS和DSP算法,将刷新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6000次/秒,同时将CMOS尺寸提升到22X22,同时一举解决了光电鼠标的丢帧和表面适应性问题,同时全部控制电路整合到同一块芯片上,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整合度。不过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光学部分并没有重新设计,所以其分辨率仍为400DPI。
  2002年初罗技推出了光电鼠标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双光头极光飞貂来与IE3.0竞争,它使用了和其它安捷伦引擎所不同的IAS芯片和两个第二代的安捷伦DSP处理器,通过将两个SPI芯片交替运行来获得更高的处理速度,尽管CMOS的面积没有变化,但由于两个光头在不同的位置上采样,所以表面的适应性要比同期罗技单光头的鼠标来得好些。
  2002年下半年,罗技推出了和安捷伦合作一年的成果—新一代MX光学引擎,新的光学引擎在保留800DPI的前提下,将像素处理能力提升到令人诈舌的470万像素/秒,同时将CMOS尺寸加大到30X30。这使得它在性能上超过了一切原有的光学引擎,同时在光学性能上已经不亚于传统的光机鼠标,成为历史上第一款近乎完美的光学引擎。
  2003年9月,微软推出了全新系列的鼠标产品。它们全部采用“Tilt Wheel”滚轮,这种滚轮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左右倾斜可以实现对水平方向移动的控制。
  四、历史部分小结:
  相信每位读者在阅读完上面的鼠标简史以后,不难发现两点:
  首先,从光电鼠标的出现,到主导市场仅用了短短的4年时间。而且就现代光电技术来看,新一代的光电鼠标从性能上取代老式的光机鼠标已成定局。看来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只能在博物馆里面才能看到机械鼠标了。
其次从鼠标最初设计的初衷来看,光电鼠标的更新换代,到以微软的 IE 3.0 和 罗技的 MX500为代表的 “上一代”光电鼠标上市,鼠标的设计已经基本具备一款完美鼠标所应该具备的绝大部分特征。
  那么将来的指针设备将如何发展呐?
   &          
Copyrights &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 zhh@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_百度百科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学院施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具备必备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业务素质和创新精神;着重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实行毕业生双证制度,学生毕业时既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又可获得行业认可的资格证书,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是重庆理工大学下属的十八个二级教学单位之一,举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应用技术本科层次教育。在学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下,学院依托学校优秀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严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完成规定的学习要求,经过系统培训获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方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文凭。同时,满足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获取学士学位。
学院坚持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一直致力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位于重庆市同类院校的前列。学院搭建了良好的学生社区文化平台,“风采之星”系列活动、“魅力新锐”系列活动等深受学生和社会欢迎。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位居重庆市高校的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同时,每年都有考上硕士研究生和出国深造的学生,也有优秀同学到俄罗斯、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学习。我院学生参加国家级和重庆市科技竞赛获得奖励30多项。[1]
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
刘杰,男,1963年4月生,汉族,重庆江津人,中共党员,硕研,教授。1988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特种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分配到重庆工业管理学院机电系机械制造教研室工作。2006年聘为机械制造教授。历任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基础系计算机教研室主任、计算机中心副主任、信息管理系副主任、重庆工学院商贸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重庆理工大学商贸贸信息学院院长,现任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院长。主编教材2部,承担和参加科研项目15项,公开发表论文24篇。
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
孙怀彦,男,日生,四川宜宾珙县人,1983年7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年晋升副教授。历任会计学院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现为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副院长。参编、副主编著作《会计学》、《现代会计学》、《新编工业企业会计》、《成本会计》、《基础会计》、《管理会计学》等6部,主持和主研科研项目5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
应用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李丽,女,汉族,四川仪陇人,中共党员,讲师。2001年毕业于重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并留学工作;2010年12月毕业生重庆大学技术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历任重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团总支书记、学办主任,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现任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开发表论文近10篇,主持、参与市级、校级科研课题5项。主要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课》等课程。曾获2010年重庆市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1]
学院专业以工科为主,兼顾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以品牌专业建设推动专业建设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布局,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生就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学院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精心构筑教学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督导团和教务值班等制度,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和专项教学检查,全方位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在于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学院注重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先后建立了计算机拆装实验室、汽车构造等实验室,建立了一批特色鲜明、注重实效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1]
我院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活跃的课外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学院每年都要举办&学生技能展示节&、&应用风采杯&系列英语演讲比赛、十佳歌手大赛、辩论赛、和各种体育赛等活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展示个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由于组织有力,措施到位,学生参加的各类科技活动成绩突出。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重庆市一等奖、二等奖各2个。2004年在第五届&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机器人戏剧表演比赛二等奖、机器人灭火比赛三等奖。2004年以来我院学生在重庆市高职学生素质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9个,学生科研立项29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篇。2003年以来我院学生王军、王成彬、曾智被授予&重庆市普通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1]
会计学专业
(会计电算化方向)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科学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货币银行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概论、会计软件开发技术、税法、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等。
主要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行政事业等单位及政府部门等工作。[2]
旅游管理专业
(酒店管理方向)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旅游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酒店管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国际饭店职业经理资格认证课程模块的专业技术综合训练,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职业工作能力,能够顺利通过国际饭店经理人资格认证考试,从事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饭店职业伦理、旅游形势与政策、饭店英语应用写作、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基础、旅游学、旅游市场营销学、饭店管理学、饭店公共关系学、旅游资源学、饭店财务管理学、旅游规划学、饭店前厅客房业务管理、饭店管理软件开发技术、饭店餐饮业务管理、旅游法规、旅游形象学、旅游文化等。
主要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酒店、餐饮、娱乐业、导游、外事接待、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3]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方向)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从事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及艺术设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图形图像处理技术、3DSMAX、计算机艺术造型设计、CAD软件二次开发、VB程序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现代设计法、实体建模技术、数控编程、有限元分析及软件应用、机械优化设计、机械CAD/CAM软件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
主要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实验与开发、科研、教学及技术管理工作。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方向)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既具有系统、扎实的数控技术基本理论及知识,又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及操作技能的高等应用型数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学、微机及接口、数控伺服技术、机床概论及设计、机床电气控制与PLC、电机与拖动、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液压与气压传动、三维CAD/CAM软件应等。
主要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实验与开发、科研、教学及技术管理工作。[4]
(应用软件开发方向)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能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全面的系统及项目设计与管理、编程和测试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根据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本专业的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开发应用工具、软件开发方法与案例、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测试、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实现等为主干课程。
主要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IT研发机构、软件应用行业、企事业单位等就业。[5]
金融管理与实务
(金融管理与实务方向)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培养目标:通过专业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金融专业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投资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三大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金融概论、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银行会计、财政与税收、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保险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计算机应用、金融企业市场营销、信托与租赁、外汇交易实务、项目投资与评估等课程为主干课程。
主要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银行、证卷公司、工商企业、信托公司、资产评估公司等相关行业工作。[6]
(销售管理)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业从事市场开发、销售管理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既具有系统、扎实的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及知识,又掌握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能从事有关市场开发和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市场调查、市场调查、销售管理、商务谈判、广告学、服务营销、电子商务等。
主要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贸易活动有关的管理、实际业务、调研、宣传策划等工作。[7]
(采购与供应管理方向)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企业管理第一线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具有综合管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与库存、运输与配送、电子商务与物流、物流信息系统等。
主要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在专业化物流公司、电子商务物流公司、企业物流陪送中心、等部门物流经营管理工作。[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能力,能从事模具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维护和营销等技术与管理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模具CAD/CAM、材料成型设备、模具CAE、材料加工实验、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等。
主要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实验与开发、科研、教学及技术管理工作。[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力拖动)
学制:四年 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既具有系统、扎实的电气工程领域基本理论及知识,又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及操作技能,能够从事电气系统运行、控制、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等工作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及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自动控制与PLC、直流调速控制系统、交流调速控制系统、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气测试技术等。
主要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艺设计及设备制造、自动控制、质量检测和管理等工作。[10]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学院官网[引用日期]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引用日期]重庆工学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
.:CPU的发展:.
  众所周知,电脑技术每一次的发展主要是靠CPU不断的推陈出新所推动的,所以CPU的发展史是最让人津津
乐道,回味无穷的。今天就让我们以INTEL和AMD公司的产品为线索,沿着历史发展的小河,慢慢地看慢慢地聊吧!
  1971年,INTEL(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它是第一台用于计算器 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尽管它速度很慢,功能也很有限,可
是别忘了毕竟是它从此揭开了CPU发展的序幕!
一、X86时代
-----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命名为i8086的16位微处理器,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 处理器i8087,由于这两种芯片所用的指令集相互兼容,所以人们统称它们为“X86”指令集。后来
Intel公司又推出的第二代,第三代CPU等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集,所以Intel在后续CPU的 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从而就有了286,386,486这些叫法。
-----1982年,INTEL公司推出了命名为80286的芯片,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它的时钟频率由最 初的6MHz提高到了20MHz。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制造工艺也有了很的进步,它的时钟频率为12.5MHz/20MHz/25MHz/33MHz;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
是32位,可寻址4GB内存。在此期间,AMD公司也开始加入CPU的生产,并且价格比INTEL更低,同样命名 为“386”。
----1989年,INTEL推出了80486芯片,它的时钟频率为25MHz、33MHz,50MHz。80486是将80386和
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 (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从而使CPU速度大大地得到提高。在此期
间,Cyrix公司也加入CPU战场,由于AMD和Cyrix纷纷推出比Intel486处理器频率更高,价格更便宜 的CPU,而且这些CPU都叫“486”,所以几乎大半个市场被Amd和Cyri给分光了。
二、Pentium时代
-----1993年,INTEL推出了全新一代的“586”处理器Pentium。为了和其它公司的CPU区别起来, INTEL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奔腾”,奔腾家族的频率有60/66/75//90/100/120/133/150/
166/200,所有的Pentium CPU里面都内置了16K的一级缓存,并且从奔腾75开始,CPU的插座技术正 式从以前的Socket4转换到同时支持Socket
5和7,其中Socket 7还一直沿用至今。
----1995年,AMD公司也不甘示弱推出了K5系列的CPU。(AMD公司也改名字了!)它的频率一共有六 种:75/90/100/120/133/166,内部总线的频率和Pentium差不多,都是60或者66MHz,虽然它在浮点
运算方面比不上Pentium,但是由于K5系列CPU都内置了24KB的一级缓存,比Pentium内置的16KB多出 了一半,因此在整数运算和系统整体性能方面甚至要高于同频率的Pentium。即便如此,因为k5系列的
交付日期一再后拖,AMD公司在“586”级别的竞争中最终还是败给了INTEL。
------1996年,INTEL推出了Pentimu Pro处理器。Pentimu Pro系列的工作频率是150/166/180/200,
一级缓存都是16KB,而前三者都有256KB的二级缓存。值得注意的是Pentimu Pro采用了双穴“AGP” 封装技术。即一个256KB的二级缓存芯片与PentimuPro芯片封装在一起
,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内 部通讯总线互连,处理器与高速缓存的连接线路也被安置在该封装中,这样就使高速缓存能更容易地运 行在更高的频率上。例如Pentium
Pro 200MHZCPU的L2 CACHE就是运行在200MHZ,也就是工作在与处 理器相同的频率上。
------1996年底,INTEL又推出了Pentium MMX(多能奔腾)处理器。MMX系列的频率只有三种: 166/200/233,一级缓存都是32KB,插槽都是Socket
7。MMX是INTEL公司在1996年为增强Pentium CPU在音像、图形和通信应用方面而采取的新技术,它为CPU增加了57条MMX指令,除了指令集中增加MMX
指令外,还将CPU芯片内的L1缓存由原来的16KB增加到32KB,因此MMX CPU比普通CPU在运行含有MMX指令的程序时,处理多媒体的能力上提高了60%左右。
------1997年4月,AMD推出了自己研制的新产品K6。K6系列CPU一共有五种频率,分别是:166/200/ 233/266/300,五种型号都采用了66外频,但是后来推出的233/266/300已经可以通过升级主板的BIOS
而支持100外频,所以CPU的性能得到了一个飞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一级缓存都提高到了64KB, 比MMX足足多了一倍。
------1997年5月,INTEL推出了影响力最大的Pentium ⅡCPU。PentiumⅡ可以说是集Pentimu
Pro 精华与MMX技术完美结合之典范。为了提高数据交换速度,它采用了双独立总线结构,即其中一条总线 联接二级高速缓存,另一条联接主要内存.这样就使脱离芯片的外部高速缓存,可以运行在相当于CPU自
身时钟速度一半的速度下。在接口技术方面,PentiumⅡ也首次采用了solt1接口标准。
------1998年中,AMD最新K6-2处理器正式推出。它的核心电压都是2.2伏特,所以发热量比较低, 一级缓存是64KB,并且这五种型号都内置了3DNow!指令及超标量MMX功能,3DNow!是一组共21条新指
令,可提高三维图形、多媒体、以及浮点运算密集的个人电脑应用程序的运算能力,使三维图形加速器 全面地发挥性能。K6-2也使AMD公司的产品首次在整数性能以及浮点运算性能上同时超越INTEL,也正是
因为K6-2的推出,让INTEL感觉到了危机。
  看着低端市场被AMD及Cyrix公司的产品所占领,INTEL公司再也不能观望,于1998年推出Celeron 赛扬处理器。赛扬处理器实际上可以说是Pentium
Ⅱ的“简化版”,INTEL把Pentium II的和相关电路 抽离出来,再把塑料盒子也去掉,就是赛扬处理器了。开始由于去掉了二级缓存,赛扬市场反应很平淡,
后来INTEL加入了128KL2缓存,赛扬马上火爆起来。赛扬处理器为了抢占低端市场,价格很平民化。赛扬 CPU还有一个“变形”的兄弟Socket
370架构的处理器,它以PII为核心、Socket架构为主板,拥有Slot1 主板的用户可以通过转换卡来实现升级。
-----98与99年间,INTEL公司还推出了新一款Pentium ⅡXeon (至 强 处 理 器)。Pentium
II Xeon CPU适用于高端的、基于RISC的工作站和服务器。Xeon系列处理器采用了Slot 2插口技术,32KB 一级高速缓存,512KB及1MB的二级高速缓存,双重独立总线结构,100MHz系统总线,支持多达8个CPU。
-----99年2月22日,AMD在全球范围发布400MHz AMD K6-Ⅲ。定位于高端市场的K6-Ⅲ是K6处理器 家族最新也是最后的成员,属第6代终极处理器,该处理器具有领先的3D性能表现,采用0.25微米处理
工艺制造,芯片上集成有高速背侧256k L2缓存(能以处理器的全速运行,例如,K6-Ⅲ450MHz处理器 的内部L2高速缓存可以450MHz频率运行),超标量MMX技术,并拥有3DNow!指令集。
-----Pentium III处理器是INTEL的新一代产品,它采用0.25微米制造工艺,新的SECC2插口。PIII
拥有32K一级缓存和512K二级缓存(运行在芯片核心速度的一半下),包含MMX指令和INTEL自己的“ 3D”指令SSE,最初发行的PIII有450和500MHz两种规格,其系统总线频率为100MHz。(奔III的特别
之处就是增加了SSE指令,事实上在运行没有为SSE指令优化过的应用软件时,PIII与PII的速度差不多)
-----K7是99年6月AMD公司为迎战奔III而推出来的SlotA架构CPU。它和现在的PII一样,有一个塑料
外壳,内部集成同主频的L2缓存(512K—1M)。K7还包含128K的L1缓存,继续支持MMX和3DNow!指令。 此外K7拥有一个强劲的浮点单元(FPU),在3D
NOW!的帮助下会有更进一步的3D和多媒体处理能力。 经测试K7的性能全面超过了同速度的奔III,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当然奔III也会有自己的应对
之策,竞争越激烈我们就越能得到好处,所谓的坐收渔翁之利嘛)
-----99年10月,INTEL推出了用0.18微米制作的PentiumⅢ,该芯片有256K在片二级高速缓存,代码 名为Coppermine。这款新品是对AMD
Athlon的回应。Coppermine以733MHz登台,比Athlon的700MHz 略高一些。随着工艺尺寸从0.25微米减少到0.18微米,不仅提高了PentiumⅢ的时钟速度,也使INTEL
推出了集成的二级高速缓存。虽然集成的二级高速缓存只有老式PentiumⅢ的一半,但在处理器全速下 运行,性能仍有显著提高。
-----2000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4处理器。用户使用基于Pentium 4处理器的个人电脑,可以创建专业品质的影片,透过因特网传递电视品质的影像,实时进行语音、影像通讯,实时3D渲染,快速进行MP3编码解码运算,在连接因特网时运行多个多媒体软件。这是目前空前强大的个人电脑处理器产品,仍然在继续销售中。
-----2001年英特尔发布了Itanium(安腾)处理器。Itanium处理器是英特尔第一款64位元的产品。这是为顶级、企业级服务器及工作站设计的,在Itanium处理器中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想,完全是基于平行并发计算而设计(EPIC)。对于最苛求性能的企业或者需要高性能运算功能支持的应用(包括电子交易安全处理、超大型数据库、电脑辅助机械引擎、尖端科学运算等)而言,Itanium处理器基本是PC处理器中唯一的选择
-----2003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M处理器。以往虽然有移动版本的Pentium II、III,甚至是Pentium
4-M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仍然是基于台式电脑处理器的设计,再增加一些节能,管理的新特性而已。英特尔Pentium M处理器结合了855芯片组家族与Intel
PRO/Wireless2100网络联机技术,成为英特尔Centrino(迅驰)移动运算技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Pentium
M处理器可提供高达1.60GHz的主频速度,并包含各种效能增强功能,如:最佳化电源的400MHz系统总线、微处理作业的融合(Micro-OpsFusion)和专门的堆栈管理器(Dedicated
Stack Manager),这些工具可以快速执行指令集并节省电力。
   &          
Copyrights &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23- zh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州工学院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