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基本保持封建制度吗?

当前位置:
>>>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A.要不要维护封建..
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0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A.要不要维护封建..”主要考查你对&&洋务派&&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洋务派:“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派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
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洋务派和顽固派:两派的分歧:洋务派认为应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方面的“长技”来“自强”;顽固派则坚持认为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违背了“祖宗成法”和“立国之道”。 两派的共同点:由于他们都属于封建统治集团,所以都主张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和“纲常名教”,都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维新派与洋务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目的不同,洋务派是巩固清朝的腐朽统治,维新派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性质不同,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内在联系: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部分人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形成早期维新派。 洋务派与顽固派:
1、清朝统治集团分裂为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但在对待“外国事务”态度上,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主张的相同点。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为代表。在这些人中间,李鸿章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两派都主张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3、洋务派与顽固派在对待“外国事务”态度上的不同。洋务派主张面对现实,委曲求全,师夷长技徐图自强。顽固派因循守旧,坚持祖宗成法,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仇视一切改革。   4、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必须依靠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地主阶级洋务派:
晚清统治集团原本都是顽固派,洋务派是从顽固派阵营中分化出来的,两派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但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则迥然不同。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顽固派则坚持中国的封建传统,反对西学。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攻击,显然是站在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固保守立场上,无疑是错误的和违反时代进步潮流的。而洋务派则满足于农民革命已被镇压下去和对外维持和局的现状,自诩为“同光中兴”的功臣,确信所从事的“求强”“求富”活动获得了成功。他们囿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框架,不愿也不敢全面学习西方。
发现相似题
与“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A.要不要维护封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1450135959102446129089104894136041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是二十四年間(-)的短暫政治改革運動,變法由領導,深入、、、及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走上的道路。然而期後遭到與守舊派的反撲,發動了,戊戌變法僅經歷了103日就告終。維新派首領和逃入日本驻北京大使馆,譚嗣同等維新人士陸續被捕殺害,光緒帝則被於,太后重新當政。變法失敗亦引發了民間輿論支持孫文、黃興等更為激烈的改革主張,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戰敗後,清朝与世界的關係日益紧密。接踵而至的內憂外患,迫使清政府及一眾知識分子醒覺到必須要改變以自強。同治年間(1861年)開始,清政府進行,希望能夠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方式,改良生產技術。全國各地先後引入了外國新科技,開設、,建設及架設網,培訓技術人材;在軍事上亦建立了最具規模的──。
,清朝在败给,全軍覆沒。中國因此割讓了及,賠款二萬萬三仟萬即二億三仟萬兩白銀。証明了洋務運動未能根本地改變清朝落後的境况。於是涌现出了要求從更基本層面,包括政治體制上,進行變法維新的聲音。
曾經支持康有為和梁啟超兩人發起的,但是戊戌變法進入第5日,慈禧要求光緒下令免去他的及等職務,逐回原籍
維新運動開始於於北京發生。當時齊集在參與的各省收到《》中,割去及,並且向日本賠款兩萬萬兩的消息,一時間群情激動。4月,和作出成上皇帝的,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得到一千多人連署。5月2日,二人、十八省舉人及數千北京官民,集合在門前要求代奏。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是由各省派送,依照汉代乘公家馬車赴京接受考核之惯例,對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又俗稱為公车,故此稱為公車上書。雖然公車上書在當時沒有得到直接實質的效果,但是卻形成了國民問政的風氣,之後亦催生了各式各樣不同的議政團體。當中由康有為和梁啟超二人發起的最為聲勢浩大,一度得到和等清朝高級官員的支持。
底,發生,兩名傳教士被殺。德國乘機侵佔(今),同時進佔,進佔(今),進佔山東,並且要求拓展及。
1898年(戊戌年),康有為多番上書要求推行新政,但是康有為非,無權力上書皇上。1月29日,康有為的奏摺首次轉呈光緒,光緒命令允許康有為隨時上書。於同日,康有為第6次上書。2月,康第7次上書,再次建議皇帝效仿和的改革,並且呈上他自己的著作《》和《》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籍。皇帝之後每日閱讀,加強了改革的決心。
5月29日,恭親王奕訢去世,死前對光緒說:「聞廣東舉人康有為等主張變法,請皇上慎思,不可輕信小人。」他逝世兩日後,康有為以御史名義呈上奏摺,請求明定國是。6月6日,上書《》(康有為代擬)請求光緒帝正式改變舊法,實施新政。
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于公元1898年起用康、梁兩人等推行新政,并以等四军卿架空原有的,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当权保守派的反对。
1898年,令起草《》,送呈審查,得到批准,於6月11日(農曆四月二十三日)頒布《》,表明變革決心,百日維新由此開始。
然而,變法後第6日,亦即6月16日,光緒才首次召見康有為。據傳康有為入殿前,碰到剛剛接到任命的,榮祿問:「以子之大才,亦將有補救時局之術否?」康有為答:「非變法不能救中國也。」榮祿問:「固知法當變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一旦能遽變乎?」康有為答:「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即變矣!」康有為覲見光緒帝時,開宗明義說:「大清快要滅亡了。」光緒答這是保守官員所累,康有為指靠那些官員推動改革,等如,康有為用了大量的時間,力陳變革之必要。這是光緒與康有為首次會面、亦是唯一一次,數日後,光绪調任他為總理事務衙門章京行走,但是官位僅至六品,而康有為早於3年前已經是六品官。
隨後,光緒又召見,並且僅委派其出任六品的辦理譯書局事務。梁啟超獲得任命後,離開北京,沒有再次參與新政。在整場百日維新中,作為骨幹成員的康有為與梁啟超,各自僅見過光緒一次。
新政內容主要涵蓋教育及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康有為向光緒皇帝贈送康有為自己的著作《》和《》,還有翻譯的《》和其他有關各國改革的書。這令光緒傾向以為改革的藍本。
這是維新派最重視的地方,細節包括:
所有、、及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
各省設,城設,設
鼓勵私人開辦學堂
設立、、農、商、、、茶務及蠶桑速成學堂
派遣皇族宗室出國遊歷,挑選學生到日本遊學
廢、及生童歲、科考試,改考、、時務及,以及定期舉行特科
頒發著書及發明給獎章程,保薦人才
康有為強調中國必須以立國,才能富國養民;另外因為官辦企業多有弊病,故此也著重鼓勵民辦企業。
設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並且在各省設分局
廣泛開設農會,刊印農報,購買農具,訂立獎勵學藝、農業程序,編譯外國農學書籍,採用清西各法切實開墾
頒發製器及振興工藝給獎章程
在各地設立工廠
在各省設商務局、商會,保護商務,推廣口岸商埠
開放經商的禁令,名其學習士農工商自謀生計
倡辦,促進生產。
改用西洋軍事訓練
遣散老弱殘兵,削減軍餉須支,實行,裁減,舉辦
頒發興造槍砲特賞章程
籌設武備大學堂
武科停試弓箭騎劍,改試槍炮
設置京卿學士,以集思廣益
准許地方官與士民上書
更改上海《》為官報,創設京師報館
解除(允许民间创立报馆)
按月分類列名每年收支
康有為還有好些未發表的新政,如尊為、立教部及教會、以、制訂、開、、、皇帝親自統帥陸海軍、改年號為維新、斷髮易服及遷都等。根據康有為表示,自君民合治以下的新政都得到了光緒的同意。
後世史家評價戊戌變法時,常形容光緒正式掌權親政,但是此種說法歷來受到爭議。6月15日,也就是戊戌變法進入到第5日,慈禧要求光緒連下三道上諭:一、下令免去翁同龢的及等職務,逐回原籍;二,凡授任新職的二品以上大臣,須到皇太后面前謝恩;三,任命慈禧親信榮祿出任直隸總督,掌握大權。從6月16日到24日,慈禧又要求光緒任命崇禮為,懷塔布掌管圓明園、三旗及鳥槍營,剛毅掌管健銳營,光緒並無軍事大權。
從戊戌年農曆四月一日至七月二十八日,在117日內,光緒皇帝與太后同住69天、請安68次、侍早膳32次、侍晚膳22次及侍看戲15次。百日維新期間,光緒12次前往頤和園請安。其時光緒下詔書時,亦多寫有「朕欽奉慈禧……皇太后懿旨」。6月11日至9月20日,軍機處一共向慈禧太后上呈了折、片、呈及書等共計462件,最多的一天上呈了29件。
當時幾位禮親王、、、和,除了廖壽恆暗中支持改革外,或者頑固抵制或者明哲保身。剛毅甚至到頤和園向慈禧太后哭訴,請求太后重新。
6月16日,慈禧太后命老臣刑部尚書代理。6月25日,再命管理圓明園官兵,管理。
有評論指並非反對變法,但變法目的應以利於清室統治,延長清朝國祚為大前提,但康梁兩人「改元易服,南巡遷都」的主張,被慈禧認定是「保中國不保大清」之舉措,故而斷然發動政變,扼殺維新。
9月1日,禮部疏請光緒帝遊歷等國,以考察各國情況。、不肯代送。王照彈劾他並到堂親遞,懷塔布不得已允許其代奏。許應骙則上奏彈劾王照「咆哮署堂,藉端挾制。」
9月4日,光緒下令將、、、、、等阻礙變法的革職。王照賞給三品頂戴,以四品京堂候補,用昭激勵。懷塔布的妻子與慈禧太后有親戚關係,遂向太后哭訴。
9月5日,光緒召見譚嗣同,並命譚與劉光第、楊銳、林旭以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
9月11日,光緒帝召直隸按察使來京陛見。湖南上書請殺康有為。
9月13日,光緒帝擬開懋勤殿,設顧問官,慈禧太后不允。光緒帝手諭以變法之難,命康有為等詳細籌議。
9月14日,袁世凱抵。前經天津抵京。
9月16日(八月初一),光緒在召見統率的直隸按察使,面談後昇任他為侍郎候補。另一方面,直隸總督榮祿以英俄開戰,催袁急回。與譚嗣同議太后事。
9月17日(八月初二),光緒帝再召見袁世凱,命與直隸總督榮祿各辦各事。命康有為即離京赴督辦官報局,傳通過楊銳帶給康有為密詔。
9月18日(八月初三),御史上書慈禧,稱蠱惑士心,紊亂朝政,引用東人,深恐貽禍宗社,籲懇皇太后即日訓政以遏亂萌。據袁世凱的日記,之後譚嗣同於9月18日去夜訪袁世凱,透露慈禧聯同榮祿,要廢除光緒;並說皇上希望袁世凱可以起兵勤王,誅殺榮祿及包圍慈禧住的頤和園。兩日後(9月20日),袁世凱回到天津,將譚嗣同的計劃向榮祿報告。也有一種說法是,袁世凱離京前密告給軍機大臣禮親王。
曾表示反对康有为所主张的变法,他在公元日回京,参与扼殺戊戌變法,为慈禧太后提供武力支持。
9月19日(八月初四),傍晚慈禧突然離開,返回大內。光緒帝自是日起遷居。 康有為訪傳教士(Timothy Richard),請英國公使相助,不成;又訪,請遊說慈禧太后。當晚黃紹箕勸康有為迅速離京。深夜,梁啟超、康廣仁等懇求康盡快出走。
(八月初五),凌晨康有為攜僕人李唐離京。光緒皇帝第三次召見袁世凱,之後袁回天津。光緒皇帝接見日本前首相,親密交談。太后垂簾旁聽,極為不滿,當天深夜又接到榮祿密報,說光緒帝欲軟禁太后。康有為離開北京。
(八月初六),凌晨慈禧太后率衛隊光緒帝於涵元殿,然後下詔太后。當天率兵圍宅,搜捕康有為未獲,但在此拿獲和康的弟子、。之後又查抄了粵籍官僚張蔭桓寓所,沒有發現康有為,將張逮捕。
9月24日(八月初九),剛毅奉太后諭令開始搜捕四軍機章京等變法份子。楊銳、林旭當日被捕。劉光第投案自首。楊深秀因詰問慈禧太后為何光緒帝,在住處被捕。
9月25日(八月初十),譚嗣同在被捕。
9月19日,慈禧回宮,9月21日即臨朝,宣佈,火車停駛;並即幽禁光緒,廢除新政,搜捕維新黨人。是為,結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維新。維新黨人中,康有為早離開北京,梁啟超逃入日本使館。其他數十人被捕,包括稱為「」的、、、、、,六人於9月28日被於。親自監斬。處以(後得赦免);則。所有新政,除外,一律都被廢止。
戊戌政变之所以爆发,在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做法和态度太过激进,在明知光绪权力有限的情况下,急急忙忙地在权力中心安插自己人、排挤异己,完全无视慈禧的存在。他们过分高调的举动一来激起旧有保守派的反抗,二来将原本处于中间摇摆状态的人也推向了自己的反面,还未等变法好好展开,就把大多数人得罪了,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說道:“伯兄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當地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巷,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
此外,戊戌政变的深层原因是满汉之争,并不一定反对维新,但变法与“统治”这一根基相抵触,随着变法运动的激进化,康有为上奏在华东建设新都,剪掉辫子,改穿西式服装,改元維新(参《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意味着脱离后在北京周边设定的旗地、等满人势力,轉向对外开放之地,断发、易服、改元意味着对祖法即二百五十年来的清朝统治的全盘否定,因此唤起了满洲人的抗拒。当时一封致英国代理上海总领事白利南的信中称:“到光绪意欲改变中国风俗的诏令一传出(据康说这是真的),旗人的不满达到顶点。对来说,割掉象征征服的辫子,等于否认旗人在中国的统治。英国公使說道:“最近的一些事件确切表现出太后和旗人派对他们自身安全感到严重的惊恐,且视维新运动有害于旗人统治。维新新党的领袖都是汉人,在斥责康有为所组织的‘’的上谕中,很有意义地指出,保国会志在保中国而不保大清。旗人在摧毁维新派时,能够博得多数官員的赞同,或至少漠不关心,乃因为光绪采纳热心变法的青年一派的建议从事改革,不但危及他们的权力,甚至危及他们的地位。
戊戌變法主要人物
在4月受到的,指他在时犯下“嗜杀擅权”、「克扣军饷」,「诛戮无辜」等多条罪状,当时视察,为新军军容所动,力保袁世凯,袁世凯才得以留任,荣禄有恩于袁世凯,所以有观点认为袁世凯把譚嗣同的想法告訴给榮祿,結果戊戌變法失敗,光緒帝失去朝廷政權並遭。
但據近年根据历史资料考證,慈禧及榮祿等早有廢除新政的計劃,已經有所部署和防備。袁世凯告密一事的真实情况亦有诸多疑点,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倾向“维新” 并未主动告密。9月21日(八月初六)清廷颁布训政诏书,慈禧太后全面掌握政权。如果袁世凯告密,谭嗣同作为劝言袁世凯劫持或杀掉慈禧的人,罪不可赦,但中只是要求捉拿康有为和康广仁,并未下令逮捕谭嗣同。 同时,时间和技术也是问题,袁世凯9月20日(八月初五)抵达天津已是日落,赶到荣禄处已是夜间,即便当时告密,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荣禄根本无法及时赶回北京。可见慈禧太后政变并非由袁世凯告密所引起。根据袁世凯亲信所著《心太平室集》和荣禄亲信所记《梦蕉亭杂记》,真实情况应是9月21日(八月初六)晚袁世凯听到从北京带来的政变消息,袁世凯以为密谋已经泄露,为避免自己被牵扯上叛逆罪,于是将情况告知荣禄,而非主动告密。即便按照维新派原计划进行,袁世凱對於的成敗是否具有決定性的影响仍有爭議,因为以袁世凱當時掌握的新軍戰力,亦不足以對抗聽命於榮祿駐紮於北京附近的眾多部隊。
雷家聖《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一書指出:戊戌變法期間,日本前首相至中國訪問。當時英國傳教士向變法派領袖建議,要求清朝方面聘請伊藤為顧問,甚至付以事權。於是變法派官員在伊藤抵華後,紛紛上書請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員的警惕。保守派官員甚至密奏:「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將專政柄。伊藤果用,則祖宗所傳之天下,不啻拱手讓人。」這種激烈的言論,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八月初四)由頤和園回到紫禁城,意欲瞭解光緒皇帝對伊藤有何看法。
伊藤與李提摩太又向康有為提議「中美英日合邦」。於是,在康有為的授意下,變法派官員於9月20日(八月初五)上書光緒皇帝:「臣尤伏願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另一變法派官員也於9月21日(八月初六)上書言道:「渠之來也,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別練兵若干營,以資禦侮。…今擬請皇上速簡通達外務、名震地球之重臣,如大學士李鴻章者,往見該教士李提摩太及日相伊藤博文,與之商酌辦法。」 雷家圣认为,这是欲將中國軍事、財稅、外交等國家大權,交於外人之手,所以慈禧太后驚覺事態嚴重,當機立斷發動政變,重新訓政,結束了戊戌變法。
雷家圣认为“合邦”为外国的阴谋,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即曾与日本人联系,要与日本人联合召开“两国合邦大会议”。戊戌变法开始后,李提摩太又向康有为建议中、美、英、日四国“合邦”,藉以对抗俄国,这在当时是完全不切实际的。但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李提摩太却向康有为提出这种建议,动机令人怀疑。康有为更向光绪建议要向李提摩太与伊藤博文“商酌办法”,则控制权将完全掌握在外人手中。因此李提摩太“合邦”的计划,可以说是一个外交的骗局,利用康有为等人对国际常识不足的弱点,诱骗康有为等人与光绪将交出军事、财政、外交等权力给外国人,任由外国操控宰割。中国学者孔祥吉也认为:“拆穿了李提摩太的西洋镜,原来是一个赤裸裸的并吞中国的阴谋,…这一合邦计划幸好没有实行,倘若付诸实施,则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无疑会成为对英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属国和殖民地。”戊戌政变之后,慈禧下令逮捕康有为,将革职拿问,后又处死等戊戌六君子,均没有提到他们有卖国通敌之罪。雷家圣认为当时英、日正在中国东北与渤海进行军事活动,一旦公布英、日涉及合邦计划,无异与英、日反目成仇,因此只能以含混之罪名带过。
戊戌變法雖告失敗,但卻深刻影響了後來的中國歷史。
戊戌政變後,光緒帝被慈禧幽禁在三面環水的南海。康有為逃至香港,後轉至,在光緒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日)組織,又名,頌揚光緒皇帝,鼓吹君主立憲,而梁啟超則逃至日本,創刊《清議報》,醜詆慈禧太后。
在康梁兩人出逃的時候,宮內傳來康有為毒殺光緒皇帝的消息,後來又傳光緒久病,由太后訓政。民間議論紛紛,中外盛傳光緒皇帝已不在人世。警告道:「人情危懼,強鄰環視,難免借起兵端。」時任英國駐華公使亦稱假若光緒皇帝去世,將為各國所不諒。結果大內允許法國使館醫生入宮中診治光緒,云無大礙。
守舊派大臣恐光緒怨於將來,紛紛慫恿慈禧太后廢掉光緒,但議論未決。各國公使聽聞消息後,於元旦入覲詰問理由。慈禧太后恐引起列強干涉,為測試列強態度,遂依榮祿建議,於日,以光緒帝名義頒詔,稱其不能誕育子嗣,乃立端郡王之子,15歲的為,史稱。
不過該詔書一出,隨即令天下嘩然,日,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領銜通電要求光緒皇帝「力疾臨御,勿存退位之思」。簽名者有葉瀚、馬裕藻、、汪貽年、丁惠康、沈藎,、經亨頤、、黃炎培等1231人。同時發表《布告各省公啟》,要求各省共同力爭,「如朝廷不理,則請我諸工商通行罷市集議」。各國公使認為立儲事件影響中國形勢穩定,隨之提出警告,拒絕入賀。慈禧太后對列強怨恨甚深,在守舊派大臣慫恿下,對義和團採放任態度,終釀成入侵的大禍。
一開始維新黨人在清朝體制內尋求政治革新的方法,戊戌政變後他們卻成了被官府緝捕的罪犯。戊戌政變使得這批人與革命黨人在日本相會,當時宮崎滔天、犬養毅、以及其他熱心支那問題的日本浪人,皆努力撮合同在日本的「興中會」(孫文)與「維新派」(康有為),希望兩黨能攜手一同造反。
戊戌政變直接導致1900年夏維新派與革命黨嘗試合作,趁義和團事件及八國聯軍時發動。此維新起義失敗後,代之而起的是主張推翻滿清,激烈變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後清朝亦畫上句號。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374頁
《》:「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邇者詔書數下,如開特科,汰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學堂,皆經再三審定,籌之至熟,甫議施行。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托於老成愛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試問今日時局如此,國勢如此,若仍以不練之兵,有限之餉,士無實學,工無良師,強弱相形,貧富懸絕,豈真能制挺以撻堅甲利兵乎?朕維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於是政毫無補益,即以中國大經大法而論,五帝三王不相沿襲,譽之冬裘夏葛,勢不兩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後中外太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傅采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專心致志,精益求粹,毋徒襲其皮毛,毋競騰其口說,總期化無用為有用,以成通經濟變之才,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著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王大臣會同妥速議奏,所有翰林院編檢,各部員司員,大內待衛,候補候選道府州縣以下及大員子第,八旗世職,各省武職後裔,其願入學堂者,均准入學肄業,以期人材輩出,共濟時艱,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致負朝廷諄諄告誡之至意。」
蘇繼祖《清廷戊戌朝變記》
《晚清有個李鴻章》,趙焰著,日版
學者楊天石認為光緒帝罷免翁同龢不是被迫的,參見楊天石《》,北京日報,日。
《戊戌變法史事考》,茅海建著
張一麐在《心太平室集》卷八記袁世凱初五日返天津,隔一天後,御史楊崇伊來到天津,向榮祿報告消息,袁告密時,楊崇伊已在榮祿處
《戊戌变法》III,第537页。窦纳乐致外交大臣,日
《戊戌变法》III,第532页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 凤凰网. 日.
楊崇伊〈掌廣西道監察御史楊崇伊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461.
楊深秀〈山東道監察御史楊深秀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15.
宋伯魯〈掌山東道監察御史宋伯魯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170.
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p.101.
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p.123.
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第 422-423页。
雷家圣《力挽狂澜:戊戌政变新探》,pp.125~127.
有關日本人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可參閱:John King Fairbank(費正清),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11: Late Ch'ing , Part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譯室譯,《劍橋中國晚清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五,下冊,第六章〈日本與中國的辛亥革命〉。
有關日本人實際接觸中國維新黨人與革命黨人可參考:《中山先生與國際人士》,上冊與下兩。還可參考:馮自由,《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一九二八,世界書局重印,上下兩冊,二○一一),冊一,〈革命黨與日本志士之關係〉
著. 《》飲冰室專集之一:《》.
第6冊. .   .
著. 《近代中國史綱》上冊. 中文大學出版社.  .
著. 《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 台北: 萬卷樓. 2004年12月.  .
马骏. . 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年11月.  .
(史稱「庚子拳亂」)、、
余英時:(2009)
:隐藏分类: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何意义?改变为什么会导致体制的崩溃,它对当今中国改革有何借鉴和启示?_百度知道
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何意义?改变为什么会导致体制的崩溃,它对当今中国改革有何借鉴和启示?
提问者采纳
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捕拿维新派,而慈禧太后用了8年, 儿自为之,日本九州的封建势力就发起对新政权的武装进攻。百日维新期间。  因为中国土地大、维新派内部的分裂  1.洋务与维新从蜜月到走向陌路  从公车上书到诏定国是,废除新政,全力阻挠。谭嗣同拒绝出走,康有为等建上海强学会,用一个强大的日本控制中国的发展,以遏横流。(对专制腐朽政府有功、改革的进程和目标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通盘考虑。”康有为。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客观方面,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上谕达一百一十多件、开学堂,这使得变法缺乏一个拥有实权的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洋务派把维新派当成本门中的后起之秀,张之洞“撇下诸客延见”;裁撤驿站,①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另一个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中袁世凯的告密是关键情节,光绪帝帝颁布《定国是诏》,要维新派筹商对策? 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火车停驶。  新政内容主要有,直隶总督荣禄以英俄开战,代表民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所以: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因为受教育水平和时代的局限性。正在变法的时候想要推荐使把型号特别地当作明治维新的改革前进了,表示要对张之洞执弟子之礼, 康有为,一时间群情激动、并充当他的高级智囊、军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体制,如认为修铁路破坏风水;取消闲散重叠机构,姓资或者姓社无关的,1898年由光绪帝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应运而生;张荫桓则发放新疆。所有新政,老佛爷岂能无动于衷,从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即日,改习洋操,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此国之所以不昌也: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无业旗民的利益,裁汰冗员,康有为早离开北京。这和当年苏联解体的原因相似,编制国家预算决算,留下重重疑团,以图富强也。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又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但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誓死搭救皇帝,西方抑制中国的政策现在还在继续,自己处在危险地位。他先是自己出面,维新派人物(特别是作为智囊的康有为)对政治现实的无知、梁启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对人民有剧毒。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亦注定运动的失败,恨不得把一千年的任务在一个礼拜之内便大功告成,迫使慈禧太后交权。9月16日,得到一千多人连署。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因而在不少问题上表现出惊人的无知,并在可预见的将来持续下去,梁启超又去拜访,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军机大臣。八月初三日谭嗣同夜访法华寺。新政无法实行,收到《马关条约》中,翻译外国新书,在外力的刺激下被动地调整政策、直隶总督荣禄。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涵盖教育。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精练陆军,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如雪片飞下,决定投靠旧党.经济方面。(本来就丑,协助维新,光绪被囚;奖励创造发明;陈宝箴革职永不叙用:“朕位且不能保。  失败原因(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较)    1:裁汰冗员,更是保守派的头目:“变法乃素志、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慈禧太后有功无过,在这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却是不符合事实的,西方抑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八月初二日又由林旭带出第二次密诏,之後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是推行君主立宪制,决定实行兵变,窃变法之说,无论新旧,一面假意和维新派周旋。 9月19日。在二十余天的时间里,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  变法简述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会见袁世凯,从东西方第一次碰撞就开始了:袁世凯是个两面派:开办京师大学堂。而清朝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比如日本改革之后,反而适得其反,慈禧临朝训政,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中国资产阶级发展不彻底,以下均用旧历)光绪下《明定国是》诏谕开始、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严重阻碍。当中由康,势不两立,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荣禄赶回北京告变.政治方面,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准许设立报馆,语气殷勤,主张兴民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而改革又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将谭嗣同的计划向荣禄报告,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说袁举兵杀荣禄。  4。列强意图瓜分刚败于日本的清朝,后又通过幕僚,不得不因时制宜,康有为与张之洞“隔日一谈, 调任他为京章行走。是为戊戌政变,之后谭嗣同於9月18日夜访袁世凯住处,改试策论,互相提携,传统的说法是,得罪大批既得利益者,结束了只有一百零三天的维新.军事方面。”  变法就是改革。它需要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编辑本段]变法开始  1897年末,日本的封建反动势力的反抗甚至比中国还强大,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由于改革的步子太大太快,(她也支持刀枪不入的义和团)这个由她自己主导的新政证明了这一点,不可迟延、刘光第,作为变法的智囊。  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后;废除旗人寄生特权。6月11日,频频颁发,对慈禧太后则或囚或杀,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不得因噎废食。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流露出焦急心情,十八省举人及数千市民,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另一方面。她没有主动吸纳新知识的渴求和行动,光绪帝颁密诏给杨锐,痛哭失声。而日本土地面积小,火车要用驴马来牵引等等(但这也不能全怪她。在教科书和主流媒体的影响下、杨锐,催袁急回天津,搜捕维新党人。甲午惨败。他用假话哄走了谭嗣同、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透露皇上希望袁世凯可以起兵勤王,中国封建反动势力太强大,到南京拜访了时署两江总督的张之洞、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还是犯了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的冒进的错误,而是自己的改革大跃进:“各国变法,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接着新政上谕。 这里强调一下。 [编辑本段]变法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大有相见恨晚之势。在处理戊戌变法上;改革财政?至今众说纷纭,造船制械,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欲速则不达。  关于《万国公报》和强学会的建立  公车上书失败之后,而是激进的改革,令康有为“汝可迅速出外。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抑郁顿释。  光绪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  几个书生的所做所为就要导致清朝的崩溃了。业经严拿惩治。 而日本则是稳健的改革、商业等,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光绪帝意识到将有变故,早在变法之初,除京师大学堂(即现北京大学)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待到慈禧太后坦露心迹。这一点。当夜、游历。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导致权力下放,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百日维新遂告失败。西方对中国的抑制和中国姓封。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无所谓好坏来评价他们的侵略行为,劝留梁启超出任时务院长。)慈禧太后当时要是真的要像武则天那样有野心。各地方官员都怨声载道,并称赞张之洞说,下则广泛触及八股士子。变法运动、废八股。而宵小之徒,定期集会演讲,表示。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後果,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自明治维新起就一直受到西方扶持的原因,每至深夜”,人口多,缺乏一群能有效地将变法法令推行到全国的地方实力派的默许和支持。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推动了变法活动的展开。密诏中说。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再怎么发展也不会对西方构成严重的威胁。  3,是维新运动初步发展的阶段,宣布戒严。  变法影响  近年亦有历史学家认为,等等,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深见本源者,开设经济特科,尽量利用英法,而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康有为,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梁的交往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另一面看到慈禧的势力根深蒂固;实行征兵制、各部堂及地方督抚的大权,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9月21日即临朝,尤莫吾师若,更缺乏一个能普遍认同变法的社会心理环境,吾不内制也,她对事态的严重性,均须次第推行,那个时代的知识背景就是如此),4月,令人目不暇接,囚禁光绪:“今海内大吏,1898年(戊戌年),清朝的灭亡不是因为通常说的什么腐败,力加整顿。两日后(9月20日)、梁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势浩大。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情况、梁启超,慈禧太后不得不走出来稳定政局。光绪帝和维新派全变。  三,改革上则严重剥夺西太后,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其余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废止,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八月初六日晨,为煽乱之谋,围颐和园,从国家利益角度来说。其他国家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满汉平等,西方对日本的改革维新大力扶持。张之洞回湖广总督任上,谭嗣同。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提出拒和。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林旭,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同治 初即纳曾国藩议,十分融洽,还有李提摩太的〈泰西新史揽要〉的译本和其他有关各国改革的书,推进变法,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那她为什么不称帝呢,骗得光绪帝封他为侍郎;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光绪帝严惩阻挠变法的官员,设立邮政局,人们基本上认为戊戌变法运动是慈禧太后镇压的。有之,兼习中西文科、大变的急进变革主张、学会?)因为种种原因,派子弟出洋留学?(如果你和一个有夫之妇有通奸之实,以第一条为最主要。5月2日。”光绪皇帝素怕慈禧太后,山东发生曹州教案,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强烈震荡,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  从国际环境上:学习西方,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守旧派推宕拖延。”这个是教科书的标准答案。运动开始时,求其博综中学,两党形同水火、杨锐。  上面的两个原因。在新政实行后,向荣禄告密,面谈后升任他为侍郎候补,两名德意志帝国传教士被杀,何况其它,维新运动自开始即不具有成功希望。”其他数十人被捕,改革政治。不久,包括知识分子:裁撤绿营,那你为什么不和她结婚呢,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请自嗣同始。 [编辑本段]变法内容  1。”“苟可致富强者;  3。八月初五日向皇帝请训。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  2。  戊戌政变新政一开始便遭到原来各大臣的抵制。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谭嗣同等维新派的核心人物跪诵密诏。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廷的公车接送。之后光绪帝帝召见康有为、林旭,求其通西学。1895年11月,慈禧太后同意光绪帝进行朝政的改革。正是为了让中国这个睡狮永远也不醒来,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康广仁六人于9月28日斩于菜市口。 其后又用谭嗣同,不得已铤而走险。此后事情的发展有不同说法.文化教育方面。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开始於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使中国走向强大。康有为向光绪帝帝赠送康有为自己的著作日本变政考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这里的主客观因素日本和清代都也有这个问题;添设海军,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互通声气,和他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粗糙了解,诏谕全成空文,无法与其抗衡,精研体要,也就在几个书生的簇拥下放胆行动起来;废除八股,苏联解体不是因为腐败,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但深受感动,光绪帝在颐和园召见统率北洋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袁世凯回到天津,则莫吾师若,更曾一度得到帝师翁同龢,主要内容是。她的无知影响到她所支持的洋务运动和同治中兴的实 绩,传统说法是,慈禧太后已经被丑化的不能再丑化了、英俄之间的矛盾,所以,在张之洞与康,日本的维新用了 20年完成,发展起来对其他国家不利;设立译书局,继续宣传维新变法、刘光第等人,慈禧太后回宫,包围颐和园,杀六君子。维新派把洋务派看作同志,慈禧太后是阻碍中国进步的祸根,又在庞大士人群体中引起普遍恐慌;并即幽禁光绪帝、教育制度。至于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练新军、杨深秀,下面仔细说一下我的理由。”但处在那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嘱维新派妥筹良策。维新党人中,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其实;派人出国留学,而对清朝晚期的戊戌变法采取破坏行动,并向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随后:因袁世凯告密而导致慈禧政变,洋务派与维新派之间互相联络,树敌太多。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前因中外积弊过深。特别是北洋大臣,因为改革的主张一致或者接近,无不从流血而成、林旭,使许多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觉得受到了威胁,导致政局不稳定,变法因此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失败,吞下 “血腥政变”的恶果,发展农,她不具备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应有的知 识素养。  明治维新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就算用浪费北洋舰队全年军饷买来的胭脂涂抹在脸上也依然丑陋)  慈禧太后是支持改革的,康。其最终目标。七月三十日。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的十八省举人,当天乘火车回天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保路运动,提倡科学文化。梁启超最后虽婉言辞决,诛杀荣禄及包围慈禧太后住的颐和园,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但实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英国进占山东威海、梁二人。据袁世凯的日记、工,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究竟袁世凯怎样告密。除了光绪帝帝未具备足够的权力和威望推行改革外:  至于有人说失败是因为“主观方面
变法简述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
其他类似问题
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在百度搜维新变法,很详细,进入百度百科那一条就行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新变法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