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1为12.7m,矩形截面箍筋肢数为300*800,箍筋为Ф8@100(3)/150(2),...

平面标注法讲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62页免费14页免费94页1下载券4页免费22页免费 93页1下载券7页免费15页免费12页免费78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4页1下载券78页免费34页免费62页1下载券94页1下载券
平面标注法讲解|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7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格式:pdf&&&
贡献者:7879158
上传时间: 09:10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暂无相关文档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平法问题汇总解释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608KB
所需积分:& 30
(C) MBA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转载]在03G101-*平法标注中,有很多人有疑问(五)
一、请问陈老师:
1、在剪力墙结构中,墙立筋离暗柱钢筋多少距离开始布置第一根钢筋?
2、在剪力墙中,如两暗柱的净距为100(或者为50,150,200,250),而立筋间距为@200的时候两暗柱间是否设立筋,如果设立筋时几根?
答:1、1/2墙竖向分布筋间距。
2、两暗柱距离大于或等于1/2墙竖向分布筋间距时设置。
二、如在剪力墙结构中竖向分布筋间距为@200,而暗柱跟暗柱之间为距离小于100,此时不设置竖向分布筋,那是否设置水平分布筋呢?
三、“墙体钢筋间距水平、竖向间距均为200,拉钩间距为400,梅花形布置。”
是按图1布置还是按图2布置?!
答:1、墙体拉筋一般都是墙体钢筋间距的两倍,即“隔一拉一”: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都要做到“隔一拉一”。
2、具体体现在施工中,就是:(我们按墙体水平钢筋和垂直钢筋的交叉点来说话)
&&&&&&&&&&
对于第一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1、3、5、7、9
…… 交叉点;
&&&&&&&&&&
对于第二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2、4、6、8、10
…… 交叉点;
&&&&&&&&&&
对于第三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1、3、5、7、9
…… 交叉点;
&&&&&&&&&&
对于第四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2、4、6、8、10
…… 交叉点;
&&&&&&&&&&
对于第五行水平钢筋来说,拉筋钩住第1、3、5、7、9
…… 交叉点;
四、按3楼所说,就是两根拉筋的最大距离为400;
如果按照矩形布置,0.16平米(400x400)的范围内才有一根拉筋,而按梅花形布置则是0.08平米(282x282)的范围内就有一根拉筋,数量差了一倍!
究竟这个“梅花形”在哪儿有图示?
答:我前面所说的拉筋布置方法就是“梅花形”:
如果从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来看,相邻两根拉筋的距离为400;
但如果从斜角方向去看,相邻两根拉筋的距离为200*1.4=280
五、墙体顶部的暗梁的宽度与墙体宽度相同。那么,暗梁的顶部钢筋是否应该做在墙体竖筋的顶部弯折端上面?
答:暗梁箍筋与墙竖向筋在同一竖向层面,纵筋在墙竖向筋的内侧,因此顶筋与墙竖向筋的水平弯钩在同一水平层面。
小墙肢的长度怎么算?若是L型暗柱,墙厚是200,小墙肢的长度是净长还是净长加上200?
双洞口连梁之间的墙体需要多宽,才按照双洞口施工?若是双洞口中间是一个暗柱(箍筋是100间距),那么这个双洞口连梁在暗柱处的箍筋可否取消?。。
答:1、见48页注2,不能转折度量。
2、墙顶连梁须设置,见51页。
七、今天看到了03G101的增补、调整及勘误上提到了剪力墙的分布筋,那么剪力墙的竖向筋的水平筋哪个算是分布筋,哪个又是主筋呀?它们的保护层是以哪根筋计算呢
答:构件中钢筋的重要性分以下等级:
1、最重要:受力钢筋(如受拉、受压筋);
2、次重要:构造钢筋(包括架立筋);
3、一般:分布钢筋(如与板纵向受力筋垂直交叉绑扎的钢筋)。
但是,剪力墙“竖向分布筋”是历史形成的术语,而其重要性与受力筋相同,所以应将“竖向分布筋”与一般的“分布筋”区别开来。除竖向分布筋外,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还有边缘构件(暗柱、端柱等)中的纵向钢筋和洞口加强钢筋,这些钢筋都是非常重要的。
八、请问在剪力墙竖向钢筋布置时,如果是和暗柱交接的,并且与墙的厚度一样,那墙体的竖向钢筋是靠暗柱50还是同剪力墙的间距一样?谢谢。
答:剪力墙墙身第一根竖向分布筋在距暗柱边沿纵筋1/2竖向分布筋间距的地方布置。
九、上一次我提了一个问题:在第49页的暗柱“λn区域”倒是画出了一个“小箍筋”,是一个“大箍套小箍”的构造。小箍筋的高度当然是墙的厚度了,但是,图上看不出“小箍筋的宽度”是多少?现在就是请教陈教授这个问题:“小箍筋的宽度是多少”?
您的回答是:“宽度图上已注明(为“三控”)。”
看03G101-1图集第49页左上角那个图,现在的问题如下:
1、图中大箍筋的长度是由“lc/2”、“≥bw”、“≥400”三个条件所决定(所控制),这就是“三控”。
不过,我问的不是这个大箍筋的长度,而是被大箍筋套住的那个“小箍筋”的长度,没有尺寸标注?
也许,回答是:“中间的小箍筋是勾住暗柱中间的纵筋的。”
2、所以,问题就变成:对于“约束边缘暗柱”来说,是不是暗柱中间的每根纵筋都必须设置箍筋,而不是“隔一拉一”?
3、对于“约束边缘端柱”也存在这个问题:(03G101-1图集第49页左上角第二图就给人这种印象)
对于“约束边缘端柱”来说,是不是端柱中间的每根纵筋都必须设置箍筋,而不是“隔一拉一”?
4、另外,对于“约束边缘暗(端)柱”的“λn/2区域”上,是不是每根纵筋都必须设置拉筋,而不是“隔一拉一”?
答:1、小箍筋的长度系根据设计者所画几根纵筋且其插在哪根纵筋间,按纵筋等间距设置而相应确定。
2、不一定每根必设,但应隔一拉一,要看设计者根据配箍率如何确定。
3、同上条。
4、亦同第2条。
十、陈达飞教授,在十一月十五日陈青来教授回答您所提问题“3”时说:“宽度图上已注明(为三控)。这里的“三控”如何理解?
再者,我们对“纵向”能否这样理解:就是我们的视线顺着或者平行于构件的轴线看,如果构件是水平放置的,那么前后方向为“纵向”;如果构件是竖向放置的,那么上下方向为“纵向”。
1、首先,你对“纵向”的理解是对的。
2、至于陈青来教授回答我所提问题“3”时说:“宽度图上已注明(为三控)。”
他所说的是03G101-1图集第49页左上角那个图,其中暗柱的箍筋长度由“lc/2”、“≥bw”、“≥400”三个条件所决定(所控制),这就是所谓“三控”吧。
不过,我问的不是这个大箍筋的长度,而是被大箍筋套住的那个“小箍筋”的长度,所以陈青来教授并未解决我所提的问题,我还得继续问他
十一、请问陈教授,剪力墙下部的梁上预留插筋是取一个锚固长度还是伸至梁底弯15D呢?诚恳你的答复.谢谢!
答:可视其为空中基础,应为04G101-3。
十二、1、最近我看了一份图纸,上面除了构造边缘暗柱以外,还有约束边缘暗柱,而且除了暗柱周边的长方形箍筋以外,在约束边缘暗柱的“翼缘部位”(在λn区域以及在λn/2区域)注写设置“箍筋”,而且给出了箍筋间距。但是,没有给出箍筋的详细尺寸,也弄不清箍筋是如何摆放的。
2、在03G101-1图集第49页“约束边缘构件构造”图中,暗柱翼缘部位“λn/2区域”只画出拉筋,没有画出“小箍筋”,因此上述问题没有答案。
3、在第49页的暗柱“λn区域”倒是画出了一个“小箍筋”,是一个“大箍套小箍”的构造。小箍筋的高度当然是墙的厚度了,但是,图上看不出“小箍筋的宽度”是多少?现在就是请教陈教授这个问题:“小箍筋的宽度是多少”?
4、从第49页的暗柱“λn区域”的“小箍筋布置图”看来,这个“小箍筋”是水平放置的,和我所看到的图纸上的画法一样,但是“小箍筋”不止一个,因为暗柱的翼缘长度比较长,而且图纸上注写了小箍筋的“间距”。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小箍筋的间距”是如何定义的?因为如图所示,“小箍筋”是水平放置的话(假设由左向右摆放),那么“小箍筋的间距”是指相邻两个小箍筋的净距离——即第一个小箍筋的右肢到第二个小箍筋的左肢的距离?还是指第一个小箍筋的左肢到第二个小箍筋的左肢的距离?
5、如果“小箍筋”不是水平放置,而是垂直放置——即垂直于暗柱周边长方形箍筋平面来放置“小箍筋”的话,那就更难以理解“小箍筋的间距”的含义了——因为,除了水平间距以外,还有垂直间距的问题。
说了半天,不知道陈教授理解了没有?敬请答复。
答:1、应有箍筋规格。
2、该处采用拉筋即可(拉筋蒹有箍筋功能),如改箍筋亦可,但多用钢材。
3、宽度图上已注明(为“三控”)。
4、间距是指顺构件轴线布置的尺度,对墙柱是上下分布的距离。
5、箍筋是固定纵筋的横向钢筋,只有在水平构件中才垂直放置,竖向构件必须水平放置。
十三、我想请教下CDF教授,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有何区别?
是否是剪力墙加强区的为约束边缘构件?
还有我所看到的图纸他们并不区别的标注YAZ、GAZ,而是统一标AZ。能给我解释下吗?谢谢!
答:1、“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墙肢的两端。在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地震力的。
2、当“高抗震等级”时,采用约束边缘构件(其λn/2区的钢筋构造较为加强:见图集);当“低抗震等级”时,采用构造边缘构件。
3、具体的工程设计,哪个构件为“约束边缘构件”,哪个构件为“构造边缘构件”,应该由设计院(设计师)来决定。你所说的暗柱编号不规范问题,是设计师的问题。所以,我常说,推广“平法”要抓源头——这个源头就是设计院。
十四、柴兴化上次有位朋友提到墙外侧水平筋遇到带耳的端柱时直接绕过去到另一墙处进行搭接,但是墙与端柱不平,怎么绕过去?
答:hck转角墙情况时,外侧水平筋绕过暗柱在墙身搭接,内侧钢筋伸至暗柱边加15D
柴兴化HCK先生,你上次不是贴了一副图吗,陈教授当时回复了,但是我还是不明白,剪力墙外侧水平筋绕不过去啊?
CDF1、标准图集不可能包罗万象,许多施工的实际问题只能根据一个总的精神来灵活解决。
2、目前这个问题是:端柱比墙厚,角部端柱比墙“鼓出来了”一块。所以,墙外侧水平分布筋不可能贴近(h边)端柱拐过(b边)来,再弯两个短小的直角弯,最后伸到对面的剪力墙上去。(这样做要拐三个直角弯,没法施工。)
3、有一个“只拐一个直角弯”的方法,就是墙外侧水平分布筋穿过端柱角筋和(h边)第一根纵筋的空隙伸出来,伸到对面的剪力墙上去。
十五、对于剪力墙连梁处侧面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但对于此处剪力墙竖向筋是否还有?
我的同事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我有些糊涂了,请陈教授回答一下。
答:剪力墙连梁外侧有水平分布筋,其内有箍筋,没有剪力墙竖向分布筋。
十六、墙体在两端柱之间,端柱有柱耳,请问水平筋锚固长度是从柱耳处
开始计还从端柱边开始计?附图:
1、剪力墙的墙身和端部暗柱、端柱是一个整体。其基本原理就是剪力墙暗柱、端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构件的连接概念。所以,不存在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锚固”在暗柱或端柱的问题。
2、“剪力墙墙肢”就是一个剪力墙的整个直段,其长度算至墙外皮(包括暗柱和端柱)。
3、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置按总墙肢长度考虑,并未扣除暗柱或端柱的长度。这一点在03G101-1图集第47页能看清楚。当为转角墙时,剪力墙外侧水平分布筋要连续绕过端柱外侧,通到另一侧的墙身上进行搭接;剪力墙内侧水平分布筋也要伸到对面柱纵筋的内侧,再弯直钩15d
。(对于“暗柱”也一样:当为转角墙时,剪力墙外侧水平分布筋要连续绕过暗柱外侧,通到另一侧的墙身上进行搭接;剪力墙内侧水平分布筋也要伸到对面暗柱纵筋的内侧,再弯直钩15d
柴兴化“我还是不明白,外侧水平筋怎么饶过去到另一墙身进行搭接啊?
墙并不跟端柱平啊?并且外侧钢筋不能因弯折而有阴角啊?”
十七、我有一个具体的问题要问一下,就是暗梁是如何布置啊,我说的是节点部位哦,又不好按框架梁柱相互锚固,是不是要和圈梁一们转角走啊,要是那样的话,可是太不好施工了,那么粗的筋没法转角呀,若不是,那我们应如何处理呢,希望陈教授及各位高手指教
答:暗梁的纵筋伸到墙肢端部暗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再弯直钩15d
十八、03G101-1图集第47页“注5”——剪力墙钢筋配置若多于两排,中间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同内侧钢筋。请问:这里的“内侧”指的是什么位置的钢筋。
答:请看03G101-1图集第47页上方的“转角墙”:
1、外侧的水平分布筋是绕过转角墙暗柱的外侧,到另一面墙上与对面的水平分布筋搭接;
2、内侧的水平分布筋是伸到对面墙暗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再弯直钩15d
3、本页“注5”的意思是:如果剪力墙钢筋配置若多于两排,中间排水平筋端部构造同内侧水平分布筋的做法,也就是“2、”的做法。
十九、现有很多的设计人员在剪力墙的板下设置暗梁,请问设置的目的和作用.能否考虑取消呢?本人认为剪力墙的纵向刚度已经够大了,纵向应该可以把剪力墙看成刚性构件的,每层的板下设置暗梁确实没什么意义.
答:当地震发生时,剪力墙可能发生竖向开裂,暗梁可有效阻止裂缝的延伸.
二十、呵呵。是这样呀,但是我有一个具体的问题要问一下,就是暗梁是如何布置啊,我说的是节点部位哦,又不好按框架梁柱相互锚固,是不是要和圈梁一们转角走啊,要是那样的话,可是太不好施工了,那么粗的筋没法转角呀,若不是,那我们应如何处理呢,希望陈教授及各位高手指教
答:暗梁的纵筋伸到墙肢端部暗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再弯直钩15d
二十一、700宽的暗柱,设计只在暗柱图表上注了一个拉钩,而墙身的拉钩间距是600*600。。我想请教一下:此暗柱上的拉钩是按每600高一个拉钩设置,还是按照暗柱图表的位置沿高度每钢筋交接点设置?
答:沿竖向间距与暗柱箍筋间距相同.700高暗柱设一道拉筋很可能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请提醒设计者再核实一下.
二十二、墙钢筋下层是HPB10
,上层是HRB12如何处理?谢谢!
答:应在下层完成搭接连接.
二十三、假若对该暗梁处的侧向构造筋没有设计,那么墙体的水平筋就布置在暗梁的箍筋外侧?
二十四、剪力墙暗梁箍筋的外侧(暗梁高度范围内)连续布置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后还需要布置侧面构造纵筋吗(在暗梁箍筋的内侧)?
答:剪力墙暗梁箍筋的外侧(暗梁高度范围内)连续布置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后,不需要布置侧面构造纵筋(在暗梁箍筋的内侧),因为已经有水平分布筋承担其力学功能了。
二十五、1、在G101P48中,在注第一条里,抗震竖向钢筋参见抗震kz,如果不是端柱和小墙肢,那么普通暗柱钢筋的非连接区是否还按KZ,如果不是那按什么要求施工;
2、直螺纹接头中一级接头,可以不受连接位置的限制吗?
答:1、03G101-1图集第48页“注1”说的是“端柱、小墙肢”的处理规则。至于“普通暗柱”,应该按第48页的各图执行。
2、图集第48页中,没有关于暗柱“非连接区”与“连接区”的规定。
3、从03G101-1图集第49页、第50页看,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的连接方式与第48页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连接方式没什么两样。
4、从原理上看,剪力墙暗柱是墙身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墙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起着抵抗水平地震力的作用。剪力墙墙身没有划分“非连接区”与“连接区”,所以,剪力墙暗柱也没有划分“非连接区”与“连接区”。
5、“直螺纹接头”也是一种钢筋连接的方式,当然应该受到连接位置的限制。
一、 1.在抗震等级为二级的结构中
,次梁的锚固长度是不是也为12b
2.两跨次梁交叉时箍筋怎么,有没有具体的规范或图集作参考
答:1、“次梁”(非框架梁)不考虑抗震,所以使用“La”而不是“LaE”,下部钢筋的锚固长度也都是12d
2、“两个次梁交叉”——总有一个是较“主”,另一个是较“次”的。“主梁”和“次梁”是相对的概念,没有永久的“主梁”,也没有永久的“次梁”。(你看看03G101-1图集第31页例图的右上角部分,有一道“横”的梁,它对于上面“竖”的小梁来说是“主梁”,而对于左面的框架梁来说,它又成“次梁”了。)
3、“主梁”的箍筋满布,“次梁”的箍筋在主梁外侧50mm处开始布置。
二、请问各位:规范规定的"同一根钢筋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这句话中的同一根钢筋是指定尺钢筋长度范围内还是指只能焊接两根定尺钢筋?
本人认为是只能焊接两根定尺钢筋,然后锚固.
答:对于规范规定的"同一根钢筋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这句话,我的理解是:
1、一个楼层范围内的竖向钢筋(例如柱纵筋)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
2、一跨之内的水平钢筋(例如梁纵筋、板钢筋)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
三、根据03G101-1,梁上部钢筋到柱子里面的锚固长度是要求》=0.4Lae,
然后弯折断是加15D,并没有要求0.4Lae+15D》Lae,
但是在图纸中有这样的规定,这样规定以后呢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当柱子宽度很小,平直段到柱边后加上15D不够Lae,监理和质检的人都要求将弯折段加大,比如加到20D,但是我认为这样是没必要的,不过图纸中又这样要求,请问如何处理?
1、请注意:“直锚水平段长度≥0.4LaE”只是一个检验梁纵筋在端支座锚固的条件,并不是说可以取定“直锚水平段长度=0.4LaE”。
2、03G101-1图集第54页规定:计算梁纵筋在端支座锚固的时候,首先是“伸至柱对边(柱纵筋内侧)”,然后才比较“直锚水平段长度≥0.4LaE”。当“直锚水平段长度≥LaE”时,可以不弯15d的直钩;反之,则必须弯15d的直钩。
3、这样,当柱子宽度较小时,“直锚长度水平段+15d≤LaE”是可能发生的,只要满足“直锚长度水平段≥0.4LaE”,就是正常的情况。
4、“直钩长度”为15d就足够了,因为到15d这个地方,已经没有内力作用了。把它加大为20d,只是浪费钢筋而已。
5、把“直锚长度水平段+15d”和LaE比较,本身就是概念错误。陈青来教授说过:
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等于LaE的错误方法。
zyx7774007
“CDF老师:关于梁钢筋在框架柱里的锚固,陈青来老师在一个帖子里说过“过了中线再加上5d即是内侧”,与您的说法好象不一致。不知该怎样理解”
四、03G101-1第66页各类梁的悬挑端A-C图中,第一排筋在端部弯下长度&=12d,请问弯下长度是梁高减保护层还是按12d计算?
答:1、根据“图形语言”,第一排筋在端部的“直钩长度”应该是“梁高减保护层”,当然必须保证其“≥12d”。
2、第一排筋在端部弯90度直钩不能说“弯下”。因为,业内行话“弯下”是指45度斜弯。例如:
&&&&&&&&&&
03G101-1图集第66页引注:当L<4hb时,不将钢筋在端部弯下
就是指“不弯45度斜弯”,而不是“不弯90度直钩”。
1、有的施工人员有这样的施工习惯:梁下部钢筋一律按“单跨”在中间支座锚固。这种做法对吗?
2、也有的人有一个看法,即:集中标注的下部通长钢筋是贯穿通过中间支座,而原位标注的下部钢筋是在中间支座锚固。这样的认识对不对?
3、如果相邻跨的同一规格的下部钢筋都在中间支座锚固的话,这必然会增加支座的钢筋密度,对结构是不利的,这也违背了“能通则通”的原则;但如果采用一根钢筋贯穿通过中间支座,又受到钢筋定尺长度的局限,这时,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在什么位置连接为好呢?(这个问题是施工实际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平法梁”实际应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答:1、对。
2、前错后对。集中标注的下部通长筋与原位标注的构造相同。
3、“能通则通”通常指支座上部钢筋。下部钢筋的问题不在于锚入支座,而是一方直锚固,另一方要“翘起”锚固(见35页)。由于施工习惯并不科学,所以改革要逐步实现,在04G101-4中就提出了宜采用“非接触”搭接的概念,就是逐步改变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施工习惯。
六、我想请问陈青来教授:是否梁的下部钢筋都作为单跨处理,锚入支座里才是正确的做法?我问过我们工地上的施工员和监理,他们的回答是:集中标注的通长筋是伸过去的,但是原位的就是作为单跨处理的
答:1、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的连接是一个难题,在于“连接点”很难确定:不能在支座内连接,也不能在跨内连接。所以,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还是以“在每跨支座处锚固”为好。
2、或者是“在满足定尺长度的前提下,相邻两跨的下部纵筋作贯通处理”。(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
3、对于非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可以在跨内靠近支座的1/3跨度范围内连接,所以做成“通长筋”是可行的。
七、CDF1、经常有人问:设计院的图纸在“非框架梁”的箍筋标注上使用了)”这种形式,但又没有给出“箍筋加密区”的长度。此时,箍筋加密区能否按“三四级抗震等级”的1.5倍梁高或500mm来执行?
2、如果不行的话,按什么标准来计算非框架梁“箍筋加密区”的长度?——还是必须由设计师来给出?
八、做通长的可能是费事点儿,在支座处锚固费料点儿,倒底是哪一种好呢?
答:zxl-lm我认为还是通长的好,主要考虑经济效应。
汤仁海是我是的,但是有的监理竟然不准,说下筋一定要通长的,我问他,如果跨度是14米,怎么做,不回答我。气呀
CDF1、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的连接是一个难题,在于“连接点”很难确定:不能在支座内连接,也不能在跨内连接。所以,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还是以“在每跨支座处锚固”为好。
2、或者是“在满足定尺长度的前提下,相邻两跨的下部纵筋作贯通处理”。(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
3、对于非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可以在跨内靠近支座的1/3跨度范围内连接,所以做成“通长筋”是可行的。
九、请问陈老师非框架梁的箍筋加密区是怎么规定的?
答:1、非框架梁无“抗震箍筋加密区”。
2、设计者可以设计两种箍筋(现在这样做的例子很少),例如剪力较大的梁端部位箍筋配置较大,但与抗震箍筋加密概念无关。
十、陈教授,03G101图集中,35页梁、柱、剪力墙箍筋和拉筋构造图中,“拉筋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钢筋”这一规定只是适合框架结构中吗?在其他结构(如砖混结构)的梁中适合吗?
答:这样做比仅拉住一个方向纵筋效果好,应该也适用于砖混结构中的梁(但梁中箍筋肢数为单数时,那一根竖向单肢箍无必要这样做).
十一、汤仁海是我1、有的梁两边的板是不一样厚的,这样就出现了梁的一侧是大于450MM,而另一侧则小于450MM,
这样的梁要不要布置腰筋呢?
2、如果梁两边的现浇板一侧是与梁底边齐,而另一侧是与梁上口齐,这样的梁腰筋是不是也都要
满足小于等于200的要求呢,如果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多布置一道腰筋了!
答:qlchen各边各算.
汤仁海是我陈教授您好,各边各算的话,那么拉勾就不好拉了啊?那样就要斜着了
十二、POWER框架梁主筋18,锚固长度30D。端支座为框柱和暗柱,框柱端锚固为0.45LAE+15D,暗柱端锚固是进去一个锚固长度还是到柱纵筋边+15D
,还是到柱纵筋边即可(因为直锚满足锚固长度,且)0.45LAE。
答:qlchen锚入暗柱必须伸至外侧柱纵筋内侧再弯钩15d,不与直锚长度挂钩。请仔细看图中相应规定。
POWER谢谢陈教授的回答,我知道在P47页对于剪力墙水平筋的锚固有明确的节点,但我请教的是框架梁在暗柱端的锚固,暗柱肢长1000,锚固长度500。是否可以直锚?P54页第六条没有说明是框柱还是暗柱端。
hhhzz-1982实际上你的柱子可能要不了那么宽的
qlchen墙厚大约700厚时通常才要这么长的暗柱,可能设计有些问题.框梁比暗柱宽时,就不属于"锚固"问题了.可以参考按剪力墙水平筋的构造将框梁纵筋伸至端部边缘弯折15d.
1、框架梁伸入剪力墙区域,不就变成了“边框梁”吗?“边框梁”的纵筋是应该一直伸到墙肢端头的。
2、青来教授说“墙厚大约700厚时通常才要这么长(肢长1000)的暗柱”,而在03G101-1图集第19页的工程例子中,墙厚300的剪力墙转角暗柱的肢长就达到1050了。(不过,与之相接的梁是“连梁”。)
十三、框架梁下部钢筋的锚固计算中,既然可以&=0.4Lae+15d,为何还要伸至柱子纵筋内侧?
答:过了中线再加5d即为内侧.
十四、请问陈教授:
1,当梁的hw&=450时,要求加纵向构造钢筋,且纵筋间距&=200,由此则当hw=450时应加两排纵向构造筋(如果一排的话,间距大于200),而当hw=440时则一排也没有,在设计中是否应该严格按此进行设计呢?在纵筋的加与不加之间个人感觉差距很大,请问,有没有需要改进标准图集的地方呢&?
2,当加构造纵筋时,图集中要求按箍筋的两倍间距设置拉筋,但在03G101-1图集中并没有关于拉筋的标注方法,请问如何标为好呢?
1、“构造钢筋要么不加,一加就要加两排”——这个问题我也有同感,而且在这个论坛上向斑竹提出过,未见回答。
2、“03G101-1图集中要求按非加密箍筋间距的两倍设置拉筋”。这就是说,梁侧面构造钢筋的“拉筋”不需要在施工图的“结构平面图”上标注,拉筋的直径和间距都是由施工员和预算员根据图集第62-64页的有关规定来计算。
十五、haier8281梁底主筋是否允许有接头?????????
[当贯通筋d&28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对接焊接长,其要求见具体工程的设计说明。当d≤28时,除按图示置搭接外,也可在跨中Lni/3范围内采用一次搭接接长。]梁底主筋是否允许有接头?[我个人理解是不允许有接头的。]如允许有接头位置请明示。???
答:小小草梁底主筋允许有接头,φ28不采用搭接,可以采用闪光焊,焊接接头不超过净夸的1/3.
haier8281那为何不象贯通筋一样明示?????????
汤仁海是我下部筋是可以有接头的,但是要按规定位置,具体的应是(下部筋)要避开跨中的三分之一且要避开箍筋的加密区,
haier8281按GB50240是可以的,但是按G101的示意图,好象是没有接头的.
1、所列举的“当贯通筋d&28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等强对接焊接长,其要求见具体工程的设计说明。当d≤28时,除按图示置搭接外,也可在跨中Lni/3范围内采用一次搭接接长。”——为“上部通长筋”的接头规定。
2、至于框架梁的下部钢筋,一般采用“在中间支座锚固”的办法。当满足钢筋的“定尺长度”时,可把相邻两跨直径相同的下部钢筋做成“局部贯通筋”。
3、当为“简支梁”时,除了跨中的Ln/3范围内不允许接头外,可以在两端Ln/3范围内接头。但是,抗震框架梁下部钢筋就复杂多了,有时在“在两端Ln/3范围内”有可能成为弯矩很大的地方,所以很难找到合适接头的位置。
十六、请教各位,在高层房屋设计中长悬臂梁如何定义?在某个资料里看到这样的定义:8度地震区悬挑长度大于2.0m的梁为长悬臂梁,9度地震区长悬臂梁大于1.5m的梁为长悬臂梁。我不知道这样的定义是否准确,在高规中也未找见准确的定义,请各位赐教!
答:1、请注意03G101-1图集第66页在“悬挑端”有一个引注:“当L<4hb时,不将钢筋在端部弯下”
2、其含义为:“当为短悬挑梁时,不将钢筋在端部弯下”(L为挑出长度,hb为梁根部截面高度)
3、这样,“长悬挑梁”的条件就清楚了。
十七、在03G101图集里面要求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长时要乘以系数,那面筋在跨中1/3范围内搭接是不是属于受压钢筋,是否不用乘以系数呢?
答:1、“跨中1/3范围内”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也许在跨“正中1/2”处的梁上部是受压区,但在“跨中1/3范围内”这个很大的范围内很难判断每一个位置是否为“受压区”。
2、你所说的“面筋”,在这里应该是梁的“上部通长筋”,如果其直径在20以上的话,还是不要采用“绑扎搭接”,而采用机械连接或闪光对焊连接。
十八、KL集中标注为2根螺纹20,原位标注中间支座为2根螺纹25+1根螺纹20,请问陈教授应如何理解?????
答:这种标注方法是符合“平法梁”规定的。应该这样理解:
1、“KL集中标注为2根螺纹20”,表示上部通长筋为“2根螺纹20”,它们布置在箍筋的两个角部。
2、“原位标注中间支座为2根螺纹25+1根螺纹20”,表示:
“加号”前面的“2根螺纹25”放在箍筋的两个角部;
“加号”后面的“1根螺纹20”放在箍筋的中间处;
那“2根螺纹25”的支座负筋与“2根螺纹20”的上部通长筋在Ln/3处进行连接。(直径在20以上的钢筋,最好不要采用“绑扎搭接”,而采用机械连接或闪光对焊连接。)
十九、我想请教一下:有一个框架结构,中到中为每跨为8000长三跨梁,三级抗震,C25砼,中跨集中标注KL-1(3)350/800
φ10-100/200(4) 2φ22+(2φ12)
N4φ14。下排标注为4φ22,柱子为600。我计算底筋长
*35*2=8940,而对方为=10172。问1、底筋长按规定应如何计算?2、上排(2φ12)架立筋,其长度如何计算?3、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ξ
1.2& 1.4& 1.6&
是如何确定的?即如何知道纵向钢筋搭接头面百分率是&=25%,
50% ,100%?
答:1、框架梁的下部钢筋,一般采用“在中间支座锚固”的办法。当满足钢筋的“定尺长度”时,可把相邻两跨直径相同的下部钢筋做成“局部贯通筋”。
本例中间跨的底筋长度应该这样计算:
&&&&&&&&&&&
底筋长度 = 净跨长度 + 2 * 锚固长度
当三级抗震,C25砼,d≤25 时,锚固长度为 35d
,所以,“底筋长度 =
*35*2=8940”是对的。
2、架立筋长度 =
(上部跨中负弯矩筋伸不到的那段距离)+ 2 *
在本例中,&&&
架立筋长度 = (净跨长度/3)+ 2 * 150&
=& ( 8000 - 600 ) / 3 + 2 * 150
(你在上例中没有给出负弯矩筋的规格和数量)
3、“纵向钢筋搭接头面百分率”根据施工现场钢筋的实际搭接情况而定。当然,要符合设计上的规定。
对于20mm以上的“粗钢筋”来说,不适宜采用“绑扎搭接”,而应该采用机械连接或闪光对焊。
4、以上那些问题,在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中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建议试用一下该软件。
5、寄去的那份资料是去年编写的,今年又有不少改进。我们的同志也和你通过电话,你们单位的情况也略为了解,建议进行大范围的“平法”培训,不仅仅是做工程预算,对于钢筋工、施工员、监理员、审计员等,都适合培训。(今年又出版了04G101-3图集)
二十、现有一设计在集中标注有侧面钢筋:G2Φ12,在原位标注有N4Φ18,请问原位标注的钢筋是否在代替集中标注的钢筋?抑或共存?现在与审计出现认识的分歧。敬请陈教授评判,谢谢!
答:1、侧面构造钢筋和侧面抗扭钢筋都是梁的“腰筋”,即都是在同一个部位的钢筋。
2、执行“原位标注优先”的原则,原位标注“N4Φ18”完全可以取代集中标注的“G2Φ12”。
3、从钢筋的总截面积来说,N4Φ18也完全“包住”G2Φ12了。
二十一、我在帖子中发现一贴“KL中集中标注上部筋为2根18螺纹,而在原位标注支座处为4根20,是否意为通长筋为18螺纹与20螺纹在支座Ln/3处连接而成.”。CDF先生回答为“是”。
但我们这里有争论:一说“是”;一说“否,支座处有6根。”,并列出一例:KL中集中标注上部筋为2根25螺纹,而在原位标注支座处为4根22,是否意为通长筋为25螺纹与22螺纹在支座Ln/3处连接而成?
1、对于“上部通长筋为18螺纹与支座负筋20螺纹在支座Ln/3处连接而成”的答复是:“是”。
2、你们细看一下03G101-1图集第54页,在支座Ln/3处各有一处“搭接点”,这就是当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本例为“18螺纹”)直径小于负弯矩筋(本例为“20螺纹”)时,就在这里进行连接。
这里的“道理”是:根据抗震规范要求上部通长筋为不小于两根14直径的钢筋,现在设计为“18螺纹”,已经足够了。而且,上部通长筋不要求一根筋贯通,由几根钢筋的连续作用也可以。
3、实际设计中,更多的情况是上部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直径相同,此时,可以做成“一根筋贯通”。但由于钢筋定尺长度的限制,此时上部通长筋可以在跨中Ln/3范围内一次性连接。
4、比较少见的情况是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直径大于支座负弯矩筋直径,你们举出的例子“是否意为通长筋为25螺纹与22螺纹在支座Ln/3处连接而成”,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回答也是:“是”。因为,支座负筋有“4根22”足够了,没必要再增加“2根25”;而上部通长筋有“2根25”和“2根22”的连续作用也足够了(见上述的“道理”)。
二十二、对于您的回答,我认为有些还是不能解释:设当前跨为3跨,通长钢筋为:螺纹25,从1跨到3跨,另外在中间支座(两边的暂时不考虑)有6根钢筋,其中两根为25的通筋,4根为螺纹22的负筋。如果按照您的意思,在支座处标注2φ25+4φ22,不能标注成4φ22。是否与图籍(03G101-1)的规则不符。
1、就你所举的例子来说,当“中间支座有6根钢筋,其中两根为25的通筋,4根为螺纹22的负筋”时,支座的原位标注“2φ25+4φ22”是对的。这正是符合03G101-1图集的精神。
2、“平法梁”钢筋标注的精神是:某支座如果不作原位标注的话,就认为是执行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的配筋值。但是,只要你在该支座上进行原位标注,那么,所作的“原位标注”必须“包含”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
二十三、陈教授,我听过你讲的课,许多东西都是很有价值的,许多争论的东西在你那里得到了解决,可是在实际施工中许多监理、甲方在这些争论的地方要求怎样怎样做?可是又没有依据,怎么办?并且你解决了的这么多问题是否可以和陈青来教授以书面的规定给个依据!
1、只要是03G101图集有规定的,可以拿图集来说话。
2、要是“G101系列图集”尚未有规定的,可以在这个论坛上,向“平法”创始人陈青来教授提出来,看看能否出一些“补充规定”。(在这里,我也向陈青来教授建议,这样做对解决争议有好处。)
3、如果“在实际施工中监理、甲方在这些争论的地方要求怎样怎样做”,最有权威的办法是找设计师。因为,无论标准图集是否已有规定,注册设计师都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解决方案。(至于监理工程师,他的职责范围是保证工程按设计执行,而无权修改设计。)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矩形截面箍筋肢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