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高考填志愿愿应该先准备好吗?

都是高考惹的祸_中国作家网
都是高考惹的祸
作者:黄土地518
  高考卅载,风景迥异。成则为王,败则为虏。围城内外,喜忧参半。成长路上,故事多多。
   & & & & & & & & & & & & & & & & &――题记
  【一】
  “年年考”最近特高兴,见到熟人总是从老远处就打招呼,还从上衣口袋中掏出金皖牌香烟散给客人抽,亲戚朋友也都知道了他家今年又遇到了好事情。
  我被他请进了家门,他老婆给我下了一碗面条,里面加了三个土鸡蛋,我也正好没吃早饭,我一边品味着着早餐美味,一边静静地听他讲述着孩子考研的事情,不知怎么的,感觉今天这顿早餐如此美味,平时在餐馆里吃的排骨面、牛肉面也都不如这碗鸡蛋面,看来吃饭也需要好心情的,也难怪“年年考”有如此兴奋,他一辈子没实现的大学梦终于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光大了,他的孩子们为他赚回了面子,能不亢奋吗?我静静地看他,都五十岁的人了,自我进他家的门,他就一直大声说话,滔滔不绝,那眯着的近视眼眯成一条上弦月,他说话时还不时的手舞足滔,就像孩子般的淘气和快乐,其实,“年年考”这半辈子一直都这样乐观,一直如此好心情的。关于这点,既是他的长处,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关于“年年考”的故事,还是从他的大女儿唐雯读高中时说起,他的三个孩子都只相差两岁,二OO二年,大女儿唐雯考取了县一中,二女唐赋在本地读初二,儿子唐词读小学五年级。那时,在农村赚钱非常不容易,钱难赚,花的还容易,一个男子一天的打工也就十几块钱的样子,“年年考”的三个孩子都在读书还真正不容易,村庄上的人们都说:“要想不穷,就不要让孩子读书。”
  他的妻子小芬经常背地里流眼泪,她心中没底,也特别无奈,因为别人家都陆续盖起了两层小楼,生活迈入小康了,可自己家却靠欠债过日子,她能不忧虑吗?妻子小芬经常说:“都是高考惹的祸,若不是高考,我家也能盖楼房的。”
  “年年考”却很镇静,他经常对妻子、孩子说:“天大的事情有我,我家的生活我们来过,随别人评说,庄上的人们看问题只看眼前,也都盯着钱,我觉得只要是钱能解决的事情都不叫问题。但我对孩子们有要求,一是懂得做人,二是读好书,农村的孩子要记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你们唯有考取大学,才会生活得更好。”
  大女儿唐雯是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她说:“爸爸妈妈,我回来帮助你们干活吧,读高中,读大学需要很多钱的。”
  “年年考”知道女儿的内心世界,女儿成绩那么好,如何忍心让她回家做农活?他谈了口气说:“女儿别管钱的事情,爸爸有办法,现在亲戚们有钱是件好事,我借钱付给他们利息,借钱就不难了,只要你们理解我的苦衷,等将来你们工作了,你们可以一起还债。”说着他笑了。
  这个主意不错,“年年考”不用为孩子们读书借钱的事情而发愁。可向人借钱的次数多了,也免不了遭到别人的嘲弄。
  舅舅对他说:“年年考啊,你就瞎搞,你看左邻右舍,哪家不盖楼房,哪家没个几万块的存款,我看你这叫‘天作有雨,人作有祸。’你家庭生活困难完全是你偏执造成的。”
  亲戚们也都劝他:“年年考啊,我看你应该让两个女孩在家干活,集中精力把儿子培养出来才是正确的安排。”
  面对这些言论,“年年考”充耳不闻,他说:“女儿、儿子都一样,别看你们有点钞票,要看以后,今后我过得一定比你们好。”
  他的苦日子就这么慢慢熬着。记得日那天晚上,我正在观看奥运会直播,“年年考”突然来找我,一脸的沮丧,在灯光下,我发现他的两眼饱含泪花,头发散乱,那裤角全是灰尘,他一进门端起桌上的冷茶就是一顿暴饮,那“咕嘟、咕嘟”的声响像是在撕裂我的心脏,我顿时知道他的来意,一定是女儿复读的事情,不由他开口,我就主动说出,给他解决五千元的学费,并表态不要利息。他笑了,笑的是那么开心。
  他说:“女儿唐雯今年高考距离二本线差4分,我必须安排她去毛毯厂中学复读,原本借好钱,准备女儿明天就去上学,没想到一个债主家庭突然有事情,需要钱,只好还了,没想我人穷借钱也难,跑了四五家竟然一分钱没借到,现在只能求你了。”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有剩饭么?”
  我立马起身,给他煮了碗面条,外加两个鸡蛋,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心中真是五味杂陈,不是滋味,这感受是别人所没有的,也许这些将会变成“年年考”一生的财富。
  记得在当年,他面对高考屡次不中,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面对大队书记给他的“年年考”外号,说不定早已就会自寻短见而不在这世界上的,然而,正因为他的乐观,他才会如此好好的活着。
  【二】
  “年年考”是我的同村,也是我小学的同学,他小学读书时的名字叫唐梦,后来因为中考,改了许多次的名字,那时考取的少,复读的现象在农村是普遍存在,有人说,改个名字就会改变命运,其实这都是瞎扯淡,我知道的就有唐举、唐峰、唐大学,后来又改了几次名字我就不太清楚了,因此他的名字多,我也只能用他的外号“年年考”做小说主人翁的名字了,我知道,我到学校都工作五年了,他还在复读,不然,我们家乡的大队书记也不会给他起个“年年考”的绰号。简单地算一下,他初中读了5年,那时的中考一样的难,记得在当时我们县每年中考能考取中专的也就160名左右,其中当地师范学校就占100多名,考中专比现在上市一中还难,在当时有句话很经典,“5-1=0”,意思就是中考的五个学科:语文、数学、政史地、理化生和外语(50分),每个学科都重要,必须总分数在340分以上才能进入中专学校。可“年年考”的语文不太好,每次也及格分的样子,数理化、政史地两门课程都是高分,关于教材,他比老师都熟悉,就连某某题在哪一页他都记得准确,最致命的就是他不学英语,50分的试卷,他最多只能得个6分、7分的样子。为此我劝过他,叫他从A\B\C学起,可他就是不听,他总是有他的理由,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学A/A/C,我照样能当接班人。”结果,他三次中考,都不幸名落孙山,虽然他不能上中专,可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却每年都会送达。
  每次“年年考”的父亲看见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总是唉声叹气的,看着孩子都长成大人了,既心痛,也忧虑,心疼的是孩子读书吃亏遭罪,忧虑的是家庭困难,无经济能力供养孩子读书。父亲找来堂叔母舅商议,亲戚们都说,现在都这样,谁家孩子能考上,孩子就是吃公家饭的干部,他就会一辈子享清福。因为“年年考”是个男孩,因此亲戚们的一致意见是让他去县一中读书。
  也就是这个决定,可苦了“年年考”的父母亲。没想到,年年考进了县一中,仍然步入初中的后撤,英语学科给他划上了句号,家里被他和弟弟妹妹读书变得一贫如洗,在他26岁那年,他父亲终于忍耐不住,坚决不同意他再去复读。
  说个故事吧:那已经是1988年了,年年考屡次高考不中,大队书记送他个外号“年年考”,他家里生活困难,父母亲想让他介绍个对象,让他回村做农活。
  他总是强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父亲生气地反驳:“这个道理你都懂,关键是你就是现代版的范进,若真是范进还不错,他老了还中了举人,你呢?”
  说着该生父亲顺手扔了他的书本。
  “年年考”狡辩道:“别这样,我今年一定行,你老人家打我都行,可千万别扔我的书本,你要知道,你的儿子、媳妇都在书本里的啊。”气得父亲甩手走了,同时父亲嘴里好像在嘀咕着:“都是高考惹的祸。”
  “年年考”最终还是未能走进大学校门。
  1989年,“年年考”二十七,他只好认输回家了,面对父母亲,面对贫困,他不敢埋怨,只能唉声叹气。他说:“我这辈子算是完了,可我的儿子将来一定会踏进大学校门的,我发誓做到。”他的发誓却又惹起村庄上人们的又一阵嘲笑。
  【三】
  “年年考”不在参加高考了,此消息一时间在大队像是新闻,从此人们见到他都叫他“年年考”,说实话,因为他的名字太多,也着实不知叫他什么名字合适。也有人替他惋惜,建议他到学校当个临时代课教师,也有人建议他学个手艺,亲戚们都说首要的任务是先给他介绍个对象,让他赶快结婚生子。虽然“年年考”未能如愿考试大学,他的父母亲内心也着实不好受,可“年年考”在父母亲的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他们知道孩子尽力了,他们有的是包容,弟弟妹妹也一样的观点,只要哥哥不再折腾就好,往后一切都会变好的。
  那个夏天,“年年考”的父亲托亲戚给他介绍个对象,秋天就结婚了。父母亲说:“我们的担子终于卸了,往后任由他自己去。”
  “年年考”那时也的确理解父母亲,他主动提出分家自己过,他要独立。
  他对妻子小芬说:“芬,没事,我好快会改变家庭落后的面貌的。”
  小芬真正是个贤淑的女子,她也就是因为自己话语少,没读过书,才被考取中专的婆家退亲的,否则也不会嫁给“年年考”的。
  小芬也表态:“今后我们一起努力,一切听你的。”这个娴熟善良的女子好像是专门为“年年考”而生的。
  那个秋季,把“年年考”累的够呛,可他还是坚持了。
  农活一结束,年年考心中的梦有萌发了,他对小芬说:“你回娘家借点钱,春天我去安大学电子维修技术。”
  小芬挺着个大肚子,泪水不敢当他的面流,但也只好带着他的想法回到了娘家,没想到,岳父大人支持“年年考”的想法。
  父亲对小芬说:“行,芬儿,你家的农活以后我去帮忙,要多少钱我给。”
  就这样,“年年考”拿到了安大的电子专业结业证书,他向芬儿炫耀:“我终于走进了大学,往后我搞维修,你做好责任田,我们的梦想将会实现。”就这样,“年年考”干起了维修电器的行当。
  婚后,他和小芬有了三个孩子:唐文、唐赋和老罕儿子叫唐词,一家人和和美美,小日子也一天天的变好。
  【四】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自从2002“年年考”的大女儿唐雯读高中始,在他的日历中,都是以三年一个循环来过日子的,三年是每个孩子读初中、读高中的一个周期,孩子们读高中是他最难熬的一个周期,他需要熬过三个这样的周期。
  “年年考”的两个女儿很争气,大女儿唐雯复读一年考取了芜湖市的一所二本院校,专业是电子信息技术。时隔一年,小女儿是应届毕业考取江苏省的一所二本院校,每当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的时候,“年年考”都同样让我分享他的喜悦。
  我问:“你为何不安排亲戚来贺喜啊?”
  “年年考”两口子都是一样的说法,“等儿子考取时,开门喝喜酒。”
  我说:“你若不是子女读书,你会很早就比村上其他人都过的舒坦。不过你现在也不差,两个女儿考取了大学,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大事情,你虽然没有了今天,不过你们将拥有未来的幸福。”
  “谁说不是呢,你看,我虽然没能考取大学,可我学到了一门维修的技术,我每年至少也能挣四万多元的钱,我每年挣的钱也不少,你帮我算算,三个孩子读高中,每年总共至少四万多元,另外女儿复读还得另外交钱,这样我每年就自然就欠债2万多元了。”
  他挠挠头接着说:“别人的亲戚家庭情况都好,有事情借钱不要利息,可我就不同了,每年还得付上几千元的利息钱,真正是雪上加霜。”
  我劝他:“你的苦日子快过去了,好在国家现在的政策好,读大学可向银行贷款的,你的儿子成绩不错,中考竟然能考取市一中,将来一定不会差的。”
  说起他的儿子,年年考那眼睛又眯成了上弦月。
  “年年考”说出他的想法:等最小的儿子唐词考取一本时,通请亲朋好友到饭店聚聚。他说那样做将有两个意思,一是证明自己的做法是对的,二是要给亲戚邻居做个榜样,炫耀一下,以宣泄一下自己多年来压抑的情怀。
  从他的脸上一点也看不出忧虑之情,其实,年年考为了这个小儿子唐词还真吃了不少苦,但结果都很圆满。
  记得儿子没出生时,乡计生办贾主任带人来搬走了他家唯一的黑白电视机,说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还把他关在计生办的小会议内,幸亏他老婆躲的快,否则,小芬被做引流那时肯定的,那一天,“年年考”一天没吃没喝也受了不少罪,从乡里出来后,还是大队书记给他做的幕后策划。
  ‘年年考”从老岳父那借了2千元,晚饭后来到集镇上,他打探到书记当晚在家,便迅速从书记老婆经营的商店买了两瓶剑南春好酒,外加一条皖烟,叫开书记家的后门,“年年考”把东西寄给了书记的老婆,他没有进门就离开了,不过他在礼盒中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我叫年年考,我有两个女孩,老婆现在怀孕都6个多月了,我想要个儿子,在农村干农活没个犁田的儿子怎么行呢,希望书记开恩,我给您磕头啦。”
  说来还真有效,乡里没找他的麻烦,年年考也如愿生了个儿子,起名唐词,那被搬去的电视机就算是罚款了,唐词是“年年考”的希望。
  二OO九年,唐词首次参加高考,因为心里压力太大,没能正常发挥,结果高考放榜的那天,唐词十分沮丧地回来了,二本理科分数线是505分,唐词考了519分,“年年考”面对儿子的分数,眉毛和眼睛竖成了四条直线,他来找我,我劝他:“应届学生能考这分数应该不错了,唐词的分数应该能上个不错的二本院校。”
  他叹了口气说:“我本想他能考上一本的,因为他是男孩,上二本将来毕业也难找到好工作,我很纠结,还想让他去复读。”
  我说:“最好走吧,何况高考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的,再说,大学只是一个平台,关键看他自己今后的努力。”
  “年年考”点了点头,低着头走了。
  “爸爸,我想复读。”唐词有气无力地说。
  唐词的妈妈接上了话茬,“复读?我看你应该上大学,早一年工作,我和你爸就会早一年解脱,你看你爸都皮包骨头了。”说着,眼泪像小溪一样顺着那脸上就下来了。
  “哭什么啊?儿子考上大学本是件高兴的事情。黄老师建议我们应该先填志愿,若录取的专业不错,可以上学的,若到时候你们觉得专业不好,那时复读也不迟。”“年年考”让唐词认真填好高考志愿。
  不久,地方的一所二本院校来了通知书。可唐词和他的父亲经过了一夜的思想斗争,第二天还是把唐词送去复读了。
  【五】
  这个“年年考”,心态就是不比常人。在他的心目中,儿子最优秀,唐词就应该上一本大学,自己曾经未能实现的愿望,就应该一并在儿子身上实现,村庄上的人们都在嘲笑他,说他不食人间烟火,都说他该穷。
  他也着实脸皮厚,每天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面,人们见到的总是一副笑脸,他的维修技术不错,因为他的热情,人们也乐意找他。他说:“你们放心,别看我现在困难,我不会多收你们的维修费,做生意讲的是诚信,你们若怀疑,街道上维修师傅也不是我一个人,你们打探打探,比较比较,若我收费多你们可以不找我维修。”
  他也很会说话,有时候别人留他吃个便饭,他从打搅别人,他说:“因为我是搞维修做生意,不能增加你们的维修成本,若少收你们的维修费吧,我不能这么做,我需要积攒钱给孩子们读书。”
  年年考在外的同学也多,有参加工作的,有在家务农的,也有在外打工的,他因为乐观,总千方百计索要他们的号码,他晚上总要拨通一两个同学的号码,一方面联络感情,另一方面就是寻找借钱渠道。他对同学们说:“现在我有困难,需要你们的帮助,你们若有闲钱别存银行,借给我用,我按时付给你们的利息,你们若要,我就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还你们,我只要度过这几年,等孩子们大学毕业了,欠这点债应该能很快还清的。”
  一年后,唐词终于如愿考取了省内一所名校,他在自家的大门上贴上自家亲自书写的对联,上联是:十年苦读考名校,下联是:金榜题名乐亲朋。
  在我们家乡,一直以来,但凡家中有较大的喜事,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会来捧场,出个份子钱,喝杯喜酒,这次,年年考当然要办酒席的,之前两个女儿考取大学他都没办,这次超生的儿子唐词考取了一本大学当然大办一下,他在街道大酒店预订了20桌,亲友们出了份子钱便道酒店去了。至亲一般先帮忙接待,最后去酒店。
  曾经给他起外号的书记也来了,他在门外大声读诵年年考写的对联,发出爽朗的笑声,“年年考啊,真正对不起啊,没想到你现在是鲤鱼翻身,将有出息啦,恭贺恭贺!”
  “年年考”看见老书记来了,连忙出门迎接,顺手递上一只香烟,为他点燃,“年年考”如今早已不记老书记的仇,况且唐词的出生,老书记当时也着实帮了不少忙,唐词给老书记沏了被热茶,老书记对着乡亲们发表了演说:“年年考,好样的,他为我村培养出来三名大学生,考学改变命运,你们以后都要向他学习,要重视孩子们的考学啊,你们看,他的对联写的多好。”许多亲戚有到门前去看对联,有的亲戚要自己的孩子把对联在读一遍,几个孩子齐声读着那副对联“十年寒窗考名校,金榜题名乐亲朋。”
  “年年考”侧耳听着孩子们读对联,那眼睛又笑成了上弦月,他顺手撕开一盒香烟,挨个散发起来。
  亲戚们这次来和唐词的喜酒,也彻底改变了曾经对“年年考”的态度,舅舅当着亲戚的面夸唐词:“我家唐词就是天才,不但长的帅,还很有才气,将来一定能做大官,大侄子,将来可不要忘记舅舅啊!”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舅妈在一旁听了,当即就反驳说:“你就会说大话,献殷勤,当初你怎么说的,你不是说‘年年考’没出息吗?说他不该让孩子们读书吗?”
  舅舅红着脸自我寻个台阶,大声说:“走,到时间了,我们都到酒店去喝一杯吧。”
  亲戚们都一窝蜂似的涌进了酒店。
  【六】
  二O一一年,“年年考”输了一口气,大女儿唐雯大学毕业了,被招聘到苏州的一家公司上班,两口子为女儿准备好必备的生活用品,送女儿上班的前一天晚上,两口子开了个家庭会。
  “年年考”的妻子对女儿唐雯说:“丫头,出门在外,首先当认真工作,也别过分节俭,该用的钱也不能过分节省,免得别人说我这个当妈的过分小气。”
  “这个我知道,妈妈、爸爸你们放心,我只要一发工资会立即汇款回来的。”
  “年年考”笑了,那眼睛盯着女儿看,他理解自己的大女儿,他有太多的话想说,可平时挺能说的他现在却一时间不知道还需要说些什么,平时对大女儿唐雯说的就已经够多的了,他喝了一口茶,思考了半天,就说了一句话:“你可以谈男朋友了,记住,别找家庭太高的,门不当户不对的,将来你会多受气,不过也别找家庭太贫穷的,你看你弟弟还在读大学,家里还欠这么多的债。”
  “知道了。”唐雯有气无力地回答。
  唐雯抬眼瞧着那昏暗的白炽灯上,无数的小虫在四周飞,她此时的心情也一样的沉重,本来大学毕业去上班是件挺开心的事情,不知今晚怎么了?就是高兴不起来。
  他淡淡地说:“爸爸妈妈,我明早要赶火车,就先休息了。”
  八月底,“年年考”收到大女儿唐雯的第一笔汇款是1200元,他对老婆说:“终于见到回头钱了,到年底的四个月唐雯能援助家里5000元,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没话的妻子也笑了,笑的没有声响。他在一旁自言自语到:“都说考上大学工资高,工作舒服,怎么唐雯还要下车间,一天还要干十个小时,那不和庄上打工的青年人一样?”
  “你懂什么?这叫从基层做起,唐雯实习期有三个月,三个月过后,他就不会在车间的。”“年年考”批评着妻子。
  九月底唐雯没给家里汇款,十月底唐雯也没给家里汇款,“年年考”着急了,他拨通了唐雯的电话,“唐雯,怎么回事情啊?”
  “爸爸,我正想和你商量,我想辞职,原想三个月实习期过后,我的工作环境会改变的,听厂里人说,以后就这样了,我算给你听,我一个月的工资才1800元,房租600元、生活费600元、我又生了两次病,在加上水电费、交通费,哎――”
  “哦,是这样的啊,那我错怪你了,你干脆先回来吧。”“年年考”脸上布满了阴云,他手中拿着的手机半天不肯放下,便一屁股坐在墙角的小板凳上,低着头不想说话,那神情就像某某角落那不被人们关注的石头雕像。
  “爸爸,我在大学学的专业不好,现在大学生比狗都多,在哪都一样,我想考教师。”唐雯望着父亲,期待他的意见。
  “年年考”看着变得消瘦的女儿,既心疼,也无奈。他说:“难道你大学一毕业就意味着实业?这究竟是怎么啦?”他拨通了在中学当校长的远房亲戚。
  “老表啊,你看唐雯想考教师,你能否帮忙啊?”
  “考教师?唐雯又不是师范类的,想考正式教师也难的啊,我建议让唐雯再到人才市场看看吧。”远房亲戚的回答很清楚。
  “年年考”从口袋摸出50元钱为女儿付了车费,把剩下的钱交给了唐雯,让她去省城人才市场看看。
  唐雯先去同学那蹭饭,一连几天都在跑应聘,其结果仍然和苏州那家单位差不多,无奈他选择了省城的一家工厂上班,找好了工作,他第一时间拨通了父母亲的电话,“爸爸,放心,我找好了工作。”接着,他拨通了男友的电话,说有机会见一面,说有事情商议。
  【七】
  唐雯的男友是他大学的同学,名叫蒯刚,蒯刚是个皮肤微黑的强壮小子,一米七八的个子,那肩膀宽厚,倒竖的眉毛,说话高声大嗓,一看就知道他是个可靠的男人,他家住北方农村,父母亲靠耕种生活,蒯刚最大,兄妹三个也都在读书,自然经济情况不好。
  唐雯看上的也就是蒯刚的个性和人品,班上的女同学虽然都喜欢这个男人味十足的刚性小子,可都不愿意和他谈朋友,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一无所有,高富帅三条,一个“富”字成为蒯刚婚姻拦路虎。
  大四时,蒯刚向唐雯伸出了橄榄枝,唐雯答应先相处一段时间,从蒯刚的口中,唐雯得知蒯刚家里并不富裕,她在心中忧虑了很长时间,唐雯心想:“贫穷真的就那么可怕吗?蒯刚这么可靠的男人应该就是自己梦想中的可以依靠的男人的啊。”唐雯觉得毕业随蒯刚一起到同一个城市去打拼,可真正毕业离校那天,唐雯克制住了自己的幼稚,在苏州打工的几个月,虽然有电话和视频的联系,可这样怎么行?
  关于这些,唐雯也一直没向爸爸妈妈汇报,以免得父母亲担心。如今唐雯觉得,应该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了,她想和蒯刚确立婚姻关系,她觉得蒯刚应该是她这辈子可以依靠的男人。
  晚上,唐雯打开电脑,她要和蒯刚谈谈。蒯刚在视频中告诉她:“他在家乡的一座城市工作,每天工作也是十个小时左右,工资也就2000元的样子,他说部门主管很看中他,他想这样的苦日子一定不会太久。”蒯刚很自信,他就是不一样,他告诉唐雯:“我利用周末时间做份兼职,给几个家庭的学生当家教,收入不菲,现在已经给家里寄回七千元的钱了。”电脑那头蒯刚爽朗的笑声让唐雯既熟悉却又陌生。
  晚上和蒯刚视频聊天之后,唐雯怎么也没有睡意,她穿好衣服,做在门前,看那头上的星星依然如初地闪烁,她心中知道即使自己不出门,那星星也会依旧在闪烁的,难道这星星和太空是为别人而存在的,就没我的份?唐雯心中特纠结,这个男友我还要么?若要,蒯刚如何在这个城市买房,况且自己的老爸还欠债等着她来还的,若不要,这个可以依靠的男人今后还能遇见吗?她那夜辗转反侧。
  唐雯凌晨拨通了蒯刚的电话,吓得蒯刚连声询问:“怎么了?怎么了?”
  唐雯噗嗤一笑:“傻帽,人家想见你,等我工作稳定了,你来趟省城吧。”唐雯和蒯刚在视频中聊了很长时间,同时,唐雯也准备将蒯刚的情况向父母亲汇报。
  夜晚,唐雯整理好自己的生活用品,准备第二天上班,说准备,也就是一个皮箱和一个手提电脑而已,面对着自己的物品,他淡然一笑,难道这就是一位现代大学生的全部家当?
  唐雯来到妈妈的床头,唐雯发现妈妈还不到我五十岁,艰苦的岁月就耗干了妈妈身体的全部水分,脱去衣服的妈妈已经变成个干瘪黑瘦的老太婆,唐雯甚是心疼,她将自己男友蒯刚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做了汇报。
  妈妈忧虑了半天,说:“唐雯啊,婚姻大事要慎重,我和你爸爸会尊重你自己的觉得,我们都期望你今后过的好,家里欠的债你别怕,我们一起慢慢还就是了,再说你们有的是机会。”
  唐雯的爸爸侧耳听着女儿的汇报,他没说一句话,既没反对也没同意,他突然转过身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口气似乎吹到面前的一堵墙。
  唐雯在省城的一家公司上班了,可蒯刚没能如约来找她,晚上蒯刚的QQ不在闪烁,唐雯内心十分担心,怎么回事情啊?唐雯拨通了蒯刚的电话:“蒯刚,你怎么啦?”
  “哦,对不起,我在医院,我爸生病了。”电话那头的蒯刚有气无力地回答,说着,电话便挂了。
  “这个混蛋。”唐雯第一次开始骂人了,第一次骂人也只有她自己听到。
  唐雯很快变得冷静,她又是一夜没能入睡,她在思考:小时候自己就好强,一定要考上大学实现自己的心理,同时为自己的家庭争光,可如今我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怎么现在就这么难呢?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一段时间,唐雯一直忙于工作,她想逃避,她努力克制自己不登QQ,可越是克制,唐雯的内心越是会不安,可每到夜晚,蒯刚的影子总在眼前出现,最终唐雯还是屈服了内心,她打开电脑,准备和蒯刚好好谈谈,一封封邮件在闪烁,蒯刚最后发来的邮件是:“唐雯,虽然我身体如山,可我给不了你的基本生活,我贫穷的家庭还需要我的资助,我很无奈,可我只能接受,在给你发这封邮件的时候,我流泪了,那时幸福的眼泪,因为我遇见了你,你是个好女孩,我不能自私,何况我的父亲现在又患病住院,估计父亲好不了了,我现在做好了两个决定:一是照顾好父亲,照顾好弟弟妹妹;二是不得不放弃你,愿你珍重。拜别啦!”
  唐雯的泪水淹没了天上那些闪烁的星星,她决定再次辞去工作,她要去找他,于是唐雯给蒯刚发出了一封邮件:“你这个混蛋,你这个大大的混蛋,我明天就去找你。”
  【八】
  唐雯的婚礼简单至极,为了让蒯刚父亲能在生前在见到儿子的婚礼,蒯刚和唐雯决定在婆家举办一个简约的婚礼,租赁一套婚纱,办上两桌酒席,婆家只请了蒯刚的堂叔母舅,娘家也只有唐雯的父母亲在场,婚礼没有新房,新娘没有新装,娘家也没有一分的嫁妆。
  “年年考”和妻子小芬在女儿结婚那天倒也淡然,唐雯的婚姻当然是得到他们同意的,否则,蒯刚和唐雯也不会这么快就举办婚礼的,他们的婚礼也差不多是闪婚,但远不属于闪婚的范畴。
  唐雯在婆家举办婚礼的当天,“年年考”和妻子气个大早,从省城坐的早班车,差不多是中午才到达蒯刚家的那个车站,蒯刚和唐雯安排了一辆小面的,把父母亲接到了蒯刚家中,
  “年年考”发现,蒯刚家有四间平房,家里虽然没有什么高档的家具什么的,可收拾的也干净,两口在在女儿的新房里喝茶,妻子皱了皱眉眉头说:“唐雯啊,你结婚也太简单了吧?”妻子还想说什么,被“年年考”打断了话茬。
  “年年考”对女儿说:“唐雯啊,你是个乖巧孝顺的孩子,我们没什么给你的,也就准备了一千元,给你买点东西吧。”
  女儿唐雯谢过父母亲,便让爸爸妈妈入座,酒桌上,蒯刚的父亲紧紧握住“年年考”的手,激动地说:“亲家,谢谢你把唐雯给了我们家,我真想给你们两口子磕个头。”
  “年年考”连忙道谢:“现在都是一家人了,别这么说啊,你也多注意保重身体吧。”
  唐雯的婚礼虽然简单,却又热闹喜庆,那大红双喜和爆竹声让蒯刚的父亲喜笑颜开。
  第二天,”年年考“两口子便返回了家中。
  “年年考”回来后像是改变了一个似的,他不在人前滔滔不绝,那几天他心情凝重。
  晚上,他对妻子小芬说:“我去学个驾照,然后买个面的车,这样既可以方便维修业务,也可跑点散客补贴家用。”
  妻子说:“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也正好想和你商量,我觉得我还是出去打工,庄上王嫂在省城的一家饭店打工,管吃喝住,一个月工资1500元,你在家将会更吃苦,若到农忙,你可出点钱请人帮忙干农活好吧?”
  “年年考”叹了口气说:“也只能这样了,我看,孩子们读书欠的债还是我们老家伙来还吧,现在的大学生不像原来值钱了,我们的儿子明年毕业又不知会出现什么情况的啊?”两口子一直谈到了深夜。
  “年年考”仍然采取那种有效的办法,先把别人的余钱拿来用,自己只要付利息,他学了驾照,买了新车,同时开始了他的新生活。“年年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欠债还掉。
  这个办法还真正不错,年终一算帐,“年年考”笑了,他的话有多起来了,他对老婆说:“今年我们比去年强多了,我学了驾照,买了新车,家里今年的情况基本和去年持平,找这样下去,三年后,日子会好转的。”
  “又吹上了,三年后啊,三年后我还知道自己在不在呢?”妻子小芬在一旁反驳。
  【九】
  “妈妈,你们也太残忍了吧?姐姐结婚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回事情啊?”小女儿唐赋在电话那头的语气颇有意见。
  “丫头,别问了,我和你爸爸也没办法,这是你姐姐自己的事情,她的苦日子她自己承担吧。”妈妈叹了口气接着说:“唐赋,你们也不小了,你们的婚姻我们不干涉,不过你别学你姐,人家都说丫头菜籽命,生的好不如嫁的好。”
  “大姐真糊涂,算了,不管她了,反正我今后不会这么选择的。”
  妈妈小芬听到小女儿这话,心理反而显得揪心,她对“年年考”说:“刚才小女儿唐赋的电话让我担心,这个丫头,从小比大姐胆大灵活,看样子,小女儿也在恋爱了,我就担心她把握不住自己啊。”
  “年年考”叹了口气说:“孩子们都长大了,虽然都考上了大学,可没一个让我省心的,这都是高考惹的祸。”
  夜班时分,妻子的话总在“年年考”的耳边回荡,他拨通了小女儿唐赋的电话。
  “喂,爸爸,家里出了什么事情?”电话那头响起小女儿急促而又紧张的询问。“年年考”这才意识到,都半夜了,本不该给小女儿打这个电话的,既然拨通了,就聊几句吧。
  “丫头,我和你妈妈担心你,你谈恋爱我本不反对,因为我家条件差,你别谈家庭特好的,那样你成家后会受气的。”
  “年年考”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他作为父亲,走过的桥要比女儿走过的路都长,况且社会上门不当户不对所造成的不幸婚姻很是司空见惯的,“年年考”觉得给女儿适当的提醒是必须的。
  “没事,我知道,下周我把男友带回来给你们瞧瞧吧。哦,对了,爸爸,请你和妈妈也说声,我毕业后准备留在南京找工作,我的男友家是南京市区的。”
  “年年考”放下电话对妻子说:“乖乖,唐赋还真的有男朋友了。”
  那夜,“年年考”和妻子围绕女儿的恋爱聊了很久,从窗外满天闪烁的星星一直聊到了晨曦。
  唐赋带着她的男友来了,他叫江文正,是唐赋的同班同学,家住南京市,父亲是个不大不小的官,邻居们瞧见唐赋带回个官家的公子哥,也都伸头来看,既有羡慕的眼光,也有担心的成分。
  妈妈看了一眼江文正,便钻进了厨房忙乎去了。
  “年年考”从女儿男友手中接过那一箱酒和两条大中华牌香烟,便招呼小江喝茶,他静静地盯着小江看,此时的心情也是五味杂陈,喜忧参半。
  送走了唐赋和江文正,“年年考”对妻子说:“我们都老了,随孩子们去吧,这都是高考惹的祸啊。”
  妻子小芬反驳说:“我看挺好的,因为他们两是同学,我家唐赋聪慧漂亮,他们一定能成。”
  “年年考”叹了口气说:“女儿的事情我也不想多管,你看,两个女儿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若想见一面都难,随他们去吧,我现在最纠结的是儿子唐词,不知唐词今后又会怎么样?”
  【十】
  唐词很优秀,他09年考取的是省城一所一本学校,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爱好读书,同时利用晚上课余时间做了几个家教,他是父母亲的骄傲,当然每年的学费还是要父母亲给的,其他的费用他一分不要,全靠自己做家教赚取。
  也正如父亲“年年考”所担心的,现在的大学生不值钱了,唐词电话和父亲商量说:“爸爸,我必须考研,否则我会和姐姐一样的命运。”
  “年年考”接到这样的电话不再吃惊,这早在他的意料之内,他叮嘱唐词:“要考就考个名校,不然等你硕士毕业了一样难找到逞心如意的工作,我帮不上你的忙,你好自为之吧。”
  “爸爸,我也这么想的,我现在必须专心考研,家教就暂时做不了了,学校有专业的补习班我想报名参加,你看......”唐词的话语变得梗塞了。
  “年年考”当然理解自己的宝贝儿子,唐词是他全部的希望,他大声告诉唐词:“你放心吧,我这就给你汇一千元过去。”
  唐词在高校学的是光信息技术专业,因为如今这个专业的大学生也多,自然就业也不乐观,于是他报考了中国科大的这个专业研究生,唐词很快从网上查到分数,中国科大该专业的分数线是319分,他只考了312分。
  “年年考”听得这个消息特别震惊,抓头挠腮,不知如何是好。
  唐词告诉他:“这个分数还不错,现在可以调剂到本校读研的。”
  “能行吗?”
  “一定能行,若不行,我就进公司。”
  很快,唐词告诉父母亲:“他考研通过了,自己的学校也是国家211工程学校,你们就放心吧。”
  “让我们放心,我们能放心吗?三年后国家又会变成什么情况?”年年考在担忧。
  唐词晚上从学校打来电话:“爸爸、妈妈,你们放心,我的考研被本校录取了,现在我就留在学校,我白天在一家网络公司打短工,晚上继续做家教,我的学费我自己来解决。”
  “好样的。”“年年考”大声地夸奖自己的儿子,妈妈在一旁也笑出声来,此时,唐词在那头也应该听到了妈妈的笑声。
  妈妈说:“唐词不错,可是这孩子也不小了,也应该谈女朋友啦。”
  说道儿子的女朋友,“年年考”一下地恢复了平静,他在思考,现在省城的房价如此之高,买房首付至少都在30万以上,哪能在短时间内赚这么多的钞票,他望了望门前那辆欠债买来的小面的车,长长地叹了口气,他淡淡地说:“这都是高考惹的祸,三个孩子,因为读大学,一个都不能留在身边,还我们背上了十多万元的债。”
  那夜,“年年考”做个一个梦,梦见宝贝儿子在省城买了大房子,儿子把自己和老伴都结了去,孙子搂住自己的脖子,贴着耳朵在讲述他父亲当年的高考故事。
  (安徽肥西.黄璜)
电话:010-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网络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填志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