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冰河世纪有几部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老子的无为思想对现实社会有什么意义?_百度知道
老子的无为思想对现实社会有什么意义?
一、“无为”的含义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正确理解这一理念对领会老子以及整个道家学说至关重要。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不如孔子积极,就是因为对老子的“无为”二字理解错误所造成的。1、要正确理解老子的无为思想,首先要对“无”字有正确解读。《老子??德道经》中“无为”一词中的“无”,不是表示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含义,而是指无具体形象的物质和状态,这种物质和状态只是看不见,听不清,摸不着。它是既表无具体形状的物质,又表抽象思维的属性概念。比如,《德道经》第五十五章说:“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一章中的几个“无”字的含义是指的一种空间,它没有肉眼可见的物体,但是它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容纳有形的物体。如果没有这个无形的空间,有形的物体就不能发挥作用。《德道经》第六十九章说:“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而不亥,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这一章中说讲述的先于天地而存在的无形无像的“物”,虽然没有具体形象,但是它可以产生天地万物,是真实不虚的存在。《德道经》第四十五章说:“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这里的“无”就是指的那个可以产生天地万物的特殊的“物”。
这种无形物质的存在,已经得到现代科学的证明。如:太空、空间、紫外线、引力、雷电、磁场、声、光、热等捉不住、看不清的东西。到了大海看不到边和角;到了太空,看不出形象;声音超过1000赫兹、低于200赫兹,人耳听不见……对这种奥妙,一般人未曾发现,老子说“道隐无名”,是非常高明的概括。“有”与“无” 是什么关系呢?老子说“有生于无”,辨正统一。这是老子大智慧的一个闪光点。在2500年前,全世界对宇宙怎样产生,万物由何而来,人是谁造的等重大宇宙和人生问题茫然无知时,老子已经明确指出“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第四章)第一,中国古时说“混沌初开”,是说宇宙生前是“混沌”。后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第五章)这和当今宇宙由宇宙大爆炸的生成说是相通的。这就是由无形无状生成有形有状的第一种无生有。第二,老子说“有无相生”(第四十六章),就是说“有”和“无”的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循环不止。一般生物都会死亡。松柏、龟蛇等长寿物也有死亡之时。生物死了,形体就由“有”变“无”。根据物质不灭原理,尸体腐烂后各种元素还在,还会在阳光、雨露下转化为新的物质“有”。河流可干涸改道;山可下陷为海或消蚀为平地;地可沧海桑田甚至沙漠化;石头可风化为砂或飞散四方……但不管如何变,非生物的元素仍在,仍可重新组合生化,或沙变石,或由植物根吸收而成枝叶,或由生物吸食而成细胞。这都是有无相生。另外,理论与实践的互生。人们通过实践,把对事物的认识上升为理论。老子也正是这样,他把事物存在、变化的“有”上升成光辉的道家哲学思想,提出了抽象的属性概念“无”。他的理论(无),反过来又指导了贞观之治等实际(有)。物质可以转化为精神,精神也可以转化为物质。人的善念可以产生善的行为,由此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这些都是老子“有无相生”论的有力说明。
2、“无为”的基本含义“无为”二字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违反自然规律而为。“无为”的这个含义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其他经典中也有表述。比如:《国语·吴》:“危事不可以为安,死事不可以为生,则无为贵智矣。”这里“无为”二字是表示遵循自然法则的意思。《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这里充分肯定舜按照民意而治理国家的原则。《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不先物为”就是事物发展尚未到某一步,人切莫先加干预。如揠苗助长、杀鸡取卵、秋收未到先征租税、孩子尚小急于催补。“因物”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违反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因物之所为’就是顺应规律的作为,这样做事就会见成效。因此,“无为”是“不违反事物固有的发展规律、不凭主观意志为所欲为”的缩写或特指。切不可用现代汉语去生套,错误理解为“不作为”。老子提出“无为”不是叫人不作为,也不是自己不作为。对于该做的事情,老子是主张要做的。对此,老子在多个章节做了深刻的阐述。比如:德篇第十七章说:“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这就是说,要建设道德社会,道德精神的普及和修养是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那么再好的理论和行政措施都难以得到实施。而道德教化和道德修养是一项及其艰苦的工程,要从自身做起,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亲友,然后再扩大到社会。这是艰苦的系统工程,要大批道德精英进行长期的努力,怎么能够说是不作为呢?德篇第二十六章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主张在祸患发生之前预先做好准备,这样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杜绝祸患的发生。这不比祸患已经发生了,才手忙脚乱的乱搞一通强上百倍吗?这不是很积极吗?德篇第十一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在求学上力求天天有增益,肯下功夫;在追求真理和修德上,能不断革除偏见和恶性,更肯下功夫。这是先有为而后上升至无为,最后又达于“无不为”。老子一生在学业、事业、著述、功成身退、养生等上都体现了对“为”与“无为”的辨正关系。由此可见,老子是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关键是要弄清何处当有为,何处当无为。二、老子提出“无为”思想的目的老子的社会理想不是人治社会,也不是法制社会,而是个人、社会和大自然和谐统一的道德社会。《德道经》德篇第三十章说:“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有车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老子在此画了一幅他理想中的道德社会的蓝图,在这个理想国里,没有苛政,没有战争。人民纯朴,甘食美服,安居乐业。不需要奔波劳碌,也没有恐惧和烦恼。这个社会确实是非常美好啊。这个理想为什么不能实现呢?德篇第一章指出了根本原因:“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就是说,社会的离道失德是人类种种罪恶和灾难的根源。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道德社会,现在历史学家把它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在那个时代,国君与百姓平等相处,共同劳动。根据史料记载,三皇五帝时代就是那样的社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是人们离道失德也越来越严重,社会的罪恶和人民的痛苦不断增加。为了医治社会的种种弊病,老子开出了复归道德社会的处方。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无为”原则。德篇第二十章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无不欲而民自朴。”无为两个字的含义不是不做事,而是不违背自然规律而妄为。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如果去除种种妄为、按照自然规律而行事,那么百姓就会受到很好的道德教化;统治者如果能够清静心身,端正行为,那么民风就会端正,歪风邪气就不能形成气候;统治者如果不要给老百姓增加种种不必要的负担,那么百姓自然会富足;统治者如果去除私心贪欲,办事从人民利益出发,那么人民就会效法而形成淳朴的风气。要“无为”就要去除统治者的种种“有位”。因为统治者有私心贪欲就会采取多种罪恶的行径。就会对百姓无情剥削,对外疯狂侵略。对恃强凌弱的侵略战争及其发起者,老子痛加抨击。他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焉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第九章)意思是说,天下有道的时候,老百姓能够把马匹用来耕地运输;在天下无道的时候,马匹就会被征用,驱驰于战场,以至小马驹都会生在荒郊。而战争的原因在于统治者的种种贪欲,这种贪欲不仅造成社会的灾难,同时发动战争的侵略者也没有好下场。德篇第四十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也。” 意思是,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老子在德篇第二十章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意思是,用兵打仗需要出奇制胜,往往会不按照常规行事。但是治理国家必须要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应用“无为”原则进行正面和正规的教化。老子在德篇第十二章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在天下,翕翕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意思是有道的国君永远没有自己的私心和私利,他是以百姓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把百姓的利益看作自己的利益。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圣人心怀天下,心系百姓,去除私心贪欲,把自己的心与天下百姓的心融为一体。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百姓的关注,影响百姓的观念和行为。而圣人对百姓一视同仁,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这句经文阐述了圣人和百姓水乳交融的关系,也说明圣人悲心救世、德化众生的大愿。三、“无为而治”的光辉历史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被统治者用于治世,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比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和唐代的“贞观之治”就是有力的证明。据史载,文帝犹有亲民近民之美、慈恕恭俭之德。以百姓之心为心,而与民休养生息。汉惠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囿、车马和服饰,在刘邦为帝的基础上一点都没有增加,凡是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有一次汉文帝想建造一座露台,找来工匠一计算,需要上百斤黄金。汉文帝说:“这相当于十户人家的产业,实在是太贵了”,就没有动工修建。每当有天灾人祸、边境不宁的时候,文帝就反思自己的道德心性,进行忏悔祈祷。他废止了肉刑和诽谤朝廷的罪名,招贤纳谏。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还下诏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文帝修建陵墓,殉葬品不用金、银、铜、锡,只用瓦器;没有高大坟茔,保持山川原貌。文帝的遗诏说:百姓只需服丧三天,不得禁止婚嫁、酒肉、祭祀诸事。后宫眷属,夫人以下的宫女全部都遣散安置回家。汉文帝在治国方略中采取德信宽容,对秦代以来的刑法也作了重大改革,废止诽谤妖言之罪,使臣下能大胆地提出不同的意见。下诏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景帝又减轻了笞刑,废除了秘密监视,因此狱事简省,人民所受的压迫比秦时有显著的减轻。当惠文帝听说祝祷官在祭祀的时候只为他祈求而不为百姓祈求时,他气愤地说:这不是加重我的罪过吗?昔日先王献祭从来不求自己的福份。今后祭祀上天,不得为我祈福。文帝之子景帝继位之后,在窦太后的督责下,依然持守黄老学说规范心身而治国。当时人心纯朴,天下丰裕。到景帝末年和武帝初年时,社会和国家都已经比较富庶。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由此可见,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确实称得上是太平盛世。因此,史家称这段以黄老学说治世而带来的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为“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尊崇老子的“无为”思想治理国家,创造了“大唐盛世”。一部《贞观政要》,记下了李世民尊天顺道、大治天下的宝贵经验。有一次,魏征上奏李世民:“君王被神所器重,掌国中之大权,受到极天一般的尊崇,所以一定要居安思危,远离奢侈,以简朴为本。君臣无事,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引《老子》),何必劳神苦思,生很多事,管很多事,用尽聪明能事,却背离了无为之大道呢?”。李世民答曰:“真是好啊!我读你的奏章,通宵达旦,忘了疲倦。”(《贞观政要·君道》)李世民问大臣王珪:“后来的帝王不如先前的帝王,这是为什么?”王珪说:“古代的帝王一心崇尚清静,以百姓心为心(引自《老子》),后来的帝王则不顾损害百姓,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李世民回答说:“是啊,我日夜孜孜以求的,就是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五谷丰年,百姓安乐。治理国家就像栽树一样,不去摇晃树根,枝叶才会生长茂盛。君王清静了,百姓怎么会不安乐呢?”(《贞观政要·为政》)唐太宗贞观二年,有公卿启奏说:“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陛下为自己建一楼阁以居之。”太宗回答说:“朕的身体确实不宜居住在卑湿之地,但是若是答应了你们的请求,花费又太大了。当年汉文帝要起露台之时,因珍惜物力而没有动工,朕的德行不如汉文帝,而花费却比他还多,我看还是算了吧。”公卿启奏再三,唐太宗最终还是没有答应。贞观二年,关中遇到旱灾。太宗对侍臣说:“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我听说有卖儿女的,朕很怜悯他们”。于是派遣御史大夫,用皇宫内的金宝赎回所卖的儿女,还其父母。贞观初年,太宗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我除了需要一些人帮我做些洒扫之事,要那么多妇女有什么用呢?”于是将后宫及掖庭前后三千余人放出宫外,为他们择偶。据史所载,当时:“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最为历史家所称赞。西方的汉学家对中国的皇帝从来批评的多,但对于唐太宗李世民,几乎都是一致地褒扬。633年,纵狱囚应死者390人归家,命令他们秋后自来就死,至期皆至,如是全部赦免。白居易曾写诗歌颂太宗德政:“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杜甫也有诗曰:“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四、老子“无为”思想的现实意义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结论,即:老子并非主张无所作为,啥事不干,而是强调必须高度尊重万事万物自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所谓顺其自然,就是千万不可单凭主观意愿强行做违反规律的事。老子在追求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的统一上,高度重视、特别强调客观规律这个矛盾的主导方面,这对于警惕和克服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好大喜功、浮躁心态都是非常有用的。这样,老子的“无为”学说的真正的思想价值,它的巨大的现实意义,也就突出在我们的面前了。这样,老子的思想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就密切起来了。这样,老子的哲学基础就可以与马克思主义某些基本原理很容易地接轨了。现代人受西方文化影响,死心私欲膨胀,只知“有之以为利”,不知“无之以为用”,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人定胜天&,&向大自然索取&,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环境等等。它的后果,恰如老子所警告的&不知常,妄作凶&。老子的无为而治为其治国之理想境界。而要实现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崇尚节俭、爱惜民财、才能广积少费,和谐有效地利用资源,谦下不争,贤人能重用,国际间达到和平共处。老子的和谐思想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我们的结论是:老子的学说是谨慎的、冷静的、顺应自然规律的行为科学体系。他不但讲了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讲了可为和不可为的时间和空间,还讲了应当怎样去&为&,其中包括了少为可以多办事、小为可以办大事的辩证的精辟主张。老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反对胡作非为的大哲学家,是反对唯意志论的鼻祖,是辩证法大师,是思想认识和行为艺术方面的导师。毫无疑问地应当包括在我们必须研究和发扬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内容之内。现在,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老子,深刻研究老子,重新评价老子,弘扬其精华、实践其哲学,将会避免或减少人为的社会悲剧和人为的自然灾难的发生,又可以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首先,老子强调了生命的重要价值,“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第十三章)即使遭受祸患,老子也认为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吾有身”。所以老子讲养生,自己也得长寿,庄子亦是如此。反观法家那些实干家、权术家们,如韩非、李斯,几乎都是死于非命。就从这一点上来说,老子的思想就有十分伟大的积极意义。
第二,老子教会人们正确对待生活。生活无非就是成败得失,悲欢离合。在老子看来,一切都是道之所然。我既得道,心也自然,所谓成败,所谓悲欢,皆随他去,我自然,断不会有疯癫、轻生等过激之举。徐老师云:幸福=所得/所欲,所言甚是。老子让人们寡欲而不争,所欲便少,顺天而行,所得便多,如此何恐幸福不大呢!
第三,老子教会人们善待他人。“善行无辙迹,善言...
老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冰河世纪3高清
全国政协委员献策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
时间: 11:4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编者按: 今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的
  编者按:
  今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及其他有关活动的通知》,提出纪念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届时北京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很多全国政协委员围绕这一主题,从还原抗战史实、抗战遗址保护、表彰抗战老兵、加强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我们今天编发的就是其中部分委员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副主委蔡建国:两岸携手共同纪念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迈过70个年头,这也是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取得艰苦卓绝胜利的70周年。在中国战场上曾经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浴血奋战的兄弟,如今分别生活在海峡的两岸,有越来越多的人期盼海峡两岸的手足同胞携起手来共同纪念。历史的进步使两岸同胞对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作用的看法已经越来越客观。在这样的情况下,由海峡两岸同胞共同举办纪念活动,将有利于唤起整个民族的历史回忆,有利于消弭海峡两岸之间仍然存在的对立与隔阂,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
  一、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应制订方案,邀请海峡对岸同胞来大陆参加在北京和全国各地重要抗战旧址举行的纪念抗战胜利活动,谋划全国性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系列活动,并据此制定出周密的活动计划和相关预案。落实两岸共同纪念抗战的活动,意义不只是局限在纪念抗战胜利一个方面,还有助于推动祖国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请大陆各研究机构、历史博物馆等与台湾相关机构协商,根据两岸现有的各种历史资料,对与抗战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合作研究,共同还原南京大屠杀、东京大审判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原貌。把档案中保存大量当年的影像、照片、文献等相关史料,汇编成铁证如山、毋庸置疑的见证抗战书籍,以告慰逝者,告诫今人;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筹拍一部反映抗战史实的历史资料片,通过电视、互联网的媒体进行传播,以无可争辩的事实批驳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不实言词,告知于世人。
  三、大陆相关民间组织、学术机构组织海峡两岸的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在首都和全国主要城市举办与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主题相关的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展览会等各种形式的系列纪念活动,深入剖析、探讨抗日战争留给世人的教训和经验,以史为鉴,凝聚两岸同胞的共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和谐环境,同心协力共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海峡两岸的媒体,特别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媒体应携此契机,共同策划形式多样的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专题纪念活动,既可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经受的苦难与作出的贡献,也可以严正地表明国际社会对战后格局不容改变的鲜明态度。
  五、大陆有关方面与台湾研究机构携手,组织两岸仍然健在的抗战老兵口述抗战历史,还原当年他们参加抗战的种种经历,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鲜活生动的史实重新认识历史,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真实面目。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加强抗战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
  抗战遗址遗迹是抗日战争史的真实记录,承载着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的苦难、民族危亡的呼号、不畏艰险的反抗、团结抗战的荣光,既是苦难辉煌的见证,又是团结奋进、再造中国的精神支点。
  加强抗战遗址遗迹保护,可以更好地砥砺民族精神。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加强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的保护管理,深入挖掘其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参观纪念活动,可以更好地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学习宣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从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加强抗战遗址遗迹保护,可以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抗战遗址是战争历史的凝结和固化。我们保护抗战遗址,不是仅在历史中钩沉,而是要研究战争本身,从敌我双方的行动中发现决定、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总结战争胜利的战略、战术,汲取胜利的勇气、信心。
  加强抗战遗址遗迹保护,可以有力反驳日本右翼势力对侵华罪行的否认。保护了抗战遗址遗迹,也就保存了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让铁的事实展示在全世界面前,让否定日军侵华罪行的人难以抵赖。
  目前,全国抗战遗址遗迹众多,保护、利用程度不一。有许多抗战遗址遗迹因资金不到位,造成多处破损、毁坏,有的甚至已经湮没或正在湮没。有的遗址保护因未能处理好与经济发展、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使得缺少长效机制。此外,还存在技术供给不足、综合管理薄弱等问题,现代保护技术的应用以及网络空间的开发尚待加强。
  抗战遗址遗迹的保护,不仅有数量积累的问题,也有质量提高的问题,既要符合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规律,也要符合文物自身规律。因此建议:
  一、系统统筹,实现抗战遗址遗迹保护的科学化。从遗址遗迹的收集、整理,到规划设计、保护性建设,到后期管理、使用,都要进行科学化论证和设计,引入景观学、管理学等理念,实现抗战遗址遗迹的文化功能和永续发展。应改变各种纪念馆展示内容上的大同小异和对遗址的简单复建,要在遗址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上做文章,修建有特色的纪念场馆。
  二、拓宽视野,全面调查,全面统计抗战遗址遗迹。既要重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的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利用,也要重视收集和保存当时国民政府的抗日史料、遗址遗迹。把全体中国人的抗日遗址遗迹都纳入到我们的保护范围之内。
  三、深入研究,立体展示,实现保护的效应最大化。每一处抗战遗址遗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独特价值。不仅应重视对其挖掘、保护、研究,更应重视利用。充分发挥抗战遗址遗迹作为重要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资源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军区原副政委赵开增:加强抗战史正确宣传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加强对抗战史的正确宣传对于凝聚爱国情怀、激励奋发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提四点建议:一是借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大力进行抗战纪念宣传活动。通过组织各类纪念活动和主题教育等方法,对抗战史进行大力宣传。在充分肯定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卓著贡献的同时,也要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引导群众全面客观地看待抗战史,凝聚起全国人民不忘屈辱、奋发前进的爱国情怀。既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形象,又促进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
  二是规范各类抗战纪念馆建设。目前国内的抗战纪念馆存在着建设不统一、内容不全面、讲解不规范等问题。规范抗战纪念馆的建设,应由国家相关部门整合全国抗战历史资源,统一规划。在内容设置上应请专家进行审定,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特别是单独反映国民党军队抗战的纪念馆,比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滇西抗战纪念馆等抗战纪念馆,要放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战伟大作用的全局中来讲解,防止误导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抗日战争观。
  三是严格把关抗日题材影视剧作品。当前国内抗日题材的影视剧较多,但是,真正客观地反映历史,能产生积极作用的不够多。有的甚至存在“戏说”历史、过度娱乐化的情况,易产生消极作用。因此,要严格把关抗日题材影视剧的审批,对于那些不尊重历史、粗制滥造的影视剧不允许播放。对于那些故意误导观众、造成恶劣影响的影视剧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是加大网络舆论监管力度。网络舆论是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要阵地,敌对势力正是依靠其在网络领域的先进技术,利用人们对历史问题的热衷,精心策划,大肆炒作。因此,要加大网络舆论的监管,采取疏堵结合、奖惩结合的方法。坚决打击利用网络制造错误思想的行为,对于造谣污蔑、传播反动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落地查人,依法处置。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副校长田红旗:多措并举做好抗战文物修复
  抗战文物资源是抗日战争遗留下来的具有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有形物质(如建筑物、遗址遗迹、纪念物等)和无形文化。他们记录着中华儿女顽强抗战的壮丽诗篇,昭示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艰苦卓绝的抗争精神,是缅怀先烈英勇事迹的重要载体。历经70年风雨沧桑,抗战文物多有损毁。为此就抗战文物修复提出如下建议:
  要提高对抗战文物重要性的认识。八年抗战,中国近半国土沦陷,中国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是二战参战国伤亡总人数的42%。抗战文物承载着民族沉重的历史,传承着先辈们英勇抗战的精神,对国人是警醒,是激励,是不可再造的历史见证;要制定抗战文物保护综合规划。将抗战文物保护利用与各级地方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相结合,积极推进抗战文物维修工程的开展和保护规划的编制。一是规划修建好诸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怀化芷江抗日战争纪念馆、南岳忠烈祠抗日战争英烈纪念馆等全国性核心文物展示体系。二是淞沪会战遗址群、徐州会战遗址群、武汉会战遗址群、长沙会战遗址群等为整合目标修编专门保护规划,做好毁损抗战文物本体保护。三是在全国范围重新进行一次抗战文物资源的专题调查,真正摸清抗战文物资源的家底,依照类型、价值、保护状况,抢救性地展开修复,着重修复保护一批毁损比较严重的重要抗战文物,如湖南的南岳国共两党合作开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四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战文物保护与修复管理机制,强化文物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五是针对文物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抗战文物管理模式,完善保障机制,在加大政府专项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完善各级政府分担机制,充分调动民间力量、积极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六是积极推进抗战文化宣传,建设一批抗战文化宣传博物馆,将抗战文物的深刻内涵展现给社会民众;以陈列展览为重点,以抗日战争遗留实物为载体,真实再现抗战历史。七是以重大纪念活动为重点,扩大抗战文物的影响;强化媒体宣传,促进抗战文物影响力的提升,使更多的民众了解抗战文物、保护抗战文物。
  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忠杰:还原事实慰藉英灵
  中央党史研究室从2004年开始,组织全国党史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共60万人,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进行了为期10年的大规模调研。调研采取块块与条条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省区市负责调研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就一些重要专题,如劳工、难民、细菌战、化学战、“慰安妇”等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调研。调研人员查阅和搜集了大量的档案文献、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走访了大量当事人和知情人,记录了许多证词证言,有的还进行了司法公证。仅山东省就查访了全省507万名70岁以上的老人,收集证言证词79万余份。此外,组织专人到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搜集档案资料。17个省区市前往台湾查寻档案,得到台湾有关机构和人员的支持。
  调研成果全部用事实说话,用档案资料说话,用证人证言说话。从获取的事实和证据中,可以非常清楚和具体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为所欲为的丑恶嘴脸。他们制造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大惨案,在中国进行残酷的细菌战和化学战,对中国军队和平民大量使用生化武器;掠走大批中国劳工,强迫他们筑路、开矿、拓荒,从事大型军事工程;对中国妇女进行性摧残,严重残害妇女身心健康;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大量掠夺中国战略物资、毁坏和窃取大批文物;轰炸或焚烧医院、学校、工厂,使大批公共设施毁于一旦……调查当年的事实,还原历史的真相,不是为了延续旧时的仇恨,而是对历史负责,对当年的同胞负责,对国际社会负责,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更是为了以史为鉴,珍爱和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但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直到今天仍然否认侵略战争的性质和罪行,这是中国人民不能答应的。还原事实慰藉英灵,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应该是我们纪念抗战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华民族应切实厘清和牢记当年灾难的实情,不能让先人付出的牺牲和代价成为一笔糊涂账。希望全社会,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其他各界人士,更多地关注和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调研成果,并在有关的纪念活动、展览、研讨、宣传中加以展示和运用。
  二、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过程中,不仅要举办适当的仪式和活动,用外交语言表达我们的立场,还要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用确凿的历史事实说话。要用中华民族蒙受灾难的具体事实,展示历史的真相,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驳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的错误言行。
  三、更加细致地做好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工作。采取有效方式帮助日本民众了解历史真相,了解当年侵略者的罪行违背了起码的人类良知和国际公法,日军的侵略行为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对人权和人道主义的践踏。要使两国人民在正确对待历史的基础上真正世世代代地友好下去。
  四、更加广泛地向国际社会介绍当年的历史事实。有组织地推介、翻译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档案、资料、调研成果、图书、影视等,并赠送给联合国及其教科文组织、人权理事会以及国外著名的图书馆、大学、研究机构等,组织召开国际研讨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使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人民当年蒙受的灾难。
  全国政协委员、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原所长吴恩远:维护二战成果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社会上却涌动着一股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成果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遏制这种思潮泛滥,牢记战争带来的教训。
  必须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中、苏、美、英等同盟国签订了对战后世界秩序安排和处置法西斯国家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协定。这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取得的重大成果。因此,承认日本法西斯对亚洲各国的侵略性质,惩戒战争罪犯,永不拥有发动战争的军事力量等条款是日本回归国际社会的基础和不可逾越的红线。今天,日本右翼势力试图否定《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处置,这就是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果,必将受到世界人民、包括日本国内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坚决反对。其次,日本必须归还被其掠夺的领土。盟国对当时划定的日本领土不包括钓鱼岛群岛。当年日本政府受降时,以及1972年中日建交时两国政府的联合声明,日本均表示“坚持和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但现在的日本右翼势力却在百般诋毁和否定上述事实。正如我国领导人指出:“这是用几千万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也是二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证。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应该维护战后和平秩序,不允许破坏、否认这一战后的胜利果实。”
  必须肯定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抗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在与日本法西斯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共歼灭日军150余万。日本超过70%的陆军和1/3的海军陷在中国战区。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对稳定东方反法西斯战局、牵制日军“北上”影响欧洲战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就在这里。
&&&&若您对双眼皮手术还有疑问,欢迎您向我们的专家在线咨询!每天超过3000人通过网络向我们在线咨询,,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河世纪有几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