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的小学奥数题题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一道非常难的奥数题
共有 2 位网友向您献上回答啦, 对答案满意?赶快给出你的好评,感谢他们吧!
123.148.75.*
晕,我才小学生
123.148.75.*
比上面的聪明多了
123.148.75.*
123.148.75.*
比第一个好一千倍,这个才对
因此这些数最多有10个,最大为19。
这个答案是对的。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一道我认为很难的数学题(;昆明)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_百度作业帮
一道我认为很难的数学题(;昆明)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AC、BC的长;(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2),当△PBQ存在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B、P、Q为定点的三角形与△ABC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4)当x=5秒时,在直线PQ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BCM得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AC:BC=4:3 ,AC:AB=4:5,BC:AB=3:5AC=8,BC=6(2) Q到达终点的时间为(6+8)/2=7 秒,P点到达终点的时间为 10秒,故 Q点先到达终点,当Q在BC上运动时,0
ok,帮你回答一下,第一问,开始这点就不说了,根据勾股定理,很简单AC=8,BC=6。这一问虽然不难,但很重要,因为题目给了你一个很重要的提示,就是一个点运动达到终点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你看他们的速度,也就是说P最多运动10s,点Q最多运动7s,也就是7秒就结束了。 第二问,两种方案,我用直接发吧,首先确定PBQ就是一个三角形,但是不同的是Q要经过点C,这里就对P...
分析:(1)由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设AC=4y,BC=3y,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C、BC的长;(2)分别从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过点Q作QH⊥AB于H与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过点Q作QH′⊥AB于H′去分析,首先过点Q作AB的垂线,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PBQ的底与高,则可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3)由PQ...
感觉你的回答好有爱~~~很用心的说、
唉,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又做过教育。实在说,对教育很不满,对标准答案很厌恶,但很多时候只能是无奈啊。所以,如果能给别人点一下,自己悟最好。如果不能,也没办法,力量有限啊,呵呵
感觉你的答案好全面~~~~
谢谢夸奖~~感觉全面就选为满意答案吧、我也不介意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超难超难奥数题!甲从南京去某地,按计划速度行驶1小时后,减速百分之40继续前进,这样他就比原定时间迟到2小时,如果按计划速度行驶1小时后,再按原速行驶90千米,那么他到某地的时间就只比原定时间迟1小时.问:南_百度作业帮
超难超难奥数题!甲从南京去某地,按计划速度行驶1小时后,减速百分之40继续前进,这样他就比原定时间迟到2小时,如果按计划速度行驶1小时后,再按原速行驶90千米,那么他到某地的时间就只比原定时间迟1小时.问:南京到某地的距离!
设南京到某地的距离为S千米,计划速度为V千米/小时,那么原定时间就是(S/V)小时由按计划速度行驶1小时后,减速百分之40继续前进,这样他就比原定时间迟到2小时可得关系式V*1+(1-40%)*V*【(S/V)+2-1】=S整理得4V=S,所以原定时间是4小时又按计划速度行驶1小时后,再按原速行驶90千米,那么他到某地的时间就只比原定时间迟1小时可得关系式V*1+90=V*(4-1) V=45 ∴S=45*4=180千米答:南京到某地的距离为180千米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三年级难的奥数题_百度作业帮
三年级难的奥数题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3×(12-1)=33棵.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200÷10=20段,20-1=19次.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20÷1×1=20盆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30×(250-1)=7470米.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1×2×2=4千米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16÷2÷2=4(厘米),16-1-1=14(天)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答案:乙:(200+16)÷(3+1)=54(本);甲:54×3-16=146(本).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185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裤子:(185-5)÷(2+1)=60(元);上衣:60×2+5=125(元).14.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15.小明、小华捉完鱼.小明说:“如果你把你捉的鱼给我1条,我的鱼就是你的2倍.如果我给你1条,咱们就一样多了.“请算出两个各捉了多少条鱼.小明比小华多1×2=2(条).如果小华给小明1条鱼,那么小明比小华多2+1×2=4(条),这时小华有鱼4÷(2-1)=4(条).原来小华有鱼4+1=5(条),原来小明有鱼5+2=7(条).16.小芳去文具店买了13本语文书,8本算术书,共用去10元.已知6本语文本的价钱与4本算术本的价钱相等.问:1本语文本、1本算术本各多少钱?8÷4×6=12,即8本算术本与12本语文体价钱相等.所以1本语文本值10×100÷(13+12)=40(分),1本算术本值40×6÷4=60(分),即1本语文本4角,1本算术本6角.17.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75,3,74,3,73,3,(),().答案:72,3.18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5,4,9,4,(),().奇数项构成数列1,5,9……,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偶数项都是4,所以应填13,419.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2,6,2,12,2,(),().24,2.20.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76,2,75,3,74,4,(),().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73,5.2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2,3,4,5,8,7,(),().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16,9.22.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6,8,16,18,(),().答案:6=3×2,16=8×2,即偶数项是它前面的奇数项的2倍;又8=6+2,18=16+2,即从第三项起,奇数项比它前面的偶数项多2.所以应填:36,38.23.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6,7,12,13,18,19,(),().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24,25.24.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3,8,5,12,7,().答案:奇数项构成数列1,3,5,7,…,每一项比前一项多2;偶数项构成数列4,8,12,…,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所以应填:16.25.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0,1,3,8,21,55,(),().答案:144,377.26.A、B、C、D四人在一场比赛中得了前4名.已知D的名次不是最高,但它比B、C都高,而C的名次也不比B高.问:他们各是第几名?答案:D名次不是最高,但比B、C高,所以它是第2名,A是第1名.C的名次不比B高,所以B是第3名,C是第4名.27.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答案:4×3×3=36,所以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28.甲、乙、丙三人,一个人喜欢看足球,一个人喜欢看拳击,一个人喜欢看篮球.已知甲不爱看篮球,丙既不喜欢看篮球又不喜欢看足球.现有足球、拳击、篮球比赛的入场券各一张.请根据他们的爱好,把票分给他们.答案:丙不喜欢看篮球与足球,应将拳击入场券给丙.甲不喜欢看篮球,应将足球入场券给甲.最后,应将篮球入场券给乙.29.有一堆铁块和铜块,每块铁块重量完全一样,每块铜块的重量也完全一样.3块铁快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问:每一块铁块、每一块铜块各重多少?答案: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所以2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380÷2=190(克).而3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所以1块铁块重210-190=20(克).1铜块重(190-20×2)÷5=30(克).30.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做了一件好事.他们各自都说了一句话,而其中只有一句是真的.甲说:“是乙做的.” 乙说:“不是我做的.” 丙说:“也不是我做的.” 问:到底是谁做的好事?答案:如果是甲做的好事,那么乙、丙的话都是真的,与只有一句是真的矛盾.如果是乙做的好事,那么甲、丙的话都是真的,也产生矛盾.好事是丙做的,这时甲、丙的话都是错的,只有乙的话是真的,所以好事是丙做的.31.一张长8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落上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下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答:(8+3)×2=22(分米)32.计算 :18+19+20+21+22+23原式=(18+23)×6÷2=12333.计算 :100+102+104+106+108+110+112+114原式=(100+114) ×8÷2=85634.995+996+997+998+999原式=(995+999) ×5÷2=498535.:(95+…+13+11)-(12+14+16+…+)第一个括号内的项数为(1999-11)÷2+1=995,所以原式=()+()+…+(13-12)+11=1×994+11=1005采纳哦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史上最难的奥数题
分享给好友:
所有评论(4)
请文明发表评论,恶意辱骂/诽谤,发布广告者封号处理!
&Copyrigh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数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