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会有怎样的2013中国经济形势势 3线以后的承受...

稳中有进态势未改(读数·聚焦三季度经济形势)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胡连娟
  制图:宋嵩
  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发展没有大的起伏,GDP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7.7%滑落到今年一季度的7.4%后,二、三季度增幅分别为7.5%和7.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虽然三季度GDP增速略有放缓,但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的势头也比较好,经济运行总体来说,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
  经济增速虽略有放缓,新常态下积极的变化在发生
  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幅为7.4%,略低于年初提出的7.5%的预期目标,而且三季度只增长7.3%,增幅为22个季度的新低。对此,盛来运表示,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新常态的视角看待当前经济,中国经济实际上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变化之一是产业结构在孕育新的突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2.5个百分点。“三产的比重在继续提高,服务业的增加值速度快于工业,这是继去年服务业比重第一次超过工业以来,继续延续这样的趋势。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在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非常明显。”盛来运说。
  变化之二是需求结构有积极的变化。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开始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一至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资本形成总额增速的贡献要高7个百分点左右,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
  变化之三是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的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继续减小。
  变化之四是区域结构有所改善。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在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后发优势继续得到发挥。
  变化之五是资源环境成本的消耗有所减少。经济发展的方式,由过去过度依赖于资源消耗的粗放式的发展方向,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向转变的态势也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
  盛来运说:“这五大变化是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几个突出的亮点,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今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有放缓,但是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结构在持续改善,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内生的新动力有所集聚,同时新经济的成分在茁壮成长。所以,整个中国经济应该说继续在向好的预期方向发展。”
  出现通缩证据不足,经济运行承受失业压力的弹性在增加
  国民经济增速虽持续放缓,但仍被认为运行在合理区间,理由是就业和物价形势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物价指数总体稳定,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1%,其中9月份回落比较明显,上涨1.6%,一些专家、学者担心出现通缩的苗头。对此,盛来运认为通缩的证据不足。“今年以来,货币流通量保持比较稳健的增长速度。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回到2%以下,主要的原因是去年同期对比的基数比较高,翘尾因素影响大幅度缩小。但实际上,物价还是在温和上涨,9月份比8月份环比上涨了0.5%。随着翘尾因素的影响,冬季的来临以及部分食品供求关系特殊条件的影响,后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温和上涨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今年就业形势持续向好,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为什么会在经济增速下滑的同时就业还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除去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服务业的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增长以外,从供给的角度看,和劳动力资源数量变化也是有关系的。
  盛来运认为,这种变化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是中国经济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常态,因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会直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型。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经济持续下滑对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考虑到供求结构、产业结构这些深刻的变化,整个经济运行对就业的承载能力是在加强的,对承受失业压力的弹性是在增加的。
  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的可能性比较大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度在8月份降到6.9%,创下2008年12月以来新低,8月发电量增长今年首次出现同比下跌。因此,三季度GDP增幅回落到7.3%,基本在各方的分析预判之中。对于三季度增长速度的回落原因,盛来运分析,既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三季度以来,三期叠加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结构调整的阵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年积累的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二是今年以来房地产持续调整的累积效应有所增加。这两个因素,短期来看会影响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
  到9月份,情况似乎有所改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反弹到8%,发电量同比增长了4.1%。在近一个月时间里,各有关方面推出了多项微刺激手段,如国庆之前,央行、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为楼市送上了房贷政策松绑等购房利好消息。那么,四季度的经济走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盛来运认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现在我国仍处在战略机遇期,支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发展条件和潜力比较大。
  一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仍然能给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二是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会继续得到发挥。三是我们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仍会给经济提供增长的新动力。四是新一届政府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改革创新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特别是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策措施,其效应会继续得到发挥。“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四季度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盛来运说。
  盛来运同时表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传统的动力和新的动力正处在一种胶着的状态,传统动力的体量还是比较大,新的动力虽然代表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增长速度比较快,但体量还比较小。因此,在经济运行中间仍然体现出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保持定力,继续加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同时也要进行适度的预调、微调,力争把经济稳定在一个合理、合适的区间,为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稳定的环境。(本报记者 朱剑红)[责任编辑:胡连娟]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2015年《經濟藍皮書》發佈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2014年度創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系列發佈會“2015年《經濟藍皮書》發佈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定於日(星期一)14:30在北京國際飯店召開。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向大家報告我們2014年秋季報告,實際上今天也是我們2015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預測藍皮書的發佈會。
我想主要介紹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年中國經濟預測。第二,關於新常態下2015年的經濟政策取向。
第一,2014年-2015年中國經濟預測。
首先,當前的國際經濟環境。當前全球經濟仍然處於緩慢與脆弱的態勢,新興經濟體潛在增長率下降。美國經濟近期出現了復蘇勢頭,其經濟增速繼續領跑主要發達經濟體,美聯儲加息預期和美元走強,將增加人民幣匯率波動和跨境資金流動的不確定性,對此2015年中國要保持警惕。歐盟及歐元區經濟復蘇的進程放緩,進入持續緩慢增長的階段。日本經濟增速顯著回落,日本中央政府債務風險的上升將顯著影響日本的長期利率,未來發展難言樂觀。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經濟體在經歷了本輪經濟週期的增長高點後,普遍處於經濟減速過程中,對世界經濟復蘇的貢獻率顯著降低。世界經濟復蘇的不均衡性、脆弱性和易變性,短期對中國的對外貿易帶來較大挑戰,長期則對中國在國際政治和世界經濟舞台中的戰略決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這樣一個國際背景下,我們對2014年預測中國經濟增長7.3%左右。這個預測結果比今年春季藍皮書的預測結果下調了0.1個百分點,比2013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長率7.7%低了0.4個百分點,但是繼續保持在經濟增長合理區間。為什麼這次預測是7.3%呢?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以來房地産市場調整加深,房地産投資增速顯著下滑。二是製造業投資增速因産能過剩,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跌、融資成本高等因素而放緩。三是儘管政府加大了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但因為融資制約、項目準備不足,投資回報率低等問題,而難以完全對衝房地産投資及製造業投資增速的下滑。
這張圖顯示,根據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的調查結果,中國産能過剩的程度,這是顯示企業設備利用率在顯著下降。在2010年,我們實施四萬億刺激計劃的時期,中國的企業設備利用率是78.3%,但是最近三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中國企業設備利用率都在72%多一點的水準,反映出我們産能過剩非常嚴重,産能過剩持續時間超過預期,在産能過剩的背景下,使得製造業投資增速比去年有了進一步的下降。
二、産業結構繼續優化。2014年第三産業增速繼續快於第二産業。預計三次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8%、7.2%和7.9%,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0.2、0.6和0.4個百分點,三次産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4、3.和3.5個百分點。
第三産業的貢獻率連續四年提高,預計2014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無的比重為47.1%。所以中國的第三産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自從2013年以來超過了第二産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2013年進一步上升,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的産業結構,這兩大産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自從2013年以來已經出現了趨勢性的變化。
第三,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放緩,預計2014年固定資産名義增長15.8%。固定資産投資規模高達51.8萬億元人民幣。名義增長15.8%,實際增長15.2%,增速雖然比上年回落了3個多百分點,但仍然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態勢。
這個投資增速的放緩,剛剛也談到了,一方面是因為房地産投資增速顯著降低,另外一方面是製造業投資增速也有所降低,只有基礎設施投資仍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這張圖顯示,中國製造業投資、房地産開發投資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增長率的變化。中間這個紅色的曲線是整個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速,從2013年初開始到今年11月的變化,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從去年增長19.6%到今年1-11月增長15.8%,下降了3.8個百分點。而其中房地産投資的增速,圖中綠色的曲線,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由去年全年增長20.3%,下降到今年11月只增長11.9%,下降了8.4個百分點。而製造業投資的增速,去年全年增長18.5%,而今年1-11月只增長了13.5%,下降了5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速,去年前年增長21.2%,今年1-11月增長20.9%,基本保持在跟去年接近的水準。所以靠政府的微刺激政策,部分對衝了房地産投資增速大概8個百分點左右的回落,以及製造業投資增速大概有5個百分點的回落。
與此同時,我們的投資效應在遞減,因為産能過剩加劇,這張圖上顯示,中國的投資效果系數,也就是説單位投資新增加的GDP的變化趨勢。在中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我們每1元錢的投資可以新增加GDP大概5毛3。到本世紀以來,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一直到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之前,我們每1元投資能夠新增加GDP大概是2毛7,而最近三年,2012年、2013年、2014年投資效果系數降到新低,也就是説1元錢投資只能新增加GDP大概1毛1,這樣的話,因為我們在傳統行業、傳統製造業産能過剩,一些新的公共服務領域供給不足,高端製造業有大量進口需要增加供給的情況下,我們需要通過改革、通過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來釋放這些投資的潛力,使得這些産生比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如果不進行改革,在傳統領域進行投資,投資的效果在降低。
第四,消費增長平穩。預計2014年名義增長1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6.6萬億元,增速比上年回落1.2個百分點,總體還是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我們的消費增長,今年有這麼幾個特點。這張圖上顯示,中間紅色的線是總體的消費,比較熱的,紫紅色的這條線,表示通訊器材類的消費增長非常迅速,今年1-11月增長了接近30%。而與房地産相關的傢具、家電、音像器材方面的消費,受到房地産投資和房地産銷售增速回落的影響,這些消費增速都有明顯回落。而中國汽車銷售的增速也有比較明顯的回落,目前,我們看圖上這條黑色的曲線,汽車消費在今年一季度的時候,大概增長10%以上,目前1-11月累計增長只有7%左右。所以整個汽車消費增速有明顯的下降。當然這與很多地方汽車在中産以上的家庭逐漸擁有了汽車,同時越來越多的城市對汽車進行搖號等措施有關。
房地産消費方面,因為房地産調控逐漸市場化,使住房回歸居住的本質屬性。這張圖顯示中國百城住宅新建價格以及同比漲跌率。藍色的柱狀是價格絕對值,一百個城市的平均價格今年3月份達到高點,然後絕對價格開始下降,到今年11月,還是在下降的過程中。價格的增速在去年12月達到頂點,這個圖的右邊坐標是增速,左邊坐標是房地産價格,所以增速在去年底,房價上漲是最高的,然後開始下降,到今年11月,現在房地産價格同比增速是一個負增長。
這次房地産價格的調整,完全是庫存增加,供需關係的變化,預期的調整,以及去年我們開始貨幣信貸逐漸回歸正常化,一系列原因造成的。
在9月30日,中國實施了房貸新政,9月30日前後,這張圖顯示,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每週成交面積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總體來説在9.30新政以後房地産成交量都有所增加,但是從最近一兩周來看,這個房地産成交量的增加,能夠持續多久,具有不確定性,因為在12月第一週,12月1日到12月7日,我們的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成交量開始有所下降。所以這樣一個政策,對於刺激的持續性是存在不確定性的,同時因為整個房地産的庫存量還處於高位。
這張圖顯示的住宅的施工面積、住宅銷售面積以及待售面積的變化。2013年、2014年,目前月房地産住宅施工面積在50億平方米,而我們去年全年的住宅銷量是11.6億平方米,今年1-11月的銷售面積是8.9億平方米,而施工面積現在有50.5億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積是3.9億平方米。這樣的話,我們在建的和庫存的量還不小。當然每個城市差別比較大,有的城市庫存量更多一些,有的城市庫存量可能屬於適度水準,有的地方庫存量沒有這麼大。
第五,貿易順差有所擴大。預計2014年我國出口和進口仍然保持低速增長,但是全年貨物貿易順差將高於上一年。貨物貿易順差的提高,並不是因為我們出口增速上升了,而是因為我們進口增速下降了。進口增速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今年大宗商品價格的回調,特別是近期油價的暴跌。第二個原因,是因為中國房地産投資增速下降,使得我們與房地産投資相關的進口下降。今年11月份,前幾天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11月份中國進口已經是負增長。這樣一種狀況下,我們在進口和出口增速都比較低的情況下,我們貨物貿易順差將高於上年。因為中國服務貿易是一個逆差,大概去年是1000多億美元,所以貨物貿易順差可能達到3000多億美元今年,我們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進出口可以達到2000多億美元左右,使得我們整個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雖然進出口增速都是低的,但是對經濟增長還是有一定的貢獻。
如圖所示,這是進出口的情況,11月進出口增速有了明顯的回調,説明我們貿易並不樂觀。
在中國對外貿易保持一個增速比較低的水準上,我們看到中國對外投資增長在加快。這張圖顯示中國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一個變化。我們利用外資,2011年、2012年、2013年都在100億美元的水準,基本上零增長的水準,利用外資不再增長,保持穩定的水準,就意味著我們通過利用外資導致的出口增長會明顯放緩,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對外投資增長得很快,去年對外投資和利用外資只差了100億美元,今年可能會進一步收窄,甚至有可能出現對外投資超過利用外資的情況。
這張圖顯示我們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增長率,藍色顯示對外投資的增長率,所以我們對外投資增長率這些年明顯高於利用外資的增長率。
第六,物價漲幅進一步回落。預計2014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漲幅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1.7%,仍然處於通縮的區間。什麼原因呢?一方面,我們201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物價缺乏快速上漲的需求面支撐。第二個原因,中國持續糧食增産,使得糧價不存在快速上漲的基礎。第三個原因,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最近油價暴跌,輸入型通脹壓力轉為輸入型通縮的壓力。第四個原因,産能過剩較為突出,顯著制約了工業品價格。産能過剩看來還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産能過剩的治理也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我們現在産能過剩了,除了國有企業有一些投資,還有很多是民營企業的大規模投資。對於民營企業投資産能過剩的領域,還不太好治理,他是用他自己的錢,所以不太好治理,所以治理産能過剩需要一個過程,去這個杠桿,是不可能很快就達到的過程。
剛剛是對2014年中國經濟的一個判斷和預測,這裡面更重要的是判斷,預測關係不大了,因為2014年也沒有幾天了。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我們對2015年中國經濟的預測。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7%左右,主要是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世界經濟還是處於脆弱的低速增長,所以外需難以顯著提升。第二,消費總體保持平穩。第三,因為製造業産能過剩以及創新技術相對不足,受到制約。房地産投資因為庫存比較高,受到制約。基礎設施投資還會發揮主要作用,但是也因為投融資體制的制約,難以更高規模的長期維持一個高速增長,並且投資回報率在降低。第四,當前投資對穩增長還是起到關鍵的作用,但是對經濟增長拉動效應在減弱。剛剛講到,我們很多高端製造業産品需要進口,我們很多基礎公共服務是供不應求的,還是需要大量投資的,但是這些投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來釋放它的潛力。
預計2015年中國固定資産投資將達到59.5萬億元,名義增長14.7%,實際增長14.3%,增速將進一步降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分別為11.4%和10.4%,仍然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綜合考慮到國內外需求因素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因素,預計2015年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6.9%和4.6%,外貿順差會進一步比今年有所擴大。
剛剛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進一步把穩中求進、適應經濟新常態作為經濟工作的總基調。2015年的宏觀調控需要長短結合之策,把穩增長和促改革更好地結合起來。宏觀調控要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儘管我們現在勞動年齡人口在下降,但是我們就業還是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包括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包括一些産能過剩産業,因為要解決産業轉移或者關停導致的再就業的問題,還有一些就業品質不高的問題,一些非正規部門,雖然也有就業,但是可能品質不高,所以要更加突出解決這些就業問題。另外一方面,要加強風險防範,合理控制杠桿水準。既要避免過快地加杠桿,又要防止過快地去杠桿。
關於投資消費和進出口,2015年在這方面要挖掘新動力,促進內需與外需平衡發展,使得我們經濟增長更多依賴一些新的動力,挖掘新的潛力。在投資方面,要加快行政審批和壟斷行業的改革,促進現代供給不足的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的投資。另外,要加快落實3P模式,這是財政部今年做了很多工作,也出臺了相應的方案,要加快落實。針對不同領域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採取不同形式的3P模式,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的積極性,要完善多渠道投入回報補償機制,形成可持續的融資使用和償還機制。因為這個方面有很大的潛力,但是如果機制搞不好,它的作用很難得到有效發揮,所以投資方面還是有很大的潛力。
在消費方面,除了要繼續促進居民合理的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對於部分庫存比較高的城市,也可以考慮收購商品房用於保障性住房,這樣降低房地産的庫存。還要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大基本社會保障投入力度,促進居民消費,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逐步調整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資結構,提高基本工資的比重,優化工資結構,增加居民收入,來促進消費。
在外需方面,可以利用當前大宗商品價格比較低的環境,增加石油等戰略物資的儲備,增加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産品的出口,積極引進技術裝備和人才。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水準自由貿易區網路,以開放促改革。在加入世貿組織以後,中國先後簽訂了十幾個自由貿易協定,涉及到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但是,還要進一步提高自由貿易區的品質和水準,更多地與發達國家簽訂或者推動與他們高水準自由貿易區的談判,簽訂更多自由貿易區的協議,以開放來促進我們的改革。最近中央又把上海自貿區推廣到廣東、天津和福建,以開放來促進中國的改革,同時也促進中國的貿易進一步提升優勢。
在財政政策方面,雖然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是要使得財政政策真正發揮積極的作用,切實實施逆週期的宏觀調控,通過改革提高積極財政政策宏觀調控的效果。我們一方面有大量的財政資金沒有盤活,因為我們現在是個多方面管理的體制,有中央基金收入,有地方政府基金收入,公共財政收入,支出方面有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條條塊塊比較多,限制了財政宏觀調控的效果。實際上,如何來切實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用於增加減稅力度或者增加民生投資,完全可以發揮更大作用,保持積極財政政策應有的力度,使得在穩定經濟增長中發揮更好的效果。要適度增加國債和省政府的發債規模,適度擴大財政赤字規模,加快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建築業、房地産業營改增,使得營改增擴大到主要的服務業,産生更好的績效,另外完善在營改增政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政策。
今年中央深改組推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方案,2015年要抓緊落實這個方案,通過深化改革,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配合戶籍制度改革,增加一般轉移支付比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同時提高積極的財政政策宏觀調控的效果。
在穩健的貨幣政策方面,要適度寬鬆,今年實施了許多定向寬鬆的政策,還要進一步堅持。加強和完善逆週期調節和風險管理框架,加強預調和回調。繼續實施定向寬鬆的信貸政策,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增強、當前美元走強的背景下,基礎貨幣投放的外匯佔款渠道將有所減弱,像今年已經明顯減弱。因為今年已經出現跨境資本流動,一種凈流出的態勢,對2015年,如果仍然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我們外匯佔款的基礎貨幣投放可能還會進一步減少,需要通過定向降準或者全面降準、再貸款、抵押補充貸款,這些方式將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重要渠道。
根據外匯佔款增幅減少的情況,要綜合使用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常備借貸便利等工具,並適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保持市場適度的流動性水準。今年央行著力構建短期利率走廊,加上中期政策利率的間接利率調控機制,以適應基礎貨幣渠道變化的挑戰,這些工具還可以進一步深化,因為現在短期利率有所降低,中期的政策利率也有所走低,當然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還是比較高的,這需要通過綜合配套的改革來解決。在必要的時候,2015年也可以通過降息來降低信貸資金的成本,提升市場的信心。
最後,需要加快關鍵領域改革和配套,提高增長品質,擴展增長空間。我們2015年重點工作,一個是穩增長,二是促改革,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在新常態背景下,我們這個穩增長不是要搞大規模的刺激,不管是新的經濟增長動力,還是財政貨幣政策,還是從“三駕馬車”方面來看,都是為了保證一種穩定增長,保持穩健貨幣政策的一個合理的流動性水準,保持一個中性的操作,即使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或者降低利息,也未必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它是為了保證流動性的適度,還是一個穩健的取向。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要加快關鍵領域的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九個方面重點領域的改革,這些改革包括行政審批、投資、價格、壟斷行業、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資本市場、民營銀行準入、對外投資,我覺得除了這些改革,特別重要的是要加強他們之間的配套,使改革舉措有效轉化為發展的動力,糾正不合理的激勵機制,讓生産要素更多地從高耗能、高污染、高杠桿的行業中逐步退出,更多進入到綠色産業、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促進轉型升級。
當前,要利用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水電油氣運等資源型産品和基礎産品的價格改革。抓緊出臺股票發行政策改革方案,取消股票發行的持續盈利條件,降低小微和創新企業上市門檻,大力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加大直接融資,加速股權和債權融資的市場化改革,為利率市場化打造利率曲線條件。
我結合總報告就介紹這麼多,有不正確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尊敬的李揚副院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媒體,首先誠摯地表示歉意,讓大家久等了,剛才有個非常重要的會議,也是傳達精神的會議,在座幾位社科院的領導同志要參加會議的傳達,不讓請假。我們剛才聽了這個會,主題跟咱們今天下午的發佈會是相近的,聽了這個會以後,我倒覺得對我們今天下午的發佈會發佈的內容更加有信心了。雖然發佈會已經開始,我還是按照會議規定的議程,常規的規定動作還要走一遍。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會議主辦方介紹一下領導和來賓。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研究員,社科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研究員,社科院數技經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研究員,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部副主任金柏松研究員。另外是感謝在座的媒體朋友們。
研究和關注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黨和國家的決策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服務,一直是中國社科院的崇高使命和光榮職責。在中央剛剛下發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興智庫的意見當中,中國社科院被中央明確定位為國家級綜合性的高端智庫。近年來,中國社科院通過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大力提高科研生産力,不斷提升為決策服務、為現實服務的能力,陸續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影響,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産生積極成效的優秀成果。從去年開始,我們每年年底年初會舉辦一系列的發佈會和報告會,向社會進行成果發佈,産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今天的經濟藍皮書的發佈會,是我們2014年度成果系列發佈會的第一場。這個《經濟藍皮書》也是我們2014年度優秀的重要的科研成果,我想講一下背景。
開展經濟形勢分析預測,及時進行經濟研究前沿成果的發佈,這一傳統做法已經延續了很多年,也倍受社會各界的關注。今天的發佈會意義更加突出,大家都知道了,直接的背景就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和一系列重要的理念、重大部署的提出。剛才李雪松研究員已經就成果的內容做了介紹和説明。下面,我們就想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研究員就中央經濟工作會召開的背景以及我們藍皮書發佈的宏觀背景作重要講話,大家歡迎。
我今天是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的主題,跟大家談一談我們的看法,以及我們的看法對於中央形成這些主題的一些作用。
我們都知道,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成為總結2014、展望2015的一個重要會議,而且由於在這次會上提出了一個嶄新的概念叫“新常態”,它標誌著中國經濟以“新常態”産生為標誌,劃分了兩個階段。前面一個三十幾年的階段是高速增長,年均9.8%,從“新常態”開始,我們進入中高速增長。究竟速度是多少,大家都在預測,我想如果各位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成果的話,我們有我們的預測。看這個書上,關於明年就有預測,這個系列書裏面,關於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一點也有預測。我很高興,我們這個預測和中央的關於形勢的佈置,是非常非常的接近。當然,因為我們的研究在事先也提供給中央有關部門,成為中央做決策的重要參考。
“新常態”肯定是個很大的事情,不只是説我們認識經濟形勢要依憑它,更重要的是它意味著一個階段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很多的內容都必須改變。我們説“新常態”,當然就有“舊常態”。如果從外在的區別來看,大家很熟悉了,增長率表,在過去的常態下,我們是高速增長,年均9.8%,在今後的新常態,我們速度就會沒有這麼高。比如説在我們的預測裏面,明年7%,根據潛在增長率的預測,大概還有可能往後去幾年,比如説“十三五”有可能也是在7%左右,甚至稍微右一點。這應當説是個較大的臺階,這是外在的表現,速度變了。
經濟增長速度變了,速度作為一個總的指標,意味著一系列宏觀指標都變了。GDP增長速度是衡量一國經濟一個總的指標,構成這個指標的很多內容,比如説財政收支,也一併變了。現在大家可以預測的是,支出很可能還會增加,收入增長速度就不如以前那麼快。大家都會算這個賬,財政赤字有可能會有所擴大。
在老的常態下,年均10%左右的增長,考慮到物價,考慮到中國經濟貨幣化,過去貨幣供應增長速度是14%-16%,大概是它的常態。如果經濟增長速度下落一個水準,它的常態可能就在12%-14%左右。利率水準理應下落。我們國際收支狀況,因為我們在舊的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支撐的力量之一是我們的出口,如果説我們在新常態下,國際收支就可能會是一個基本平衡的狀態。我們説基本平衡不等於收入就等於支出,而是説我們收支的差額限制在佔GDP比較低的比例的水準上。雪松現在的預測是多少?
貨物加上服務貿易順差佔GDP比重大概3%左右,比今年略有提高。
國際公認的是4%以下是安全標準,我們過去曾經達到百分之十幾,最高一年是10.6%,很高的水準。那種情況是不可持續的。2010年開始,降到了4%以下,這兩年都保持在二點幾的水準。國際收支這種狀況,外匯儲備相應的也是另外一種狀況了,如果國際收支如果沒有那麼多的差額,沒有那麼多順差,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外匯儲備進入,於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決定貨幣供應的因素就會發生結構性變化。在GDP的增長、儲備、財政收支、貨幣、利率都發生階梯性變化的情況下,物價肯定也會發生變化,我們總的趨勢應當説也是往下走。就業,按照常規來説,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就業應當下降,但是中國又恰好趕上一個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所謂結構性改革,就是中國的經濟增長越來越多依靠服務業,而服務業單個資本的裝備和GDP的吸收量比製造業要小,所以一個等量的製造業的增長速度會吸收更多的就業。所以我們會看到,我們就業水準又會在一個新的情況下,最近兩年都在每年一千二百萬到一千四百萬,今年我們估計一千三百多萬是一定能完成的,明年一千萬到一千二百萬也沒有問題。所以我想,把握新常態,在外在的條件,也就是各種各樣的數據,以GDP為龍頭,財政收支、貨幣供求、利率、國際收支、物價、就業等等,都會發生一個階梯新的變化。當然這個變化有很多是很好的事情,所以我們要綜合地考量這個變化,這是外在而言。
我們分析形勢應當更多地注重它的內在,就是導致外在的數據發生階梯性變化的深層次原因,應當説是很深刻的,很長期的。我們不妨列舉一些,比如説科技的基礎發生了變化。支撐舊常態的是老的科學技術,以及這些科學技術不斷地産業化,變成産業,變成GDP,變成就業。是這樣的情況。現在全世界在尋找新的科學技術基礎,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説創新創新再創新,我們要轉到這上面來。我們現在在新常態下,需要重新塑造我們科技創新的一套體系,重新塑造我們科技創新向産業轉變的機制,應當説這些年來,我們過去在舊常態下是不順的,現在需要做。
再比如,我們的勞動力的投入。以前我們勞動力的投入是很多的,我們在劉易斯轉捩點之前,中國存在著幾乎無限供應的勞動力,但是大概很準確地説,從2009年開始,中國的勞動力供應模式發生了轉折,用我們蔡昉院長説的,過了劉易斯轉捩點。過了這個轉捩點之後,中國的就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在下降,然後再過一個階段,總的就業人口的總規模也在下降。在這個變化了的人口總量及人口結構的情況下,經濟增長會是什麼樣的狀況,我們如何使得這樣一個結構,使得支撐我們更好的經濟增長,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再比如,在過去三十幾年裏,環境保護的問題,生態文明建設問題基本上是被忽略了。在新常態下,它一定會上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我們經濟學部有很多研究人員曾經議論過,我們根據什麼議論呢?就是APEC,大家知道,APEC開了會之後,有了一個詞叫APCE藍,終於知道北京還有這麼藍的天。但是這個藍天對經濟學家是非常寶貴的一個試驗,是一個受控性試驗。我們現在幾乎都可以很準確地知道,要想知道北京的藍,藍到什麼程度,我們需要關多少企業,知道要限制多少汽車,在多大的範圍裏不允許從事一些污染的活動。這個APEC會議期間環境的一些安排,現在其實都變成了一套制度,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所謂霧霾的閾值報告,到多少程度黃色警報,到多少橙黃警報,再到多少紅色警報。到黃色,哪樣一些企業不許開了,哪些車就不許開了,到了橙黃色,更多的企業、更多的車不能開了。這在經濟學中,我們説環境和整個經濟活動存在著一個穩定的函數關係,就是有此就一定有那樣的結果。如果你想要這個環境的話,你應當採取什麼措施,在技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比如説各種環保、治污的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我們要空氣達到什麼水準,就必須對現有生産能力限制到什麼程度,GDP當然就會相應受到影響。
經過幾十年之後,我們非常清楚地認識,如果説我們的GDP增長就是為了創造一個我們無法生存的環境,這個GDP我們可以不要。這樣一個關係,到今天已經非常清楚地認識到,它要構成我們新常態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大家也都知道,在經濟工作會裏面,對於治霧霾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次講話,李克強總理的兩次講話,都多次提到治理霧霾會成為我們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我們剛剛也講了,霧霾的程度和經濟活動活躍程度之間有什麼樣的函數關係,在技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我們能算得出來,為了達到一個好的環境,GDP需要達到什麼水準。當然我們不是機械地應對這樣一個函數關係,而是説我們要科技進步,在技術進步情況下,我們使得更高的GDP和更好的環境能夠匹配,能夠一致。現在是較低的GDP和好的環境才能匹配,這是不行的,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新常態遇到的很多機制性的問題。再比如説,我們在舊常態下,靠的是要素的投入,拼勞動力、拼資本、拼環境。我們在新常態下就不能靠這些了,因為要素投入已經窮盡,剛才説了人口的增長已經遇到了自然的限制,我們投資的增長,大家都知道了,在舊常態下,我們拿固定資産投資作為一個代表性指標來説,固定資産投資在舊常態下平均每年26%的增長。前年就降到20%以下了,去年降到18%以下,今年降到16%以下,再往後恐怕會到10%左右,也就是説,在各種要素投入中,資本投入也是不那麼可以依靠。當然,資本投入不投入或者投入少也有很多原因了,一方面可能是資本不夠,這在中國應當説不存在,中國資本還是很充裕的,但是問題是,資本的邊際收益率下降了,資本投入下去之後,它的産出不夠彌補成本,它就不想投入了。現在我們在金融領域中出現的問題,説是企業得不到貸款,看結果上是這樣的,存在著金融機構多份謹慎、不給企業貸款的情況,也存在而且可能越來越多地存在著企業自己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的問題。理論上説,資本的邊際收益率下降,這種情況下,它承受不了那個財務成本,承受不了那樣的工資成本,所以投入增長率在下降。要素驅動這條路不能走了,只有走創新驅動,創新投入的這條路。
這在新常態下,我想這些都會發生變化,這個變化,黨中央、國務院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迅速地認識這個變化,迅速地適應這個變化,要迅速地引領這個變化。事情如果認識到了規律,我們可以引導規律,向著有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所以黨中央提出來,要引領新常態。這就是説,在今天我們經濟藍皮書發佈,我們是年年發佈,今年的發佈于往年不同,就是在於它是在新常態的時期開始不太久發佈的這個東西。
我順便可以跟大家説一下,我帶了幾個小組,我們剛剛完成了關於經濟新常態的研究報告,是關於論新常態,一個月後會在人民出版社出書。同時,後天我們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還會召開一個國際研討會,討論新常態,各位有興趣歡迎大家參加。在這個會上,我們會把國內外對新常態有研究的專家都請到一起,來一次大聚會,因為關於新常態,國內有很多種看法,我們院也不只是一個聲音,別的研究機構也有看法,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有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投資銀行等等,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星期三到星期四一天半的會,就旨在把所有的這些英雄好漢們都請來,在我們這個平臺上,對於中國經濟的轉型做一個闡述,我希望能夠發揮一個什麼作用呢,在黨中央、國務院這樣一個戰略轉型的開始,我們作為一個國家最大的智庫,能夠提供智力支援。我們也想借此和媒體們建立廣泛的聯繫,大家一定會找到無窮盡的新題目,新常態下肯定是無窮盡的新題目,我們想下一步再進一步研究。
第二個方面,我再強調一下,説到新常態的時候,它的外在主要特徵是經濟增長速度下來了,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對於這樣一個現象,很容易引發出一個結論,就是中國經濟衰退了,硬著陸了。我們看到這個話不是一個人説的,很多人説,尤其一些國外的機構,有些借此機會再次唱衰中國,有些説明年6.5,還有説四點幾,更有一些居心叵測的,拿中國和印度比,説印度明年的預測是六點幾,中國恐怕三十幾年來第一次落在印度之後了,借此唱衰中國。
大家有預測,我們很歡迎,每個機構、每個人的預測都有自己的根據,我想在這裡説,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到中高速,絕不意味著中國經濟衰退,而意味著中國經濟從此走上了一個放棄粗放增長走向集約增長,放棄浪費性增長走向增速提效的增長。舉例來説明,中國經濟過去增長速度很快,但是我們作為經濟研究者不斷地和一些同行們交流,同行們會質疑,尤其是日本的朋友和南韓的朋友,會質疑,説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有這麼快嗎?他們會熱心地告訴你,我們可是經過這麼高增長的,我們知道速度如果真是有9%和10%的話,那你的面貌應當不是今天這個樣子的,應當比現在更好、好得多。於是他就認為,你們的經濟至少統計上有問題。我覺得,這些朋友的講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從舊常態開始向新常態過渡的時候,我們仔細一分析就發現,我們經濟中過去確實存在著很多水份,存在著很多的浪費。舉例説,我們知道經濟增長,從需求面説,投資就是增長,所以投資增長速度百分之二十幾,馬上經濟速度就可以到10,現在也是這樣,要想讓速度提上來非常簡單,4萬億政府投資、10萬億銀行貸款上去,經濟增長立刻是兩位數。但問題是,當經濟增長速度因此而上去之後,那個投資有沒有形成生産能力呢?有的搖頭了,確實很多沒有形成生産能力,有的可能永遠是半拉子了。我們想想,我們小區旁邊有多少拆了之後沒有蓋上的路。放眼看有很多城市,多少是西邊開一個、東邊開一個,換了一個領導北邊又開了一個,把前面棄之不用了。習近平總書記很熟悉情況,他説了,以後城市建設要一張藍圖幹到底,不能説老變藍圖。毫無疑問,這種沒有形成生産能力的投資,已經形成了GDP,浪費啊。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經濟中,生産能力是形成了,但是它形成了過剩的生産能力,廠子蓋好了,徵地拆遷,引進設備,投資下去了,GDP都上去了,但是不能開工,不能支撐這個GDP。我們都知道了,中國經濟最近這些年來主要問題,我們經濟結構主要問題就是産能過剩,我們現在還在為我們的産能過剩頭疼,還要採取措施,吸收一點、轉移一點,再消滅一點。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過去與過度投資、與過剩投資有關的那些GDP,那些都是水份,我們把它擠掉。如果説我們從舊常態的高速度落到新常態的中高速度,就是擠了水份,我想誰都會有這樣的結論,這是一個提高品質的變化,是一個提高效率的變化,是我們值得歡迎的一個變化。
就是説,我們這個新常態是這樣一個情況。這個情況其實是得到數據支撐的,我們看這幾年中國經濟的增長,三駕馬車的貢獻,基本上出口的貢獻為負,國內消費需求和國內投資需求一對一半。對外部門基本不變,消費需求緩慢增加,投資需求緩慢下降,導致了GDP下降。這個結果是非常清楚的。我們實際上回避了那些形成生産能力變成過剩生産能力,形成GDP但確是虛數的GDP,剛性的增長速度是高品質的增長,所以有品質增長是一個有效益的增長,是提高生産率的增長,這樣的增長,上世紀我們就希望這樣,我們要減少對國內投資的依賴,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在上世紀末我們就提出這樣的戰略要求了,今天它終於到了,我們有什麼理由説它是經濟衰退?我們不能葉公好龍啊。所以這個情況是非常清楚的。
創新驅動問題,我剛才已經講了,過去的增長靠拼人力、靠拼資本、拼環境,現在我們已經開始靠創新了,而且在一定意義上不得不靠創新。所以,我們説新常態,也不是説你馬上就能夠一種非常健康的新常態,就能夠唾手而得,要經過努力,而且還要經歷痛苦。雖然説有些無效投資,但是有好多地方沒有投資,就沒有産業,許多産業就沒有就業,沒有就業地方政府沒有稅收收入,還是要經歷一些痛苦的適應階段的。創新驅動也是這樣。
其實我們要仔細看看中國創新驅動的過程,就看得很清楚。中國最早的創新,引進學習是我們的創新,過去創新驅動是和對外開放是連在一起的。我們最先引進産品,接著引進投資,引進人家的管理,後來引進研發,跨國公司把研發中心放到中國來。但是到一定程度,它就不可能再讓你引進了,因為你已經體量這麼大了,所以我們就必須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的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指標,比如説專利申請量,我印象在上世紀末我們專利申請排好幾十位,去年我們排第一位,就是説已經開始刺激這樣一個健康的創新活動的發展。當然,進一步的指標,就是你專利的使用轉化率,我們專利的申請量已經夠了,已經很大了,但是專利的轉化率還不夠,所以在去年這一年裏,我們專利轉化率提高得非常快,因為別的東西不可依靠了嘛,我們只好靠智力,靠創新驅動,這都是非常好的變化。
我剛才講了一下生態文明的建設等等,都是在一個中高的增長速度水準上,都可以實實在在地推進了。其實還有一個,現在一些研究文獻都比較少地關注著,就是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不能絕對地説,但是我們可以大致地説,經濟增長速度高,資本所有者在整個蛋糕中分的份額就大,因為這個也很簡單,不論你怎麼定義經濟增長,它都是從投資開始的,先要有投資才會增長。投資如果成為增長第一要素,那麼資本的所有者,肯定地位就比較尊崇,就比較重要,於是他就要在社會財富的分配中佔據一個顯著的份額,而且需要份額越來越大。這個情況其實是世界性現象。我們都知道,全世界都流傳一本書叫做《21世紀資本論》,用了三百年的歷史,用非常縝密的數理分析,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就是在這樣三百年裏,在生産領域資本統治勞動,在分配領域中,利潤侵蝕工資,這個趨勢基本沒有改變,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有點變化,因為資本被摧毀了,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回想中國,中國説收入分配不公,初次分配都是黨中央的定義,初次分配中工資佔比過低,什麼叫做工資佔比過低?反過來就是利潤佔比過高嘛。所以,這樣一些基本的規律,資本和勞動之間此消彼長、此強彼弱的關係,在市場經濟中都存在。我們現在需要提高居民的收入佔比,我們需要因此增加居民的消費水準,首先就要促進公平分配。應當説,經濟增長速度到中高水準,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創造了前提性條件。如此等等,我就列舉一下,我想説明的問題是,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意味著我們過去很多夢想現在可以實現了,我們現在粗放的、外延的、浪費的增長方式,會讓位於我們提高品質、提高效率,人更受到尊重,居民收入水準不斷提高、民生不斷改善的新的增長模式上。在這個意義上,新常態意味著中國的新飛躍。
當然,這個是理論分析,實踐中我們也很清楚地知道,從一個速度落到一個速度,它的分配效應是不公平的、不平等的,有些人感覺好一點,有些人感覺差一點,有些人損失更多一點,有些人損失少一點,在這個過程中,是有一些衝擊的,要處理好這個過程。
要處理好這個過程,我覺得還是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大家要有定力,要能夠應對這樣一種變化,要冷靜地應對變化。我的估計,就是這樣一個過渡。我們過去平均9%多,接近10%,今年按照我們的預測是7.3%、7.4%,還是按照我們的預測,明年是7%,這個數字不小,因為跟我們自己比,這個很大了。你想中國經濟這麼大,0.1是什麼意思,多少企業、多少稅收、多少勞動就業,這個變化應當説還是有衝擊的。但是這個衝擊過後,我們會到一個新的更高的層面上,這樣我們中國就真正能夠實現中國夢,我們會成為一個國際舞臺上一個負責任的重要的大國。這樣一個前景,用新常態向我們展示了,我們應當歡迎這樣的新常態。
感謝李揚副院長的解讀,如果説雪松所長講的是關於2015年度經濟形勢分析預測的一系列的觀點和結論,李揚副院長是為我們理解這些觀點和結論更加宏觀的從趨勢層面、政策層面,理解這些觀點結論,提供了一個參考的角度。
下面我們有請這個經濟藍皮書的出版方,社科文獻出版社的社長,也是各位媒體的老朋友謝壽光社長發言。
尊敬的李揚院長、馬援局長,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各位專家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在這裡發佈2015年經濟藍皮書,我首先代表藍皮書的出版方,向以李揚院長為首的藍皮書的研創團隊表示衷心的祝賀,向長期關心、支援藍皮書研創的有關各方包括新聞媒體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借用剛才李揚院長或者今天新發佈的這本藍皮書所體現的一個主題的觀點,就是新常態。其實,我們怎麼認識新常態,怎麼樣引導它,剛才李揚院長已經做了很透徹的發言。今天我們新鮮出爐的這部藍皮書,對貫徹落實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識新常態是個非常珍貴和有價值的智庫報告。
我現在借用另外一個詞,我們的經濟藍皮書研創25年,發佈也是從1998年開始,有每年一度的和媒體人員分享這個智庫成果的報告會,到現在為止18年了。這個18年,今年開始進入另一個新的常態,我主持了17場發佈會,今天這個成果,大家可以看到,過去我們藍皮書的發佈,主辦方基本上都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後來李揚院長主持經濟學部工作以後,大概有3年左右的時間是經濟學部。
今天大家可以知道,這個成果是以中國社會科學院2014年度創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的首場發佈,主辦方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我記得我在很多皮書的場合,由於種種的原因,我反覆會聲明,這項成果是歸某一個研發單位,或者發佈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院以自己的名義,每年發佈的成果,確實它的成果非常多,但是以中國社科院的名義發佈的成果屈指可數,這就預示著我們的經濟藍皮書,作為我皮書系列裏最核心的品牌,在發佈的方式上進入了一個新常態。主持這個會議的是我們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研究員,過去我只是出版社的出版方來主持,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這預示著什麼?預示著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為首的黨中央的決策,要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興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這個新型智庫的最重要的方面,以它的重大的成果來開始服務於我們今天這個經濟社會的轉型,也就是説服務於我們今天經濟的一種新的常態。
剛才李揚院長已經講過,關於唱衰中國,因為經濟下行,包括企業在內,會有切身不同的感受,對中國經濟會有這樣那樣的憂慮。但實質上,通過我們這本藍皮書,也通過今天發佈的行為,可以預示著告訴大家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這個新常態就是一種新的有品質的發展態勢,我們藍皮書的發佈會,至少有一部分也進入到中國社科院重大成果的系列裏頭。所以,我們也很值得期待。
其實,這個藍皮書在我們二十幾年的發佈過程中,有時候的發佈是會影響股市的升降的,我但願明天我們的股市會從中得到一個更加樂觀、更加健康、增加信心的資訊,因為我們研究的客觀報告,預示著我們將會有一個更美好的明天。所以,作為出版者,我也著這種期待,和我們媒體共同分享這樣一部有價值的重大成果。
我就説這些,謝謝大家。
感謝謝社長,也感謝社科文獻出版社這麼多年來持之以恒地打造皮書系列,特別是他講到了幾個核心的皮書品牌,經濟的、社會的、國際的,包括農村經濟。剛才他給我們做了一個廣告,我想,文獻出版社的皮書系列,借助中國社科院創新工程重大成果發佈的平臺,也借助中央剛剛提出來的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新理念,他的這套皮書成果的發行量可能會進入一個新常態,是增長的。下面有請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部副主任金柏松研究員就2014年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分析作報告,大家歡迎。
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藍皮書發佈會的盛情邀請,給我一個寶貴的機會,向各位領導、向各位媒體朋友,彙報關於我對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分析研究。我報告的內容,因為在藍皮書當中已經有了全文的登載,其中四個要點拎出來給大家展開進行比較詳細的分析。
第一,如何看待2014年中國外貿的形勢。海關公佈了1-11月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3.4,其中出口增長5.7%,進口增長0.8%,與2013年比,2014年各個月的進出口額起伏波動是相對平穩的。
第二,2014年中國外貿在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進展。主要表現為,一是附加價值比較高的一般貿易出口增速高於加工貿易增速,佔比2010年是45.7%,2014年前三季度已經佔比提高到了51.8%。另外一半也就是加工貿易的佔比在持續減少。同時,我們還看到,我們國家對外貿易如果分沿海、中部、西部,沿海地區的貿易增長速度比較慢,中西部地區貿易增長速度比較快,以往沿海與中西部地區貿易發展的不均衡態勢、差距比較大的態勢,持續在得到不斷縮小、改善。
第三,民營企業發揮競爭活力。出口方面看,2010年,我們國家民營企業的出口占比27.3%,到了2014提高到了39.8%,外資企業2010年出口占比54.6%,到了2014年降到了46.3%,國有企業降比也是有3個多百分點。這説明,世界經濟形勢儘管比較困難,但是我國民營企業由於競爭活力比較突出,同樣的困難局面下,我們的民營企業的出口還能夠保持比較好的增長,説明他們的國際競爭能力更強。
第四,我們結構的改善、轉型的發展,就是出口品牌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以往我們説中國出口産品自主品牌少、自主研發的産品少。今天我們看到了,我們出口的自主品牌在逐漸增多,結構在逐漸改善。以往我們認為,我們出口的企業當中,海爾、海信、TCL、格力、美的等等出口金額比較大、品牌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可以説是我們國家第一批在出口和品牌發展方面比較成功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家電行業。
近些年,我們國家又崛起了一批新的企業和品牌,躋身世界前列。比如説在工程機械的行業三一重工、中聯眾科,在通訊設備領域,華為、中興、小米,在交通設備領域,我們國家鐵路行業有中國南車、北車,在汽車行業有比亞迪、長城、長安、吉利、奇瑞,在船舶製造業,有大連船舶重工、上海外高橋造船,在資訊軟體領域,我們看到有騰訊、電商阿里巴巴、京東等等,在世界的排名都是靠前的。
二、對於我國外貿增速放緩的幾點認識
從世界形勢來看,從2011年到2015年,2015年是預測值,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增長速度,從2011年到2014年以及預計的明年貿易跟經濟增長速度幾乎是相當的,甚至在2013年我們的貿易增長還不如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這種態勢是屬於在世界經濟貿易以往的歷史當中十分罕見的,以往常態是,世界貿易的增長速度都大大快於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為什麼會放慢呢?這裡面最主要的是世界經濟的形勢,從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發生複合性危機以後,世界經濟進入大調整的時代。這個大調整,以往我們在藍皮書當中有個專門的用詞,叫超級調整。超級裏面談到的有三個要點,今天我在這裡不重復了,依然是保持同樣的看法。最關鍵的是,我們看到了,其中有一個調整是世界經濟要實現再平衡,美國這樣貿易赤字比較多的國家,要積極發展先進製造業,要鼓勵製造業在本國的發展,而不是聽憑這些製造業不斷向海外轉移。奧巴馬在取得連任的競選時期就講到,要在下一任期制定積極的政策,希望企業研發出的産品能夠在美國落地生根,希望企業在海外的製造盡可能返回美國,使美國就業可以得到不斷的復蘇。這個政策在取得一定的進步、取得一定的發展,但是同時我們看到了,世界投資2007年達到高峰期後,增長速度在放慢,放慢就意味著産業向海外轉移的速度在放慢。在海外轉移放慢,也就是説,這幾年我們國家吸引外資的增長速度也達到了天花板的效果。既然我們實際利用外資增長已經慢慢緩和,增長潛力很小增長幅度收窄的情況下,以往我們國家外貿的出口增長相當一部分是外資企業帶動的,而現在既然外資企業來中國特別是製造業來中國的投資在放慢,在下降,那我們國家由外資帶動出口的這部分效應也就大大減少,出現了貿易增長速度放慢、鬆散,主要是這樣的一個因素。
我們國家貿易增長放慢,今年1-11月進口增長了0.8%,出口別管怎麼説還有5.7%的增長,差距比較大。這是什麼原因呢?剛才李雪松所長談到進口增長速度放慢是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是密切相關的。的確,2008年大宗商品價格CRB在6月達到610的高位,以後每年的高點都是逐步走低的,是這樣一個架式。也就是説,我們現在貿易增長是在國際上價格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有一點點增長,如果價格不下降的話,我們的增長數量跟往年並沒有明顯的減少,甚至相應來説有所提高。
由於海關在統計出後的數量指數方面只有分行業的,沒有一個全局性的,所以我只能個人憑著多年的研究感覺,我們國家進口的價格大概下跌了5-10。增加0.8,加上價格下降5,如果不考慮價格因素,我的實際進口只是增長了5.8%,5.8%和5.7%的進口其實是相差無幾的。所以我們認為,看我們國家進口貿易速度放慢,各位媒體不用擔心,不是説我們經濟GDP下降得多麼狼狽、多麼悲觀,最主要的是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下降造成的。
更進一步的,我們可以説明的是,2014年,我們外貿出口增長雖然不多,但是進口增長很慢,貿易順差獲得了比較大的增長,達到了比較高的規模,國際上媒體或者美國又説了,中國是不是又啟動出口導向型的增長模式了?中國政府是不是又有意地通過擴大出口帶動經濟增長呢?你們不是現在人民幣有意貶值嗎?他可能有這種聯想。我要説,這種聯想完全是錯誤的,許多這樣的依據。我們通過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完全可以計算出來,這個造成了中國的貿易盈餘順差的增加。
我們經常學術上講到,戰後世界經濟如果按照超長週期來看是經歷了一個完整的超長週期,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2008年,在這個超長週期,2008年結束之後,上一個週期結束,下一個週期還沒有到來之前,世界經濟處於一個調整期。在調整期增長速度自然就慢,所以貿易增長速度放慢這是理所當然的,所以從超長週期的角度來看,它屬於尾端,過渡時期放慢也是屬於正常現象,所以希望各位媒體朋友不用過於擔心。
三、2014年底世界經濟衰退幾率上升
2015年世界經濟怎麼樣,我個人判斷,經濟衰退幾率在上升。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股市下跌,超出一般的調整意義,有可能演變成一場經濟衰退。從短期的經濟週期來看,一般五年是一個週期,2008年發生危機,2009年走出危機,至今經歷了有五年。這五年之後,是不是要出現一個下行的經濟衰退呢?我認為這非常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經濟衰退幾率上升的表現是資源出口的國家經濟遭到重創,現在俄羅斯經濟毫無疑問已經陷入衰退,巴西、澳大利亞、印尼經濟都在減速。地緣政治動蕩,埃博拉疫情還在氾濫,使得地區經濟受損。以烏克蘭的爭端印發的俄羅斯與美歐日相互之間實行經濟制裁,歐盟經濟的復蘇已經出現了曲折。我們看到歐盟從去年年末的時候,從歐債危機走出來,今年能夠持續復蘇的週期階段。但是由於歐盟採取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它自身也受到一些損害,所以它現在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大幅度往下調整。
現在希臘、義大利的歐債危機還存在著隱患,這些隱患有可能再次浮出水面。如果要浮出水面的話,也會使世界經濟衰退的幾率大大提高。
世界經濟當中位於第三大的日本經濟陷入了政策性衰退,日,由於提高消費稅造成了它的消費大幅度降低,投資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出口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所以它的經濟陷入了政策性的衰退。安倍昨天大選結果出來了,估計他會再次實行新的財政擴張政策和銀行的積極貨幣政策,但是,從安倍經濟政策的三隻箭來看,從內容的詳細解讀來看,安倍的政策當中沒有可以使日本經濟根本好轉的措施,或者説他措施的力度不能使日本經濟得到根本性的好轉。世界經濟當中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也在換擋減速。
由於這些方面負面的影響,世界經濟出現衰退的幾率在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2015年世界經濟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動蕩不安。但是如果不發生危機,沒有出現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我們還是預測,2015年可以出口增長6.6%,進口增長5.5%。
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週期
大家都很關心,大宗商品價格跌到什麼程度是底呢?很多人問我,今天我跟大家彙報一下。上一個大宗商品價格的週期是2002年啟動,到2008年夏季結束。當時以原油的價格為標誌的話,達到了147美元一桶。而這個是從12美元升大147美元的長期持續上漲的一個長週期。在這個長週期當中,為什麼當初價格會有一個這麼長期的價格上升呢?首先是美元進入了長期下跌的週期,2002年,美元指數120,2010年美元指數跌到76,可以看到下跌的幅度是非常大的。在這期間,中國經濟的崛起,不僅是發展速度快,而且中國經濟的規模巨大化,已經很巨大了,又增長很快了,對世界資源産生了巨大的需求。中國對新增世界資源的産能大概吸收了50%,都來滿足中國經濟的需要。由於這樣大量的吸收,導致世界的資源能源價格出現持續的高速上漲。
未來會怎麼樣呢?前面的因素分析完以後,首先我們看到,美元由原來持續的走軟走弱的週期變為未來有可能長期持續的走強的趨勢,這是180度的轉變。第二,中國經濟像以往的高速增長時期已經結束,中國經濟未來是中高速增長進入一個新常態,這樣一個新常態究竟增長速度是多少呢?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和認識。也就是説,如果我們比較一下,看到日本、南韓在中速增長是4-6%,如果中國考慮到規模比較大,東部、中部、西部這樣巨大的差距以及存在的增長潛力看,也許中國還可以增長得高一點。如果按照北大教授林毅夫講的,他認為理想的可以達到8%的增長速度,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我認為有可能4-6%的水準。這樣一個長期水準,對世界經濟、對資源的需求,跟以前比有大大的差距,以及我們還要看到,最近世界氣候大會,我們在這之前,在APEC會議上,我們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説就能源減排、碳排放,兩個大國達成一個新的協議。在新一屆秘魯召開的世界氣候減排大會上,這幾天正在醞釀一個新的行動計劃,也許要出一些新的結果,這個結果我相信肯定是積極的。
別管怎麼説,未來世界的碳排放減少是硬約束,碳排放減少的硬約束意味著,原油價格不管怎麼跌,只要能夠産生碳排放,我就要減少。也就是説,這個硬約束情況下,跟價格的敏感性可能關係越來越弱。原油價格往下降,我也不能再靠汽油消費增長。
也就是説,未來中長期看,甚至更遠一點看,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由於需求逐步減少,它的價格應該是長期走低的趨勢。長期趨勢有多少年呢?我認為,下一個對世界經濟有重大影響的可能是印度,而印度與中國經濟差距大概有十年。十年以後,印度如果經濟發展順利,對世界資源的需求也扮演新世紀十年中國這樣的一個角色,那麼世界的大宗商品價格優可能出現新一輪上漲趨勢。如果沒有印度這樣一個發展因素出現的話,世界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仍然沒有希望。
以上是我個人的簡單的介紹。謝謝各位。
感謝柏松主任。剛才經濟藍皮書課題組的三位主要成員向大家分享了他們今年的關於中國經濟形勢分析預測的研究成果,我想這些觀點認識和看法對於我們理解中國經濟現狀,把握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能夠提供一些重要的參考。
這次發佈會,剛才講過是我們年底之前一系列發佈會的第一場,在接下來一個月,中國社科院還要召開若干場綜合性或者專題性的成果發佈會,有關於重大人文成果研究的,也有關於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的成果,是中國社科院一年來研究成果的精華。我想這些成果裏頭,肯定有大家關心和關注的內容,我們也期待得到各界媒體朋友的關心和關注。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圖片內容: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2015年《經濟藍皮書》發佈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
中國網 鄭亮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2015年《經濟藍皮書》
中國網 鄭亮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發言
中國網 鄭亮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主持報告會
中國網 鄭亮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
中國網 鄭亮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
中國網 鄭亮
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部副主任金柏松
中國網 鄭亮
2015年《經濟藍皮書》發佈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
中國網 鄭亮
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2015年《經濟藍皮書》發佈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
中國網 鄭亮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發言
中國網 鄭亮
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部副主任金柏松做“2014年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分析——兼論轉型時期對外發展重點”
中國網 鄭亮
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2015年《經濟藍皮書》發佈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
中國網 鄭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中国经济形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