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高一化学练习题题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研指导 && 高中教研 && 化学教研 && 教材分析
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实施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宋万琚
琼北京第80中学/范晓
摘自:《教育技术资源网》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于2004年9月在全国4个省(区)全面进入实施阶段。本文在新课程教学实践及课堂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山东科技版化学必修教材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讨论教学实施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实验区的老师参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高中化学新课程于2004年9月开始在实验区进行实施。我们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对“新世纪”版化学必修教材进行了跟踪研究,深入实验区的课堂,进行教学实践与课堂教学观察。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必修课程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供实验区的广大教师参考,为新课程的进一步顺利实施提供支持。
1.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必修与选修的关系,理解新课程与新教材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首先要充分认识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必修模块课程为全体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后续化学课程模块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选修课程模块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必修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新教材就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编写而成的。
“新世纪”版化学必修教材在内容选择、体系结构上相对于传统教材来说,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多元的课程设计取向、3个目标维度并重、3条内容线索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有价值的化学核心知识和基本观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新世纪”版必修教材编写的基本思想。必修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律前律后编排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再刻意的追求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时的系统性,而是将相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布局,将其放在最能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的地方,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而最终获得发展。教材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进行了全新的阐释,转变了传统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学习更加具有整合性和联系性,更加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在新课标对必修学习内容和必修教学时数要求的影响下,新的化学必修教材在化学核心知识的覆盖面上扩展了,但是在相应内容的教学深广度要求上有了适当的降低,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这样的变化。教材为了嫁接必修学习与选修学习之间的桥梁,设置了相应的学习栏目,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这些栏目设置的目的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做出教学要求的决择,避免用传统课程的要求作为标准,出现“一刀切”的情况。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强弱电解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硫酸的性质及工业制法”、“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反应的快慢”、“甲烷的空间结构”等等,这些内容都是传统课程中相当重要的内容,必修教材都涉及到,但是教学要求的水平层次却发生了变化。因此,教师在教材的实施中首先要理解教材内容在必修与选修中的地位和教学要求,理解新教材所发生的变化,理解教材突出的是什么、弱化的是什么、哪些内容对学生最有价值,从而进行合理的教学决策。
2.教师要加强对教材整体设计的理解
在教材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材观的影响,我们发现一线的教师一开始不太理解教材的内容组织之间的关系,没有从教材的整体设计安排角度去理解教材。但是,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对其理解变得越来越深入,从不太理解变为认同,在教学中体会到了教材的编写相当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教材留给教师更加广阔的教学设计空间,真正的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应该从教材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其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重新理解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与规律性,领会每一部分内容在教材整体中的作用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内容作出教学设计,使教学实施过程与教材设计意图在最大的程度上保持一致。例如《化学1》第1章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仅仅关注钠和氯气的具体知识教学,忽视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的教学;有的教师甚至在教学中花更多的时间去补充课标和教材中不要求的钠和氯气的其他知识,有的教师甚至将化学2中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提到此处进行教学。教师要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在必修中的地位和作用,氯气的性质和钠的性质在本节中作为研究的案例,但也必须理解它们同时都是课标的要求,二者都不可偏废,只有作出这样的分析与理解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才能体现教材的设计意图。
3.严格把握好新教材教学中的内容深广度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结构、内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新课程设置了2个必修和6个选修共8个模块,体现化学学习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化学1》和《化学2》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学习,几乎所有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观念都在必修教材中出现,但对于这些内容来说,必修的要求层次和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标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在教学实施中,有的老师仍习惯于用高考的标准和传统课程的要求处理教材中出现的内容,无限制的拓展和提高教学要求,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知识教学的影响,“一竿子插到底”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额外的负担。如在钠与氧气的教学中,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钠与氧气反应的情况体验实验的方法,知道实验条件控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重要性,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但是在教学中,有的老师关注钠的两种氧化物的对比,尤其是对Na2O2的化学性质(与水、酸、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行拓展,这些内容在传统的课程中是关键的必考的知识点,老师们这样的处理看似在情理之中,但这与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是不太符合的。又如氯气与水的反应,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中的成分和其中含有的离子进行比较,进而要求学生学习HClO的化学性质。在教学中忽视了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要解决氯气是否能与水反应,像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这个章节上对于学生来说是要求太高了。
在“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教学中,必修模块的要求是能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理解和判断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并不作要求,但教师在此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忽视新课程的这种变化,花大量的时间去教学生如何利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如何根据电子的得失数目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配平,然后作大量的练习加以巩固。这样的处理方式必然花费较多的教学时间,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心理负担。因此,教师对内容深广度要求的处理要做好严格的把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设计,既不要任意的无限拔高,也不要随意的降低教学要求。
4.灵活处理教材栏目的教学,充分发挥栏目设置的功能
新课程中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纯文本的呈现方式,体现了教材内容呈现的多样化。“新世纪”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设置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性栏目和资料性栏目,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教学设计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体会各教材栏目的设置功能,对栏目的学习要求作出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在教学实施中,有的老师对这些栏目理解与分析不够深入,对其设置的功能不太了解,认为栏目中出现的内容都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有的老师无视教材栏目的存在,仍然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例如“交流研讨”栏目旨在让学生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有的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充分的讨论,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由教师采用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用这样的方式处理教学内容并不是说不可以,但至少这样的方式并不是最适合的方式。在《化学1》第2章第3节中“化学与技术”栏目----“单质硅和金属钛从哪里来”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对硅和钛的冶炼过程和涉及到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做了深入的分析,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等。像这样的栏目属于资料性的栏目,对学生不作基本要求,教师这样的处理方式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没有体现本栏目设置的基本意图。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应作深入的分析,科学的、合理的利用教材栏目,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学习上。
5.转变对教材习题功能的认识,处理好习题的教学
在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对教材习题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与教材编写的意图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教师认为教材中的习题就应该是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复现和巩固,只关注了习题教学的练习和巩固的功能,忽视了还可以利用习题的教学来促进学生获得更大发展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老师需要对新课程中习题教学的作用和功能作重新的认识,建立新的教材习题观。例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一节的练习中有关Na2O2的题目,很多老师就认为在教材正文中没有出现有关Na2O2的知识,学生无法完成这个习题。但是如果老师认识到教材是利用本题的完成过程进一步让学生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基本程序,另一方面通过习题教学来拓展钠的化合物的认识和了解。有了这样的认识理解,老师就会转变自己的观念,发挥习题的教学发展功能。
教师在教学中不是要教学生会做习题,而是要利用习题教学生学习。教师对习题的教学可以采取选择性使用习题的策略,而不是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教师要在习题使用的过程中发展和建设优秀的习题。毕竟新课程刚刚开始,适应新课程的习题教学也需要在研究中发展,教师对当前教学中的其他教辅资料要慎重使用,有些教辅资料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上很不足,一定要把握好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选择性的使用,否则我们的新课程教学有可能会掉进另一个深渊----从“为考试而教”演变成“为做习题而教”。
6.教材实施中要积极创设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探究活动
新教材设计了丰富的实验探究活动,只有这些活动得到充分的开展,教学才会较大限度的实现教材设计的意图,新课程的理念才能比较好的落实到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探究活动。
同样的教材内容可以作出丰富的设计,可以进行教学类型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选择。对于同一类型的教学也可以作出多样性的选择,如可以在整体探究、分步探究、探究路径、探究开放度、探究类型之中进行选择。在同样的教学环节中也可以作出多样性的选择,如实验实施阶段可以在教师完成、学生完成、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中进行选择。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于自己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和探究的空间,在探究中要把预测的权利、提问的权利、思考的权利和表达的权利在第一时间还给学生。
总之,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变化给教学实践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很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并解决。在此我们仅仅对教学实施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能为实验区的教师提供指引,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组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组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几个高一化学题,求帮忙解答_百度知道
几个高一化学题,求帮忙解答
有3份质量相等的小苏打,第一份直接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第2份首先加热,使其部分分解后,再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第三份首先加热,使它完全分解后,再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若盐酸物质的量的浓度相同,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V1,V2,V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C)A.V1&V2&V3
B.V2&V3&V1
C.V1=V2=V3
D.V1&V3.V20.1摩尔每升的碳酸钠溶液与0.1摩尔每升的氯化氢溶液等体积混合,应操作不同,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也不同。下列正确的是(A)A。将碳酸钠溶液滴入盐酸释放的CO2的量多B。将HCL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释放的CO2的量多C。将HCL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并震荡一定会释放出CO2D.无论怎样混合释放出的CO2一样多3.Na2O2分别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相同量的O2时供叮垛顾艹该讹双番晶,分别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物质的量的镁粉分别在足量的O2,CO2,N2中燃烧,生成的固体的质量依次为W1,W2.W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B)A.W1=W2&W3
B.W2&W1&W3
C.W1=W2=W3
D.W3&W2&W1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L2=4CLO2↑+氢离子+氯离子+2H2O,在该反应中,当有1MOL
CLO2生成时转移的电子个数为1NA老师上课说太快的,听的迷迷糊糊,请刚我详细的解答一下,谢谢!答案:
提问者采纳
由于元素守恒的 ,其实是钠元素守恒。第一份NaHCO3+HCl=NaCl+H2O+CO2↑NaHCO3中的Na,转移到NaCl ,第二份,也是一样的.部分分解生成Na2CO3,Na2CO3+2 HCl=2NaCl+H2O+CO2↑,Na也是在NaCl 同理的,最后的Na元素都在NaCl 2\发生的反应Na2CO3+2 HCl=2NaCl+H2O+CO2↑,如果是Na2CO3滴入的说明了HCl 是过量了,所以直接生成CO2。如果是HCl滴入的,Na2CO3过量首先发生反应Na2CO3Na2CO3+HCl=NaCl+NaHCO3,然后接着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因为两者的浓度和体积相同,所以Na2CO3滴入的产生的气体量多3、
2Na2O2+ 2H2O=4NaOH供叮垛顾艹该讹双番晶
+O2↑ ; 2Na2O2 +2CO2=2Na2CO3+O2生成氧气量一样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都一样的 。由于 Na2O2中的氧是-1,在这两个反应中即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一份得电子变为-2,一份失去电子变为0.所以1mol的Na2O2转移电子是2mol。4、写出反应式就得了:假设镁的物质的量为1mol(1)2Mg+ O2=2 MgO
2Mg+CO2=2MgO+C
(3)3Mg+N2=Mg3N2
(1)那么MgO
为1mol,得到MgO
,(2)生成的固体为2MgO+C ,(3)Mg3N2为1/3mol。所以B.W2&W1&W3
=4ClO2↑+H+
中Cl的化合价为+3,一部分得到电子变成Cl-(离子)即由+3变到了-1,一部分失去电子,变成了+2,即+3变到+2,变化了1个价位,由于得失电子是相等的,那么有4个Cl原子是失去电子的,生成了4个4ClO2。那么有1mol时候就是转移了1mol的电子了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高一化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第一个问题就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不论碳酸氢钠怎么变只要盐酸过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是不变的第二个问题将碳酸钠滴入盐酸,盐酸过量生成的二氧化碳,反之碳酸钠过量。供叮垛顾艹该讹双番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先生成的是碳酸氢纳,所以不同的加入方法生成的量是不一样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几个高中化学电解问题1) 什麼时候负离子的电化序会上升? 那些负离子是绝对不会发生上升?以下所有电解作用均以碳电极2) 电解稀HBr优先放电的正离子:优先放电的负离子(为什麼):3) 电解稀CuC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几个高中化学电解问题1) 什麼时候负离子的电化序会上升? 那些负离子是绝对不会发生上升?以下所有电解作用均以碳电极2) 电解稀HBr优先放电的正离子:优先放电的负离子(为什麼):3) 电解稀CuC
几个高中化学电解问题1) 什麼时候负离子的电化序会上升? 那些负离子是绝对不会发生上升?以下所有电解作用均以碳电极2) 电解稀HBr优先放电的正离子:优先放电的负离子(为什麼):3) 电解稀CuCl2优先放电的正离子:优先放电的负离子(为什麼):4) 电解稀NaCl优先放电的负离子为什麼不是 OH- 而是 Cl- ?5) 为何电解稀H2SO4与电解稀HCl不同, 为什麼优先放电的负离子不是 酸的负离子 而是 OH- ? 6) 电解稀NaBr为什麼是优先放电的负离子是Br-而不是OH-?
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跟它的电极电势相关的.一下是一般的放电规律:(1)阴极 :氧化性越强,越易放电 (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与电极材料无关.阴极放电顺序:Ag+>Hg2+>Fe3+>Cu2+> H+(酸中的氢)>Pb2+>Sn2+>Fe2+> Zn2+> H+ (水中的氢)>Al3+>Mg2+>Na+>Ca+>K+在水溶液中,铝离子放电顺序永远在氢之后,所以铝及铝之后的金属不能在水溶液中电解得到.一般是电解熔融态的盐.2)阳极:还原性越强,越易放 (阳极本身或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与电极材料有关.若阳极为活性电性,则阳极失电子溶解.若阳极为惰性电极(金,铂,石墨等),则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阳极放电顺序:活性电极>S 2->I ->Br ->Cl ->OH ->NO3 ->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同理,在水溶液中OH-以后的离子是不放电的.这个容易理解,假如是硫酸根先放电,应该得到三氧化硫与氧气,但显然三氧化硫马上会与水反应重新生成硫酸根,相当于没有放电.至于你问的氯离子放电为什么在氢氧根之前,完全是电极电势高低的原因,没有为什么的.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高一化学题在线解答一块表面已部分氧化的钠质量为0.77克,放入10克水中后,得到氧气的质量是0.02克,求 钠表面得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第二问的详细过程是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高一化学题在线解答一块表面已部分氧化的钠质量为0.77克,放入10克水中后,得到氧气的质量是0.02克,求 钠表面得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第二问的详细过程是
高一化学题在线解答一块表面已部分氧化的钠质量为0.77克,放入10克水中后,得到氧气的质量是0.02克,求 钠表面得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第二问的详细过程是什么啊? 请用初中的知识回答
钠放入水中怎么会产生氧气?是氢气吧!得到 0.02g H2,也就是 0.01mol ,所以需要 Na 0.02mol,即 0.46g ,所以钠表面的氧化钠的质量为0.31g.0.31g Na2O 为 0.005mol ,所以与0.02mol的Na溶于水后共生成 NaOH 0.03mol ,为1.2g,溶液总质量为10g+0.77g-0.02g=10.75g如果要用初中知识解答的话,先把两个反应方程式写出来:Na2O+H2O=2NaOH2Na+2H2O=2NaOH+H2↑可以发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OH,用初中的反应物质量和配平反应方程式的关系可以轻松算出NaOH的质量,用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就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反应式可以看出,溶液损失的质量只有逸出的H2的质量,所以溶液的总质量就=10g+0.77g-0.02g=10.75g,这是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2/10.75=11.16% .随着新一轮可趁的改革和推进,大学化学教育与高中化学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本文接..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大学化学教育与高中化学教育衔接的几个问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化学实验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