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音乐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一般过程和基本环节

音乐课教学环节设计的有效性实践与思考--《音乐天地》2009年07期
音乐课教学环节设计的有效性实践与思考
【摘要】:正要使音乐课堂教学效率高,必须注意让各教学环节提高有效性。一、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 1、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
【关键词】:
【分类号】:G623.71【正文快照】:
要使音乐课堂教学效率高,必须注意让各教学环节提高有效性。一、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两个步骤进行: 1、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2、制定环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娅;[J];湖南教育;2002年14期
陈纯玖;[J];教育导刊;2005年03期
;[J];中文自修;2005年02期
廖婉琦;[J];少年作文辅导;2005年03期
孙霞;[J];黑龙江教育;1997年03期
牛建文;;[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6年09期
陈慧峰;[J];希望月报;2005年06期
荣文超;;[J];中国音乐教育;1992年04期
张琳;[J];四川教育;2002年11期
费得意;[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祖德;;[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陈静;;[A];首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刘爱玲;马冠生;;[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妇幼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赵玉桂;;[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郑有红;;[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王国俊;;[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鲁青青;;[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李健;;[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徐玲;;[A];首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魏淑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付三红;[N];音乐周报;2003年
赵丽娟农五师86团第一中学;[N];博尔塔拉报;2009年
李君;[N];音乐周报;2004年
澄海区兴华中学;[N];汕头日报;2009年
廖爱红;[N];音乐周报;2004年
程琳;[N];音乐周报;2004年
伊宁市逸夫小学 王婷;[N];伊犁日报(汉);2008年
浙江省湖州市红丰小学
丁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杨涛军;[N];宁夏日报;2005年
刘永安;[N];开封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金全;[D];暨南大学;2006年
路海东;[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于辉;[D];吉林大学;2005年
韩小威;[D];吉林大学;2006年
尚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何光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党廷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周泓;[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刘电芝;[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武晓春;[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远峰;[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叶建朋;[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卢雪珊;[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窦喆;[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伏虹;[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孙爱莲;[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赵丽;[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邢旭升;[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孙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常保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模块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中级教师32034.2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13页免费8页免费5页免费14页免费4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4页免费75页免费40页1下载券15页免费90页免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8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学员主页 --> 作业
图雅(学员)
[提交时间:
答题内容:
一)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
   音乐教学过程其本质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场境、教学情境等诸要素构成的。是教学系统中有序运作的一种程式,是实现&教&与&学&的相互转化、变换过程的时间流程。其基本特征是:
  1、音乐教学过程的复杂性
   (1)由于音乐教学过程是由诸多基本要素构成的,因而就产生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同,传授知识的多少、讲解过程的快慢、都与教学的&主体&发生某种作用,磨擦碰撞,显露出教师传授的容量,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容量的矛盾;
   (2)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由于教材出版周期的限制性,与时代新的信息知识存在差别,由于教材有版面的容量的所定性,与学生的现时需求的多少存在差别,暴露出把教学内容变为学习内容之间的矛盾;
   (3)教学与教学条件之间的矛盾,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音乐的器材有种依赖性,在现阶段有条件的地方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解决传统音乐教学之间的矛盾。
  2、音乐教学过程的多元性
   音乐教学过程是音乐教育一个重要环节,是完成音乐教育、教养、养成的重要途径。音乐的教育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具有和谐的个性,健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音乐的教养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感悟,音乐的养成过程则着重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自觉习惯和主动意识。
  3、音乐教学过程的可变性
   音乐教学过程会因为构成要素之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它是相互关系、相互制约一个动态的活动组织,它会受来自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场境、教学情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教师要善于驾驭把握这种变化的过程,因势利导,排除非教学因素的干扰,优化音乐教学过程。
(二)基本特征是?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达到音乐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各项活动的总称。它是音乐教师在分析研究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接近、达到目标而精心研制的所可能实施的多种认知、体验、表现、感受等参与活动和大致活动安排程序。在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操作新教学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理解、设计、把握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新理念、新教材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以新课标为依据,重新认识音乐教学过程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等既有外在形似之处,又有内在质的区别。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以往的&教学过程&是为直取结果而采用的&显性&、&具体&、&封闭&的过程模式。&显性&,是指以教师为主体,以教论学,重学会,轻会学的教学过程;&具体&,指过细的每一步骤都按部就班地预先设定的活动安排;&封闭&,指一经进入教学便不可调整,如果调整,将影响教师期待的教学结果的过程模式。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则应该是为强调过程而采用的&隐性&、&简略&、&开放&的过程范型。&隐性&,指学生主体,以学论教,重学会,更重会学的过程范型;&简略&,指教学设计的粗线条活动,为师生互动留有充足空间的过程范型;开放,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掌握课堂进度,不把结果当作横定目标的惟一尺度的过程范型。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多少年来音乐教师们所操作的为&教&而教、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实际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把生成的、开放的、吸收的、鲜活的人的成长过程变成了单调的、呆板的、肢解的固定模式。它排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教学庸俗化、单&化,割裂了知识技能与智慧、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内在联系,更有甚者,则可能使本应该成为开启人类智慧、丰富个人情感、培养创造潜能的音乐活动课堂,变成&束缚人的牢笼&和&制造人的模具&。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课程与教育系的教授小威廉姆E.多尔认为:&新的课程概念中将出现一种新的教育秩序,并形成一种新的师生关系。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这一复杂的网络,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处于过程之中的网络是一种转变性的网络,不断地发生变化&&超越稳定性以激发内在于不稳定性之中的创造性潜能。在这种转变性的网络中,作为现代主义课程模式中关键要素的预测与控制变得较少&有序&而更为&模糊&了。实际上,一种全新的秩序在此出现了。&他还指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关系将更少地体现为有知识的教师教导无知的学生,而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多尔的阐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既&新&又&旧&的教学过程框架。说它新,是因为我们每天操作教学过程却从未认真研究它,每天从这条&固定的&、&先验的&&跑道&上经过,只强调跑道本身,较少重视&&跑步的过程和许多人一起跑步所形成的模式&;说它旧,是因为杜威和皮亚杰在他们的研究中早已强调过,一些有识之士也早已在课堂上实践过。多尔说:&不幸的是,现代主义者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我们的音乐教师对教学也缺少研究,致使模式化了的教学过程毫无生机,千篇一律沿用至今,甚至出现泱泱大国不分东西南北,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层面的音乐课堂上唱着同一首歌,套用着几乎相同的模式,操作着几近雷同的教学过程的现象。
过程是相对结果而言的,它们是矛盾的统一体。当我们以教学策略的方式提出&注重过程&&时,并不是说不要结果,而是因为以往的音乐教学中,传授式教育太多,自主教育过程太少;关注结果太多,探究性学习过程太少;强调知识技能太多,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太少,以至于我们多数地区的音乐教育往往缺少艺术、缺少兴趣、缺少情感、缺少创造。
在新课标指导下编制的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何将这一理念体现于音乐教学中,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新教材呼唤着一种关注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的开放、民主、活动、探究式的音乐教学过程,也呼唤着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教育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身的能力、知识结构与性格,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整体水平与基本素质,根据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方法以及教室的设备、技术手段与教学环境等,重新建构与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方法相适应的音乐教学过程。
二、音乐的基本特性决定着音乐教学的过程性
人类从诞生的那天起,音乐就作为精神食粮,时刻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与发展。无论强大还是弱小,文明还是蛮荒,只要有人群存在,音乐始终作为一种&过程&与之共进。为什么说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其他什么&终结物&?这是由音乐的基本特性决定的。
l.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音响构成以声波为物质材料,随着声源的震动,向周围世界传播。它回荡在空间,通过人的听觉,直接作用于人的心底,音乐听觉对人的情感与心灵产生影响和震撼。没有这个传递过程,人类就无法接受到音响信息。
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在时间的流动过程中展开,又在时间流动过程中结束,时而激情磅暗,时而低回委婉,在时间流动过程中诉说情感。
3.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必须通过表现这一特定的中间环节才能完成其创作,才能让人聆听、观看、体验、感受与鉴赏。因此,音乐的表现即是一个过程。
4.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通过组成音响的各种要素,在相互运动的过程中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情感在音响的流动过程中得以抒发,音乐在声波的传送过程中传递情感。
5.音乐是弥漫(生活)的艺术。音乐是人的心声,音乐又源于大自然,音乐就在你的身边,无时无处不与你相伴。音乐与人的生存环境和生长过程紧密相连。
可以说,音乐的基本特征注定了音乐的&过程性&,这一&过程性&决定了音乐课堂上不可忽视的&过程&教学。它提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音乐的特殊性,即关注音乐的情感、关注音乐教学的情境、关注听觉的效果、关注表现中的创造。这里,不仅有音乐自身的流动过程,还有音乐课堂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将这两种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首先要遵循音乐的基本规律,其次要利用音乐的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情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音乐过程的美。
三、音乐教学过程弥散着审美情感活动
音乐能使人的精神愉悦、获得美感。这是由于音乐在流动过程中,通过人的听觉,直接作用给人的心,以至于每一根神经所产生的内在动力所形成的。它取决于音乐自身的规律与特性,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不能替代的。要让音乐充分发挥这种功力,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就像处于巨大悲痛中的人对最美丽的景色都会无动于衷一样。如果学习者心情愉悦,就能更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审美活动中去,畅通无阻地接收美感信息。这也是为什么现代教育特别关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性问题,强调过程的愉悦&甚至超过了对教学结果的期望。这是因为,艺术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个体参与艺术活动所获得的愉悦体验与美的享受更多的是来自于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像其他活动一样来自于活动的结果&(《音乐教育展望》戴定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这说明艺术活动的过程甚至会比艺术活动结果更令人愉快。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外教学法大都重视教学过程了。
20世纪80年代末各种国外教学法逐渐被引进到国内。许多教师初次接触重参与、重过程、重愉悦、重情感的音乐教学法时,都不理解过程教学对人的情感、成长、能力与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他们觉得过程仿佛是&浪费时间&,愉悦是&小儿科&,情感是&虚无缥纱的东西&。还认为孩子们&不正经学,什么都喜欢;一正经学,什么都不喜欢&,仿佛学习就像是掉入了无边的苦海,只有&头悬梁、锥刺骨&才能学有所成。因此,音乐教学也同其他学科一样,忽视了感知,丢掉了体验,失去了愉悦,忽略了情感。殊不知,音乐就是一种要求时间、要求实践、要求愉悦、要求情感的带有特殊过程性的艺术教学,丢掉了这一切,就等于丧失了音乐教育的审美作用。我国的音乐教育几十年来基本停留在一个不高的层面与水平,尽管曾做过几次调整,但没有产生质的飞跃,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一些学者指出,美感的心理形式有感觉、想象、情感、理解四个方面,其中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审美活动是愉悦性的情感活动,这种情感是超越个人功利的再体验活动。艺术集中概括了社会与自然界中分散的美,是专门为了让人欣赏而创造出来的永恒的美,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音乐教育将这些瑰宝纳入教材内容供学生学习、欣赏,理所当然应该产生愉悦,继而引发情感,最终达到美育的目的。
新课标解读指出,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产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样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接受美、创造美。
有了美感自然产生愉悦,有了愉悦更易化为美感,审美,就是愉悦的最高兴奋点。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愉悦帮助审美完成了&育人&的目的。因为在音乐教学中,愉悦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情感的陶冶与升华才是目的。《苟子&乐论》中说:&乐者,乐也。&音乐本身就具有快乐的属性,这种审美带来的快乐当然不只是简单的生理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平衡,进而升华为一种高尚的情操,促使我们的整个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和谐。
&&&&四、音乐教育的特点决定了目标即过程&
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具有自身的特性&&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在音乐教学当中,体验的学习方式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以教师活动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的表演和讲授多,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少。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音乐学习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而这一切必须在活动过程中才能得以完成,有些东西是必须自己用心去体验才能实现的。因此,音乐的学习原则上是不能依靠讲授的,而必须以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师讲授的仅是教师对于音乐的感受,只能帮助学生理解,不能代替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音乐面前,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一切文字都无法准确表达音乐的真谛,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去&感受&去&领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音乐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
关注过程是新课程目标之一。过去的过程,仅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操作环节是为终极目标服务的。而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强调二者的统一。目标不一定是学会什么东西,参与本身就是目标。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其目标更多的应体现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效应。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就是说,许多目标是蕴含在学习过程中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目标,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音乐教学中,有时只要学生亲身参与了,就获得体验,就是收获,因此也就是目标。例如,有位老师在上《国歌》这一课时,没有像传统教学方式的那样,给学生放录音教唱、在黑板上讲解三连音、分析歌词等等,而是在晨曦中把学生带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让学生亲自感受那种神圣庄严的气氛。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伴随着朝阳徐徐升起时,同学们的眼睛里充满激动的泪花,心中涌动着对共和国的感情。我们相信,此时孩子们对于爱国主义已经有了更深地理解,这种体验对于学生心灵的震撼,远远超过在教室里一遍遍地教唱和讲解。正如这位教师所说:&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所得到的体验,甚至比多学几首歌曲、多掌握一点乐理知识还重要。&这堂课无疑是成功的。然而,这堂课却难以按照传统意义来划分&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二者的界限是模糊的,目标在过程当中已经不知不觉地达到了。
又如,我们音乐课堂每天都要进行表现、听赏、律动、创编等活动,这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音乐活动,一经进入过程,目标其实也就在其中了。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紧密联系着音乐的特性,体现着音乐教学的特殊方式,没有适当的过程,就不能实现音乐教学目标,也就谈不上音乐学习。&
教师评语:
浏览: 128 &&评论:教案写作步骤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3.002页免费1页免费2页2下载券1页1下载券66页免费5页免费5页1下载券4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1下载券2页免费5页1下载券35页免费24页5下载券
教案写作步骤|如​何​写​教​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1、接受式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1)课程导入环节:
课程导入环节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性一步,关键性在于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进入学习的积极状态。教师导入的方法很多,有问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表演导入法、活动导入法、情镜导入法、复习导入法,其目的无非是给人以美感、新奇感,让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但导入环节不是中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占过多的时间,一般只用2—6分钟时间。例如李秀丽老师上的《唱大戏》一课的导入环节:.
唱大戏[J]. 中国音乐教育,2005,(3):17-19.
“一、导入
1、教师首先播放一片段录像,然后提问:同学们在这个小片段的录像里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在我们山东的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习俗,每逢过年或遇到特别喜庆的事,就喜欢请来戏班子,搭起戏台子,亲朋好友也从四面八方赶来,一一场热热闹闹的大戏就开演啦。在山
东的德州地区还流传着一首有关《唱大戏》的民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讲授新课环节:
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占时15—20分钟。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得到新知识,新信息,新感觉。由于新带来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一般都体现在这个环节中,因此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上格外要精心设计,安排合理的、简洁的步骤,选择合适的、丰富的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因此讲授法、示范法、演示法、欣赏法在这个环节运用较多。例如李秀丽老师上的《唱大戏》一课的授新课环节:
&“二、学唱歌曲
1.学生欣赏歌曲《唱大戏》,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流畅的山东民歌,歌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具有质朴、豪放的音乐风格。
2.欣赏民歌手演唱的《唱大戏》,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师提问:民歌手演唱的《唱大戏》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唱大戏》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同样的歌曲速度加快了,情绪就更热烈欢快了;在咬字吐字上更夸张了,加了一些下滑音等装饰音,因此,歌曲的地方色彩更加突出。
3.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学生轻声模唱。
4.练唱歌曲。(三至四遍)
(1)完整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的音量。
(2)处理歌曲,重点突出山东民歌的地方特点。
(3)对学生提出的关于歌曲处理的个别难点,进行单独练习。
(4)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探究与拓展
1、老师用山东方言朗读《唱大戏》的歌词。并设问:你认为地方方言对民歌的旋律有什么影响?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从歌词本身的声韵调上来说,它有明显的高低起伏,如第一一乐句。
4、让学生先读词后唱旋律进行体会
5、教师归纳:体现在旋律的跳进上,表现出山东人粗犷、豪爽的性格特点,也反映出山东民歌以小跳为主的旋律特点。另外受山东方言韵调的影响,山东民歌乐句的收尾大都是以下行旋律为主,体现了民歌中“腔随字走”
的特点。由此可见,方言对民歌有着直接的影响,它是形成民歌基调和风格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6、教师引导:方言文化使各地民歌有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并以此展示出不同的地方色彩。下面我们来欣赏几首不同地区的民歌,同学们感受一下它们的音乐旋律和地方风格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影响民歌风格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7、学生欣赏三首民歌片段:电影《小兵张嘎》主题歌《抗日小调》。
陕西民歌《脚夫调》。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听完后自由表述体会。
8、教师归纳:山东民歌旋律比较跳跃,以小跳为主,具有淳朴、风趣的风格特点;陕西民歌旋律悠长平直,具有高亢、粗犷的风格特点;云南民歌旋律以短音符为主,前面喜欢加一个长调的引子,具有欢快、婉转的风格特点。正是因为地域文化、方言习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形成音乐的风格也就不同。”
(3)巩固运用环节: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也是巩固和运用这个教学环节的主要任务。因此可以说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一般要占时15—18分钟。在这个教学环节上要特别重视学生参与和表现活动的设计,尽可能地安排多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形成音乐审美、表现、创造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例如:李秀丽老师上的《唱大戏》一课的巩固运用环节:
“四、创作:
师生根据不同的地方方言韵调创编旋律。‘清晨起我就扛起了镢,扛起镢来我就上南坡’。
1.学生用本地方言朗读几遍歌词,然后相互交流进行创作。
2.学生哼唱自己创编的旋律。
3.老师用本地方言朗读歌词,感受一下两个不同地区的语言风格的差异。老师唱一下自己创编的旋律,让学生进行对比。
4.学生欣赏歌词原来的旋律。
5、教师设问:谁的创作和歌词原本的旋律比较接近?为什么?
6、学生自由发言:
7、教师归纳:这是因为方言对旋律本身的影响,不同地区方言的声、韵使各地民歌有了不同的地方色彩。
1、让学生欣赏新编民歌《唱大戏》。
2、教师提问:新编民歌《唱大戏》是否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归纳:新编《唱大戏》的演唱风格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更具有时代感了,如节奏加快、伴奏音响也更丰富了。因为民歌总是来源于生活、反映时代面貌,所以它会随着生活的变化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同时也是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生生不息、渊源流长的原因。正是因为民歌具有方言性、地域性和变异性,所以它才会这样的绚丽多彩。”
(4)课程小结或评价环节:
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总结性环节,一般占时2—3分钟。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清晰了解本课程所学内容,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为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音乐注入推动剂。因此这个教学环节也很重要,需要认真设计。设计时要本着激励、促进学生的目的,选择确定好评价方式、方法,向学生提出自觉继续学习的方法和课后音乐活动的要求,(布置作业)。例如:李秀丽老师上的《唱大戏》一课的课程小结环节: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山东民歌的地方色彩,了解了方言对民歌的影响,我相信你们不仅是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者和表演者,更是它的传承者和创造者!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们
的本土文化,为这个世界保留和创造一道美丽的风景!”
再例如山东高密市瑞发学校孙莉老师的《雪绒花》一课的小结环节:王安国郭声健.
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6
“1、教师:这节可我们学唱了电影歌曲《雪绒花》,请同学们想一想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电影音乐?
2、学生自由讨论:
3、教师归纳语:电影音乐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音乐体裁,泛指根据电影情节而创作、编配的音乐。它是综合艺术—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突出主题,抒发感情,烘托气氛,推动剧情发展,描绘情景,统一结构等。
4、教师布置作业:影片《音乐之声》曾获奥斯卡金像奖,关于这个奖的情况,希望同学们能够帮老师一个忙,在网上查查有关奥斯卡金像奖的资料,下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